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澧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13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16年02月29日 10:05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6 年 2 月 29 日2015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2] 676708 亿元,比上年增长 6.9%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0863 亿元,增长 3.9% ;第二产业增加值 274278 亿元,增长 6.0% ;第三产业增加值 341567 亿元,增长 8.3% 。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9.0%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0.5%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 ,首次突破 50% 。
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9351 元,比上年增长 6.3% 。
全年国民总收入 [3] 673021 亿元。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 13746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680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77116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56.10% ,比上年末提高 1.33 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 1655 万人,出生率为12.07 ‰;死亡人口 975 万人,死亡率为7.11 ‰;自然增长率为 4.96 ‰。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 [4] 2.94 亿人,其中流动人口 [5] 2.47 亿人。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多项国家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总量跨越、质效提升,位次前移“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
一、综合年末常住人口106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6.97万人。
户籍人口829.27万人,增加1.9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67.68万人,减少0.37万人;非农业人口561.59万人,增加2.33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7.04‰,其中,人口出生率12.87‰,人口死亡率5.83‰。
人口净迁移率-1.78‰。
“十二五”时期,全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 1.6%,比“十一五”时期低1.1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905.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9.8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4981.5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5564.25亿元,增长9.6%。
人均生产总值104132 元,增长6.8%。
表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十二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44792.37 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年均增长10.4%,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4.6%、11.6%和9.8%。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5:47.5:49.0调整为3.3:45.7:51.0。
第三产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图1:201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年末市场主体86.49万户,其中,本年新登记12.95万户。
全部市场主体中,企业31.02万户,其中新登记5.69万户;个体工商户55.11万户,其中新登记7.22万户。
企业中,私营企业28.30万户,其中新登记5.56万户。
2015年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在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全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
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效应逐步显现,积极因素不断聚集,摆脱了从去年以来的低迷徘徊的局面,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稳步回升,经济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GDP)263149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1562万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109151万元,比上年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850785万元,比上年增长9.9%。
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5.5:42.2:32.3,与2014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369元(现行价),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08%。
农业产值:初步统计,201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1.36亿元,比上年增长4.95%,其中,农业总产值68.42亿元,增长5.23%;林业总产值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87%;牧业总产值30.94亿元,比上年增长2.55%;渔业总产值4.75亿元,比上年增长4.09%,农林牧渔服务业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6%。
农业、林业、农业服务业比重上升,牧业、渔业比重下降。
各行业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60.88%,提高0.16个百分点;林业4.0%,提高0.41个百分点;农业服务业2.65%,提高0.13个百分点;畜牧业28.27%,下降0.66个百分点;渔业4.20%,下降0.03个百分点。
农作物种植面积: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59068公顷,比上年增加2636公顷,增长1.69%。
其中粮食种植面积79600公顷,比上年增加1010公顷,增长1.29%;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4599公顷,比上年减少1666公顷,下降4.59%。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首次突破50%。
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351元,比上年增长6.3%。
全年国民总收入[3]673021亿元。
(见图1)(见图2)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比上年末提高1.33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出生率为12.07‰;死亡人口975万人,死亡率为7.11‰;自然增长率为4.96‰。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4]2.9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5]2.47亿人。
人均预期寿命76.34岁。
(见表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
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16年3月11日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各种风险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150.1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7071.82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7497.75亿元,增长11.5%。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3∶45.0∶47.7。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637.53亿元,增长11.1%,占全市经济的 61.3%。
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809.35亿元,增长12.2%,占全市经济的49.7%。
图1 201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表1 2015年五大功能区域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330元(8402美元),比上年增长10.1%。
表2 2015年五大功能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16.55万人,比上年增加25.15万人。
城镇化率60.94%,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
年末户籍总人口3371.84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391.02万人,乡村人口1980.82万人。
全年外出市外人口505.50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50.21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05‰,死亡率为7.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6‰。
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3,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9.9。
表3 2015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1.82万人。
2015年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稳增长系列政策,主动融入新常态,积极抢抓新机遇,及时增添新措施,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一、综合经省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1.34亿元,比上年增长8.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98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3.81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183.55亿元,增长10.5%。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5%、48.2%和44.3%,分别拉动GDP增长0.6个、4.2个和3.8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076元,增长8.4%。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7:46:36.3优化为16.8:46.6:36.6。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91.93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GDP的比重为58.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2.8%,拉动GDP增长5.4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7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45.07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116.16亿元,增长10.7%。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43万人,比上年下降2.3%;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1万人,比上年下降9.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5万人,比上年增长3.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与上年持平。
全年转移输出劳动力163.77万人,比上年下降0.3%,其中输出农村劳动力124.68万人,增长3.3%。
全年实现劳务总收入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其中农村劳动力劳务收入151亿元,增长1.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 2.7%,居住类价格上涨0.3%。
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0.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下降 4.5%。
2015年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稳增长系列政策,主动融入新常态,积极抢抓新机遇,及时增添新措施,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一、综合经省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1.34亿元,比上年增长8.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98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3.81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183.55亿元,增长10.5%。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5%、48.2%和44.3%,分别拉动GDP增长0.6个、4.2个和3.8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076元,增长8.4%。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7:46:36.3优化为16.8:46.6:36.6。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91.93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GDP的比重为58.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2.8%,拉动GDP增长5.4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7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45.07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116.16亿元,增长10.7%。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43万人,比上年下降2.3%;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1万人,比上年下降9.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5万人,比上年增长3.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与上年持平。
全年转移输出劳动力163.77万人,比上年下降0.3%,其中输出农村劳动力124.68万人,增长3.3%。
全年实现劳务总收入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其中农村劳动力劳务收入151亿元,增长1.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 2.7%,居住类价格上涨0.3%。
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0.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下降 4.5%。
2015年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一二三四”总体发展思路,科学谋划,奋力拼搏,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审核,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763.2亿元,增长7.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687.1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729.6亿元,增长8.4%。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9.2:44.8:4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一、农林牧渔业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全年粮食总产量482.7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
亩产441公斤,增长2.3%。
全年生猪出栏611.3万头,同比下降0.9%;羊出栏313.5万只,增长0.8%;家禽出栏1.7亿只,增长2%;肉类总产量76.6万吨,增长0.7%;禽蛋产量29.2万吨,增长2.8%。
水产品产量15.2万吨,增长2.7%。
完成新造林35.6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7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市提升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105.9万亩,其中农业、林业、畜牧养殖、渔业基地分别为85.7万亩、12.2万亩、700亩和8万亩。
发展“三品一标”认证企业74家,产品118个。
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07家,新增102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62家,市级541家。
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达553个,新增358个。
二、工业、建筑业工业运行平稳。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4%。
37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产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2%。
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37个行业大类中有13个行业产销率提高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
主导产业支撑,食品、木业、化工、机械等产业实现产值5324亿元,增长5%。
骨干企业壮大,产值过亿元企业2371家、同比增加4家,有100家企业产值过10亿元、6家企业过百亿元。
工业统计年度工作总结(12篇)工业统计年度工作总结(通用12篇)工业统计年度工作总结篇1转眼间我被区统计局派往工作已一年时间了。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在区统计局正确领导下,在街道科室、社区,街辖企业大力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这一年工作任务。
现将我在这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首先,我作为一名派驻街道的统计调查员,能严格遵守街道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积极参加街道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并自学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在统计本职工作上,我严谨细致,任劳任怨,主动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做好街道日常统计工作、专项统计调查事务、以及街道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每月按时保质完成网上报表催报工作、规范提交上报专项统计纸质报表;重建了街道至__年间的各专业统计台账;收集并整理出近五年的街道统计文件资料存档、备案;并根据街道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统计数据供街道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作为统计站站长,在统计站建设工作上,绝对服从区统计局和街道的双重领导和工作部署,并结合本街道统计站的实际情况,经过不懈地努力,成功地使得四唯街统计站在基层统计站“双基”建设目标中顺利达标。
在四唯街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勇挑重任,圆满完成了四唯街的人普综合业务培训及其相关工作。
其次,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积极参加四唯街办事处组织的相关政治学习。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中,我通过认真自学阅读关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书籍文件,思考尝试参悟科学发展与基层统计事业的发展关系。
我能严格遵守《统计法》的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新统计法》中革新内容,保持统计知识的新鲜度。
使自己的个人认识在基层统计工作实践中保持正确的方向,个人业务服务在科学统计方法下能更好地发挥出统计工作的职能,从而改善普遍存在于基层统计工作中的“七分统计,三分估计”陈旧统计方法的认识思想观念。
再次,我严格遵守街道日常制度,无迟到早退现象,还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自觉加班,履行自己作为一名统计人员的职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2015年,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全市上下按照“稳住、进好、调优”的总要求,抢抓机遇,科学应对,积极作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10.13亿元,比上年增长9.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1.78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78.20亿元,增长8.8%,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745.03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90.15亿元,增长12.1%。
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1、5.0、4.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50.3%、48.6%。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15443元,增长8.4%。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0:52.6:43.4。
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4.0%。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488.3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64.5%。
图1 201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财政总收入111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8.95亿元,增长13.6%。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22.06亿元,增长14.9%。
图2 2011-2015年财政总收入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重点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全年关系民生的省、市42项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建设全面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促进就业、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等领域成效显著。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涨幅回落1.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4%。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5.5%;工业出厂价格下降3.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4%。
表1 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指标比上年上涨居民消费价格 1.1服务项目价格0.7食品 3.1粮食 2.3油脂-5.2肉禽及制品 5.9蛋-2.4水产品-0.2菜 4.0烟酒及用品 1.7衣着 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1交通和通信-1.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9居住-2.1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4.2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
2015年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培育“五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全面加快“转调创”步伐。
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向好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民生保障水平提高,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00.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
第一产业增加值270.0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267.43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863.44亿元,增长10.1%。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7:53.6:34.7调整为11.2:52.8:36.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价格水平总体平稳。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5.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5%。
表1: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二、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全市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市场化进程,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市粮食生产喜获“十二连增”。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97.15万亩,比上年增加28.58万亩,增长1.7%;粮食平均亩产873斤,比上年增加32斤,增长3.7%;粮食总产达到741.06万吨,比上年增加38.79万吨,增长5.5%,总产创历史最好水平。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78.37亿元,增长3.4%,剔除价格因素,可比增长3.0%;林牧渔业实现产值159.85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4%。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多项国家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总量跨越、质效提升,位次前移“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
一、综合年末常住人口106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6.97万人。
户籍人口829.27万人,增加1.9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67.68万人,减少0.37万人;非农业人口561.59万人,增加2.33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7.04‰,其中,人口出生率12.87‰,人口死亡率5.83‰。
人口净迁移率-1.78‰。
“十二五”时期,全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 1.6%,比“十一五”时期低1.1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905.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9.8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4981.5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5564.25亿元,增长9.6%。
人均生产总值104132 元,增长6.8%。
表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十二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44792.37 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年均增长10.4%,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4.6%、11.6%和9.8%。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5:47.5:49.0调整为3.3:45.7:51.0。
第三产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图1:201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年末市场主体86.49万户,其中,本年新登记12.95万户。
全部市场主体中,企业31.02万户,其中新登记5.69万户;个体工商户55.11万户,其中新登记7.22万户。
企业中,私营企业28.30万户,其中新登记5.56万户。
临澧县中心城区临澧是澧水中游的一颗明珠,在整个湖南省居第九位。
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辖区面积320平方公里,人口34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
临澧的县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区拥有数十条宽阔的街道,纵横交错;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三湘大市场、财富广场、民生广场等大型购物中心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丰富的生活;著名的四大特产闻名遐迩;“全国三好学生”王青老师就出自这里,她创办的王青爱心小学教学成绩斐然,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看那巍峨的笔架塔,直入云霄;看那宽敞的广场,风景如画;看那生机勃勃的小树苗,娇嫩欲滴;看那宽阔的河流,波光粼粼,仿佛银河坠入人间……中心城区这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正高速运转着,各种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医药、服装等企业争相落户这里,“工业立县”已经成为众人的共识。
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到过临澧县城东侧的沙溪口古镇。
它依山傍水,是古代的交通要塞,保存至今的古戏台曾多次被国家领导人前往参观,以唐代诗人刘禹锡咏桃花为素材创作的《桃花源记》更使得这座千年古镇名声远播。
此外,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之一的香溪漂流旅游项目也坐落于此。
我真心希望这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土地将会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不仅如此,一个全新的、发展迅猛的滨湖大城区也正向我们走来:由原来的8个行政乡镇组合而成的乡镇建制合并后的新安镇集镇,具备了相当规模的交通、通讯、电力、自来水等基础设施,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澧阳镇现代化工业园区紧紧依靠安乡的石膏资源优势,进行招商引资,对园区内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套,为进园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位于临澧与津市两县市交界处的黄岗山经济开发区,已被国家列入全国十大重点建设工程,这里汇集了矿泉水、针织、铸造等众多产业,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成为临澧县乃至湖南省又一具有竞争力的强劲经济增长点。
澧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澧县统计局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县上下牢牢把握“拼搏创新业、建设新澧州”的总要求,着力打好“三大战役”,加快推动“两个转型”和“三化”进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3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04.1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122.1亿元,增长14.5%。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21:38.6:40.4调整为18.8:37.4:43.8。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35555元,同比增长10.6%,按年均汇率折算为5548美元,比上年增加315美元。
表1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全年共争取上级各类资金31.5亿元,同比增长14%;新开工或投产亿元工业项目7个,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家。
澧州大道东拓一期、标准厂房二期等基本竣工,新鹏陶瓷二期、萌恒服装辅料、益翔二期、桃花滩西路、护城南路、纬七路、G353澧县段等正加快推进。
全年培育小微企业200家,注册网店2064户。
“双上绿芽”茶业公司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入市,正新农业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
五大投资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相关监管机制。
农商行组建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完成了乡镇区划调整,成功挤入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园林养护实行市场化。
稳步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不动产登记中心已成立并发证。
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主要饮用水源水质基本达标,村级环境自治模式,农村垃圾焚烧炉建设等稳步推进。
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新造绿地5000多亩,建成一批“点”“带”“圈”绿地。
全县25家粘土砖厂全部关闭,对8家页岩砖厂进行规范整治,全县矿山企业压减23家。
临澧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临澧县统计局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和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推进新创业、建设新临澧”发展思路,以“全面小康”为统揽,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42亿元,比上年增长9.1%。
分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7.73、52.34和59.35亿元,分别增长3.6%、9.6%和11.2%,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7.7%、41.7%和50.6%,分别拉动GDP增长0.7、3.8和4.6个百分点。
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0:37:43;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897元,增长6.33%。
表12011-2015年GDP构成与人均GDP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1.7,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RPI)100.5。
按类别分:食品类价格指数110.1,饮料烟酒类价格指数97.7,服装鞋帽类价格指数100.0,中西药品类价格指数100.0,化妆品类价格指数100.0,文化体育用品类价格指数100.0,日用品类价格指数100.0,家用电器类价格指数100.0,燃料类价格指数79.7,建材类价格指数为95.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97.5,服务项目及收费类价格指数100.1。
年末拥有城乡劳动力29.52万人,就业27.9万人,就业率95%。
年内新增就业13413人,其中,城镇6125人、农村7288人;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2926人;年末登记失业率4.3%。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5612万元,增长9.1%。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709万元,增长7.2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81369万元,增长37.25%。
全年完成省实事21项,分别是:农村公路建设28.242公里,普通公路安保设施建设122.076公里;新增公租房1252套,发放租赁补贴1139户;城市棚户区改造191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50户;新增城镇管输天然气用户1421户;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县以上城镇公共供水厂出厂水水质全部达标;县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解决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人数9.7861万人;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125人;建设原文家乡雅林小学、原陈二乡胜利小学和合口镇秀峰小学义务教育合格学校3所;完成湖南省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2所;新建敬老院1所,改扩建敬老院2所,新建农村幸福院10个,合计新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212张;新建城乡养老示范点3个;抢救性康复贫困残疾儿童16名;救治救助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56人;改扩建精神病医院住院床位200张;新增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138个;完成行政村配电网改造5个;完成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行政村328个;完成原杉板乡、原文家乡和原望城乡陈家桥农贸市场改造3个。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67377万元,增长3.6%(不变价,下同)。
其中:种植业产值198585万元,增长3.67%;林业产值9259万元,增长9.55%;畜牧业产值212536万元,增长7.31%;渔业产值39117万元,增长38.43%;服务业产值7880万元,增长1.25%。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3980公顷,增长3.66%;棉花种植面积3000公顷,下降44.44%;油料种植面积29070公顷,增长0.7%;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20公顷,下降4.16%。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升。
粮食总产量34.34万吨,增长2.29%;粮食总产中稻谷产量31.43万吨,增长0.87%。
棉花产量5986吨,减少35.76%。
油料产量53985吨,增长1.54%;其中油菜籽产量53265吨,增长1.53%。
蔬菜产量145035吨,增长3.0%。
水果产量71725吨,增长15.81%。
全年牲猪出栏52.23万头,下降0.59%;家禽出栏1819万羽,增长1.96%;山羊出栏14.33万只,增长3.02%。
全年可养殖水面3971公顷,水产品产量24505吨,增长3.68%,其中鲜鱼产量22721吨,增长3.98%。
表2201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民生水利基础进一步夯实。
全年共完成水利投资3亿多元,其中争取上级投资1.2亿多元。
完成官亭中型水库和5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安福垸三期续建、洞坪垸一期除险、柏枝项目区工程、青山捆绑泵站更新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全年清淤扩容堰塘1595口、清淤整修渠道1239公里、维修改造机埠69处;新建水厂1处、改扩建水厂4处、管网延伸11处,新铺管网1800多公里,新增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0.74万人,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98%。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0.22亿元,增长12.2%。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7.22亿元,增长12.3%;规模以下工业产值33.0亿元,增长10.0%。
实现工业增加值42.5亿元,增长9.9%。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0亿元,增长11.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12亿元,增长4.9%;上缴税收1.81亿元,增长22.6%。
全县106家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合理增长,分别完成总产值73.06亿元、54.16亿元,分别增长17.4%、6.0%;从8大主要行业分布看,化学纤维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品业增长很快,分别完成产值8.72亿元、8.46亿元、15.33亿元,分别增长31.0%、19.6%、18.7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增长较快,分别完成产值9.15亿元、2.68亿元、26.69亿元,分别增长11.5%、9.7%、8.5%;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较慢,分别完成产值2.0亿元、17.96亿元,分别增长2.5%、4.9%。
实现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为-16.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全年发电量46209万千瓦小时,增长3.4%;水泥251.35万吨,增长6.3 %;合成氨57069吨,增长14.9%;机制纸及纸板26.51万吨,增长5.7%;平板玻璃196.35万箱,下降14.6%;化学纤维28774吨,增长20.3 %;石膏20.3万吨,下降35.3%;大米9.52万吨,下降0.1%;棉纱23429吨,增长16.7%。
表32015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全县有建筑业企业7家,其中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4家,有劳务建筑分包企业3家,共完成产值55187万元,增长48.25% ;实现利润1380万元,增长79.22%。
其中, 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54143万元,增长49.08%。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步回升。
全年完成投资总额142.72亿元,增长22.5%。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9.36亿元,增长22.27%;房地产开发投资33666万元,增长8.87%。
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5590万元,增长49.1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16614万元,增长18.3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35023万元,增长25.82%。
2015年,全县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共9家,房地产开发投资33666万元,增长8.87%。
全县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0.42万平方米,增长22.44%;其中住宅10.10万平方米,增长36.12%。
五、国内贸易和引资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13亿元,增长12.3%。
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4.06亿元,增长34.8%;按城乡分,城镇7.2亿元、乡村6.86亿元,分别增长57.3%、17.2%;按类别分,餐饮收入0.62亿元、商品零售13.45亿元,分别增长19.9%、35.6%。
全年共引进内外资总额49.8亿元,增长7.0%。
在建项目108个,增长4.0%,其中过亿元项目13个、过千万元项目95个,分别增长19.0%、3.0%;新签约引进项目77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5个,增长16%,过千万元项目62个,同比持平。
六、交通运输及邮电业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8.73亿元,增长2.9%。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418公里。
其中,国道38公里、省道301公里、县道303公里,乡道627公里、村道1149公里。
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6.5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4.2亿人公里。
邮政通信事业稳步发展。
全年完成业务总收入17435.93万元,增长1.54%。
其中电信4800万元、移动6000万元、铁通170万元、联通830万元、邮政2986.93万元、其他2649万元。
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3.25万户,下降19.35%;移动电话用户19.1万户,增长1.1%;宽带上网用户5.34万户,增长28.1%。
七、金融与保险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4.77亿元,比年初增加18.43亿元,同比增长15.84%。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1.93亿元,比年初增加14.96亿元,同比增长15.42%。
年末各项贷款余额83.24亿元,比年初增加18.71亿元,同比增长28.99%。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3.99亿元,比年初增加11.18亿元,同比增长34.08%;中长期贷款余额39.09亿元,比年初增加7.49亿元,同比增长23.7%。
中国人寿、中国财产、中华联合、生命人寿四家县级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总收入25626万元,同比增长20.58% ; 累计赔付总支出6687万元,同比增长10.0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全县共有教职员工3571人。
其中:普通中学1857人,职业高中(职业中专)116人,教师进修学校28人,小学部1511人,其他教职工59人(含机关单位教职工)。
年末拥有各类学校94所。
其中:普通高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职业高中(职业中专)2所、初中17所、小学7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
共设教学班934个,在校学生40146人。
其中:普通高中教学班125个,在校学生7035人;职业高中(含女子职校)29个班,在校1413人;初中197个班,在校学生9686人;小学583个班,在校学生22012人。
全县共有幼儿园88所,幼儿班404个,在园幼儿10977人。
其中,独立幼儿园62所,幼儿班358个,在园幼儿10176人;小学附设幼儿园26个,幼儿班46个,在园幼儿801人。
小学阶段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100%、97.9%、96.02%。
全县拥有校舍面积688110平方米。
全年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2项,新增1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有专利申请量95件,专利授权量5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