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职能定位及应注意的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261.05 KB
- 文档页数:3
1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各级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人口就业,大力招商引资,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扶持园区发展,在构建工业园区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加深,很多建设较早、规划无序、产业相对落后的工业园区,受到行业产能过剩、对外出口减少等影响,园区内企业效益下滑,甚至工厂停产停工,工业园区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地方政府作为工业园区发展的引路人和受益者,拥有强大的政策、资金等公共资源,在推进园区转型发展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工业园区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发展水平良莠不齐,两级分化日益严重虽然我国的工业园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发展水平很不均衡。
一些国家级、省级的工业园区发展水平高、速度快,从规模和数量上看,大多数县市级工业园区因为定位模糊、没有科学的发展战略、缺乏产业集聚的必要条件和有效的招商引资手段等原因,在发展建设上处于低水平。
虽然不少园区规划面积动辄十几、几十平方公里,但里面摆放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实际开发规模较小,土地利用产出效率较低。
有的工业园区甚至名存实亡,已经是空区一座。
2.2园区产业定位模糊,发展战略不清晰我国很多工业园区在建设之初就忽略了专业化分工,有的园区产业定位模糊,项目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低,主导产业趋同,特色也不够鲜明。
特别是地域相近的工业园区之间相互攀比、脱离实际,没有根据自身客观的产业条件来定位。
定位脱离实际往往会造成招商引资困难,实际招商中又不得不放宽条件,因此,在招商中往往存在“饥不择食”的现象,不管“萝卜”、“土豆”都往筐里装,很多园区中既有少量的新兴产业项目,又有众多高能耗、重污染企业,致使园区产业集聚成了“大杂烩”,影响了园区的健康发展。
同时,由于我国工业园区基本上都是政府主导型,也就是政府主导开发,政府给予园区发展提供大量的资金和土地等资源,这种模式虽然在园区发展的初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很容易导致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逐渐趋同,导致园区发展的思路不清晰。
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hc360慧聪网纺织行业频道 2004-06-11 09:23:50近日,旨在提升广东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全省产业集群经验交流会在中山市召开。
会上,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就广东乃至全国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下一步如何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广东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中小企业由集聚向集群的转化,把产业链做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
广东产业集群发展三大不足广东省副省长游宁丰把广东目前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不足归结为三点:一是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创新能力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
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等原因,广东未能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即高端道路集群的首选地,产业发展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隐忧。
二是企业的根植性与可持续发展、争当排头兵的要求不相适应。
随着近几年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的逐步减弱,出现了部分企业向外迁移的现象。
三是产业集群内产业链的发展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不仅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如何促进市场发育,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以大生产促进专业分工和合作,也是产业集群面临的紧迫问题。
产业扎堆缺乏差异性优势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雪梅把产业集群分为外源型(外资带动型)和内源型(本土发展型)两大类。
她认为这两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分别存在不同的问题。
外源型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有:“复制群居链”现象突出。
1987年第一家台湾鞋厂在东莞投资生产,到1990年时已有400多家台湾鞋厂在此落户,台湾的制鞋商、原材料供应商、包装商、机器维修店以及下包厂商在此形成一个新的企业网络。
但台商企业只选择自己圈子里面的企业形成上下游交易合作关系,对当地相关产业前向、后向关联效应差。
当一个大型企业选择外迁,往往会带走许多相关小企业。
台资企业与内地企业之间的关系还仅仅是基于产品链的简单劳动分工。
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角色定位内容摘要: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至关重要。
本文分析了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积极作为的必要性;指出了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作为的缺陷;提出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应该扮演好战略的规划者、环境的营造者、服务的提供者和市场的监管者等四个方面的角色。
关键词:政府;文化产业;角色进入21世纪,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发展势头异常强劲,正在成为最具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很多省市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区域竞争力等角度纷纷作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
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之后,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开始浮现出来,首当其冲的就是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如何定位。
实践证明,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在其发展之初,尤其需要政府的扶持,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政府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至关重要。
地方政府能否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上进行持续的创新,决定着区域文化产业的未来前景。
一、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积极作为的必要性文化产业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经济活动,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遵循资源配置最优的市场规律。
然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市场不是万能的,对于“市场失灵”的矫正,莫过于政府的积极干预。
尤其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既要求实现经济效益,又要求实现社会效益,其“双赢”的要求更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
1、文化产业中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积极作为。
文化产品是满足社会精神需要的精神产品,精神产品的需求弹性很大,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很多,这使得文化需求具有特殊的层次性、多样化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文化产品的供求矛盾,一部分是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得到调节的,如那些满足公众直接的、现实的文化需求的娱乐类、劳务类文化产品,价格可以成为文化需求的真实反映,它的生产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但是,还有相当部分的文化生产是市场价格机制无法调节的,如那些具有超前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的文化产品。
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作者:王雪丽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第02期[摘要]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
它兼顾了企业和市场的双重优势,不同地区可以通过产业集群的培育和持续发展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但其在公共产品提供、负外部性、发展不平衡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政府作为制度的提供者,应承担起弥补其不足、推进其发展的重任,而在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的作用方式和重点也不一样。
[关键词]产业集群;政府;公共产品提供[作者简介]王雪丽,河南财经学院产业经济学20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与政策, 河南郑州,450002[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02-0022-0004一、产业集群的概念、特点及不足(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特点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地缘现象,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产业集群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他最早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美国“硅谷”等地区的特定产业经济却保持了持续繁荣。
这个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学者们对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
国外典型的产业集群如意大利著名的皮革业集聚,美国硅谷的微电子生物群、好莱坞的影视娱乐业群、加利福尼亚酒类集群,英国的斯塔福德郡的陶器业群,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集聚,日本驻波和中国台湾新竹高技术产业集群等创造出不同寻常的竞争力,抚育出许多国际上成功的知名企业。
如硅谷产业区就孕育了20多家全球百强高科技公司(如Intel、HP、Sun微系统、苹果)。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如广东珠江三角洲产业聚集、浙江轻工业集聚、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聚等,是综合区位、资源、技艺等因素发展起来的。
论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职能的发挥摘要:所谓集群是一个生态概念,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是借用了生态中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群是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欠发达地区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方政府应根据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独特规律,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打造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所谓集群是一个生态概念,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是借用了生态中集群的概念。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对产业集群的理解,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的机构、产业公会等)的集合(poter,1998)。
产业集群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关键在于它通过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生产率、加剧竞争等,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这种竞争优势主要在增长速度、市场占有率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像温州生产的打火机占全球50%以上,乐清柳市生产的低压电器占全国的2/3。
产业集群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战略模式。
欠发达地区,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的发展、制度的创新,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有可能实现高速发展的区域。
浙江虽是沿海发达地区, 2006年浙江58个县市当中尚有25个欠发达县市,而这些县市绝大多数集中在浙江西南山区。
但浙西南欠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相比,又有区位优势,明显可以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在新一轮的工业化调整中占得先机,实现区域的跨越式发展。
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单独依靠市场和企业自发的力量无法形成足够的产业集群,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不可或缺。
总的来说,欠发达地区政府在产业集群的成长与升级过程中,应担当规划、指导、宣传、协调与支持的角色。
它对产业集群的影响是通过关于产业集群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实现的。
论构建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政府支持体系作者:黄平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09期[摘要]产业集群发展是世界的经济现象,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经路径。
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关注产业发展的理论动态,谋划产业集群发展,建立产业集群发展的长期愿景。
尤其是当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离不开包括政府在内的相关机构组织的扶持,外部机构的支持和服务是产业集群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一个必要条件。
[关键词]产业集群;政府职能;支持体系[作者简介]黄平,中共湘潭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企业融资,湖南湘潭,411100[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7)09-0009-0003根据各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从集群动态演进的角度把产业集群的发展大致分为自发成长和机构推动两个阶段。
在自发成长阶段,中小企业在没有干预措施的条件下自发形成产业聚集。
集群的出现大都是自发形成的,不是政府有意识计划和干预的结果。
但是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离不开包括政府在内的相关机构组织的扶持,外部机构的支持和服务是产业集群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一个必要条件。
市场机制不能解决企业面临的所有问题,而政府支持通常被视为解决“市场失灵”的一个有效手段。
集群发展越深入,需要政府介入的力量就越多。
特别是在我国市场不完善、中介组织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介入和干预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显得更加必要。
在产业集群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应构建一种适当的平衡关系,将政府的职能定位于产业集群的市场失灵领域,在遵循产业集群规律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确定政府干预的程度,做到政府职能的到位,提高地方政府行为的有效性,并注重政府权力的约束。
我国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但是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完善,市场机制功能不强,因此,应该实行“政府调控的产业集群模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政府的引导和调控,纠正产业集群的市场失灵,同时防范政府失灵现象的产生。
论中国产业集群发展与政府角色定位洪丽明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领域中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的供给者、服务的提供者、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相应的机构以其共性和互补性为纽带而实现的在地理上的聚集(M 波特,1998)。
从世界范围来看,有美国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硅谷、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日本的筑波科学城、意大利的制鞋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英国的剑桥印度的班加罗尔高技术集群。
从中国来看,有福建安溪的茶叶,南安仑仓的水暖城,沿海地区的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产业集群带。
这些著名产业集群的存在都让人无法忽略产业集群的存在,由此其重要性也就可见一斑。
一、中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中国的产业集群中发生了些令人困惑的事情,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退,以及中国纺织鞋业等产业集群屡陷国际贸易摩擦等。
这一系列的现象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一向长势良好的中国产业集群发出了质疑,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成果的津津乐道。
越来越多的学者立足于中国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其潜在的问题,并借鉴各国产业集群发展中主要参与者的战略策略经验和理论研究,对中国产业集群摆脱困境追求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许多研究成果。
(一)政府职能中的越位缺位与决策失误忽视集群本身的规律盲目追求规模和政绩,利用政府自身拥有的企业,甚至是直接干预扩大产业集群规模,直接建立一些市场条件不存在的产业集群,同时在经济规模和总量上互相盲目攀比,政府职能严重越位;一个良好的商会行会的存在等这些对产业集群发展十分重要的软设施的效益往往是长期的,短期内无法直接得到其效益,因此极其容易被一些政府的短视行为所忽略,政府职能容易缺位;政府决策过度依赖资源禀赋吸引外资,外方看重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开采资源发展企业的同时引起环境条件的恶化,而且当资源开采殆尽,外方有可能撤资走人。
这样集群本身的活力和生命力也将被严重削弱。
(二)企业间的信用体系不完善,信任机制不健全,由此带来较低的有效合作率诚信机制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集群发展所需社会资本中的重要因素。
地方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职责分析目前,中央正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在一揽子改革任务中,优化产业结构是其重要的举措之一。
为了响应中央的号召,全国上下各级政府正努力顺应新要求适应新形势。
这其中,文化产业作为新时期绿色朝阳产业,同时具有较高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现代新兴产业,在本轮改革热潮中正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地方政府更应当把握时代机遇,推动地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本文从政策导向、体制机制创新、顶层设计等角度论述地方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职责。
2004年前后,我国文化产业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江苏在全国最早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构想,深圳开始建设全国首个创意设计之都,上海建成了全国首家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
一时之间,全国各地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符号逐渐增多,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反响。
众多专家学者更是认为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后一桶金”。
例如,杭州市8大门类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14年高达17.47%,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产业。
因此,各地纷纷效仿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但是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由于各地城市之间在发展定位、规模功能、产业导向、资源要素等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不能简单的把经验“复制粘贴”,而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思考精准定位。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其加以论述。
一、科学全面认识和理解文化产业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注重发挥其在改变传统产业体系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中,各国和各地区之间对于文化产业的理解不尽相同。
由于各地区认识不同,各城市文化产业发展重点也各有侧重。
由于认识不统一,对于前期政策制定、产业发展前景评估都会形成后续影响。
因此,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确立文化产业发展重点。
同时,考虑到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规模越来越大,因此在完成目标任务的同时,更应从推动产业转型的角度来看待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二、强化和确立地区高度统一的指导思想,绘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蓝图,在重点门类、行业和载体建设发展上培优选育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