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研究型课程
- 格式:docx
- 大小:29.97 KB
- 文档页数:10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综述摘要:我国大学为了更好地落实文化素质教育,必须真正推行通识教育,并对我们的课程观念做整体性变革,在推行通识教育的过程中,不妨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结合我国和本校的实际情况,使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更加合理,通识教育更能卓有成效的开展。
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一个归纳,并给出简要评述。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在美国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中总是首当其冲,通识教育课程也随之不断经历变革。
国外对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研究较多,总的来看,这些研究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对通识教育历史的研究,鲍温(Stephen H.Bowen)介绍了通识教育的发展历史,并对普通(general)、核心( core)、大学(university)与自由(liberal)这四个概念进行了比较。
1996年美国学者联盟(Natinoal Asosciation of Scholars)选取了50所有影响的学院和大学对1914、1939、1964、1993年的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了比较分析。
这个报告影响较深远,美国高等教育专家艾诺默斯(Annomyuos)专门对这个报告进行过简介。
艾诺默斯还介绍了美国学院和大学协会对美国通识教育及通识课程所起的重大作用。
美国本科教育课程史专家鲁道夫(Frederick RudolPh)对1636年以来的美国本科课程进行了研究,其中涉及通识教育课程甚多。
第二,对当前通识教育的研究,斯特斯(Peter Stema)认为在大学里通识教育仍旧是一个活跃的主题,要有效的开展必须更好地设计计划、选定范围和控制规模,同时有学校领导和各个院系的积极参与。
国际学生硕士项目课程国际学生硕士项目课程是为了吸引全球学生来到国外学习而设立的一种教育项目。
它的目的是提供全面的学术知识和实践技能,帮助学生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职业发展机会。
这个课程由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组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下面将详细讨论国际学生硕士项目课程的组成和特点。
国际学生硕士项目课程由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
核心课程是必修课程,旨在提供学生所选择的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这些课程通常涵盖专业研究方法、领导力和管理技能等方面,并帮助学生建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修课程则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深入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专业课程、实习课程和研究项目等。
国际学生硕士项目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多样性。
学生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商业管理、工程、计算机科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
这个多样性体现在学科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上,使学生可以在专业领域内得到全面的教育。
此外,课程内还会加入国际化的元素,提供跨文化交流和全球视野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国际社会。
国际学生硕士项目课程还注重实践应用。
课程不仅侧重于学术理论的传授,还强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通过实习课程和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这种实践导向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和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国际学生硕士项目课程还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专业导师支持。
学生可以利用大学图书馆、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资源,开展独立的研究和学术项目。
专业导师会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完成学业并取得优异成绩。
综上所述,国际学生硕士项目课程是为了满足全球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设立的一种教育项目。
它的特点包括多样性、实践应用和丰富的学术资源。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获得全面的学术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对国际学生硕士项目课程感兴趣的学生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北美课程体系北美地区的课程体系通常指的是美国和加拿大的教育系统。
这两个国家在教育方面有一些共同点,但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以下是关于北美课程体系的一些基本特点:美国课程体系:1. 初级教育:- 小学(Elementary School):通常为K-5年级,从幼儿园开始到五年级。
- 初中(Middle School):通常为6-8年级。
- 高中(High School):通常为9-12年级。
2. 高中毕业要求:- 高中通常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学科要求,包括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科学和外语等。
3. 大学入学要求:- 学生通常需要参加标准化考试(如SAT或ACT)以及提交申请材料。
4. 大学体系:- 大学通常提供四年制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
5. 学分制度:- 学生通过积累学分来完成学业,每门课程对应一定的学分。
加拿大课程体系:1. 初级教育:- 小学(Elementary School):通常为K-6年级。
- 初中(Middle School):通常为7-9年级。
- 高中(High School):通常为10-12年级。
2. 高中毕业要求:- 高中毕业要求因省份而异,但通常包括一定的学科要求,如数学、语言艺术、科学等。
3. 大学入学要求:- 学生可能需要参加标准化考试(如SAT或ACT),但一些省份更注重综合学业评估。
4. 大学体系:- 大学通常提供四年制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
5. 学分制度:- 学分制度在加拿大各省份之间可能有所不同,但同样是通过积累学分完成学业。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性的描述,具体的课程体系和要求可能因州/省份、学校和教育阶段而有所不同。
在考虑移居或就读北美地区时,建议查阅具体学校和省/州的教育部门的官方信息以获取最准确的资讯。
国内外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分析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纷纷出台了各种举措,其中都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切入口。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为基础的课程在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笔者通过在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基础教育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输入研究性学习检索词,共筛选、查阅电子期刊33篇文献,通过阅读、合并、整理形成此文。
本文对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且对我国现阶段的研究性学习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地分析。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现状分析一、国外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渊源和发展历程世界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叶。
德国现代教育制度奠基人洪堡的教育改革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强调科学研究的自由性与独立性;强调教学和科研是统一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发展科学的合作关系。
他主持创办的柏林大学的教学理念就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1]1909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批判了单纯教受学生大量科学知识和理论的教育方法,提出重视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思想。
[2]1916年,杜威发表了教育哲学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在该书中,他从理论上论证了科学探究的必要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问题教学法”理论。
杜威把教学理解为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取经验的过程,几乎同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一样。
他注重引导学生的兴趣,从而发挥自身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他的这些积极的教育理论观点,在今天看来,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思想雏形。
20世纪中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学理论。
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儿童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寻找答案,从而学会“如何学习”。
[3]布鲁纳发扬了杜威教学理论中的积极因素,提出了“发现法”,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学生自身的发现、探索活动来掌握知识、发展智慧,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利的,对今天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起着指导作用。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1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和现状在西方,研究性学习的根源可以追随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它步步紧逼的探问方式。
但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只是形式上带有研究性学习的色彩,并没有严格的探究意义。
真正直接促进研究性学习的诞生的是20世纪以来,美国几名教育专家对学习理论的探讨。
如: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施瓦布的“探究性教学思想”等,他们关于教学实践的思想是研究性学习丰富的思想源泉。
目前,各国对研究性学习的提法不同,践行的途径也有差异,但其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美国教育界就学生个体的特点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展开研究,在大、中、小学创设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法国的“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 (TPE);日本的“综合学习”课程;澳大利亚的“在解决问题辅导课中的合作学习”课程等。
西方教育家在儿童的发展、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策略等方面所做的论述,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可谓是独领风骚,开辟了探究教学的新纪元,为当今世界倡导研究性学习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2国内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我国的研究性学习理念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主张学习是一个反复实践并获得真知的过程,即“学”、“思”、“行”三个环节;在教学中,孔子还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即“思”、“辨”、“行”三个方面。
这些教育思想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思想源泉。
我国的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是在广大中小学进行的,它是伴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成长和发展的。
有的学者认为回顾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历程,我国中小学大体经历了课外活动、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活动和专门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三个阶段。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首先在上海起步,在第一期课程改革中,中小学设置了活动课板块,引导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自主探究学习,这是研究性学习在国最早的萌芽;从1995年起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国外硕士分类
国外硕士按照专业、学位和课程设置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分类:
1. 研究型硕士(Research Master):主要培养学生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探究,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研究论文或者毕业论文。
这种硕士课程通常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分析能力,适合有志于从事科研或者学术方面工作的学生。
2. 专业型硕士(Professional Master):该类型的硕士课程主要面向职业领域,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际技能、技巧和专业知识,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种硕士课程通常会与行业合作,提供实习或者工作机会,适合有志于进入职业领域的学生。
3. 综合型硕士(Integrated Master):该类型的硕士课程将研究型和专业型硕士的特点结合起来,旨在培养既具备研究能力又具备实际技能的学生。
这种硕士课程通常会安排一定的实践经验,例如实习、项目研究等,适合有志于从事多种职业的学生。
4. 学术型硕士(Academic Master):该类型的硕士课程主要强调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究,适合有志于从事学术界工作、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
这种硕士课程通常会强调培养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例如文献综述、学术写作、学术演讲等。
5. 专业学位硕士(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该类型的硕士课程强调学生掌握特定职业领域的实用技能和知识,例如法律硕士(Master of Laws)、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等。
这种硕士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特定职业领域的专家或者高管人才。
国外硕士分类
国外硕士分类指的是在国外的大学或学院获得的硕士学位,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系和学科特点,可以将国外硕士分为以下几类:
1. 研究型硕士:这类硕士主要注重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撰写论文等。
这类硕士通常要求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进行一定的研究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学术论文。
研究型硕士学位包括美国的Master of Science(M.S.)和Master of Arts(M.A.)等。
2. 专业型硕士:这类硕士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需要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来掌握相关技能。
这类硕士通常会开设一些应用型、实践型的课程,如工程管理、商业管理、金融等专业。
专业型硕士学位包括美国的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BA)、Master of Engineering(M.Eng.)等。
3. 学术型硕士:这类硕士注重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学术型硕士通常会开设一些课程,如学术写作、学术研究方法等。
学术型硕士学位包括英国的Master of Research(MRes)、Master of Philosophy(MPhil)等。
4. 职业型硕士:这类硕士注重实际操作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
职业型硕士通常会开设一些课程,如医学硕士(M.D.)、法律硕士(LLM)等。
职业型硕士学位可以帮助学生备战职场,提高职业竞争力。
总之,国外硕士分类主要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区分。
不同的硕士类型有不同的学术要求和就业前景,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国外高校课程设计的形式
1. 项目式课程设计,学生通过参与真实项目或模拟项目来学习和应用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实习课程设计,许多高校鼓励学生在校外进行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 研讨式课程设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探讨课程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研究型课程设计,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或合作研究项目,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5. 跨学科课程设计,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培养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6. 实践性课程设计,注重实际操作和技能培养,如实验课、实训课等,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实用知识。
此外,一些高校还采用跨年级课程设计、开放式课程设计等形
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路径,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国外高校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强调学生参与、合作和独立思考,以应对未来社会和职业的挑战。
英国研究生教育学英国研究生教育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研究如何在高等教育环境中提高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
这个学科主要关注课程设置、学术研究、教学方法、评估和学习环境。
英国研究生教育学具有跨学科性,它结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和法律学的课程设计理念,同时还考虑到用户体验、计算机技术和本地语言环境等交互性因素。
研究生教育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学术成绩和社会能力。
英国研究生教育学让教师能够利用课程内容和技术设施来帮助学生开发适合他们的学习技能。
英国的研究生教育学有三个主要的方面,即指导式方法(advice-based approaches)、社会学习论 (social learning theory)以及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指导式方法重视学习的过程,它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和技能,以达到较好的结果。
教师与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交流和分析来完成课程,从而让学生改变观念,行为和做出有效的决策。
社会学习理论注重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交互过程,学生会受到直接和间接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并通过各种方式形成学习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以便改变不良的学习模式,并促进有效的学习行为。
英国研究生教育学的研究生毕业生同样受益于这些方法的应用,因为它们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研究生院的学习环境。
研究生毕业生们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以改善他们的学习效果。
英国研究生教育学的课程设置和训练方法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策略,改善学习效果,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高等教育环境。
英国研究生教育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学习梦想。
ib课程科目IB课程科目简介IB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是一个全球性的高中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未来领导者。
这个课程体系包括六个科目组,每个科目组都有特定的课程和考试要求。
以下是IB课程的科目详解:1. 语言A:第一语言在个人语言的基础上,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本,并学习如何进行分析和解释。
该学科主要采用文学作品进行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2. 语言B:第二语言在学习了语言A之后,学生将开始学习一种外语。
课程旨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的传播和沟通,并且培养学生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交流能力。
3. 社会研究该学科主要包括历史、心理学、经济学和地理学。
通过学习历史和社会科学,学生将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的差异。
学生将培养独立的研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实验科学该学科主要包括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
学生将探索自然科学中的基本原理,并学习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
该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和实验技能。
5. 数学该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在数学领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将学习数学理论、技能和应用,包括代数、几何、统计学和微积分等内容。
6. 艺术和其他科目大多数学校还提供文学、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科目和课程。
此外,慈善活动、社区服务和体育运动等活动也是IB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领导能力、合作和社交技能。
总体来说,IB课程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全球化、批判性和独立思考的未来领袖。
为全球3000多所大学和学院提供高品质的暑期课程,适合想要在留学路径中拓宽自己知识面的学生,以及在前往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过程中愿意接受挑战的学生。
英国硕士学位分类解析2021英国硕士含金量高,学制短,每年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莘莘学子前去学习。
但你能准确无误地说出你申请的是什么硕士学位吗?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英国硕士学位分类,请往下看吧!一、英国研究生课程分类授课型(PGT:Taught Postgraduate Courses)研究型(PGR:Post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s)1.授课型:大部分学校学时为一年,少部分学校有两年的课程(谢菲尔德法律专业,爱丁堡建筑专业)。
学制分为三个学期,前两个学期以授课为主,第三个学期完成毕业论文。
2.研究型:MRes学时为一年,MPhil学时为两年。
几乎没有授课内容,以研究课题为主,为继续攻读PHD打下研究基础。
大部分到英国读硕士的申请者都会申请授课型的学士学位,在短时间内获得学位证后参加就业;而少部分想要攻读PHD的申请者会申请研究型学士学位,毕业后继续攻读PHD学位。
相较而言,研究型硕士比授课型难申请,原因在于研究型硕士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具有研究生阶段的学术水平以及各项研究能力,对于刚毕业的本科生来说,申请研究型硕士难度较大。
二、常见大学硕士学位介绍MA : Master of Arts,文科硕士MLitt:Master of Letters,文学硕士注:MLitt是古老大学(如:圣安德鲁斯大学、剑桥大学)保留下来学位名字。
通常在新大学看不到类似的学位名字,与MA没有区别。
MSc : Master of Science,理学硕士MRes:Master of Research,研究型硕士MPhil:Master of Philosophy,哲学硕士MRes和MPhil之间的区别是,一般情况,MRes授课部分的内容会比MPhil和PHD少一些;论文字数相对于MPhill,MRes一般也会少。
MEd : Master of Education,教育学硕士MMus:Master of Music,音乐硕士MFA:Master of Fine Arts,艺术硕士MAcc:Master of Accounting,会计硕士LLM:Master of Laws,法学硕士MEng:Master of Engineering,工程硕士和BEng一样,也受特定机构认证MVSc:Master of Veterinary Science,兽医学硕士MArch:Master of Architecture,建筑硕士MChem:Master of Chemistry,化学硕士(该课程受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的认证,一般是本硕4年连读的项目,若在第一和第二年未达到55分+,会被换到三年的BSc专业)MPharm:Master of Pharmacy,药学硕士。
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现状及趋势综述(仅供教师参考)随着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以及学习理论的发展,国内外研究型大学在继续实施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模式,形成了不同的模式。
第一部分国外研究型大学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现状研究性教学最早起源于哈佛商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中的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和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医学院的基于问题的学习。
后来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和研究型大学对本科教育的重视,研究性教学逐渐应用到本科教育领域。
具体有四种应用形式。
一是在学校各专业教学中都在整体上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这种目前只有少数学校实施。
丹麦奥尔堡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
二是在学校部分专业中在整体上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医学院等。
三是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整合成综合课程,并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
四是在学校各学科课程中由教师自主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
一、早期起源模式研究性教学最早起源于哈佛商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中的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和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医学院的基于问题的学习。
(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Case Met hods of Teaching) 初创于哈佛商学院。
1910 年,科普兰(Copeland , D. )博士最先在哈佛商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中使用讨论法进行工商管理教学。
当时有许多工商管理人员走进课堂,向学生展示自己在管理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写出了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法。
1921 年在当时的校长多汉姆(Donham ,B. ) 的建议和鼓励下,科普兰出版了一本案例集,由此推动了该校教师运用案例法进行教学。
哈佛商学院将案例教学法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
这些案例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常以书面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经验和活动中获得知识,增进才干,并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提高表达能力。
解析美、英、澳、新西兰等国各阶段的学制介绍各阶段的学制(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美国美国实行的是地方分权制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美国并没有全国统一的学制,即使是毗邻的两个州也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学制。
(美国基础教育一般为12年,却同时存在6-3-3制、6-6制、8-4制、4-4-4制等学制,各州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也从9-12年不等。
)但各州学制大体都包括四个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初等教育机构为小学,入学年龄一般为6岁。
小学学制有四年制、六年制、八年制。
其中以六年制小学居多。
目前,美国小学依据州或所在学区的规定,一般开设英语课、数学课、科学课、社会研究、美术和应用艺术、音乐、体育、卫生和劳作课程、学习工具课。
----中等教育由各种中学实施,包括综合中学、普通中学、职业技术学校、特科中学、中间学校、选择学校等,其中以综合中学为主体。
各类中学中公立的占90%,私立的约占10% 。
一般年满12岁的小学毕业儿童,不必经过考试选拔,自然升级进入各种中学。
与初等教育阶段衔接,中学学制也有四年制、六年一贯制和三三制几种不同形式。
----本科所有专业一般为四年。
完成本科学习以后,可以继续申请就读研究生。
一般硕士研究生课程需要读2年,博士需要读5年。
在美国具有了本科学士学位就可以直接申请硕博连读。
美国大学每年分为两学期:春季和秋季。
秋季一般在八月底九月初开学,春季一般在一月初开学,各学校都有着自己的日程安排。
英国在英国,获取学位的时间比绝大多数国家短。
从中学(从初中至高中)到大学的学制可以简单地说成是5-1-3-1制,即5年中学、1年预科、3年本科、1年研究生。
----初中基本教育GCSE是英国学生完成第一阶段中等教育所参加的主要会考。
在英国,学生在14岁左右时进入GCSE课程学习,学制2年。
两年制GCSE课程相当于中国的初三和高一。
----高中的A-Level考试评分为及格(A/B/C)与不及格(D/E)五等级制,此外还有一个未评价等级U。
中美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比较与启示作者:刘德恒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4期摘要: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完备的体系,我国的通识教育在上世纪末才慢慢发展起来,存在目标不清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对比中美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学习美国的成功经验,为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通识教育;中美研究型大学;课程一、通识教育缘起通识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其内涵是提升公民基本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1828年,美国的帕卡德教授首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大学本科课程应有共同的部分,并提出给学生提供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使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专门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
帕卡德教授对通识教育的观点就是通识教育在最初时期被赋予的涵义。
通识教育发展到今天,它的内涵不仅只有最初非专业化、非职业化的内涵,它更是一种大学理念及办学思想。
通识教育渗透的是“全人”的教育理念,强调知识的广博与整合,培养学生的共同教育经验和各种知识的整合,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胸襟、人文的素养及明辨的能力,培育学生成为一个完全的人。
二、比较与分析(一)课程目标比较1978年,哈佛大学对核心课程进行了改革,罗索夫斯基在《核心课程报告》中明确提出核心课程的目标:培养有教养的人。
他认为有教养的人应具备以下五点:1.能清晰而有效地思考并用文字写作;2.在某些知识领域中,具有深厚的学识;3.对于人类关于宇宙、社会及自己所学的知识及应用知识的方式,能够批判的欣赏;4.能理解及思考道德与伦理问题;5.能够在较大的脉络中体会自己的人生经验,因此不能对其他文化或时代无所认识。
以上五点体现了哈佛大学对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精神,也是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
北京大学虽没有对通识教育的目标进行专门的阐述,但从北京大学的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分流培养”中可以看出具有通识教育的色彩。
具有国际视野的课程通常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国家和社会,并培养他们在全球范围内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具有国际视野的课程:世界历史:这门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全球历史的发展和趋势,包括各种文化和国家的兴起和衰落。
多元文化研究:这门课程探讨不同文化、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以及文化多样性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国际关系:这门课程研究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以及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舞台上的作用。
全球问题研究:这门课程关注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国际经济、跨国犯罪和全球贫困等,并探讨如何通过国际合作解决这些问题。
语言学习:学习一门外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并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留学项目:通过留学项目,学生可以在另一个国家学习一段时间,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并建立国际联系。
国际贸易:这门课程研究全球贸易体系和贸易政策,以及如何通过国际贸易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跨文化沟通:这门课程专注于教授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技巧和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国际旅游:这门课程探索旅游业的全球影响和文化交流,以及如何管理和保护旅游资源。
全球卫生:这门课程关注全球卫生问题和挑战,以及国际合作在改善全球卫生方面的作用。
这些课程只是具有国际视野的课程的一部分,具体课程设置可能因学校和专业而有所不同。
国外留学硕士和研究生学位类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去国外读研,可是对国外的教育政策还不了解,比如,在国外,硕士学位和研究生学位有哪些类型呢?不用担心,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
授课型课程包括研究生文凭或证书和硕士学位。
大多数研究生课程都是由硕士学位(理科硕士,文学硕士,工商管理学硕士)和其他途径提供。
研究生证书需要4个月,而文凭需要9个月。
这两种资格证书既可以为特定的职业生涯提供一条道路,也可以作为攻读硕士学位的垫脚石。
有时那些没有完成硕士学位的人会授予这两种证书。
授课型硕士学位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他们通常需要完成一篇论文或一个项目。
授课型课程由项目指导人或课程负责人负责,学生每周参加研讨会和讲座。
你可以选择文科硕士(MA),理科硕士(MSc),工商管理硕士(MBA)或工程硕士(MEng)。
你也可以学习综合硕士学位作为你本科学位的一部分。
并不是所有的授课型硕士学位都是完全授课的。
例如,你可以攻读研究型硕士学位(MRes),该学位更侧重于独立研究。
研究型学位或博士学位可以在硕士学位之后获得,在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是同时获得的时候,研究型学位或博士学位也可以在学士学位之后获得。
这些课程通常需要4年才能完成。
博士学位包括博士学位、综合博士学位和专业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博士论文。
这篇论文的字数可能在4万到12万之间,是一个关于专业主题的研究项目。
哲学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类似,但没有博士学位那么具有挑战性,需要进行3万到3.5万字的研究项目。
也有新路线博士学位提供授课型课程和实践经验与先进的研究。
专业博士将专业技能与学术知识相结合。
它们比传统的博士更职业化,人们通常攻读专业博士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职业生涯。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你想要学习的专业的本科学位,转换课程可以给你一次机会,让你转到不同的学科领域。
转换课程通常是一年制的授课型课程。
包括:教学方向,你需要一年的PGCE(研究生教育证书)才能进入小学或中学教学,或者你可以选择school Direct,在学校教书的同时接受培训;法学方向,如果你有非法律学位,想成为一名律师,你需要参加法律研究生转换课程,以及法律实践课程(LPC)或律师专业培训课程(BPTC);医学方向,如果你的第一个学位是其他学科,你需要参加一个四年制的毕业医学入门课程;牙科方向,其他学科的毕业生也可以参加这个四年制的加速课程;建筑学方向,你将学习研究生课程和学士学位;社会工作方向,如果你有其他学科的学位,你将参加两年的研究生课程;心理学、计算机和市场营销的硕士学位、文凭和证书通常也被称为转换课程,它针对的是没有该学科第一学位的学生,但正在寻求专业认证和/或进入这条职业道路;在学术领域,你需要一个硕士学位,或者需要一个博士学位。
新西兰留学研究型硕士或博士课程的留学生可自由工作
近日,新西兰政府推出新政,允许所有在优质学校就读14周以上语言课程的留学生,每周可以兼职工作最多20小时。
而就读新西兰研究型硕士或者博士课程的留学生可以自由工作,不受时间限制。
据悉,新政将于2014年1月生效。
据了解,在此之前,新西兰大部分地区要求学生修读12个月以上的课程,才能拿到工作许可。
也就是说只有读本科或研究生的留学生,才有机会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而读语言课程的学生是没机会的。
而就读博士以及研究型硕士的学生有每星期打工20个小时的限制。
“新政可以让留学生在新学习期间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
”新西兰教育国际推广局中国大区经理葛佑兰(Alexandra Grace)女士表示,新西兰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学习期间兼职工作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完全不同于课堂的环境里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还能帮学生赚零用钱。
新西兰政府还宣布将实施一项试点项目,该试点项目将事先选取25所各级各类优质院校,在评估其学生学习目的的真实性、并确定其有足够财力后,可简化并优先受理学生签证申请。
据悉,项目将于2014学年初开始执行,并将在2015年推广到更多优质学校中。
此外,新西兰移民局将不再给申请就读低水平学校(新西兰学历评估委员会NZQA EER评估中的4级学校)的学生发放学生签证。
2022年美国大学TESOL专业详细介绍TESOL是在教育类中留学的热门专业,当前有很多申请到美国留学的学生,很多学生对于该专业是不太了解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美国大学TESOL专业详细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本文!TESOL全称是“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中文是“对外英语教学”。
教学目的是教授母语为非英语的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理论,提升英语教师的师资水平。
这个专业在国际上越来越受欢迎,很多文科的同学都会选择TESOL进行深造。
美国大学的TESOL硕士专业课程设置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有的学校还在毕业时授予学生TESOL证书,因此吸引了一大批学生申请。
目前,TESOL项目时间一般是1-2年,通常设在教育学院,主要学习语言学、第二语言教学的经典著作以及课堂实习,硕士学位分为三种:MA、MS及MEd。
美国各大院校TESOL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都包括三大核心课程:语言学、第二语言教学和课堂教学实践,包括:方法学、教材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治理、跨国文化的沟通与熟悉以及各种研究等。
每个学校的TESOL项目侧重也不同,选校时候可以根据的背景来选择。
在国内,TESOL专业的就业方向非常广泛,毕业生可以选择教师、语言中心老师、教育机构、企业英文等相关岗位工作。
据美国政府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仍有大量移民需要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对于成年人和学龄儿童而言,同样迫切地需要合格的英语教师。
并且在移民增长较快的地区,例如加州、德州和纽约州,对于TESOL老师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所以如果选择在这些地区的院校学习TESOL,实习和就业方面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在美国公立学校做老师需要考取资格证,如果成功被学校录取,学校和教育局可以为国际生办理H1B。
在校成绩平均分要求要到3.0/4.0(80分)以上,越高竞争力越强。
想要申请Top50院校,GPA最少要达到3.2以上。
国外的研究型课程在国外,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并没有研究型课程这样一个明确的课程概念,但存在与之理念相近的课程,并在中小学广泛实施。
在我国,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的新高中课程计划出现了“研究性学习”这样一个概念,要求通过研究型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何科学地开发与实施研究型课程?他山之五,可以攻玉。
我们很有必要了解国外同类型课程的开设情况,将其开课形式。
目标设计、内容选择、实施方式及保障措施等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与我国正在推行的研究型课程进行比较,以便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使我国的研究型课程能够走出一条“起步慢,发展快”的道路。
第一节研究型课程的开课形式一、国外研究型课程的开课形式──美国美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是地方分权型的,因此各州、各校的开课形式并不统一。
就研究型课程而言,有的学校采用独立开课的方式,比如布朗理科高中学校,高一录取新生以后,学校马上给每个学生一袋资料供他们在假期望阅读,资料中还提供了一些研究的课题,让学生边读边想,然后由学生自己确定在高中阶段要研究的课题。
假期结束后学生将他们所选的课题和资料交回学校,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批准学生的研究课题和导师。
导师可以是本校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科学家、研究人员、教授。
企业家、工程师等。
在研究过程中,导师随时给予方法指导,提供必要资料并带学生去参加学术会议和各种竞赛,为学生创造成长的条件。
另一些学校并没有明确的研究型课程概念,而是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融入各类课程中,主要有:1.“科学、技术、社会”课程。
这是美国中学课程体系中,具有综合性和探究性的课程。
主要是从自然现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职业等领域确定不同的研究主题,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综合的人文研究课程或高级研讨课程。
这是美国社会课程中的一类,主要是将不同学科的社会课程综合起来,使学生达到较高的研究水平。
比如美国雷达中学的"高级研讨课",从广义上将历史与文学联系起来,课程实施的方式包括模仿、读写、对材料的综合分析、分组讨论、独立研究等。
3.各类课程的高等课。
该类课程是在原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设高等课,主要是运用讨论、分析、角色扮演、独立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对课程有更深的理解。
二、国外研究型课程的开课形式──法国法国在1994年开始进行中小学校的课程改革,其中有一条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增加了类似我们所说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1995-1996学年,法国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首先在初中二年级进行,称为“多样化途径”,目的是为了打破学科的分隔,使学生在一般概念、各个学科、周围环境之间建立联系,加强学科知识内容的综合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
它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活动。
1999年,法国政府又规定在初中三年级增加“综合实践”课程,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
这一课程同样强调多学科综合和尽可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每个学生必须有个人成果。
1996年,在大学预备班开设“适度发挥学生创造力”(简称TIPE)课程,大学预备班属于高中后教育,该课程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占学年总课时的10%。
1998年4月,里昂“全国高中改革会议”要求在高中实验“移植”大学预备班TIPE课程的成功经验,实施“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简称TPE)。
1999年12月6日,法国基础教育司颁布《关于1999──2000学年在高中二年级开展“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实验的通知》,正式拉开在高中阶段实施研究型课程的序幕。
三、国外研究型课程的开课形式──日本日本文部省在1998年12月和1999年3月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增设了“综合学习时间”,“综合学习时间”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致力于培养学生主动开展问题解决式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要求采取“综合体验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性学习”等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目前,“体验学习”和“课题研究”已成为中小学生在“综合学习时间”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综合学习时间”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的体验或研究形成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研究型课程的特征。
四、比较与启示启示之一: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大对研究型课程的投入,以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
研究型课程是一门要求非常高的新课程,在课程实施所需资源、课程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课程所需来自专家的指导、对课程的研究以促进课程发展等方面都需要政府的投入。
既然政府决定改革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对课程改革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启示之二:必须加强对课程发展的指导。
研究型课程是一门与传统课程截然不同的课程,它确立了学生的核心地位,突破了分科课程的局限,对学生与教师在课程中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果缺乏必要的对课程发展的指导,可能会导致课程实施的失败。
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科研部门、大学可以联合起来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具体而有效的指导,以保证课程的成功实施。
启示之三: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研究型课程的发展中,教师是关键,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与学生的关系,看重学生的想法,与他们平等合作,这是课程实施的保证。
教师是否愿意放弃传统课堂中的核心地位而充当指导者的角色,教师是否足以担当起研究型课程所要求的角色重任,教师是否可以巧妙地将学生对自己的依赖转化为学生自己发展的动力等等,这些观念与能力都需要对教师进行有效而持久的培训,以促使教师的观念与能力尽快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研究型课程的目标设计目前,国外研究型课程的目标设计一般采用分层、分类加以设计的方法,即首先设计研究型课程的总体目标,然后根据对象的特点和层次,细分出分层、分类的目标,从而形成完整的目标系列。
由于分层。
分类的目标较为繁琐,在此我们只对总体目标进行研究。
一、美国研究型课程的总体目标。
1.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课程与传统课程的不同之处,就是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且通过探究或实践活动去试图解决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倒是其次,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研究态度与技能。
2.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能够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地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自主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并控制学习的整个过程,使学生能够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到社会环境中,关心周围社会与环境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环境问题,亲身体验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
3.使学生通过实践与具体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在研究型课程中,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和搜集到的资料来理解社会与自然,从实践中得到发展。
4.使教室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堂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研究型课程是一种开放性学习的教学形式,它不局限于一间教室、一本书、几门课程,而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认识到他们的态度、行为和决定能够对现在和未来的世界产生影响。
这一过程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陶冶他们的情操,澄清他们的价值观。
当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接触到或善或恶的各种现象时,他们会用自己的头脑和心灵去分析、去鉴别。
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会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在各种问题前做出自己的选择。
二、法国研究型课程的总体目标。
1.克服分科课程的限制,加强学科知识内容的综合;2.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到所学的知识;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4.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日本“综合性学习时间”的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以及作为国际社会生存中的日本人的意识;2.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主动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行探究活动的态度,并尽量思考自己的生存方式;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
自律意识、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与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比较与启示以上介绍了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研究型课程的开课形式,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研究型课程的独特价值。
美、法、日三国的研究型课程不仅使我们认识到了该课程的重要作用,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开设研究型课程的基本思路。
经过比较可以看出,各国在研究型课程的设置思路上并不完全相同:在美国,有的学校并没有独立设置的研究型课程,而是将研究性学习融入了其他各类课程之中,采用的是一种完全融合式的课程形态;而有的学校则另外设置专门的研究型课程。
法国和日本基本采用的是单独设置的课程形态,它们分别在原有的课程以外另行增加了“多样化途径”、“综合实践”、“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和“综合学习时间”。
我们认为,研究型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这可能是发展的一个趋势,但在开设初期是否直接采用完全融合式的课程形态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在美国,由于历史传统等原因,教师与学生对于采用研究性的方式进行教学习以为常,因此,在一些学校可以不采用单独设置的方式开展研究型课程。
在法国和日本情况则不同,研究性学习对于师生双方都是陌生的,不具备将研究性学习融于其他课程中的条件,因此必须采用单独设置的课程形态。
我国的情况与法、日相似,直接采用完全融合式的课程形态师生双方都会极不适应,甚至可能感到无所适从。
另一方面,极端化的改革措施也会引起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的不满乃至反对。
因此,必须先采用独立设置的课程形态作为缓冲,逐步过渡到完全融合式的课程形态。
第三节研究型课程的主要内容一、国外研究型课程的主要内容。
在国外,研究型课程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大致涉及以下几个领域:(一)当代社会的实际问题。
这在各国研究型课程的发展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一般容易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而学生也可以通过研究当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来验证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在国外研究型课程中,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地域发展等问题一般是学生研究的热点领域,学生可以通过运用政治、经济统计数据来辨认和理解个人在飞速发展和紧密相连的全球环境中的角色。
一般涉及到的课题包括:国家文化;时间、持续与发展;人与地理、环境;个人发展与确定;个人、团体与组织;权力、自主和政府行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产业、市场与职业;科学、技术和社会;公民理想与实践;政治组织体制;市民与国家;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地方政府、角色和个人权力、义务;政府、民主制度、决策;本国与世界历史;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生存危机。
(二)关于自然现象或问题的研究。
自然世界是非常令人神往的,该领域的核心是我们所生活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