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中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问题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2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摘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而在改革发展与稳定当中,土地流转制度良策的提出,无疑给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本文深入研究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的现状和发展,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结合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践经验,分析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困难,并试图对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土地流转;特征;主要问题;对策思考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概述(一)农村土地流转的含义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在农村中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民可以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特征1、农村土地流转周期较短。
就我国目前现有的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分析,百分之八十的农村村民之间进行的自主自发的土地流转周期是在两年内完成,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和落后的地区,农民为了完全保护自己的利益甚至在进行土地流转时,还达成一个季度签一次的协议。
2、农村土地承包和租让的情况居多。
由于承包或租让土地不需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相关的合法手续,很多农民在土地承包和租让时为了节省时间与省去麻烦,他们都不会按照规定要求去村委会报告,更不会去乡镇经管部门办理正规合法的土地流转手续,因此,由村委基层向上级汇总的农村土地承包、租让的土地面积与实际流转的土地面积在数据上就有非常大的差距,普遍比实际流转的面积少很多。
3、农民自行流转为主。
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有农民自行组织的流转和乡镇村委集体委托相关的组织土地之间的流转。
农民自行流转土地占绝大部分,他们之间的流转,一般是熟人之间进行,在亲朋好友之间互相告之,而农民去委托人乡镇村委集体组织流转的比例是非常的低。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哪些风险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然而,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风险,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防范。
一、法律风险农村土地流转涉及到复杂的法律法规,如果不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就可能陷入法律纠纷。
例如,土地流转的程序不合法,未按照规定签订书面合同、未经过发包方同意等,都可能导致流转行为无效。
此外,对于土地流转的期限、用途等,如果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会引发法律问题。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特点,签订“阴阳合同”,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市场风险土地流转的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如果市场波动较大,可能导致流转价格不稳定。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盲目跟风流转土地,可能会面临租金过高、收益低于预期的风险。
同时,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也会影响土地流转后的经营效益。
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流转土地的经营者可能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无法按时支付土地租金,给农民带来风险。
三、经营风险土地流转后的经营管理不善是一个常见的风险。
一些经营者在流转土地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种植或养殖项目选择不当,技术水平不过关,导致生产效益低下。
另外,自然灾害、病虫害等不可抗力因素也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如果没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可能会使经营者陷入困境,无法履行土地流转合同的约定。
四、社会风险土地流转可能引发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例如,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如果利益分配不公,可能会导致农民之间、农民与村集体之间产生矛盾。
一些地方在推进土地流转时,强制农民流转土地,损害了农民的自主经营权,容易引发农民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此外,土地流转后,如果大量农村劳动力无法实现再就业,可能会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
五、信用风险在土地流转中,存在着当事人信用缺失的风险。
有些土地流转的受让方可能会故意拖欠土地租金,或者在合同期满后不归还土地。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土地流转作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在激活农村土地要素、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基层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持续优化土地流转结构,推动规模化经营与现代高效农业有机衔接。
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关注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部分群众存在思想顾虑。
一些农民群众思想比较保守,有“离乡不离土”的眷恋之情,虽然进城务工生活,但仍把农村土地当作自己归乡养老的“保命田二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等措施更严,一系列扶持奖补政策相继出台,农民对土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担心流转后自身权益受损,宁可粗放经营承包地,也不愿对外流转。
部分群众习惯种植传统农作物,对发展现代果业、大豆一玉米带状种植等产业有抵触情绪,导致土地流转慢。
二是土地流转行为不够规范。
一些农民法律意识不强,私下流转土地时,只是简单的口头约定,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
有的书面合同不规范,合同条款不明确,时限、责任等一些条款与现行政策法规相冲突;有的农民缺乏契约精神,经常出现“一地二租”等问题,发生土地纠纷时,法院对案件的基本事实大多难以认定。
加之一些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经费短缺,在信息收集发布、咨询服务、合同服务、地价评估、纠纷化解等方面功能发挥不充分,土地流转率偏低、流转价格不合理、规范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三是集中连片流转难度较大。
各地在包产到户时多采用优质地和劣质地搭配方式划分,导致农户耕地分散细碎化,形成规模连片地块难度较大,规模化、机械化作业困难,制约了集约化生产要求下的土地流转。
随着粮食安全战略全面实施,对耕地“非农化”、良田“非粮化”问题整治力度持续加大,要求流转土地只能用来种植粮食作物,而一些经营大户为了追求高收益,更愿意利用集中连片土地大规模种植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营大户的流转积极性。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问题及建议
问题:
1. 司法效力不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依据不清晰,司法
效力不足,容易引发土地纠纷和产权不稳定的问题。
2. 规模不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模相对较小,流转面积有限,无法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效益。
3. 流转价格不合理:由于缺乏市场竞价、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农村土
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价格常常偏低或偏高,不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4. 农民权益保护不够: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保
护措施不完善,容易导致农民利益被侵害。
5. 交易流程繁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交易流程繁琐,手续复杂,增加了交易成本,限制了流转的自由性和效率。
建议:
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法规体系,明
确权益归属,加强司法保护,确保流转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2. 鼓励土地规模经营:通过引导,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模化
经营,培育大农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
水平。
3. 建立市场化流转机制:引入市场竞价机制,促进土地流转价格的合
理形成,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4. 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建立完善的农民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农民合法
权益的宣传、教育和维权,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利益不受侵害。
5. 简化流转手续:简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手续,提高流转的
自由性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流转的可行性和便利性。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实施,对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率以及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法律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和解决。
二、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背景及意义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给其他个人或组织的行为。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这也是实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步骤。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法律问题(一)流转程序不规范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一些地区在流转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的现象,如未按规定进行流转登记、合同内容不完整等。
这不仅可能导致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可能引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低效使用。
(二)农民权益保护不足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农民的权益往往容易被忽视。
如一些地方在流转过程中,未对农民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和征询意见,导致农民在不知情或被迫的情况下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
此外,对于流转后的土地使用情况,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来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和模糊地带。
例如,对于流转期限、流转价格、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的规定还不够明确,这给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带来了法律风险。
四、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的对策建议(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流转程序、合同内容、流转期限、流转价格、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的规定。
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法律思考》2023-10-30•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概述•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规定•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的法律问题•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建议•案例分析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概述定义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将其所有的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收益权等通过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给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使用的行为。
分类根据流转主体的不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可分为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和农户流转两种形式;根据流转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出租、转让、入股等几种形式。
定义与分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经历了从禁止流转到允许流转、从自发流转到规范化流转的演变过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历史发展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活跃,流转主体多元化,流转形式多样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流转程序不规范、权益保障难等。
现状历史发展与现状集体土地流转的意义通过集体土地流转,可以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一体化保障农民权益集体土地流转可以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集体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市资本和技术向农村转移,优化城乡资源配置。
通过规范的集体土地流转程序,可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02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规定相关法律法规概述《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做出了规定。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由其他主体享有或行使的行为。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合法、有偿的原则。
流转程序与形式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包括转让、出租、抵押和入股等。
在流转过程中,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合理的流转形式,确保流转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农村土地流转中如何防范风险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日益成为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风险,如果不加以防范,可能会给农民、农村集体以及土地流转的受让方带来损失。
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这些风险,成为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风险1、法律风险农村土地流转涉及到众多法律法规,如《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
如果在流转过程中,各方对法律规定不了解或者违反法律规定,就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例如,未经合法程序擅自流转土地、流转期限超过法律规定等。
2、市场风险土地流转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较大,如果在流转时没有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可能会导致流转价格不合理。
此外,农业生产经营本身也面临着市场风险,如农产品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土地流转的收益。
3、经营风险受让方在获得土地经营权后,如果经营不善,可能会导致土地抛荒、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
这不仅会损害农民的利益,也会影响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4、信用风险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的情况,如受让方拖欠流转费用、农民擅自收回土地等,这会破坏土地流转的正常秩序,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
5、社会稳定风险如果土地流转过程中利益分配不合理,或者出现强制流转等问题,可能会引发农民的不满和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
二、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的防范措施1、加强法律宣传和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如举办法律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向农民和土地流转相关方普及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同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法律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土地流转的法律规定,依法指导和管理土地流转工作。
2、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流转信息的收集、发布和共享,为土地流转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
同时,规范土地流转价格的形成机制,充分考虑土地的质量、地理位置、市场供求等因素,确保流转价格合理公正。
浅谈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问题及思考[摘要]众所周知,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
特别是在面对中国深化改革的今天,解决农业问题更是重点问题。
而土地问题的解决关乎着农业发展的根本,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是关乎我国深化改革,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理想选择。
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土地去向、过程监管、相关政策、价格、农民权利保护等,这些问题关系到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浅谈现在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解决办法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一个过程。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的方法,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农村土地流转其实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1农村土地流转的出现1.1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脚步的加快,城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但是之前城乡二元化的发展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发展。
随着不断地发展,农村的经济出现新的动向。
同时,为了顺应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城市规划的需要,土地的需求和经营权的变动就必然会发生。
所以,农村土地流转也是为了顺应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
1.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日益的显现从1978年开始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的农村土地政策中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笔。
经过30多年的实践证明,它对我国农业问题的解决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调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了我国农业产量的大幅增长,解决了温饱问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局势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显现。
首先,其不利于集约化发展和机械化生产。
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完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而农村土地流转背后的法律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当前的土地流转中,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完善”出发,探讨该领域的法律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一、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问题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农民通过向其他人出租、转让自有使用权、流转自有使用权等方式,使土地使用在一定期限内由农民自行操作变为其他人为经营管理。
相较于传统的分散耕地经营模式,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模式可以提高土地的效率和利用率,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在土地流转中也存在许多法律问题。
首先是土地权属证问题。
由于之前的土改时期,土地权属证明不完善,导致现在农村土地权属不清,流转中难以确定土地归属人和使用者,从而加大了农民利益的保护难度。
其次是土地流转的约束性问题。
当前,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和监督还不够严格,导致一些流转方不履行义务,给农村经济稳定和土地资源保护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此外,农村土地流转还涉及到安全和风险问题。
一些土地流转方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会将土地流转出去,但又不履行约定,使流转方面临风险,间接妨碍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建议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领域存在的法律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土地权属证管理。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土地权属认定和归档工作,完善以往土地权属记录和归属情况。
农村土地出租、流转等活动应要求双方明确土地权属,避免因土地权属不清而带来的纠纷。
2.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登记台账。
政府应建立土地流转登记台账,对土地流转双方进行严格审查和监督,保障流转方的权益,确保勾画的准确性。
3. 确保约束力。
政府加强对流转方的指导,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框架,同时对其实施严格的约束管理。
对于不履行合同的流转双方,政府应当制定惩罚措施,限制其土地的流转及其他经济活动。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哪些风险隐患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风险隐患,如果不加以重视和防范,可能会给农民、农村和农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一、法律风险1、合同不规范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很多流转合同不够规范,条款不清晰、不完整,甚至存在口头协议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在出现纠纷时难以维护自身权益。
例如,合同中没有明确土地流转的期限、用途、租金支付方式等关键信息,容易引发争议。
2、违反法律法规有些土地流转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如未经合法审批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或者流转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等。
这种违法行为不仅会导致流转合同无效,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3、产权不明晰部分农村土地存在产权不明晰的问题,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归属存在争议。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土地流转,容易引发产权纠纷,影响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二、市场风险1、价格波动土地流转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农产品价格、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波动性。
如果农民在价格高位流转土地,而后期价格下跌,可能会导致受让方违约,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2、信息不对称在土地流转市场中,农民往往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对市场行情、土地价值等了解不足。
而受让方可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从而在交易中占据有利地位,导致农民利益受损。
3、经营风险受让方在经营流转土地时,可能面临自然灾害、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多种经营风险。
如果经营不善,可能无法按时支付租金,甚至导致土地闲置、抛荒,影响农业生产。
三、社会风险1、农民失业风险如果大量土地流转后,农民失去了土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而又无法在非农领域实现稳定就业,可能会导致农民失业,影响社会稳定。
2、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土地流转可能会改变农村的社会结构,一些农民可能会因为流转土地而变得富裕,而另一些农民则可能因为失去土地而陷入贫困,从而加大农村贫富差距,引发社会矛盾。
关于土地流转的几点思考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的经营权由原有的农户通过租赁或其他方式转让给他人进行经营的行为。
在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已经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土地流转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在此,我们就土地流转的一些思考和观点进行探讨。
土地流转对农业现代化有着积极意义。
通过土地流转,农村可以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
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
土地流转有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也有着积极影响。
通过土地流转,原本无法充分利用自有土地资源的农民可以通过租赁或合作社等形式将土地转让给专业化农户或农业企业进行经营,从而实现土地增值和农民增收。
农民因土地流转而获得的租金收入可以改善其生活水平,增强其生产动力,提高其社会地位,增强其对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土地流转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现象。
一些弱势群体或弱势地区的农民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或权益保护不力而受到不公平对待,导致他们在土地流转中的利益受损。
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环境和生态问题。
一些土地流转项目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对土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农民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
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可能导致农民失去土地经营的生计来源,增加农民的就业压力和社会矛盾,对农村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土地流转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进行解决和规范。
我们应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管和管理。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登记和监管制度,规范流转主体的资格条件和流转程序,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土地流转进行非法活动,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权属调整、流转方式改变以及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等过程。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然而,农村土地流转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建议来解决。
首先,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流转规模小、流转率低的问题。
由于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观念上的障碍,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此外,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对流转情况了解不足,也影响了土地流转的效率。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了解,同时建立起完善的流转市场信息平台,提供全面、准确的流转信息。
其次,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土地权益保障不到位的问题。
流转土地可能面临权益不明确、无法继承等问题,这给农民流转土地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抑制了土地流转的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土地权益保障制度建设,明确土地产权,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合同制度,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再次,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着土地流转价格不合理、流转收益不稳定的问题。
由于流转市场不规范,导致土地流转价格波动较大,难以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
同时,农民参与土地流转所获得的收益也不稳定,风险较大。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土地流转的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保障流转价格的合理性。
同时,可以通过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等方式,提升农民的参与度和收益水平。
最后,农村土地流转还面临着农民技术水平较低、企业对流转土地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由于农民技术水平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流转土地的潜力。
同时,农民对工业化农业的认识和理解不足,使得流转土地的利用效率低下。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增加农民对新农业技术的了解和应用。
同时,要加强企业对农民的引导和帮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双赢。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流转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政府加强宣传,建立起完善的流转市场信息平台,加强土地权益保障制度建设,规范土地流转市场,提升农民技术水平,加强农民培训,引导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民将耕地、宅基地等土地权属或经营权交给其他农民或企业进行经营或租赁的行为。
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加收入,但也引发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大规模流失和农民权益的隐患。
本文将重点研究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农村土地流转是近年来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以期通过出租或合作社形式获得更高的收益。
同时,许多企业也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流转,以实现规模化种植、农产品加工等目标。
然而,农村土地流转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知识、信息和资源的不对称,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公平待遇。
其次,一些农民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大面积流转土地,导致农村耕地的大规模流失。
最后,监管不到位,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的土地流转行为,给农民权益带来风险。
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原因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存在与多方面的因素相关。
首先,农民个体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流转土地成为他们增加收益的一种方式。
其次,农村土地产权明确不清,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混淆不清。
同时,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地力逐渐衰退,农民通过流转土地来规模化经营以增加产量。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和投资,鼓励土地流转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1. 完善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流转行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流转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2. 支持土地流转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股份合作制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提高流转的效益。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土地流转补贴、信贷支持和技术培训等措施,帮助农民进行规范化的土地流转经营。
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纠纷,这些纠纷往往涉及到法律问题,因此了解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探讨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
一、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中的法律风险1. 法律知识不足:许多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对相关法律规定不够了解,容易陷入法律牢笼。
他们可能对土地流转的法律程序、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盲区,无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2. 土地产权问题:土地的权属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核心问题。
存在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流转许可证不合法、土地使用权纠纷等问题,会导致纠纷的产生和无法解决。
3. 合同风险: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中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合同履行方面。
合同的签订、履行以及解除等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和法律规定,一旦合同中的约定存在不合法或不完善,将会引发各种法律风险。
4. 土地利用规划风险:农村土地流转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并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否则存在违规流转的风险。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漏洞进行违规流转,这将给农民和土地流转双方带来法律风险。
二、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的法律防范措施1. 加强法律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法律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他们对土地流转相关法律的认知。
通过组织培训、设立法律咨询站等方式,帮助农民了解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程序要求,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2. 完善法律制度:政府应加强对土地流转相关法律制度的研究和修订工作,完善土地流转的法律体系和法规。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许可制度、土地权属登记制度等,确保土地流转合法有序进行。
3. 加强合同管理: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合同法和土地法等相关法律,保证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对于存在不合法或不完善的合同,应及时纠正和补救,并追究相关责任。
4. 健全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的解决机制,设立专门的仲裁机构或法院,加快纠纷解决的速度和效果。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在农户之间进行转让或租赁的行为。
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土地承包权流转难、土地流转规模小,土地流转价格不合理、流转农户权益难以保障,以及流转土地管控不严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土地承包权流转制度建设。
当前,由于土地承包权流转难,许多农村土地闲置不用,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因此,应加强对土地承包权流转制度的立法和实施,明确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条件,简化流转手续,鼓励和支持农户将闲置的土地流转出去,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加大土地流转规模。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很多农户只将部分土地流转出去,无法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了生产效率。
因此,应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意愿,鼓励他们将更多的土地流转出去,实现规模化经营。
第三,完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价格不合理,既不符合土地实际价值,也不符合市场需求。
因此,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根据土地的地理位置、土壤肥力、水资源等因素,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价格,使土地流转价格能够真正体现土地的价值。
第四,加强农户权益保障。
当前,流转农户的权益保障存在问题,许多农户担心流转后无地可耕种,生活无着。
为了保障农户的权益,应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的监管机制,确保流转农户得到合理的补偿,同时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监管,确保土地的合法性和流转农户的权益。
第五,加强流转土地管控。
目前,流转土地的管控较为松散,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一些非法流转的情况出现。
为了加强土地流转的管控,应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登记制度,确保流转土地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同时,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监测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置非法流转行为。
第六,加强土地流转的技术支持。
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许多农户缺乏相关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无法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
因此,应通过加强农技培训、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等方式,为流转农户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益。
关于土地流转的几点思考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由原有的农户流转给其他农户或非农户使用的行为。
近年来,由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土地流转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以下是关于土地流转的几点思考。
土地流转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流转可以促使土地聚集使用,形成大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土地流转可以使农村土地得到合理利用,避免了土地的荒芜和浪费,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流转后的土地可以引入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土地流转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土地流转使农民可以将土地流转给经营能力较强的农户或者企业,通过租金收入和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一些贫困地区通过土地流转,吸引了外地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改善了当地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
土地流转也使农民可以将注意力从土地经营上解放出来,转向其他更有价值的农村产业,如农民合作社、乡村旅游等,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土地流转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
因为土地流转的实施涉及到很多法律、财经等方面的规定,而我国农村基层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农村法律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导致一些流转土地的合同存在合同不完善、双方权益无法保护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对土地流转的有效监管和管理,导致一些流转土地的违法行为的发生,甚至出现土地流转纠纷。
土地流转也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的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通过健全的监管机制和政策措施予以解决。
土地流转应该注重与农民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应当注重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生活条件,尊重农民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转移收益权。
加强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政务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政策宣传和信息发布,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为实施土地流转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支持。
土地流转在中国农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
农村土地流转如何做到合法合规摘要: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做到合法合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土地流转的合同签订、土地流转税收及其他相关问题等方面展开讨论,探讨农村土地流转如何做到合法合规。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合法合规;法律法规;合同签订;税收;相关问题正文:一、法律法规的规范农村土地流转需要遵守土地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国土资源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在土地流转前,应进行土地审批,获取土地使用证或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同时,要遵守相关规定,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防止流转过程中的不合法行为。
二、合同签订的规范土地流转必须通过合同来进行,并纳入合同管理。
合同必须经过公证或审计机构审核,并明确流转期限、流转面积、流转费用、流转权属等事项。
同时,合同应包含保护承包农户劳动权益、保护耕地质量等条款,确保合法合规。
三、税收问题的解决土地流转需要缴纳相关税费,包括土地转让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
土地转让过程中应按规定办理土地转让手续,遵守相关税务规定,确保纳税合规。
同时,税收政策应针对农村特殊情况进行优化,鼓励农村土地流转。
案例:在国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背景下,一些不法商人在农村私下流转土地,不仅未经过审批,也没有签订合同,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当地政府积极介入,依靠土地法和相关法规,依法解除了这些土地流转的合同,并追究了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同时,当地政府也加强了对土地流转的监管和管理,确保了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结语:农村土地流转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必须保证其法律合规性。
本文从法律法规、合同签订、税收问题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农村土地流转如何做到合法合规。
只有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政策才能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
在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背景下,如何做到合法合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合法合规不仅涉及政府的法规管理,同时也包括导入市场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等方面。
2017年5月刊第15期当代经济摘要:农村土地流转对于乡村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存在一定缺陷,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我国应该从完善法律体系出发,力求建立有序的市场机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解决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用地问题,进而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土地流转;法律界定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15年度规划课题“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法律监管机制研究”(项目编号:HNSK (JO )15-13)。
乡村旅游发展中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问题思考戴丽霞(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海口571199)乡村旅游的特点是以“乡村性”作为吸引游客的要素,农村土地必然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载体,土地流转问题成为先决的问题,迫切需要从法律制度方面深入展开对策性探讨,以推动各地乡村旅游新的发展。
一、农村土地流转之于乡村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弥补了原有家庭承包制的不足,对乡村旅游发展起到巨大推动效应。
1、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与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了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效应,使乡村旅游业规模化生产具备了相对集中的土地经营权。
乡村旅游开发者有机会多方面发挥其具备人力、物力以及技术等优势,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乡村旅游业在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创造了土地的最大效益,既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又推进了自身产业化进程。
2、土地流转为拓展乡村旅游发展资金来源提供了用地保障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的价值,土地市场化、资本化成为可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扩展了融资渠道与资金来源。
首先,农村土地可依法流转后,金融机构可接受农村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抵押进行贷款,农村金融发展为农民农业生产、创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其次,农民利用农村土地流转,收入增加明显,农民和农村集体可支配资金的增加,增大了对乡村旅游及其他相关集体经济产业投入,形成互相推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态势。
最后,土地流转后带来巨大的土地升值,吸引了大量非农资本投入农村经济建设,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多优质资金来源。
二、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及现状分析1、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立法现状从93年我国实施的《农业法》允许土地使用权以转让形式流转开始,到94年农业部发布《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我国首次承认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价值,允许从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等方式进行了土地流转,初步建立流转机制。
2002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农村土地承包法》,以法律形式系统确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基本制度。
2005年农业部颁布实施《流转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具体操作规则。
2007年《物权法》明确把土地承包经营权确立为用益物权。
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流转后用于开发乡村旅游,在2015年底,国家旅游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运行规范(试行)》,明确规定有权进行土地流转交易的主体只有土地的产权权利人或产权权利人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充分体现了对土地权利人权益的保护。
这些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法律文件的出台,虽然仍存在规定不明、限制过多等问题,但对建立土地流转制度,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乡村旅游开发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从我国目前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情况看,农村土地流转合法模式主要有土地转让、出租、转包、入股。
(1)农村土地转让模式转让流转主要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部分或全部经营权转移给他人行使,转让流转后原承包关系终止。
依据《流转管理办法》第35条的规定,对该流转模式设立了一定限制:农民必须有其他不依赖土地的稳定收入或职业;必须经发包方同意才能让渡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对象限制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的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
(2)农村土地出租模式出租流转模式是指,拥有土地经营权的主体将其土地上的部分或全部经营权租赁给他人形成租赁关系。
租赁人在租赁期限内按合同约定从事相应生产经营,并向出租人支付租金。
该种流转方式保留了农民对土地享有的承包经营权,同时农民能获得租金收益,因此,在实践中得到大多数农民的支持,是各地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之一。
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中,许多地方还采取将土地先从农民手中流转到农村集体组织(村委),再由集体组织与开发企业洽谈租赁,再由集体组织向农民支付租金。
这种进行统一出租的方式更好的集中分散土地,有利于规模化经营。
(3)农村土地入股模式18No.15,May.2017 CONTEMPORARY ECONOMICS根据《流转管理办法》的规定,入股是模式是指承包方为了农业生产目的,将自己所拥有的土地经营权作为股权,入股组建股份公司进行农业生产经营。
承包方根据股权获得分红。
根据《流转管理办法》的规定,入股不会变更土地承包关系,公司取得的只是土地使用权,不享有对土地的其他权能。
这种模式保证了农户主体地位稳定性,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乡村旅游开发采用该流转模式的情况越来越多,如广东、凌霄岩景区即采用入股流转模式取得成功。
三、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缺陷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1、农村土地流转立法不健全现行法律体系缺乏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对于流转的操作程序、方法没有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不利于流转市场化发展。
主要体现在:1、土地流转模式不明确,除常见的几种模式外,对其他模式没有作出详细规定,未确立各模式下的法律责任,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继承规定过于粗略。
2、土地流转程序规定不具体,对流转涉及的评估、定价、服务机构、流转补偿等问题没有建立较好的整体机制。
3、对“发包方”界定不清,法律只明确规定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属于发包方,对大量拥有农场、林地的乡镇及市县政府没有作出“发包方”的明确规定,可能导致流转障碍。
2、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完善现行法律对农村土地流转限制较多,流转市场化程度低,没有构建土地流转市场,农民信息相对闭塞,对流转行情、程序等均不清楚,在无专业市场及相应中介机构的推介下,可能导致农户手中的闲置资源无法参与有效的市场流转,限制了承包经营权大范围、长期流转,从而阻碍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推进。
于此同时,现行法律还没有对由土地流转市场退出机制作出规定。
涉农企业、参股农户、交易农户在流转过程中因受经营风险、收益及公司、农户的主体意愿的影响,需要退出市场时缺乏有效的机制与途径,也缺乏对主体退出市场权利、义务方面的约束。
在我国尚未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况下,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投资失败,尤其是以入股方式参与经营者,一旦面临且没有任何收益及资金补偿,农民的基本权益难以维护。
因此,流转市场的风险保障机制应及时建立,降低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风险,进一步带动农户的积极性。
3、土地流转利益分配不合理阻碍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的动力来自于各方利益,包括当地政府、企业、农民。
土地流转是参与利益分配的主要基础。
但往往农民无法自己做主决定土地流转问题,涉及旅游开发,当地县、镇政府总是直接与旅游企业进行磋商,确定地价或者进行强制征地、不顾当地农民的利益,政府和企业瓜分利益,导致利益分配不合理,不公正。
利益冲突终会形成农民与政府、企业间的矛盾激化,阻碍乡村旅游的发展。
四、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推进乡村旅游发展1、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与乡村旅游相关立法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较多,包括《宪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法》、《民法通则》、《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法》等,同时还有大量的地方法规及部门规章等。
法律规定繁杂,还存在部分矛盾与冲突,适用困难。
在旅游法方面,涉及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利用问题的立法又严重滞后。
因此,我国应尽快在现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订专门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对土地流转的程序与方式、双方的权利义务、流转的期限、法律救济方式和法律责任等问题进行统一规范。
与此同时,旅游立法也应完善旅游项目开发与土地流转的相关内容。
尤其是各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乡村旅游发展需求及土地流转问题,制订地方法规、政策,规范乡村旅游土地流转具体措施,将旅游项目开发中土地流转纳入法制化轨道。
2、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我国应通过培育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制定专门的交易规则,打击非法土地交易,建立相对规范的流转市场。
一方面,中介组织可为农地供求各方提供交易信息,特别是价格信息,代理完成交易手续,为各方提供专业服务;另一方面,中介组织可提供土地评估、担保、抵押等服务,甚至提供流转后期土地托管、市场营销、土地养护等服务,提高土地流转后的经济效益。
同时,在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扶持,通过补助、补贴等措施弥补市场机制下的市场退出给农民带来的利益损失,部分消除其后顾之忧,以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
3、建立有效利益分配机制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当地居民的支持程度密切相关,当然也离不开旅游企业的资金投入。
地方政府应该创建合理机制引导土地流转,在政府决策以及招商引资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村民的意愿与利益维护,引导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发展。
在利益分配关系中,始终强调村民的主人地位,让其真正参与到旅游开发的事项中,而不是仅仅收取土地流转的利益。
旅游开发企业应该在追求利润的同时,积极参与本地建设,包括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治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当地农村集体组织在利益分配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可寻求专业机构协助,兼顾各方利益,让企业与农户间形成共赢的利益关系,最终推动促进乡村旅游项目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杨涛:土地流转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效应分析[J].经济发展研究,2016(7).[2]方良泽、朱朝枝:休闲农业视域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08).[3]杨竹清、邱继勤:农村土地流转对乡村旅游之效应研究[J].旅游论坛,2010(2).[4]郭凌、黄国庆、王志章: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郑才林、符合、林明恒:海南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发展策略[J].琼州学院学报,2008(12).(责任编辑:周瑞华)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