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催化剂研发进展及发展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聚丙烯催化剂技术新进展伴随着聚烯烃工业的成长,聚烯烃催化剂也经历了一次次成功改进,到目前已形成齐格勒纳塔催化剂(Z-N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等多种催化剂共同发展的格局,不断推动着聚烯烃工业向前高速发展。
Z-N催化剂将在高活性、高定向性的基础上向系列化、高性能化发展,不断开发性能更好的新产品;茂金属和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在PP领域的应用得到深入发展,其发展目标是进一步实现技术的工业化和启动需求量较大的通用产品市场。
(1)Z-N催化剂从1957年被广泛地应用在丙烯聚合上以来,就以其催化效率高,成本低,生产的聚合物综合性能好等优点,成为聚丙烯生产工艺的核心,是现代PP生产工艺的基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和西欧等的主要PP生产商将大部分研究工作集中于该类催化剂体系的改进上。
Basel公司在采用邻苯二甲酸酯作为给电子体的第4代催化剂基础上,开发了以二醚作为给电子体的第5代新型Z-N催化剂,催化活性高达 90kg/g(以1g催化剂生产的PP 质量计)。
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下,用新催化剂可使丙烯抗冲共聚物中的PP段有较高的等规指数,提高了结晶度,即使熔体流动速率很高时,PP的刚性也很好,适合用作洗衣机内桶专用料的生产。
Borealis公司开发出一种适用于其Borstar 双峰工艺的专用Z-N催化剂BCI,既能生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很窄的单峰产品,也能生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很宽的双峰产品(包括均聚物和无规共聚物)。
目前,这种催化剂已经在Borealis公司现有的PP装置上得到工业应用。
该公司还成功开发出第二代催化剂BCI10。
北京化工研究院开发出N系统形催化剂(已开发了N-l、N-2、N-3),生产的聚合物具有等规指数高等特点,该院还研制成功第4代DQ球形载体Z-N体系高效催化剂。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功研制了CS系列催化剂,其中,CS-l为第3代Z-N体系催化剂,其制备过程、聚合性能及产品质量基本与N催化剂相当,CS-2属于第4代Z-N体系的球形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颗粒形态,聚合物的等规指数容易调节。
目前全球研究及应用的聚丙烯催化剂可分为:Ziegler-Natta 催化剂(Z-N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以及非茂金属催化剂。
而Z-N催化剂在聚烯烃工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目前依然主导着聚丙烯催化剂领域的发展[1]。
内给电子体聚丙烯催化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直接影响Z-N催化剂的聚合活性与立构规整性[2]。
因此,对内给电子体作用机理的研究,以及综合性能优异的内给电子体的开发,对于整个Z-N催化剂的发展至关重要[3-4]。
本文对Z-N聚丙烯催化剂体系中内给电子体作用机理、发展过程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1 内给电子体作用机理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催化剂聚合活性;催化剂氢调敏感性;聚合产物等规指数;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聚合物加工性能等[5-6]。
研究聚丙烯催化剂内给电子体的作用机理,对高性能聚丙烯催化剂的研发有重要指导作用。
早期通过对Z-N催化剂给电子体作用机理的研究发现,内给电子体通过其羰基氧或醚基氧等基团的电负性作用于载体上的Mg原子,进而对载体结构产生影响[7-8]。
这些内给电子体通过在载体表面的活性中心位点提供位阻,从而增强 Ti 活性中心的立体定向能力。
红外光谱对内给电子体苯甲酸乙酯(EB)在MgCl2载体上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EB在MgCl2载体上(110)、(100)面上都有吸附,当引入TiCl4时,EB在(100)面上的吸附被TiCl4占据,而在(110)面上,EB依然占据吸附优势,因此内给电子体 EB通过占据MgCl2(110)晶面,进而阻止TiCl4在(110)晶面上形成无规活性中心[9]。
EB作为单酯类内给电子体被认为只和MgCl2配位而不和TiCl4配位,Soga等人[10]通过在完全非等规立构的催化剂中加入EB后发现,催化剂的立构定向性得到显著提升,该结果显示,内给电子体EB可在MgCl2(100)晶面上与TiCl4共同作用形成高等规活性中心,并阻止双核或多核钛通过桥氯键迁移而转变为无规活性中心。
聚丙烯催化剂研发进展及发展趋势聚丙烯催化剂研发进展及发展趋势(一)自20世纪50年代Ziegler-Natta(Z-N)催化剂问世以来,聚丙烯催化剂经过不断改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已经从需要脱灰、脱无规物的第一代催化剂发展到高活性、高立构规整性的高效第五代催化剂。
催化剂的活性已由最初的几十倍提高到几百万倍,聚丙烯等规指数已达98%以上,生产工艺得到了简化。
目前,催化剂仍是推动聚丙烯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Z-N催化剂和单活性中心催化剂都将继续发展。
Z-N催化剂将在高活性、高定向性的基础上向系列化、高性能化发展,不断开发性能更好的新产品;茂金属和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SSC)在聚丙烯领域的应用得到深入发展,其发展目标是进一步实现技术的工业化和启动需求量较大的通用产品市场。
1 Ziegler-Natta催化剂目前,世界上PP生产所用的大多数催化剂仍是基于Ziegler-Natta(Z-N)催化体系,即TiCl3沉积于高比表面和结合Lewis碱的MgCl2结晶载体上,助催化剂是Al(C2H5)2Cl等烷基铝类化合物,其特点是高活性(通常在50kgPP/g催化剂左右)、高立构规整性、长寿命和产品结构的稳定性好。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西欧和日本等世界主要的PP生产商研究开发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于该类催化剂体系的改进上。
早在第一代Z-N催化剂出现后,人们就发现添加第三组分(多为给电子体,又称为Lewis碱)对烯烃聚合行为和聚合物性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只有改变催化剂中的给电子体(分为内给电子体和外给电子体两类),才能最大可能地改变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性质,从而最大程度地改变催化剂的性能。
因此,新型给电子体的开发一直是5开发的热点。
1.1内给电子体目前,内给电子体主要有1,3-二酮、异氰酸酯、1,3-二醚、烷氧基酮、烷氧基酯、丙二酸酯、琥珀酸酯、1,3-二醇酯、戊二酸酯、邻苯二甲酸高级酯、卡宾类化合物以及环烷二元酸酯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1,3-二醚、琥珀酸酯和1,3-二醇酯类。
世界聚丙烯技术发展趋势探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化工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作为化工原料中的一种重要材料,聚丙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各种塑料制品和纺织品的主要原料之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聚丙烯技术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就将探讨世界聚丙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聚丙烯技术发展现状聚丙烯是一种热塑性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抗冲击性、化学稳定性和电绝缘性能,因此在包装、医疗器械、电器电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世界范围内,聚丙烯的生产技术主要包括熔融聚合法、气相聚合法和催化剂聚合法等。
而目前,熔融聚合法仍然是最主要的生产工艺之一,其生产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较高,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
聚丙烯的生产技术持续不断地得到了改进和完善,尤其是在催化剂的研发方面,科研人员不断努力,力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说聚丙烯技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呈现出了日益成熟和完善的趋势。
1. 绿色环保化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环保化已经成为了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聚丙烯的生产过程中,如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对资源的消耗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绿色环保化将成为未来聚丙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生产工艺上,将采用更加环保的催化剂和新型高效的反应器,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
2. 高性能化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产品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基本功能上,更加注重产品的性能优劣。
在聚丙烯技术的发展中,高性能化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新型的功能性聚丙烯将逐渐取代传统聚丙烯,包括改性聚丙烯、聚丙烯共聚物等。
这些新型材料在抗张强度、耐热性、阻燃性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3. 智能化生产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智能化生产已经成为了化工行业的发展主要趋势。
在聚丙烯的生产中,智能化生产将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减少生产事故。
根据世界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结合我国聚丙烯催化剂的研究开发现状,今后我国聚丙烯催化剂的重点发展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微球型聚丙烯催化剂。
微球催化剂是在现有球形催化剂的基础上,通过调节催化剂的粒径,得到粒径较小(0.25-1.50mm)、粒度分布均匀的聚丙烯粒料,以解决现有球形催化剂由于粒子大,在釜式连续法工艺中适应性不佳等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但催化剂粒径的控制尚不稳定,需要进一步完善进行工业试验。
(2)新型内给电子体聚丙烯催化剂。
Basell公司开发成功的以二醚为新内给电子体的聚丙烯催化剂已经实现工业化,该催化剂不仅活性高、定向能力强,且氢调敏感性好,可以不通过过氧化物降解直接生产高熔体流动指数产品,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国有关研究单位在该催化剂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已经进行了催化剂的中试放大和中试聚合试验工业,但在专利方面仍没有突破,所选用的二醚类化合物国外公司已经取得中国专利授权。
因此在积极寻找新的醚类化合物的同时,加大在醚酮化合物、氨基硅烷、三氟烷基硅氧烷等其它类型内给电子体上的研究,形成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内给电子体制备技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3)新型聚丙烯共聚催化剂。
目前国外催化剂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开发可以制备较好刚性和抗冲击性平衡聚丙烯产品的催化剂技术方面,即要求催化剂在提高聚合物抗冲击性能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刚性。
Basell公司已经有系列化的由其相应的催化剂生产的高抗冲、高刚性产品投放市场,特别是利用其Catalloy工艺制备的以丙烯为主单体的烯烃共聚合金产品,机械性能优异,除乙烯外,还使用丁烯等高碳α-烯烃作为共聚单体,使制品性能进一步提高。
这些产品的制备除了需要使用特殊的聚合工艺外,对所使用的聚丙烯催化剂的性能,如催化剂的粒径分布、空隙度、孔径分布及聚合反应动力学等也有特殊的要求。
我国现有的催化剂技术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国内高抗冲、高刚性聚丙烯产品市场基本为进口产品占领。
国内外聚丙烯催化剂的开发进展一、国外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历程聚丙烯催化剂自50年代Ziegler-Natta催化剂问世,经过不断改进已发展到第四代,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如表1所示。
催化剂的活性已由最初的几十倍提高到几万倍,若按过渡金属计已达到几百万倍,聚丙烯的等规度已达≥98%的高水平,生产工艺也得到了简化,这都得益于催化剂的发展。
目前正在开发的茂金属催化剂是第五代催化剂,Fina公司、日本三井东亚化学公司、Exxon公司、日本的三井石化、窒素等都在进行茂金属聚丙烯的研究开发工作,并且已经有工业产品出现。
表1 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1.1 第一代催化剂等规聚丙烯催化剂由Natta在1954年首次合成,用Et3Al还原TiCl4得到TiCl3/ 3AlCl- Al Et2Cl为催化剂,得到了高等规度的聚合物产品,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改进,出现了第一代聚丙烯催化剂,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在催化剂发现后仅三年时间,新型工业树脂聚丙烯便问世。
第一代催化剂的缺点是活性和等规度还较低,聚合工艺含有脱除影响产品性能的无规产物和催化剂残渣的后处理工序。
1.2 第二代催化剂第二代催化剂是在第一代催化剂的基础上引入了给电子体(Lewis碱),使TiCl3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得到了很大改进,聚合活性比第一代催化剂提高4~5倍,其缺点是仍需脱除无规物和催化剂残渣的后处理工序。
1.3 第三代催化剂60年代初,以MgCl2作为催化剂的载体,使催化剂的活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通过选择合适的给电子体和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既可实现催化剂的高活性和高立体选择性,又实现了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和颗粒分布及颗粒形态可控,使生产流程大大简化,无需脱除无规物和催化剂残渣的后处理工序,甚至省去造粒工序。
1.4 第四代催化剂第四代催化剂是由Himont公司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通过控制催化剂的构造达到控制聚合产物的分子结构的目的。
第四代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标志着丙烯催化聚合技术的研究和生产趋于完善和成熟。
世界聚丙烯技术发展趋势探究聚丙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塑料和纺织等领域的重要合成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耐热性和抗腐蚀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聚丙烯技术也在不断演化和改进。
本文将探究世界聚丙烯技术发展的趋势。
世界聚丙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绿色化和可持续化。
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日益突出,各国纷纷加强环保意识,推动产业向绿色化发展。
在聚丙烯制造过程中,传统的催化剂和工艺存在污染和能耗高的问题。
研发环境友好型催化剂和高效低能耗的生产工艺,以减少排放和能源消耗,已成为世界聚丙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开发新型催化剂和工艺,实现绿色制造和资源循环利用,可以在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聚丙烯的产量和质量。
世界聚丙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高性能化和功能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需求的变化,对聚丙烯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在汽车、电子和航空等领域中,对聚丙烯材料的强度、刚度、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发高性能聚丙烯材料,并引入改性技术和添加剂,以改善聚丙烯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
研发具有特殊功能(如导电、阻燃、抗静电等)的聚丙烯材料,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特殊需求,提高聚丙烯的附加值。
世界聚丙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和差异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对聚丙烯的需求差异也越来越明显。
为了满足不同地区和行业的需求,世界各国纷纷推动本土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重视发展丙烯行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加强技术创新和的自主研发,提高本土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世界各国也在努力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如农业、医疗和新能源等,以扩大聚丙烯市场的规模和多样性。
世界聚丙烯技术发展的趋势是绿色化、高性能化、多元化和差异化。
在绿色化方面,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制造和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全球聚丙烯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高性能化方面,开发高性能聚丙烯材料和引入改性技术已成为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的重要途径。
聚丙烯合成催化剂聚丙烯,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塑性塑料,自其工业化生产以来,在包装、纤维、汽车、电器、建筑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聚丙烯的合成过程中,催化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决定了聚合反应的速率和效率,还影响了最终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分子量分布以及性能特性。
因此,聚丙烯合成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一直是高分子科学和工业界的热点领域。
一、聚丙烯合成催化剂的种类1.齐格勒-纳塔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是最早用于聚丙烯工业化生产的催化剂。
该催化剂体系主要由过渡金属化合物(如钛、钒、铬的卤化物或酯类)和有机金属化合物(如铝的烷基化合物)组成。
在聚合过程中,齐格勒-纳塔催化剂通过形成活性中心,引发丙烯单体的链增长聚合。
然而,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存在催化效率低、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宽、立构规整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在高性能聚丙烯生产中的应用。
2.茂金属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聚烯烃催化剂。
它以茂金属化合物(如二氯二茂锆)为主催化剂,与助催化剂(如甲基铝氧烷)组成催化体系。
茂金属催化剂具有单一的活性中心,能够制备出分子量分布窄、立构规整性高的聚丙烯。
此外,通过调整茂金属催化剂的结构,还可以实现对聚丙烯分子链微观结构的精确控制,从而获得具有特定性能的聚丙烯材料。
3.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是近年来聚丙烯催化剂研究的新方向。
这类催化剂主要包括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如钯、镍的络合物)和早期过渡金属的非茂体系催化剂。
与茂金属催化剂相比,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更广泛的单体适用性。
同时,由于其活性中心结构的多样性,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在制备新型聚丙烯材料(如长链支化聚丙烯、环烯烃共聚物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聚丙烯合成催化剂的应用1.通用聚丙烯通用聚丙烯主要用于注塑、挤出、吹塑等加工领域。
在这些应用中,要求聚丙烯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由于其催化效率高、成本较低,在通用聚丙烯的生产中仍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2023年聚丙烯催化剂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聚丙烯催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广泛应用于聚丙烯生产过程中。
随着聚丙烯市场的不断扩大,聚丙烯催化剂行业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一、市场发展趋势1. 发展方向多元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聚丙烯催化剂行业的发展方向日益多元化。
不仅在聚丙烯生产中广泛应用,同时也在新型材料、电子材料、化肥等领域逐步得到应用。
2. 技术升级与创新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聚丙烯催化剂行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与创新。
研发更高效、环保、节能的催化剂已经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同时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也是发展行业的重要方向。
3. 增加产能随着聚丙烯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催化剂企业开始增加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随着聚丙烯催化剂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附加值的新型催化剂也将会不断涌现。
二、市场分析1. 市场容量持续扩大随着全球范围内聚丙烯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聚丙烯催化剂市场容量也在持续扩大。
2018年,全球聚丙烯催化剂市场已经达到3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45亿美元。
2. 区域市场发展不均衡目前,全球聚丙烯催化剂市场的主要发展区域为亚太地区和北美地区。
其中,中国、印度和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催化剂市场发展迅速,而北美地区的市场发展较为平稳。
不过,随着全球范围内聚丙烯市场需求的增加,欧洲地区的催化剂市场也将会逐步发展壮大。
3. 市场竞争加剧目前,全球聚丙烯催化剂市场的主要竞争者有汉高集团、科莫切姆、阿布贾贝尔特等企业。
随着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提升,市场竞争也在逐步加剧。
竞争优势明显的企业将会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发展建议1. 增加研发投入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关键要提高产品技术水平。
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不断推陈出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2. 提高产品质量随着聚丙烯催化剂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应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参数的稳定性、精准度和可重复性。
2024年聚丙烯催化剂市场环境分析1. 市场背景聚丙烯是一种重要的热塑性聚合物,广泛用于包装材料、家具、汽车零件、纤维等领域。
催化剂在聚丙烯生产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提高聚合反应速度、控制分子结构和分子量分布,以及改善产品性能。
本文将对聚丙烯催化剂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以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
2.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全球聚丙烯催化剂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其中,亚太地区是聚丙烯催化剂消费最大的地区,北美、欧洲和中东地区也有相当规模的市场需求。
预计未来几年内,全球聚丙烯催化剂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主要受益于聚丙烯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推动。
3. 市场竞争格局聚丙烯催化剂市场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
目前,全球市场上主要的聚丙烯催化剂供应商包括嘉实多、巴斯夫、阿科玛、新奥尔良化学公司等。
这些公司在催化剂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并且一直在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改进。
在市场竞争中,供应商主要通过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取得竞争优势。
另外,一些供应商还通过与聚丙烯生产商的合作,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4. 市场驱动因素4.1 聚丙烯行业的快速发展:聚丙烯作为广泛应用的材料,在包装、建筑、汽车、纺织等行业都有着巨大的需求。
随着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聚丙烯催化剂市场也得到了促进。
4.2 催化剂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催化剂的研发为聚丙烯生产提供了更高效、更环保的解决方案。
这种技术进步也推动了聚丙烯催化剂市场的增长。
4.3 环保需求的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聚丙烯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催化剂作为影响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在环保方面的优势也成为市场驱动因素之一。
5. 市场挑战与机遇5.1 市场挑战:聚丙烯催化剂市场存在一些挑战,如原材料价格波动、技术壁垒对新进入者的限制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等。
供应商需要灵活应对这些挑战,加强市场研究,提高技术实力,不断创新,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2023年聚丙烯催化剂行业市场环境分析聚丙烯催化剂是指催化剂在聚丙烯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聚丙烯作为广泛应用的塑料原料,其生产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聚丙烯催化剂行业也发展迅速,成为了聚丙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市场需求分析近年来,聚丙烯催化剂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口增长,聚丙烯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塑料原料需求量大幅度增长。
另一方面,聚丙烯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为聚丙烯催化剂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这些因素都为聚丙烯催化剂行业提供了充分的市场需求。
市场竞争情况聚丙烯催化剂行业的竞争相对较为激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1.技术要求。
聚丙烯催化剂的生产需要高端的技术支持,生产商必须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才能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产品质量。
聚丙烯催化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聚丙烯的品质,因此,生产商必须保证其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3.价格竞争。
聚丙烯催化剂的价格直接影响到生产商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生产商必须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力求成本控制,降低产品价格。
市场趋势分析聚丙烯催化剂行业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聚丙烯催化剂行业也在不断探索尝试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绿色环保。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聚丙烯催化剂生产商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推出了更多绿色环保的产品和生产工艺。
3.产品升级换代。
随着聚丙烯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聚丙烯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聚丙烯催化剂生产商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满足市场需求。
结论聚丙烯催化剂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市场上占据重要位置。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聚丙烯催化剂行业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生产商必须注重产品质量、成本和技术创新,才能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聚丙烯催化剂与高性能产品开发技术进展发布时间:2021-04-20T15:39:15.07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5月作者:周为快李大鹏[导读] 聚丙烯在我国的应用十分广泛,因其成本低廉、环保无毒的优势,在人民生活与生产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周为快李大鹏 300486摘要:聚丙烯在我国的应用十分广泛,因其成本低廉、环保无毒的优势,在人民生活与生产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聚丙烯生产加工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需求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聚丙烯催化剂及高性能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力度,在生产规模与技术研发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带动了我国工业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本文简单探讨了聚丙烯催化剂的研发进展以及聚丙烯在各个行业的高性能产品的开发进展。
关键词:聚丙烯;催化剂;高性能产品;开发技术进展 1.新型聚丙烯催化剂的研发 1.1内给电子技术内给电子技术是聚丙烯催化剂新技术研发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内给电子技术的程序是在制作和准备应用固体催化剂时,在催化剂内加入内给电子体,通过内给电子体的加入激发催化剂的性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催化剂的聚合作用,这是内给电子技术最重要的应用;在内给电子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对内给电子体的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进行调节,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从而达到在最大范围内提高催化剂性能,加强聚合效果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内给电子体以邻苯二甲酸酯为原料,其在Ziegler-Natta催化剂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聚丙烯催化剂的活性,优化了传统催化剂技术的弊端。
但由于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对该物质替代材料的研发是目前内给电子技术研发领域的核心问题,目前已经有一些公司研发出了非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新型内给电子体,可以利用新材料和新催化技术对内给电子技术进行优化,从而生产出环保、无毒无味、体积小、重量轻的新型内给电子体。
世界聚丙烯技术发展趋势探究聚丙烯(P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合成树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抗油性、耐腐蚀性和强度。
它适用于各种应用,包括包装、汽车零件、电子产品和管道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聚丙烯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深入探究聚丙烯技术的发展趋势。
1. 生产技术的改进在聚丙烯生产过程中,催化剂、反应器和聚合工艺的改进将继续是制造商关注的重点。
催化剂的开发将使得生产商能够生产更高质量的聚丙烯产品。
反应器的改进将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同时也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另外,新的生产工艺将加速聚丙烯的生产和提高生产效率。
2. 可持续性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这方面,聚丙烯生产业也没有例外。
制造商正在关注集中回收和回收再利用聚丙烯薄膜、容器、饮料瓶和其他材料。
通过这种方式,聚丙烯生产商可以将废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并减少环境污染。
3. 新材料的开发新材料的开发将是未来聚丙烯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制造商已经开发出了许多更轻、更强、更环保的聚丙烯,如改性聚丙烯、聚丙烯复合材料和聚丙烯合金等。
这些新材料不仅增加了聚丙烯的适用性,而且还减少了成本和环境影响。
4. 高性能聚丙烯制造技术的进步高性能聚丙烯的发展将为各种应用提供更广泛的选择,如制造储槽、汽车零件、电子产品和医疗设备。
制造商正在研究如何通过添加特定的催化剂和循环压缩技术来生产高性能聚丙烯材料。
这些技术可以增加聚丙烯强度、抗腐蚀性和耐磨损性,从而使其适用于更多领域。
总之,聚丙烯技术的发展将持续不断,不断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
生产技术的改进、可持续性的发展、新材料的开发和高性能聚丙烯制造技术的进步,都将推动聚丙烯技术在各种应用中的创新和发展。
聚丙烯催化剂研发进展及发展趋势(一)自20世纪50年代Ziegler-Natta(Z-N)催化剂问世以来,聚丙烯催化剂经过不断改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已经从需要脱灰、脱无规物的第一代催化剂发展到高活性、高立构规整性的高效第五代催化剂。
催化剂的活性已由最初的几十倍提高到几百万倍,聚丙烯等规指数已达98%以上,生产工艺得到了简化。
目前,催化剂仍是推动聚丙烯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Z-N催化剂和单活性中心催化剂都将继续发展。
Z-N催化剂将在高活性、高定向性的基础上向系列化、高性能化发展,不断开发性能更好的新产品;茂金属和非茂单活性中心催化剂(SSC)在聚丙烯领域的应用得到深入发展,其发展目标是进一步实现技术的工业化和启动需求量较大的通用产品市场。
1 Ziegler-Natta催化剂目前,世界上PP生产所用的大多数催化剂仍是基于Ziegler-Natta(Z-N)催化体系,即TiCl3沉积于高比表面和结合Lewis碱的MgCl2结晶载体上,助催化剂是Al(C2H5)2Cl等烷基铝类化合物,其特点是高活性(通常在50kgPP/g催化剂左右)、高立构规整性、长寿命和产品结构的稳定性好。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西欧和日本等世界主要的PP生产商研究开发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于该类催化剂体系的改进上。
早在第一代Z-N催化剂出现后,人们就发现添加第三组分(多为给电子体,又称为Lewis碱)对烯烃聚合行为和聚合物性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只有改变催化剂中的给电子体(分为内给电子体和外给电子体两类),才能最大可能地改变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性质,从而最大程度地改变催化剂的性能。
因此,新型给电子体的开发一直是5开发的热点。
1.1内给电子体目前,内给电子体主要有1,3-二酮、异氰酸酯、1,3-二醚、烷氧基酮、烷氧基酯、丙二酸酯、琥珀酸酯、1,3-二醇酯、戊二酸酯、邻苯二甲酸高级酯、卡宾类化合物以及环烷二元酸酯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1,3-二醚、琥珀酸酯和1,3-二醇酯类。
(1)以1,3-二醚类化合物为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
1,3-二醚类化合物内给电子体是由Basell公司开发的。
以1,3-二醚类化合物为内给电子体的丙烯聚合催化剂具有高活性、高氢调敏感性及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等特点,并且在聚合过程中不加入外给电子体时仍可以得到高等规度的PP。
在较高温度和较高压力下,用该类催化剂可使丙烯抗冲共聚物中的均聚PP基体具有较高的等规度,提高了结晶度。
即使熔体流动指数很高时,PP的刚性也很好,非常适合用作洗衣机内桶专用料。
目前,Basell公司已经开发了一系列基于二醚类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据称催化剂的活性超过100 kg/g(以每克催化剂生产的聚合物的质量计),聚合物的等规指数大于99%。
用这类催化剂得到的产品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适用于纺粘和熔喷纤维。
另外,以1,3-二醚类化合物为内给电子体合成的Z-N催化剂具有极好的氢调敏感性,对于多反应器聚合工艺,可在现有装置的操作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增宽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提高产品的性能,不足之处是所得PP分子链的缺陷较多,不利于生产高性能聚合物。
(2)以琥珀酸酯类化合物为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
琥珀酸酯类化合物内给电子体也是由Basell公司开发成功的。
以琥珀酸酯类化合物为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具有高立体定向性,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宽,用单反应器操作即可生产出以前只能用多反应器工艺生产的产品,且产品为高刚性的均聚物和多相共聚物,大大地扩展了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的性能。
用该类催化剂生产的BOPP薄膜、管材和注塑件的刚度和加工性能均得到改善;生产的低熔体流动指数多相共聚物具有较好的刚性和冲击性能,即在同样弯曲模量下,所得抗冲共聚产品的Izod冲击强度较高,或者在同样冲击强度下,产品的弯曲模量较高,刚性与抗冲性的平衡性较好。
这种新型Z-N催化剂可适用于包括本体法、气相法、淤浆法和大部分本体-气相组合工艺的PP生产工艺。
(3)以1,3-二醇酯类化合物为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
1,3-二醇酯类化合物由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开发成功。
该类内给电子体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较好的立体定向性,同时可通过改变取代基的种类与位置,得到不同氢调敏感性的催化剂,所得聚合产物具有较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性能也得到较大提高。
目前该类催化剂正处在工业化过程阶段。
另外,韩国、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许多家公司对此类技术也进行了研究开发。
其中给电子体有复合使用的,也有6聚合中使用的,其中有些给电子体复合使用时的效果比二者单独使用时的效果更佳。
1.2外给电子体研究发现,外给电子体对PP催化剂的活性、氢调敏感性及定向性能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内、外给电子体必须要有一定的匹配性才能使催化剂具有高的活性和定向性能。
目前工业上常用的外给电子体是有机硅氧烷类化合物。
研究发现,有机硅氧烷的性能受烷氧基的数量、大小及与硅原子相连基团(一般为羟基)的影响,要得到高性能的有机硅氧烷,一般需2个或3个小的烷氧基(甲氧基、乙氧基)。
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外给电子体是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CHMDMS)、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DIBDMS)、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DCPDMS)和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DIPDMS),其中DCPDMS与PP催化剂配合后,催化体系的定向性能最高,但氢调敏感性最差。
因此,为了使PP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加宽,其中一种外给电子体一般都固定为DCPDMS,另外再选一种氢调敏感性高、定向性能不太低的外给电子体。
聚丙烯催化剂研发进展及发展趋势(二)近年来,人们也尝试开发新型结构的外给电子体,Kemp等开发了一类新型外给电子体--杯芳烃,它是苯酚和甲醛在碱作用下缩合形成的大环低聚物。
这种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能与过渡金属进行配位。
以杯芳烃为外给电子体、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为内给电子体的Z-N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立构规整性明显提高,但活性并无明显变化。
若使用杯芳烃的烷基化取代物为外给电子体,则可进一步提高PP的等规度,但催化剂的活性有所降低。
而以杯芳烃的硅氧烷取代物为外给电子体,催化剂的立构选择性明显提高而活性变化较小。
因此,如果选择合适的取代基,通过与适当的内给电子体配合,就可以获得能够满足工业应用所需高活性和高立构规整性的需求。
另外,人们对以氨基硅烷为外给电子体的催化体系也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与有机硅氧烷相比,催化体系的活性有所下降,但在未降低PP等规度的情况下,加宽了PP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当采用环状氨基硅烷(如三甲代甲硅烷基哌啶、三甲代甲硅烷基吡咯烷等)为外给电子体时,所得PP不但具有很高的结晶度,而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很宽。
以二乙基氨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外给电子体时,催化剂在保持高活性和高定向性能的同时具有非常好的氢调敏感性。
布蒙特公司在开发了1,3-二醚为内给电子体后,又将其作为外给电子体与邻苯二甲酸酯为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进行配合,所得催化体系具有与1,3-二醚为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的良好活性和氢调敏感性。
1.3多活性中心催化剂Borealis公司开发出一种以Ti/Zr为主体的用于Borstar双峰工艺的专有催化剂BCI。
该催化剂是具有两种或更多种类型活性点的载体催化剂体系,能够适应较高的聚合温度,催化剂活性和等规指数随聚合温度的提高而增大,是一种特殊结构的Z-N 载体催化剂。
采用BCI催化剂,既能生产分子量分布很窄的单峰产品,也能生产很宽分子量分布的双峰产品(包括均聚物和无规共聚物)。
目前,这种催化剂已经获得工业应用,第二代催化剂(称为BCI10)也已开发成功。
此外,该公司利用Sirius专用催化剂平台开发出的RCEO2P催化剂,具有非常均匀的粒子结构,可大大改善低、中等刚性均聚和无规聚丙烯的性能,用于生产薄膜和纤维级产品,每吨催化剂的成本可降低约20%,而生产能力提高10%。
今后,传统的Z-N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的混合催化剂将有所发展,这种混合催5重反应器或双重工艺,两种催化剂可以用在一个反应器中或者相互串联或并联的不同反应器中,生产后进行共混也是可行的。
当前的一个主要进展是在单个反应器中生产双峰分布的PP树脂。
Equistar公司称用混合催化剂生产双峰或多峰树脂,工艺更容易控制,共聚产品的柔韧性更大。
2茂金属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具有单活性中心的特性,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晶体结构以及共聚单体在聚合物分子链上的加入方式。
采用该催化剂生产的聚丙烯产品(简称mPP)具有分子量分布窄、结晶度很低、微晶较小、透明性和光泽度优良、与其它树脂的相容性好、耐冲击性能和韧性优异等特点。
采用该催化剂可以合成出许多Z-N催化剂难于合成的新型丙烯共聚物,如丙烯-苯乙烯的无规和嵌段共聚物,丙烯与长链烯烃、环烯烃及二烯烃的共聚物等,因此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PP共聚物是近年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Exxon公司采用双茂金属催化剂在单反应器中制备了双峰分布的丙烯-乙烯共聚物,其加工温度范围大约为26℃,比常用的PP共聚物的加工温度范围(约15℃)宽,克服了单峰茂金属PP树脂加工温度范围窄的缺点,在生产BOPP薄膜时拉伸更均匀且不易破裂,可以在低于传统PP的加工温度下生产性能良好的PP薄膜。
伴随着茂金属催化剂的开发,其载体化的研究也随之开始。
人们在研究中发现,茂金属催化剂载体化后,不但使所得PP粉料具有较好的颗粒形态,而且可以提高PP 的等规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甚至可大幅度减少MAO的用量,有助于降低茂金属催化剂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发现,茂金属催化剂载体化后,其单活性中心的特点未变,但其活性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近年来,茂金属催化剂载体化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是开发新型载体,进一步减少MAO的用量和提高催化剂载体化后的活性。
如Grace公司开发了IOLA载体,SiO2与粘土进行反应时,经喷雾干燥可形成IOLA。
IOLA呈微球状,表面非常粗糙,里面布满洞穴和孔隙。
这种微粒具有电离状态的粘土粒子,既可使Lewis酸均匀分散在整个微粒中,同时又使其更易于与催化剂进行相互作用。
因此,在预聚合阶段,IOLA起激活(如离子化)催化剂的作用;而在聚合阶段,它又起负载催化剂的作用。
因此,IOLA具有载体和活化剂的双重功能,因而无需昂贵的MAO或硼烷为助催化剂,大幅度降低了单中心催化剂的生成成本。
中山大学利用高对称性茂环上烷基取代的CpTi(OBz)3/MAO体系合成了高相对分子质量无规聚丙烯,该催化剂体系通过茂环的取代及适当的配体,改善了中心金属电子和空间环境,从而抑制丙烯聚合过程中的链转移反应,该体系在氯苯或甲苯/己烷混合溶剂中聚合具有较高的活性。
CpTi(O-n-Pr)3/MAO催化体系在n(Al)/n(Zr)=200时催化活性最高,并能得到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的无规聚丙烯弹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