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行为类“问题学生”的特征分析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5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调查与分析报告发现农村小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的改进绝大部分农村小学生的习惯良好,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德行为、心理素质等方面呈现出正常的、积极向上的发展状况。
同时,调查数据及访谈还显示,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生,在下述几方面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一)、做人的基本态度缺失。
从对农村小学生中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自制力较差,不遵守纪律,行为很随意。
二、三年级的学生逐渐表现出撒谎的问题,有的孩子不爱护公物,无公德。
有些中、高年级的学生出现打人、骂人、欺负比自己弱的学生的倾向。
还有些共性问题,如:无爱心,对他人冷漠,无集体荣誉感,不够勇敢,怕吃苦等等。
做人的基本态度你都没有,哪里还能进行好习惯的鉴别和养成?课题组在对班主任访谈的过程中就发现一个特例:一年级有一个很特别的学生,他年纪虽小,身上问题可不少,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会推桌子,上课喜欢脱鞋子,做事情磨蹭拖拉,上学经常迟到,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
老师、家长多次教育、帮助,效果甚微。
因此,班主任很苦恼。
在和家长的交谈中得知,父母近四十岁才生他,有些坏习惯在幼儿时就有,但是爷爷奶奶很娇宠,父母亲很放纵他,所以一直都没改过来。
可见,小学生在生活中的看似无关痛痒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就会导致做人的基本态度的缺失,而做人的基本态度缺失了,直接影响的是孩子的健康正常的发展。
(二)、生活方面依赖性强,行为随意,不合规范。
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生在生活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不愿做、也不太会做家务事,自理能力差,有严重的依赖心理。
有的学生每天上学都要向父母要钱买零食、买玩具。
放学后不回家,到处玩。
作息无计划,生活无规律,迷恋电视、网络。
六年级一班学生小凡就是一个例子。
小凡是个性格外向,很爱说话的男孩,经常以一些稀奇古怪的言行吸引别人注意,反应敏捷,是个不错的学习苗子。
但是,这个孩子不讲卫生,常用笔掏牙,形象邋遢,一年四季不穿袜子。
矫正小学生作业磨蹭习惯之我见发表时间:2019-03-15T15:27:40.9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1期作者:唐俊[导读]唐俊重庆市巫山县巫峡小学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204-01小学生作业磨蹭习惯,在当今教学构成中令许多老师和家长倍感头痛和担忧,孩子也痛苦不堪。
为实施有效矫正,笔者做过如下研究。
一、小学生作业磨蹭习惯现状1. 做作业精力分散,心不在焉,边做边玩,经常发呆,拖延时间,效率不高。
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去厕所,一会儿又吃零食,大量时间被磨蹭掉。
2. 作业时不断找理由,想方设法达到不做或少做的目的。
3. 作业时一味追求完美,要求甚高,对自己吹毛求疵,反复做自己的作业。
4. 由于学习困难,无法顺利完成作业,表现为一声不吭,作业拖拉。
二、小学生作业磨蹭习惯矫正对案(一)找准根源,从家长入手大多数同学除了做事磨蹭外,智力正常,究其原因在家长。
由于家长的溺爱,孩子上小学,家长就当起了“陪读”的角色,使孩子养成做作业需要家长陪在身边的坏习惯。
正式因为家长的这种“陪读”,使孩子在做作业时养成了依赖性,当然作业不会做得很快。
所以,首先要取消“陪读”。
第二,孩子晚上做30分钟作业休息10分钟。
保证做作业时不干扰他,使其能聚精会神,追求效率,休息时要尽情放松。
第三,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做的事尽量让他自己完成,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二)培养习惯,从学生入手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孩子终生受益。
学生平时作业磨蹭是一个不良习惯。
作业老师肯定很急,但要时时提醒自己,这事急不了,一定要从习惯的培养上下功夫。
可以跟孩子商量指定一个“与磨蹭拜拜周”活动计划,里面具体安排了孩子一天在家的活动时间和内容。
既有自己玩的时间,又有看电视、写作业、阅读、起床、睡觉的时间,并指定几项活动目标: (1)起床不磨蹭按时起床、穿衣、洗脸、行动迅速。
初中生形体训练常见问题研究研究报告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初中生形体训练常见问题研究课题组“初中生形体训练常见问题研究”课题于2016年4月7日立项为巫山县教育学会2016年教育科研课题(编号:DCZX16015)。
自2016年4月15日开题至今已历时9个月,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研究工作,达到预期研究目标,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初中生体育教学工作。
现将该课题研究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一、问题的提出当代中学生可谓家的一块宝,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在健康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育出健美的体形和良好的身姿,是时代的需要。
然而,近年来我们遗憾地看到,相当一部分同学弓腰驼背,动作呆笨,滚圆的身子,鼻梁上架起了沉重的眼镜。
在思想品德上对自己要求不严,行为习惯较差。
课间只要留心教室、走廊,便会发现走路摇摆,七扭八歪,“八字脚”等不良现象。
驼背探肩、斜肩、“O”“X”形腿的学生也有出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学生的体质有了明显改善,但发现形体变形的学生比例也越来越大,肥胖者屡见不鲜,而且从小学到高中呈递增趋势。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自主的思想,传统的体育教学在运动形式和内容上过于单一、而且无法满足初中生对新鲜事物的要求。
现实中,初中生对目前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喜欢程度较低,很多学生并不喜欢上体育课,在形体上出现一些偏差。
作为一项新兴运动的形体训练,有着自身的运动特点,其运动内容和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发挥学生自身的运动潜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现己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相目。
许多发达国家己经根据各国的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了不同的形体训练教育标准和体系。
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在研究和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以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开创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适合我国中学生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形体训练教育体系。
收稿日期: 2009-12-10基金项目: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贫困县`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0527045B )。
作者简介: 黄少兵,男,重庆市巫山县人,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
2010年2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F e b .,2010第23卷 第2期 J o u r n a l o f 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V o l .23 N o .2国内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研究综述★黄少兵,徐 波,辜大庆(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重庆巫山404700) 摘 要: 通过对近十年关于“问题学生”教育对策的论文梳理,对国内“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研究从外在诱因,内在心理,个案分析,经验总结和借鉴其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以此让大家明了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而推动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从而为“问题学生”的转变提供更多的有益帮助。
关键词: 问题学生;教育对策;综述 中图分类号: G 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16(2010)02-0038-04 “问题学生”研究在我国是90年代中期才开始兴起的一个新兴研究门类。
关于“问题学生”的界定,卢尧、黄少兵、汪学余等人在《国内关于“问题学生”界定研究综述》(发表在《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第5期上)一文中作了全面的阐述:国内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问题学生”给出了自己的个性化界定,可谓百花齐放,只可惜尚无大家公认的较为权威的统一性评说。
关于国内“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研究,自1999年《人民教育》发表的题为《让“问题学生”喜欢教师》的文章以来,至2007年6月,共搜索到78篇文章。
特殊学生现象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特殊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行为、情绪或社会适应方面与普通学生存在差异的学生,例如智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行为问题等。
他们在教育环境中需要特殊的教育和支持措施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本报告旨在分析特殊学生的现象,并就如何有效地支持特殊学生提出建议。
2. 特殊学生现象2.1 智力障碍学生智力障碍学生在智力发展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无法达到同龄人正常的智力水平。
这些学生可能在语言、记忆、理解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存在困难。
他们需要额外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技巧,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2.2 注意力不集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通常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ADHD)。
这些学生常常分散注意力、难以集中精力,并且容易冲动和过动。
他们需要一个有结构和有组织的学习环境,并且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和特殊的学习策略来帮助他们专注学习。
2.3 行为问题学生行为问题学生的行为举止不符合学校规则和社会规范。
这些学生可能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情绪不稳定或者规则意识不足等问题。
他们需要特殊的教育支持,例如行为管理计划和社会情绪学习。
3. 支持特殊学生的建议为了更有效地支持特殊学生,以下是一些建议:3.1 个性化教育计划针对每个特殊学生的具体需求和能力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
这可以包括适当的课程调整、教学材料的定制和个人辅导等。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特殊学生能够在他们能够理解和适应的范围内学习。
3.2 教师培训和支持提供特殊学生教育培训和支持,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特殊学生的需求。
教师应该具备特殊学生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针对特殊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支持。
3.3 家庭和社区合作建立家庭、学校和社区合作的机制,确保特殊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支持。
家庭和社区的参与对特殊学生的成功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能够提供额外的支持和理解。
3.4 提供心理辅导特殊学生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挫折感,因此他们需要心理辅导来帮助他们应对这些困难。
2012.No16100摘 要 当前由于社会问题、教育问题、教师问题、家庭问题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学校“问题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对于刚上学的孩子来说是差不多的,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可是,几年下来,他们的分化就大了,有的对学习失去兴趣,厌学、逃学。
伴随着学习的下降,随之产生的是坏的习惯和品质,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改变这些学生的习惯,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思考。
关键词 问题学生 产生原因 社会 教育 家庭当前由于社会问题、教育问题、教师问题、家庭问题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学校“问题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如小偷小摸、打架斗殴、外出留宿,甚至离家出走,更有甚者,产生轻生的念头等,造成学生在校的教育成为难点,多数教师、班主任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充满担忧,令学校的管理充满难度。
笔者通过调查,反思自己管理工作的得失,发现当前“问题学生”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社会原因1.1 互联网络的消极影响当前许多中小学的学生,与网络接触的机会较少,对网络这个陌生的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
为了满足好奇心,窥探网络的秘密,他们偷偷地溜进网吧……老师家长发现学生上网后,关于“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思考郑福利(重庆市巫山县官阳初级中学)便想尽办法帮助学生远离网络。
事与愿违,当前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心理极度明显阶段,师长越禁止,学生越充满好奇。
先是课余时间偷偷溜出去,晚上其他学生就寝后溜出去,到后来就是通宵达旦。
在同这些学生交流时发现他们为什么这么迷恋网络? 其主要目的是玩游戏,寻找一种虚幻的刺激。
当这些学生,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玩网络时,根本就没有心思上课,产生极端的厌学情绪。
据调查了解,部分寄宿制学生,家庭经济本身就困难,家长给的钱很少,一些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把生活费都拿去上网,到后来连饭钱都被花光。
于是引发偷盗、抢劫等负面社会问题。
虚幻的网络使得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慢慢滋生好逸恶劳的思想,人格被不断扭曲。
学业优秀学生学习行为特征分析研究山阳县西泉乡初级中学 726403 吴浩【摘要】学生的学习行为看似是一种简单的规律的习惯,事实上与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密不可分。
通过观察和分析研究他们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探索出成为优秀人才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因素,从而得出“学业优秀生”的基本行为习惯,归纳科学的结论,以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同时对“学业优秀生”的不良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不良的心理误区,从而对症下药对其进行教育和辅导,使其养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本课题研究分析“学业优秀生”学习行为特征,总结出基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促进后进生、学困生的转化,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学习行为学生个案分析研究作为一名班主任及课任教师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对学业优秀学生学习行为特征的分析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及个案分析,班校结合,校片结合,以点带面,总结论证,整体促进。
以此课题分析研究论证结果以促进教研教改,结合学业优秀学生学习行为特征加以总结实践,促进后进生、学困生的转化,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育教学质量,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与教育的社会公平。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大多数人眼里,甚至在许多家长眼里,都是一种简单机械化的按部就班的规则式的进程。
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行为只是教育教学大体上的一种普通的反映。
通过对学业优秀学生学习行为特征的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规律,心理兴趣,价值观,生活习惯与作息时间都渗透着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尤其是学业优秀学生这些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
本课题现阶段主要以延坪镇为研究主要区域,对象多以中学生为主,也就是以本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和实体。
通过对他们的学习行为特征的研究,旨在促进我校的教研教改工作,提高学生成绩与教学质量。
结合研究实际,总结归纳,找出规律,以本校为起点,进行实践,以促进我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教研工作向更好更高效的方面发展。
教育行业中的学生行为分析方法研究学生行为分析是教育行业中重要的一环,它帮助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和问题,并为实施有效的教育干预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探讨教育行业中的学生行为分析方法,并探讨其应用。
首先,学生行为分析可以从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心理学提供了许多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学生的行为,如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和认知学习理论等。
行为科学则注重对学生行为进行观察和实验,以获取准确的数据,如行为观察、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干预措施。
其次,学生行为分析还可以从数据分析的角度进行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行为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变得更加容易。
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学习管理系统、学生档案和学生问卷等数据源,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发现学生行为中的潜在模式和规律。
例如,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教育工作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偏好,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除了心理学和数据分析,学生行为分析还可以从社会学和人际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
学生行为受到很多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如家庭环境、同学关系和学校文化等。
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研究学生在家庭中的角色分配和任务要求,教育工作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然而,学生行为分析并非只是单纯地收集和分析数据,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教育干预。
在进行学生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干预措施。
例如,对于学习进展缓慢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个性化辅导的方式,为他们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对于行为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可以与学生家长和辅导员合作,制定行为管理计划,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总结起来,教育行业中的学生行为分析方法研究是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行为特征和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育学中的学生问题行为研究近年来,学生问题行为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学生问题行为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或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例如违反纪律、缺乏自律、冲动、攻击性行为等。
这些问题行为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给教育工作者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教育学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学生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
学生问题行为往往是由于学生的个体特征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个体特征包括学生的性格、智力、情绪等,环境因素包括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式、社会文化背景等。
因此,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层面的因素,以更好地理解和预防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
其次,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个人,还涉及到社会层面。
学生问题行为不仅会影响学生个体的学习和发展,还会对整个学校环境和社会秩序产生影响。
学生问题行为的存在会导致教师资源的浪费和学生教育质量的下降,同时也会给其他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学生问题行为的目的并不仅是为了帮助个别学生解决问题,更是为了促进学校教育的良好运行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同时,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
教育学中的学生问题行为研究需要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问题行为的本质和机制。
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动因和心理机制,社会学可以揭示学生问题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教育学可以探索有效的教育干预策略。
各个学科的交叉研究可以为学生问题行为的解决提供更科学和有效的方法。
最后,学生问题行为的解决需要多方合作。
学生问题行为的解决不能只靠学生个体或学校教育工作者单独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合作。
家长、社区、政府等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共同为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支持和资源。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平凉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一问题学生的特点、形成原因及行为矫正庄浪县良邑小学张文丽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同龄人中也叫后进生或双差生,或称为品行障碍少年,问题学生的特点、形成原因及行为矫正。
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
问题学生的品行障碍发生的频率高,性质比较严重,矫正和转化的难度较大。
问题学生在集体中,经常具有比较严重的不良行为,属于教育困难的学生,他们虽然只是极少数,然而对教学秩序的破坏极大,常被视之为“害群之马”,使教师感到头痛,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
矫正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是学校老师的重要职责。
要教育好问题学生,了解问题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如何及时有效的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使问题学生向良性轨道转化,有益于教学管理和学校的稳定。
一、问题学生的特点1.自卑感强,是非观念模糊。
问题学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他们总感觉低人一等,从而自暴自弃。
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特别是和班级中的好学生在一起,就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但同时又有很强的自尊心,甚至有畸形的表现,对老师当面的批评或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
因为是非观念模糊,同时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问题学生的言行比较反常。
例如,他们把违反纪律、打架斗殴当“勇敢”,把“哥们义气”当友谊,把挥霍浪费当“潇洒”,把向老师反映情况当“出卖朋友”等等。
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
2.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用正确道德观念克服个人不合理的欲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它能帮助人们克服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困难,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中,都能坚持自认为是正确的行为方式。
而问题学生在意志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是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巫山县龙溪小学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巫山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意见》(山教育[2009]16号)和《巫山县中小学生一日常规(试行)》(山教育[2009]6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文明素养,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的要求,结合本校学生思想实际及德育工作现状和特点,拟订本方案。
在教育上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完善制度,措施到位。
把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相结合,齐抓共管,全面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素养。
一、活动主题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二、活动时间2010年12月10日到1月10日三、活动对象全体学生四、工作措施(一)、建立领导小组,完善教育制度:1、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
为了加强行为规范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发动学校各部门协同努力,坚持和完善由校长负责,大队辅导员、其他中层干部、班主任老师为主体,其他任课老师齐抓共管的教育体系,成立专门的领导评估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到位。
组长:廖开武副组长:刘庆环成员:各班主任。
2、完善各项制度,保障教育的实施。
(1)、规范升旗仪式制度。
严格落实升旗仪式制度,做到每周一有升旗仪式(仪式规范:出旗、唱国歌、升国旗、国旗下讲话),星期五下午要降旗。
(2)、规范“班会课”制度。
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为“班会课”,严格禁止调换本课,要求专课专用。
班会课由班主任老师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重大活动安排,处理班务等。
由大队委员和红领巾志愿者每周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行为规范示范班”和“班主任学月考核”挂钩。
(3)、常规评比制度。
由值日教师和学生对全校学生一周的行为规范进行观察、劝导和记录,主要涉及学生礼仪、主题教育、班级卫生、文明用餐、校园安全等方面。
由值日教师在周五统计各班得分情况,每周向成绩突出的中队颁发“流动红旗”。
根据“流动红旗”、行政抽查、红领巾志愿者协查、文明用语监督员巡查、校园伤害事故汇总等,每月评选出“行为规范示范班”。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调查和分析报告一、现状调查 (一)调查情况概述 l 、调查对象本次被调查的对象主要为新场小学各校点,包括中心小学、明德基点校小学、断桥基点小学、五村小学和十二村小学,其中涉及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及各学科教师、班主任、教辅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各年级学生家长、监护人,样本在我校覆盖面广,可信度较高。
2、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
问卷以分类抽样方式进行,调查重点是各乡村小学的学生、老师及家长,发放问卷情况见下表。
表格1发放问卷情况调查对象班主任及其它任课教师学生 家长 总数班主任 任课 教师 总数 1、2 年级 3、4 年级 5、6 年级 1~6 年级 发放问卷(份) 64 31 33 510 100 200 210 200 回收有效问卷(份)64 3133500100198202196回收有效问卷率%100% 100%100%98.04%100%99%96.2%98%除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外,本次调查还采取了访谈、座谈会的方法。
主要访谈了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德育处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部分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部分学生家长。
分别到各校点召开了教师座谈会。
(二)调查结果1、被调查教师和学生的基本信息被调查教师占全校教师的100%。
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担任过班主任并且现在仍担任班主任31人,占48.43%,担任过班主任但现在不做班主任23人,占35.94%,从没做过班主任的有10人,占15.63%。
小学高级职称的有29人,占45.3%,小学一级职称的有28人,占43.8%,小学二级职称的有3人,占4.7%,无职称的4人,占6.2%。
被调查学生占全校学生的47.6%。
接受调查的学生主要分布于我校各个校点、各个年级,既有学生干部,也有普通学生。
调查样本覆盖学校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各个年级的不同层次的教师,以及不同学历层次的家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小学生行为习惯情况调查学生卷表格2 是否知道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是否不完全清楚人数% 人数% 人数%1、2年级24 24.0 36 36.0 40 40.03、4年级53 26.8 41 20.7 104 52.55、6年级37 18.3 27 13.4 138 68.3合计11422.810420.828256.4表格3 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有时做不到做不到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47 47.0 36 36.0 17 17.0 3、4年级42 21.2 136 68.7 20 10.1 5、6年级32 15.8 159 78.7 11 5.5合计12124.233166.2489.6按时完成作业做到有时做不到做不到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87 87.0 11 11.0 2 2.0 3、4年级138 69.7 58 29.3 2 2.0合计38276.411222.461.2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做到有时做不到做不到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49 49.0 40 40.0 11 11.0 3、4年级86 43.4 88 44.4 24 12.2 5、6年级61 30.2 113 55.9 28 13.9合计19639.224148.26312.6课堂上,你是否会跟同学在下面交头接耳或睡觉?会不会有时会,有时不会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24 24.0 58 58.0 18 18.0 3、4年级15 7.6 115 58.1 68 34.3 5、6年级 4 2.0 88 43.6 110 54.4合计438.626152.219639.2表格4 日常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做到有时做不到做不到人数% 人数% 人数%1、2年级68 68.0 22 22.0 10 10.03、4年级152 76.8 45 22.7 1 0.55、6年级130 64.4 67 33.2 5 2.4合计35070.013426.8163.2讲究卫生做到有时做不到做不到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68 68.0 28 28.0 4 4.0 3、4年级97 49.0 98 49.5 3 1.5 5、6年级114 56.4 84 41.6 4 2.0合计27955.821042.0112.2独立自理做到有时做不到做不到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53 53.0 32 32.0 15 15.0 3、4年级142 71.7 50 25.3 6 3.0 5、6年级108 53.5 80 39.6 14 6.9合计30360.616232.4357.0表格5 品德行为习惯尊敬师长做到有时做不到做不到人数% 人数人数% 人数3、4年级132 66.7 59 29.8 7 3.55、6年级163 80.7 36 17.8 3 1.5合计34769.413326.6204.0团结同学做到有时做不到做不到人数% 人数% 人数%1、2年级66 66.0 26 26.0 8 8.03、4年级122 61.6 67 33.8 9 4.65、6年级112 55.4 83 41.1 7 3.5合计30060.017635.2244.8热爱劳动做到有时做不到做不到人数% 人数% 人数%1、2年级70 70.0 23 23.0 7 7.03、4年级141 71.2 55 27.8 2 1.05、6年级109 54.0 85 42.1 8 3.9合计32064.016332.6173.4爱护环境做到有时做不到做不到人数% 人数% 人数%1、2年级73 73.0 22 22.0 5 5.03、4年级110 55.6 70 35.4 18 9.05、6年级111 55.0 88 43.6 3 1.4合计29458.818036.0265.2乐于助人做到有时做不到做不到人数% 人数% 人数%1、2年级63 63.0 27 27.0 10 10.03、4年级94 47.5 93 47.0 11 5.55、6年级85 42.1 108 53.5 9 4.4合计24248.422845.6306.0诚实守信做到有时做不到做不到人数% 人数% 人数%1、2年级74 74.0 23 23.0 3 3.03、4年级119 60.1 76 38.4 3 1.55、6年级117 57.9 81 40.1 4 2.0合计31062.018036.0102.0遵守秩序做到有时做不到做不到人数% 人数% 人数%1、2年级63 63.0 27 27.0 10 10.03、4年级110 55.6 78 39.4 10 5.05、6年级107 53.0 86 42.6 9 4.4合计28056.019138.2295.8举止文明做到有时做不到做不到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67 67.0 24 24.0 9 9.0 3、4年级86 43.4 101 51.0 11 5.6 5、6年级80 39.6 112 54.4 10 5.0合计23346.623747.4306.0你给同学取过绰号吗?经常没有有时会,有时不会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39 39.0 42 42.0 19 19.0 3、4年级24 12.1 108 54.5 66 33.4 5、6年级14 6.9 78 38.6 110 54.5合计7715.422845.619539.0在公共场所,你有过以下行为吗?(不定项选择)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35 35.0 31 31.0 13 13.0 3、4年级28 14.1 27 13.6 9 4.6 5、6年级32 15.8 20 9.9 29 14.3合计9519.07815.65110.2看到长辈或亲戚、老师或同学,你一般都会主动上前跟他们问好吗会不会看情况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63 63.0 18 18.0 19 19.0 3、4年级90 45.5 25 12.6 83 41.9 5、6年级85 42.1 16 7.9 91 45.0合计23847.65911.819338.6你会对身边的人使用“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等礼貌用语吗?经常会有时候会不会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44 44.0 32 32.0 24 24.0 3、4年级112 56.6 78 39.4 8 4.0 5、6年级84 41.6 109 54.0 9 4.4合计24048.021943.8418.2表格6 健康心理品质活泼开朗做到有时做不到做不到人数% 人数% 人数%1、2年级48 48.0 36 36.0 16 16.03、4年级114 57.6 71 35.9 13 6.55、6年级92 45.5 101 50.0 9 4.5合计25450.820841.6387.6不怕挫折做到有时做不到做不到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70 70.0 21 21.0 9 9.0 3、4年级91 46.0 90 45.4 17 8.6 5、6年级84 41.6 109 54.0 9 4.4合计24549.022044.0357.0教师卷表格7小学生在校主要的不良行为习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大部分都有个别有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 17 26.6 47 73.4 0 0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大部分都有个别有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 5 7.8 58 90.6 1 1.6有攻击行为大部分都有个别有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 3 4.7 37 57.8 24 37.5乱扔垃圾大部分都有个别有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 26 40.6 34 53.1 4 6.3任性自私大部分都有个别有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 19 29.7 39 60.9 6 9.4不懂礼节大部分都有个别有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 9 14.1 44 68.8 11 17.1厌学情绪大部分都有个别有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 11 17.2 43 67.2 10 15.6家长卷表格8小学生在家的不良行为习惯学习依赖父母大部分都有个别有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 29 14.8 72 36.7 95 48.5作业拖拉磨蹭大部分都有个别有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 26 13.3 89 45.4 81 41.3不能按时起居大部分都有个别有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 31 15.8 70 35.7 95 48.5偏食挑食大部分都有个别有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 47 24 97 49.5 52 26.5生活不能自理大部分都有个别有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53 27 89 45.4 54 27.6 自控能力较差大部分都有个别有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29 14.8 104 53.1 63 32.1任性自私大部分都有个别有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 25 12.8 79 40.3 92 46.93、学生自我认识的调查学生卷表格9 是否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优点知道知道一点不知道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57 57.0 28 28.0 15 15.0 3、4年级113 57.1 59 29.8 26 13.1 5、6年级73 36.1 82 40.6 47 23.3合计24348.616933.88817.6缺点知道知道一点不知道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47 47.0 28 28.0 25 25.0 3、4年级109 55.0 84 42.4 25 12.6 5、6年级101 50.0 62 30.7 39 19.3合计25751.417434.88917.8 4、学生情感态度的调查学生卷表格10 学生情意态度问卷是否喜欢上学喜欢一般不喜欢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86 86.0 10 10.0 4 4.0 3、4年级170 85.9 27 13.6 1 0.5 5、6年级138 68.3 62 30.7 2 1.0合计39478.89919.871.4班级同学关系是否融洽喜欢一般不喜欢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60 60.0 30 30.0 10 10.0 3、4年级92 46.5 94 47.5 12 6.0 5、6年级81 40.1 116 57.4 5 2.5合计23346.624048.0275.4是否喜欢班主任喜欢一般不喜欢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71 71.0 21 21.0 8 8.0 3、4年级167 84.3 23 11.6 8 4.1 5、6年级150 74.3 35 17.3 17 8.4合计38877.67915.8336.6是否喜欢合作交流喜欢一般不喜欢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62 62.0 27 27.0 11 11.0 3、4年级102 51.5 74 37.4 22 11.1 5、6年级96 47.5 87 43.1 19 9.4合计26052.018837.65210.4当老师当众批评你时,你会怎样做?马上顶撞老师事后向老师解释清楚不顶撞也不解释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37 37.0 53 53.0 10 10.0 3、4年级 6 3.0 165 83.3 27 13.7 5、6年级7 3.5 120 59.4 75 37.1合计5010.033867.611222.45、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学生卷表格11 家庭基本情况调查家中谁更关心你父亲母亲(外)祖父母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29 29.0 48 48.0 23 23.0 3、4年级45 22.7 109 55.1 44 22.2 5、6年级48 23.8 101 50.0 53 26.2合计12224.425851.612024.0家人中你最敬佩谁父亲母亲(外)祖父母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38 38.0 30 30.0 32 32.0 3、4年级84 42.4 69 34.8 45 22.8 5、6年级117 57.9 46 22.8 39 19.3合计23947.814529.011623.3家人的举止是否文明文明不文明有时不文明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76 76.0 7 7.0 17 17.0 3、4年级103 52.0 8 4.0 87 44.0 5、6年级87 43.0 22 11.0 93 46.0合计26653.2377.419739.4家中谁来管理你的学习和生活父亲母亲(外)祖父母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10 10.0 34 34.0 56 56.0 3、4年级9 4.5 62 31.3 127 64.2 5、6年级20 9.9 68 33.7 114 56.4合计397.815430.829759.4是否经常和父母沟通交流经常交流偶尔交流不交流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69 69.0 24 24.0 7 7.0 3、4年级114 57.6 72 36.4 12 6.0 5、6年级102 50.5 83 41.1 17 8.4合计28557.017935.8367.2表格12 家中学习氛围调查有有,但会受干扰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是否有独立的学习空间1、2年级54 54.0 30 30.0 16 16.0 3、4年级75 37.9 48 24.2 75 37.9 5、6年级54 26.7 103 51.0 35 17.3合计18336.618136.212625.2家中是否有图书有没有其它情况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59 59.0 33 33.0 8 8.0 3、4年级89 44.9 100 50.5 9 4.6 5、6年级77 38.1 116 57.4 9 4.5合计22545.024949.8265.2家中是否订阅了报刊杂志有没有其它情况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48 48.0 37 37.0 15 15.0 3、4年级52 26.3 131 66.2 15 7.5 5、6年级37 18.3 138 68.3 17 8.4合计13727.430661.2479.46、教育方式调查表格13 犯错误时家长的教育方式犯错误时家长的教育方式批评教育不理不踩严厉惩罚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49 49.0 28 28.0 23 23.0 3、4年级133 67.2 9 4.5 56 28.3 5、6年级152 75.2 10 5.0 40 19.8合计33466.8479.411923.8是否接受家长的教育方式接受有时接受不接受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66 66.0 20 20.0 14 14.0 3、4年级128 64.6 52 26.3 18 9.1 5、6年级148 73.3 48 23.8 6 2.9合计34268.412024.0387.6表格14犯错误时老师的教育方式犯错误时老师的教育方式耐心教育不理不踩严厉惩罚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38 38.0 25 25.0 37 37.0 3、4年级176 88.9 7 3.5 15 7.6 5、6年级147 72.8 5 2.5 50 24.7合计36172.2377.410220.4是否接受老师的教育方接受有时接受不接受人数% 人数% 人数%式1、2年级63 63.0 24 24.0 13 13.03、4年级154 77.8 34 17.2 10 5.05、6年级154 76.2 42 20.8 6 3.0合计37174.210020.0295.8 7、学校及家庭、社会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态度的调查学生卷表格15 学校.老师和家长是否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学校非常重视有时重视不重视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61 61.0 29 29.0 10 10.0 3、4年级151 76.3 40 20.2 7 3.5 5、6年级143 70.8 54 26.7 5 2.5合计35571.012324.6224.4老师非常重视有时重视不重视人数% 人数% 人数% 1、2年级63 63.0 27 27.0 10 10.0 3、4年级157 79.3 33 16.7 8 4.0 5、6年级152 75.2 48 23.8 2 1.0合计37274.410821.6214.0家长非常重视有时重视不重视人数% 人数% 人数%1、2年级64 64.0 20 20.0 16 16.03、4年级134 67.7 52 26.3 12 6.05、6年级138 68.3 45 22.3 9 4.4合计33667.211723.4377.4表格16是否参加过学校.家庭.社区举办课外活动学校经常参加偶尔参加从不参加人数% 人数% 人数%1、2年级59 59.0 23 23.0 18 18.03、4年级70 35.4 81 40.9 37 18.75、6年级56 27.7 104 51.5 42 20.8合计18537.020841.69719.4家庭经常参加偶尔参加从不参加人数% 人数% 人数%1、2年级39 39.0 25 25.0 36 36.03、4年级77 38.9 77 38.9 44 22.25、6年级75 37.1 80 39.6 47 23.3合计19138.218236.412725.4社区经常参加偶尔参加从不参加人数% 人数% 人数%1、2年级38 38.0 29 29,0 33 33.03、4年级50 25.3 76 38.4 72 36.35、6年级28 13.9 81 40.1 93 46.0合计11623.218637.219839.6教师卷表格17 是否知道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老师是否不完全清楚人数% 人数% 人数% 25 39.1 4 6.2 35 54.7表格18 和家长的沟通方式打电话经常偶尔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 23 36.0 37 57.8 4 6.2家访经常偶尔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 12 18.9 46 71.9 4 6.2家长会经常偶尔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 5 18.8 52 81.3 7 11.9家长卷表格19 是否知道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是否不完全清楚家长人数% 人数% 人数%60 30.6 43 21.9 93 47.5表格20和老师交流方式打电话经常偶尔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 21 10.7 96 49.0 79 40.3到学校询问经常偶尔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 27 13.8 110 56.1 59 30.1家长会经常偶尔没有人数% 人数% 人数%59 30.1 75 38.3 62 31.6 表格21 是否了解学校和班级采取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学校的都了解了解一点不了解人数% 人数% 人数% 38 19.4 96 49.0 62 31.6班级的都了解了解一点不了解人数% 人数% 人数% 55 28.1 82 41.8 59 30.18、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调查教师卷表格22 小学生在校的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学校原因是部分是不是人数% 人数% 人数% 5 7.8 42 65.6 17 26.6家庭原因是部分是不是人数% 人数% 人数% 20 31.3 42 65.6 2 3.1幼儿园原因是部分是不是人数% 人数% 人数%5 7.8 49 76.6 10 15.6社会原因是部分是不是人数% 人数% 人数% 10 15.6 50 78.2 4 6.2家长卷表格23 小学生在家的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学校原因是部分是不是人数% 人数% 人数% 16 8.2 100 51.0 80 40.8家庭原因是部分是不是人数% 人数% 人数% 31 15.8 109 55.6 56 28.6幼儿园原因是部分是不是人数% 人数% 人数% 32 16.3 66 33.7 98 50.0社会原因是部分是不是人数% 人数% 人数% 34 17.3 71 36.2 91 46.5二、调查结果分析通过调查得知,绝大部分农村小学生的习惯良好,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德行为、心理素质等方面呈现出正常的、积极向上的发展状况。
巫山县行为类“问题学生”的特征分析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贫困县“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课题组余明军李梅内容摘要:问题学生是教育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他们的外在的表现往往是打架,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等问题行为。
笔者在对巫山县“问题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找到行为类“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探究了一些对策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问题学生问题行为分析研究一、行为类“问题学生”的特征分类及主要表现一是外向型行为问题:即通称的违规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包括:逃学、离家出走、反抗、撒谎偷窃、打架、破坏等。
二是内向性行为问题:即通称的情绪困扰和非社会行为。
包括:畏缩、过分依赖、做白日梦、焦虑反应、自恋、自杀行为等。
三是学业适应问题:成绩不理想而非由智力因素所造成,往往兼具有情绪上的困扰和行为上的问题。
包括:考试作弊、粗心大意、偷懒、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
四是不良习惯,多与性格发展上的不健全有关。
包括:烟瘾、酒瘾等。
五是神经质行为:由过度焦虑而引发,有明显的身体不适应症状或强迫性行为。
如紧张、发抖、呕吐、恶心、全身无力、歇斯底里等。
六是精神病症状:其行为明显地脱离现实,属于严重的心理病态,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
二、行为类“问题学生”的主要成因分析造成“问题学生”的原因是很多,我们将之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因素1、学生气质类型中的消极因素我们发现“问题学生”的气质类型呈两极分化,以胆汁质和抑郁质为主。
胆汁类型的学生,他们的神经活动类型是强而不均衡的,外显行为往往是攻击性强,不易约束;而抑郁质类型的学生,他们的神经活动类型比较弱,外显行为是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烈。
2、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随着心理断奶期的到来,青少年在生理上、心理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他们缺乏自制力、判断力、容易冲动。
“问题学生”中由于把握不住青春期的变化,又缺乏正确引导而产生问题的学生数量相当多。
3、基础学力的欠缺学校里的学习一般地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将学习程度、特性参差不齐的学生混编成一个集体,并保持了学习阶段的稳定性。
这也造成一部分学生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问题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学习后进生。
(二)、家庭因素1、家教方式父母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和家教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
“问题学生”的家教方式存在较大问题。
在他们中间有51.90%的学生的家长放任孩子,即不控制+不爱;有37.0%的学生的家长太过娇宠;有25.90%的学生的家长太控制,而缺少爱。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的发展的影响深远,这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2家庭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双亲与孩子的三口之家居主导地位;二是不完全家庭增多(不完全家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亲家庭,一种是留守家庭)。
三口之家在教育上所带来的是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3家庭经济背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容易形成自卑,偏执,嫉妒,愤世嫉俗等不良心理,而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容易形成自我中心,自私,固执,不容人,养尊处优等不良心理,进取心不强,生活自理能力差。
4家庭气氛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后天环境。
在“问题学生”的调查中,离异家庭的孩子占的比例明显于普通学生。
他们显示出更多的认知的、情绪的和社会行为问题,往往变得更富有攻击性、冲动、依赖和缺乏任务指向。
除了离异家庭的教育方式问题外,更为严重的是家庭冲突。
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较大,因为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甚至导致孩子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三)、学校教育因素1、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学生”多为学业失败学生。
因为在学业成绩下滑的初期,他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痛苦、焦虑、恐惧,加上家长和老师的责备、埋怨,甚至伴随着打骂。
此时的孩子是无助的,他们内心的苦闷无处诉说,只能交往一些有同样遭遇的同伴。
久而久之,他们冷漠地对待学习,甚至开始出现问题行为。
2、教师教育方式现在的教育往往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不少学校工作一切围绕中考、高考运作。
在这种大背景下的学校老师无奈地开展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活动,而忽视学生的心理的承受能力,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而“问题学生”由于学业成绩的差劲,更易被忽视。
不少“差生”坦言,老师从来不关心自己,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他就做出一些违反校纪班规的事情来引起教师的重视,哪怕得来的是批评、责骂,甚至是被传唤家长到校一起“受教育”也在所不惜。
这种交往的失败往往会迁移、泛化到与其他人的交往,导致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不能满意,学校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严重紧缺,心理健康教育课质量普遍不高。
普通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走的路还很长。
面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矫治,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和从业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面临重重困难。
(四)、社会因素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大潮有消极面,那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那些庸俗、低极的处世哲学、直接地冲击着当代青年的心灵,腐蚀着青年学生,使部分学生迷茫、困惑、偏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使他们不加批判的接受了社会的不正之风。
以致许多人置人品道德而不顾,推崇金钱至上,权力第一,追求个人自我价值,以致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社会上不良社会风气及腐败现象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社会上特别是干部队伍中贪污、贿赂、以权谋私和权钱交易现象屡见不鲜,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不良社会风气与腐败现象同样影响着正在成长发育中的青少年学生。
3、计算机网络的负面影响计算机网络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走进青少年的生活,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
有的青少年学生患上网络成瘾症,包括网络色情成瘾症和网络游戏成瘾症;有的长期处于虚拟环境中,导致自我中心主义更加严重;有的逃避现实社会,处世态度消极湖上化;有的逃避社会责任和规范的束缚,极端张扬自我,挑战社会权威等。
三、转化行为类“问题学生”的措施(一)、加强行为类“问题学生”的品德教育转变“问题学生”的关键,首先是要把德育放在首位。
教育工作者要深入“问题学生”中间,了解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德育计划。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健康的道德情感要加强“问题学生”的道德法纪教育,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特别是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要重视学校和班级的微观环境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集体舆论和心理环境,预防和矫正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倾向。
教师应积极与“问题学生”建立情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取得他们的信任,消除他们对教师的对立情绪,为教育矫治他们奠定情感基础。
要积极引导学生的人际交往,满足他们正当的交往需求,同时培养他们健康的道德观和道德情感。
2、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问题学生”尽管有过过错,但年纪尚小,尚未定型,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多数是可以教育转变好的。
首先,要深入了解“问题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计划。
其次,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教师、家长、同伴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合力。
建立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机制,鼓励他们积极矫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再次,能正确对待“问题学生”产生的反复。
不能寄希望于一次二次谈话就解决他们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解决自身的问题。
最后,建立比较完善的奖惩机制。
适当的惩戒与激励一样重要。
通过必要的惩戒,可以告诉他们什么地方做错了,指明他们努力的方向,并积极创设让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然后予以充分的肯定。
(二)、对行为类“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而“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讲座等形式,帮助“问题学生”自我接纳,自我调节,开发自身潜能,从而使问题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三)、对“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气氛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辅导必须得到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要使“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有成效,必须改变有问题的家教方式。
让父母懂得只有控制+爱的权威型父母才是最理想的父母,这是家教方式指导的第一步。
为了让“问题学生”的父母成为权威型的父母,就必须让孩子的父母做到以下几条:①、关心孩子需要,倾听孩子声音,再忙也要抽空陪陪孩子;②、宽容与约束都很重要,不能偏废。
换而言之,该宽容的地方必须宽容,该严格的地方必须严格,要把握好度;③、正确理解使用“强化”和“负强化”的手段,引导正确行为和心理,逐渐消退不良行为和心理。
(四)、“问题学生”需加强自我完善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完善自我的个性作为“问题学生”本身,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积极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交往,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和人际交往的需要,从而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学会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问题学生”必须学会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学会放松,学会与人交往谈心,学会宣泄,学会注意转移等。
3、善于求助,寻找支持寻求帮助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积极态度,当面对困惑和压力时,要善于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
“问题学生”更应具备这种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朋友老师、亲人,也可以通过求助学校的心理老师或专业心理机构的咨询人员,寻求帮助,达成自助的目的。
四、后记通过研究,笔者深刻的认识到:1、“问题学生”的存在是普遍的、严重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
在“问题行为”的背后,往往伴随着心理问题,这要求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问题学生”的成因极为复杂,有来自学生本身,学生家庭的原因,也有来自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因素,但我们又明显的感到家庭因素占很高的比例,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广大的家长高度关注。
3、“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和长期工程,需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等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才有可能见效,尤其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支持配合。
主要参考文献<1>、谢忠华,《性格与气质对行为偏差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谢香主编,《二十一世纪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范》,吉林摄影出版社,2000年3月版。
<3>、刘明芳、干明赞,《问题学生教育对策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