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2)课时练习(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3
2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一)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本节复习的目标是:1. 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根据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求线段的长或两线段的比,了解黄金分割。
2. 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证明,会分线段成已知比。
3. 能熟练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有关的计算与证明题。
4.能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本节的重点内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本节的难点内容是利用判定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以及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相似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中考试题中时常与四边形、 圆的知识相结合 构成高分值的综合题,题型常以填空、选择、简答或综合出现,分值一般在 10%左右,有时也单独成题,形成创新与探索型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重要知识点介绍: 1.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在比例式 ab c (a : bc :d )中, a 、 d 叫外项,db 、c 叫内项, a 、c 叫前项, b 、d 叫后项, 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 b=c ,那么 b 叫做 a 、 d 的比例中项。
把线段 AB 分成两条线段 AC 和 BC ,使 AC=AB BC ,叫做把线段 AB 黄金分割, C 叫做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点。
2. 比例性质:①基本性质: ac b d②合比性质:acb dad bca b c d bd③等比性质:a c⋯b dm (b d ⋯ nn ≠ 0) a c ⋯ m ab d ⋯ nb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①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l 1∥ l 2∥ l 3 。
AB 则BCDE , ABEF AC DE , BCDF AC EF ,⋯DF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③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一)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本节复习的目标是:1。
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根据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求线段的长或两线段的比,了解黄金分割.2. 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证明,会分线段成已知比。
3. 能熟练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有关的计算与证明题。
4. 能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本节的重点内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本节的难点内容是利用判定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以及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相似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考试题中时常与四边形、圆的知识相结合构成高分值的综合题,题型常以填空、选择、简答或综合出现,分值一般在10%左右,有时也单独成题,形成创新与探索型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重要知识点介绍: 1。
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 在比例式::中,、叫外项,、叫内项,、叫前项,a b cda b c d a d b c a c ==() b 、d 叫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使AC 2=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2. 比例性质: ①基本性质:a b cdad bc =⇔= ②合比性质:±±a b c d a b b c d d=⇒= ③等比性质:……≠……a b c d m n b d n a c m b d n a b===+++⇒++++++=()0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①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l 1∥l 2∥l 3。
则,,,…AB BC DE EF AB AC DE DF BC AC EFDF===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完整)初中数学经典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附参考答案)(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初中数学经典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附参考答案)(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初中数学经典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附参考答案)(2)的全部内容。
经典练习题相似三角形(附答案)一.解答题(共30小题)1.如图,在△ABC中,DE∥BC,EF∥AB,求证:△ADE∽△EFC.2.如图,梯形ABCD中,AB∥CD,点F在BC上,连DF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G.(1)求证:△CDF∽△BGF;(2)当点F是BC的中点时,过F作EF∥CD交AD于点E,若AB=6cm,EF=4cm,求CD的长.3.如图,点D,E在BC上,且FD∥AB,FE∥AC.求证:△ABC∽△FDE.4.如图,已知E是矩形ABCD的边CD上一点,BF⊥AE于F,试说明:△ABF∽△EAD.5.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且点B,A,D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CD,M,N分别为BE,CD的中点.(1)求证:①BE=CD;②△AMN是等腰三角形;(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在(2)的条件下,请你在图②中延长ED交线段BC于点P.求证:△PBD∽△AMN.6.如图,E是▱ABCD的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C,交AD于点F.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任选一对相似三角形给予证明.7.如图,在4×3的正方形方格中,△ABC和△DEF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填空:∠ABC=_________ °,BC= _________ ;(2)判断△ABC与△DEC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8.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长AB=3cm,BC=6cm.某一时刻,动点M从A点出发沿AB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从D点出发沿DA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A点匀速运动,问:(1)经过多少时间,△AMN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面积的?(2)是否存在时刻t,使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在梯形ABCD中,若AB∥DC,AD=BC,对角线BD、AC把梯形分成了四个小三角形.(1)列出从这四个小三角形中任选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可能情况,并求出选取到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概率是多少;(注意:全等看成相似的特例)(2)请你任选一组相似三角形,并给出证明.10.如图△ABC中,D为AC上一点,CD=2DA,∠BAC=45°,∠BDC=60°,CE⊥BD于E,连接AE.(1)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线段,并加以证明;(2)图中有无相似三角形?若有,请写出一对;若没有,请说明理由;(3)求△BEC与△BEA的面积之比.11.如图,在△ABC中,AB=AC=a,M为底边BC上的任意一点,过点M分别作AB、AC的平行线交AC于P,交AB于Q.(1)求四边形AQMP的周长;(2)写出图中的两对相似三角形(不需证明);(3)M位于BC的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QMP为菱形并证明你的结论.12.已知:P是正方形ABCD的边BC上的点,且BP=3PC,M是CD的中点,试说明:△ADM∽△MCP.13.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BC,AD=2,AB=BC=8,CD=10.(1)求梯形ABCD的面积S;(2)动点P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D⇒C方向,向点C运动;动点Q从点C 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C⇒D⇒A方向,向点A运动,过点Q作QE⊥BC于点E.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目的地时整个运动随之结束,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①当点P在B⇒A上运动时,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直线PQ将梯形ABCD的周长平分?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QE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③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以P、D、Q为顶点的三角形恰好是以DQ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已知矩形ABCD,长BC=12cm,宽AB=8cm,P、Q分别是AB、BC上运动的两点.若P自点A 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AB方向运动,同时,Q自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方向运动,问经过几秒,以P、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DC相似?15.如图,在△ABC中,AB=10cm,BC=20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B点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4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问经过几秒钟,△PBQ与△ABC相似.16.如图,∠ACB=∠ADC=90°,AC=,AD=2.问当AB的长为多少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17.已知,如图,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中,M是AD的中点,能否在边AB上找一点N(不含A、B),使得△CDM与△MAN相似?若能,请给出证明,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8.如图在△ABC中,∠C=90°,BC=8cm,AC=6cm,点Q从B出发,沿BC方向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P从C出发,沿CA方向以1cm/s的速度移动.若Q、P分别同时从B、C出发,试探究经过多少秒后,以点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BA相似?19.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D∥BC,∠A=90°,AB=7,AD=2,BC=3,试在腰AB上确定点P 的位置,使得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20.△ABC和△DEF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D=90°,△DEF的顶点E位于边BC的中点上.(1)如图1,设DE与AB交于点M,EF与AC交于点N,求证:△BEM∽△CNE;(2)如图2,将△DEF绕点E旋转,使得DE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M,EF与AC交于点N,于是,除(1)中的一对相似三角形外,能否再找出一对相似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2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5cm,BC=10cm,点P沿AB边从点A开始向B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秒)表示移动的时间,那么当t为何值时,以点Q、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22.如图,路灯(P点)距地面8米,身高1.6米的小明从距路灯的底部(O点)20米的A点,沿OA所在的直线行走14米到B点时,身影的长度是变长了还是变短了?变长或变短了多少米?23.阳光明媚的一天,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去测量一棵树的高度(这棵树底部可以到达,顶部不易到达),他们带了以下测量工具:皮尺,标杆,一副三角尺,小平面镜.请你在他们提供的测量工具中选出所需工具,设计一种测量方案.(1)所需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___ ;(2)请在下图中画出测量示意图;(3)设树高AB的长度为x,请用所测数据(用小写字母表示)求出x.24.问题背景在某次活动课中,甲、乙、丙三个学习小组于同一时刻在阳光下对校园中一些物体进行了测量.下面是他们通过测量得到的一些信息:甲组:如图1,测得一根直立于平地,长为80cm的竹竿的影长为60cm.乙组:如图2,测得学校旗杆的影长为900cm.丙组:如图3,测得校园景灯(灯罩视为球体,灯杆为圆柱体,其粗细忽略不计)的高度为200cm,影长为156cm.任务要求:(1)请根据甲、乙两组得到的信息计算出学校旗杆的高度;(2)如图3,设太阳光线NH与⊙O相切于点M.请根据甲、丙两组得到的信息,求景灯灯罩的半径.(友情提示:如图3,景灯的影长等于线段NG的影长;需要时可采用等式1562+2082=2602)25.阳光通过窗口照射到室内,在地面上留下2。
每个学生都应该用的“超级学习笔记”相似三角形习题精讲及答案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包括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定理及其应用,是中考必考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背景的综合题是常见的热点题型,所以掌握好相似三角形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本讲就如何判定三角形相似,以及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来解决与比例线段有关的计算和证明的问题进行探索。
一、如何证明三角形相似例1、如图:点G 在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DC 的延长线上,AG 交BC 、BD 于点E 、F ,则△AGD ∽ ∽ 。
分析:关键在找“角相等”,除已知条件中已明确给出的以外,还应结合具体的图形,利用公共角、对顶角及由平行线产生的一系列相等的角。
本例除公共角∠G 外,由BC ∥AD 可得∠1=∠2,所以△AGD ∽△EGC 。
再∠1=∠2(对顶角),由AB ∥DG 可得∠4=∠G ,所以△EGC ∽△EAB 。
评注:(1)证明三角形相似的首选方法是“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找到两个三角形中有两对角对应相等,便可按对应顶点的顺序准确地把这一对相似三角形记下来。
例2、已知△ABC 中,AB=AC ,∠A=36°,BD 是角平分线,求证:△ABC ∽△BCD分析:证明相似三角形应先找相等的角,显然∠C 是公共角,而另一组相等的角则可以通过计算来求得。
借助于计算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证明:∵∠A=36°,△ABC 是等腰三角形,∴∠ABC=∠C=72°又BD 平分∠ABC ,则∠DBC=36°在△ABC 和△BCD 中,∠C 为公共角,∠A=∠DBC=36°∴△ABC ∽△BCD例3:已知,如图,D 为△ABC 内一点连结ED 、A D ,以BC 为边在△ABC 外作∠CBE=∠ABD ,∠BCE=∠BAD 求证:△DBE ∽△ABCཁB ཁཁཁཁG ཁཁཁཁཁཁཁཁ每个学生都应该用的“超级学习笔记”分析: 由已知条件∠ABD=∠CBE ,∠DBC 公用。
一.解答题(共30小题)1.如图,在△ABC中,DE∥BC,EF∥AB,求证:△ADE∽△EFC.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AED=∠C,∠A=∠FE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知△ADE∽△EFC.解答:证明:∵DE∥BC,∴DE∥FC,∴∠AED=∠C.又∵EF∥AB,∴EF∥AD,∴∠A=∠FEC.∴△ADE∽△EF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如图,梯形ABCD中,AB∥CD,点F在BC上,连DF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G.(1)求证:△CDF∽△BGF;(2)当点F是BC的中点时,过F作EF∥CD交AD于点E,若AB=6cm,EF=4cm,求CD的长.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梯形。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几何综合题。
分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明△CDF∽△BGF.(2)根据点F是BC的中点这一条件,可得△CDF≌△BGF,则CD=BG,只要求出BG的长即可解题.解答:(1)证明:∵梯形ABCD,AB∥CD,∴∠CDF=∠FGB,∠DCF=∠GBF,(2分)∴△CDF∽△BGF.(3分)(2)解:由(1)△CDF∽△BGF,又F是BC的中点,BF=FC,∴△CDF≌△BGF,∴DF=GF,CD=BG,(6分)∵AB∥DC∥EF,F为BC中点,∴E为AD中点,∴EF是△DAG的中位线,∴2EF=AG=AB+BG.∴BG=2EF﹣AB=2×4﹣6=2,∴CD=BG=2cm.(8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线段的等量代换,比较复杂.3.如图,点D,E在BC上,且FD∥AB,FE∥AC.求证:△ABC∽△FDE.分析:由FD∥AB,FE∥AC,可知∠B=∠FDE,∠C=∠FED,根据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可知:△ABC∽△FDE.解答:证明:∵FD∥AB,FE∥AC,∴∠B=∠FDE,∠C=∠FED,∴△ABC∽△FDE.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4.如图,已知E是矩形ABCD的边CD上一点,BF⊥AE于F,试说明:△ABF∽△EAD.解答:证明:∵矩形ABCD中,AB∥CD,∠D=90°,(2分)∴∠BAF=∠AED.(4分)∵BF⊥AE,∴∠AFB=90°.∴∠AFB=∠D.(5分)∴△ABF∽△EAD.(6分)点评: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关键是找准对应的角.5.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且点B,A,D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CD,M,N分别为BE,CD的中点.(1)求证:①BE=CD;②△AMN是等腰三角形;(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在(2)的条件下,请你在图②中延长ED交线段BC于点P.求证:△PBD∽△AMN.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旋转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经典练习题(附答案)1.如图,在△ABC中,DE∥BC,EF∥AB,求证:△ADE∽△EFC.2.如图,梯形ABCD中,AB∥CD,点F在BC上,连DF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G.(1)求证:△CDF∽△BGF;(2)当点F是BC的中点时,过F作EF∥CD交AD于点E,若AB=6cm,EF=4cm,求CD的长.3.如图,点D,E在BC上,且FD∥AB,FE∥AC.求证:△ABC∽△FDE.4.如图,已知E是矩形ABCD的边CD上一点,BF⊥AE于F,试说明:△ABF∽△EAD.5.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且点B,A,D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CD,M,N分别为BE,CD的中点.(1)求证:①BE=CD;②△AMN是等腰三角形;(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在(2)的条件下,请你在图②中延长ED交线段BC于点P.求证:△PBD∽△AMN.6.如图,E是▱ABCD的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C,交AD于点F.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任选一对相似三角形给予证明.7.如图,在4×3的正方形方格中,△ABC和△DEF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填空:∠ABC=_________ °,BC= _________ ;(2)判断△ABC与△DEC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8.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长AB=3cm,BC=6cm.某一时刻,动点M从A点出发沿AB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从D点出发沿DA方向以2cm/s 的速度向A点匀速运动,问:(1)经过多少时间,△AMN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面积的?(2)是否存在时刻t,使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在梯形ABCD中,若AB∥DC,AD=BC,对角线BD、AC把梯形分成了四个小三角形.(1)列出从这四个小三角形中任选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可能情况,并求出选取到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概率是多少;(注意:全等看成相似的特例)(2)请你任选一组相似三角形,并给出证明.10.如图△ABC中,D为AC上一点,CD=2DA,∠BAC=45°,∠BDC=60°,CE⊥BD于E,连接AE.(1)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线段,并加以证明;(2)图中有无相似三角形?若有,请写出一对;若没有,请说明理由;(3)求△BEC与△BEA的面积之比.11.如图,在△ABC中,AB=AC=a,M为底边BC上的任意一点,过点M分别作AB、AC 的平行线交AC于P,交AB于Q.(1)求四边形AQMP的周长;(2)写出图中的两对相似三角形(不需证明);(3)M位于BC的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QMP为菱形并证明你的结论.12.已知:P是正方形ABCD的边BC上的点,且BP=3PC,M是CD的中点,试说明:△ADM∽△MCP.13.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BC,AD=2,AB=BC=8,CD=10.(1)求梯形ABCD的面积S;(2)动点P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D⇒C方向,向点C运动;动点Q 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C⇒D⇒A方向,向点A运动,过点Q作QE⊥BC于点E.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目的地时整个运动随之结束,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①当点P在B⇒A上运动时,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直线PQ将梯形ABCD的周长平分?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QE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③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以P、D、Q为顶点的三角形恰好是以DQ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已知矩形ABCD,长BC=12cm,宽AB=8cm,P、Q分别是AB、BC上运动的两点.若P自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AB方向运动,同时,Q自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方向运动,问经过几秒,以P、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DC相似?15.如图,在△ABC中,AB=10cm,BC=20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B点以2cm/s 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4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问经过几秒钟,△PBQ与△ABC相似.16.如图,∠ACB=∠ADC=90°,AC=,AD=2.问当AB的长为多少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17.已知,如图,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中,M是AD的中点,能否在边AB上找一点N(不含A、B),使得△CDM与△MAN相似?若能,请给出证明,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8.如图在△ABC中,∠C=90°,BC=8cm,AC=6cm,点Q从B出发,沿BC方向以2cm/s 的速度移动,点P从C出发,沿CA方向以1cm/s的速度移动.若Q、P分别同时从B、C 出发,试探究经过多少秒后,以点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BA相似?19.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D∥BC,∠A=90°,AB=7,AD=2,BC=3,试在腰AB 上确定点P的位置,使得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20.△ABC和△DEF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D=90°,△DEF的顶点E位于边BC的中点上.(1)如图1,设DE与AB交于点M,EF与AC交于点N,求证:△BEM∽△CNE;(2)如图2,将△DEF绕点E旋转,使得DE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M,EF与AC交于点N,于是,除(1)中的一对相似三角形外,能否再找出一对相似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2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5cm,BC=10cm,点P沿AB边从点A开始向B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 同时出发,用t(秒)表示移动的时间,那么当t为何值时,以点Q、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22.如图,路灯(P点)距地面8米,身高1.6米的小明从距路灯的底部(O点)20米的A点,沿OA所在的直线行走14米到B点时,身影的长度是变长了还是变短了?变长或变短了多少米?23.阳光明媚的一天,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去测量一棵树的高度(这棵树底部可以到达,顶部不易到达),他们带了以下测量工具:皮尺,标杆,一副三角尺,小平面镜.请你在他们提供的测量工具中选出所需工具,设计一种测量方案.(1)所需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 ;(2)请在下图中画出测量示意图;(3)设树高AB的长度为x,请用所测数据(用小写字母表示)求出x.24.问题背景在某次活动课中,甲、乙、丙三个学习小组于同一时刻在阳光下对校园中一些物体进行了测量.下面是他们通过测量得到的一些信息:甲组:如图1,测得一根直立于平地,长为80cm的竹竿的影长为60cm.乙组:如图2,测得学校旗杆的影长为900cm.丙组:如图3,测得校园景灯(灯罩视为球体,灯杆为圆柱体,其粗细忽略不计)的高度为200cm,影长为156cm.任务要求:(1)请根据甲、乙两组得到的信息计算出学校旗杆的高度;(2)如图3,设太阳光线NH与⊙O相切于点M.请根据甲、丙两组得到的信息,求景灯灯罩的半径.(友情提示:如图3,景灯的影长等于线段NG的影长;需要时可采用等式1562+2082=2602)25.阳光通过窗口照射到室内,在地面上留下2.7m宽的亮区(如图所示),已知亮区到窗口下的墙脚距离EC=8.7m,窗口高AB=1.8m,求窗口底边离地面的高BC.26.如图,李华晚上在路灯下散步.已知李华的身高AB=h,灯柱的高OP=O′P′=l,两灯柱之间的距离OO′=m.(1)若李华距灯柱OP的水平距离OA=a,求他影子AC的长;(2)若李华在两路灯之间行走,则他前后的两个影子的长度之和(DA+AC)是否是定值请说明理由;(3)若李华在点A朝着影子(如图箭头)的方向以v1匀速行走,试求他影子的顶端在地面上移动的速度v2.27.如图①,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则不难证明S1=S2+S3.(1)如图②,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那么S1,S2,S3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必证明)(2)如图③,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请你确定S1,S2,S3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3)若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一般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为使S1,S2,S3之间仍具有与(2)相同的关系,所作三角形应满足什么条件证明你的结论;(4)类比(1),(2),(3)的结论,请你总结出一个更具一般意义的结论.28.已知:如图,△ABC∽△ADE,AB=15,AC=9,BD=5.求AE.29.已知:如图Rt△ABC∽Rt△BDC,若AB=3,AC=4.(1)求BD、CD的长;(2)过B作BE⊥DC于E,求BE的长.30.(1)已知,且3x+4z﹣2y=40,求x,y,z的值;(2)已知:两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为3:10,且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差为560cm,求它们的周长.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如图,在△ABC中,DE∥BC,EF∥AB,求证:△ADE∽△EFC.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经典例题与练习 (含答案) 生本教育强力推荐生本教育是一家致力于从“学会”到“会学”的教育引领者。
本次教学是关于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总结与加强与平行向量线性运算的课程,课时数为2小时。
教学目标包括熟练掌握相关定义与定理,熟练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熟悉常见题型和图形,熟练掌握常用解题方法与分析方法。
其中,性质与判定定理的熟练应用是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分为回顾知识要点和知识点讲解及经典例题两部分。
回顾知识要点包括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相似形定义和比例知识。
知识点讲解及经典例题部分介绍了相似三角形的比例线段有关概念,比例性质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此外,还介绍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包括两角对应相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直角三角形相似,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以及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强化性质与判定定理的熟练应用。
同时,在讲解知识点和经典例题时,需要注重图形的展示和解题方法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的比等于另一个三角形某两边的比,并且它们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有以下性质:①对应角相等;②对应边成比例;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④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⑤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一、如何证明三角形相似例1:如图,点G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DC的延长线上,AG交BC、BD于点E、F,则△AGD∽△BCF。
例2:已知△ABC中,AB=AC,∠A=36°,BD是角平分线,证明:△ABC∽△BCD。
例3:已知,如图,D为△ABC内一点,连结ED、AD,以BC为边在△ABC外作∠XXX∠ABD,∠XXX∠BAD,证明:△DBE∽△ABC。
例4:矩形ABCD中,BC=3AB,E、F是BC边的三等分点,连结AE、AF、AC,证明:不存在非全等的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这种说法正确吗?A. 正确B. 错误2. 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相似,AB=6cm,DE=3cm,那么AC的长度是多少?A. 4cmB. 6cmC. 9cmD. 12cm3. 在三角形ABC中,∠A=60°,∠B=40°,那么∠C是多少度?A. 40°B. 60°C. 80°D. 100°二、填空题4. 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且AB:DE=2:3,BC=8cm,求DE的长度。
5. 在三角形ABC中,若∠A=30°,∠B=70°,求∠C的度数。
三、解答题6. 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且AC=4cm,DF=6cm,AB=5cm,求EF的长度。
7.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B=6cm,AC=4cm,BC=8cm,判断三角形ABC 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四、证明题8. 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且∠A=∠D,∠B=∠E,证明∠C=∠F。
9. 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且AB/DE=2/3,AC/DF=2/3,证明BC/EF=2/3。
五、应用题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4),B(1,-2),C(5,6),点D(-1,1),E(3,-6),F(7,3),判断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是否相似,并求出相似比。
答案:1. A2. B3. C4. 6cm5. 80°6. 7.5cm7. 是直角三角形,因为AB²+AC²=BC²。
8. 由于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所以∠C=∠F。
9.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的比值相等,所以BC/EF=AB/DE=2/3。
10. 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相似比为3/2。
.相像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学习目标】1、探究相像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性质进行相关计算;2、经过典型实例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像,能运用图形相像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质问题(怎样把实质问题抽象为数学识题) . 【重点梳理】重点一、相像三角形的性质1.相像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 相像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比等于相像比 .相像三角形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均分线的比都等于相像比.3. 相像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像比∽,则由比率性质可得:4. 相像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像比的平方∽,则分别作出与的高11k A DS△ABCBC ADk B C和22=k 2,则1 1S △A BCA DBC ADB C22重点解说:相像三角形的性质是经过比率线段的性质推证出来的 .重点二、相像三角形的应用 1. 丈量高度丈量不可以抵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 往常使用“在同一时辰物高与影长的比率相等”的原理解决 .重点解说:丈量旗杆的高度的几种方法:. 1.平面镜丈量法影子丈量法手臂丈量法标杆丈量法2.丈量距离丈量不可以直接抵达的两点间的距离,常结构以下两种相像三角形求解。
1.如甲图所示,往常可先丈量图中的线段 DC、 BD、CE的距离(长度),依据相像三角形的性质,求出 AB的长 .2.如乙图所示,可先测 AC、DC及 DE的长,再依据相像三角形的性质计算 AB 的长 .重点解说:1.比率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减小的程度,比率尺 = 图上距离 / 实质距离 ;2.太阳离我们特别遥远,所以能够把太阳光近似当作平行光芒.在同一时辰,两物体影子之比等于其对应高的比 ;3.视点:察看事物的着眼点(一般指察看者眼睛的地点);4.仰(俯)角:察看者向上(下)看时,视野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典型例题】种类一、相像三角形的性质1.△ABC∽△ DEF,若△ ABC的边长分别为5cm、6cm、7cm,而4cm是△ DEF 中一边的长度,你能求出△DEF的此外两边的长度吗?试说明原因.【答案】设另两边长是 xcm, ycm,且 x< y.(1)当△ DEF中长 4cm线段与△ ABC中长 5cm线段是对应边时,有,进而 x=cm,y=cm.(2)当△ DEF中长 4cm线段与△ ABC中长 6cm线段是对应边时,有,进而 x= cm,y= cm.(3) 当△ DEF中长 4cm线段与△ ABC中长 7cm线段是对应边时,有2.,进而 x=cm,y=cm.综上所述,△DEF的此外两边的长度应是cm,cm或cm,cm或cm,cm三种可能 .2.以下图,已知△ ABC中, AD是高,矩形 EFGH内接于△ ABC中,且长边 FG在 BC上,矩形相邻两边的比为1:2,若 BC=30cm,AD=10cm.求矩形 EFGH的面积 .【答案】∵四边形EFGH是矩形,∴ EH∥ BC,∴ △ AEH∽△ ABC.∵AD⊥BC,∴AD⊥EH, MD=EF.∵矩形两邻边之比为1:2,设 EF=xcm,则 EH=2xcm.由相像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像比,得,∴,∴,∴.∴EF=6cm, EH=12cm.∴贯通融会1、如图,在和中,,,,的周长是 24,面积是 48,求的周长和面积.【答案】在和中,,.又∵∽,相像比为.. 3的周长为,的面积是.2、有同一三角形地块的甲、乙两地图,比率尺分别为1∶200 和 1∶500,求:甲地图与乙地图的相像比和面积比.【答案】设原地块为△ ABC,地块在甲图上为△ A1B1C1,在乙图上为△ A2B2C2.∴ △ABC∽△A1B1C1∽△ A2B2C2且,,∴,∴.3、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6、8,按如图那样折叠,使点 A 与点 B 重合,折痕为 DE,则 S△BCE:S△BDE等于()A. 2 : 5 B .14:25 C .16:25 D. 4:21【答案】 B.【分析】由已知可得AB=10,AD=BD=5,设 AE=BE=x, 则 CE=8-x,在 Rt△ BCE中, x2 -(8-x)2=62 ,x=,由△ ADE∽△ ACB得,S△BCE:S△BDE=(64-25-25 ): 25=14:25,所以选 B.4、在锐角△ ABC中, AD,CE分别为 BC,AB边上的高,△ ABC和△ BDE的面积分别等于 18 和 2, DE=2,求 AC边上的高 .4..【答案】过点 B 做 BF⊥ AC,垂足为点 F,∵AD,CE分别为 BC,AB边上的高,∴∠ ADB=∠ CEB=90°,又∵∠ B=∠ B,∴Rt△ADB∽Rt △CEB,∴BD AB,即BD BE ,BE CB AB CB且∠ B=∠B,∴△ EBD∽△ CBA,∴ S△BED 2DE 2 1 , S△BCA AC 18 9∴ DE 1 , AC 3 又∵ DE=2,∴AC=6,∴S△ABC 1AC BF 18, BF=6. 25、已知:如图,在△ ABC与△ CAD中, DA∥BC, CD与 AB订交于 E 点,且 AE︰ EB=1︰2,EF∥BC交 AC于 F 点,△ ADE的面积为 1,求△ BCE和△ AEF 的面积.【答案】∵ DA∥BC,∴△ ADE∽△ BCE.2 2∴S△ADE:S △BCE=AE:BE .∵AE︰ BE=1:2,∴S△ADE:S △BCE=1:4 .∵S△ADE=1,∴ S△BCE=4.∵S△ABC:S △BCE=AB:BE=3:2,∴S△ABC=6.∵EF∥BC,∴△ AEF∽△ ABC.. 5.2 2∵AE:AB=1:3,∴S△AEF:S △ABC=AE:AB =1:9 .∴S△AEF= = .6、如图,已知中,,,,,点在上,( 与点不重合),点在上.(1) 当的面积与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时,求的长 .(2) 当的周长与四边形的周长相等时,求的长 .【答案】(1)∵,∽.(2) ∵的周长与四边形的周长相等.=6,∽.6..种类二、相像三角形的应用3.如图,我们想要丈量河两岸相对应两点 A、 B 之间的距离 ( 即河宽 ) ,你有什么方法?【答案】如上图,先从 B 点出发与 AB成 90°角方向走 50m到 O处立一标杆,而后方向不变,持续向前走 10m到 C 处,在 C处转 90°,沿 CD方向再走17m抵达 D处,使得 A、 O、 D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 A、B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AB⊥BC, CD⊥BC∴∠ ABO=∠ DCO=90°又∵ ∠AOB=∠DOC∴△ AOB∽△ DOC.∴∵BO=50m, CO=10m,CD=17m∴AB=85m即河宽为 85m.4.如图:小明欲丈量一座古塔的高度,他站在该塔的影子上前后挪动,直到他自己影子的顶正直好与塔的影子的顶端重叠,此时他距离该塔18 m,已知小明的身高是 1.6 m ,他的影长是 2 m.(1) 图中△ ABC与△ ADE能否相像 ?为何 ?(2) 求古塔的高度..7.【答案】 (1) △ABC∽△ ADE.∵BC⊥AE, DE⊥AE,∴∠ ACB=∠AED=90°∵∠ A=∠A,∴△ ABC∽△ ADE(2)由(1) 得△ ABC∽△ ADE∴∵AC=2m,AE=2+18=20m,,∴∴DE=16m即古塔的高度为 16m。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一、解答填空题(共30小题)1、已知BD,CE是△ABC的高,BD•AC_________AB•CE(用两种方法).2、如图,在△ABC中,D是AC上的一点,已知AB2=AD•AC,∠ABD=35°,则∠C=_________度.3、如图,已知AC⊥AB,BD⊥AB,AO=78cm,BO=42cm,CD=159cm,则CO=_________ cm,DO=_________cm.4、如图,已知∠ABC=∠ACD,若AD=3cm,AB=7cm,则AC=_________cm.5、如图,已知△ABC中,∠ACB=90°,CD⊥AB,垂足为点D,AD=4,BD=1.(1)求证:△ABC∽△CBD;(2)则cosB的值为_________.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顶点A的直线AF交CD于E点,交BC的延长线于F 点.(1)则△ADE_________△FBA;(2)若E点为CD中点,则的值为_________.7、如图,在△ABC中,点D是AB中点,点E在边AC上,且∠AED=∠ABC,如果AE=3,EC=1,那么边AB=_________.8、如图,已知AB:AD=BC:DE=AC:AE,则∠ABD与∠ACE的关系_________.9、如图,已知△ABC中,点E、F分别是AC、AB边上的点,EF∥BC,AF=2,BF=4,BC=5,连接BE,CF相交于点G.(1)则线段EF=_________;(2)则=_________.10、如图,在△ABC中,AB=5,BC=3,AC=4,动点E(与点A,C不重合)在AC边上,EF ∥AB交BC于F点.(1)当△ECF的面积与四边形EABF的面积相等时,CE=_________;(2)当△ECF的周长与四边形EABF的周长相等时,CE=_________.1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90°,AC⊥CD,若AD=9,BC=4,则AC的长为_________.12、如图,△ABC中,AD平分∠BAC,CD=CE,则AB•CD_________AC•BD.13、(2010•宁德)我们知道当人的视线与物体表面互相垂直时的视觉效果最佳.如图是小明站在距离墙壁1.60米处观察装饰画时的示意图,此时小明的眼睛与装饰画底部A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视线恰好落在装饰画中心位置E处,且与AD垂直.已知装饰画的高度AD为0.66米,求:(1)装饰画与墙壁的夹角∠CAD=_________度(精确到1°);(2)装饰画顶部到墙壁的距离DC=_________米(精确到0.01米).14、(2009•陕西)小明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他带着皮尺来到一栋楼下,发现对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针对这种情况,他设计了一种测量方案,具体测量情况如下:如示意图,小明边移动边观察,发现站到点E处时,可以使自己落在墙上的影子与这栋楼落在墙上的影子重叠,且高度恰好相同.此时,测得小明落在墙上的影子高度CD=1.2m,CE=0.8m,CA=30m(点A、E、C在同一直线上).已知小明的身高EF是1.7m,楼高AB是_________m(结果精确到0.1m).15、(2009•德城区)亮亮和颖颖住在同一幢住宅楼,两人准备用测量影子的方法测算其楼高,但恰逢阴天,于是两人商定改用下面方法:如图,亮亮蹲在地上,颖颖站在亮亮和楼之间,两人适当调整自己的位置,当楼的顶部M,颖颖的头顶B及亮亮的眼睛A恰在一条直线上时,两人分别标定自己的位置C,D.然后测出两人之间的距离CD=1.25m,颖颖与楼之间的距离DN=30m(C,D,N在一条直线上),颖颖的身高BD=1.6m,亮亮蹲地观测时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C=0.8m.住宅楼的高度为_________米.16、(2007•玉溪)如图所示,一段街道的两边缘所在直线分别为AB,PQ,并且AB∥PQ.建筑物的一端DE所在的直线MN⊥AB于点M,交PQ于点N.小亮从胜利街的A处,沿着AB 方向前进,小明一直站在点P的位置等候小亮.(1)请你在图中画出小亮恰好能看见小明时的视线,以及此时小亮所在位置(用点C标出);(2)已知:MN=20 m,MD=8 m,PN=24 m,求(1)中的点C到胜利街口的距离CM=_________ m.17、(2005•济南)如图,在一个长40m、宽30m的长方形小操场上,王刚从A点出发,沿着A⇒B⇒C的路线以3m/s的速度跑向C地.当他出发4s后,张华有东西需要交给他,就从A地出发沿王刚走的路线追赶.当张华跑到距B地2m的D处时,他和王刚在阳光下的影子恰好重叠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A处一根电线杆在阳光下的影子也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1)求他们的影子重叠时,两人相距_________米.(DE的长)(2)求张华追赶王刚的速度是_________m/s(精确到0.1m/s).18、如图,一油桶高AE为1m,桶内有油,一根木棒AB长为1.2m,从桶盖的小口(A)处斜插入桶内,一端插到桶底,另一端与小口(A)齐平,抽出木棒,量得棒上未浸油部分AC长为0.48m.桶内油面的高度DE=_________m.19、如图,某同学身高1.6米,由路灯下向前步行4米,发现自己的影子长有2米,此路灯高有_________米.20、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量树的高度.在阳光下,一名同学测得一根长为1米的竹竿的影长为0.4米,同时另一名同学测量树的高度时,发现树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落在教学楼的第一级台阶上,测得此影子长为0.2米,一级台阶高为0.3米,如图所示,若此时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4.4米.(1)一个实际或现实的问题只有数学化后,才有可能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请你认真读题,画出示意图,并在示意图上标注必要的字母和数字.(2)利用示意图,树的高度是_________米.21、小玲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学校教学大楼AB的高度:如图,在水平地面上放一面平面镜,镜子与教学大楼的距离EA=21米.当她与镜子的距离CE=2.5米时,她刚好能从镜子中看到教学大楼的顶端B.已知她的眼睛距地面高度DC=1.6米.教学大楼的高度AB是_________米(注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2、有一块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cm和4cm的直角三角形铁皮,要利用它来裁剪一个正方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正方形的一边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另两个顶点在两条直角边上,如图(1);另一种是一组邻边在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上,另一个顶点在斜边上,如图(2).两种情形下正方形的面积哪个大?_________(填(1)或(2)即可).23、如图,灯泡在圆桌的正上方,当距桌面2m时,圆桌的影子的直径为2.8m,在仅仅改变圆桌的高度,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圆桌的桌面再上升_________米,其影子的直径变为3.2m.24、如图,马路MN上有一路灯O,小明沿着马路MN散步,当他在距路灯灯柱6米远的B 处时,他在地面上的影长是3米,问当他在距路灯灯柱10米远的D处时,他的影长DF是_________米.25、如图所示,AD、BC为两路灯,身高相同的小明、小亮站在两路灯杆之间,两人相距6.5m,小明站在P处,小亮站在Q处,小明在路灯C下的影长为2m,已知小明身高1.8m,路灯BC高9m.①小亮在路灯D下的影长为_________m;②建筑物AD的高为_________m.26、在《九章算术》“勾股”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邑方不知大小,各中开门,出北门二十步有木,出南门十回步,折而西行﹣千七百七十五步见木.问邑方几何.”用今天的话说,大意是:如图,DEFG是一座正方形小城,北门H位于DG的中点,南门K 位于EF的中点,出北门20步到A处有一树木,出南门14步到C,再向西行1775步到B处,正好看到A处的树木(即点D在直线AB上),小城的边长为_________步.27、如图,某测量工作人员与标杆顶端F、电视塔顶端在同一直线上,已知此人眼睛距地面1.6米,标杆为3.2米,且BC=1米,CD=5米,电视塔的高ED=_________米.28、已知:如图,一人在距离树21米的点A处测量树高,将一长为2米的标杆BE在与人相距3米处垂直立于地面,此时,观察视线恰好经过标杆顶点E及树的顶点C,此树的高是_________米.29、一位同学想利用树影测树高AB.在某一时刻测得1m的竹竿的影长为0.7m,但当他马上测树影时,发现影子不全落在地上,一部分落在了附近的﹣幢高楼上(如图).于是他只得测出了留在墙上的影长CD为 1.5m,以及地面部分上的影长BD为 4.9m.树高是_________米.30、如图,小龙要测量楼的顶层一根旗杆的顶端距地面的距离.他在地面上放置一面镜子,若小龙的眼睛距镜面中心点2米,镜面中心点距离小龙的脚1.2米,距离大楼底部12米,这根旗杆的顶端距地面的距离为_________米.答案与评分标准一、解答填空题(共30小题)1、已知BD,CE是△ABC的高,BD•AC=AB•CE(用两种方法).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相似三角形经典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 1∶4,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A 1∶2B 1∶4C 1∶5D 1∶16答案:A解析: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因为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 1∶4,所以相似比为 1∶2,那么它们的周长之比为 1∶2。
2、如图,在△ABC 中,点 D、E 分别在边 AB、AC 上,DE∥BC,若 AD∶DB = 1∶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AE∶EC = 1∶2B AE∶EC = 1∶3 C DE∶BC = 1∶2 DDE∶BC = 1∶3答案:B解析:因为 DE∥BC,所以△ADE∽△ABC。
因为 AD∶DB =1∶2,所以 AD∶AB = 1∶3。
因为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所以AE∶AC = AD∶AB = 1∶3,所以 AE∶EC = 1∶2。
3、已知△ABC∽△A'B'C',相似比为 3∶4,△ABC 的周长为 6,则△A'B'C'的周长为()A 8B 7C 9D 10答案:A解析:因为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所以△ABC 与△A'B'C'的周长之比为3∶4。
设△A'B'C'的周长为x,则6∶x =3∶4,解得 x = 8。
4、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是 AB、AC 上的点,且DE∥BC,如果 AD = 2cm,DB = 1cm,AE = 15cm,则 EC =()A 05cmB 1cmC 15cmD 3cm答案:B解析:因为 DE∥BC,所以△ADE∽△ABC,所以 AD∶AB =AE∶AC。
因为 AD = 2cm,DB = 1cm,所以 AB = 3cm。
所以 2∶3= 15∶(15 + EC),解得 EC = 1cm。
5、下列各组图形一定相似的是()A 两个直角三角形B 两个等边三角形C 两个菱形D 两个矩形答案:B解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都是 60°,所以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学习目标】1、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性质进行有关计算;2、通过典型实例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能运用图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2. 相似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3.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则由比例性质可得:4.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则分别作出与的高和,则2 1122=1122ABCA B CBC AD k B C k A DSk S B C A D B C A D '''''''⋅⋅⋅⋅=='''''''''⋅⋅△△要点诠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通过比例线段的性质推证出来的.要点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1.测量高度测量不能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通常使用“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的比例相等”的原理解决.要点诠释:测量旗杆的高度的几种方法:平面镜测量法影子测量法手臂测量法标杆测量法2.测量距离测量不能直接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常构造如下两种相似三角形求解。
1.如甲图所示,通常可先测量图中的线段DC、BD、CE的距离(长度),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的长.2.如乙图所示,可先测AC、DC及DE的长,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AB的长. 要点诠释: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2.太阳离我们非常遥远,因此可以把太阳光近似看成平行光线.在同一时刻,两物体影子之比等于其对应高的比; 3.视点:观察事物的着眼点(一般指观察者眼睛的位置);4. 仰(俯)角:观察者向上(下)看时,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典型例题】类型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ABC∽△DEF,若△ABC的边长分别为5cm、6cm、7cm,而4cm是△DEF中一边的长度,你能求出△DEF的另外两边的长度吗?试说明理由.【答案】设另两边长是xcm,ycm,且x<y. (1)当△DEF中长4cm线段与△ABC中长5cm线段是对应边时,有, 从而x=cm,y=cm. (2)当△DEF中长4cm线段与△ABC中长6cm线段是对应边时,有, 从而x=cm,y=cm. (3)当△DEF中长4cm线段与△ABC中长7cm线段是对应边时,有, 从而x=cm,y=cm. 综上所述,△DEF的另外两边的长度应是cm,cm或cm,cm或cm,cm三种可能.2.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D是高,矩形EFGH内接于△ABC中,且长边FG在BC上,矩形相邻两边的比为1:2,若BC=30cm,AD=10cm.求矩形EFGH的面积.【答案】∵四边形EFGH是矩形,∴EH∥BC,∴△AEH∽△ABC.∵AD⊥BC,∴AD⊥EH,MD=EF.∵矩形两邻边之比为1:2,设EF=xcm,则EH=2xcm.由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得,∴,∴,∴.∴ EF=6cm,EH=12cm.∴举一反三1、如图,在和中,,,,的周长是24,面积是48,求的周长和面积.【答案】在和中,, . 又∵∽,相似比为. 的周长为,的面积是.2、有同一三角形地块的甲、乙两地图,比例尺分别为1∶200和1∶500,求:甲地图与乙地图的相似比和面积比.【答案】设原地块为△ABC,地块在甲图上为△A1B1C1,在乙图上为△A2B2C2. ∴△ABC∽△A1B1C1∽△A2B2C2 且,, ∴, ∴.3、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按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与点B 重合,折痕为DE,则S△BCE:S△BDE等于() A. 2:5 B.14:25 C.16:25 D. 4:21【答案】B.【解析】由已知可得AB=10,AD=BD=5,设AE=BE=x, 则CE=8-x, 在Rt△BCE中,x2-(8-x)2=62,x=, 由△ADE∽△ACB得, S△BCE:S△BDE=(64-25-25):25=14:25,所以选B.4、在锐角△ABC中,AD,CE分别为BC,AB边上的高,△ABC和△BDE的面积分别等于18和2,DE=2,求AC 边上的高.【答案】过点B 做BF⊥AC,垂足为点F ,∵AD,CE 分别为BC,AB 边上的高,∴∠ADB=∠CEB=90°,又∵∠B=∠B,∴Rt△ADB∽Rt△CEB,∴,BD AB BD BEBE CBAB CB ==即,且∠B=∠B,∴△EBD∽△CBA,∴221189BED BCADE AC SS⎛⎫=== ⎪⎝⎭△△,∴13DE AC =,又∵DE=2,∴AC=6,∴11862ABC AC BF S =⋅=∴△,B F=.5、已知:如图,在△ABC 与△CAD 中,DA∥BC,CD 与AB 相交于E 点,且AE︰EB=1︰2,EF∥BC 交AC 于F 点,△ADE 的面积为1,求△BCE 和△AEF 的面积.【答案】∵DA∥BC, ∴△ADE∽△BCE. ∴S △ADE :S △BCE =AE 2:BE 2. ∵AE︰BE=1:2, ∴S △ADE :S △BCE =1:4. ∵S △ADE =1, ∴S △BCE =4. ∵S△ABC:S△BCE=AB:BE=3:2,∴S△ABC=6. ∵EF∥BC,∴△AEF∽△ABC. ∵AE:AB=1:3,∴S△AEF:S△ABC=AE2:AB2=1:9.∴S△AEF==.6、如图,已知中,,,,,点在上,(与点不重合),点在上.(1)当的面积与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时,求的长. (2)当的周长与四边形的周长相等时,求的长.【答案】(1)∵,∽. (2)∵的周长与四边形的周长相等.=6,∽.类型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3. 如图,我们想要测量河两岸相对应两点A、B之间的距离(即河宽) ,你有什么方法?【答案】如上图,先从B点出发与AB成90°角方向走50m到O处立一标杆,然后方向不变,继续向前走10m到C处,在C处转90°,沿CD方向再走17m到达D处,使得A、O、D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AB⊥BC,CD⊥BC ∴∠ABO=∠DCO=90° 又∵∠AOB=∠DOC ∴△AOB∽△DOC. ∴ ∵BO=50m,CO=10m,CD=17m ∴AB=85m 即河宽为85m.4. 如图:小明欲测量一座古塔的高度,他站在该塔的影子上前后移动,直到他本身影子的顶端正好与塔的影子的顶端重叠,此时他距离该塔18 m,已知小明的身高是1.6 m,他的影长是2 m.(1)图中△ABC与△ADE是否相似?为什么?(2)求古塔的高度.【答案】(1)△ABC∽△ADE.∵BC⊥AE,DE⊥AE,∴∠ACB=∠AED=90°∵∠A=∠A,∴△ABC∽△ADE(2)由(1)得△ABC∽△ADE∴∵AC=2m,AE=2+18=20m,BC=1.6m,∴∴DE=16m即古塔的高度为16m。
第12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应用(2)
一、选择题
1.晚上,小华出去散步,在经过一盏路灯时,他发现自己的身影是( ) A.变长B.变短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2.如图,路灯的高为8 m,身高1.6 m的小明从距离灯的底部(点O)20 m的点A处,沿AO所在的直线行走14 m到点B时,人影的长度( ) A.增大1.5 m B.减小1.5 m C.增大3.5 m D.减小3.5 m
3.如图,王华晚上由路灯A下的B处走到C处时,测得影子CD的长为1 m,继续往前走3 m到达E处时,测得影子EF的长为2 m,已知王华的身高是1.5 m,那么路灯A 的高度AB为( ) A.4.5 m B.6 m C.7.2 m D.8 m
二、填空题
4.如图,公园内有一个长5米的跷跷板AB,当支点O在距离A端2 m时,A端的人可以将B端的人跷高1.5 m.那么当支点O在AB的中点时,A端的人下降同样的高度可以将B端的人跷高_________m.
5.如图是三角尺在灯泡O的照射下在墙上形成的影子.现测得OA=20 cm,OA′=50 cm,则这个三角尺的周长与它在墙上形成的影子的周长之比是_________.6.(2009·太原)甲、乙两盏路灯底部间的距离是30 m,一天晚上,当小华走到距路灯乙底部5 m处时,发现自己的身影顶部正好接触路灯乙的底部.已知小华的身高为1.5 m,那么路灯甲的高为________m.
7.已知课本中的字的大小为0.4 cm×35 cm,教室中小明座位到黑板的距离是7.5 m,如果要使与看距离30 cm的课本上的字感觉相同(即视角相同),那么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大小应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整数).
三、解答题
8.已知楼房、旗杆在路灯下的影子如图所示,试确定路灯灯炮的位置,再作出小树在路灯下的影子(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9.一位同学身高1.6米,晚上站在路灯下,他在地面上的影长是2米,若他沿着影子的方向移动2米,则影长增加0.5米,求路灯的高度.
10.如图,小华在晚上由路灯A走向路灯B.当他走到点P时,发现他身后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路灯A的底部;当他向前再步行12 m到达点Q时,发现他身前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路灯B的底部.已知小华的身高是1.6 m,两个路灯的高度都是9.6 m,且AP=QB.
(1)求两个路灯之间的距离.
(2)当小华走到路灯B的底部时,他在路灯A下的影长是多少?
11.如图(1),李华晚上在路灯下散步.已知李华的身高AB=h,灯柱的高OP=O′P′=l,两灯柱之间的距离OO′=m.
(1)若李华距灯柱OP的水平距离OA=a.求他影子AC的长.
(2)若李华在两路灯之间行走,则他前后的两个影子的长度之和(DA+AC)是否是定值?
请说明理由.
(3)若李华在点A朝着影子的方向以v1的速度匀速行走,如图(2)所示,试求他影子的
顶端在地面上移动的速度v2.
参考答案1.D2.D3.B
4.1
5.2:5
6.9
7.10 cm×9 cm
8.略
9.8米
10.(1)18 m(2)3.6 m
11.(1)
ah
AC
l h
=
-
(2)
mh
DA AC
l h
+=
-
,是定值理由略(3)1
2
lv
v
l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