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苦糖》教学设计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12.54 KB
- 文档页数:3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1月日周共(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小的时候,专门爱吃糖。
谁和老师的感受是一样的?你们什么缘故爱吃糖?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却和甜字相反。
齐读课题,说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情况?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人公对糖的感情有没有发生变化?
3、总结主人公什么时候爱吃糖,什么时候开始就再也不吃糖了。
按照那个顺序给课文分段。
一、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声读课文,摸索文章要紧内容。
2、用自己的话,按一定顺序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 写会书后词语。
第二课时
一、深入明白得,体会情感
1、主人公爱吃糖吗?你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教学反思。
《苦糖》教学实践教案一、引言《苦糖》是一部中国革命文艺电影,其主题是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对中国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中国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反抗斗争。
本文以教学实践的角度,介绍《苦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并对其效果进行探讨。
二、教学内容1.教学背景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思考是核心环节。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思维深度和文化素养。
同时,电影作品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在教学中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教学重点本次教学中,教学目标为:(1)通过《苦糖》的观看和讨论,加深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精神追求;(2)通过观察电影中人物的性格、语言、行为以及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3)通过分析电影情节和台词,发现其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美学观念,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人生真谛和情感营养。
3.教学过程(1)预习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分发《苦糖》的剧本和内容简介,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和了解。
(2)引入教师在课堂上以《苦糖》电影的圆周和背景介绍开始,引导学生了解电影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3)电影观看和讨论教师播放《苦糖》电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看和讨论,提出问题,探究电影中的文化内涵和人物性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4)作品鉴赏在电影观看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电影进行全面的鉴赏,包括人物形象、情节构思、情感表达等方面,从中发现电影所传递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美学观念。
(5)写作训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书面表达和写作训练,让学生以自己的话语,展现对电影的理解和感悟。
三、效果评价《苦糖》是一部十分经典的电影作品,它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和反抗斗争精神,既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象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苦糖》的运用,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这些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文化自信和价值观念。
与此同时,通过观察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情节构思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心灵感悟能力。
苦糖教案教案:苦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8课《苦糖》。
本课主要讲述了小主人公林林因为调皮捣蛋,被妈妈规定只能吃一颗糖,而林林在吃糖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苦涩的滋味,从而明白了妈妈对他的关爱和教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林林的情感变化,理解妈妈的教育意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会珍惜母爱,懂得感恩,自觉遵守家规家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林林的情感变化,理解妈妈的教育意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家规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糖果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糖果的喜爱,然后提问:“你们谁能告诉我,糖果是什么味道的?”引导学生思考,引出课题《苦糖》。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画出的重要句子,分享自己的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林林的情感变化和妈妈的教育意图。
5. 实践环节(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角色的心情,培养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糖果——苦涩妈妈的爱——伟大家规——遵守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请学生思考:你们在家里有没有遵守家规?有没有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实践环节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家规的重要性。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苦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能够熟练朗读课文《苦糖》b.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c.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能力目标:a.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针对《苦糖》的相关阅读和讨论任务b.能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感悟3.情感目标:a.了解艰苦生活的不易和珍惜生活b.倡导同学关注到身边的困难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a.理解词汇和短语的意思,掌握重点内容,并意识到生活中的不易2.教学难点:a.在课文中找到不同人的不同情感体验b.能够综合分析内容中表述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通过板书、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题目:“你们觉得甜食是一种什么感觉?为什么人们会喜欢吃甜食?”2. 导入新课1.让学生阅读课题《苦糖》,并分析总结出题目与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人物如何描述这种甜食“苦糖”;3. 主体活动1.听一段音乐,观察图片,引导学生预测故事发展情节;2.听教师讲解词汇和短语,在学生零散的认知中,形成完整的知识;3.师生共同完成课文朗读,询问学生是否遇到了什么难点;4.学生思考,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感情,探究原因;5.群体讨论,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情感;6.在教师的启示下,讨论甜食对人的身体健康和长期影响;7.分组完成角色模拟,模拟文章中的人物;8.学生接受细化训练,分角色解析出情景描写和语言细节;9.学生带着做角色的体验重新朗读课文《苦糖》,从角度上感受人物的情感和心路历程;10.内容解读后,教师出具结构型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文章深层…4. 总结归纳1.小结本节课的要点和知识,突出文章中体现的思想和重要内容;2.结合教师运用趣味赢得兴趣,加强对《苦糖》的理解;3.回答“你读完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悟和体会?”这一问题;4.把文章的思想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叫上说一下自己的养生观。
四、作业1.读一篇500字的生活故事,尝试用角色模拟的方法,把人物的感情和语言细节还原出来;2.记录自己的「食品记录」,关注饮食的平衡,倾向于减少高油脂、高糖分的食品,保护身体健康。
苦糖教学设计(共9篇)第1篇:苦糖教学设计苦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点滴生活小事中去感知爱、回报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在叙事过程中真实表达自己愿望的。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糖为什么是苦的?对比设疑二、深入学文品尝白糖什么味道,说一说:白糖含在嘴里会先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慢慢化了会怎样?那感觉像什么呢?那么,作者小时候,趁着大人不在,把弟妹哄出去玩,自己留在屋里,想象吃到白糖会是什么感受呢?谁能读出书上的句子(我的血一下子热了起来,那罐里的东西有一种令人陶醉的滋味,叫做“甜”。
要是那白色的晶体爬在舌尖上,咕噜一转,那神奇的滋味就会在整个口腔里激荡开来,化成温柔的流体。
)“我”从未吃过白糖,此时想象白糖的味道的时候心情怎样?(高兴。
)文中哪个词形容他特别高兴?(狂喜。
)如果换成四个字的词是什么?(欣喜若狂。
)谁再来读一下?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感受。
3.体会偷吃:“我”怎么偷吃的?在文中画出你印象最深的词或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1)体会作者描写偷吃时运用的动词:垫、爬、触摸、缩、拈、舔、扔、搬、抓、塞、盯。
(2)“我”的心为什么缩了一下?(3)“怔怔”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发呆、流泪?小的时候欣喜若狂的爬高高的凳子偷吃白糖,小作者是否在自己的成长之路上一直钟爱白糖呢。
而我自己,从那以后很少再出白糖了。
那时候是什么时候1.体会生活苦:亲戚把糖送给生病的父亲时,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家里人舍不得吃。
这说明当时的生活条件很苦。
)4.体会母爱:一个多月后,“我”的小手蘸完最后一点儿糖时,“我”会怎样想?家里人知道吗?端午节那天早上,家里的其他人会想什么?(可以吃糖了。
)“我”呢?(等着挨打。
)当你犯了错误被妈妈发现的时候,你的妈妈会怎样?“我”的妈妈从屋梁上拿下那罐糖时,有什么反应?(抱着空罐子发呆,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
本文介绍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的教学设计,主题为《苦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阅读理解课文。
2.学会运用字词语法知识,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意见。
3.培养阅读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
《苦糖》一文。
三、教学步骤
1.导入
通过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醒学生注意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2.讲解课文
阅读《苦糖》一文,教师逐句讲解,重点讲解生词、词组和句子中的难点。
3.扩展课文
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和想象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创新能力。
4.语言运用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5.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多读好书。
四、巩固练习
1.小组互动阅读
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先小组内朗读文章,然后再到其他组读,鼓励同学交流。
2.语言运用练习
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检验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根据所读文章,写一篇小小文章,以此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
本课程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想象方式作为重点,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了语文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听讲态度、思维能力、语感表现等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此督促每个学生自我提高。
<<苦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在与文中人物对话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的愿望,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的愿望,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生活。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苦糖》。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现在我们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讲了什么事?出示幻灯片。
学生回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小时候,偷吃白糖的故事。
2.同学们,什么是偷?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3.文中的我为了能偷吃到白糖,费尽了心机,终于尝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白糖的甜美滋味。
可是,他到底怎么偷的呢?那偷吃的白糖滋味如何?偷吃白糖的结果如何呢?下面请大家快速读文,找找作者偷吃白糖的经过和结果的段落,读一读。
边读边画上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
二、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相关字词,句子。
三、汇报交流1.怎么偷的?(1)一天,家里大人不在家,我把弟妹哄出去玩,自己留在家里。
他把弟妹哄出去的目的就是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偷吃白糖的事情。
下面的内容师生合作读,家里没人了,这下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进行自己的计划了,想到这里,我的血一下子热了起来,因为在我看来,那罐里的东西有种令人陶醉的滋味,它肯定比我平时吃的白菜萝卜好吃,肯定比高粱米饭更好吃,它的滋味就是“甜”。
要是能尝尝,那白色晶体爬在舌尖上,咕噜一转,那神奇的滋味就在整个口腔里激荡开来,化成温暖的流体。
在师生合作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我觉得文中的我真是太想吃到糖了。
(2)出示幻灯片:狂喜之后,我在凳子上垫了三块砖,爬了上去。
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物时,我的心缩了一下,只拈了一小撮,舔了。
读读,找找文中的动词,你从这些动词里体会到文中的我什么心情。
小结学习方法:这段的学习是划出动词,体会我的心情。
下一个段落也写我偷吃,这次是偷了一大把,也可仿照这个段落的学习方法,学习学习,体会体会。
苦糖【教学内容】课本8-9页内容。
【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学会“探望”“发呆”等词语。
2.在与文中人物对话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联系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的愿望,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内容和动词的用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是怎样在叙事的过程中真实表达自己愿望的。
【教学难点】1.结合课文内容和动词的用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是怎样在叙事的过程中真实表达自己愿望的。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警句。
【教学资源利用】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合作学习生字词。
2.检查预习情况。
3.指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巩固识字四、指导写字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家长考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一、引入1.复习字词,读准字音。
2.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二、品读课文1.默读第一自然段:理解“探望”。
“屋梁”指什么?思考:你知道了什么?2.自由读课文2-6自然段:(1)第二自然段中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和白糖滋味的句子。
(2)从这些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3.画出作者偷糖吃的动作的词语,作者写得细致入微,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
指导朗读。
4.到了端午节这天早上,母亲发现白糖没了,弟弟妹妹会想些什么?爸爸妈妈呢?我呢?5.可是母亲——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
6.妈妈为什么发呆?为什么没有责怪我?你能体会到什么?三、学习课文第7段1.指读思考:这件事对“我”有怎么样的影响?2.“我”为什么很少吃白糖了?——苦糖3.想象一下,作者长大以后,第一次拿着白糖回家时的情景。
他会和母亲说什么?4.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苦糖”?四、你有类似经历吗?如果有,说一说。
苦糖阅读教学设计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阅读教学设计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种名为“苦糖阅读教学设计”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具体设计步骤。
第一步:前导活动在开始阅读之前,引导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为此可以使用启发性问题、图片以及相关背景知识。
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恐龙的文章之前,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恐龙的图片,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第二步:精读在进行精读时,学生需要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地理解。
为了保证这一步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预读:学生可以先浏览文章整体,了解文章结构和大意,然后根据自己的目标和任务进行阅读。
2. 注重词汇和句子理解:指导学生重点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遇到困难可以使用词典进行翻译和解释。
3. 加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文章。
第三步:泛读泛读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整体意思和结构。
在泛读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阅读速度:教师可以提出要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浏览文章,并在时间结束后进行总结或回答问题。
2. 整体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快速阅读整个文章,确定文章的主题、段落主题或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第四步:思考与分析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和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内容和结构等。
为此,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思维导图: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文章的观点和细节进行整理和归类,形成一张清晰的思维导图。
2. 文章分析:学生可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探讨作者表达观点的方式以及对读者的影响等。
第五步:评价和总结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对文章进行评价和总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观点表达: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文章内容和观点的看法,可以讨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经验总结:学生可以总结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和体会,比如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提高了什么阅读技巧等。
以上就是“苦糖阅读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
《苦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12个生字,学写6个字。
2、过程与方法:分析文章结构,学会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描写人物。
3、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感情变化。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挨”是多音字,表示“遭受”之义。
“梁”字注意提醒学生不要忽略刀字旁边的两点,同时注意与“高粱”的“粱”区分开。
“罐、蘸”这两个字结构都比较复杂,要注意指导书写。
“舔”要注意最后的两点。
2、朗读指导课标中要求中年级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然落实在每一篇课文中都应有不同的针对性。
就本文来讲,应着重注意体会人物的心情。
例如:可以让学生把“我”在整个偷吃白糖的过程中行为表现的语句找出来,分别读一读:“要是那白色晶体爬在舌尖上,咕噜一转,那神奇的滋味就会在整个口腔里激荡开来,化成温柔的流体”,“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物时,我的心缩了一下,只拈了一小撮,舔了”,“在嚼咽的时候,我目光怔怔地盯着某处,甜出了泪水”。
把这些句子放在一起读一读,那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悟就不言而喻了。
3、阅读教学(1)对词语的理解,除了运用工具书外,更重要的还是把词语放到句子中、放在文中去理解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从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如:“咕噜一转”“缩了一下”“怔怔地”“发呆”,这些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同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鉴赏、评价文本。
学生在学过本课之后,一定会有许多想法和做法,如:想象多年后“我”拿着白糖回家探亲的情景,想象母亲抱着空罐子时的内心想法;还可以不同人的身份说话……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各抒己见。
(3)本文对母亲的直接描写并不多,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就必须联系上下文和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推想课文中词句表达的深刻性,感悟母亲的内心世界。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苦糖》教案(精选7篇)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苦糖》篇1教学目标★体会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点滴的生活中的小事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并重点理解“苦”字的含义。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写童年往事的回忆性文章。
文章以苦糖为线索,记叙了小时候我偷吃光了亲戚探望生病的父亲送来的白糖,却没有遭到母亲一句责骂的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板书课题:苦糖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苦糖,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回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我偷吃光了亲戚探望生病的父亲时送来的白糖,却没有遭到母亲一句责骂的事。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苦糖!二、品词析句,深入理解课文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课文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了?(2)这段话中哪句话你体会最深,指名汇报后教师小结。
﹙是呀,在那个物质匮乏的特定年代,白糖都是特别好的东西,我也对白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种甜甜的神奇的滋味在吸引着我,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的第二部分。
﹚2、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1)默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我在整个偷吃白糖过程中行为表现的语句。
主人公爱吃糖吗?你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2)指名汇报交流汇报交流画的句子,教师随机出示重点语句:①“要是那白色晶体爬在舌尖上,骨碌一转,那神奇的滋味就会在整个口腔里激荡开来,化成温柔的流体。
”指名读,理解“白色晶体”指白糖。
“神奇的滋味”是作者很少吃到白糖,所以把甜味说成神奇的滋味。
随机板书:甜教师指导读,强调“要是”这句话时作者吃到糖了吗?(没有)这是作者再想像吃糖过程中的神奇感受,说明他此刻非常欣喜,仿佛糖就在他的嘴里。
闭目想象把你的感受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②“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物时,我的心缩了一下,只拈了一小撮,舔了。
”指导朗读,理解“神物”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奇的东西时,我感觉怎样?随机板书:心缩了一下你现在看到白糖会把它当成神物吗?为什么?﹙当时一罐糖对于一家人来说有多么珍贵、多么难得,从而总结出作者吃光了糖其实是做了一件很大的错事。
《苦糖》故事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理解文本并提取关键信息2.分析故事主题和发掘情感3.运用文本中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法4.鼓励思考和批判性分析二、教学步骤1.教师介绍这个故事背景2.教师简要介绍作者3.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一段文本4.学生小组分别阅读文本,并记录关键信息5.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故事中的主题和情感6.学生小组整理文本中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法,并讨论使用的效果7.学生小组分析文本中的批判性问题,并讨论作者的意图和效果8.学生整理总结各小组的分析,并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9.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故事本身,并与之前的讨论联系起来10.教师引导学生向更广泛的话题或文化领域扩展讨论三、细节阐述1.教师介绍这个故事背景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的成长历程,她住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小镇上,她的家庭条件十分贫困,但她仍然努力地进行着自己的生活。
然而,她的生活却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种种不幸的情况,例如她被妓女举报、被恶霸欺负等等。
但是,这个女孩并没有放弃,她始终坚韧不拔,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莫言是中国知名作家,"中国当代文学第一流人物"之一。
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及湖南省潇湘文艺奖等众多国内外文学奖项。
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化和人民生活,深受读者喜爱与赞誉。
3.学生小组分析文本,并记录关键信息学生小组应注意以下元素:主题:故事中蕴含的主题是什么?情感:故事中描述的情感是什么?语法、词汇和表达方法:故事中运用的这些语法、词汇和表达方法,对情感和主题有何帮助?4.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故事中的主题和情感每个小组应将分析的要点汇总,并形成自己的思考。
5.学生小组整理文本中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法,并讨论使用的效果每个小组应将分析的要点汇总,并形成自己的思考。
6.学生小组分析文本中的批判性问题,并讨论作者的意图和效果每个小组应将分析的要点汇总,并形成自己的思考。
---------------------------------------------------------------最新资料推荐------------------------------------------------------《苦糖》(长春)《苦糖》教学设计《苦糖》记叙的那段略带苦涩的回忆,在感受母爱的同时,也能看出作者内心的自责。
【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作者细腻的细节描写,领会细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心理的作用, 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感悟母亲的爱,学会用爱去回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母爱的宽容与伟大,懂得感恩与回报。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私下里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种行为属于什么呢?偷,偷盗,那这种行为对吗?不对正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是什么能有如此大的诱惑力,吸引一个孩子产生偷取之心呢?让我们一起从文中寻找答案,今天继续学习《苦糖》。
二、初读感知 1、作者简介本文作者是莲子,写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生活十分贫困,住的是低矮的茅草房,穿的是补丁1 / 4的旧衣服,走的是最泥泞的路,吃的更是不堪一提,所以糖在那个年代是何等的珍贵,不仅如此文中的父母也十分重视这来之不易的白糖。
2、生字解释拴:shuān 用绳子等系在物体上,再打上结,拴住。
挨:遭受,忍受挨打、挨饿、挨骂。
拈:niān 用两三个手指头夹取(东西),捏(做动作)拈轻怕重、拈香。
撮:用手所撮取的东西一小撮、一撮盐、撮合。
凳:有腿没靠背的专供人坐的家具。
凳子、方凳。
3、词语解释神物:神奇的东西。
怔怔:形容发愣的样子。
4、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是一篇写童年往事的回忆性的文章。
“苦糖”是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小学生小林在一个雨天发现了一颗苦糖,但是他的妈妈告诉他不可以吃苦糖,小林却一直保存着这颗苦糖。
文章以幼儿园小班到小学四年级六年级的变化来表现“苦糖”的意义:淘气、好奇,追求自由;灵敏、直觉,有创造力。
对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采用多元阅读策略来引领孩子成为文学之星。
我们可以采用理解性阅读,让孩子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们可以采用批判性阅读,引导孩子针对文章中的主题进行探究和分析。
我们可以采用感性阅读,让孩子通过阅读文章去感受到作者所呈现的情感和意义。
在进行理解性阅读方面,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
例如:“文章中讲到了一个小林,他在一个雨天发现了什么?”、“小林为什么不能吃苦糖?”、“文章通过苦糖传达了什么寓意?”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让孩子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理解故事中所呈现的情感和人物。
在进行批判性阅读方面,老师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主题的探究和分析。
例如:“文章中苦糖的含义是什么?”、“小林作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文章中所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是什么?”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让孩子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理解文章。
在进行感性阅读方面,老师可以将文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孩子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文章所呈现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你有没有曾经发现过这样的珍贵物品?”、“有没有淘气过、好奇过、追求自由过?”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让孩子去关注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苦糖”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适合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进行阅读学习。
通过多元阅读策略的引导,可以让孩子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体验。
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文学之星,从文学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苦糖》教案本文以苦糖为中心线索,记叙小时候我偷吃光了亲戚探望生病的父亲时送来的白糖,却没有遭到母亲一句责骂的往事。
通过对偷吃的过程中的行为细致入微的描写突出人物情感的变化,是本文的特色。
2指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细腻的心里活动的描写。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当时条件下,生活的艰难,同时明白,生活总是在变化,今天的生活更值得珍惜。
学会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小黑板,糖块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看了课题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指读。
三、学习生字。
四、指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读课文,感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深入学文。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指读思考你从这段知道了什么?二学习课文第2——5段1白糖本来是留在端午节吃的,可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指读2——5段,思考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我为什么要偷吃白糖?3找出描写白糖滋味的句子,指导朗读。
4当我想象白糖滋味的时候,心情如何?狂喜极端高兴。
5默读3、4段,划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词语和句子,说一说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1我的心为什么缩了一下?2怔怔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发呆、流泪?6作者把自己偷糖吃的动作、心理写得细致入微,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
7端午节这天早上,弟弟妹妹会想些什么?爸爸妈妈呢?我呢?8可是母亲——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
9妈妈为什么发呆?为什么没有责怪我?三学习课文第6——7段1指读思考这件事对我有怎么样的影响?2我为什么很少吃白糖了?——苦糖3想象一下,作者长大以后,第一次拿着白糖回家时的情景。
他会和母亲说什么?四小结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苦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6个一类生字,12个二类生字。
2.指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细腻的心里活动的描写。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当时条件下,生活的艰难,同时明白,生活总是在变化,今天的生活更值得珍惜。
学会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数:三课时基础知识:一、生字拴:shuān 扌6 用绳子等系在物体上,再打上结。
拴住挨:i 扌7 遭受,忍受挨打、挨饿、挨骂(注意写法)ai挨个儿、挨家挨户拈:niān 扌5 用两三个手指头夹取(东西),捏(做动作)拈轻怕重、拈香撮:cuō 扌12 用手所撮取的东西一小撮、一撮盐、撮合(注意写法)梁:ling 木7 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
木结构屋架中专指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木。
屋梁、桥梁、鼻梁、梁上君子凳:dng(形声字)几12 有腿没靠背的专供人坐的家具凳子、方凳、板凳、竹凳二、解词神物:神奇的东西。
怔怔:形容发愣的样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看了课题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
读、指读。
三、学习生字。
四、指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课文,感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深入学文。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指读思考:你从这段知道了什么?(二)学习课文第2——5段 1.白糖本来是留在端午节吃的,可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指读2——5段,思考: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我”为什么要偷吃白糖? 3.找
出描写白糖滋味的句子,指导朗读。
4.当“我”想象白糖滋味的时候,心情如何?(狂喜:极端高兴。
) 5.默读3、4段,划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词语和句子,说一说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1)“我”的心为什么缩了一下?(2)“怔怔”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发呆、流泪? 6.作者把自己偷糖吃的动作、心理写得细致入微,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
7.端午节这天早上,弟弟妹妹会想些什么?爸爸妈妈呢?我呢? 8.可是母亲——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
9.妈妈为什么发呆?为什么没有责怪我?(三)学习课文第6——7段 1.指读思考:这件事对“我”有怎么样的影响? 2.“我”为什么很少吃白糖了?——苦糖 3.想象一下,作者长大以后,第一次拿着白糖回家时的情景。
他会和母亲说什么?(四)小结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
你有类似经历吗?如果有,说一说。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二、读课文三、做课后习题 1.读一读,写一写 2.理解“在”和“再”的意思,进行区分。
()见()长春()一次想好()说()劫难逃健() 3.读句子,谈感受。
四、板书设计:
1—3 苦糖狂喜糖甜—偷吃心缩了一下—母亲发呆—苦糖怔怔五、作业: 1.写生字、课后词语。
2.预习《汉字家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