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238.13 KB
- 文档页数:2
思政研究“三维三位#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改革----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张君王美荣(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以往的实践教学体系,相关机制不够健全,一些教师缺乏实际实践教学经验,对实践教学认识不明确。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改革。
从理清思路、明确维度,保障实践教学需要、建立科学的相关机制,将学校特色精神融于实践教学体系中,实现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结合,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的培养力度五个方面入手,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打造符合高校特点的“三维三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三维三位创新新中国成立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蓬勃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量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其中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校课堂、校园文化和社会资源的实践运用,大学生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对党、国家和社会的理性认识,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使学生树立辩主义和主义的-,化为党、社会主义的实动,培养,意识。
三维引导,三位一体。
三维指夯实基础、凝练特色和弘,三位指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
教学体系使大学生对中国党人的、建设、的、和成的认识,对马思主义中国化中形成的理论成的把,对中国党新的理论、和方的理,对运用思主义立、和方认识、和的提高实的。
一、一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状况(一)以往的实践教学体系容易-于形式吓11""。
一些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课堂为中、教为中、教师为中的教学。
教学中重教的主导作用,效用校园文化、方政和的教学和实践资源,了学生主体用的发。
思政课实践教学发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合用,三I 节容易造成学生认识方面的不足。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关机制不够健全。
未能健全全校性的,提的人、和,实践教学和的。
建立学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指标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相应的各种,才能实现实践教学由单一到多元、由校内到校外、由平到立体的。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要求,因此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更新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创新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更新课程内容,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开展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研究目的我可以根据您的要求输出关于【研究目的】的内容。
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创新研究中,我们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们旨在深入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路径,寻找适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我们也致力于优化和更新课程内容,结合时事和实际情况,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改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师资培养机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提升。
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高校学生的需求。
开展相关研究,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二、推动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新时代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师说新语中华传奇48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探究◎.王亚萍/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改进思政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有利于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作用,能够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帮助学生们学生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一、加强顶层设计,重视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需要加强顶层建设,高校党委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要求。
首先,由学校党委牵头与周围学校建立思政课程联盟。
学校之间可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加强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
其次,学校邀请教学名师、行业导师、知名专家进校园,为教师进行学术演讲,与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讨,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
最后,学校需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对于在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中付出较大努力的教师给予经费支持,对于取得实效的课程教学改革给予激励奖励。
例如,学校可设置思政课课堂教学、教案设计、微课堂等比赛,对比赛中表现较突出的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将比赛中优秀的课堂打造成示范课,在全校进行推广,供其他教师参考学习。
通过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鼓励教师重视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加强课程建设。
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同一门课程由不同的老师来教,结果大相径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思政课程从“有意义”变得“有意思”是每个思政老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思政教师需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及认知规律,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在讲授“坚定理想信念”专题时,可让学生们采取演讲的形式,引发学生们的共鸣,坚定学生信仰;在学习“弘扬中国精神”专题时,可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抒发学生们的情感,厚植爱国情怀;在讲解“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题时,可采模拟法庭的形式,加强学生实践活动,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理解。
高校思政课程教与学的深度融合路径及改革创新研究摘要:思政课程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是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学业中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理念。
思政课程具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通过思政课程的教学,学生们可以深入理解国家的宏伟蓝图,了解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历史、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由此提出其“教”与“学”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程;深度融合;教与学引言:高校思政课程对学生思想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提高了他们的判断力、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为国家培养了思想观念正确的人才,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深入探究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寻找出高校思政课程深度融合的路径,借助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由此推进思政课程改革。
一、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一)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现状在高校教育中,思政课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行为规范、道德价值观、理论素养等方面培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开展该课程活动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兴趣减弱。
现在很多高校的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大同小异,缺乏创新和活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教学能力偏低,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有些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作用不大。
第三,学生对此学习态度较差,教学效果不佳。
现阶段,许多大学生对思政课程存在抵触的情绪,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高校虽然设立了这一课程,但却难以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高校思政课程教学问题原因分析首先,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是教师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陈旧、过于死板,缺乏有效的互动与交流。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创新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创新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学生的需求,亟需进行创新和改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如何与时俱进,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当今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创新,对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创新方向和思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通过研究成果,旨在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 正文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些教师缺乏专业能力和教学经验,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缺乏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思维需求。
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缺乏兴趣,认为这些课程内容枯燥乏味,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
一些学生甚至存在着思想上的消极倾向,对课程缺乏积极性和认同感。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索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进步,高校思政课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和探索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1. 教学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当前一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普遍偏理论性,缺乏实际的生活案例和社会热点,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学生们对理论性知识的接受度较低,这就导致了思政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
2. 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大部分思政课的教学形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讲授模式,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学生们缺乏参与的机会和平台,这种单向的教学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热情,影响了教学效果。
3. 学生思想观念偏向消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们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和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往往偏向于消极和浮躁。
一些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思想上容易受到负面影响。
二、对当前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1. 教学内容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对于现状中思政课教学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结合热点问题。
教师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例如可以结合新闻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2)增加案例分析。
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增加一些生活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感受度。
2. 加强教学形式的改革,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性当前思政课教学中,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小组交流、角色扮演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6期147基金项目:2020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Y 202045145)㊂作者简介:潘恰(1988-),女,硕士研究生,浙江经贸职业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㊂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实施路径探索潘 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 要:本文结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分析了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价值,提出了高校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㊁课程㊁学校三个维度论述了有效开展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对策㊂关键词:课程思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 4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3198.2021.16.07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各高校贯彻会议精神,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从 思政课程 到 课程思政 的转变㊂从谋篇布局到下棋落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从 小思政 走向 大思政 的全新格局㊂1 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价值课程思政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掘所有课程的育人价值,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价值,实现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构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高校德育新模式㊂根据课程的特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㊁中华传统文化和优秀美德教育㊁职业文化和工匠精神教育等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㊂2 高校课程思政实施存在的问题由于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㊁素养与能力不足,思政授课方式生硬,未深入挖掘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了 教书 与 育人 两张皮的现象㊂2.1 教师的课程思政 意识㊁素养与能力有待提升专业课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㊂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㊁人文素养和政治理论能力关系着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㊂长期以来,思政教育是由思政教师 单兵作战 ,高校思政教育处于 孤岛化 的窘境㊂部分专业课教师没有正确认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三全育人 五育并举 的观念尚未树立,对实施课程思政缺乏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㊂还有部分专业课教师虽然有实施 课程思政 的积极性,但缺乏对思政教育的系统理解和应用能力,不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规范,没有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㊁规律和话语系统㊂2.2 未深入挖掘专业课蕴含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学资料,需要专业课教师自己去发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㊂部分专业课教师没有重视思政教育,没有在教育理念上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思想协调统一,在专业课备课任务重㊁课时数有限的情况下,没有认真实施甚至直接忽略思政教育,导致了课堂思政教育的缺失㊂部分专业课教师由于德育意识和思政理论能力的不足,无法巧妙灵活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专业需求和岗位职能结合,往往是点到为止,学生还没有理解消化,导致德育效果不明显㊂3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实施路径以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为出发点,从高校实际出发,针对高校课程思政实施存在的问题,就高校如何有效开展 课程思政 改革提出如下对策㊂3.1 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强化教师育人能力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效果㊂高校要为培养高素质㊁专业化的课程思政教师创造条件㊂3.1.1 发挥教师的积极性㊁主动性㊁创造性提升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走出思维误区㊂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的深度不够,认为育人只是思政教师的职责,未担起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使命㊂专业课教师不仅带领学生学习知识,更是学生品格锤炼的引路人㊂3.1.2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教师必须加强理解,改变思路,努力建立适应 课程思政 的理论体系㊂树立正确育人观㊁价值观和教学观,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不断提炼课堂教学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步前进㊂通过理论学习㊁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㊂系统学习和领会思政基本理论,充分利用在线思政学习资源,看时事㊁读政策,在线学习思政教育专家的讲座和视频,消化吸收其中的思政精髓,并融入课程建设中㊂3.1.3 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立以专业为单位的课程思政研究组㊂该研究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该专业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商贸教育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6期148标准㊁建设课程思政素材资源库㊁制订课程思政学期计划,制作课程思政课件,深入挖掘本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明确思政元素的融入点㊁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㊂3.2 抓好课程这一重要载体,创新课程育人方式在教学中,要使课堂成为思政教育的载体,遵循教书育人㊁德育为先的规律,创新教学方法㊁丰富教学模式㊁深挖思政元素,提升授课的有效性㊂3.2.1 创新教学方法㊁丰富教学模式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要立足专业,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寻找专业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学习体验㊂(1)丰富教学方法,在分组讨论㊁情景模拟㊁任务驱动㊁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中,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的参与中主动思考,渗透思政育人元素㊂课堂教学活动可以采用 案例教学法 ,精选与专业相关的思政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㊁社会现象,创造专业知识与社会实事的交汇点;采用 分组讨论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互动交流,通过交流分享,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采用 情景教学法 ,模拟工作岗位中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操作根据工作标准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负责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采用 任务驱动法 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采用 实验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以致用㊂(2)创新教学模式,推进在线开放课㊁微课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融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互动交流,达到较好的思政育人效果㊂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 微时代 下的产物,非常符合当下学生的知识获取习惯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 微课 短小精悍㊁碎片化的特点开展教学,学生在微课学习的过程中探究欲被激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㊂学生的学习时间㊁学习地点不受限制,能根据实际需求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㊂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被动学习变为创造性地主动性地学㊂在线开放课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通过网络实现了教师㊁学生的快速有效沟通,有利于学习问题的探讨㊂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发表观点,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感悟㊂3.2.2 加强思政与专业课的融合,深挖思政元素梳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经典案例,加强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的深度融合㊂例如,在‘传播与策划“的摄影实践教学中,镜头聚焦乡村振兴㊁脱贫攻坚等主题,挖掘典型人物和故事;在‘数控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等专业的实训环节中,弘扬工匠精神,引导学生爱岗敬业,坚守岗位职责,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在‘会计“‘投资与理财“等专业的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诚实守信㊁廉洁自律㊁坚持准则等思政内容融入;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分享大中企业的典型案例,强化自力更生㊁踏实工作的价值导向;在‘软件技术“‘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通过介绍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引出遵守法纪㊁文明上网等观点,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㊂3.3 坚持学校顶层设计,出台相应制度举措学校根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总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进一步加深全校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的理解认识,明确课程育人目标㊁优化教学方案㊁健全评价体系㊂3.3.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㊂加强制度设计与完善,把全员㊁全过程㊁全方位育人理念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规划和发展战略之中,强化顶层设计㊂3.3.2 加强协同联动,形成育人合力建立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同向同行㊁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机制㊂实施校系二级管理,各系建立有效机制帮助教师梳理思政教学任务,加强各学科体系间任课教师的交流沟通,定期开展调研和专项研讨,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㊂3.3.3 加强工作考核,强化激励引导树立正确评价导向,使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成为评教的重要考核指标㊂完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注重教学过程评价,丰富课程思政育人评价方式,增加评价比重㊂将课程思政纳入学校教学改革项目㊁课程分类建设项目的选题范围,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经费资助和建设保障㊂4 结语高校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构筑 大思政 育人格局,扎实推进 课程思政 改革,做好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融会贯通,必将让思政教育走进学生的心里㊂参考文献[1]成桂英.推动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2018,(9):67-70.[2]杜丽臻.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J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8):61-64.[3]熊素娟,祝志勇. 在线开放课程 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78-83.[4]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 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2018,(03):64-69.[5]王石,田洪芳.高职 课程思政 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15-28.。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与应对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研,本文将深入探讨课程思政改革的内涵与意义,分析当前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以及提出有效的解决路径。
本文期望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日益重视,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呈现出以下明显的趋势:全面融合与深化发展:思政课程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政治理论教育,而是逐渐与其他专业课程实现有机融合,形成全课程育人的新格局。
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上,更体现在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创新上。
注重实践与体验:传统的思政课程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改革后的课程则更加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
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强化信息化技术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也开始积极拥抱新技术。
例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借助网络平台,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突出国际化视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引入国际前沿的思政理论、案例和实践经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关注心理健康与人文关怀: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视,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也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文关怀。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正朝着全面融合、注重实践、强化信息化技术应用、突出国际化视野以及关注心理健康与人文关怀等方向发展。
创新教学管理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的改革不仅是学校内部管理的问题,更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创新的教学管理方式,促进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深入发展。
课程思政改革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停留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缺乏互动性和针对性。
而创新的教学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
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需要在教学管理方面进行改革,积极探索适合现代教育需求的新模式和新理念。
【未满2000字,内容已完结。
】1.2 研究意义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素质和学术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助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深入研究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在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对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000字】2. 正文2.1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现状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现状可以说是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课程设置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课程设计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摘要】高校“思政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教育的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暴露出一些问题。
文章把通识教育理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下同)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教育的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教育理念陈旧,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教学方式单一等,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育人”教育,基本目标都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因此,通识教育理念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源自西方,英文名称是general education,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世纪初,由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提出。
提出至今,关于通识教育都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
清华大学李曼丽教授在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通识教育的各种表述之后,从性质、目的和内容三个角度对通识教育做了定义: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1]可见,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措施在通识教育理念指引下,在深入研究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前提下,文章对“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两点建设性意见:(一)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课堂教学发挥着主导作用。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以唐山市为例发布时间:2021-11-08T03:04:28.584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月17期作者:赵一[导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主课堂,作为夯实学生思想基础的主阵地赵一唐山师范学院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主课堂,作为夯实学生思想基础的主阵地,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向我们发出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动员令,是指导我们在新时代改革创新高校思政课的根本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
要充分实现“关键课程”地位、发挥“不可替代”作用,就需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
本文从唐山市高校思政课为出发点,浅谈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一、高校思政课所面临的机遇(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习近平主席在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其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
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以及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高校思政课的现状与改革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针对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观念。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也日益得到重视,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研究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思政课的现状1、课程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高校思政课程的形式单一,大多数课程都采用讲座、课堂讨论等传统的教学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程设置枯燥无味。
同时,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很难从中获得实质性的启发和收获。
2、教学内容陈旧,难以切合当下需求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多数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
这种课程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态的理解,但同时很难适应新时代,不能满足当下人才培养的需求,难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实用性知识和技能。
3、学科设置单一,缺乏跨学科联动高校思政课程多数采用单一的学科教学,例如分别设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各方面的思政课程,缺乏跨学科的精细联动。
而现实生态涉及的多方面问题和综合性需求,需要多学科融合联动的思政学科架构。
二、高校思政课的改革研究方向1、开展研究,探索新型教学方式高校思政课需要研发新型的教学方式,比如言语互动、音乐互动、文艺互动等多种方式。
这些方式可以适应不同的学生学习习惯和审美情趣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知识、思想、文化、场景、行动等多向度的互动。
2、深化课程设置,增强现实感和实用性高校思政课程设置需要以当地现实情况为背景,结合实际需求设定课程内容,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例如,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可以设置农业发展、乡村振兴、传统文化等课程;在外商投资企业,可以设置跨文化交流、商务礼仪等课程。
降低抽象理论和单一传统的学科知识,重视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3、深化学科融合,实现综合性思政学科高校思政课需要实现学科融合,培养基础学科知识和跨学科能力,实现思政学科的综合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8.14•【文号】•【施行日期】2019.08.14•【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19年8月14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现就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1.重要意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课堂教学效果还需提升,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存在短板,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建设相对薄弱,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有待增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
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成果简介一、教学改革成果及解决的问题教学改革经历了初步探索、逐渐深化、全面开展三个阶段。
五年来,教学改革成果涉及教学理念的创新,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形式的探索,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更新、全程化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多个方面,通过教学改革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1、确定了“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中有表达〞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大量的感人事迹、经典案例、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多彩的资料来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撼,进而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和学生互动,使学生对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认同,在实践教学过参观、考察、志愿效劳、社会调研、法律咨询等活动,使学生在行动中有表达。
新的教学理念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加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日常表现,从而更好引导学生的认知和行动。
2、构建了“12345”课程教学体系“12345〞是指,一个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二种途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三论板块:道德修养、法律根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种实践教学形式:参观考察、志愿效劳、社会调研、法律咨询;五个教学模块:视频影院、道德剧场、名言宝典、典型案例、专家讲堂。
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创新提出四种实践教学形式;设计了五个教学模块,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容灵活组合不同教学模块,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建立了德育实践基地,创立了四种实践教学形式通过和院团委以及相关系部的合作,建立了德育实践基地,通过四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1〕组织学生参观,深入实践开阔眼界。
〔2〕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提升学生境界和能力。
〔3〕进展社会调研,效劳社会、增长才干。
〔4〕开展法律咨询,提高法律素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实践教学增加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加深了对课程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