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2[1]
- 格式:ppt
- 大小:817.50 KB
- 文档页数:24
课题1.认识原子的看法,以及原子、分子之间的相像、相异和互相关系。
2.介绍人类对物质构造的认识史知识与技术3. 认识原子的实质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的看法教学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构成的关系目标过程与方法1. 用原子和分子的看法加深对化学反响实质的理解2. 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识题感情、态度和 1. 体验物质是无穷可分的,但需要具备必定的条件2. 初步认识原子-分子论在发展化学科学中的重要历史作用。
价值观教学原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看法的形成重点教学原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看法的形成难点教学议论法,解说法方法教学教课内容师生活动设计复案与调整过程课前什么是分子怎样用分子的看法解说物理学生主持人出示问题,其余展示变化和化学变化同学抢答,教师评论导入大家学习了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是分子,教师叙述,学生聆听新课自然界大部分物质都是由各自的分子构成的。
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呢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阅读察看图 2- 7 氧化汞的新知子(一)分解,议论沟通,教师解说氧化汞的分解分组议论,教师小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化学变化的实质:原子的重新组合分子与原子的差别:化学变化中能否可分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
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特征相像。
47 页检查站学生填空,教师评论知识视窗原子-分子论的提出学生阅读,教师解说相对原子质量:定义( P52)教师解说,学生聆听计算公式:( P52)学生练习特别说明:比值、单位是一、常采纳近似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课堂《打好基础》本节随堂作业学生练习,教师评论练习小结相对证量并不是原子的真切质量,是相对证教师解说,学生聆听量,是一个比值,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成正比,原子数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作业 1.阅读教材内容布置 2.《打好基础》本节课后作业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一)一、原子1.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二)—原子和离子(第1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初三化学科粤版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并能够描述原子结构的主要特征;2.掌握元素符号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3.了解离子的产生和性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难点:离子的产生和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入今天的新课:什么是原子?为什么离子会有正负之分?等等。
2.简单的调查问卷:举手回答下列问题,但不需要说出自己的名字。
(1)您认为什么东西能被分解成微小的粒子?(2)您听说过原子吗?您对原子有什么了解?(3)你知道元素周期表吗?你了解里面的符号、组、周期吗?3.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原子、元素、离子的相关概念,并预告今天的课程设计。
二、概念阐述1.原子的概念(1)原子是所有物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介绍原子的结构、原子半径、原子量等基本概念,以及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概念。
(3)发布原子模型的图示,易于学生理解。
2.元素的概念(1)元素是由只含有一种原子的物质组成的。
(2)介绍元素符号的来源及组成。
(3)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及特点。
3.离子的概念(1)了解离子的概念及性质。
(2)介绍离子的分类,即阳离子、阴离子的区别。
(3)了解离子的重要应用领域。
4.解决问题(1)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半径和原子量有什么特点?(2)元素周期表是什么?它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3)离子是如何形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有什么区别?三、课堂小结1.原子的基本组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2.元素是由只含有一种原子的物质组成的,其符号来源于拉丁语或其它源。
3.离子是有正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集合体,它的形成主要有离子化和化合机制两种途径。
【课后作业】1.掌握好以下概念:原子、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离子。
2.了解各种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及其局限性。
3.做好以下练习:P46 1-5。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1.知道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了解原子的结构。
2.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3.初步学习通过“模型”来认识物质结构。
4.建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观点。
知道原子、原子的结构,理解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结构的空间想象,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世界上大多数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
那么分子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分子能不能分割呢?经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证明,分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这些微粒就是原子,也就是说,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那么什么是原子?(一)分子很小,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分子还能不能分割呢? 分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原子!【探究实验】加热氧化汞氧化汞的分解现象:管壁上有银白色物质生成,在试管口试验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原理:氧化汞 汞 + 氧气 HgO Hg O 2−−→−加热结论:在化学变化中,氧化汞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而汞原子和氧原子不能再分,它们只是重新组合。
(二)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金属、稀有气体(氦气He 等)、金刚石、硅等是由原子构成的。
2.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很小,使用很不方便,如氢原子:1.674×kg 。
氧原子: 相对原子质量=。
用以上方法,代入具体数据,就可算出各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H 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O 的相对原子质量==16。
其他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结果见课本P89表中(近似值)。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3.原子的构成2710-kg 2610657.2-⨯一个碳原子实际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12/1(110993.1)12/1(10674.12627=⨯⨯⨯--kg kg kg kg262610993.1)121(10657.2--⨯⨯⨯4.原子内部的特点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了解原子质量是集中在原子核上2.使学生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结构紧密相关过程与方法初步形成微观想象能力,形成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
能用物质结构知识推测物质的性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世界的物质性、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和物质的可分性等观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结构紧密相关教学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复案与调整课前展示什么是原子?原子、分子与物质之间有什么关系?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何进行计算?学生主持出示问题,其他同学抢答,教师评价。
导入新课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而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它是不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微粒呢?原子的内部有什么奥秘呢?教师讲述,学生倾听探索新知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二〕一、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讨论与交流】质子数与电子数关系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检查站】P50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讨论交流,幻灯片展示,教师讲解归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归纳。
学生练习,交流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层原子结构示意图排布规律三类元素最外层结构特点及性质关系教师讲解,课件演示学生练习指导学生记忆质子数1-18的原子符号、质子数一一对应关系,学生复述课堂练习《打好根底》本节随堂作业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小结 1.原子不是最小的微粒,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都与等于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与等于1个氢原子的质量,电子的质量很小,仅仅约等于质子质量的1/18362.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有2个〕,具有稳定结构。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氧气的性质与用途34568.3 酸和碱的反应【基础知识】⒈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盐的是()A.硝酸钾 B.碳酸钙 C.氯化钾 D.硫化氢⒉下列各种盐中,与其它三种盐对应的酸不相同的是()A.硫酸铵 B.明矾 C.纯碱 D.硫酸钠⒊下列常见的盐中,难溶于水的是()A.氯化镁 B.硝酸银 C.硫酸钡 D.磷酸钾⒋要使洗涤用的苏打(Na2CO3)起泡,需要加入少量()A.柠檬汁 B.食盐水C.氨类清洁剂 D.自来水⒌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叙述,错误的有()A.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需要摄入食盐5 g左右B.通常的食用醋中含有3%~5%的醋酸C.医用生理盐水是0.5%的氯化钠溶液D.空气中体积分数为0.03%的CO2不可以少,但是其含量达到1%以上对人体有害⒍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有()A.烧杯 B.蒸发皿 C.量筒 D.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滴瓶⒎玻璃棒的下列用途,不正确的是()A.捣碎固体药品,加快其溶解速率 B.搅拌促进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充分反应C.过滤时,引流缓冲 D.蘸取溶液测定溶液的pH⒏某同学帮助校园绿化工人做花圃土壤分析,结果发现其pH小于7。
为改良土壤应选择的最合适物质是()A.氯化钾 B.烧碱 C.硝酸铵 D.熟石灰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盐就是食盐 B.纯碱就是烧碱 C.明矾就是胆矾 D.熟石灰就是消石灰⒑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
某同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氮肥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右表。
该同学最好选用:A.尿素 B.碳酸氢铵C.硫酸铵 D.氨水⒒⑴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向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钠溶液;②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③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硝酸;⑵上述反应的现象分别为、、;⑶由此可见,酸碱盐在溶液中交换成分,如果有、或生成,即可以发生(填写一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反应。
【思维拓展】⒓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由酸性调至恰好显中性,应直接向其中加入稍过量的()A.澄清石灰水 B.硝酸银溶液 C.石灰石粉末 D.生石灰粉末高温⒔某同学从网上获悉:高温灼烤下,沙粒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钙会发生反应:CaCO3== CaO+7CO 2↑,含有这类沙粒的“沙尘暴”可中和酸雨。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构成物质的微粒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
这些微粒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它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排列。
1.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粒,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
每种元素都由一种特定类型的原子组成,其化学性质由其原子的结构和排列决定。
2.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以共价键相连形成的结构单元。
分子可以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例如,氧气分子(O2)由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连接形成。
3. 离子:离子是由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正离子是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带有正电荷;负离子是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带有负电荷。
离子通过离子键相互吸引形成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这些微粒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排列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物质,如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以及化学反应的机理和速率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1/ 1。
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3课时)教案(新版)粤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3课时)教案(新版)粤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3课时)教案(新版)粤教版的全部内容。
构成物质的微粒(2)—--—-原子、离子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理解离子的概念教材及学情分析通过学生以有原子结构的知识,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形象的展示原子得失电子的过程,从而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理解离子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和教师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方法形象的讲解,知道离子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世界的物质性、初步形成微观想像能力.重点重点:离子的概念难点难点:离子形成过程教法学法指导阅读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提要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观察、叙述、记录演示实验(观看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视频)记录实验现象教学过程教阅读教材有关内容 , 讨论钠的原子与氯的原子怎样生成氯化钠?[提问 ]1. 什么叫阳离子 ?2. 什么叫阴离子?3。
带上电荷的原子 ( 或原子团) 称为什么 ?第47 页原子-分子论是怎样根据学生对思考题的回答,评价学生并讲解离子形成过程介绍化学家建立离子的概念阅读与交流。
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教学目标1.知道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理解原子、离子的区别。
教学重点1.离子的概念。
⒉离子的形成。
⒊认识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教学难点原子和离子间的比较,会根据结构示意图判断原子和离子。
教学过程深入认识原子内部的结构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带正电)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手接触铁、铜等金属会触电吗?铁、铜等金属都是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中存在带电荷的粒子(质子和电子),那么原子是否显电性?交流讨论展悟性原子中存在着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合作交流显身手仔细观察表格中的内容,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不同类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电子层是描述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区域不同,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较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这样电子就可以看作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氯为例)电子在核外分层排布电子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样的区域称为电子层。
电子层:1 2 3 4 5 6 7离核:近远能量:低高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学以致用资料介绍:一个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它的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其中有2个电子能量相近都较低且离核最近,8个电子能量略高且离核稍远,还有2个电子能量最高且离核最远。
这些电子都同时绕镁的原子核运动。
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将以下原子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分析各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析它们的特点原子最外电子数与结构、性质的关系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有2个),具有稳定结构。
化学九年级全一册配粤教科学版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身边的化学【达标训练】1.D2.A解析:煤炭是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不是化工产品。
3.D解析:干燥剂一般不能食用,不是食品的添加剂。
4.D 5.C 6.D7.C8.C9.B10.(1)C(2)A(3)D(4)D(5)B(6)C11.(1)苯酚有毒,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2)BC12.(1)衣:合成纤维的发明,使人们的服装丰富多彩(2)食:先进的化学检测手段避免有毒物质进入食品,保护了人体健康(3)住:钢铁、水泥等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的使用,让人们住进了高楼大厦(4)医:青霉素的合成和使用,使人们摆脱了许多疾病的折磨(合理即可)1.2化学实验室之旅第1课时实验室规则、实验常用仪器【达标训练】1.D 2.B 3.C 4.B 5.C 6.A7.D8.D9.C10.①②③①③①③②11.C12.(1)①H②E③C④F⑤I⑥B(或H,或B、H)(2)C解析:(2)实验结束后,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待冷却后再盖上灯帽;托盘天平的砝码应放回砝码盒;滴管不能平放或倒放,用后应立即洗净,与滴瓶配套的滴管不能清洗。
第2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达标训练】1.C 2.A 3.C 4.D 5.A 6.D7.A解析:150 mL液体的体积较大,应用烧杯盛放,给烧杯加热必须垫上石棉网。
8.C9.平凹液面的最低处10.细口瓶倒放向着手心紧挨缓慢11.(1)胶头滴管试管刷(2)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3)液体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并且加热时试管口对着人12.(1)10 mL量筒、胶头滴管、试管(体积至少为20 mL)、试管夹、酒精灯(2)先用量筒量取6 mL水,倒入试管中,夹上试管夹,擦干试管外壁,用酒精灯给液体加热(3)①试管外壁有水;②没有对试管进行预热;③试管底部接触到了灯芯;④加热完后骤冷等(任写两点即可)(4)D1.3物质的变化【达标训练】1.B2.A解析:A中的烟火礼花是某些物质燃烧发出的火焰,伴随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中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只是能量的转化;C中也是能量的转化;D中茅台酒挥发出酒精,这些现象均无新物质生成,都不是化学变化。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6•温州)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A.6个质子和8个中子B.8个质子和6个中子C.6个质子和8个电子D.8个质子和6个电子2.(2016•重庆)同一原子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B.原子和中子的电性不同C.原子核和电子的质量不同D.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不同3.(2016•重庆校级二模)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微粒是()A.B.C.D.4.(2016•潍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B.花香四溢主要是分子之间的间隔C.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会改变5.(2016•鄂州)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核电荷数相同B.质量几乎相等C.Mg2+比Mg稳定D.电子层数相同6.(2016•商丘模拟)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⑥Na+比Na稳定.A.①④⑤B.①③⑤⑥C.①④⑤⑥D.②③④7.(2016•寿光市模拟)某元素的阳离子A3+的核外有23个电子,核内有30个中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A.23 53 B.26 30 C.26 56 D.23 46 8.(2016•桂林)已知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5,相对原子质量是31,则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A.15 B.16 C.31 D.469.(2016•吉州区二模)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每百吨氦(He﹣3)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下列关于氦(He﹣3)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B.相对原子质量为2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10.(2016•安溪县模拟)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图是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关于Cl和Cl的说法错误的是()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B.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C.氯原子得一个电子变成Cl_,最外层电子数为8D.属于同种元素二、解答题(共2小题)11.(2016•长春)如图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2)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由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相同可知,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应排在第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12.(2015•黑龙江)如图为原子构成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此图片,你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答出三条信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解答】解:因为原子中,6个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所以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核的构成,明确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解题的关键.2.【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根据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合各粒子的带电情况,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质子所带的电荷与电子所带的电荷相等,电性相反.A、由上述分析,同一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和中子均不显电性,原子和中子的电性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C、原子核和电子的质量不同,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项说法正确.D、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很大,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构成、各粒子的带电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微粒应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判断图中表示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氢、氧原子的图示.【解答】解:A、图示微粒为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分解过程中可再分,不表示不再分的氧原子;故A不正确;B、图示微粒为两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氢分子,分解过程中可再分,不表示不可再分的氢子;故B不正确;C、图示微粒为单独的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为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微粒;故C正确;D、图示微粒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分解过程中可再分,不表示不可再分的氢、氧原子;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原子与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4.【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以及粒子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正确;B、花香四溢主要是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错误;C、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正确;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会改变,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5.【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析】根据Mg2+和Mg两种粒子可以看出它们都是镁元素形成的不同微粒,据此解答.【解答】解:A、因它们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质子数相同,故核电荷数相同,正确;B、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质量几乎相等,正确;C、镁离子是稳定结构,镁原子易失去电子,不稳定,故镁离子比镁原子稳定,正确;D、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二者的电子层数不同,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6.【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析】根据原子转化成离子时电子层排布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Na失去一个电子变为Na+,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核外电子数均发生改变,由于核电荷数=质子数,两者均不变;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失去一个电子对质量影响很小,质量几乎相等;Na+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比Na稳定.故①④⑤⑥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相互转化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解题时要会灵活应用.7.【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析】某元素的阳离子A3+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是A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A3+的核外有23个电子,核内有30个中子,据此结合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某元素的阳离子A3+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是A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A3+的核外有23个电子,则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3=26;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A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6,核内有30个中子,则相对原子质量是26+30=56.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8.【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5,故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15.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9.【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分析】根据原子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给题目,主要要用到的知识点: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②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层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8个电子③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④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A、因为He﹣3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由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可得,核外电子数应为2,故A错误.B、因为其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2=3;故B错C、核内质子数为2的He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中质子数的数值应为2,故C错误.D、原子结构为核内2个质子,核外2个电子,该结构示意图符合该特点且核外电子排布正确,故D正确.故选D.【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10.【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利用题干中的信息对两种氯原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再利用原子中的一些等量关系进行求解判断即可.【解答】解: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Cl和Cl质子数都是17,故说法正确;B、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不同,Cl的是35﹣17=18,Cl的是37﹣17=20,故说法错误;C、氯原子得一个电子变成Cl﹣,最外层电子数为7+1=8,故说法正确;D、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质子数都是17,所以属于同种元素,故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掌握这些对以后做此类题帮助很大.二、解答题(共2小题)11.【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1)根据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解答;(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3)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解答】解:(1)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2)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3)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应排在第三周期;答案:(1)1;(2)钠离子和氯离子;(3)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和物质的构成微粒等知识,难度适中.12.【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原子核的组成.结合图中内容总结能获取的信息.【解答】解:由图看出,原子很小,原子核很小,原子由内层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外层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故答案为:原子很小;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点评】原子的核式结构要牢记,并记住原子核的组成.。
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理解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通过对氯化钠的生成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离子的形成。
4.了解离子的概念和书写规则,学会正确书写离子符号。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实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离子的正确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符号的含义,物质与构成粒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从微观的角度来探究物质的构成。
物质可以由分子构成,如H2O,也可以由原子直接构成,如Fe。
那么像NaCl这样的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就是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新课讲解[设问]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原子的结构,知道它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那么核外电子到底是怎样在核外运动的呢?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讲解]核外电子运动虽然不像汽车、火车一样有自己的运动路线,但也有自己的运动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思考]同学们思考一下,所有的电子是不是在同一层电子层上运动呢?[讲解]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它们在不同的电子层运动,并且电子层最少为1层,最多不得超过7层,每个电子层上的电子也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1层的不得超过2个)。
[过渡]根据对电子的这些了解,我们就可以用图形把它表示出来。
[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