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期假说研究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172.00 KB
- 文档页数:2
有关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相关的研究结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引言“ 关键期” 这一假说最早源于生物学。
L o r e n z(1937)通过观察雏鸭身上出现的印记行为,提出可能产生印记的有效期间为“发展关键期”,并将之推广到人类器官的发育过程中。
20世纪50年代,Penfield & Robert(1959)将“关键期”这一说法借鉴到语言习得领域,他们认为,人类语言学习过程同人体器官发育过程一样,也存在一个重要阶段。
随后,Lenneberg(1967)提出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讨论。
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关键期假说”在母语习得领域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然而,它在二语习得领域引起的争论还远未结束,语言学家们各抒己见,就“二语习得领域关键期是否存在”以及“其具体的起止时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二、一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关键期假说”认为,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语言学习的效率是不同的,因此存在一个时间段,对语言的习得至关重要,过了这个阶段之后,语言学习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近年来,“关键期存在”这一观点已经在第一语言习得领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证实,但是国内外学者对关键期的具体时间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作为最早把“关键期假说”这一理论引入语言学领域的学者,Penfield & Robert(1959)认为,语言习得的最佳时间是10岁之前,在这个时间段内,儿童的大脑具有可塑性。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大脑偏侧化逐渐完成,大脑的可塑性消失,人类的语言机能基本由左脑控制,所以人们在学习语言时会感到吃力。
Lenneberg(1967)同样把儿童语言习得的优势归因于生理因素,认为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是2岁到青春期。
Krashen(1973)认为,5岁是人类语言发展的高峰期,这个年龄的儿童语言习得的潜能最大。
关于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一、本文概述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自提出以来,一直是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
该假说认为,人类在生命的某个特定阶段,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具有特别强大的语言学习能力,能够轻松地掌握语言的规则和技巧。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会逐渐减弱。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理论依据、实证研究和教育应用,以期为我们理解人类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规律,以及优化语言教育策略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首先对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历史背景进行梳理,回顾了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的理论发展。
接着,文章从神经生物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等角度,深入探讨了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理论基础和实验证据。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对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育的影响,并讨论了如何利用这一理论优化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语言教育者和研究者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使他们在实践中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理论成果,推动语言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兴趣,共同推动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二、文献综述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自提出以来,一直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该假说认为,人类在某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内,对于语言的习得能力特别强,超过这个阶段后,语言习得的能力会显著下降。
关键期的具体年龄范围,尽管学者们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普遍认为是在儿童早期至青春期之间。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键期的存在与否以及其具体年龄范围。
例如,Lenneberg(1967)在其经典著作《生物语言学:语言的习得、发展和退化》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并指出青春期是语言习得能力的转折点。
此后,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如对比分析、纵向追踪等,对关键期的存在进行了验证,并对关键期的年龄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关键期假说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关键期假说1. 引言关键期假说是指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特定时段对于某些经验和学习特别敏感,这些时段被认为对一个人的后期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
关键期假说最初是在动物行为学中提出的,后来也被应用于人类发展的研究中。
本文将探讨关键期假说的定义、原理以及在教育、语言习得和运动技能学习等领域的应用。
2. 定义关键期假说认为在发育过程中会有一段特定的时间期,该阶段是人类或动物对于特定经验和学习非常敏感,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时期,后期的发展就很难弥补。
这个关键时期通常是有限的,并且它可能会因个体和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3. 原理关键期假说的原理主要涉及神经可塑性及神经发育的相关知识。
在关键期时,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和塑造都处于最佳状态。
大脑会增加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并且通过对特定经验和学习的暴露来巩固这些连接。
这种突触连接的强化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习得特定的技能和知识。
4. 在教育中的应用关键期假说对于教育的应用非常重要。
教育者应该意识到学生在不同阶段对于学习的敏感度是不同的。
在关键期时,学生对于某些学科或技能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因此在这个时期提供相关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学龄前阶段,儿童对于语言的学习非常敏感,所以幼儿园教育应该注重语言的教学。
5. 在语言习得中的应用关键期假说在语言习得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研究表明,儿童在早期对于语言的学习能力最强。
在幼儿时期,他们能够轻松地掌握多个语言,并且能够获得更地道的语言发音。
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教育者应该加强对语言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语言基础。
6. 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的应用关键期假说在运动技能学习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研究发现,在儿童早期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能够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
因此,在学校和家庭中提供适合儿童年龄阶段的运动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的身体素质。
7. 结论关键期假说认为在特定的时间期间,人类对于特定经验和学习特别敏感,并且这个敏感期对于后期发展至关重要。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语言习得存在一个关键期,即在特定年龄段内学习语言的效果会更好。
这一假说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许多研究者认为,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对于外语学习的启示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外语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研究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可以为我国外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及其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外语教学的改进提供新思路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的内容要包括探讨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分析该假说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通过对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及其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提高我国外语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作为二语习得领域中的热门话题,对于了解人类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对我国外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和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可以为我国外语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促进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深入研究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完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丰富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内容,推动外语教学向更科学、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及其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为我国外语教学提供新思路、新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概述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是指在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特定语言的学习最为容易和有效。
关键期假说的概述和对外语学习的启示
儿童学习外语的关键期假说是指幼儿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其在学习外语
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期的理论强调婴儿在6-10岁之前,他们可以轻松地掌
握一门语言,而比较老的孩子可能会遇到很多障碍。
因此,有效地利用这一阶段所提供的机会,促进孩子们接受外语培训,并在他们较为轻松的条件下获得预期的成果,对于孩子的今后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期的概念可以为学前教育提供重要的启示。
合理安排儿童的学习活动,营
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地利用孩子接受外语培训的机会,从而合理掌握外语水平,这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
当幼儿心理健康、认知能力充足时,培养其对外语学习的兴趣。
童年期应该为孩子提供全面、科学、灵活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把信息加以记忆储存,不仅要有足够的时间,而且应以有趣的形式来教他们,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学习的内容。
婴儿期是一段关键的时期,熟练地掌握一门语言对孩子今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学前教育在此关键期应扭转孩子对学习新语言的厌恶情绪,注重培养孩子记忆和理解外语的能力,使他们在活泼而有趣的环境中自信地学习,从而利用自然的关键时期,使他们建立良好的外语口语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研究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关键期假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主张人类的语言习得能力在一个既定的时间段内最为强大,之后逐渐减弱。
关键期假说认为,如果在关键期内没有得到充分的语言输入和习得机会,那么人们在后期学习外语时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关键期假说提供了指导和启示,对我国外语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期假说认为儿童在关键期内学习外语更为容易,因此我国的外语教育一直注重儿童外语教学。
在我国的学前教育中,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给儿童提供早期的语言输入和学习机会,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敏感期,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语言能力。
这种早期外语教育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儿童的外语水平,并为后续的外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期假说也对成人外语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
根据关键期假说,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时间,但仍然可以达到相当高的语言水平。
这一观点引起了我国外语教学界的关注,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成人外语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国内许多大学和培训机构中,开设了成人英语培训班,采用小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的方式,为成人提供更加集中和系统的外语学习经验。
通过这种方式,成人能够更快地提高语言能力,达到实际应用的水平。
关键期假说还对教师培训和教材编写产生了影响。
在教师培训方面,教师需要了解关键期假说的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他们应该了解学生的年龄、语言习得的特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水平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在教材编写方面,教材的内容和难度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言习得能力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关键期假说也引发了一些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关键期假说过于强调了年龄因素,忽略了个体差异和学习环境的影响。
他们认为,即使在关键期之外,人们仍然可以通过努力和恰当的学习策略来取得有效的外语学习成果。
关键期假说更多关注的是语言习得能力,忽视了语言学习的作用。
文献综述关于语言学习的解释一直存在着争论,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有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系统与生俱来贮存在大脑中,人们只需要找到相应的触发器(trigger)来激活它即可;而有的学者却认为语言是通过学习而掌握和运用的,而这个学习过程必须发生在语言习得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内,那么这个“关键期”(Critical Period)是2岁至13岁左右,于是就产生了“关键期假说”。
“关键期假说”由蒙特利尔神经学家WilderPenfield&Lamar Roberts在他们1959年合著的一篇文章《言语与大脑机制》(Speech antl Brain Mechanisms)中首次提出;1967年Eric Lenneberg在他的文章《语言的生物基础》(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中再次讨论了“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并得到广泛地关注。
国外早在上世纪60 年代就有人根据脑神经系统和语言习得的关系, 以及大脑伸缩性与年龄相关的实验结果, 提出了语言习得关键期的假说, 认为儿童学语言比成人更有优势。
因为在该段时间内,语言的习得最为容易, 而超过此段时间, 语言的习得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在此之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人们针对这一假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支持者与反对者都不乏其人。
1959 年, 神经心理学家Penfield 和Robert 对失语症的研究结果为这种语言优势现象提供了有科学证据的有效解释。
他们认为儿童学习语言的优势归于脑神经系统的差异。
青春期以前的儿童似乎有一种转换机制, 如果左半脑言语中枢受损, 则能在右半脑得到补偿, 但过了青春期后, 就难以恢复了。
据此, 他们得出结论: 儿童的语言学习与大脑有关。
[ 1] 1967 年, 美国心理学家Lenneberg 在他的专题论文语言的生物学基础中提出并发展了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 Crit ical Period Hypothesis) , 指出儿童学习语言的优势源于脑神经的属性这一观点。
关键期假说的概述和对外语学习的启示关键期假说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纪初,是研究外语习得的一种重要理论。
关键期假说认为,外国语习得有一个关键期,也就是适当的时候,某种语言可以被更有效地学习。
一般来说,这段期限多在7岁以前,也有可能在14岁以前。
如果在这个关键期内学习外语,比起较晚学习该语言的学习者,他们所具有的语言能力将更为深入和优秀。
关键期假说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
研究发现,7岁以前的外语学习者掌握的是一门更流利的语言,并且语法结构更加准确。
在他们的音韵感受方面也表现得更好,大部分7岁以前的学习者可以克服语言障碍,像本地人一样自然地使用语言。
在关键期假说的背景下,外语学习要达到更高的水平,学习者需要在关键期内开始学习。
实际上,许多外国语言学校以及游学和家庭陪伴学习的计划都是建立在关键期假说的基础上的。
这些结构可以把学习者带入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可以有效和充分地学习语言。
另外,让孩子在最佳学习年龄时尽早接触外语也将有助于他们日后的学习。
关键期假说给外语学习者提出了积极和启发性的信息。
首先,它提醒学习者注意外语学习的最佳学习时期。
其次,它也告知他们将语言学习作为早期的一种学习经历,可以使他们有时间来发展,并逐步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
最后,它还鼓励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接触外语的自然环境,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外语学习者可以较充分地掌握新的知识和练习已有的能力。
因此,关键期假说提供了一个关于外语学习的基本概念,如果在适当的时间学习,就可以更有效地掌握语言。
关键期假说还鼓励人们采取更多的努力和行动来支撑孩子学习外语,让他们把这门语言学习成一门实践,而不仅仅是一门理论知识。
因此,人们需要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有机会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外语,并尽可能多的接触外语的自然语境,从而变得更加熟练。
总之,关键期假说不仅提供了一个理论架构来研究外语习得,而且也给了很多启示。
它的最主要的启示就是,外语学习者应该尽快开始学习,以充分利用孩子们最佳的学习时期,有效地掌握一门外语;其次,外语学习者应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有效地使用外语;最后,有关者应该增加孩子接触外语的机会,以使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外语。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研究评述*刘振前山东大学提要:本文从语言学、心理学、神经语言学、认知科学等角度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进行了重新审视。
作者基于最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得出下述结论:尽管由于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所研究的内容不同,所的出结论有差异,有时甚至大相径庭,相互矛盾,但是仔细考察各个研究(包括其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我们便不难发现,表面的矛盾从根本上讲是很小的甚至根本不存在,因此可以相对肯定地说第二语言不存在所谓的关键期,起码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来验证这一假设;从表面上看,年龄对第二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语音方面,但这并非年龄本身而是与年龄相关的其他因素造成的。
关键词:关键期假说、第二语言习得1.0引言所谓关键期(Critical Period,简称CP),是指在人生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可以在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教授的条件下,轻松、快速地学习一门语言(参见Fromkin & Rodman 1983)。
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著名神经外科医生Penfield和Roberts(1959;Penfield 1975引自詹姆斯1996),后为Lenneberg(1967)所接受并加以发挥,对语言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由于涉及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以及重大的语言教育决策问题,最近30多年以来,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
研究者从不同学科的各个方面采用各种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没有完全解决这一问题,但从根本上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
本文拟从语言学、心理学、神经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等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2.0关键期假说的各种理论解释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的基础是大脑模块化理论,即各种相对独立能力的存在—语言能力是与其他形式的能力相对独立的能力(关于对这一理论的评述,参见刘振前2001)。
关于其存在与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理论家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研究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是指在人类生命早期存在一个关键期,这个时间段内学习第二语言会更加容易。
这个假说最早由德国神经学家和生物学家考茨后提出,他认为生物的神经发展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最为活跃,这个活跃期对于习得语言也非常重要。
这一假说在后来得到了许多研究学者的支持和发展,并对我国外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期假说的核心观点是,人类在生命的早期具有学习语言的天赋能力,而这个能力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最为活跃。
在这个时期,儿童能够迅速而轻松地习得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能力逐渐减弱,后来学习语言变得困难。
根据关键期假说的研究,这个关键期的界限并不精确,但大致在儿童出生后的前五年内。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大脑发育快速,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高,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接受和处理语言输入,并建立起第二语言的语言系统。
而在这个关键期之后,大脑的神经连接逐渐稳定,学习语言变得更加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关键期假说对我国外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期假说提醒我们重视儿童早期外语教育的重要性。
在儿童早期,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最为活跃,容易建立起第二语言的语言系统。
对于外语教育,我国应该加大对儿童早期外语教学的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机会。
关键期假说也提醒我们,不仅儿童的外语教育要在关键期内进行,成年人的外语学习也要抓住合适的时机。
虽然成年人的语言学习能力已经不如儿童时期,但并不意味着成年人无法学习新的语言。
成年人可以通过积极的学习方法和合适的学习环境来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尽可能地接近儿童学习语言的效果。
国内“关键期假说”研究综述作者:曾静来源:《人间》2016年第29期摘要:关于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一直充满争议,但是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通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关于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撰文评述和实证研究,来概述和总结国内学者关于“关键期假说”的争论,并探究该假说对国内外语教育的实际意义。
关键字:二语习得;关键期;外语教育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30-02一、引言1953年著名的神经心理学家Penfield提出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与大脑的发育有关,认为语言习得有“最佳年龄”(The Optimum Age),且这个最佳年龄在10岁以内。
针对Penfield的研究,Lenneberg 搜集许多证据,于20世纪60 年代首次提出了“关键期假说”这个概念。
所谓“关键期”(critical period,简称CP),是指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某个特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内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教授的条件下,人的语言学习能够自然而然、毫不费力地发生,人能轻松、快速地学习一门语言;而超过一定年龄以后,人学习语言的能力会减弱,语言学习也会变得困难,甚至停滞不前。
二、关于“关键期假说”的各种研究探讨“关键期假说”自从被提出以来,一直是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
语言习得是否有“关键期”?那么“关键期”存在于第一语言习得还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关键期”的年龄阶段该如何界定?儿童语言学习者是不是一定比少儿、成人學者有优势?……这些都是各个研究人员争论的焦点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二语习得在我国起步,国内学者关于“关键期假说”也做了自己的研究和探索,关于“关键期假说”的文章和专著也大量涌现。
前期国内文献对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几乎都是评阅和描述性的,采取实验室研究或者二手数据研究方法。
到了后期,国内出现了许多对“关键期假说”的实证调查和研究。
关键期假说
关键期假说是指人类在一生中的特定时期对外界刺激有更
强的敏感性和易塑性。
这一假说认为在人类的生命周期中
存在着一些关键的时期,这些时期对个体的发展非常重要,而且在这些时期内接受的经验和刺激会对个体的发展和行
为产生较大的影响。
关键期假说最早是由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洛伦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洛伦兹研究发现,一些动物在幼年时期特
别容易受到特定刺激的影响,从而形成一些行为和认知习惯。
他将这种现象称为“关键期”。
关键期假说在生物学和心理学领域都有重要的研究。
在生
物学中,关键期假说被用来解释动物的发育和行为。
例如,鸟类在孵化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对第一个遇到的对象产生亲
近行为,这就是关键期的一种现象。
在心理学领域,关键
期假说被用来解释人类的认知和情绪发展。
一些研究表明,儿童在早期时期接受的刺激和体验会对他们的智力和情绪
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
然而,关键期假说也受到了一些质疑。
有些学者认为,并
不是所有的发展都受到关键期的影响,而是存在一定的可
塑性和可逆性。
另外,关键期假说还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关键期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总体来说,关键期假说提供了一种解释早期经验和刺激对
个体发展的重要性的观点,但该假说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
究和验证。
“关键时期假说”发展研究综述【摘要】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关于是否存在“关键时期假说”这一问题,学术界一直出现正反两种观点的争论。
论文从“关键时期假说”的产生、理论依据、实证研究、反对观点及例证各个方面充分阐述了该假说的研究成果,选取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和研究理论及实证,并对在语言语音习得方面“关键时期假说”的优势做出总结,从而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以及学习者自身提供外语学习的启示。
【关键词】语言习得;关键时期假说;年龄因素1、引言早在二十世纪初期,就已经有研究者着手研究外语学习最佳年龄这个课题,而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这个课题的讨论日趋激烈。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语学习者和教学者,是否存在外语学习最佳年龄这个问题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我国许多家长和外语教育工作者认为孩子年龄越小学习外语的效果越好,目前外语学习界出现了学习者“低龄化”“幼儿化”的现象。
本文将选取这一课题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的观点,从正反两面阐述这一理论的发展并试图对儿童英语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2、“关键期假说”探究2.1 产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语言学家就将脑神经学科与语言习得研究结合起来,通过一些关于大脑言语功能与年龄的实验得出结论:儿童学习语言比成年人更有优势。
1959年,美国神经心理学家Wilder Penfield 和 Lamar Roberts 在他们合著的文章《言语与大脑机制》(Speech and Brain Mechanisms)中首次提出了“关键期假说”理论。
他认为,自然而成功的语言习得只能发生在关键期,也就是两岁到青春期之前。
在这一时期,语言学习涉及到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整个大脑都可以参与语言学习,因此儿童可以轻松自然的学习某一种语言并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一旦过了这一时期,语言学习会变得越来越难。
在此之后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一假说的支持者与反对者通过各种例证试图证明或者推翻这一理论,“关键时期假说”也得到了近半个世纪的讨论批评和修改。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研究评述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是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对习得语言的
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它的最初提出是关于人们是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一门新的外语的问题,以及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学习一门外语的最佳途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假设被扩展到小孩习得语言,特别是他们是否可以轻松学习语言的年龄段上。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假说一直遭受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批评。
它最初被认为是一个优化语言习得过程的方法,但也有许多人质疑它的有效性,并将之归因于种族主义,以及认为某些种族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语言习得能力的观点。
最近的研究表明,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仍然可以被用作一种方便的策略来引导外语学习者。
就个体而言,证据表明,当外语学习者具备了所需的语言背景知识,而且有足够的时间专注于获取知识和技能时,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点进行语言学习。
然而,他们必须有足够的动机和积极性,积极参与并对语言学习过程抱有正确的期望。
总而言之,证据支持的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最佳方法仍然是正确的学习者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新的语言。
这可能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或晚期学习者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语言背景或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
综上所述,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仍然受到广泛的认可,尽管它也受到了许多批评,但如今它被视为一种有效的语言学习策略,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外语水平。
但是,也需要强调,第二语言习得关键
期假说的有效实施需要有一定的学习背景,这样才能实现更有效的学习,而这一点也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此,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要想学习一门新的外语,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努力和时间,以及充分的投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浅谈儿童第二语言学习“关键期”理论研究综述摘要:本文简述了儿童第二语言学习“关键期”理论和一些相关研究,并分析了其研究现状、共识以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关键期”理论一、儿童第二语言学习“关键期”相关理论解释(一)大脑“侧化期”理论“关键期”假设最初提出与母语习得有关。
神经学家penfield和rberts认为,人的一生中有一段固定时期可以自然、容易地学习语言,错过这一阶段,一般很难完全成功地习得母语,这就是“关键期”假设(ritialperidhypthesis,简称ph)。
他们认为新生儿出生后最初十年是语言的最佳习得时期,因为这时候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1967年,列尼伯格(lenneberg)在他的著作《语言生物学基捶中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理论假设。
他从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出发,将“关键期”与大脑“侧化期”等同起来。
(二)内在论另一个引发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研究热潮的理论是乔姆斯基(hsky)的内在论(innatethery)。
乔姆斯基认为,儿童生来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普遍语法(universalgraar,简称ug)和习得机制(lad),当这一机制受到某一具体语言材料的刺激后,儿童大脑中的ug则转化为该语音经验所代表的具体语法。
例如当接受到以英语为语音经验的刺激后,ug则转变为英语语法;同样,以汉语作为语音经验作用于ug,所转化的具体语法为汉语语法。
因此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在0~4岁就能完成。
后续的研究者认为,如果在ug转化之前进行多语语音刺激,儿童完全有可能掌握多种语言,并以双语或多语地区的儿童语言学习作为例证。
(三)语言习得进化理论语言习得进化理论认为,儿童获得语言后,习得能力自然失去。
早期学习语言是为了在一生更长的时期内获得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因此,虽然人在整个成年期一直都在使用语言,但是语言学习机制在童年早期就已经完成其使命。
进化模式对语言学习机制的解释是:关键期大约在青春期结束时,在这一阶段,促进发展的选择压力降低,发展的动力减弱。
浅谈国外二语习得领域内语言学习关键期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针对二语习得领域内的语言学习关键期研究作一简要综述,简述了国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理论探索和实证性研究。
回顾了二语习得关键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从赞成与反对两方面探讨了关键期假设存在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研究综述一、引言所谓关键期(ritialperid,简称p),是指在人生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可以在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教授的条件下,轻松、快速地学习一门语言(frkinandrdan,1983)。
语言学习到底有无关键期?关键期对第二语言习得究竟起多少作用?这些问题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家、语言研究者在二语习得中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
本文就二语习得关键期研究作一个简要的综述,分析国内外二语习得关键期研究的现状,理清研究的思路,以供同仁们参考。
二、关键期假说理论提出的历史回顾20世纪中期,外语学习最佳起始年龄的问题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成为语言学家和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早在1959年,美国神经学家penfield和rbert提出了“白版理论”。
他们的研究从生理学的角度指出:儿童的语言习得与大脑的发育有关。
儿童出生时大脑就具有固定的功能用于语言和感知,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是人生最初的十年,当大脑逐渐失去可塑性时,最佳时期将会消失。
1967年,lenneberg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首先提出了关键期假设(ritialperidhypthesis,简称ph)。
关键期假设认为:青春期以前,学习者由于年龄小,生理和心理处于发育期,大脑的可塑性较强,因此比较容易学会地道的第二语言,而成人发育完全成熟,大脑逐渐失去可塑性,过了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因此较难学会第二语言。
这个观点对语言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后,语言学习是否存在关键期就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一个长期争论的焦点。
三、支持关键期假设的观点和研究赞成关键期假设理论的risitineeber-fx和helennaville用一种行为主义和电生理学相结合的方法来检验年龄是否起限制作用,以及如何起作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