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剂全氟显质量标准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3.80 KB
- 文档页数:3
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简称UCA,是一类能显著增强超声背向散射强度的化学制剂。
其主要成分是微气泡,一般直径为2-10um,可以通过肺循环。
最早的超声造影剂是含二氧化碳氧气或者空气的微气泡,主要是通过手振生理盐水获得仅能用于右心系统显像。
采用变性的白蛋白,脂质体,多聚体以及各种表面活性剂等材料包裹的微泡造影剂才是目前常用的造影剂。
超声造影成像原理造影剂微气泡在超声的作用下会发生振动,散射强超声信号。
这也是超声造影剂的最重要的特性——增强背向散射信号。
例如在B超中,通过往血管中注入超声造影剂,可以得到很强的B超回波,从而在图像上更清晰的显示血管位置和大小。
接收到的超声强度是入射强度和反射体的散射截面的函数。
散射截面是与频率的四次方和散射体半径的六次方成正比,这对所有的造影剂介质都适用。
理论上,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看到气泡粒子的散射截面要比同样大小的固体粒子(例如铁)大1亿倍。
这也是气泡组成的造影剂的造影效果比别的散射体优越的原因所在。
气泡散射还有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特性——气泡共振。
当入射声波的频率与气泡共振频率一致时,入射声波的能量全部被气泡共振吸收,形成共振散射,这时散射截面远比上述公式给定的大。
应用超声造影剂的研究和应用可以追溯到1968年Gramiak等人描述的心脏内注入盐水后可在主动脉根部得到云状回声对比效果。
80年代后期,超声组织定征遇到一定的困难,某些组织即使病理上有区别,它们的超声特性却很相似。
为此能增强组织和血液回波能力的超声造影剂受到极大关注。
早期的造影剂,包括含有自由气泡的液体;含有悬浮颗粒的胶状体;乳化液体等。
缺点是尺寸大、不稳定、效果差。
自由气泡是超声造影剂最简单的形式,中国临床采用过H2O2作为超声造影剂,它进入血液后生成游离氧,多用于心动学中的造影。
由于自由气泡尺寸太大很不稳定,不能通过肺循环,不适于心脏造影。
含悬浮颗粒的胶状体可用于增强软组织背向散射,且有较好的造影效果,它的存活时间长。
459 Volume 1 · Issue 4 · December 2015 Engineering全氟化碳乳剂19F 磁共振成像的最新进展Anne H. Schmieder1, Shelton D. Caruthers2,3, Jochen Keupp4, Samuel A. Wickline1, Gregory M. Lanza1*摘要:19F 磁共振成像(MRI)的研究可追溯到30多年前。
在这30多年间,氢原子核(1H)成像技术迅速发展,并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使得磁共振成像成为生物医学诊断成像技术中不可缺少的支柱。
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对19F 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缓慢。
但是在过去的十年间,尤其是最近几年,19F 成像的研究和临床相关性呈爆发式发展。
部分原因归结为MRI 仪器、19F/1H 线圈设计以及临床前和临床核磁共振仪的超高速脉冲序列的发展。
这些成就再加上对解剖生理学分子成像技术的兴趣以及一批创新造影剂的出现使19F 的概念进入了早期的临床评估中。
本篇综述重点探讨以液态全氟化碳化合物为基础的造影剂,并试图呈现这段丰富的研究和发展历史。
关键词:氟,磁共振成像(MRI),双调线圈,全氟化碳,血管生成术,细胞标记1 引言尽管以氢原子核(1H)为基础的磁共振成像(MRI)在临床应用的磁共振(MR)技术中占有很大比例,但是对19F MRI 的兴趣,尤其是对利用全氟化碳(PFC)作为氟来源的分子成像技术应用的兴趣在不断增加。
对19F MR 波谱和成像技术的研究可回溯到1977年,当时对人体进行1H MRI 还处于萌芽阶段[1]。
许多研究人员为早期19F 成像的技术基础作出了贡献[2–7]。
1.1 为什么用19F?对19F 核成像的兴趣反映出其作为定量MRI 造影剂的潜力。
19F 的天然丰度为100 %,自旋量子数为1/2,旋磁比为40.08 MHz·T –1(比1H 的42.58 MHz·T –1稍低),其敏感性是1H 的83 %[8,9]。
前列腺癌(PCa )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发病率极高,在美国和欧洲的癌症死因中位居第2[1]。
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2020年新诊断的PCa 患者超过190000人,因PCa 死亡的人数高达3万人以上[2]。
近年来PCa 的发病率在大多数亚洲国家呈上升趋势[3]。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检查技术的提高以及人口进入老龄化,PCa 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故对于高危群体进行及时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超声分子成像技术使用特定抗体或配体标记成像化合物,生成能够结合特定组织或病变的靶向超声造影剂,静脉给药后,这些分子探针通过血液循环在靶组织中特异性聚集,经超声检查可在分子或细胞水平上对病变区域进行特异性成像。
本文就靶向超声造影技术在PCa 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靶向超声造影剂在PCa 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靶向超声造影剂是将靶向生物标记物添加到分子显像剂中的一种技术,配体被设计成黏附在外壳上的内皮生物标志物[4]。
靶向造影剂将通过配体-受体黏附到靶组织,在微血管中积累。
给药几分钟后进行影像学检查,大部分游离造影剂通过呼吸道排出,靶区的造影剂将会显影,信号强度与生物标志物的表达程度成正比[5]。
目前在超声造影剂中常用的PCa 靶向配体有以下几种。
1.1前列腺素1(STEAP-1)STEAP-1是一种细胞表面蛋白,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原发性PCa 细胞中高表达,与细胞之间的通讯有关[6]。
该抗原有339个氨基酸残基,并以蛇形方式折叠成2个Advances in targeted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for prostate cancerWANG Huijie 1,2,HONG Hua 2,LIANG Danyan 21Inner Mongolia Clinical College,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Hohhot 010110,China;2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Medicine,People's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Hohhot 010017,China摘要:前列腺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新型造影剂全氟显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疗事业方面新技术、新方法应运而生,为人们带来了更好的医疗服务,由于人们生活工作中存在较大压力,从而不孕症患者随之增多。
因此,本文我们将对新型造影剂全氟显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技术进行具体分析,探究其在输卵管通畅性治疗应用方面的临床价值。
方法:我们对某院收治的48名不孕症妇女进行了治疗调查,她们均采用造影剂全氟显,经腹部B超指引下,观察到造影剂在输卵管子宫的流动情况及显影情况,获取输卵管通畅性数据,之后通过X线碘油造影,分析和对比上述各项结果。
结果: HyCoSy与X H SG检查结果符合度达到90%以上,特异度更高达95%以上,灵敏度分为不通畅和通而不畅两种类型,其中不通畅为86.7%.通而不畅,为91%。
由此可见,其具有一致性较强的特点,上述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经过治疗观察可以发现,新型造影剂全氟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术的应用,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现输卵管情况,为后续治疗奠定坚实基础,并且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经济的优势。
关键词:造影剂;全氟显之;输卵管;超声造影;临床以往输卵管通畅性临床检查方法主要包括 X线碘油造影、输卵管通液术、腹腔镜等等,但各项临床检查技术存在诸多问题。
新时期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声学造影剂及超声成像技术应运而生,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当中。
经过实践调查可以发现,该项技术检查效果更佳,本次我们采用新型造影剂全氟显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开展研究工作,希望能够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为相关医疗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意见1·研究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我们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年1月在某院就诊的48名不孕症患者,他们年龄在23~41岁之间,平均(30.1±2.1)岁,通过基础体温测量B超及男性精子检查后,排除男方不孕及卵巢不孕因素,选取患者均不存在盆腔生殖器肿瘤疾病,其中原发不孕症患者18名继发不孕症患者30名,存在流产史患者16名,患者在对蛋白质过敏有阴道不规律出血现象,阴道炎症尚未痊愈,存在严重疾病不能忍受检查者,不得接受此次手术[1]。
关于超声造影剂的问题老板催的很紧,要我近期内写出一份超声造影剂课题(腹部脏器或小器官方面)的实验设计方案。
我们省还没有开展超声造影剂这一最新技术,我只能通过看一些有关文献自学,但是仍然知之甚少。
老板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基本上是靠自己了。
现在我知道的超声造影剂只有两种:德国先令公司生产的Levovist,北京阜外医院超声室的FX530,计划做动物实验。
当务之急是请教它们的价钱、具体联系地址以便购买。
若有其他安全、经济、好用的造影剂,请推荐。
先行谢过!据我所知原来Levovist已经撤出中国市场了,我们医院超声科所使用的都是直接从国外带回来的,但是可能最近情况有变,因为前一段时间一个国外公司在我院做超声造影剂全国的产品演示,我可以明天帮你再详细询问一下。
在此守侯两小时,终于有同仁回应啦,真高兴!谢谢组长,我等你消息!肝肿瘤灰阶超声造影技术临床应用进展沈理徐智章R.Lencioni作者单位:202150 上海,崇明县中心医院超声科(沈理);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超声科(徐智章);Department of Neoplasms, University of Pisa, Italy(R.Lencioni)医学超声领域三项主要技术进步,即微泡成为改变组织回声强度的有效造影剂,探头及声束形成的技术进步和系统数字化程度提高,已明显影响超声造影诊断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1]。
业已取得的成绩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超声造影术在诊断肝肿瘤中作用和地位的认识。
这里,我们就灰阶超声造影这一重要医学超声新进展所采用的技术和取得的成绩作初步总结和介绍。
一、对肝脏微泡造影剂及相关特性的新认识近年,人们对微泡与声场交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对微泡造影剂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理解,进而设计出新一代更优秀的超声造影软件,使微泡造影剂用于肝实质灰阶对比增强成为现实。
1、肝实质超声造影剂目前,常用于肝实质灰阶增强的微泡造影剂主要为Levovist(SH U 508A; Schering, Berlin, Germany.)它是一种优秀的多普勒超声信号增强造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