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镇09年度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管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农村公共服务大厅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农村公共服务大厅的管理,提高服务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级农村公共服务大厅的管理工作。
具体管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人员管理、办事流程、服务标准、设施设备、信息化建设、投诉处理等方面。
三、人员管理1. 公共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应当熟悉各项服务流程和政策法规,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应变能力。
2. 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3. 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做到热情服务、礼貌待人、言行规范、积极主动。
4. 对于违反纪律或服务不规范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严肃执法。
四、办事流程1. 公共服务大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办事窗口,明确各项服务流程和标准办理时间。
2. 对于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工作人员,应当设立快速通道,为办事人员提供更快捷的服务。
3. 公共服务大厅应当设置信息公告栏,向办事人员公布相关政策法规、办事流程、服务指南等。
4. 对于特殊群体或者特殊情况,公共服务大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照顾和协助。
五、服务标准1. 公共服务大厅应当制定服务标准,向办事人员明确服务内容和服务承诺,并对服务质量进行考核。
2. 对于服务质量不达标的公共服务大厅,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整改,确保服务水平达到要求。
3. 公共服务大厅应当设立服务评价机制,根据办事人员的评价意见不断完善服务质量。
4. 对于服务态度恶劣或者服务质量不达标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处理,确保服务水平符合要求。
六、设施设备1. 公共服务大厅应当配备完善的设施设备,确保服务条件满足要求。
2. 设施设备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
3. 对于因设施设备原因导致的服务不便或者服务质量不达标的,应当及时进行整改。
七、信息化建设1. 公共服务大厅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广使用互联网、手机APP、自助终端等方式提供服务。
2. 公共服务大厅应当建立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信息共享畅通。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一、建设规范:1.定位明确: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应该明确其定位,作为服务农村居民的综合性公共设施,提供各类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如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区服务等。
2.选址合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选址应考虑到周边居民的居住分布、交通便利以及基础设施配套等因素。
同时,需充分利用现有农村资源,例如废弃的农房等。
3.设计科学合理:根据村民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功能区域,包括室内空间和室外场地。
同时,要注重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结合,使其成为农村发展的亮丽标志。
4.建筑安全可靠: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在建设中应严格按照相关建筑标准,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特别是在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多发区域,应加强工程技术措施,提高建筑的抗灾能力。
5.设施设备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应设有完善的设施和设备,以满足村民的日常需求。
包括医疗设备、教学设备、交通工具等,要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二、管理规范:1.组织管理机构:建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管理团队,明确各职责,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管理团队应包括村委会或村民代表、服务中心主任、相关部门代表等。
2.人员培训与管理:对服务中心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
加强对公共服务中心人员的岗前培训,注重队伍建设。
3.资金使用透明: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管理要实行公开透明的资金使用政策,确保财务合规。
资金使用应有相应的制度和审计机制,确保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和资金安全。
4.服务质量监督: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监督制度,对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对于服务不合格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并记录整改情况。
5.社区参与与合作:积极鼓励农民参与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管理和建设,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居民委员会等机制,促进居民的参与和合作。
综上所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对于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合理规划、科学建设和严格管理,才能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成为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支持的重要平台,推动农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心管理方案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镇人口不断增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建立和完善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心是非常重要的。
本管理方案旨在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心管理方案,全面规范和优化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心的运作,为全体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供指导,为镇民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建立高效、规范的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心,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居民的需求,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 原则:(1)服务至上: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始终是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科学规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保证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公正公平:所有居民都应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管理,无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等。
(4)协作共赢:强调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心与相关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形成合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组织架构为了提升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心的管理效率,建议在镇政府下设专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心,具体组织架构如下:1. 中心主任:负责整体管理和协调工作。
2. 办公室:承担行政管理和对接相关部门工作。
3. 社会管理部门:负责综合协调社会管理工作,包括治安管理、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
4. 公共服务部门:负责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包括居民证办理、户籍管理、社保服务等。
5. 公共设施维护部门:负责维护公共设施,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
四、工作职责和流程1. 中心主任:负责整体协调和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组织调度、人员培训等。
2. 办公室:负责行政管理和对接相关部门工作,包括文件管理、事务协调等。
同时,负责接收居民的来信、来访和投诉,及时处理并反馈。
3. 社会管理部门:负责综合协调社会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治安管理: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开展预防犯罪宣传教育,组织安保工作。
村级项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村级项目管理,提高村级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村民自治和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乡镇和村民自治组织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村级各类项目的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三条村级项目管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条村级项目管理应当依法合规,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禁止违法违规行为。
第五条村级项目管理工作应当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面资源,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团队,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第六条村级项目管理工作应当注重宣传和培训,提高村民对项目管理的认识和意识,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第七条村级项目管理应当坚持全村共建共享、开源节流的理念,推动项目管理效益提高和成本降低。
第八条村级项目管理应当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风险控制,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
第二章项目立项管理第九条村级项目管理应当坚持项目建议由村民自发提出的原则,鼓励村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群众集会、意见征询等形式,提出真实、合理的项目建议。
第十条村级项目管理应当按照政策规定的程序,对项目立项进行审查、评估和决策,形成项目建议书,并报批相应部门核准。
第十一条村级项目管理应当在项目立项阶段,对项目的可行性、需求性、经济性等进行评估分析,做好项目前期调研和论证工作。
第十二条村级项目管理应当对各类项目建议逐一登记备案,建立项目档案库,便于管理和监督。
第三章项目实施管理第十三条村级项目实施管理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项目建议书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方案,明确项目的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责任人。
第十四条村级项目实施管理应当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实行细化管理、分工负责,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五条村级项目实施管理应当严格控制项目的投资,确保项目经费合理使用,杜绝浪费和挪用。
村级公共空间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管理村级公共空间,维护公共秩序,促进村民文明素质提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村级公共空间指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运动等活动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村广场、公园、绿化带等。
第三条村级公共空间管理应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民族传统习俗,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条管理工作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坚持民主决策,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积极回应村民诉求。
第五条建立健全村级公共空间管理委员会,明确管理机构、职责和权限,加强管理团队建设,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村级公共空间的功能第六条村级公共空间是村民日常活动、交流、休闲的重要场所,具有促进社区凝聚力、促进文明风尚的作用。
第七条村级公共空间应当根据村民的需求和特点,充分发挥其社区服务、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功能。
第八条村级公共空间的开发利用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倡导绿色出行,提倡绿色生活方式。
第九条村级公共空间应当积极引入文化、教育、健康等资源,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公共空间的利用率和社会效益。
第十条村级公共空间的管理应当加强安全防范,确保村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三章村级公共空间管理制度第十一条村级公共空间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目标、职责分工、管理措施等内容。
第十二条管理制度应当根据村级公共空间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强调公平、公正、便民原则。
第十三条管理制度应当明确村级公共空间的使用权限、时间限制、收费标准等具体细则。
第十四条管理制度应当规定管理委员会的组成、职责和权限,明确管理团队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五条管理制度应当规定公共空间的维护保养责任,加强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工作。
第四章村级公共空间的日常管理第十六条村级公共空间的日常管理工作应当加强监督,实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十七条管理工作应当注重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引导村民规范使用公共空间。
第十八条管理工作应当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设备,确保公共空间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乡镇公共服务管理制度范文乡镇公共服务管理制度范一、引言乡镇是农村地区的基本行政单位,承担着农村经济、社会事务的组织、管理和服务职能。
为了提高乡镇公共服务管理的效果,具体规范乡镇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乡镇公共服务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旨在构建一套乡镇公共服务管理制度范,以便为各地乡镇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乡镇公共服务管理制度范的基本原则1. 公平原则:乡镇公共服务必须公平、公正、公开地提供给所有居民,不分种族、地域、职业和财富状况。
2. 法治原则:乡镇公共服务管理必须依法进行,制度规定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且需要有相关的操作细则和实施办法。
3. 公益原则:乡镇公共服务管理要以社会公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的目标是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福利水平。
4. 效率原则:乡镇公共服务管理要追求高效、快捷的服务,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三、乡镇公共服务管理制度范的主要内容1. 乡镇公共服务评估制度乡镇公共服务评估制度是保障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制度。
通过对乡镇公共服务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促进服务提质增效。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服务覆盖面、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等。
2. 乡镇公共服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乡镇公共服务信息化管理制度是提高公共服务管理效率的关键。
要建立完善乡镇公共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联动,提供便利的服务渠道,方便居民办事。
3. 乡镇公共服务投诉处理制度乡镇公共服务投诉处理制度是保障居民权益的重要制度。
要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确保居民的投诉能够得到及时、公正、有效地处理,消除不良影响,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4. 乡镇公共服务监督制度乡镇公共服务监督制度是防止公共服务失职渎职的重要制度。
要建立一套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共服务提供者的监督,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公平性。
5. 乡镇公共服务培训制度乡镇公共服务培训制度是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的关键。
通过不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提升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以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服务。
村委项目管理制度范文村委会项目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村民委员会所有项目的筹备、招投标、实施、验收、结算等整个过程管理工作。
第三条村委会项目管理工作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开展工作。
第四条进行项目管理的前提是确保项目质量,提高村民的福利水平,促进村庄经济的发展。
第五条村民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村庄规划管理制度,制定项目管理工作计划和年度预算,进行定期总结和评估,完善项目管理工作的机制。
第二章项目筹备管理第六条村民委员会应当与相关部门,根据村庄发展的需要,明确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内容,形成项目立项申请书,并报上级政府审核批复。
第七条项目立项申请书应当包括项目的名称、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投资额、建设地点、建设周期等基本信息,还应包含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第八条项目立项申请书报送前,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论证,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第九条项目立项申请书报送上级政府审核批复后,村委会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项目筹备工作,进行项目招投标准备工作。
第十条项目筹备工作包括项目方案设计、招标文件准备、投资估算、项目审批手续办理等。
第三章项目招投标管理第十一条项目招投标应当公开、公正、公平。
第十二条村委会应当根据项目需求确定招投标方式,并按照法定程序公告招标。
第十三条招标公告应当包括项目名称、招标范围、投标人资格要求、投标文件要求、投标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等内容。
第十四条村委会应当制定招标文件,并进行公示,接受投标人的咨询、质疑,及时回应。
第十五条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按时提交投标文件,并缴纳保证金。
第十六条开标工作应当公开进行,投标文件应当由相关人员组成的评标委员会进行评标。
第十七条村委会应当严格按照评标委员会的评选结果,确定中标单位,并在规定时间内通知中标单位。
村级公工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村级公工程的管理,保障工程质量,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村范围内的所有公共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照明设施等。
第三条村委会负责公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维护等工作,确保工程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第四条村委会应当建立完善的村级公工程管理制度,确保公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效益性。
第五条村委会应当指定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公工程管理工作,明确工作职责,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第六条村民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应当协助村委会做好公工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公工程的监督和管理。
第七条村级公工程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工程质量应当符合相关要求。
第八条村级公工程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第二章工程建设第九条村级公工程建设应当依法依规审批,明确建设项目内容、投资规模、建设周期等。
第十条村委会应当及时组织招标、招标评标,确定具备资质、信誉良好的施工单位开展工程建设。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和规范,保证工程质量合格,确保工程安全。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当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工程施工管理,监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等情况。
第十三条工程建设过程中,如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应当及时报告村委会,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
第十四条工程竣工后,村委会应当组织验收工程,并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交付使用。
第十五条工程竣工后,应当定期对工程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安全可靠。
第十六条工程建设过程中,如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安全事故等,应当及时通报村委会,并迅速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第三章资金管理第十七条村级公工程建设资金应当依法依规使用,确保用于正当用途,杜绝挪用、挤占行为。
第十八条村委会应当定期组织对公工程建设资金进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情况合法合规。
第十九条村级公工程建设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拨款、项目资金、社会募捐等,应当有明确的使用规定和管理办法。
农村公共服务大厅管理制度范文农村公共服务大厅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村公共服务大厅的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农村公共服务大厅(以下简称“大厅”)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各类行政、公共服务的综合服务机构。
第三条大厅依法为农村居民提供证件办理、社会保障、金融服务、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
第四条大厅遵循“便民、快捷、高效、公平”的服务原则,以满足农村居民需求为中心,提供优质、便捷的办事服务。
第五条大厅的管理单位应保证大厅的设施设备、人员配置及服务水平,确保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公平、便捷的公共服务。
第六条大厅的各项管理工作必须依法进行,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第七条大厅的工作人员必须恪守职业道德,保护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严禁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第八条大厅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接受农村居民的监督,及时处理投诉和意见建议。
第九条大厅的管理单位应向农村居民及时公布大厅的服务项目、办事流程、收费标准等相关信息。
第十条大厅的管理单位应定期开展服务宣传、培训及业务竞赛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第二章大厅的职责与权利第十一条大厅的职责是为农村居民提供便民、快捷、高效、公平的公共服务,具体包括:(一)为居民提供证件办理服务,如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等;(二)为居民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如社保卡办理、医保报销等;(三)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如存款、取款、贷款等;(四)为居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如政策解读、行政程序查询等;(五)为居民提供其他必要的公共服务。
第十二条大厅应保障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具体权利包括:(一)接受农村居民的申请和咨询;(二)为农村居民提供廉洁、高效的服务;(三)保护农村居民的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四)为农村居民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五)对农村居民提供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处理和回复。
第十三条大厅的权利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大厅的管理单位有权对大厅的设备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
乡村公共服务事项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乡村公共服务事项的实施成为了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乡村公共服务事项的实施,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因此,制定乡村公共服务事项实施方案,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
1. 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水平,确保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备性和可持续性。
2. 加强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事项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3. 推动乡村公共服务事项与城市服务事项的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发展。
三、实施方案。
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乡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 加强乡村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学校布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3. 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农民就医便利性和医疗水平。
4. 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文化享受。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投入力度,增加财政支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公共服务事项建设。
2. 完善政策法规,明确乡村公共服务事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3.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服务事项实施的工作机制和监督体系,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
五、成效评估。
1. 定期对乡村公共服务事项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实施方案,确保乡村公共服务事项的实施效果。
六、结语。
乡村公共服务事项的实施,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同时,广大农民群众也要积极参与,共同推动乡村公共服务事项的实施,共同分享乡村振兴的成果。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农村居民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规划、实施、监督和管理。
第三条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应遵循公平、效率、可持续的原则,确保服务的普及性和均等性。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总体规划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六条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第三章服务内容与标准第七条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三)慢性病管理;(四)妇幼保健;(五)老年保健;(六)精神卫生服务;(七)应急医疗救援。
第八条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服务标准,确保服务质量。
第四章实施与监督第九条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频次和服务标准。
第十条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要实施机构,应按照规定开展服务工作。
第十一条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监督机制,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
第五章资金管理第十二条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财政拨款、社会捐助等,应专款专用,严格财务管理。
第十三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六章人员培训与考核第十四条加强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十五条实施定期考核制度,对服务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作为职称晋升和工资分配的依据。
第七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办法如与国家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按新规定执行。
村级项目运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村级项目的运营管理,提高项目效益,促进乡村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村级所有项目的运营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内容包括项目运营管理的原则、目标、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监督制度等。
第四条村级项目运营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互惠互利的原则,实行科学管理,合理分工,协调配合,注重效益,提升服务水平。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村级项目运营管理设置项目管理委员会,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
第六条项目管理委员会由村干部、村民代表、专家学者组成,负责项目规划、决策、监督。
第七条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项目需要设立,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执行、监督。
第八条项目管理委员会主任为村主任,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由村主任代理。
第九条项目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项目管理办公室每月召开一次例会。
第三章职责分工第十条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项目规划、决策项目发展方向、监督项目运营。
第十一条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项目的策划、执行、监督,确保项目按时完成任务。
第十二条村干部负责协调项目管理委员会和项目管理办公室各项工作,提供必要支持。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十三条项目从立项、策划、执行、监督到总结,应有明确的流程和步骤。
第十四条项目管理委员会应提前进行规划和论证,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第十五条项目管理办公室应落实施行计划,组织实施各项工作,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第十六条项目管理办公室应及时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
第五章监督制度第十七条项目管理委员会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八条村民代表可以通过举报电话、信箱等方式对项目运营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九条监督部门对项目运营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经项目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报村委会备案后生效。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解释权归项目管理委员会。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的修订需经项目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村级公共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级公共项目的建设和改造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村级公共项目包括但不限于道路、桥梁、排水系统、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文化活动场所等。
这些项目的建设和改造对于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要。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 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4. 推动农村社会文化建设,丰富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三、项目内容。
1. 道路建设,修建或改造农村道路,提高通行条件,便利农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
2. 桥梁建设,修建或改造农村桥梁,解决农村交通不便问题。
3. 排水系统建设,建设农村排水系统,解决雨季农村积水问题。
4. 污水处理厂建设,建设农村污水处理厂,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5.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设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
6. 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场所,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制定项目计划,根据村级公共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内容、时间节点、责任部门等。
2. 确定项目资金,确定项目所需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资金、社会资金、农民自筹资金等。
3. 开展前期工作,包括项目勘察、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
4. 实施项目建设,按照项目计划,组织施工队伍进行项目建设。
5. 完成项目验收,项目建设完成后,进行项目验收,确保项目质量符合要求。
6. 投入使用和管理维护,项目建设完成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并建立健全管理维护制度,确保项目长期有效运行。
五、项目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组织协调。
2. 完善资金保障,确保项目所需资金到位,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3.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制度,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村级公益性共管共享工作细则一、总则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公益性事务管理工作,完善村级公益性共管共享机制,提高农村公共资源的效益和利用率,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二、目标本工作细则的目标是构建村级公益性共管共享制度,确保农村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增强农村公益事务的服务能力,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具体细则1. 共管机制(1)设立村级公益性共管委员会,由村委会主任、村民代表等组成,负责召集协调相关事宜,确保村级公益性事务管理的顺利进行。
(2)建立公益性事务管理档案,详细记录公共资源的使用情况、管理措施等,实现公开透明,方便监督管理。
2. 共享机制(1)积极推动公益资源共享,鼓励村民利用公共设施、场所等资源开展公益性活动。
同时,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公益意识和能力。
(2)建立公益性活动志愿者队伍,通过志愿者参与,扩大公益资源的覆盖范围,提供更多的服务。
3. 公益项目管理(1)制定公益项目评估标准。
根据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评估指标,确保公益项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完善公益项目管理流程。
从项目申报、审批到实施,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确保公益项目的顺利进行。
(3)加强公益项目监督。
定期组织对公益项目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公益项目的落地和实效。
4. 资金管理(1)设立公益资金管理委员会,由村委会主任、村民代表等组成,负责对公益资金的筹措、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同时,公开公益资金的使用情况,接受村民的监督。
(2)建立公益资金监管机制。
确保公益资金的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避免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5. 宣传推广(1)利用村级广播、村民微信群等宣传渠道,宣传公益事务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2)制作公益宣传材料,开展公益示范活动,引导村民树立公益意识,推动公益事务管理工作的落地。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健全村级公益性共管共享工作的组织架构,明确各职责,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村级公益性共管共享工作细则范本一、目的和原则为了加强村级公益性共管共享工作的管理,保障村庄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共福利的最大化,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遵循公益性、公平性、公开性的原则,确保村民共享公共资源,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提高村庄整体发展水平。
二、工作内容1. 公益设施的共管村民共同管理和维护村庄内的公益设施,包括道路、公共厕所、公园绿地等。
每户村民按照村民大会的决定,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和义务,并按时缴纳管理费用。
2. 共享资源的管理村里的共享资源,如村级图书馆、村级医疗设施、村级活动场所等,按照规定的时间、方式和使用规则向村民开放。
村民需提前预约或参与抽签等方式进行使用,确保公平公正。
3. 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投票等形式,参与村庄的公共事务管理,包括村级经济发展规划、环境保护、扶贫工作等,做出自己的贡献和决策。
三、责任和义务1. 村委会的责任村委会是村级公益性共管共享工作的主要承办机构,负责协调、组织和监督工作的实施。
村委会需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向村民公开工作情况。
2. 村民的责任和义务村民应积极参与村庄的公益性共管共享工作,按时、按规定缴纳管理费用,保护和维护公共设施和共享资源的完好性,遵守使用规则,不得损坏和浪费。
3. 其他责任主体有关部门、社会组织等也应积极参与村级公益性共管共享工作,提供支持和协助,共同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四、管理与监督1. 相关制度的建立村级公益性共管共享工作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包括管理规章制度、使用规则、投诉处理办法等,确保工作运行的公平公正。
2. 监督机制的建立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代表会议、监督委员会等机构,对村级公益性共管共享工作进行监督和投诉,保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 效果评估与改进定期进行工作的效果评估,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公益性共管共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执法和处罚1. 违反本细则的行为任何违反本细则的行为,包括损坏公益设施、非法占用共享资源、擅自改变使用规则等,将按照村庄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农村公共服务治理方案背景介绍农村公共服务是指为农村社会提供的、由政府出资或参与组织或管理的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基础性的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
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面积广、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等特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服务水平、质量和效率较差的现象依然存在。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些农村公共服务治理方案。
如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制定整体计划为了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首先需要制定一个整体规划。
该规划应该明确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服务目标、服务指标、服务设施和设备、服务经费等。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跟踪和监管,确保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首要的任务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电力、通讯等。
只有基础设施得到保障,农村公共服务才能更好地得到落实和推广。
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增加投入,积极开展基础设施改造,推出服务业升级,完善电商、物流、金融等相关服务。
建立规范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规范管理制度。
涉及到公共服务项目的立项、实施、审核、验收等方面,都需要各个环节规范。
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公共服务项目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统一管理、规范化运营。
强化人才培养和管理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一方面需要做好设施建设和改造,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
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和培养机制,招募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如医生、教师、技术工人等,确保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
总结农村公共服务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
在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订整体计划、建立规范管理制度、强化人才培养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公共服务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发挥出其作用和意义。
农村管理制度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强社会治理能力,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需要完善农村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二、加强财政投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经费支持,确保相关项目的资金落实。
同时,要加强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
三、建设服务设施为了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应着重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修建道路、建设学校、医院、便民服务中心等。
这些设施将提供教育、医疗、交通等各方面的服务,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四、推动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
政府应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包括互联网接入、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
这些技术手段将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方便高效的服务。
五、培养专业人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一支专业化的服务队伍。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服务队伍的素质和技能。
培养专业人才将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持。
六、加强社会组织合作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发挥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和专业特长。
加强合作将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综合效益。
七、加强制度保障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保障。
政府应加强农村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使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能够长期、稳定地推进。
八、注重农民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广泛的农民参与。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参与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事务,提供意见和建议。
农民的参与将使公共服务更贴近实际需求,提高运行效率。
九、加强监督管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村级公工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村级公工程管理,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乡镇农村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村(居)委员会所负责管理的公工程项目。
第三条村级公工程应当符合国家、省、市、县有关规划和政策,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第四条村级公工程包括但不限于农村道路、管网、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负责人应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五条村级公工程管理职责由村(居)委员会承担,主要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工作。
第六条村级公工程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项目的质量、安全和效益。
第七条村级公工程管理应当加强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监督,确保工程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
第八条村级公工程管理应当依法合规,加强对各类人员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第二章机构设置第九条村(居)委员会是村级公工程管理的主要承办机构,负责项目的立项、审批、执行和监督工作。
第十条村(居)委员会设立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的项目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农村建设办公室设立项目管理组、监理组、财务组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结算等工作。
第十二条项目管理组主要负责项目的立项、申报、招标、施工等工作,对项目进度、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督和评估。
第十三条监理组主要负责对施工单位和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合法合规,并协助项目管理组做好工程的验收和结算工作。
第十四条财务组主要负责项目资金的管理与财务审查等工作,确保项目的资金使用合理合法。
第三章项目管理第十五条项目管理组应当按照国家、省、市、县的规划要求,制定项目建设方案,并报村(居)委员会审批。
第十六条项目建设方案包括项目的规划、设计、预算、招标等内容,应当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规要求。
第十七条项目立项前,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勘察、设计、评估等工作,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十八条项目招标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招标程序,确保施工单位的资质和信誉。
大观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管理办法
为完善大观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管理,加强村级公共服务管理,根据都村改办发[2009]12号和大委发[2009]9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我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管理办法。
一、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分类
(一)从内容来分类。
我镇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可分为七大类64个具体项目126个细分项目。
即文体类、教育类、医疗卫生类、就业社会保障类、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类、农业生产服务类、社会管理类。
(二)从供给主体来分类。
我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可分为四类实施方式。
一是政府部门直接组织实施,具体细分项目65项;二是政府部门指导,委托村级自治组织实施,具体细分项目16项;三是村级自治组织为主实施,具体细分项目为14项;四是市场为主实施,具体细分项目为31项。
(三)从性质来分类。
我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可分为三类。
即服务和管理类、基础设施建设类、产业发展带动增收类。
二、项目实施方式
村级自治组织主要做好内部的自我服务和管理,对村(社区)自治组织直接提供服务和管理的项目,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由“民议事会+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大会“的方式来决定项目建设内容、实施方式和实施计划等,由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操作步骤如下:
(一)组织召开组级村民会或户代表会宣传“村改”工作,征求本组每户农户的意愿。
(二)各组召开组级议事会,对本组征求的农户
村级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并严格按照规定用途和项目计划使用。
(二)村级专项资金纳入本镇年度预算管理。
(三)村级专项资金由镇财政所在大观信用社开设专户管理,村级专项资金划拨到村后,由镇村组代理会计核算中心进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严禁平调、挤占、挪用或跨村调剂使用。
二、资金的申请和拨付
(一)各村通过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议事会,确定村改项目、资金和实施方案并公示无异议后,以书面申请报镇村改办审查通过,并报市统筹局备案。
(二)镇村改办对各村申报的村改项目和资金预算进行统计汇总并建立项目库。
(三)镇村改办审核批复各村村改项目后,按比例向各村从专户上支付村改资金,支付总金额不得超过市上核拨的村改金额。
1、对购置物资类村改项目实行询价制,实施前预付50%,经询价确认并实施完后支付50%。
2、对工程类建设村改项目实行据实验收决算制,实施前预付30%,实施中支付30%,竣工验收决算后支付30%,群众满意度测评达标后支付10%。
3、对日常开支类村改项目,一次性据实支付村改资金。
4、对一次性支出类村改项目,在要实施完毕后一次性支付村改资金。
三、资金使用的监督
(一)村改资金的使用由各村议事会、监事会、村民、镇村改办、镇财政、镇规划办和市统筹局、市财政局三级共同监督。
(二)针对村改项目的不同类型,实行分类监督。
1、对购置物资类村改项目,对需要购置的物资实行对比询价采购制度,即对购置的物资先由村上自行上报询价单位和金额,镇村改办再安排专人进行询价对比,最终确定采购单位和采购金额。
2、对工程类建设村改项目,由镇规划办派专人对工程实施前、实施中进行监管,完工后参与验收决算。
3、对日常开支类村改项目,由镇财政派专人对日常开支类村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不定期检查。
4、对一次性支出类村改项目,由镇村改办派专人对这些项目进行适时监督。
5、对村改项目的具体支出,由镇村组代理会计核算中心派专人进行核算,记账。
(三)村民议事会、监事会具体负责村级专项资金收支监督,村级专项资金财务收支情况定期在全村范围内书面张贴公示7天。
四、其他
(一)本办法由镇村改办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二〇〇九年九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