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竞争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合作交流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合作与交流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大到国家之间的交流,小至个人之间的交往,都离不开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新课改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交流提高整体素质。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实现每个学生得到发展的目标。
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交流,笔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应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意识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项发明创造,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获得成功的,而是要借助他人的帮助,同时并通过众人的合作,发挥群体智慧,才能加快创造发明的速度和质量。
在学校里就要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懂得学会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就显得非常必要。
而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参与意识,满足其求知欲望,点燃创新火花。
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合作的意义,让他们从尝试合作交流中获得乐趣,帮助启发和获取成就感。
同时合作意识要常抓不懈。
因为与他人合作交流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每个人都有这种潜意识,要使它成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的使用,就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教学常规来抓。
在实施中尽管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也要坚持下去,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取得进步。
比如,在初一地理利用经纬线确定方向时,分别以平面图、立体图来确定方向,还分别以北极、南极为中心来确定方向,让学生去讨论、总结解题方法,从而更牢的掌握知识点。
2交给学生交流的方法合作交流要求学生能够融入到集体中去,要学会与组员相互交流信息,做到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怎样才能比较有效的进行交流呢?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两个方面入手:2.1学会表达。
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说话时声音要洪亮,条理要清楚,表意要明确,语言要简练,用词要准确,重点要突出。
“小组合作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一、背景“小组合作教学”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合作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它则是一种教学策略。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个人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收获,请多批评指正。
二、设计思路(一)小组划分。
小组划分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
首先,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要保证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其中绩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各2名),即“组内异质”。
这样即有利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组内合作;也有利于开展组内竞争。
其次,小组划分既要以学习水平为主要参照指标,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守纪情况等进行合理安排。
即“组间同质”。
每个实验班一般划分为9~10个小组。
(二)课前预习。
首先,教师要通过“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优化整合”为学生精心准备预习学案。
预习学案主要包括三维目标、知识网络、思考讨论、预习质疑、随堂练习五部分内容:1、三维目标:展示本课时三维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提高预习和课堂效率。
2、知识网络:要求学生根据预习独立思考,以表格或提纲等形式自主整理本学时知识网络。
从而对本课时知识有一个宏观、系统的把握。
3、思考讨论:教师根据课时教学重、难点和学情等预设思考讨论问题。
4、预习质疑: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搭建的即时性平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写在此处。
教师在课前将预习学案收起批改时,可以从中精选“有价值”的问题补充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5、随堂练习:随堂练习包括【基础过关】和【能力提升】两部分。
其次,学生在课前自习时要安排15~20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预习学案前四部分的内容。
基础过关题目供有余力的学生课前自我检测。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复习检测、导入新课、解读三维目标、提出问题、互动探究、成果展示、释疑点拨、引导总结、当堂巩固、反思提高。
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随着地理新课程的全面推广应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地摸索实践新课程思想的方式、方法。
其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提出“合作学习”的教学观正在被大家所认同。
该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它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本文从教学应用的角度谈谈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对合作的认识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与竞争一样,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人类大部分活动都是合作性的,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合作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今天的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的是一个多元、复杂、多变、互赖的社会,他们不仅应从学校学得如何竞争、如何生活,更应当掌握如何合作。
合作是集体生活的润滑剂,是事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重要。
”二、关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
是新课程实践的产物。
它抓住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效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重大课题。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形成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发展批判思维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将其所学所能应用到合作情景之中。
过去我们过重地强调分数是唯一重要的,每个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个人在测试中的成绩。
但现实生活中的_t作都是胁力合作的结果,相互配合、相互交流、有效地调节和分工是大多数工作的特征。
所以合作学习是顺应了社会的需求,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人数可在3—6人)。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它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互动,并南此推进教学的发展。
三、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一)准备阶段。
合作学习兼顾教学的个体性与集体性特征,把个别化与人际互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地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问题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小组合作探究似乎是新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小组合作学习并不真的像字面那么容易让人理解,组织形式似乎简单,但其内涵丰富。
如果只是课堂过程中简单随机的小组合作,那么就不必对如何分组煞费苦心,而要让这种学习形式真正有效,教师本身在备课时就要做足功夫。
首先要考虑问题本身是否有合作研究的意义,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问题的解决是否有价值,值不值得合作、适不适合合作,然后要考虑如何呈现需要合作研究的问题(以学生喜欢的形式、能刺激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要充分估测学生的能力,根据问题与学生已有经验的差距,教师适当为学生准备一些小提示(如能够帮助学生研究的事实材料、提供辅助工具——地图等、甚至可以是将要研究的主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还有,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充分聆听,及时发现学生研究的轨道,发现障碍及时点拨(并不是急于告知结果),发现偏离主线及时提醒等。
总之,小组合作的开展,教师是主策划,如果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在课堂上随意地合作,必定会因为没有目的、计划等的支撑而导致流于形式。
1)坚持自愿组合的原则。
在开始小组合作学习中,为了有利于小组成员在进行学习活动中相互之间的团结和有效合作,老师在对分组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能力储备、个性特长等因素进行组合,做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力求平衡,便于公平竞争。
应当注意的是:彼此暂时排斥的学生不要编在同组,以免矛盾激化;后进生宜编入对他持中间态度的小组,也可编入对他欢迎的小组。
可先试行一段时间,发现不妥再作适当调整。
(20小组数目及每组人数保持适中。
在分组时,小组数目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小组数目过多必然造成每组成员过少,这样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每个人的任务过重,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将很难分配,而且也不利于教师的指导。
小组数目过少,将会造成每组人数过多,很难保证人人都有效参与。
试分析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地理;实践与探索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25-011.合作学习概述随着提高素质教育的不断兴起,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被教学所摒弃。
因为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合作学习主要是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念,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在具体的教学中是把全班学生根据学习能力、个性倾向和成绩水平的不同分成了若干组,每个组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同时还要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就是把原来班级中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升级到组内合作和组外竞争。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特定环境下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习目标的能力。
2.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高中地理是一门结合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方面的综合学科,高中地理的学习目的旨在让学生在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
而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和方法,同时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点。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全面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所以如何让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优势最大化,是每个地理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因为根据地理学习内容不同,合作学习的具体方式也不同,所以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过程也是完全不同的,以下就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说明。
2.1科学合理的安排合作学习小组,给地理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建立学习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要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成立相关的地理学习小组,一般来说,一个小组四到六人,而每个组的学生要从性别、学习能力上得到平衡。
教师可以在小组中安排一到两人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从而在成绩方面利于组内相互合作和组外相互竞争。
合作探究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1. 引言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地理课程的学习不仅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在地理课堂中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简介合作探究教学是指通过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
它强调学生主体性、积极参与和自主思考,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探究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优势•激发兴趣: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激发了他们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
•提高参与度:合作探究教学注重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培养思维能力:合作探究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增强记忆效果:通过团队合作和讨论,学生可以经过多次反复实践巩固所学内容,增强记忆效果。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合作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培养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4.1 小组合作研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在给定的主题下进行研究。
比如让学生选择一个城市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分享各自小组所得到的信息。
通过互相交流和比较不同小组之间的发现与结果,激发探究欲望和合作精神。
4.2 地图制作项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地图制作项目,在小组内协商并确定地图要素和内容,通过互相合作完成地图的绘制工作。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地图制作技巧。
4.3 辩论与讨论引导学生在特定的话题上展开辩论和讨论,使他们能够积极表达意见、听取他人观点并做出回应。
通过辩论与讨论,学生之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找到最佳解决方法。
5. 结论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关于地球和其各个方面的科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被广泛应用,它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优势和实施方式,并对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着诸多优势。
首先,这种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与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相比,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通过合作、探索和发现,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互相支持,共同完成任务,这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学生们能够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方式1. 组队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队方式是一个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采用随机分组、按能力分组或者志愿分组等方式,以确保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力水平相对均衡,且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2. 任务设计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任务。
任务的难易程度可以因小组的不同而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同时,在任务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任务更具吸引力和挑战性。
3. 角色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的角色分工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要求小组内的学生在任务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以确保每个学生在合作中有所贡献,并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合作评价合作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地理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课堂中,小组合作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下面提供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构建和促进有效的小组合作研究环境。
目标设定在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之前,教师需要明确目标并向学生传达清晰的研究目标。
确保学生了解为什么需要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以及他们应该如何参与和贡献。
分组策略教师应该使用多种分组策略来确保小组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能力、兴趣、性格等进行分组。
此外,教师还可以考虑跨文化和跨能力的合作,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角色明确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有明确的角色和责任,以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每个小组可以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一个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和总结,一个发言人负责向全班汇报小组的成果等等。
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合作热情的活动和任务。
例如,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和展示成果。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教师在小组合作研究过程中应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可以设定一些明确的目标和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同时,教师还应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评估和反馈教师应该及时评估学生的小组合作研究成果,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可以通过小组展示、作品展览、同伴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思,促进他们的自我提升和成长。
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地理课堂可以成为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场所。
教师在设计和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需求,营造积极和富有合作氛围的学习环境。
论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粱洁仪(广州市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800)摘要:地理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
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的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
本文论述了合作学习的含义和积极意义。
并据作者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在地理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提出策略。
以供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地理教学合作学习是新世纪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在中国.远在两千多年前,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目前,合作学习的实践已在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开展,由于它在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等方面富有成效。
被认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及理论依据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合作学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仅关注知识的表征意义及学习的过程.而且还重视学习环境。
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的意义。
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环境交流互动而自主建构的过程。
知识不全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得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合作,讨论等活动来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情景创设、合作学习、会话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基本要素。
其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流与探讨。
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
也是学生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它体现了学生是认知主体的现代教学观,体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教育思想。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习者。
小组合作式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地理教学中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本文从课程、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式学习运用于地理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探索如何使合作式学习与课程教授更好地融合,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合作式学习;地理教学;应用前言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解决现阶段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的改革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小组合作式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探索。
一、合作式学习概述合作学习最早在美国兴起,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才开始进行合作学习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所谓“合作”,就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合作的过程要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目标为动力。
合作式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程的学习任务把班级的同学划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有组织地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等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和教学策略。
小组学习充分发挥了教育的广泛性、充分性和个体性等方面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从而起到引导、帮助、控制的作用。
二、小组合作式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可行性分析1.地理学科特点适合采用合作学习地理学科离不开地图,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需要通过查找地图掌握很多地理信息,而地图颜色丰富,信息繁多,很容易让人眼花缭乱。
小组成员合作查找地图,有利于快速准确地找到信息,有利于快速跟上老师的授课节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真正要把所学地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不是独立的个体所能完成的,需要群体的协作,群体协作的效果取决于群体成员的协作能力,而这种协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能力,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都是极有帮助的。
2.地理课程讲解的需要地理课程的学习内容多而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忆的知识显得乏味无趣,学生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式学习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浅谈合作探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合作探究教学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现代型教学分为生生合作、师师合作、师生合作三种方式。
合作探究教学论主张将教学动态因素全部纳入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实现全员性互动合作,最终实现教学目标以及知识能力的生成。
关键词:合作探究地理学习小组1 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涵义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这样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合作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合作探究式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2.1采取多方面的合作形式。
首先是师师合作,在传统教学中虽然也有教师集体备课的形式,但并没有将之纳入教学的流程中进行统合运用。
合作探究教学认为教师和学生一样存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使教学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1+1>2”的效果。
其次是生生合作,这是课堂上探究教学最主要的一种合作方式。
传统教学中教师占用了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得到体现,疲于应付作业和练习,逐渐失去兴趣。
合作探究教学既尊重了学生的潜能和主体地位,同时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实现共同提高,达到乐学会学和学会的境界。
最后是师生合作,这是最难协调的一对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定位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效性。
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初中地理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以期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和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1.合理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确定学习任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任务难度要适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小组讨论:小组成员之间就学习任务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学习经验和方法,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提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总结评价: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案例以“中国地理”中的“地形地貌”章节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组,每组4-6人;其次,教师设计学习任务:探究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然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通过地图、视频等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最后,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学习经验和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新课程标准以新的形式和内容编排,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的教学原则对传统的教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现代的教师要改变教学传统思想观念,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构建勇于探究、合作竞争学习的新模式。
关键词:地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
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信息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进步,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组合作学习产生的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摒弃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以学习方式改变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探讨的热点。
在我国目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中,从新课程标准的制订到实验教材的编写,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倡导将“合作”观念引进课堂教学,以创设“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为突破口,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为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新的地理学习方式提倡除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外,还有合作学习,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利于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更生动,富有亲切感。
例如:在学习《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这一节时,首先让学生记中国大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歌诀。
然后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游戏学习,教师把已准备好的具有国家名字的卡片发给学生,然后教师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找到与卡片上的国家吻合的顺序站好,看哪一组用的时间最短。
合作竞争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当今社会,一个人只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具有合作和竞争意识,而地理学习是一个合作竞争的过程,学习需要竞争,竞争不排斥合作,通过对合作竞争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竞争意识。
【关键词】合作竞争地理
地理学习能让我们学会尊重与理解,竞争和合作。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成功地在个人、学习小组和班级之间引入竞争与合作机制,在学习中展开良性的竞争和合作。
一、合作竞争学习的应用前提
1、把学生分成前后4人一组,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业成绩,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异质性,尽量做到优、中、后进协调组合(1:2:1)。
开展合作竞争学习。
2、要教会学生各项合作、人际交往的技能,使他们真正理解这些技能的确切含义。
学会“倾听”和“述说”。
3、提倡团体竞争,可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但要避免团体竞争的不利影响,如团体竞争容易造成部分人的依赖思想,责任分散等。
4、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般说来,在实际教学中越带有情感教育的目标,所要学习的知识越复杂就越难掌握,所需教材设备越不够用,越需要相互借鉴学习技巧,就更应该使用合作学习,高水平的概念推理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所占时间比例最大,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技巧,最适于使用合作学习和竞争。
在地理教学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课都可以采用此种方法,如初中地理的34个行政区,南北方的对比教学。
二、合作竞争学习的应用过程
合作竞争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1、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
2、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指导,但教师如果事先在准备阶段作出问题预测,并采取一些措施,也能避免临时的手忙脚乱。
3、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4、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进入竞争学习阶段,教师应尽量让更多的小组充分展示他们的成果。
在小组总结发言时,教师要对各小组展示结果的科学性予以及时的评价,避免导致学生认识的模糊性。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既需要能与人合作又会竞争的人才,在地理教学中,引入合作与竞争机制,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并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