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与答题思路及阅读训练十篇【中考文言文阅读指导】
- 格式:docx
- 大小:40.88 KB
- 文档页数:12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考试必考题,本文整理了答题技巧及方法,供参考!题型答题技巧一、划分句子节奏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技巧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二、实词解释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三、虚词辨析技巧一: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二:代入检验法各地中考虚词意义或用法辨析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同学们熟知的。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点及答题技巧课外文言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不少同学苦不堪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理一理课外文言文怎么考怎么答!常考课外文言文主题有写人记事和讽谏劝说。
先来两道题感受下(文末附翻译):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写人记事类)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
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
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二》)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内修政教()(2)终申子之身()(3)申子尝请仕其从兄()(4)申子有怨色()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申不害者马之千里者B.以干昭侯皆以美于徐公C.我将奚听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申子乃辟舍请罪曰乃入见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答:5.请简要说说文中的韩昭侯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答:6.简要谈谈你对文中“修功劳,视次第”的理解,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讽谏劝说类)后唐庄宗猎于中牟,践蹂民田,中牟令当马而谏。
庄宗大怒,命叱去斩之。
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擒至马前。
数之曰:“汝为县令,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奈何纵民稼穑,以供岁赋,何不饥饿汝民,空此田地,以待天子驰逐?汝罪当死,亟请行刑!”诸伶复唱和,于是庄宗大笑,赦之。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语智部·中牟令》)【注释】伶人:乐工,即现在以演戏为业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中牟令当马而谏()(2)数之曰()(3)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4)以供岁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后唐庄宗猎于中牟舜发于畎亩之中B.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其真无马邪C.汝为县令山峦为晴雪所洗D.以待天子驰逐以告先帝之灵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________②其名为银________③及其家穿井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________(2)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骈死于槽枥之间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 何陋之有D. 甚矣,汝之不惠(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4)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答案】(1)其中的;它的;他;难道(2)C(3)设问(4)①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
②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解析】【分析】⑴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①其:代词,其中的;②其:代词,它的;③其:代词,他;④其:表反问语气,难道。
⑵“惟弈秋之为听” 和“ 何陋之有”都属于宾语前置句式,A、B、D三句都是倒装句,故选C。
⑶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句意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一问一答,起到强调作用,属于设问句。
⑷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①虽:虽然。
俱:一起。
若:比。
句意是: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
② 其:表选择疑问,是…还是… 。
句意是: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故答案为:⑴① 其中的;② 它的;③ 他;④ 难道。
初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攻略不少同学在做文言文阅读选择题的时候,经常都会出错。
本人整理了一下有关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与题型分析等内容,欢迎阅读!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一、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二道题。
然后带着“何人?” “何时何地做何事?” “结果怎样?” “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2、【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3、【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
4、【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
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二、文言文翻译题: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初中课外文言文系列一: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是不少同学感到头疼的部分。
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答题技巧,就能轻松应对,提高阅读理解和解题的能力。
一、通读全文,把握大意拿到一篇课外文言文,首先要静下心来,从头到尾通读一遍。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先不要着急,继续往下读,根据上下文来推测其大致意思。
读完一遍后,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比如文章的主题、人物、事件等。
有些同学一看到不认识的字词就去查字典,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打断阅读的思路。
其实,很多字词的意思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断。
比如“而乡邻之生日蹙”中的“蹙”,结合前文“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以及后文“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可以推测出“蹙”是“困窘、窘迫”的意思。
二、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在一些课外文言文的题目中,会给出一些注释。
这些注释往往是对文中较难理解的字词、人名、地名、典故等的解释,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
注释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千万不要忽略。
比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如果题目中给出“谪”的注释是“降职或远调”,那么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滕子京当时的处境。
三、分析题目,明确要求在阅读完文章和注释后,要仔细分析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
是解释字词、翻译句子,还是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形象,或者是比较不同文章的异同点等等。
只有清楚了题目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答题,避免答非所问。
比如题目要求“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那么我们就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加点字上,准确地写出它们的含义。
四、字词解释,注意方法1、课内迁移法很多课外文言文中的字词,在我们学过的课内文言文中都能找到相似的用法。
可以通过回忆课内学过的知识,将其迁移到课外文言文的理解中。
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微”,在《岳阳楼记》中学过是“没有”的意思,如果在课外文言文中遇到“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中的“微”,就可以联想到课内的用法,解释为“隐隐约约地”。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答案】(1)王安石(2)(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3)泯然众人;痛惜【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此句省略了主语,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补充。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写他又两次见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这时仲永写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
还有一次是仲永二十岁成年的时候,作者通过别人打听,结果是“泯然众人矣。
”。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仲永五岁的时候,没有老师教,连书籍文具都不认识,却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说明仲永非常有天赋,但是他的父亲贪图小利,不让仲永学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技巧+练习)解释文言词语⑥答题思路1.注意特殊用法,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2.根据加点词所处的语境,加点词的词性及其在句子中的成分等解释。
3.解释后还要把意思带入句子中,看是否恰当。
注意事项对于一些实词的意义,可以把各项意义综合在一起,编为一则故事,便于记忆。
如: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第二考点翻译文言句子@答题思路1.审:审清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仔细思考,确保准确。
2.切:将文言文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留、删、补、换、调、变”六种方法逐一解释3.连: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
注意事项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在翻译时有相又t 固定的格式,不能擅自意译。
如:① ……孰 与……(……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例: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为:我与城北的 徐公相比11更漂亮?②得无……乎?得无……耶?(恐怕……吧;莫非……吧;该不会……吧)。
例:得无楚之水 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翻译为: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盗吧 ?答题思路1 .读懂句子,理解句意,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2 .在此基础上,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就能正确划分了。
3 .通读一遍句子,凭借语感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
答题方法1 .主谓之间要停顿。
2 .动宾之间如果宾语前面有修饰或限制成分时一般要停顿,否则不停顿。
3 .句首虚词(如夫、盖、且、若夫、至于等)有领起全句乃至全段作用时,要停顿;句尾虚词(耶、牙B 、与、 哉、乎、夫等)后面一般要断开。
4 .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5 .根据句子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注】①铨:作者蒋世铨的自称。
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③扑: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实词的含义。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________②援疑质理质:________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④吾母垂涕扑之涕:________(2)选出下列划线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烨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B. 以衾拥覆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C. 教之为吟哦声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D. 令跪读至熟乃已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①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心,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
馈,赠送。
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堪,能承受。
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
余,我。
④就都用水浇灭了。
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
岂只是木料呢!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
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节选自《史记》)【乙】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世世受射。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军士吏被甲被:________②居无何居:________③吾欲入劳军劳:________④广不尝食尝:________(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已而之细柳军B. 不闻天子之诏C. 介冑之士不拜D. 乏绝之处见水(3)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怡当的一项是()A. 《史记》,西汉司马迁所著,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李广被誉为“飞将军”,后成为典故,“七绝圣手”王昌龄就写有“但使龙城飞将在”。
C. “揖”“拜”为古代礼仪,周亚夫身在军营对皇帝只“揖”不“拜”,可见其刚正不阿。
D. 后世将李广作为善射之人的代称,梁山好汉燕青就是因箭术高超而得名“小李广”。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②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魔下。
【答案】(1)同“披”,穿着;居住;慰问;曾经(2)A(3)D(4)①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③鲁公治国________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汝心之固公善之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②又欲作“推”字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答案】(1)在;想要(2)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结合课内所学①“于”翻译为“在”;②“欲”翻译为“想要”。
(2)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
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故答案为:⑴在;想要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⑶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心,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
馈,赠送。
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堪,能承受。
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
余,我。
④就都用水浇灭了。
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
岂只是木料呢!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
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③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④,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选自司马迁《史记》)【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②难:驳倒。
③易置:撤换。
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竟不可得竟然B. 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C. 佯败走假装D. 而绝其粮道截断(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山门圮于河介词,在B. 如其言代词,他(的)C. 以天下莫能当连词,因而D. 而括易言之连词,表转折(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答案】(1)B(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
B原来;原因。
C好像。
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时时:不时。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亦若是则已矣B. 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D. 今夕是何年(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 困于心,衡于虑D. 其人舍然大喜(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1)B(2)B(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C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释然。
谓疑虑隔阂顿消。
舍,通" 释 "。
B 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
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月余,三军皆罢。
乃拜亚夫为中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上自劳军________②天子且至________③囊者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②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主要记叙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重点勾画出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B. 细柳营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处处被要求遵循军令,足见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C. 写皇帝和群臣从细柳营军门出来后的反应,从正面表现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特点。
D. 本文情节回环曲折,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充分展示了周亚夫的才华与个性。
【答案】(1)慰问或犒劳;将要;先前(2)①任命河内郡的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
②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盛甲。
(3)C【解析】【分析】⑴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题解析阅读文言文的技巧- 理解上下文:阅读文言文时,重要的是理解上下文的整体意思。
要仔细阅读全文,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句子之间的衔接。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理解上下文:阅读文言文时,重要的是理解上下文的整体意思。
要仔细阅读全文,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句子之间的衔接。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 重点关注关键词:文言文中的关键词常常是文章的要点或中心思想所在。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这些词汇,并尝试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重点关注关键词:文言文中的关键词常常是文章的要点或中心思想所在。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这些词汇,并尝试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 注重修辞手法:文言文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文学效果。
要注意辨别并理解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意图。
注重修辞手法:文言文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文学效果。
要注意辨别并理解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意图。
答题解析的策略- 理解题意:在答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理解题目要求有助于准确回答问题。
理解题意:在答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理解题目要求有助于准确回答问题。
- 仔细审题:细致审题是避免错误的关键。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这些词会提供关于答案的线索。
仔细审题:细致审题是避免错误的关键。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这些词会提供关于答案的线索。
- 排除干扰选项:在选择题中,排除明显错误或无关的选项可以缩小答案范围,提高正确答案的概率。
针对每个选项,仔细分析其与题目的关联。
排除干扰选项:在选择题中,排除明显错误或无关的选项可以缩小答案范围,提高正确答案的概率。
针对每个选项,仔细分析其与题目的关联。
- 互证方法: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以采用互证方法来解答。
即通过文中的各种线索,结合自己的理解,推导出最有可能的答案。
互证方法: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以采用互证方法来解答。
中考课外文言文答题技巧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
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
我们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与答题思路及阅读训练十篇常见文言文考点:1、词语解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2、翻译句子:关键字词的解释;特殊句式;富有哲理的句子;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文笔优美的句子。
3、内容的理解:人物性格品质概括;事件前因后果分析;文章主旨理解;阅读文章后的启示。
一、词语解释解题技巧:“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解题时,套用学习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A、迁移验证法:把课内文言词语的用法套用到课外,哪一种用法能讲通。
B、联想猜测法:1、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整体去猜测,哪一种解释能讲通。
2、把词语放在成语中,联想猜测词语意思。
二、句子翻译的原则:能直译的直译,讲究字字对译;不能直译的联系上下文翻译。
不能漏掉重点字词的翻译。
翻译的要求:1、准确:即翻译准确无误,忠于原文;2、流畅:即翻译通顺,没有语病。
句子翻译的方法:1、留:即专用名词,如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器具、特殊称谓等,照抄不译。
2、删:即删去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词,如发语词,补足音节的助词等。
3、调:即调整语序,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4、换:即把“古今异义”的词语(如“妻子”等)换成现代词。
5、补:文言文中,省略句比较多,有的句与句之间跳跃很大,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增补一定的成分,使意思通顺、完整。
三、内容理解答题技巧:1、人物性格品质概括: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总结。
2、事件前因后果分析:注意把握关键句,并争取用原文回答。
3、主旨理解:依据人物形象理解主旨;从文中评论性语句中得出主旨4、阅读文章后的启示:本文写了……,我的启示是……解题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十篇)班级姓名成绩(一)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不久,有个假冒资历的人被发现了,皇上要处死他。
戴胄上奏说:“依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
”皇上大怒:“你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答道:“皇上的命令出于一时的喜怒,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
皇上痛恨被选拔的人当中很多有欺诈行为,所以要杀他们。
皇上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再交由法律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皇上(称赞戴胄)说:“你擅于依法办事,我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严格执法,争辩的言论如泉水涌出一般,皇上都依照他的决断,天下就没有了冤案。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14分)何岳轶事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③;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
③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①其人感谢而去.②俟.他日来取③尝.教书于宦官家④略.不动心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⑵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⑶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 分别用四个词概括文中写到的两件事,并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何岳第二次的行为比第一次更难能可贵呢?(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4分)①离开,离去。
②等候,等待。
③曾经④一点也不,丝毫不。
2. (6分)⑴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告他把银子留下。
(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扣完2分为止)⑵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省略成分的少补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⑶(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因为别的事来到南方,并不是来取箱子。
(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扣完2分为止)3.(4分)路不拾遗(或:拾金不昧)(1分);寄金不取(1分)。
作者认为抵御长期的诱惑更难。
畏斋生活困难,而那箱钱一直存在他身边,如果他意志不坚定,很可能找一些借口把钱先用了。
(2分)【译文】有个秀才叫何岳,号畏斋。
曾经再一次走夜路的时候捡到200两银子,不敢跟家人说,怕他们劝自己留下这笔钱。
第二天早上带着银子来到捡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找了过来,问了他银子的数目和封识(封印的标识),全都吻合,就还给了那个人。
那人希望分给何岳一些银两表示感谢,何岳说:“如果我捡到这些银子而不告诉任何人,这些不就都是我的了么,难道我会在乎这点?”那个人千恩万谢的离开了。
何岳又曾经教书与官宦之家,那家的官员因为有事进京,把一个箱子交给何岳保管,里面有几百两银子,说:“过一段时间来取。
”走了好几年,毫无音讯,听说这个官员的侄子因为其他的事情到南边来,并不是为了取回箱子。
于是托他把箱子带过去。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在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贪心;那金钱寄放在他家多年,而他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
狼自苫②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注释】①行室:田间休息处。
②苫:用草编成的遮蔽物。
③豕:猪。
1.解释加点词语。
(4分)(1)一屠暮.行()(2)顾无计可以死.之()(3)股.直不能屈()(4)遂负.之以归()2.翻译句子。
(6分)①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顾无计可以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遂负之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狼对屠的威胁,哪些词语写出了屠的机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事中的狼是凶残的,屠夫虽然只有一把“___________”的小刀,却用它战胜了狼,从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参考答案:1. (1)晚上(2)使……死(3)大腿(4)背着【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①一个屠夫傍晚行路,被狼(跟在后面受到狼的)逼迫。
②屠夫也没有办法杀死狼。
③屠夫于是把狼背了回家。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狼的威胁:逼屠的机智:伏、捉、割、吹、缚4.不盈寸拥有勇敢和机智就可以战胜凶狠的敌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行路,被狼(跟在后面受到狼的)逼迫。
大路旁边有夜里耕田时所遗留下来的屋子,屠夫就跑进屋里躲了起来。
狼从草席中把爪子伸了进去。
屠夫急忙捉住它的爪子,让狼逃不走。
可是屠夫也没有办法杀死狼。
屠夫只有一把一寸不到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来吹狼。
屠夫用尽全身力气吹了一会儿,觉得狼动得没那么厉害了,这才用带子把狼捆缚住了。
出来一看,那狼的全身已经胀得像牛一般大了,大腿伸直不能弯曲,嘴张大闭不上。
屠夫于是把狼背了回家。
如果不是屠夫怎么能想出这样的计谋呢。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蒲留仙写书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①也。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②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③,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④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