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亚尔时代的巴西经济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12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雷亚尔时代的巴西经济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出口。
同期,保费收入3890万美元,赔付金额120万美元。
----提高出口信贷保险覆盖面。
贸易险覆盖率由85%上升到90%,政策和意外险覆盖率从90%上升到95%。
----巴西通过经济社会开发银行为出口行业开辟信贷线(即生产信贷、特殊生产信贷和服务信贷),有效地促进了巴西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特别是那些生产周期长的资本货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1999年到2002年8月,开发银行共发放贷款103亿美元用于支持产品出口和服务出口。
----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开发银行正筹划新贷款线信贷项目,用以支持巴西企业的国际化和那些为促进巴西出口在境外的投资项目。
凡是从事产品和服务出口、在境外进行固定投资和企业资本化的项目都可以享受此项目的金融扶持。
----出口投资占国家经济社会开发银行的贷款金额的的25%以上,2002年1-8月已达25亿美元。
税制改革随着1996年第87号补充法律(KAIDIR法律)的问世,在巴西对出口商品完全免税、在原料和半成品等领域取消巴西主要税种即商品流通和服务税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但在巴西税制体系改革过程中,为扶持出口免税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
目前出口税制改革集中在三个方面:----改善现行在出口产品生产阶段的社会整体计划税和社会保障基金税累进税务机制,对出口产品生产商减免工业产品税最高可达18.5%,以用作扣减在生产过程中采购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电力和能源的补偿。
----逐步取消企业纳税累进税制。
拟立法确定取消社会整体计划税和社会保障基金税的累加计税方式以增加国内产品的竞争力。
----制定对出口业务中因州际间出口产品流通服务税税率不同产生的退税债务积累的解决方案,以减少可能对出口产生的障碍。
随着2002年第66号临时措施的出台,取消社会整体计划税,尔后延续到社会保障基金税,对于税制现代化、以便增强巴西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简化审批程序2002年,巴西政府赋予巴西外贸委员会管理职能,使其从咨询和政策建议机构变为具有实职的管理机构。
巴西历年GDP及人均GDP一览(1900
巴西国家地理暨普查局2017年3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巴西经济继续萎缩,但降幅有所收窄,按可比价格计算,实际GDP较上年下降3.6%,增幅比上年收窄0.2个百分点。
初步统计,2016年,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巴西名义GDP为62668.95亿雷亚尔,同比增长4.4%,名义增幅较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按1996年不变市场价格计算,实际GDP为13588.02亿雷亚尔,同比下降3.6%;GDP 平减指数为461.21(1996年=100),同比上涨8.3%。
2016年,巴西年中人口为2.06亿人,同比增长0.80%。
以此测算,2016年,巴西人均名义GDP为30410雷亚尔,同比增长3.6%。
扣除价格因素后,人均实际GDP同比下降4.4%。
2016年,巴西雷亚尔兑美元年平均汇率为1美元=3.4879雷亚尔,雷亚尔对美元贬值4.3%。
以此测算,2016年,巴西名义GDP折合17967.64亿美元,同比与上年基本持平。
人均名义GDP折合8719美元,同比下降0.8%。
巴西的经济发展模式1951—1980年的30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6.8%,其中1968—1973年“经济奇迹”时期达到了11.2%,1973年创下14%的增长记录。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巴西“经济奇迹”戛然而止。
油价的疯涨、国际资本的短缺、国际市场对初级产品需求的下降等多重因素使巴西经济的繁荣周期从1974年开始进入尾期。
1974—1978年,巴西年均经济增长率下滑至6.7%,进入20世纪80年代,经济转入负增长,1981年为-3.1%,1983年为-2.8%。
两次石油危机和随后的债务危机使巴西长期积累的弊病迅速显现:1973—1984年,巴西外债余额从125.7亿美元增至910.9亿美元;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5.9%增至43.1%;通货膨胀率从14.9%猛增至220.6%。
经济形势的恶化使巴西淡出了人们关注的视线,“巴西崛起”等提法被“永远的未来之国”所取代。
政治体制变革后,巴西经济在萨尔内政府时期(1985—1989年)实现了年均4.5%的增长率,但通货膨胀率却从1985年的235%增至1783%。
宏观经济的混乱一直延续到1994年雷亚尔计划的实施,该计划实施的当年,通货膨胀率便从1993年的289%降至92.9%,1995年降至22%,1996年回落到1位数(9.1%)。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调整和1994年实施的雷亚尔计划推动了巴西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并且实现了巴西宏观经济的稳定,进而使得巴西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
从1994年雷亚尔计划的实施以来,巴西经济逐步进入一个速度适中的增长阶段。
1995—2008年,巴西经济增长率仅在1998年出现0.1%的负增长,多数年份(8年)的经济增幅超过3%。
另外,该时期的巴西经济增长呈现出较强的阶段性特点:卡多佐第一任期(1995—1998年),经济年均增长率约为2.4%,卡多佐第二任期(1998—2002年),年均增速仅为2.2%。
巴西经济与雷亚尔汇率分析展望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和天然资源储备。
然而,近年来,巴西经济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政治不稳定、社会不平等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本文将对巴西经济与雷亚尔汇率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首先,巴西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政治不稳定。
自2024年以来,巴西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危机,包括前总统卢拉被判刑和前总统特梅尔的弹劾。
这些事件对投资者信心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资本外流和经济衰退。
然而,最近的大选结果表明,巴西有望实现政治稳定,这将对经济复苏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巴西经济面临着社会不平等的挑战。
尽管巴西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社会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大部分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这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和政治动荡。
未来,巴西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并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巴西经济还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虽然农业和资源行业在巴西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他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巴西需要进一步推动经济多元化,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力。
这将有助于减轻对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的依赖,并促进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雷亚尔是巴西的官方货币,其汇率对巴西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过去几年中,雷亚尔汇率出现了大幅波动,部分原因是政治和经济不稳定。
然而,随着政治局势的改善和经济复苏的前景,雷亚尔汇率有望稳定并逐渐增强。
这将对巴西经济起到积极作用,促进贸易和投资,吸引外国资本流入。
展望未来,巴西经济在政治稳定和经济的推动下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巴西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投资者信心、降低贫富差距和促进经济多样化。
此外,巴西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和合作,推动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
总之,巴西经济与雷亚尔汇率的展望是积极的。
通过政治稳定、经济和贸易合作,巴西有望实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巴西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贫富差距、经济不平衡和政治不稳定。
巴西经济奇迹的前世今生巴西最近很忙:2012年联合国(微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这里召开;2014年和2016还将先后主办世界杯和奥运会两大最具国际影响的体育赛事……巴西能获得这些重大活动的主办权,得益于该国经济的快速增长———2011年巴西取代英国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
20多年前,巴西通货膨胀率曾接近2500%,迫使巴西连续几届政府都把反通胀作为首要任务。
1993年底,面对通胀一筹莫展的佛朗哥总统选择才出任外交部长不久的社会学家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担任财政部长。
卡多佐大刀阔斧实行“雷亚尔计划”,把巴西从恶性通货膨胀泥潭中拉了出来,为日后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奠定基础。
1995年,卡多佐以绝对优势赢得大选,当选巴西总统。
1995年至2003年担任总统期内,卡多佐一方面推动国有企业民营化,积极引进外资,另一方面着手进行多项重要社会改革,为巴西成为金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近日,卡多佐总统受巴西最大银行集团亿达富邀请来到中国,《经济参考报》记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位创造巴西经济奇迹的改革者。
“雷亚尔计划”遏制通胀立功《经济参考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经说过,没有卡多佐,就没有今天的巴西奇迹。
这说明您对巴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卓越贡献。
您担任巴西总统期间,在国内进行了多项改革,启动巴西迈向经济强国的步伐,为巴西成为金砖国家之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您领导下开展的“雷亚尔计划”,遏制了巴西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
请您谈谈“雷亚尔计划”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台的,都有哪些内容,对今天巴西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卡多佐:20世纪90年代初,巴西的恶性通胀像滚雪球一样急速膨胀。
1990年开始连续三年以月率80%的速度飙升。
80年代末,政府在五年间引入三种新币,全部失败。
1992年,佛朗哥总统在半年之内换掉三个财政部长,仍然无法有效遏制严重的通货膨胀,最后只好把我挪到财政部。
我本是个勉强就任的财政部长,不是经济学家,所以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时,我决定从大局着手。
近代巴西经济发展史殖民地时期的巴西经济1500年,葡萄牙人佩德罗·阿·卡布拉尔到达巴西沿海登陆,将登陆地命名为“真十字地”,并宣布该地为葡萄牙王国的属地。
随后他又将“真十字地”更名为“圣十字地”。
后来,“圣十字地”被巴西这个名称取而代之。
1530年,葡萄牙国王派大贵族马丁·阿方索·德索萨率领400多名移民到巴西,建立殖民地,实行殖民统治。
从此,巴西便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
在殖民地时期,巴西的经济发展有以下特征。
①实行土地分封制,建立殖民统治机构。
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巴西后,为了加强对巴西的统治和掠夺,广泛地推行分封制,建立殖民统治机构。
所谓分封制,就是指葡萄牙殖民者将巴西分成若干管区,委派大贵族官吏进行统治的总称。
1534年,葡萄牙将巴西的领土划分为13个管区,由国王任命葡萄牙的大贵族负责统治。
每个管区所辖的土地,都作为国王的领地授予葡萄牙大封建主及贵族出身的人。
各个管区的封建主和大贵族享有行政、立法、司法、征税、募兵、铸币、建立城市、经营庄园、奴役印第安人等特权。
大封建主和贵族统治者“每年除将收入的20%上交国王外”,其余中饱私襄。
1549年,葡萄牙王室为了加强对巴西的统治和奴役,在萨尔瓦多(即巴伊亚)建立总督府,委派托梅·德索萨为首任总督,负责管理巴西殖民事务。
在总督府下建立8个都督府作为地区行政机构,分别管理本地区的殖民事务。
②推行大庄园奴隶制。
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建立殖民地后,宣布全部土地归王室所有,并将土地作为国王领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和贵族,建立大庄园,推行种植园奴隶制。
所谓种植园奴隶制,就是指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的土地上利用奴隶劳动进行种植棉花、甘蔗、烟草、咖啡等农作物,剥削和奴役印第安人的一种制度。
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推行种植园奴隶制,允许农场主或大业主任意鞭笞、虐待、甚至杀害黑奴。
同时,葡萄牙殖民当局还命令禁止农民生产小麦、葡萄酒、植物油和可以从宗主国进口的其他农产品和商品。
巴西发展史历程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巴西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对欧洲殖民者的到来之前。
以下是巴西的发展史。
15世纪,葡萄牙探险家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发现巴西,并将其纳入葡萄牙殖民地。
在殖民地时期,葡萄牙殖民者开始在巴西种植甘蔗,并建立了大量的工厂。
随着种植园的扩大,进口了大量的奴隶,他们成为种植园的劳工。
19世纪初,法国军队占领了葡萄牙殖民地,使巴西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1822年,巴西宣布独立,并成为独立的帝国。
独立后,巴西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
19世纪末,巴西成为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并且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然而,20世纪初,从阿拉伯国家进口天然橡胶使巴西的橡胶产业几乎崩溃。
这导致了巴西经济的萧条,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
随后,巴西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经济改革,推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1930年代,巴西政府实施了一项广泛的计划,以发展工业,并通过加强对农业和采矿业的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
20世纪中叶,巴西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以改善人民的福利和生活质量。
这些措施包括提供免费教育和医疗保健,推动土地改革,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
在这一时期,巴西也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并推动了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到了20世纪末,巴西经济增长迅猛,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2002年,巴西政府推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以减少贫困,改善教育和卫生状况,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项计划被称为“零饥饿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巴西一直在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巴西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高失业率,不平等和环境问题。
尽管如此,巴西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巴西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殖民时代,经历了独立、经济危机和改革,最终成为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巴西政府和人民一直在不断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财务知识)雷亚尔时代的巴西经济雷亚尔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改用新的货币(雷亚尔);经济的非指数化;初步冻结公共部门的价格;奉行紧缩货币的政策;实行币值浮动,同时为其和美元相比的价值规定壹个下限。
雷亚尔计划时代的巴西外贸2003-03-1321:07编者按:巴西卡多佐政府于2002年底卸任前,对其执政8年的政府工作做了总结。
总结共分32章,我经商室对其中<<发展和对外贸易>>壹章的要点进行了翻译和整理,该章重点对巴西近8年外贸方针、政策、措施和有关业绩进行了概括综述。
仅供参考。
巴西卡多佐政府自1994年至2002年执政8年来,执行了雷亚尔计划,制定了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寻求财政平衡,经济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制定和落实消除社会不平等的新的社会政策。
为此,为实现总体目标,巴西十分重视对外贸易。
8年来,外贸走过俩个重要阶段,第壹阶段是经济对外开放,对进口逐步放开国内市场,第二阶段,把出口放于首位,优先发展出口。
巴西于和国际经济接轨的初期,主要采取了促进进口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措施。
今天则侧重于出口和巴西企业的国际化,但不忽视进口和国外直接投资。
巴西需要大量的出口以减轻经常帐户赤字压力,防范金融危机和降低利息成本,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巴西企业国际化能够增加巴西产品的附加值以促进出口、扩大出口收汇、增加巴西企业利润和劳动工资报酬。
于21世纪初,巴西最大的挑战是增强巴西企业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出口不仅仅是增加出口量,仍要改善出口产品质量和增加附加值。
增强竞争力首先要有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其次是制定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技术含量、理顺流通渠道、增加附加值的行业政策。
总之,促进出口的进攻性政策和现代化工业政策函盖4个方面:减少生产和出口成本、排除出口障碍、促进生产和出口的鼓励政策及现代化工业政策。
壹、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需要改善出口金融条件,降低出口税率,简化审批程序。
对此,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建立外贸金融促进计划、降低出口产品社会整体计划税和社会保障基金税,通过外贸网简化外贸出口程序等。
巴西近几年经济情况分析一、投资吸引力据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4月16日公布的研究报告,2008年巴西在134个国家中综合竞争力排名居第64位,比2007年上升了8位,有关指标中,排名靠前的有市场规模(第10位)、尖端技术行业(第35位)、创新能力(第43位),排名靠后的有宏观经济稳定性(第122位)、货物贸易效率(第101位)、基础设施(第101位)和劳动市场效率(第91位)。
评论认为,巴西总体上是一个适合投资的国家,但官僚主义、腐败、基础设施投资滞后、工作效率不高等仍是巴西吸引投资的制约因素。
二、宏观经济2004年以来,巴政府利用世界经济整体增长,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良好外部因素,以盯住通膨为中心,实行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大力促进出口,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拉动内需,取得了良好成效,2004-2006年经济分别增长5.7%、2.9%和4.0%。
2007年初,巴西政府出台经济加速增长计划(PAC),拟通过抑制公共支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当年,巴GDP增长5.4%,总值达1.5万亿美元,人均7950美元。
2008年5月巴西政府发布了新产业政策,旨在保持巴西经济持续增长态势,扩大供应能力、保持支付账户平衡、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小型和微小企业竞争力。
以巴西经济年增长率为5%为前提,新政策预期2008-2010年巴西总投资将分别占GDP18.6%、19.7%和20.9%;其中,公共投资占4.6%、4.8%和5.0%。
2008年巴西GDP达到2.9万亿雷亚尔(1美元约合2.3雷亚尔),比2007年增长了5.1%,其中,产品附加值为2.4万亿雷亚尔,产品税收为0.5万亿雷亚尔。
产品附加值中农业、服务业和工业分别增长5.8%、4.8%和4.3%。
按年中居住人口1.896亿人计算,人均GDP为15240雷亚尔,同比增长了4.0%。
年通胀率为5.9%。
2008年巴西总投资占GDP的19%,是GDP增长率的2.5倍。
巴西金融危机一、案例介绍1999年1月13日,拉丁美洲第一经济大国--巴西政府宣布对本国货币雷亚尔实行贬值,并任命费朗西斯科〃洛佩斯为中央银行新行长。
此举致使拉美各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股市发生动荡,货币危机发展成为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举世震惊,令人深思。
巴西此次发生金融危机绝非偶然。
事实上,从1999年10月起,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1998年8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冲击,巴西的股市和汇市多次发生动荡,金融动荡引起巴西资金大量外流,大量的资金外流又打击了巴西经济,并导致巴西外汇储备急剧减少,货币贬值压力越来越大。
1996年1月6日,巴西发生一特别事件:当年刚刚上任的巴西第三大州米纳斯吉拉斯州州长伊塔巴尔〃佛朗哥宣布,该州欠联邦政府的154亿美元的债务拖延90天偿还;另有11个州也要求与联邦政府重新谈判债务问题,加上传出巴西中央银行行长易人的信息,这使得整个巴西的信誉成了问题,早已十分脆弱的外国投资者信心更加动摇。
随即,他们开始抛售股票和有价证券并大量撤资,美元的外流不断加快,仅1月12日一天就有12亿美元外逃,达到了顶峰。
为了防止外汇储备过度流失,巴西政府于1月13日扩大了雷亚尔的管理波幅,从原来的1美元兑1.12~1.22雷亚尔的范围扩大至1美元兑1.20~1.32雷亚尔,当日雷亚尔贬值近10%。
15日,巴西中央银行被迫放弃爬行式钉住汇率制,任凭雷亚尔自由浮动。
到1月19日,雷亚尔贬值了23%。
当有关巴西中央银行行长易人及货币贬值的传闻成为事实后,饱受巴西金融动荡(在当地被称为“桑巴效应”)惊吓的投资者纷纷逃离拉美新市场,致使拉美各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股市发生动荡。
据此间媒体报道,连续动荡了4天的拉美两大股市--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股市13日一开盘就直线下泻,13分钟内主要股票指数均跌破10%大关,股市当局不得不启动“断路装臵”,中止交易半小时,以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巴西总统卡多佐立即发表讲话,解释说央行行长易人及货币平均年贬值6%并不意味政府经济政策的改变,要求公众保持“镇静”。
1999年巴西金融危机一、危机始末1999年1月6日,巴西第三大州米纳斯吉拉斯州政府宣布,该州欠联邦政府的134亿美元债务拖延90天偿还,这一消息成为引发巴西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延期还债动摇了市场信心,外国投资者加速撤资,大量资金外流,仅1999年1月12日一天就流出12亿美元,l 月份共流失约54亿美元。
在外汇储备大量流失的情况下,巴西政府希望通过高利率政策来保持雷亚尔汇率稳定,阻止资本外逃。
在很短时间内,巴西中央银行将其基准利率从34%提高到37%,再提高到41%,但是,在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安排下,高利率并不能改变资本外逃和雷亚尔贬值的趋势。
雷亚尔曾一度跌到1美元兑换2.17雷亚尔,许多商业银行出现了挤兑风波。
面对危机,时任巴西中央银行行长弗朗西斯科·洛佩斯指出,危机中的巴西面临三种选择:一是坚持钉住汇率制度,继续实行外汇管制;二是雷亚尔美元化;三是雷亚尔自由浮动。
他指出,钉住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最终将使巴西陷入既不能从国际市场融资、也不能偿还外债的地步,雷亚尔美元化也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灾难。
因此,除了雷亚尔自由浮动以外,巴西政府其实已经别无选择。
洛佩斯认为,如果实行自由浮动汇率,中央银行停止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不必继续动用外汇储备来稳定外汇市场,那么,巴西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360亿美元)就有可能支付1999年的到期外债(120亿美元)。
1999年1月13日,洛佩斯正式宣布改革爬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扩大雷亚尔对美元的浮动区间,即从1.12~1.20雷亚尔兑1美元扩大到1.22~1.32雷亚尔兑1美元,雷亚尔随之急剧贬值,包括巴西在内的全球主要股市大幅下挫。
1月15日,巴西中央银行再次放宽雷亚尔对美元的浮动区间,并允诺在18日前中央银行不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雷亚尔随即进一步贬值,一度达到1.50雷亚尔兑1美元。
1月18日,巴西中央银行发表公报,宣布实行让雷亚尔与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即雷亚尔的汇率水平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只有当雷亚尔兑美元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时,巴西中央银行才会进入外汇市场进行有限的、暂时的干预。
人民币与巴西雷亚尔汇率变动对中巴贸易的影响及对策人民币与巴西雷亚尔的汇率变动是国际贸易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中巴之间的贸易发展日益紧密,因此汇率的波动对两国经济和贸易关系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民币与巴西雷亚尔汇率波动对中巴贸易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人民币升值对中巴贸易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对中巴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导致巴西货币的相对贬值,使得巴西商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中国进口巴西商品的成本相应增加。
这将对中国进口巴西商品的规模和贸易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人民币升值加大了巴西对华贸易的风险,使得巴西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意愿减弱,甚至可能导致巴西企业撤离中国市场。
这对于中巴贸易的经营稳定性和发展前景均带来不确定性。
二、巴西雷亚尔贬值对中巴贸易的影响巴西雷亚尔贬值对中巴贸易同样产生了影响。
首先,巴西雷亚尔贬值使得中国商品在巴西市场上的价格相对上升,中国对巴西的出口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压力。
这将对中巴贸易总额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巴西雷亚尔贬值会提高巴西对华贸易的成本,加大巴西企业在进口中国商品时的财务压力。
这可能导致巴西对华贸易的减少,对巴西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应对人民币与巴西雷亚尔汇率变动的对策为了应对人民币与巴西雷亚尔汇率的波动,中巴两国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贸易合作,增加双边贸易总额,以减轻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
中巴两国可以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加强贸易促进机制的建设,提升贸易的便利程度与效率。
其次,建立货币互换机制,降低贸易结算的汇率风险。
中巴两国可以积极推进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签订,增加双边贸易结算中本币的使用比例,减少对第三国货币的依赖。
此外,中巴两国还可以探索建立货币联动机制,通过汇率固定、浮动联动等方式,减轻汇率波动对贸易造成的影响。
另外,中巴两国还可以加强经济合作,在贸易以外的领域加强合作,推动双边投资合作的发展。
通过加强产能合作、技术交流等方式,提高贸易的多元化和稳定性,减轻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
雷亚尔计划简介雷亚尔计划在巴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在拉美地区,也因其取得的明显成效而受到广泛重视。
雷亚尔计划正式出台于1994年7月,但实际上1993年底以卡多佐为首的巴西经济专家已着手制定。
卡多佐因制定该计划而被称为“雷亚尔计划之父”。
具体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60年代未、70年代初,巴西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年均增长率甚至达到11%,被誉为“巴西奇迹”,但进入80年代后,巴西发展缓慢,90年代初则陷入衰退。
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巴西居高不下的通货膨服率。
1985年以来,巴西曾推行过六个以消除通般为目的经济调整计划,但收效甚微。
1993年,巴西的通胀率达到创记录的高达2567%。
当时卡多佐临危受命,于1993年底推出了一套在短期内制服通胀户恢复国家货币信誉的经济稳定计划,并取名为“雷亚尔计划”。
该计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3年底开始,主要任务是平衡国家预算,消除赤字;第二阶段从1394年3月1日起,时间为4个月,是新货币雷亚尔出台前的过渡期,在这个阶段,政府在国家货币体系内引入一个新指数URV(意为“实际货币单位”);第三阶段从1994年7月1日起,新货币雷亚尔正式取代旧货币克粤塞罗,雷亚尔与美元等值,但美元仍不能自由兑换或在流通中使用。
雷亚尔计划给巴西经济带来了转机,它有效地遏制了不断攀升的通货膨胀率,同时国民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出台背景巴西是拉美第一经济大国,其国民生产总值约占整个拉美32个独立国家总和的1/3。
巴西曾在70年代创造了举世公认的“经济奇迹”,但80年代以后逐渐失去强劲势头,90年代初陷入谷底。
1992年12月,巴西前总统科洛尔因受贿案被国会弹劫后,副总统佛朗哥继任总统。
佛朗哥接手的是一大堆难题:月通胀率达20%,工业衰退,失业大军达850万之众。
1993年5月,佛朗哥任命著名社会学家卡多佐为财政部长。
一个月后,卡多佐拿出了一项“近期行动计划”:1993年削减联邦赤字60亿美元;联邦人员开支控制在联邦收人的60%以内;1994年收支平衡;强化税收;加速私有化进程;减轻联邦政府的财政补贴负担。
巴西经济概况巴西联邦共和国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居世界第五,面积居世界第五。
巴西位于中南美洲与大西洋之间,国土面积相当庞大,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与中国。
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
国名源于巴西红木。
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七,南半球第一,位列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
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网站信息,巴西在2006年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
大部分产业分布在南部和东南部。
北部是传统上最为贫困的地区,但是已经开始吸引新的投资。
新雷亚尔计划始自1994年7月。
1993年底通货膨胀率高达5,000%,1998年降至2.5%,1999年基本上成功地从变动汇率体制转变为浮动汇率体制。
下面从一下几方面简单的介绍一下巴西的经济发展。
宏观经济调控卡多斯政府Cardoso 引入宪法改革,实现国有经济体制向市场化经济体制的转变,2003年推行私有化,钢铁、通讯等部门向私人和外国资本开放。
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没有取得进展。
外国直接投资从1994年的190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350亿美元。
主要外国投资者为美国。
农业与林业巴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
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是南部,大约占国土面积一半,包括半温带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土地肥沃、基础设施雄厚、高科技投入大,熟练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
该地区生产了巴西大部分的谷物、经济作物和出口粮食。
另一个地区是东北部亚马孙平原地区,雨量分布不均、土地肥沃、基础设施充足、资本雄厚,是林产品,可可、热带水果的重要出口基地。
巴西农业多元化发展,食物自给自足。
农业产值占GDP8%,雇用了四分之一的劳动力,企业超过600万家。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咖啡、出口国,是可可、大豆、橙汁、烟草、林产品和热带水果与坚果类的净出口国。
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国内产值中,粮食占60%,畜牧业占40%。
巴西是农产品和食品的净出口国,占全国出口的35%。
巴西的金融体制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张勇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金融改革浪潮席卷拉美地区。
该地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自由化措施,目的是取消利率管制和定向信贷项目,降低准备金要求以及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开发银行进行私有化和清理。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谨慎性安全要求,并赋予中央银行更大的事实上的独立性。
在此过程中,巴西的金融体制改革逐步适应了宏观经济环境和监管框架的变化,尤其在实行“雷亚尔计划”以来,巴西见证了一场深刻的金融体制重建历程。
“雷亚尔计划”和金融体系的重建巴西的工业化史就是一部通货膨胀与反通货膨胀史。
巴西通货膨胀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回升,随着它的恶性发展,巴西政府反通货膨胀的力度也不断加大。
1986-1994年间,政府连续出台了7个反通货膨胀计划。
遗憾的是,前6个计划均未取得理想的效果。
而只有1994年出台的“雷亚尔计划”使政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通货膨胀率从1993年的2489.1%降低到1998年的2.5%。
该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是进行财政调整,以消除财政赤字,为此政府采取了一些具体办法,诸如:新开税种金融活动临时税(IPMF);建立社会紧急基金(FSE)。
通过这样的机制,政府获得资金有了新途径而不必增发货币。
第二阶段,从1994年3月1日起,出台货币价值参照指数——实际价值单位(URV),作为工资、物价和服务费用变化的依据。
措施生效当日,1个实际价值单位与1美元等值。
实际价值单位与当时流通的货币克鲁塞罗雷亚尔共同组成国家货币体系。
用实际价值单位对每日的经济活动进行调整。
第三阶段是变实际价值单位为一种新货币——雷亚尔。
1994年7月1日,雷亚尔开始流通。
它与旧币克鲁塞罗雷亚尔之比为1:2750,1雷亚尔与1美元等值。
“雷亚尔计划”的核心机制是雷亚尔对美元的钉住汇率,前期是固定汇率,1995年3月起是“爬行钉住”的有管理的固定汇率,在这种汇率机制下,本币币值不断被高估。
巴西的财政货币政策江时学《拉丁美洲研究》2007年第3期2007年元旦,巴西总统卢拉宣誓就职。
在就职演说中,卢拉表示,他在第二任期内不会对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
他还表示,今后4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加快财政和货币政策领域的改革。
一巴西的财政管理体制目前巴西的财政体制可追溯到1964年军人当政后制定的一种以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市政府为基础的三级管理体制。
迄今为止,这一财政体制共发生了以下三次较为重要的变化。
在军政府时期(1964~1985年),巴西财政体制的特点是联邦政府集权化和高税率。
此外,军政府还加大了地方政府向联邦政府进行财政转移的力度。
其结果是,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从1960年的17%上升到1980年的26%。
军政府“还政于民”后的最初几年,文人政府基本上保留了军政府遗留下来的财政体制。
1988年,巴西颁布新宪法。
1该宪法规定:巴西的财政体制仍然分为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市政府三级;三级政府都有各自的征税权,税率和税种由宪法或联邦法规确定;联邦政府征收的一部分税收应与州政府和市政府分享,州政府征收的一部分则应与市政府分享。
与过去相比,联邦政府的财政权限有所缩小。
根据1988年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联邦政府征收的所得税和工业产品税进入一种特殊的基金。
州政府可分享其21%。
为了缩少巴西国内不同地区的差异,发展水平较低的北部、西北部和中西部可获得85%的税收,发展水平较高的南部和东南部可获得15%。
此外,这一分配机制还参考了各州人口的多寡。
根据1988年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市政府可分享联邦税收的22.5%,州政府所在城市可获得其中的10%,其余部分按照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和人口的多寡来分配。
1994年,巴西开始实施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的“雷亚尔计划”。
为了使该计划取得成功,卡多佐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其中包括:提高利率,以吸引足够的外资来扩充外汇储备和稳定汇率;加快实施贸易自由化,通过扩大进口商品的供给来降低国内商品的价格;压缩财政开支,努力实现财政平衡。
雷亚尔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改用新的货币(雷亚尔);经济的非指数化;初步冻结公共部门的价格;奉行紧缩货币的政策;实行币值浮动,同时为其与美元相比的价值规定一个下限。
雷亚尔计划时代的巴西外贸2003-03-13 21:07编者按:巴西卡多佐政府在2002年底卸任前,对其执政8年的政府工作做了总结。
总结共分32章,我经商室对其中<<发展与对外贸易>>一章的要点进行了翻译和整理,该章重点对巴西近8年外贸方针、政策、措施和有关业绩进行了概括综述。
仅供参考。
巴西卡多佐政府自1994年至2002年执政8年来,执行了雷亚尔计划,制定了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寻求财政平衡,经济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制定和落实消除社会不平等的新的社会政策。
为此,为实现总体目标,巴西十分重视对外贸易。
8年来,外贸走过两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经济对外开放,对进口逐步放开国内市场,第二阶段,把出口放在首位,优先发展出口。
巴西在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初期,主要采取了促进进口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措施。
今天则侧重于出口和巴西企业的国际化,但不忽视进口和国外直接投资。
巴西需要大量的出口以减轻经常帐户赤字压力,防范金融危机和降低利息成本,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巴西企业国际化可以增加巴西产品的附加值以促进出口、扩大出口收汇、增加巴西企业利润和劳动工资报酬。
在21世纪初,巴西最大的挑战是增强巴西企业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出口不仅仅是增加出口量,还要改善出口产品质量和增加附加值。
增强竞争力首先要有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其次是制定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技术含量、理顺流通渠道、增加附加值的行业政策。
总之,促进出口的进攻性政策和现代化工业政策函盖4个方面:减少生产和出口成本、排除出口障碍、促进生产和出口的鼓励政策及现代化工业政策。
一、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需要改善出口金融条件,降低出口税率,简化审批程序。
对此,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建立外贸金融促进计划、降低出口产品社会整体计划税和社会保障基金税,通过外贸网简化外贸出口程序等。
出口资金信贷出口金融计划、国家社会经济开发银行的信贷线(生产信贷、特殊生产信贷和服务信贷)以及1997年建立的出口信贷保险等等,在巴西出口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999-2001年,出口金融计划为巴西出口企业融资24亿美元。
----中小企业出口在出口总额中占有重要的份额,1999-2001年,在出口金融计划中,中小企业占总量的27.5%。
在1997年,建立了出口信贷保险公司。
新的保险模式利用出口担保基金,建立了巴西出口增长的新机制,特别是为巴西中小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带来了机遇。
----1998-2001年,对125个客户进行出口保险,保险金额3.9亿美元,促进了总值为4.5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出口。
同期,保费收入3890万美元,赔付金额120万美元。
----提高出口信贷保险覆盖面。
贸易险覆盖率由85%上升到90%,政策和意外险覆盖率从90%上升到95%。
----巴西通过经济社会开发银行为出口行业开辟信贷线(即生产信贷、特殊生产信贷和服务信贷),有效地促进了巴西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特别是那些生产周期长的资本货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1999年到2002年8月,开发银行共发放贷款103亿美元用于支持产品出口和服务出口。
----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开发银行正筹划新贷款线信贷项目,用以支持巴西企业的国际化和那些为促进巴西出口在境外的投资项目。
凡是从事产品和服务出口、在境外进行固定投资和企业资本化的项目都可以享受此项目的金融扶持。
----出口投资占国家经济社会开发银行的贷款金额的的25%以上,2002年1-8月已达25亿美元。
税制改革随着1996年第87号补充法律(KAIDIR法律)的问世,在巴西对出口商品完全免税、在原料和半成品等领域取消巴西主要税种即商品流通和服务税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但在巴西税制体系改革过程中,为扶持出口免税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
目前出口税制改革集中在三个方面:----改善现行在出口产品生产阶段的社会整体计划税和社会保障基金税累进税务机制,对出口产品生产商减免工业产品税最高可达18.5%,以用作扣减在生产过程中采购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电力和能源的补偿。
---- 逐步取消企业纳税累进税制。
拟立法确定取消社会整体计划税和社会保障基金税的累加计税方式以增加国内产品的竞争力。
----制定对出口业务中因州际间出口产品流通服务税税率不同产生的退税债务积累的解决方案,以减少可能对出口产生的障碍。
随着2002年第66号临时措施的出台,取消社会整体计划税,尔后延续到社会保障基金税,对于税制现代化、以便增强巴西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简化审批程序2002年,巴西政府赋予巴西外贸委员会管理职能,使其从咨询和政策建议机构变为具有实职的管理机构。
不仅具有协调外贸机构的职能,而且在关税、外贸融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审批程序上有决定权。
具体职能如下:----审批资本、信息、电讯产品等投资项目。
---- 负责对机场等免税店销售的国内产品和进口产品进行审批和管理。
----负责巴西服务特别计划的实施以鼓励巴西企业开展国际服务出口。
1999年,巴西服务业占巴西GDP的60%,吸收了74%的外国直接投资。
----审批旅游接待计划,如在旅游者入境中改进联帮工作人员的审查程序、包括人员培训和职业教育等。
----扩大促进外贸计划的预算10%。
如2002年7月预算达到9800万雷亚尔。
----审批海关体系对出口产品电脑退税管理细则以促进巴西农产品和动物产品的出口。
----确定巴西以甘蔗生产的烈性酒统一品牌为甘蔗酒(CACHAÇA),使巴西产品在境外受到品牌保护。
----使用保护手段反对和制裁国外产品在巴西市场非公平竞争,保护国民产业免受损害。
----通过外贸委员会决议延长医药产品0税率直到2002年12月31日。
----支持维护知识产权打击走私行动。
----加强国际贸易谈判,特别是与拉美和欧盟的贸易谈判。
----在南共市代表政府充当维护巴西利益的协调员。
----审批对用于出口生产所进口的原辅材料进行出口退税规定和细则。
巴西外贸网巴西外贸电子管理体系即巴西外贸网始建于1993年,该体系的建成使联邦政府能够使用信息技术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成本和使巴西外贸各界人士参与监督。
巴西外贸网在1997年建立了出口电子模块管理系统,2001年建立了进口电子模块管理系统。
1998年,外贸局与中央银行合作共同创建了“简化出口登记”窗口,对出口量1万美元的业务简化程序。
此后又由联邦税务局建立了简化电子报关窗口,在邮局建立方便出口窗口。
1999年,外贸网开始进入依法运行阶段。
外贸局和联邦税务局对进出口简化文件进行一体化管理,使外贸网对进出口的管理覆盖面达到100%。
外贸网的诞生,有效地改善了巴西外贸管理审批程序,减少了在进出口许可证申请和在清关和外汇兑换合同执行过程中使用的各种书面报表材料,亦降低了成本。
目前,巴西90%以上的外贸业务实施网络自动化管理,85%以上的企业与网络直接连接。
外贸网在降低成本、节省时间、简化材料、方便控制等方便面显示强大优势。
日前,除海关、银行外,还有20多个国家机构加入了外贸网链接。
简化出口程序发展工商部通过规范出口程序和自动化管理等机制的建立增加了巴西出口和产品的竞争力。
譬如扩展寄售出口产品范围和寄售出口时间期限,允许提前办理登记和签定汇兑合同,放松外汇向境外支付(必要的费用)的控制,为中小企业产品免费签发产地证明等等。
海关电子退税管理系统电子退税管理系统是一个主要用于对出口产品生产企业的进口材料进行记录,产品出口时退还原辅材料进口税的管理系统,具有自动监控、简便和安全的特点。
网络每周7天24小时运行。
只需输入某个登记项目资料,政府和出口商就可跟踪进出口全部相关环节。
外贸信息传播工商发展部非常重视外贸信息传播,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外贸规定、程序、统计数据、相关分析和研究,外贸企业通过互联网得到相关信息。
1998年建立了外贸信息咨询中心。
为进出口商了解进出口许可证、贸易保护、出口信贷和保险、出口技术和贸易壁垒和开展国际贸易等进行咨询和指导。
出口商网站2001年11月,巴西出口商网站正式开通。
通过网站,可以了解相关立法和规定、出口体系、统计数据、相关机构和管理部门、贸易协议、交易会和展销会、调研和分析,以及400个外贸链接。
在网站建立了出口商与出口管理机构信息交流栏目,管理当局可以在网上直接收到用户的反馈意见。
网站还设立模拟出口栏目,帮助初涉此业务的人员在网上做出口实践。
在网站中还设有统计专栏,对巴西进出口分年度、分月份、按产品按市场、按联邦单位、按不同港口、运输方式等逐项统计。
除此之外,还设有大学专栏,成为各外贸和国际关系专业的教学和实习场所,建立学生和市场的联系。
二、减少壁垒巴西在许多部门是有竞争力的。
但在出口方面亦遇到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
目前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双边和多边谈判,减少或消除贸易壁垒,使巴西的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市场。
例如,在美国市场,遇到橘汁从价关税高达63%。
乙醇酒精补贴问题即美国国内产品免付50%的消费税。
原糖关税配额即超配额140-170%从价税。
美国对国内烟草生产商予以补助,美国政府向其烟叶生产商给予1.29亿美元的金融资助,其中75%用于加工美国香烟的烟叶必须在当地生产,进口烟叶需要配额,超配额高达350%的关税。
牛肉尚未签定卫生检疫协定。
纺织品存在超配额高关税和其他限制措施,其中关税达78%,对当地产品补贴金额相当于国际市场价格的150%。
金属和铁合金关税从6%到142%,并遇到反倾销和贸易保障措施问题。
又如在欧盟,牛肉遇到卫生检疫措施、高关税、关税配额等问题,关税达114.52%,欧盟内部仅2000年就补贴47.33亿欧元。
肉鸡遇到关税配额、超配额高关税达46.25%和补贴等问题。
原糖遇到配额、超配额关税达66.39%和补贴问题。
烟叶关税从3%到32%。
在日本,原糖关税达118。
03%至344.72%。
热带水果遇到动植物检疫问题。
鞋关税达37.5%,20002年降到30%。
牛皮遇到配额问题,配额内关税6.8-9%,超配额关税达30%。
大豆进口关税为0,但豆油进口关税每公斤20.7日元。
商品市场准入关于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巴西作为南共市成员,参加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预计2005年完成。
该谈判涉及的方面广,对巴西的未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此,政府正与有关部门和私有企业代表密切配合进行谈判。
同时,成立了多个谈判小组,其中包括商品、服务、投资及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问题,拟于2002年12月15日至2003年2月15日提出进一步的谈判方案。
关于与欧盟的谈判南共市正在与欧盟为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谈判,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