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化平台数据库系统建设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914.46 KB
- 文档页数:31
1.数据库系统建设
1.1.数据标准规范
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有人、地、事、物、情、组织数据等。
这些数据是“智慧XX”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系统实际应用需求,确定标准的建设。
1.2.“人”数据建设
对辖区内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境外人员、刑释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艾滋病人、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涉法涉诉人员、重点青少年、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户、生活困难补助家庭、育龄妇女和失业人员等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共享。
1.2.1.表常住人口
1.2.2.表常口与流口公共字段
1.2.3.表流动人口
1.2.4.表境外人员管理
1.2.5.表艾滋病危险人员管理
1.2.6.表社区矫正人员
1.2.7.表刑释解教人员
1.2.8.表易肇事肇祸精神病
1.2.9.涉法涉诉人员
1.2.10.表重点青少年
1.2.11.表治安危险人员
1.2.12.表失业人员管理
1.2.13.表社保信息
1.2.14.表低保信息
1.2.15.表残疾人信息
1.2.16.表计生信息(显示家庭成员(分流口、常口))
1.2.17.表育龄妇女
1.2.18.表党员信息
1.2.19.表生活困难补助家庭
1.2.20.表其他人员
1.2.21.表需要救助人员
1.3.“地”数据建设
对辖区内住房信息、出租房、宗教场所、医疗卫生单位、行政事业单位、治安重点、消防安全重点、学校、企业、要害单位、金融单位和护路护线等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共享。
1.3.1.表住房信息
1.3.
2.表出租房
1.3.3.表宗教场所
1.3.4.表医疗卫生单位
1.3.5.表行政事业单位
1.3.6.表治安重点
1.3.7.表安全生产重点
1.3.8.表消防安全重点
1.3.9.表学校
1.3.10.表企业
1.3.11.表要害单位
1.3.1
2.表金融系统
1.3.13.护路护线
1.3.14.表其他场所
1.4.“事”数据建设
对辖区内矛盾纠纷、治安、安全隐患和民生服务事件等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共享。
1.4.1.表事件管理
1.5.“物”数据建设
对辖区内供水供电设施信息、消防设施、市政公共设施、通信设施信息、物防技防设施、危爆物品、燃气油设施等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共享。
1.5.1.表物管理
1.6.“情”数据建设
对辖区内的舆情、社情数据等的查询、统计、分析、共享。
1.6.1.表舆情
1.7.“组织”数据建设
对辖区内党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基层综治组织、社团组织、群防群治等组织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共享。
1.7.1.党组织
1.7.
2.表新社会组织
1.7.3.表新经济组织
1.8.系统数据库设计
1.8.1.数据库设计原则
全面准确
XX县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数据库内容应该尽可能全面,字段的类型、长度都能准确地反映城市管理的业务需要,所采用的字段类型、长度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的业务需要。
关系一致
应准确表述不同数据表的相互关系,如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符合业务数据实际情况。
同时应包含是否使用各种强制关系(指定维护关系的各种手段,如强制存在、强制一对一等等)。
松散耦合
各个系统之间应遵循松散耦合的原则,即在各个系统之间不设置强制性的约束关系。
一方面避免级联、嵌套的层次太多;另一方面避免不同系统的同步问题。
系统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重新输入、查询、程序填入等方式建立,系统之间的关联字段是冗余存储的。
适度冗余
数据库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冗余,同时应保留适当的冗余。
主要应基于下面几
点考虑:
(1)为了提高性能。
如果数据的记录数较多,执行多表联合查询时会显著降低性能。
通过在表中保留多份拷贝,使用单表即可完成相应操作,会显著改善性能。
(2)为实现耦合关系的松弛。
需要保留冗余信息,否则当数据记录不同步时,会因为其中一个系统无法运行而导致整个系统均无法运行。
(3)为备份而冗余。
如果其中某些数据或某些系统不是一直可用,则可以考虑在可用时保存到本系统的数据库中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用性。
高频分离
将高频使用的数据从主表中分离或者冗余存储(如限制信息的检测等),将有助于大幅度提高系统运行的性能。
1.8.
2.数据库结构
XX县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数据库结构图,如下图:
图:数据库结构图
1.8.3. 数据采集与整合
1.8.3.1. 数据采集与整合设计原则
(1)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与整合标准
数据采集最终要借助与数据采集与整合机制来实现,只有采用统一的标准,遵循共享管理办法,才有可能实现数据的真正整合。
(2)提供与操作系统、网络无关的统一的数据传输通道
有了统一的数据传输通道,数据库间只需要使用统一的数据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交互,而不必担心使用什么样的网络协议和网络结构。
(3)提供多种数据传输机制
根据访问方式的不同,系统提供同步传输、异步传输等数据传输机制:提供跨防火墙的数据库同步。
(4)提供数据差异比对反馈功能
对来自各部门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权威数据,各部门数据与权威数据进行差异比对,并把对比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
1.8.3.
2.数据采集与整合的设计方案
XX县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数据采集与整合机制由XX县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采集平台与整合平台、与数据中心数据采集接口软件、数据比对与整合系统组成。
1.8.3.3.数据采集与整合的体系结构
数据采集与整合是一个由主中心前置服务器与各个部门的前置服务器通过政务外网连接组成的系统。
其主要功能如下:
(1)实现各个采集点之间安全,可靠的数据采集。
(2)及时、自动识别并抽取前置服务器中需要对外发送的数据,交给消息传输系统进行发送。
(3)及时从消息总线上提取信息,进行解包和转换,保持到前置服务器中。
(4)提供采集流程定义功能,能够方便、动态地改变数据采集的方式和流程。
1.8.3.4.数据采集与整合的功能
数据采集功能
通过数据采集接口软件,将政府各部门的数据通过数据采集与整合统一汇集到主中心,进行整合、处理后,进入数据库:
(1)数据采集流程功能
采集控制中心通过采集控制组件完成对流的定义和监控。
需要强调的是,流程定义和监控只有在控制中心执行,参与不具备流程管理能力。
(2)支持基于消息和文件的数据传输
数据采集与整合支持基于消息和文件的数据传输,支持不同的数据结构和不同的文件类型。
(3)支持不同的消息采集格式
数据采集与整合能够支持XML或其他自定义的消息采集格式。
(4)监控流程
数据采集与整合能够监控当前数据传输任务的执行情况,并能在需要时检查数据采集的历史记录信息。
可以通过使用工具检查流程的运行状态,并可以控制流程的执行,如重启或终止。
数据差异比对功能
在各部门间数据采集和整合的基础上,根据业务需要,对于来自不同部门的基础信息进行差异比对,根据比对结果,找到部门间数据库差异和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各部门,更好地为各部门的业务工作服务。
(1)数据一致性比对功能。
(2)数据的合法性比对功能。
(3)数据量的一致行比对功能。
数据整合功能
源自各部门的数据经过差异比对后,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再按照不同的需求,对数据进行抽取、转换、过滤,整合到网格化综合信息平台。
1.9.基础数据建设
1.9.1.数据采集来源
XX县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已有数据采集
现在已经存在的历史数据,包括社会治理网格化基础的“人、地、事、物、组织”相关数据,对于已有的历史数据,在采集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使用专业工具软件、报盘、填表三种方法。
(1)专业的ETL(抽取、转换、加载)工具,可以在数据源为数据库的情况下使用,定义数据抽取范围和目的数据的映射关系完成存入目的数据库的操
作。
高级的ETL工具还可以定义自动执行的转换任务,大大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以及出错的几率。
(2)在不具备稳定网络连接、操作人员水平受限或者非结构化数据占大多数的情况下,报盘和填表是两种比较经典的做法。
报盘就是用计算机整理数据,然后用光盘作为介质再手工导入目的数据库。
填表是制定统一的数据上报格式,手工填写,并手工导入目的数据库。
2.各级单位上报的数据
各级单位上报的相关数据。
3.日常增量数据采集
对于日常工作中新产生的增量电子数据,例如:存在于数据库中的结构化数据和存放在计算机中的电子文档、照片、图像、声音文件,需要不断的采集到平台中去。
这些数据就要通过本项目建成后提供的功能进行日常增量的数据采集。
1.9.
2.数据采集流程
1.9.
2.1.数据初始化
初次建立XX县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数据库时,基础信息功能中涉及的人、地、事、物、情、组织等信息,对于职能部门现有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平台整合或数据导入的方式获取数据;对于无法获取的数据,可以通过自行录入的方式获取,即需要基层工作人员以手工录入方式进行初始化,或是通过电子表单excel等格式进行导入。
数据资源的建设及数据初始化的总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数据资源整合建设流程
(1)确定数据源:对各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进行梳理,确定本次工程需要采集的数据源;
(2)数据建设方案设计:按照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业务的相关标准规范,根据数据源情况设计数据建设的整套方案,包括确定采集的数据内容、采集方式、数据整理方案、数据录入方案、数据格式化、数据转换方案、入库核验方案等;
(3)审核:由各业务系统负责部门共同审定数据建设方案,重点对系统采集数据内容的有效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校验审核;
(4)数据采集:按照设计的数据建设方案由规定部门、规定人员、规定时间内对规定内容进行采集;
(5)纸质数据整理:按照系统的数据要求,对纸质数据进行录入前的数据整理,确定数据录入范围、内容、历史口径、统计口径等工作;
(6)纸质数据录入:按照整理好的纸质数据,依据相关标准、要求确定录入数据要求,由专门人员进行数据录入;
(7)数据格式化:对录入的数据或采集的电子数据,按照系统数据转换的要求,由规定的部门、规定人员,按照要求、时间进行分类、标准化、格式化;
(8)数据转换入库:开发数据转换程序或者利用已有的转换程序,将格式化后的数据转换入库;
(9)入库校验:对入库的数据进行有效性、完整性、准确性校验,保证入库数据标准、规范;
(10)在规定时间、按照各应用系统业务需求,对所需的数据进行共享。
具体提供数据的部门如下:
1.县公安局:提供全县人口信息包括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境外人口、吸毒人员。
2. 县司法局:提供社区内司法矫正、刑释解教等系统内的重点监控人群数据内容。
3.县综治办:以200-300户群众划分一个网格为标准,科学、规范、精细化网格划分,并提供社区内低保、优抚、社团组织等社会资源数据内容。
4. 县规划局、县国土资源局:无偿提供已有的1:500或1:1000的地图矢量数据,或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图层及时更新。
5.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全县艾滋病人员信息。
6. 县共青团:提供全县重点青少年信息。
7. 县残联:提供全县残疾人信息。
8. 县工商局:提供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信息。
9. 县消防支队:提供全县消防重点企业信息。
10. 县卫生:提供全县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信息。
11. 县人社局:提供全县失业人员信息。
1.9.
2.2.日常维护
当基础信息分配到具体某一网格或某社区,由其基层工作人员来维护时,因涉及信息量实为非常小,故不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
所以在数据库进行初始化后,后期的数据信息管理维护操作由相关基层社区工作人员负责,均是在初始化的前提下人工进行信息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1.9.
2.
3.数据统计分析
XX县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牵涉了职能部门的管理对象信息、报表数据信息、日志数据信息、系统配置数据信息等等,对这些数据进行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将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