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8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鲁滨逊的人物形象,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鲁滨逊的漂流经历,培养学生勇敢、坚韧、乐观、自强的品质,激发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作者与背景:《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一部冒险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2. 故事梗概:鲁滨逊因船难被困荒岛,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荒岛上生存了28年,最终成功获救返回英国。
3. 人物形象:鲁滨逊是一个勇敢、坚韧、乐观、自强不息的人物,他在荒岛上克服了种种困难,展现出了人类顽强的生存意志。
4. 主题思想:作品通过鲁滨逊的漂流经历,展现了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以及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勇敢、坚韧、乐观、自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视频资料。
2. 学具:学生自备《鲁滨逊漂流记》的书籍,用于课堂阅读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鲁滨逊漂流记》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感受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4. 课堂发言:每组选派代表进行课堂发言,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内容:作者与背景、故事梗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以下是一份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2. 学习“夸张”这种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 了解并积累不同类型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积累量。
4. 能够仿照例句,用“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写”的方式进行仿写。
5. 了解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6. 积累有关春天的民俗谚语。
二、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心得,积累不同类型的成语。
2. 能够仿照例句,用“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写”的方式进行仿写。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一单元的内容,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交流一下学习心得。
2. 引入课题:语文园地一。
(二)交流平台1. 小组讨论: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可以从课文内容、写作方法、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交流。
2.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教师总结: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还学会了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词句段运用1. 学习“夸张”这种修辞手法。
(1)出示例句,让学生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都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3)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形象、更生动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4)教师总结:夸张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表达效果。
2. 仿写句子。
(1)出示例句,让学生仿照例句,用“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写”的方式进行仿写。
(2)学生独立完成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展示优秀作品。
(四)日积月累1. 出示成语,学生认读。
2. 理解成语的意思,教师适当讲解。
1. 感受丰富的语言表达。
2. 交流本单元课文写法,体味详略得当的好处。
3. 掌握行楷的书写技巧,提高书写速度。
4. 了解不同地区的习俗,体味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5. 积累古诗《长歌行》。
重点交流详略得当的好处。
突破方法通过交流分析本单元课文,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难点了解不同地区的习俗,体味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突破方法联系生活情境,从身边的习俗开始,感受习俗的特点。
教法讲授法、对话法、点拨法。
学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索法。
多媒体课件、行楷书法作品、学生课前搜集与习俗有关的诗词。
建议2 课时。
1. 感受丰富的语言表达。
2. 交流本单元课文写法,体味详略得当的好处。
3. 了解不同地区的习俗,体味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1. 师: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想想《北京的春节》一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详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日子则是一笔带过)2.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详写的那几天最能表现北京独特的习俗,可以说是北京人过春节的小高潮,所以要详写。
其他日子没有这么特殊,所以略写)3.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重点突出,表达清晰)4. 师:本单元的其他课文是否也是如此呢?5. 小结:我们在阅读文章时,通过分析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就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同样,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如此。
(一)体味句子特点1.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份,说说发现了什么。
2. 学生交流。
(第一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表示“全部”的意思;第二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表示“拿了第一”)3. 读一读加点的词语。
4.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去表达。
这不仅体现了一种语言转换能力,也能不重复用词,让语言表达更丰富)5. 练一练。
(1)师:你们能说出表示“多”的意思的词吗?(不可计数、数以万计、数不胜数、多如牛毛……)(2)师:你们能用这些词写句子吗?(二)体味习俗1.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习俗及寓意,指名读。
语文园地一(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学内容本课为《语文园地一》,选自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旨在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程内容包括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词语辨析、句子仿写等,涵盖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新学的词语,能够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1. 古诗文的理解与背诵:六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尚需提高,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背诵是教学的重点。
2. 词语的运用与辨析:正确使用新学词语,并能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辨析,是学生需要克服的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文背景、现代文阅读材料等。
- 词语卡片:用于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记忆新学词语。
- 学生手册:用于记录学习笔记和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讲解生字词,分析古诗文与现代文,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朗读、仿写、讨论等活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巩固: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给予反馈。
5. 总结:回顾本课重点,强调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课重点,包括生字词、古诗文、现代文阅读要点等。
作业设计1. 词语练习:要求学生用新学的词语造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2. 古诗文默写:布置古诗文默写作业,巩固记忆。
3. 阅读理解: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参与度如何,以及如何改进教学策略等,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的园地里收获满满。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主备:六年级语文教研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备栏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句子,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4.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5.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读一读,找规律。
你读了小朋友的话,你收获了什么?中国各地的习俗还有很多。
如在瓷器绘画,玉器上雕刻雕刻红色的蝙蝠,寓意洪福齐天。
除夕守岁时,屋外点起篝火,火越旺越好,寓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过年燃放爆竹,寓意除旧迎新。
过年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三、书写提示1.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你观察后,你收获了什么?给出的一段话是行楷,笔画之间有连带,笔画流畅、活泼。
练字的时候一是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二是要练脑或说练心。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把示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
2.我拓展,我积累。
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地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
”读帖是基础,要仔细观察字在方格中的高低位置、笔画的连贯映带、疏密和长短等,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对字形要善于观察、分析和比较,大致相同的字合成一类,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日积月累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部编版《语文园地一》教案优秀8篇《语文园地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巩固汉语拼音。
2、初步认识反义词。
3、复习巩固认识的字。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
5、建立句的概念。
6、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
7、正确、有事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复习要求认识的字。
2、认识反义词、读句、说句。
教具准备声韵母贴图、拼音卡、生字卡、事物贴图、插图第一课时一、我会写1、谈话激趣。
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过的声母、韵母你们还记得吗?自己试着背背吧!2、检查指导。
教师依照顺序出示拼音卡片。
(学生开火车读)。
引导学生评价并随时纠正错误。
3、小游戏:找一找。
⑴依照顺序,出示u、o、zh、ing、s、un、g、ie、r、m、ao、e、k、n、a、ui、f、en 声、韵母苹果卡片及两棵苹果树贴片。
⑴贴一贴。
请小朋友把苹果贴在相对应的苹果树上,看谁贴得又快又对。
⑴学生贴完后,指读、评价。
4、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地完成好呢?5、全班交流。
⑴先给每一个苹果分类,是声母的画个“√”做记号,是韵母的画个“○”做记号。
⑴画后分别抄写。
⑴检查是否遗漏,数数总数是不是18个字母。
6、还有什么方法呢,只要能做到不会错、漏,各种方法都可以肯定。
7、按照学到的方法,动手完成书上的“我会写”。
8、教师评价。
二、我会连1、游戏激趣。
⑴师生合作完成“反话游戏”。
教师说一个字,做出相应的动作,学生也边说边做一个相反的动作来。
比如:教师说大,用手比个大;学生说小,用手比个小。
教师说下,同时比个下;学生说上,用手比个上⑴引导:刚才,我们说的是意思相反的词,像这样意思相反的词,你们还知道哪些?(学生自由发言)2、学生对字游戏。
⑴出示生字卡片:“大、小、人、左、右、上、下”。
学生认读。
⑴小组讨论,哪两个字是意思相反的呢?贴一贴,对一对。
⑴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全班齐读。
3、说句练习。
如:我上楼了,他下楼了。
4、完成书上连线题。
三、我会读1、识字比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反思)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交流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的抓特点,分主次,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
2.了解不同习俗的各种寓意,并恰当运用于生活中。
3.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体会近义词的妙用。
4.学习书法,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的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会运用。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民俗风情我知道”接龙游戏:教师先说一个地方风俗,学生顺势接下去,在谁那里停,就算谁输。
2.刚才的游戏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现在我们再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一下不同的民俗风情,并把我们在这个单元中学到的知识合理运用。
二、交流平台(一)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理一理,为下一步交流做准备。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进行总结。
1.《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2.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不是随意为之。
3.读文章和写文章都要分清主次。
(二)小组交流,将自己的发现和收获结合课文内容表达出来。
1.你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是从哪篇课文中了解到的?例:我从《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知道了老北京人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
腊八这天要煮腊八粥,泡腊八蒜。
那时的物资不像现在这样丰富,春节孩子们最好的零食是“杂拌儿”,玩的也不是现在的电子产品、电动玩具,而是爆竹、风筝、空竹、口琴等。
例:我从《腊八粥》一文中了解到熬煮腊八粥要很长时间,在腊八节吃腊八粥是一件很隆重的事。
例:我从《古诗三首》中了解到古人过中秋节和寒食节的习俗,跟我们现在有很多的不同。
例:《藏戏》一文给我们讲了藏戏的形成和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它没有舞台,戴着面具演出,通过面具的颜色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2.作者是如何表现不同的民俗风情的?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线索,串起人们过春节的各种热闹而隆重的活动。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交流并总结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语文要素】2.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4.认识并临摹行书,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5.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教学重难点]1.交流并总结分清文章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2.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交流并总结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重点)2.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一、交流平台:总结交流分清文章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自由交流本单元学习的收获。
(1)提问: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2)学生在班内自由交流。
预设:了解了很多民俗风情;体会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民俗中的人情美;能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到了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2.阅读“交流平台”,交流有哪些新的收获。
(1)自读“交流平台”,交流有哪些新的收获。
(2)回顾课文详写和略写的部分,思考: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3.先回忆再交流:本单元其他课文内容的主次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课件出示:我在读《×××》一课时,发现……写得详细,而……写得简略,这让我读懂了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是……教师围绕“分清主次促阅读”来适时地帮助学生总结。
4.引导学生交流:本单元的习作,你选择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安排详略的?教师围绕“详略得当助表达”来帮助学生提出建议。
5.教师借助以下图示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读分清楚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写安排好详略/把自己习作的中心表达清楚二、词句段运用: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一)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1.学生自读句子,指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引导学生用短语或词语来概括句义,如“灯的种类多”“比赛取得好成绩”等。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一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填写完整。
青青(),()待日晞。
()布德泽,万物()。
常恐(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老大徒伤悲!我还知道这首诗中描写好好学习的诗句是:二、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抄写下来,一句或者两句。
三、抄写一首劝诫人们惜时奋进的古诗。
【参考答案】一、园中葵朝露阳春生光辉秋节至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二、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三、《杂诗》(节选)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游子吟/(唐)孟郊课题:《游子吟》——感受母爱教材版本: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东风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背景和课程简介: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唐诗、宋词、元曲更堪为其中三绝,千百年来光耀人间,滋润并哺育着华夏代代儿女。
我所任教的华北油田东风小学,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为把学校打造成书香型校园,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游子吟》就是国学经典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中的一篇,通过《游子吟》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内容分析:《游子吟》唐代诗人孟郊写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
诗人只选取了一个看似平常而又饱含深情的场景: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衣。
通过对母亲缝衣的细节和缘由,通过对母亲的神态、动作以及内心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人人皆知的伟大母爱。
学生情况分析:我所教授的是新入学的一年级的学生,学生们的学前知识储备差异大。
有的孩子学前基础好,在入学前已经大量的识字和阅读,对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而另一部分孩子则对语文的了解不多,字词理解力相对较差。
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本课教学,设计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自制的精美课件,吸引学生,在识字、朗读、理解等各个教学环节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古诗精练的语言,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文的内容,感受伟大的母爱。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交流 , 感受《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并运用到写作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交流汇报的方法, 交流总结书写技巧。
3.情感与价值积累和珍惜时间有关的古诗, 感受时间易逝。
【教学重点】通过交流 , 感受《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并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难点】积累和珍惜时间有关的古诗, 感受时间易逝。
【教学准备】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 , 积累珍惜时间的古诗。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 , 我们学习完《北京的春节》这一课,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 想一想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二、交流写作手法1.教师提问 : 作者是怎样使过春节这一独特习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2.学生交流。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过春节。
二是有详有略 , 对于过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 , 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 , 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悬灯结彩的元宵节 , 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3.教师总结。
学习《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 并将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三、感悟习俗 , 积累写作1.读下面的句子 , 注意加点的部分 ,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 , 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 , 有的都是纱灯。
.....(2)全校运动会上 , 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 , 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 , 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 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2.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 ?3.教师出示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 :;过年的时候吃鱼 :;建筑上雕刻蝙蝠 :。
4.师: 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 ?5.学生交流汇报。
四、拓展积累了解更多的习俗, 把好词好句积累到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学习分清文章主次、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2.了解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表达方法。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4.学写一段文字,提高书写速度。
5.诵读古诗词,积累优美词句。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说一说每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交流)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让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2.交流《北京的春节》,课文重点写了什么?(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为什么这么写?(突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3.交流学习心得。
①《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
其中八儿等粥写得详细,一家人喝粥写得简略。
八儿等粥之所以写得详细,是因为通过八儿母子的对话以及八儿渴望吃粥的心理描写,更能表现出腊八粥的色香味美,及一家人温馨美好、其乐融融的氛围。
而对一家人吃粥这件事,作者别出心裁地用简略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家人吃饱后的情景,对表现腊八粥的美味,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紧凑。
②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晰、表达清楚。
要做到详略得当,首先应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哪些次要内容,然后主要内容详细写,次要内容则要简略。
③写人的文章,首先确定好想表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围绕中心选材,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详写。
4.小结: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习作的时候,先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要写得具体详细一点,而次要内容则写得简略一些。
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展示:学生自由读后交流:“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都是“全部”的意思。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2.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教学重点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具准备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师:同学们,谁还记得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呢?出示: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1)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2)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结合本单元学习过的课文和“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学完之后,相信你们对本单元的课文也会有更深的理解。
师:咱们来个快速抢答,谁来说一说本单元的课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预设1:《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即使重点写腊八、初一,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让人印象深刻。
预设2 :《腊八粥》对八儿等粥的过程进行了详写,而全家人喝粥的部分则略写,突出了腊八粥的香甜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
预设3 :《藏戏》介绍藏戏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的部分详写,其他方面,比如舞台唱腔、剧情等都是略写,突出了藏戏的特点。
师总结: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所以在写作时,表达主要内容的部分要写得具体一些,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些。
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二、词句段运用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1.课件出示课本词句段运用部分的内容。
师: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上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预设;(1)全部。
(2)取得第一。
2.师:请同学们把加点的词都换成一样的词语,然后再来读一读,你更喜欢哪种表达方式?预设:我更喜欢课本上的表达方式。
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不仅可以构成排比句,还能避免用词的重复和单调,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会阅读时分清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并能在习作中做到详略得当。
2.学习如何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3.了解生活中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4.了解行楷的一些常识,提高书写水平。
5.背诵古诗《长歌行》,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1.掌握阅读的方法,能分清文章的主次。
2.积累生活中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3.理解《长歌行》的主要意思,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1.学会阅读时分清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学习如何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3.了解生活中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1.学会在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学会在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避免语言重复。
一、交流平台1.教师提示阅读方法,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阅读是我们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
阅读不但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因此,我们不仅要做一个爱阅读的人,而且要做一个善于阅读的人。
怎样才算善于阅读呢?那就是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今天,我们要交流的内容——阅读时分清文章的主次,就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以课文《北京的春节》为例,教导方法。
(1)课文的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预设: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和教学实际来进行。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北京的春节》一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些习俗。
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结束,老舍先生截取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来写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即使重点写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那几天,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印象颇深。
(2)课文为什么这样写呢?预设:讨论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区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选编了5篇课文,分别是《春日》、《江南春》、《泊船瓜洲》、《春晓》和《惠崇春江晓景》。
这些课文都是古代诗人描写春天的诗歌,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古诗词的特殊用法,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印象,引出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查找生僻词汇的意思。
3.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释生僻词汇和古诗词的特殊用法。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课堂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六年级语文老师应该提高六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善。
每个六年级语文老师都要知道如何写六年级语文教案,它能够让老师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六年级部编版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下面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六年级部编版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1教学目标:认识目标学会9个生字,掌握“枯萎”、“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等词语。
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和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体会种树人的用心,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见解。
情意目标懂得人应该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蕴含意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自学生字词,掌握音、形、义。
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略)第二课时一、复习,用中积累。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种树的话都明白吗?齐读。
2、情境,加深理解种树人的一番话。
现在我就是本文的作者,你们就是种树人,我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满意的答复吗?A、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后悔吗?(不后悔。
我之所以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才能长成百年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枯萎了也没什么后悔的。
)B、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
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样?二、主动探究,悟道理。
1、种树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心中有数;似乎懒懒散散,实则从从容容。
种树人的用心良苦没有白费,现在读课文最后三节。
2、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我”从种树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3、着重理解:“不止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4.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5.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的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且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特定习俗及其寓意。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教学过程板块一学习“交流平台”1.自由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3.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把你阅读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归纳。
课件出示:读文章时,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文中详写了哪些日子?都写了些什么?文中略写了哪些日子?都写了些什么?4.作者在写北京的春节时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小组内讨论、交流。
5.学生联系自己本单元的习作,说一说你在习作中写了什么,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推选代表全班汇报。
6.全班交流,评价。
(是否说出了详写、略写的原因)课件出示: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内容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习作的时候,先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写得具体详细一点,次要内容则简略一点。
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
7.全班齐读以上文字。
8.教师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还要将这样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部编版六下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长歌行》微课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运用学习古诗的步骤方法,学生《长歌行》。
2、学生能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并背诵古诗,积累名句。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运用学习古诗的步骤方法,学生《长歌行》。
教学流程:一、导入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更是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今天让我们继续追寻民族的文化,拥抱最美的诗。
2、了解《汉乐府》过渡:上学期学习了好几首唐宋诗,之前多以学习唐宋诗为主,今天学习一首汉乐府诗《长歌行》,汉乐府咱们在一年级已经和它见面,还记得《江南》吗?它就是出自汉乐府。
汉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后来慢慢演变成了一种诗歌体裁,长歌行是汉乐府的曲题。
二、学习《长歌行》过去一般学习古诗我们都采用以下步骤?1、读诗2、解意3、悟情4、背诗过渡:下面咱们就根据古诗学习步骤学习《长歌行》,请同学们自读古诗(一)读诗1、学生初读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过渡:读诗要读准,读出节奏就能让古诗充满韵味。
2、师范读,生聆听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shuaī)。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过渡:读诗解意、学习古诗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方法理解诗意。
查字典注解联系上下文……(二)解意、悟情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积累的学习方法理解诗意,老师给大家提供两条注解。
1、提示:“阳春”指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地方;“焜黄”形容草木凋零枯黄的样子。
请同学们运用方法理解诗意。
2、下面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同学们猜老师说的是哪几句诗。
解意:你看,那园中的蔬菜一颗颗长得绿油油的,那早晨的露水正等着太阳来晒干,春天的阳光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这世间的生命,这一草一木。
也正是无私的太阳让世界有了如此美丽的光辉。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特定习俗及其寓意。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4.熟读并背诵《长歌行》,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交流收集到的风俗资料和学到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熟读并背诵《长歌行》,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词句段运用通过收集课外资料,交流不同地区的节日风俗和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通过书写提示,了解行书的字体特点,再照着写一写,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
3.日积月累“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长歌行》这首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意。
▶教学准备1.查阅、收集风俗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特定习俗及其寓意。
3.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教学过程板块一学习“交流平台”1.自由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3.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把你阅读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归纳。
课件出示:读文章时,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文中详写了哪些日子?都写了些什么?文中略写了哪些日子?都写了些什么?4.作者在写北京的春节时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小组内讨论、交流。
5.学生联系自己本单元的习作,说一说你在习作中写了什么,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推选代表全班汇报。
6.全班交流,评价。
(是否说出了详写、略写的原因)课件出示: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内容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习作的时候,先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写得具体详细一点,次要内容则简略一点。
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
7.全班齐读以上文字。
8.教师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还要将这样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重在教会学习方法,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同桌交流等方法,在自读自悟中学习。
板块二学习“词句段运用”1.习俗寓意。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都知道哪些习俗?(2)指名学生回答。
(3)自由读题,思考这些习俗都有什么寓意。
课件出示:●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过年的时候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筑上雕刻蝙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预设1: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有头有尾,年年有余。
预设2: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福运到来。
(5)除了这些寓意吉祥的习俗,你还了解其他寓意吉祥的习俗吗?(查阅资料搜集)2.学习同义词。
课件出示:●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
...,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1)出示自学提示。
①读一读: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②想一想:理解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③说一说:关于句中加点的词,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合作学习,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学生讨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评价。
(4)指名学生说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5)教师相机归纳:在相同语境的语句里,相同的意思,我们尽量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可以避免语言的重复,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
1.观察插图,读词语识字。
板块三学习“书写提示”1.自由读一读下面的文段,并观察下面的字,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我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
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现在为止,那城门我还没再进去过。
但那地方我是熟悉的。
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
——沈从文2.指名学生说。
(行楷)3.试着照样子写一写,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4.小结: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今天我们所了解到的是行楷。
它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长歌行》,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品味古诗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
3.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文化大国,而中国的古诗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
学习古诗,能领略古代诗人的风采,受到古典艺术的熏陶,收获人生的启迪。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背一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吧!2.学生交流背诵。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长歌行》。
(板书:长歌行)4.解题,介绍诗歌。
《长歌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也叫“歌”或“行”。
根据学生以往所学,在学习新课前引导学生回忆以往所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为进一步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板块二朗读古诗,读出韵味1.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古诗,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评价纠正。
(4)全班齐读古诗。
2.划节奏,读出韵味。
(1)先标出诗歌的停顿,再有节奏地读。
(提示读的方法:要注意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课件出示: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练习读。
①学生按老师的提示练习读古诗。
②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并集体指导朗读。
③有韵味地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读是古诗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渗透自主识字的方法,使学生对古诗内容有整体的感知,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板块三精读古诗,想象理解1.教师过渡:大家能把古诗读通、读出韵律,已经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
要想把古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古诗的意思。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请大家自由诵读全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预设: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现在,趁着青春努力奋斗。
2.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大家可以猜猜诗中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吗?预设:诗中写的是春天的景物。
3.同学们是从诗中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预设:从“青青、阳春、生光辉”等词语看出来的。
4.诗人先从“园中葵”写起,再写自然万物,运用了由点到面的写法,描绘了眼前之景。
(板书:眼前)5.诗人只描写了春天吗?对秋天的描写也是诗人眼前之景吗?预设:诗人不仅描写了春天,还描写了秋天,但对秋天的描写是诗人的想象。
6.为什么你们觉得对秋天的描写是诗人的想象呢?预设:“恐”字说明是诗人的担忧,实际上秋季还并未到来。
(板书:想象)7.读了前六句,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预设:从明媚的、灿烂的、生机勃勃的春景写到萧瑟的、枯败的秋景,这种变化让我们明白了世间万物都会由盛而衰。
8.世间万物都是这样的生长过程,我们人也不例外。
诗中的春天、秋天分别比喻人生的哪个阶段?预设:春天比喻青春时期,秋天比喻老年时期。
9.既然诗人已经说明了人也会由盛而衰,为什么不直接写最后一句呢?为什么还要写第七、八句?可以删掉吗?10.指名学生回答。
(提示:学生讨论,先想想第七、八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的作用)预设:这两句诗把光阴比作流水,一去不复返,是诗人的感慨。
由季节交替联想到时光易逝,合乎情理,而且前面的景物描写是为后面的感慨做铺垫的,所以第七、八句不可以删掉。
(板书:感慨)11.揭示诗歌主旨的是哪两句诗?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诗的?预设:“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两句诗劝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把握今天。
(板书:劝诫)【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紧扣诗中关键词句,理解古诗的意思。
借助想象,通过铺陈、引读、提问,加深对诗意的品味和体会,为领悟诗情做好铺垫。
板块四朗诵古诗,背诵古诗1.大家已初步理解了古诗大意,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看图找诗句”的游戏,请大家根据每张图片上的画面朗诵出相应的诗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其他同学点评。
3.学到这儿,你们能背诵这首诗了吗?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背一背。
你可以摇头晃脑地背,也可以踱着方步边走边背,还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背,甚至可以唱着背。
4.小组内展示背诵情况。
5.学生上台展示。
【设计意图】在体会诗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背诵训练,使学生和文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形成交融,加深对文本的领悟。
板块五拓展延伸,课堂小结1.同学们,你们还读过哪些劝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努力的句子呢?2.指名学生交流。
3.课件出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4.教师小结:《长歌行》这首诗先写眼前之实景,再写想象之虚景,最后抒发感慨,劝诫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希望同学们能牢记这首古诗,时时提醒自己珍惜时间,努力奋斗。
▶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通过“自学提示”提出自学的要求,重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表达。
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2.渗透学法的指导。
学法的指导贯穿教学始终,如:教学古诗《长歌行》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悟诗情。
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
3.重视“语用”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