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3.90 MB
- 文档页数:40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1)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一、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一)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1.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4.以上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如遇急救用血,事后按《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补报审批手续。
(二)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和用血报批管理1.对临床用血,科室应根据患者治疗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血计划,按规定时限和要求将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
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师开具或填写,严格执行《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输血申请单的填写应项目齐全,字迹清楚,内容准确无误,对有输血史者要求特别注明:血标本标签的粘贴须规范。
2.《临床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标本,由经专业培训人员执行(住院患者血标本采集、送检流程》于预定输血日期内送交输血科。
3.输血科工作人员仔细审核《临床输血申请单》和交叉配血标本,并签字或盖章。
(1)输血科应对《临床输血申请单》中受血者个人信息、血型、临床诊断、输血指征和目的等进行审核。
发现填写内容不正确、不完整,应立即通知临床科室补充或者重新填写。
(2)输血科应审核输血申请是否合理,符合输血指征者方可按《临床输血申请单》备血和发血:不符合输血指征者,应提出合理化建议供经治医师参考。
收到用血申请单和标本以后,要认真检查申请单内容是否完整、准确,审批、签字是否符合要求,标本质量是否达到交叉配血标本的相关规定,用于交叉配血的血标本执行“八不”接收原则:①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不收:②血标本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不收:③血标本量少于3ml不收:④血标本被稀释不收:❺血标本溶血不收(溶血性疾病除外)⑥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标记说明不收:⑦非医护或授权人员送血标本不收:⑧用右旋糖酐,聚乙烯吡咯酮,羟乙基淀粉类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未做标记说明不收。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制度,以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和合理。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临床用血申请: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向科室主任或分管临床用血申请: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向科室主任或分管临床用血申请:医生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向科室主任或授权的主管医生提出申请。
申请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诊断、用血理由、申请用血量等信息。
2.审核程序:科室主任或授权的主管医生对临床用血申请进行审核,对符合用血条件的申请进行批准,并指定具有相应资格的医生进行输血。
3.输血治疗知情同意:医生在输血前必须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的必要性、可能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并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4.适应证判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输血,并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
5.配血和取血:在输血前,医生应进行配血试验,确定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匹配后,方可取血。
6.临床输血:在输血过程中,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7.输血后管理:输血结束后,医生应记录输血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随访和评估。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有效和合理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完善的临床用血管理组织和制度,加强临床用血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临床医生的用血意识和技能水平。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指在临床用血全过程中,对与临床用血相关的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审核和评估,以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的制度。
一、输血申请由临床科室根据病情提出,并仔细填写《输血申请单》,按规定逐项审核、签字,确认后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一天送交输血科。
二、审核内容包括:血型、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谷丙转氨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Anti-HCV)、艾滋病病毒抗体(Anti-HIV)、梅毒血清学试验(RPR)及预定血液制品成分、数量等。
三、临床医师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
四、严格执行用血申请制度:1.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方可备血。
1014.急救用血除外,急救用血事后应当按以上规定补办手续。
五、在输血治疗前,应当向患者或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意见的,报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批准后,可立即实施输血治疗,并记入病程。
六、积极开展自体输血工作,病情特殊或要求自身输血的患者,应提前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储血。
经管医师负责患者采血与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中的自身输血,由麻醉医师负责实施。
《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和《自身输血申请单》必须归入病历。
七、需临床输血者,经治医师需做好以下准备:输血申请单、输血前检查(Hb、HcT、Plt、ALT、HBsAg、Anti-HCV、Anti-HIV、RPR、血型等)、备血通知单,一次用血量≥1600ml还需填写《临床用血申报表》,送输血科及医务科审批。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指在临床用血全过程中,对与临床用血相关的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审核和评估,以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的制度。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审核步骤和要求:
1.申请审核:医生在开具临床用血申请单时,必须审核患者是否符合用血条件,如年龄、
体重、血型等,以及是否有不宜用血的其他情况。
2.输血指征审核:医生应依据患者病情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输血,并严
格掌握临床用血适应症和输血标准。
3.备血审核:在备血前,医生应再次审核申请单,确保备血量与患者病情相符,并告知患
者或其家属输血可能存在的风险。
4.配血审核:在配血过程中,应确保血液标本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误差或污染。
同时,应对配血结果进行审核,确保与患者信息匹配。
5.用血审核: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血型、血量等信息,确保无
误。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处理。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是指医疗机构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和合理性,对临床用血进行审核和管理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减少血液的浪费和滥用,提高用血效益,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福利。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审核流程:制定规范的审核流程,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每一次血液使用都经过审核和评估,避免滥用和浪费现象。
2. 审核标准:明确血液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根据临床指南和证据荟萃分析等科学依据,制定血液使用的审核标准,确保每一例用血都符合临床需要。
3. 审核人员:指定专门的审核人员,一般由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等专业人员组成,具备审核血液使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临床情况进行合理评估和决策。
4. 监控和评估:建立定期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对用血审核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审核制度,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血液使用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医疗费用的浪费,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第 1 页共 1 页。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一)定义指在临床用血全过程中,对与临床用血相关的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审核和评估,以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应当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有关规定,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或工作组,制定本机构血液预订、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库存预警、临床合理用血等管理制度,完善临床用血申请、审核、监测、分析、评估、改进等管理制度、机制和具体流程。
2.临床用血审核包括但不限于用血申请、输血治疗知情同意、适应证判断、配血、取血发血、临床输血、输血中观察和输血后管理等环节,并全程记录,保障信息可追溯,健全临床合理用血评估与结果应用制度、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置流程。
3.医疗机构应当完善急救用血管理制度和流程,保障急救治疗需要。
【释义】1.临床用血有哪些程序和环节?答:临床用血的关键环节及执行顺序一般包括:适应证判断、用血申请、输血治疗知情同意、配血、取血发血、临床输血、输血中观察和输血后管理等环节。
2.医疗机构如何落实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答:医疗机构应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不断完善临床用血组织体系建设、血液管理制度建设以及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制度建设,确保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落到实处。
医疗机构对特殊情况下的紧急输血有相关规定与批准流程。
3.临床科室如何落实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答:临床科室及医务人员在具体诊疗工作中应严格遵守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相关制度,完善输血前评估工作,按照输血适应证申请与审核用血,注意节约血液资源,合理应用,杜绝不必要的输血,并保证患者临床用血全程记录无缺失。
4.如何建立医疗机构血液库存预警机制?答:医疗机构应当配合血站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当血液库存紧张时,以合适方式提醒临床用血紧张,以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常医疗秩序。
5.临床用血量申请及审核有哪些要求?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明确,除急救用血外,应按照用血量不同分为三个层级对临床用血医嘱进行审核。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核心制度,其严格执行可以确保患者安全和规范用血。
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并且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标记的血液。
在各科室使用血液时,必须根据输血原则,避免滥用血源。
患者需要输血时,临床主管医师应逐项认真填写输血单,值班护士按医嘱进行“三对”核对,然后给患者采集交叉血样,试管上应贴标签,并注明科别、姓名、床号、住院号,于输血前一天送血库(急症例外)。
血库工作人员应根据临床各科室预约的血量,及时与血站联系,备好各型血液,保证临床用血量,并且不得有误。
血库工作人员在接收血样时,应逐项进行认真核对,无误后将血样收下备血。
血库所备的各型血液应有明显的标志,分格保存在4摄氏度冰箱内,并随时观察冰箱内温度变化。
血库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血液交叉试验操作规定进行交叉试验,必要时复查血型,并观察全血,确保血袋应密封,绝对无误,方可发出。
取血护士在取血时,应认真核对本科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及交叉结果、储血号和供血者姓名、采血时间、血型等输血单上的各项目,无误后方可将血液拿出血库。
如果输血出现反应,临床主管医师应向血库说明情况,并与血站一并查明原因。
医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为了确保医疗机构在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时能够遵循相关规定和标准,减少不必要的用血和避免用血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下面,我将从审核的目的、应用范围、审核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审核目的1.保证用血合理性:通过审核制度,确保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符合医学指南和相关规定,避免不必要的用血,减少对血液资源的浪费。
2.防止用血风险:审核过程中要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避免因用血导致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发生输血相关的传染病和其他风险的概率。
3.强调科学依据:用血的决策应基于医学证据和临床指南,避免主观判断和私人偏好的影响,确保用血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二、应用范围1.手术用血: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通过审核制度避免不必要的用血,确保手术安全。
2.不可抗拒的急诊用血:对于存在危及生命的急诊情况下的用血,审核流程可以相应压缩但不可省略。
3.非急诊用血:例如常规输血、预防性输血等,对于非急需的患者,必须通过审核制度进行评估和决策。
三、审核程序1.申请:医生应在临床用血申请单上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诊断、用血指征等。
2.评估:由临床血液科医生对申请进行评估,包括对患者的临床情况、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全面分析,并参考相关的临床指南和规定。
3.决策:基于评估结果,医生应进行科学决策,确定是否需要用血,以及需要用何种血液和血液制品。
4.跟踪与记录:审核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医生,并在患者病历中记录审核过程和决策结果,以备后续参考和追踪。
四、建议与改进1.建立多学科审核团队:包括临床血液科医生、临床检验科医生、药师等,以保障审核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2.提供培训与指导:定期组织培训和研讨会,提高医生对用血指南和评估技巧的认识与掌握。
3.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电子病历系统,确保审核过程的记录与查询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
4.持续改进与监查:定期评估审核制度的执行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并对存在问题的环节进行改进和提升。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是指医疗机构内建立的用血程序和审核流程,旨在确保血液安全、合理和有效的使用。
这一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用血指征:明确列出了需要用血的临床适应症,包括急诊用血、手术用血、输血前或中的术中或术后监测指标等。
使用血小板浓缩剂、新鲜冰冻血浆等特殊血液制品的使用适应症也需要明确规定。
2. 临床用血审核流程:一个完整的审核流程包括提出用血申请、审核用血申请材料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评估患者的输血风险、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确定输血方案等。
3. 血液测定与评价:包括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等,用于确定患者的输血需求和选择合适的供血单位。
4. 用血审批:由专门的医疗团队,如输血委员会或临床血液专家组等机构或人员审核用血申请,并确定是否批准用血。
5. 用血效果监测与评估:对用血过程中的相关指标、并发症、输血效果等进行监测与评估,以完善用血制度,并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降低输血风险、合理配置血液资源、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第 1 页共 1 页。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是指医疗机构为了确保血液安全、有效地使用血液产品而实施的一套审核流程和标准。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旨在降低输血相关的风险,提高输血疗效,并遵循伦理原则。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临床指征审核:当医生决定给患者进行血液输注时,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血红蛋白水平、贫血程度等因素,确保患者确实需要输血。
2. 病历审核:审核医疗记录,包括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记录等,以确认患者的临床需要和适宜的血液产品。
3. 输血适应证审核:根据临床指南和制定的输血准则,对临床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审核,确保输血的指征符合规范。
4. 输血禁忌症审核:对可能存在输血禁忌症或相对禁忌症的患者进行审核,遵循相关规范。
5. 血液成分审核:审核患者应使用的血液成分类型、血型、交叉配对等信息,确保血液制品符合患者需求。
6. 输血方案审核: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史、血液学指标等,确定输血方案,并进行审核。
7. 输血同意书审核:审核患者或家属的同意书,确保患者知情并同意接受输血治疗。
通过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可以确保血液产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降低输血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一、目的依据为确保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做到科学、合理地用血,在临床用血全过程中,对与临床用血相关的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审核和评估,以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卫计委令第10号)、《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国卫医发[2018]8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全院各科室。
三、具体内容(一)输血前申请进行血液预定1.进行输血前检查:输血前应先做血型鉴定、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指标检查,必要时作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
2.输血申请时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3.输血治疗前,主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的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或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院医务科或主管院长同意、备案,并入病历。
4.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成分由于不能保存,一旦出库不能再退,请慎重申请。
主要包括以下成分:RH阴性血、各型血浆、冷沉淀、血小板、洗涤红细胞、新鲜全血等。
(二)血液接收的审核1.血液取回后由两名医务人员再次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上的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外观质量是否异常。
血液制剂颜色是否正常等,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如发现任何不符的地方,或者血袋有任何异常,血液不得用于输注,并立即通知输血科。
2.发现有下列情况时,血液不得使用(1)血液在冰箱外或者可能曾经在冰箱外超过30分钟。
(2)有迹象表明血袋有渗漏或血袋被打开过。
(3)血浆为粉红色或者红色。
(4)红细胞颜色看起来为紫色或黑色。
(5)其他特殊情况(三)血液入库、储存从血站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若因故暂时不能输注时,应根据各种血液不同贮存条件进行正确贮存。
红细胞应贮存在2-6℃的冰箱,血浆融化后2-6℃可保存24小时,否则应弃用,冷沉淀溶化后6小时内应输注完毕,血小板不得自行贮存,应及时联系输血科送回于血小板恒温震荡仪中保存(20-24℃)。
医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患者用血安全、合理、有效。
为规范医院临床用血工作,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1.1 医院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临床用血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2 医院应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临床用血管理政策,监督临床用血工作。
1.3 医院应设立输血科(血库),负责血液的储存、配制、发放及输血相关管理工作。
二、临床用血申请与审批2.1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申请用血,并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
2.2 临床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用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及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2.3 临床用血申请单应经主治医师审核,科室主任审批。
特殊情况下,需报医务部或主管院长审批。
2.4 输血科(血库)应根据临床用血申请单,核对患者血型、配血结果等信息,确保用血安全。
三、血液储存与发放3.1 输血科(血库)应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血液进行储存、配制、发放。
3.2 输血科(血库)应定期检查血液储存条件,确保血液质量。
3.3 输血科(血库)应按照临床用血申请单发放血液,确保患者用血安全。
四、输血过程管理4.1 护士在输血前应与医生、患者进行三核对,确保用血安全。
4.2 输血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3 输血结束后,护士应记录输血量、患者反应等信息,保存输血记录。
五、输血不良反应处理5.1 输血过程中,如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护士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
5.2 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进行救治。
5.3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过程应详细记录,并及时报告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六、监督与评估6.1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估。
6.2 医院应建立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审核报批制度临床用血是临床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血液资源有限,需要进行合理的分级管理、审核和报批制度,以确保用血的公平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从分级管理、审核、报批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是分级管理。
临床用血按照紧急程度和血液需求量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级: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级用血适用于危及患者生命的急救场合,如大量出血、休克等;二级用血适用于需求量较大的手术和治疗中;三级用血适用于一些较为常见的手术和治疗。
通过合理分级管理,可以确保紧缺血液资源优先满足高等级患者的需求,提高用血效率。
其次是审核制度。
对于每一次用血申请,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包括血液需求的合理性、用血指征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替代治疗等。
审核的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用血,避免浪费血液资源。
审核可以由医生和血液科专家组成的专门委员会进行,根据临床指南、血液资源情况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同时,通过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用血申请的电子化,提高审核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是报批制度。
用血申请经过审核后,还需要进行报批才能获得血液资源。
报批制度可以分为内部报批和外部报批两个层面。
内部报批一般由医院内部的用血管理机构进行,负责协调血库资源,根据审核结果给予批准或否决。
外部报批由血库管理机构负责,一般是省级或市级统一管理的,对需要大量用血或特殊血液产品的医院进行统一调配。
通过报批制度的建立,可以确保血液资源的公平分配,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区域的用血需求。
综上所述,临床用血申请的分级管理、审核、报批制度是血液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的分级管理,可以使紧缺血液资源更好地满足高等级患者的需求;通过严格的审核制度,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用血,避免浪费血液资源;通过完善的报批制度,可以确保血液资源的公平分配。
同时,建立电子化的信息系统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用血的公平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一、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85号)的有关精神,经医院研究,特制定本制度。
二、用血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杜绝输注“安慰血”、“营养血”等滥用血液现象。
三、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四、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五、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方可备血。
六、紧急抢救用血时,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可以申请用血,但申请单上应注明“抢救用血!”并报告上级医师,同时在病程记录有体现,抢救结束后必须按以上规定补办审批手续。
七、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指为了确保用血安全和合理用血,医疗机构建立的一套规范化的审核程序和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患者用血指征的审查、血液品种的选择、用血数量的控制、不同血型患者的用血策略等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制度的重要性、具体内容以及实施效果。
一、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重要性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在保障患者用血安全和合理用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重要性:1. 提高用血安全性: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能够通过对患者用血指征的审查,减少不必要的用血,降低因为用血引起的感染和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血安全性。
2. 合理利用血液资源:血液资源非常宝贵,每一滴血液都应该合理利用,通过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能够控制用血数量,减少血液浪费,合理利用血液资源。
3. 降低医疗费用: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能够通过选择合适的血液品种和控制用血数量,减少不必要的用血,降低医疗费用。
4. 树立医疗机构形象: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能够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树立医疗机构的形象和信誉,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具体内容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主要包括患者用血指征审查、血液品种选择、用血数量控制、不同血型患者的用血策略等内容。
1. 患者用血指征的审查: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对每一名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用血指征的审查,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检查结果、术前准备情况等,确保输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2. 血液品种选择: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的血液品种。
血液产品有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浓缩剂、新鲜冷冻血浆等。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输血指征,选择合适的血液品种,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
3. 用血数量控制: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强调用血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降低输血风险。
医疗机构应设定用血数量的标准和限制,避免盲目增加输血量,提高用血效率。
4. 不同血型患者的用血策略:不同血型的患者在输血方面有不同的需求和注意事项。
医疗机构应根据血型特点,制定相应的用血策略,减少输血交叉感染和配血不合理等问题。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临床用血审核制度逐渐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制度的实施旨在确保患者用血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本文将围绕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目的、内容和实施难点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目的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患者用血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传统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输血反应、传染病传播等问题。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实施可以通过严格的审核程序,排除患者与输血相关的风险,并确保用血真正符合医疗指南和规范。
另外,该制度还有助于合理利用血液资源,减少浪费。
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内容1. 患者用血指证审核:在进行输血前,医院需要审核患者的用血指证,确保患者确实需要输血。
审核的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2. 输血血液品质审核:医院需要审核提供给患者的血液产品的品质,包括检查血液单位的发放记录、血型一致性、细胞因子检测等。
3. 输血相关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化因素,评估输血带来的风险,并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充分沟通,提供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4. 输血操作审核:审核输血操作过程中的核对程序,确保输血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实施难点1. 人员培训和管理:为了确保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顺利实施,医院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审核人员、护士和医生。
并且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
2. 审核依据的制定:临床用血审核的内容需要依据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范和指南进行,因此医院需要及时了解和制定适用的审核依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更新。
3. 与患者的沟通与合作:在实施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过程中,医院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与合作,解释审核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并回答他们的疑问和顾虑。
四、建议1. 加强培训和管理:医院应该针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审核人员、护士和医生,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一、制度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管理临床用血审核的流程,确保血液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规定,订立本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全部临床用血审核工作,包含血液的采购、配送、库存管理以及临床用血的审批和监督。
三、职责和权限1. 临床用血管理员:•负责订立和完满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审查临床用血申请单和相关料子;•依据患者的临床情形和试验室检查结果,推断血液使用的合理性;•对不符合使用条件的临床用血申请进行退回,并给出解释;•统计和分析临床用血数据,及时报告上级机构。
2. 临床科室医生:•依据临床需要,向临床用血管理员提交临床用血申请单;•供应患者的临床病历、试验室检查结果及其他相关料子;•搭配临床用血管理员进行审查,供应必需的解释和沟通。
四、审核流程1. 临床用血审核申请1.临床科室医生依据患者的临床情形和需要,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并供应相关料子;2.临床科室医生将临床用血申请单提交给临床用血管理员;3.临床用血管理员对临床用血申请进行审核;4.审核结果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医生。
2. 审核标准1.血液使用的指征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2.患者的病情与血液使用的必需性相符;3.患者的试验室检查结果支持血液使用的必需性;4.血液的配型和交叉试验结果符合要求;5.患者和血液的相关风险已经得到评估和掌控;6.血液的使用和投注过程符合规范。
3. 审核考核1.临床用血管理员每月对临床用血审核工作进行统计分析,包含审核通过率、退回率等;2.对审核通过率低于90%的科室,进行个别培训,并跟进改进情况;3.对审核退回率超出10%的科室,进行整体培训,并建议上级机构进行处理;4.定期对临床用血管理员的审核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考评依据。
五、附则1.临床用血管理员应保密患者的隐私和相关信息;2.临床用血管理员应不绝学习和更新临床用血审核方面的知识,提高专业水平;3.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临床用血审核培训和经验沟通活动;4.临床用血审核制度需要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改进和完满。
临床用血管理审核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2、临床医师和输血科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3、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4、经治医师应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
5、因病情需要,科室在申请计划用血时按照以下原则:(1)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方可备血。
(4)同一患者一天备血量超过2000ml(10U)的,需填写《大剂量输血申请单》,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所在科室组织讨论,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经血库专业医师会诊并科主任审核同意,报医务科批准,方可备血。
(5)备血血液成分剂量:红细胞悬液、全血、血浆、血小板1U相当于200ml。
冷沉淀1U相当于25ml。
(6)急诊用血:以上内容不适合急救用血。
为抢救急诊用血患者,启动绿色用血通道,血库根据患者需要快速配发红细胞及其它血液制品。
急诊用血超过2000ml(10U),事后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6、决定输血治疗前,必须完成输血前检查,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紧急情况下,可留取血样备做输血前检查,同时进行配血、输血。
无民事行为能力无家属在场的患者,病情确需紧急输血时,由医务科或院总值班签字后输血,家属到达医院后再补充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