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面对新教材我们如何教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语文新教材教学教法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贯彻与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
可见,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创新教学理念,通过将新的教学理念实践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新课程的教育方法,积极转变角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血学生的思维能力,切合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进行学习。
对此,本篇文章根据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新教材;教法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完善教学方案和设计是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1]。
由于高中时期是学生思维能力由初中过渡到高中,面临着思维方式和方法的转换,加上高中时期更加注重培养对语文知识的语感,从而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系统的阅读,深入挖掘文章的基本内涵和中心思想,从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时要重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结合新教材理念和方法促进学生品德修养、文学素养的提升。
一、教师及时转变观念,转换教学课堂角色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语文新课标提倡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2]。
因此,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转变教学观念,在新的教材和观念的背景下,将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教师为主讲解内容的教学理念转变为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同时,教师在新教材和新观念的教学方法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能力,教师不再是以讲解为主教学方式,而是在课堂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除此之外,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主,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表见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而言,教师不仅发挥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更是学生在学习发展中的引领者、促进者。
浅谈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使用姓名:陈林学号:2013120844 作为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一年半的新老师,在使用新教材时有许多自己的感悟,结合同事的一些分析和看法,浅谈我们高中物理老师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新教材呢?首先我们来了解老教材和新教材的区别。
一、新老教材的优缺点对比1、老教材逻辑强,新教材板块化凌乱在老教材中每章每节都按照一定的逻辑先后顺序学习,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有条理性;而新教材中有些节先后顺序是有些逻辑问题的,这样也会加大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难度,例如新教材必修2中第五章的第五节向心加速度和第六节向心力就存在这个逻辑问题,其一是先有向心加速度还是先有向心力呢,答案肯定是先有力才有对应的加速度;另外由于向心力比向心加速度更形象,学生更易理解,因此先讲向心力学生理解后很自然就理解了向心加速度,但是反过来学习却会增加难度。
2、老教材中学科间交叉很好,新教材却很差在老教材中学生学习v-t图像的斜率问题时数学上一定是在数学上已经学习了函数斜率之后,学科间交叉的非常合理,但是新教材中却是物理上先使用斜率问题,数学上后来才学,这无形之中加大了物理教学的难度和学生学好物理的难度。
再如高中物理中需要求解很多的方程组,学生数学能力不够总解不出来,而且物理还要经常求解一元二次方程,需要用到数学的十字交叉法,但是很多学生却没学习过,这是什么情况?物理老师还得时常客串数学老师教数学。
3、老教材死板,新教材更新颖在老教材中图片很少,导致除了学习知识还是知识,但新教材中引入了更多的漂亮新奇的图片,课外知识,新科技和新实验等等,这点上会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教学活动也可以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新教材太过于简单,学生往往能听懂却发现一道题都不会做,在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变的今天,这绝对是不可能长久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几乎所有教师都会在课本基础上加上很多重要的比较难的相关知识点,重新走上叫老教材的老路,从这点上看,新教材又是失败的。
浅谈对新教材的一点体会非常有幸在上学期参加了信息技术新教材的编写工作。
我主要围绕第三册第二单元进行了编写。
放假前又试用新教材上了第五册三单元《小鬼当家》的第一节课《家庭收支知多少》。
通过参与编写和课堂实践,对新教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下面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这节课及对新教材的一点体会。
第五册第三单元《小鬼当家》第一课时《家庭收支知多少》说课稿教材分析:《家庭收支知多少》。
这一活动主题涉及的内容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有多个可以进行研究的切入点,便于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进而达到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在word中如何插入编辑一个复杂表格的方法。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在word绘制表格、处理表格的具体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践和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之中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及培养学生关心家庭关心自己身边的事,了解父母的辛苦,体谅父母。
教学方法: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基于资源的主题探究模式,基于网络教室的合作学习模式和基于学生作品的交流评价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为了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达到乐学、愿学、自主学习的目的,我在教学中设置虚拟教学情境,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做中、玩中体会到学习的方法、规则,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学设计:本科用1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题的确立,了解家庭的收支情况,学习在word中如何插入编辑一个复杂的表格的方法,制作一个家庭收支情况调查表。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二)分析任务发现问题(三)技术探索尝试发现(四)作品制作合作实践(五)共享作品师生评价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的简要分析介绍,下面我就说课的形式向各位领导、老师展示我的这节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录像片段1)(二)分析任务发现问题(录像片段2)教学活动: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个别指导学生课前资料数据的调查整理分类1、根据内容先制作出一个简单的基本表格2、在基本表格的基础上进行编辑# 从而自然的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
浅谈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教学“解决问题”是新课程教材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内容选材来源于生活,表达形式鲜活灵动,在编排及教学要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何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探索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基本策略,是我们亟须思考的问题。
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化难为易,启动思路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新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所以在学习新的问题前,可把新的问题分解成几道简单的问题做铺垫,从而引出解答新问题的思路。
如例题:小明读一本12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1/3,第二天读了余下的1/4,还剩多少页没读?先把此题拆开编成4道简单的问题,作为新课前的复习。
1.小明读一本12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1/3,第一天读了多少页?2.小明读一本12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读了40页,还剩多少页?3.小明第一天读一本故事书剩下80页,第二天又读了剩下的1/4,第二天读了多少页?4.小明读一本12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读了40页,第二天读了20页,还剩多少页没读?学生解答完这4道题后,我又把这4道题组合成原例题。
这一拆一组再经启发,学生发现:根据小明读一本12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1/3,求出第一天读的页数;知道总页数和第一天读的页数,又能求出剩下的页数;知道剩下的页数和第二天读了余下的1/4,能求出第二天读的页数;最后根据小明读一本12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读了40页,第二天读了20页,就能求出还剩多少页没读。
在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引出用综合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样不仅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一道复杂的问题是由几道简单地问题组成的,更重要的是从中引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设疑点拨,理清思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对两种和两种以上的解题思路会发生混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他们疑惑不解的时候适当地点拨,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例如:学生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往往思路不清,不习惯找应用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浅谈如何使用历史新教材摘要】新的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因此,师生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以求取得最大的效益。
历史教材已经不是“圣经”,但历史教材肯定是最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
新的历史教材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历史教材。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促进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历史教材呢?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使用历史新教材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不足之处,请同行指正。
【关键词】使用历史新教材【正文】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如何处理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也就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对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
面对新课改我们该如何处理新教材,如何整合新教材呢??一、紧扣新课标,合理取舍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明显感觉到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而课时少,教学难度大,使教学进度缓慢,要想改变这种困境,教师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相互参照,统筹兼顾,敢于大胆取舍。
1、紧扣课标,把握重难点新课标是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
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究新课标,根据新课标的“学习要点”和“教学活动建议”,拟订各课的重点和难点。
如《秦的统一》要求学生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而本课的重点是秦的统一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是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
因此,在讲授该课的时候所收集的材料与教学资源都是围绕这些内容展开的。
2、紧扣重难点,大胆取舍新课改讲究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就要相信学生,教材上一些故事性的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关系不是很大而又不影响整体设计的内容、章节之间重合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地、大胆地、合理的舍去,让学生自己阅读、了解即可。
浅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心得体会正时间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十几年的历史教学,面对新一轮的历史教材改革,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受,谈谈我在新课标改革中的一些体会:一、新教材中的新特色。
新教材的根本构造同旧教材一样,还是以课为单位,一课时学习一课,每课都设有“提示”,看提示局部就知道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易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时把握其重难点。
每课的字体同样由宋体和楷体组成,用不同的字体及大小字来排版,显现出教材内容的主次性、直观性,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课文还配有图表、资料、解释,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历史、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但它与旧教材相比,还是具有自己新奇之处:第一,新教材在编排体例上实行单元化。
新教材在承袭旧教材诸多特色的同时,也有自己的创新。
如在教材的编排上,新教材采纳单元制,北师大中国历史一、二册共分为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
如第一册第一单元主题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其次单元主题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三单元主题是“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第四单元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会聚”、其次册第一单元主题为“富强与开放的社会”、其次单元主题是“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进展”、第三单元主题是“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这样,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紧紧围绕单元的主题进展,条理清楚、重点明确,学生也简单把握教学内容。
其次,新教材打破了“大而全”的体系。
旧教材过分强调学问的系统性、全面性,生怕学生学的学问不够,不敢把学问点减下来,什么“王朝体系”、历朝历代、时间、地点、人物、大事起因、经过、结果等等,样样不能少,结果是面面俱到,而面面难做到,显得繁杂。
新教材却大刀阔斧地削减内容、合并章节。
如新教材把“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合并为一课,把“隋唐文化”三课合并为两课、把“女真族的勃兴和辽、北宋的灭亡”合并到“金与南宋的对峙”里等,大幅度减掉了旧教材内容。
第三,新教材吸纳史学讨论的最新成果。
浅谈对新课标下教师备课的认识新课程改革,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备课、上课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形式,代之以全新的方式方法。
这里我们就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如何备课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遵循一个前提以前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我们在备课时往往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而是把学生粗暴地理解为接受知识的一种容器,是学习的机器。
新课标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注重了人文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决非容器、机器。
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教学步骤、教学问题都必须“以人为本”,体现备课内容的人文性。
二、实践两个观念在我们的备课中,还要实践两个观念,即大学科观念和课堂互动观。
“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是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
新课程的出现,改变了教师以前不顾学生反应只顾自己满堂灌的陋习。
新课程追求的是:一个平凡的老师,应该把自己的生命和学生的心灵相融;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
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无论是在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在教学问题的设置上,都应该有充分的师生互动的内容。
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那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将仍然走满堂灌和满堂问的老路。
三、处理三组关系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时间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备课的投入可以减少,恰恰相反,教师在备课时投入的时间应当增加。
以往备课中所说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要素是一个也不能少,而且要很好地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旦确定就相对稳定,而学生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所以“备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标下的备课可以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来概括。
“台”就是师生所共同拥有的教材,而“搭台”就是教师要通过教材这个媒介,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建构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有效地组织学生唱戏——考究教法、传授学法。
浅谈我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在教育领域中,教材的更迭与改革始终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教材市场迎来了新的变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推出。
本文将就新教材的背景、基本概念、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制意识的影响以及个人体会进行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论证,由我国教育部重新修订的教材。
它主要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意识培养,旨在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教材在内容上融入了更多新时代元素,增强了实践性和创新性,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道德与法治》涵盖了法律、道德、公民素养等多方面的内容。
法律知识是教材的核心,包括了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道德观念则涉及基本伦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此外,新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帮助他们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教材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制意识的影响深远。
首先,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道德和法律,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其次,新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深入理解道德和法律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新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作为一名学生,我深感《道德与法治》对我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基本的法律知识,还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活动,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道德与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此外,学习《道德与法治》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了我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浅谈如何用好、用活教材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反思教材的教学效果时,便会发现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材观强调和重视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对教学的创造,因此教材的内容多被视为范例,特别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道德话题,教材多半会呈现范例。
但过于强调范例,教材回归于学生现实生活,不免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弃教材内容而不用;或简单越过教材上的范例,仅仅把教材上的范例视为一种导入、开场白,进而避开教材的内容,而忽略了教材本身存在的教学价值。
那么如何才能用好,用活教材呢?我认为要从老师,教材,学生三方面去切入剖析。
1、老师是用好教材的“伯乐”。
教材作为服务教学的一种课程资源,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最基础、最直接的载体。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你是怎样看待这个载体呢?把它看作你这个学期的教学目标,还是把它看作你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和工具?这个问题将判断出你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教”。
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教材"模式转变为更科学的"用教材教"模式,使教材成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和工具,积极提倡教师根据客观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所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简单地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既创新又合理地整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所以,1、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把传统的"教教材"教学行为转变为更科学的"用教材教"教学行为。
2.教师本身素质至关重要,关系到他能让教材发挥多少价值。
2、准确定为教学价值是用好教材的前提现行的语文教材既有原生价值,又有其教学价值,具有双重性。
所谓原生价值即信息传播价值,包括知识传播价值、情意交流价值和消闲价值。
而教学价值即信息处理价值或“言语智慧”,这是语文教材所独有的,与其它学科的区别之所在。
而老师们又常常关注了教材的原生价值,忽略了教材的教学价值。
语文教材的原生价值,是通过教材本身直接“陈述”出来的,那么,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则隐含在这种“陈述”本身之中,“陈述”自身隐含着如何“陈述”的智慧。
浅谈如何认识和合理使用新教材Abstract :Teaching syllabus called for the adoption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odel, integrate topics, training students to us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rough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raining,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four - the new culture of a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to be conducted in English Communication The ability of a group of newcomers. How to adapt to and can teach this new material is placed in their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 in front of a big topic. Therefore, we must delve into teaching material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 e w m a s t e r t e a c h i n g s i t u a t i o n o n t h e p r a c t i c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f o r e v e r y o n e. Key words: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method, experience, basic, practical, open, phonetics,creativity.新教材教学大纲要求通过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达到四会的目标——培养出具有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一批新人。
浅谈数学新教材的教与学汤原县第一中学杨玉荣浅谈数学新教材的教与学汤原县第一中学杨玉荣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人人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几年来使用新教材的教学,我认为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教师转变角色,课堂主体是学生。
课堂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参与服务。
而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感不感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如:在教初一数学“方程”部分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方程的实例,并把问题带到课堂上来。
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方程有了深入的理解。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成为课堂上的例题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教师提问学生答要好得多。
又如“轴对称变换”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剪纸,然后展示作品,这样丰富了课堂教学,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力的教训氛围。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习是获取前人间接知识的过程,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
新教材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培养数学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作到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探索概念的形成过程。
过去教学中,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常常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新教材要求从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入手,实现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过程。
2、探索归纳总结定理、公式的发现与证明过程。
在探索活动中,让学生理清数学证明的思路脉络,体会数学推理思维的严密性。
3、利用新教材中一题多解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能力。
浅谈新课标下怎样教好语文新教材【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142-01《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
它使我们的学生观有了彻底的改变。
如何上好语文新教材,达到课标的要求,现在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那么,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如何结合所教学生实际,上好新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达到教学目标呢?1 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只是忠实的听众,被动地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
那么,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的新的教学身份。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新教材中,老师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组织者,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师模式的转变又开始于老师角色的转变。
因此,新教材要求教师明确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只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教学中,“导演”如何使“演员”尽情的表演呢,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
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中锻炼自己的胆识,展露自己的才能。
众所周知,字词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前提。
在上老教材时我通常是这样做的,在上新课时,先把自己找的生字词板书在黑板上,然后抽学生来给生字注音和让学生来解释生词。
然后教师教读生字,再让学生在作业本抄写生字词。
但教学冻明显。
但在上语文新教材时,我曾对原来的字词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明白了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角色。
在字词教学中作了一些改进,改进方法如下:(1)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准备好一本预习本。
(2)上课时抽不同层次的三名学生来黑板上写他们查到的生字词。
(3)抽一位学生上讲台来领读生字,其他的同学跟着这位同学读,在读完时,老师再对领读的学生声调读不准或不到位的地方给予纠正或指出,让学生读准字词。
浅谈新版小学科学课教材使用及问题对策摘要:小学科学课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在实践中也存在课程的适宜性、可操作性和时代性等问题。
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在不断修订和完善方面,一直以来备受重视,文章针对新版教材使用及常见问题阐述个人观点。
关键字:小学,科学课,新版,教材,使用一、新版教材使用现状1.学生体验目前\我们学习使用的是苏教版科学课教材,其中1-4年级使用了新版教材,5-6年级使用原版教材。
笔者通过抽样问卷形式向学生们进行调研。
新版教材问卷数据显示:在1、2年级学生当中,72%以上的学生能够在课后依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科学课作业。
60%以上的学生在家的长帮助下,体验过书中的小知识;在3、4年级学生当中,68.4%的学生表示喜欢新版科学课教材。
但同时有31%的学生反馈,新教材内容“有点难〃;在5-6年级学生当中,70%以上的学生表示,通过科学课学习,能够激发自身想象和想要科学小发明的愿望。
另外有37%的学生表示有过让自己得意的小发明。
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学生们普遍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良好过渡,在新旧教材的对比中逐渐接受新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
2.教师总结问卷调查表明,新版教材总体在使用中是积极有效的。
例如,二年级下册的《栽小葱》、《养蚂蚁》,和四年级下册的《我们来养蚕》、《我们来抽丝》课程,对学生的实践给予了强烈的导向性,许多孩子表示课下回到家中,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真的有去相关实践和小实验,并且收获了成果和价值感,这也是我们所要看到的。
新教材使用及反馈情况良好,教材因地制宜、取材施教,注重学生发展,实践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机会,使其感受到科学带来的意义和乐趣。
二、新版课本重点优势《课标》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问题意识,要求加强能力培养。
新教材的最大优势即是,在章节编排与内容设定上更加贴近课标要求,更加重视实验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设定了丰富的学习环节,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参与。
使得学生学以致用,将书本知识立体化,不仅精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也同时得以强化。
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9篇)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9篇)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篇18月26日下午,我们怀着激动与自豪的心情参加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会。
培训中,在指导组老师、教研员以及教育专家的带领下,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不断总结与反思,提升自我。
下面是参加培训以来几个方面的学习体会:一、吃透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二、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论,要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过去我们只重视教学实践,忽视了教学理论上的升华。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应向个性化,研究型,创新型教学发展,通过教学实践&反思&研究&升华,培养科研意识,对教学问题跟踪研究,使之课题化,并总结成果,形成个性和特色的理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理论支撑。
在培训期间,我以学校的研究课题《学科教学中实践活动的设计研究》进一步跟踪研究,并总结阶段成果,形成书面材料,上交进修学校,并与其他教师探讨,交流经验,确实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飞跃。
三、尊重学习个体,了解学生,有的放矢,促进差异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要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从现有水平起步,从学生学得角度预设教学活动方案。
让学生亲历有浅入深,由偏到正的过程,课堂上要变个体活动为全体活动,练习分层,要求有别,差异发展,让所有学习成果都得到展现,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
要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下面浅谈一点我对新教材的处理的做法
充分利用“问题探讨”,在探讨中灵活处理“问题”
1.开始就解决问题。
因为有问题,不用授课学生就已经解决。
像这样的问题,在开始解决最好。
也就是先解决,后授课。
2.课前提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
这种问题主要是开始一般解决不了,随着授课的加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得到解决。
这种问题一般采取边授课,边解决。
3.课讲完了,才解决。
这样的问题已开始也提出来,讲完知识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
例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这一节的问题探讨:请辨析左图中一共有几种细胞?你能说出他们的共同的结构有哪些么?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在课前解决。
这些图片一目了然的,有几种细胞一看就清楚。
细胞共同的结构,在初中已学过,学生也是容易回答的。
但有些问题要在授完课后才容易解决的,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这一节的问题探讨:你怎样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这个问题适于在授完课后解决。
当做过实验或教师引导学生解决这个实验后,学生就很容易的找到答案。
无论那种问题,最好在开始时就提出问题。
当然到底采取那种授课方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也就是说在具体问题决体对待。
浅谈面对新教材我们如何教
石头镇初级中学陈新印2009年6月撰写
[内容摘要]
面对新教材如何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当今探讨的一个首要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
课堂教学的重心必须转变,即由教向学的转变——过去是“以教为主”,现在要“以学为主”;过去是“重教”,现在要“重学”;过去提倡“为教服务”,现在鼓励“为学服务”。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创新意识创造性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进行教学活动,如何扎实的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核心问题。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必须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主体。
如何做到这一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意教师身份的转变和角色的扮演
1、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应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以此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
例如:在《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先想象,再师生动手、观察,最后在多媒体上演示,这样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只是老师讲解、操作,那么就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
师不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够时,不可能让他们一开始就当主人,而需要教师多指点、引导。
当学生“迷路”时,交流发生争执时,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而应引导他们辨明方向、找依据、找理由,多鼓励。
3、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教师应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学生思考、实践、交流、合作时,教师可以倾听、观察,甚至还可以亲自参与他们的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
学生喜欢的是平等、融洽的课堂,教师成为合作者,就更能创造出这样的气氛,也能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如果教师能很好的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那么教学活动就能很好的开展,反之学生就不能很流畅的学习,不能自主的学习,学习就带有很大的被动性。
二、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使课堂生动、充满诱惑力,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把数学的严谨、简洁、抽象等特征,巧妙的安排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的展现数学的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正确、巧妙的引导,抛砖引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尽情的领会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办一些讲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美学知识,如数学符号、
算式的美,黄金分割及比例美,千姿百态的曲线美,几何的公理、定理及推论组成的井井有条的统一的有机整体,给人以多样统一的形态美的享受。
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中数学美的魅力,展示数学的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雅致与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三、在教学中要“用活”教科书
1、充分利用教科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
现在的教科书,不管从课题、内容、过程、习题等,还是知识结构,与以前的教科书有很大的区别,给了教师很大的想象、创造的空间,甚至给了教师开发、改动的权利。
例如《梯子的倾斜程度》、《游戏公平吗》等课题,给人以深思、引人入胜的感觉,教师就不能单纯的讲“今天我们学习什么”,这样就显得枯燥无味。
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科书,根据学习需要、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
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2、立足于教科书,但不拘泥于教科书
在数学新课程中,教科书绝不就等于课程,教学内容是灵活的,是动态的,可以是教科书中的,也可以是教科书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
教师应立足于教科书,但千万不能受它的束缚,不能拘泥于教科书,而应
该合理的利用教科书来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应大于教科书内容,而学生的发展不同也决定了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
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这是保证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让新的数学教育给我们的所有学生,广告语说:“让城市互动起来”, 那么在教学上我们也应: “让学生互动起来”!
参考文献:
《课程理念的更新》——彭钢张晓东/编著
《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培训班资料》——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