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题目大学本科前四章(一)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9
大学毛概知识点总结前三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是分析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
2.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所产生的社会组织形式,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要分为两个基本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和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建立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4.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论。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等。
第二章:社会主义社会1.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产生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结果。
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制度,还是一个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制度。
2.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等。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最终目标。
3.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包括国家控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两个部分。
社会主义经济由国家控制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组成,非国有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存在的非国家组织的经济。
4.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具有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最终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优势。
第三章:共产主义社会1.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不再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实现了人的全面自由和全面发展。
大学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思想政治教育),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大纲:一、引言A. 研究背景B. 研究目的C. 研究方法二、大学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思想政治教育)概述A. 专业简介B. 专业特点C. 专业发展历程三、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 思想政治教育概论C. 教育心理学D. 教育法律法规E. 其他学科课程四、该专业的发展方向A. 综合素质教育方向B. 创新创业教育方向C. 社会公共事务方向D. 学术研究方向五、就业前景分析A. 专业人才需求状况B. 专业人才岗位分布情况C. 专业人才待遇及发展前景D. 专业人才需要的能力和技能六、结论与启示A. 总结研究内容B. 分析研究结果C. 提出建议和启示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国内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专业。
该专业学生将会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中国国情下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
本文将从专业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三个方面阐述该专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专业具体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涵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的知识。
该专业由理论和实践两个板块组成,包括以下内容: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方法和观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等。
2. 政治经济学基础:主要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商品交换以及资本主义的基本运行规律等经济理论。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介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哲学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政治学和国际政治:主要涉及政治学的基础理论和分支学科,如国际关系、公共行政、选举、政治行为等。
5. 科学社会主义:主要介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概念、发展历程、实践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和影响。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发展历程、制度构建、改革开放及未来发展方向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代码:1141119002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英文名称:Marxism Philosophy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二学期学 分:3总 学 时:48(全部为理论学时)适用专业:全院普通本科各专业(卓越工程师各专业除外)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开课学院:全校所有有本科生的学院二、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1.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要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
(3)素质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四、教学内容导论(6学时)1.教学要求: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2.主要内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3.教学方式方法:讲授法、研讨法、案例教学法4.重点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5.阅读书目与文献: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作业:教材P18思考题1、2、3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0学时)1.教学要求: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着重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与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202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8(专题测验八)答案(2020更新)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 8(专题测验八)答案专题测验八一、判断题。
(共 6 题)题目 1 1.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一些本质特征做出了科学的预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预测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之上的()。
选择一项:对题目 2 2.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不仅是原则性的,也包含具体细节的描述()。
选择一项:错题目 3 3.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根本原因在于阶级斗争()。
选择一项:错题目 4 4.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扬弃,其首要特征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选择一项:对题目 5 5.1848 年,《共产党宣言》宣告了资本主义的灭亡。
但是, 170 余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反而还在世界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这说明马克思主义错了()。
选择一项:错题目 6 6.共产主义的到来将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不发达和发达时期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最后才能迎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真正实现()。
选择一项:对二、单项选择题。
(共 3 题)题目 7 1.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首先是因为未来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唯物史观和()的基础上发现的。
选择一项:A. 剩余价值题目 8 2.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消灭了三大差别,包括工农之间、()、脑体力之间的差别。
选择一项:C. 城乡之间题目 9 3.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发展股份公司、拓展全球市场、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等方式,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选择一项:B. 生产关系附电大报名咨询事宜电大报名时间,电大报名时间一般是什么时候电大全称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在国家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是属于成人继续教育提升方式之一,很适合在职人员学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最早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的人是()。
A. 陈独秀B. 李大钊C. 毛泽东D. 周恩来2. 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A. 八七会议B. 遵义会议C. 瓦窑堡会议D. 六届六中全会3.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 中共五大B. 中共六大C. 中共七大D. 中共八大4.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 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建立国家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A. 邓小平理论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科学发展观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B. 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C. 提出了系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 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理论7.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武装斗争8.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大C. 中共十三大D.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9. ()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将其写入党章确定为指导思想。
A. 中共十三大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六大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基础上提出的。
A. 性质B. 宗旨C. 历史方位D. 奋斗目标11. 中共十六大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 坚持与时俱进B. 保持党的先进性C. 执政为民D. 立党为公12.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A.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B.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C.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D. 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13.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A. 发展B. 以人为本C. 全面协调可持续D. 统筹兼顾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2.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 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B.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 实现了改革开放D.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武装斗争4. 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A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B. 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C. 进一步提高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D.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5. 江泽民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A. 立党之本B. 执政之基C. 力量之源D. 强国之路6.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A. 经济建设 B. 政治建设 C. 文化建设 D. 社会建设7.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 全面B. 协调C. 可持续D. 统筹兼顾8.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马克思原理主观题马克思原理中的主要观点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形态的变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发的。
2.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资料的社会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社会性已经非常明显,但私有制却限制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程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过消灭私有制和建立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制,可以实现生产资料的最大社会化。
3. 马克思主义将阶级斗争视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马克思认为,历史上的社会变革都是由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而引起的。
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将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崩溃。
4. 马克思主义追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替代品,它摒弃了剥削和压迫,并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
共产主义则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实现了人类社会的彻底解放。
5.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是其重要观点之一。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剥削和压迫,劳动者被迫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而资本家则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而获取利润。
6. 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即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决定了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文化等领域)的性质和发展。
这意味着改变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关键。
7. 马克思主义倡导无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手段之一,它通过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来实现社会的彻底转变。
这些是马克思原理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它们对于理解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70211课程名称:基本原理概论英文名称: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32/2适用专业:木科所有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为必修,理工科为考查课,经济和法学专业为考试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使他们能够科学地理解毛泽东哲学思想、哲学思想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具有运用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为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门课程是大学的理论课,它与其他理论课有必然的联系,先修《中国近现代史钢要》,再修本门课程,后续还要修《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因此,在讲授时, 各门课程之间应各有侧重。
三、课程教学目标1. 本门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本科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既能适合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基本政治素养的培养,又应注重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教学内容完全依据国家教育部社政司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进行讲授。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8.1)2. 课堂教学过程从严要求,通过不定期点名督促学生养成不退到、不早退、不缺课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支撑毕业能力要求8.1, 8.2)3. 系统讲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对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补充,使学生对专业发展趋势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0.1,12.3)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原则和规范要求,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进行教学,通过观看录像片、讲座、参观等增加课程的现实性和时代感,逐更重要的是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2.2, 12.3)5.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查询能力,结合理论学科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文献,并鼓励学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图书馆等现代化手段,自主搜寻和查阅相关参考资料,从而提高学生快速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的能力,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2.1, 12.2, 12.3)6. 通过组织学生撰写论文和论文交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开展辩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答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支撑毕业能力要求9.1, 9.2)7.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观察提炼, 勇于创新,锻炼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
大学马原理知识点引言大学生理论马克思主义原理,是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环,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社会形态与社会发展社会形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类社会所固有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实现了社会主义社会。
不同社会形态产生了不同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主要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经济基础的变革,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了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历史的客观性。
阶级与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构成的。
阶级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而产生的。
社会的发展就是阶级斗争的发展过程。
阶级斗争是指两个相对矛盾的阶级之间为了争夺社会资源和权力而进行的冲突和斗争。
马克思主义追求无阶级社会的理想,即共产主义社会。
价值与剩余价值价值是指商品所具有的交换价值。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过自身所得到的报酬时产生的。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核心,也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根本手段。
马克思对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指在消灭旧社会中剥削阶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共同管理社会生产和政治生活的理想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了社会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按需分配的原则。
总结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研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我们可以深刻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规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简答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核心,是共产党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两个基本方面。
1.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原则,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意识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唯物论对人的思维和认识能力进行了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解释,坚持认识的源泉在于社会实践,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
2.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是处理事物矛盾和发展变化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对矛盾进行全面分析和正确处理,指导人们认识事物本质和面向未来。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哪些?请分别解释。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范畴:1.矛盾: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指事物内部的对立和斗争。
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源泉,可以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次要矛盾则是对主要矛盾的补充和制约。
2.质量和量变:质量是事物的内在属性,量变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数量变化。
质量和量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事物通过量变的积累逐渐达到质变的阶段。
质量和量变之间相互转化,既有渐进性也有突变性。
3.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它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被否定,但在新的条件下通过改造和创新重新肯定自己,达到更高的发展阶段。
否定之否定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和进化性质。
4.联系和联通: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多方面、多角度的,通过联系可以形成系统和整体。
联通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贯通,是保证事物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辩证法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有哪些?请分别解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原则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核心,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等内容。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决定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
历史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过程。
3.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有何特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了阶级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剩余价值与剥削、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等重要问题。
它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认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4.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科学社会主义主张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人阶级政党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社会。
其核心内容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专政等。
5.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驱动历史前进的根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包括剥削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等。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路径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通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团结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坚持不断革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7.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思想武器,是指引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南针。
它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原理等。
2.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关联、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唯物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对立统一和发展规律。
3.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变革的动力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变革的动力是阶级斗争。
社会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制度变革的动力。
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原理是什么?社会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包括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
其中,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无产阶级专政是确保公有制得以巩固和发展的政治制度。
6.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看法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主张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即达到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7.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私有制?马克思主义批判私有制,认为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公有制,以消除阶级差别,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8.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原则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倡导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和统一,主张各国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共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反对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
9.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阶级斗争的本质,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原则和政治原则,为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库1.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在其基础上产生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的变化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3.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之间的斗争来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这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阶级斗争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4.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所得到的工资。
这是由于资本家占有并支配生产资料的特殊关系所导致的。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剥削的表现,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追求实现所有制的公有化,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社会主义的实现需要通过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专政。
6.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是统治者用来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的机构。
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是由于社会内部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国家是为了巩固工人阶级的政权而存在的。
7.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观点认为,共产主义是最终实现的社会形态。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不再受到任何私有制的束缚,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公有的,个人能够自由而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重点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以下是该概论的主要内容:
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进步。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无产阶级,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的斗争推动的。
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
4. 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最终目标。
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5.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性和实践性,要求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必须基于客观规律和实践经验,而不是主观意识和主观臆断。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6. 国际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都离不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支援,同
时积极推动国际无产阶级团结和国际劳动者的联合斗争。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它的核心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社会主义革命、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
大学思修题库及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它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唯物论的、辩证的世界观,基本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其核心观点包括:唯物论观点,即物质决定意识;辩证法观点,即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斗争推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基础。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由哪些方面组成?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方面。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有哪些?答: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有:坚决维护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即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文化。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题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什么?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其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选择题一、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概述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对历史和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门哲学学科。
它追求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认识,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探讨人类历史的规律,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原理1.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核心原理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因此,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上产生的。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一定规律性,社会的发展是由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演变而来。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冲突、斗争、变革的过程,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3.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强调阶级斗争的存在和必然性。
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阶级,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的结果将决定社会的演变方向。
4.历史观念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强调历史观念的实践性。
历史观念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揭示了人类对社会现实的改造和进步的可能性。
三、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方法1.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方法。
通过辩证思维,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强调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和研究,通过考察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变革,来揭示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
3.历史唯心主义批判方法历史唯心主义批判方法用以揭示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对历史唯心主义的种种修正和扭曲进行批判。
四、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在现实中的应用1.指导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为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武器,指导人民群众在历史的潮流中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2.宏观分析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提供了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
大学本科马克思基本原理考试试题详细答案马克思基本原理是大学本科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马克思基本原理考试试题答案,以帮助您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些内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是由事物的不断运动和变化构成的。
唯物辩证法将世界视为一个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驱动的。
它强调社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并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实践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论证的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真正认识世界和改变现实。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有哪些重要阶段?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阶段、经典的马克思主义阶段和当代马克思主义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阶段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共产主义的未来前景。
经典的马克思主义阶段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作的经典著作,包括《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这些著作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马克思主义阶段是指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在这一阶段,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国情和历史条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
3.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论证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真正认识世界和改变现实。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指导。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进实践。
绪论: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是关于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从总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一章: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划分唯心唯物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
如何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哲学其它问题的基本前提。
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列宁对物质概念做全面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同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简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统一于物质,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状态。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
什么是实践?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三方面: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的本质特征。
什么是联系?什么是发展?什么是矛盾?什么是规律?(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矛盾)是反应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
对立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对立属性又是斗争性,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规律)揭示的是物质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是事物本质的联系,是事物必然的联系,是稳定的联系,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倾向;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了的性质和趋势。
辩证关系:1 矛盾的同一性离不开矛盾的斗争性。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2矛盾的斗争性也离不开矛盾的同一性。
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意义:一分为二看待!坚持矛盾的观点,坚持相对与绝对相统一的观点,就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反对把斗争性和同一性相割裂的形而上学观点:要么只在绝对同一中思维,认为事物只有和自身同一,永久不变;要么只在绝对对立中思维,脱离了同一看对立,认为对立就是势不两立、绝对分明、绝对否定、排斥一切。
如何理解和谐的含义?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统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出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如何理解质、量、度?简述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原理?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系。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成他物。
辩证关系原理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量变质变相互渗透。
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质量互变规律体系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方法论意义1要坚持适度原则。
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
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我们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要重视量的积累。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度启示)1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2只有掌握事物的度,才能把握事物的质。
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辩关原理)区别: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共性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
联系:两者相互依存,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为人们提供了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在矛盾普遍原理的支持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又保留。
方法论:1把握事物的前进与曲折性的统一。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
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有五对:即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
(方法论意义)1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②辨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可以增强人们生活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①重视事物发展的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②决不能忽视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2①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出发,而不要从可能出发。
②为了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律的基础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3①本质和现象的对立,说明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②本质和现象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能够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4①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
②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
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简述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及其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表现为: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表现出主题的选择性,预先规定了活动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步骤,表现出一定的目的性相联系的活动的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采取感觉、直觉等形式,反映事物外部现象,也运用判断、推理等形式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感性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能动的创造。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能动性更重要的在于以“观念的存在着”的模型、蓝图为指导,实现改变现存世界或创造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现实。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和心理活动对人体生理和病理活动的调节控制。
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做到:1尊重客观规律是前提,只有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采取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
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意识是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的过程,就是把观念的东西化为物质的感性活动,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即化为实践;通过实践使主观见之于客观,通过实践而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