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适用】八年级初二物理上册《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12 MB
- 文档页数:6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2.能较熟练地用天平和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
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重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分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过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量筒、烧杯、自来水、盐水、铁块、烧杯、小石块、石蜡块、天平及砝码、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地质勘探、科学考察需要对各种矿石样品进行密度的测量,工农业生产中经常也需要对产品、种子等进行密度的测量。
应该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密度的测量有哪些常见的方法?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量筒的使用由公式ρ=mV 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即可算出物质的密度,可是如何测量物质的体积呢?由此引出量筒。
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与许多测量仪器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实验时,应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观察桌面上的100 mL量筒的结构,回答下面问题:(1)量筒是以毫升(mL) 单位标度的,1 mL=__1__cm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__100_mL__,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__1_mL__。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如盐水)体积和测小块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3.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会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并选择最佳实验方案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选择及误差分析。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天平、砝码、烧杯、量筒、细线、盐水、小石块。
教学过程[故事导入] 传说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叙拉古国的国王希罗让工匠为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皇冠。
国王给了工匠一些黄灿灿的金子,工匠也很快为国王做好了。
金灿灿的皇冠戴在国王头上很合适,并且非常漂亮。
可是希罗国王总怀疑工匠少用了一些黄金,偷偷掺进了一些等重的白银。
于是,他让人称了皇冠的重量,不多不少,与给工匠的黄金质量不差毫厘,这就难了,怎样能既不损坏皇冠,又能辨别皇冠是否是纯金做的呢?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设计意图:以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导了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引导]要测量一杯盐水的密度,需要测量盐水的哪些物理量?依据哪个公式进行计算?[问题引导]测量盐水的质量要用到天平,要测量盐水的体积用什么工具呢?[自学阅读]课本上“想想做做”提出的问题:(1)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ml还是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4)图11.4-2中画出了使用量筒时的两种错误,它们分别错在哪里?[归纳总结] 三观察:观察单位标度、量程、分度值。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2.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知识点一量筒的使用【合作探究】演示量筒1.量筒是以什么为单位标度的?答:单位 mL.2.此量筒的量程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答:量程为50 mL,分度值为1 mL. 3.量筒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与刻度线垂直.请指出如图甲、乙读书方法会造成什么错误?答:若俯视,读数会偏高,若仰视,读数偏低.知识点二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合作探究】1.用天平和量筒如何测量盐水密度?(1)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足量盐水.(2)原理是:ρ= mV .(3)方法步骤:①用天平测烧杯和适量盐水的总质量 m 1.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盐水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m 2.④计算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 m = m 1- m 2. ⑤求出盐水的密度ρ= m 1- m 2 m1- m2V.2.用天平和量筒如何测小石块的密度?(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细线.(2)方法步骤:①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为 m .②向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为V 1.③将石块用细线系住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 2.④石块的密度ρ=mV2-V1.注意: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因用刻度尺根本无法测出其体积.这时只能用量筒利用排水法进行测量.轻轻放入水中,读出此时读数.知识拓展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运用实验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3.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物质密度的测量步骤。
难点: 1. 密度的初步理解和计算方法的应用; 2. 如何进行正确的物质密度测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用具和材料:容器、天平、水、各种物质样本等;–密度计算表格和实验记录表。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过的内容: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密度的测量实验(25分钟)–分组进行密度的测量实验;–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用具和材料;2.称量容器的质量,并记录;3.在容器中加入水,再次称量并记录容器+水的质量;4.放入待测物质样本,再次称量并记录容器+水+物质的质量;5.计算物质的质量:物质的质量 = 容器+水+物质的质量 - 容器+水的质量;6.计算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密度 = 物质的质量 / 物质的体积;7.将实验结果填入密度计算表格中。
3.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并进行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密度的应用(15分钟)–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密度的应用领域;–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汇报。
5.拓展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密度相关的问题,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学生可以利用课本或网络进行查找资料。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学生完成课后练习;2.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讨论,撰写实验报告。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计算物质的密度,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步骤,并注意记录实验数据。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内容:教学方法利用复习和回顾密度公式V=ρ,引入密度的测量——引入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首先回顾上两节课所学知识,密度的概念及公式: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Vm=ρ。
我们知道此公式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其实也是密度测量的原理式。
二、密度的测量要想知道某种物质的密度,只要知道该物质的质量及体积,通过公式计算即可得到。
(一)、原理:Vm=ρ中质量m 用天平很容易测得。
而体积V 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间接测量利用体积公式计算得到或直接测量得到。
(二)、固体密度的测量1、固体质量的测量:可直接用天平测得。
2、固体体积的测量:⑴对于规则的几何体,可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宽、高或直径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得到。
例如:正方体: 3a V =正方 长方体: abc V =长方 圆柱体: h d h R V 2241ππ==圆柱 圆锥体: h d V V 212131π==圆柱圆锥 圆球体: 336134d R V ππ==圆球⑵对于不规则几何体,常用以下几种方法①排水法:适用于体积较小不规则、密度较大沉底的固体,且所测固体不溶于水或不吸水。
如:金属、矿 石等。
也可用其他液体如:酒精、煤油等。
方法: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1V ,将用细线栓好的被测物沉入水 中,再记下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2V 。
则被测物的体积为:12V V -。
②压入法:适用于体积较小不规则、密度较小漂浮的固体,且所测固体不溶于水或不吸水。
如:塑胶。
方法: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1V ,用一根细长的铁丝将物体压入 水中,再记下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2V 。
则被测物的体积为:12V V -。
③沉坠法:适用于体积较小不规则、密度较小漂浮的固体,且所测固体不溶于水或不吸水。
如:木块。
方法: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用细线将一钩码系在被测物下面,用细线吊着物体和钩码慢慢 进入水中,当钩码浸入水中时记下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1V ,然后将钩码和被测物一起沉入水 中,再记下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2V 。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通过动手操作,会使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实验分析论证,总结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量筒的使用自主阅读教材P11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乙同学读数是正确的,量筒中液体体积为59mL。
2.下列关于量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量筒只能测液体的体积,不能测固体的体积B.量筒能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C.量筒可以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也可以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D.以上说法均不对(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自主阅读教材P11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用天平和量筒测定金属块的密度时,如图甲所示的是用天平称金属块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所放砝码及游码的位置。
如图乙所示的是用量筒测金属块体积,放金属块前、后液面的位置。
请从图中读出数据,将这些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金属块的质量m/g金属块放入前水的体积V1/cm3金属块和水总体积V2/cm3金属块的体积V=V2-V1/cm3金属块密度ρ/(g/cm3) 133.5 20 35 15 8.94.妈妈买回来一箱牛奶。
小雯同学想测出它的密度,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A.用天平测量出烧杯质量m1=20 g;B .取适量牛奶作为样品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 2,如图甲所示;C .将烧杯中的牛奶倒进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V ,如图乙所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测量方法。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密度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并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对密度的计算公式和测量方法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处理的合理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密度概念。
3.采用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液体、固体等。
2.准备相关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
3.准备练习题和家庭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或图片引入密度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解为什么冰块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重点解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
5.拓展(10分钟)讲解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伪劣产品、设计船舶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课堂导学:引入新课1.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2.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
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合作探究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出示几只大小不一样的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单位、最大测量值、分度值。
2、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是;量筒壁上的最大刻度是量筒的;量筒壁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值。
3、拿出一只量筒,学生填出这只量筒的量程;分度值是。
4、如何在量筒上读数呢?(1)、在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
(2)、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直接测量,可是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采用的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
)即先测出量筒中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和于液体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
二、测量液体的密度拿出一杯配制的盐水,要求学生设计出测出它的密度的方法和步骤,看能有几种方案?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将被测液体倒入一定量到烧杯中,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3、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并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4、根据计算该液体的密度。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2.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
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新课教学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面上的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学生观察图7-6、图7-7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和体积?看样测固体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凸面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侍测因体的体积。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重点难点】重点:利用天平和量简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难点:分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过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教学准备】天平、量筒、烧杯、小石块、盐水、自来水、蜡块(根据分组情况确定数量).┃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一、量筒的使用1.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2.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二、测量液体的密度1.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12.倒入量筒部分盐水,读出量筒的示数V 3.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m 2 4.计算密度ρ=m 1-m 2V三、测量固体的密度 1.测出石块的质量m2.将量筒中加入适量水,记下示数V 1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示数V 2 4.计算密度ρ=mV 2-V 1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学校食堂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厨师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蒸煮消毒,从把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关于餐具的下列相关物理量肯定没变的是A.温度B.体积C.质量D.密度2.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C.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D.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3.下列关于对凹透镜的认识,正确的是A.凹透镜的形状是中央厚边缘薄 B.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C.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D.阳光透过凹透镜后能得到一个又小又亮的光斑4.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取款机,它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然后析人脸的信息。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节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2.尝试利用密度公式解决生活中普通物体密度的测量。
3. 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进而求出物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量筒及密度计算公式测量物体密度的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量筒天平测量液体的密度和不规则物体的密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教学难点量筒的使用及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启发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教学准备:托盘天平和砝码、水、量筒、石头盐水细线烧杯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体积较大的铁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出示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问:要测这铁块和铜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和铜块的密度?出示盐水问怎样求出盐水的密度?(二)量筒的使用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
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三)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托盘擦干净,按编号置于相应的托盘架上,称量前把游码拨到标尺的最左端零位,调节调平螺丝,使指针在停止摆动时正好对准刻度盘的中央红线。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固体的体积,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形状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体会等量替换的方法。
2.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
3.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熟悉天平、量筒的使用技能,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果你想要知道一件物体的密度,你该怎样去测量呢?二、进行新课(一)量筒的使用1.会选:任何一只量筒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即量程,要能根据被测量的量选择量程合适的量筒。
2.会放:使用量筒测量时,量筒要平稳地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3.会读:读取量筒的数据时,若液面是凹形面,视线应以凹形底部相平;若液面是凸形面,视线应与凸形顶部相平。
读数时,既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
(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1.测量规则固体的密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实验,并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1)用天平测出长方体木块的质量。
(2)用刻度尺测出长方体木块的长、宽、高,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3)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密度。
请各小组按要求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适当引导)。
2.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实验,并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1)用天平测出不规则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1。
(3)将待测固体用细线拴好,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2。
(4)重复几次实验,并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引导)。
3.测量液体的密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实验,并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1。
(2)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到量筒中,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
(3)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
(4)重复几次实验,并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教学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盐水、铁块、石块、水、烧杯、细针等)、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菊花石块形成于距今约2.8亿年前。
其成分为天青石与栖霞岩,内含丰富的硒、锶、铋等多种微元素,对人有强身健体、抗癌益寿作用。
现在我想知道这块石头的密度,该怎么做呢?
我们本节课就来探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推进新课
探究点一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测这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密度?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
分析总结 由公式ρ=m V 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可算出密度,规则的物体我
们可以用数学上的方法测得。
例如: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和液体体积就需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量筒来测量。
学生自学 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每小组同学观察桌面上的100 mL 量筒的结构,回答下面问题:
1.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 3)?1 mL =
________cm 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
3.如何读数?
总结归纳 使用量筒(杯)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量筒是以毫升(mL)单位标度,1 mL =1 cm 3
2.使用前应观察所用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以便选择适合被测物体的量筒。
了解最小分度值,才能正确记录。
桌面上的量筒量程是0~100 mL 。
3.读数时,量筒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要与液面相平,若仰视,读数偏低,若俯视,读数会偏高。
若液面(例如水银面)为凸形,视线应与凸形液面的最高处相平,若液面(例如水面)为凹形,视线应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学生操作 1.用量筒直接量出50 mL 水
2.测出小石块体积
总结归纳 1.用量筒可以直接测出液体的体积。
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因用刻度尺根本无法测出其体积。
这时只能用量筒利用排水法进行测量。
具体方法是: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 1,再将被测物体轻轻放入水中,读出此时读数V 2,V 2-V 1即是该固体的体积。
石块的体积V =V 2-V 1
探究点二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学生分组实验:
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需要的实验器材;
2.说出测量步骤(点评误差最小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
4.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总结归纳
1.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
2.测量步骤:
(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
(2)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 1;
(3)用细线将石块系好,慢慢放入量筒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 2;
(4)小石块密度表达式:ρ=m V =m V 2-V 1。
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
例如下表。
办法?
方法一
实验:测定密度比水小的石蜡的密度。
方法:压入法测体积。
器材:天平、量筒、水、细铁丝、石蜡。
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 ;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1;
③把石蜡放入量筒水里,用一根细铁丝把石蜡压入水中,记下这时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值V 2,两次读数之差V =V 2-V 1;
④根据公式ρ=m V
,求出石蜡密度。
方法二
实验:测定密度比水小的石蜡的密度。
方法:悬垂法测体积。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石蜡
步骤:①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 ;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在细线上系上石蜡和金属块,先把金属块沉入水中测出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 1;
③把上面石蜡也沉入水中,测出水、金属块、石蜡的总体积V 2,两次读数之差V =V 2-V 1;
④根据公式ρ=m V
,求出石蜡密度。
探究点三 测量盐水的密度
学生分组实验
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需要的实验器材;
2.说出测量步骤(点评误差最小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
4.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总结归纳
1.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盐水、烧杯。
2.测量步骤: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1;
(2)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 2;
(4)盐水密度表达式ρ=m V =m 1-m 2V 。
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
如下表。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四、教学反思
课堂中难点未能突破。
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能分析出所测物质的密度偏大(或偏小)的原因并及时更正,有三个组测得的盐水的密度大于2g/cm 3,有一个组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
小于1 g/cm3,这样的结论很显然都是错误的,但由于时间所限,只能由我简单讲了,学生没有用实验验证,似懂非懂。
没有有效的展示激励的措施。
在教学中,面对着12个小组,我只能一组一组地巡视,做的好的说一声好,做的差的指出不当之处,组与组之间无法进行对比,没有交流,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