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_1N_1流感疫苗的研究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87.39 KB
- 文档页数:2
甲型H1N1流感血清学调查了解四川省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为及时科学评估疫情发展趋势和完善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按照国家方案采集不同年龄组人群血清标本,用血凝抑制(HI)试验方法进行抗体检测,HI抗体滴度≥1:40判为阳性。
结果四川省甲型H1N1流感阳性率17.39%(663/3812);不同地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7岁组阳性率最高(20.52%);男女性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诊人群阳性率高于献血人群和体检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四川省人群甲型H1N1流感阳性率较低,,甲型H1N1流感在人群中的自然感染未形成有效免疫屏障,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仍有必要。
为了解四川省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为评估、研判疫情发展趋势提供信息支持,于2010-01/04在南充等5个市州开展甲型H1N1流感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根据四川省各市州地理位置分布,按东西南北方向选取南充市、泸州市、攀枝花市、广元市、凉山州城市地区儿童医院、综合性医院和血液中心各1个,农村地区县医院或乡镇医院1个,分为0~5岁、6~17岁、18~55岁和56岁以上4个年龄组,每组调查40人,18~55岁组调查80人(其中40份标本从血液中心采集)。
1.2方法及内容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全国甲型H1N1流感感染状况快速血清调查方案》,在2010-01-20/28、2月20-28日、3月20-28日,4月20-28日开展4次现场调查(200人/次)。
1.3标本及检测采集病例血液标本1 ml,用血凝抑制(HI)试验方法进行抗体检测,HI抗体滴度≥1:40判定为阳性;抗原由国家流感中心提供。
1.4 统计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调查数据,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地区别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检出率5个地区4次调查共采集标本3 812份,663人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17.39%。
H1N1基因序列概述H1N1是一种流行性感冒病毒,属于A型流感病毒。
其基因序列是研究该病毒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病毒的起源、演化和传播方式。
本文将介绍H1N1基因序列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结构、功能以及在流感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结构H1N1病毒的基因组由8个分子RNA链组成,分别编码了11个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包括衣壳蛋白(HA)、神经氨酸酶(NA)、聚合酶(PB1、PB2、PA)、核衣壳蛋白(NP)、M1、M2和非结构蛋白(NS1、NS2)。
其中,HA和NA是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起着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和病毒释放的关键作用。
PB1、PB2和PA是聚合酶的三个亚单位,参与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
NP、M1和M2参与病毒组装和释放,而NS1和NS2则干扰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
功能H1N1基因序列编码的蛋白质在病毒的生命周期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衣壳蛋白HA 和NA决定了病毒的抗原性和传播能力,是流感疫苗中的重要靶点。
聚合酶PB1、PB2和PA参与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是病毒复制的关键酶。
核衣壳蛋白NP参与病毒基因组的包装和保护。
M1和M2参与病毒的组装和释放,是病毒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结构蛋白NS1和NS2干扰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帮助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流感疫苗研发中的应用H1N1基因序列的研究对于流感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H1N1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可以设计针对特定蛋白质的疫苗。
目前,流感疫苗中常用的是基于衣壳蛋白HA的疫苗。
疫苗中的HA可以激发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对H1N1病毒的保护性抗体。
此外,疫苗中还包含了其他蛋白质或病毒成分,以提高疫苗的效果。
研究H1N1基因序列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病毒的演化和传播方式。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H1N1基因序列,可以揭示病毒的起源和传播路径,为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总结H1N1基因序列是研究该病毒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其结构、功能以及在流感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甲型H1N1流感防控对策的研究概述【摘要】流感大流行会给全球公共卫生、经济带来极大破坏,需要不断完善流感大流行的防控对策。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对策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总结甲型h1n1流感防控对策的经验与教训,对今后的流感防控意义重大。
【关键词】甲型hin1;预防;控制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反复循环,持续性活动,每年周期性的发生亚型内抗原漂移,造成局部地区不同严重程度的季节性流行或暴发。
在流感病毒循环活动过程中,一旦通过抗原转换出现新亚型,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就有可能引起全球流感大流行。
20世纪共爆发三次流感大流行,第1次是发生1918-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病原体为h1n1,它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致命的传染病导致4000-5000万多人死亡[1-2];第2次是发生在1957-1958年的“亚洲流感”,病原体为h2n2,导致大约200万人的死亡[1];第3次是发生在1968-1969年的“香港流感”,病原体为h3n2,造成了100万人的死亡[1];1976-1977年发生第4次流感大流行,起源于俄罗斯,病原体hinl再次出现,并与h3n2同时流行其规模较小,主要易感人群为1950年以后出生的儿童和青少年[3]。
每一次流感大流行都给全球公共卫生、经济带来极大破坏,随着对流感病毒认识的不断深入,对每次流感大流行的防控对策也在不断完善中。
故本文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防控对策作综述,总结甲型h1n1流感防控对策的经验与教训,为今后的防控提供借鉴。
1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概况2009年3月在墨西哥最先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流行,在短短1年时间内,疫情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蔓延。
中国香港和内地分别于2009年5月2日和2009年5月10日确诊首例输人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成立了紧急事件委员会,根据报告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病毒学原理,在2009年4月25日、2009年4月28日和2009年4月29日,连续将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分别提到3级、4级和5级[4],并由最初的“人感染猪流感”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在2009年6月11日调整到最高级别6级[5],这意味着继20世纪的3次流感大流行之后,进入21世纪的首次“流感大流行”阶段。
n1h1N1H1(新型H1N1流感):传染病的威胁与防范措施引言N1H1(新型H1N1流感)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于2009年首次在墨西哥和美国爆发并迅速传播至全球。
人们对这种流感的传染性和病情的严重性都表示关切,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从N1H1病毒的特点、传播途径和病情严重性入手,探讨N1H1流感的防范措施,旨在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一、N1H1病毒的特点N1H1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它由两种病毒——人类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组合而成,因而兼具人兽共患病的特点。
这种病毒具有较强的突变能力,可通过人际传播进一步变异,使得疾病传播范围扩大。
同时,由于人类对该病毒缺乏免疫力,易被感染。
二、N1H1的传播途径N1H1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含有病毒的飞沫会被人群吸入呼吸道,并感染其他人。
此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表面物品,再用手接触口鼻眼等黏膜部位亦是传播途径之一。
在密闭的环境中,人们的防护意识相对较低,更容易受感染。
三、N1H1的病情严重性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相比,N1H1流感的病情较严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N1H1流感的致死率约为0.03%,也就是1000个感染者中会有大约3人因此病导致死亡。
此外,N1H1流感对年龄和健康状况较差的个体风险更高,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慢性疾病患者。
四、N1H1流感的防范措施1. 加强防范意识:公众需加强对N1H1的认识和对预防的重视,注意身体状况变化,及时就医。
对于症状出现的咳嗽、发热等,要避免接触其他人,佩戴口罩以减少飞沫传播。
2. 规范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含75%以上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洗手。
特别是在进食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伤口等敏感部位前要进行洗手。
3. 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的地方,如公交车、电影院等。
4. 改善室内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并定期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毒,尤其是常接触的表面物品。
甲(A)型H1N1流感防治指南一流行概述甲型H1N1流感概述甲型H1N1流感(过去称猪流感)2009年3月以来在墨西哥和美国流行;我国香港与2009年5月1日确诊了一例,该患者曾途径上海;WTO 和我国高度重视.1976年美国约500曾感染甲型H1N1 ,首次证实可以从猪传播给人;1999年香港一女婴曾感染甲型H3N2,已康复;近些年来,世界各地都有报道,但都无大流行.二病毒概述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抗原性不同分三类即:甲、乙、丙种人类流感是由甲、乙、丙三种流感病毒引起;根据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不同甲型流感病毒可分成许多亚型;猪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可造成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血清型主要有H1N1、H1N2 和H3N2.单股负链RNA 病毒.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 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神经氨酸酶(N) 和M2蛋白.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 呈螺旋状对称, 直径为10nm.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有囊膜病毒,故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并对氧化剂、卤素化合物(氨酸、次氨酸、盐酸等)、重金属、乙醇和甲醛也均敏感.10 g/ L 高锰酸钾、1 mL/ L 升汞处理3min,750 mL/ L 乙醇5min,1 mL/ L碘酊5min,1 mL/ L 盐酸3min和1mL/ L甲醛30min,均可灭活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 mL/ L乙醚4℃过夜,病毒感染力被破坏;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热敏感56 ℃条件下,30min可灭活;对紫外线敏感,但用紫外线灭活猪流感病毒能引起病毒的多重复活.三病毒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为病猪和携带病毒的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也被证实可以传播病毒;感染这种病毒的动物均可传播.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接触感染的猪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传染期现有资料表明,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7天;若病例发病7天后仍有发热症状,表示仍具有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传染期可能长于7天. 潜伏期尚不明确;参照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多数在25岁至45岁之间;目前报道以青壮年为主,应注意老人和儿童.注:青壮年体内免疫力太强,反而导致抗体反应过于剧烈,形成"细胞激素风暴",致使肺组织严重伤害,出现炎症.高危人群从事养猪业者;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养猪、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接触猪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为高危人群.易流行季节猪感染一般在夏秋;人感染通常在冬春.四、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严重情况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体征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湿罗音或有肺部实变体征等.预后甲型流感病毒大都良好;H1N1者预后较差,人病死率约为6%.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血清学诊断:可使用间接ELISA、抗原捕捉ELISA、荧光免疫法等.实验室检查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病毒分离,鸡胚接种,细胞培养.较敏感,但需要2-3周时间.影像学检查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影像.严重病例片状影像范围广泛.五、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确诊患者患有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以下至少一项检测确认:1. 实时RT-PCR ; 2. 病毒培养; 3. 针对甲(H1N1)型猪流感病毒的中和抗体增加四倍.可能确诊患有急性呼吸系统疾病;A型流感的流感检测呈阳性;而H1和H3型流感的流感检测则呈阴性疑似患有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与确诊病例发生密切接触,或患有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最近与确诊或疑似动物有过接触史,或患有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并曾前往过流感确诊病例的地区.呼吸系症状+流行病学)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最近至少出现以下症状中的两种: 1. 鼻漏或鼻充血2. 喉咙痛3. 咳嗽4. 发热或发烧鉴别诊断注意与流感、禽流感、上感、肺炎、SAR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军团菌肺炎、衣原体、支原体肺炎等鉴别.六、治疗(一)对症支持隔离治疗;早期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病初48小时是最佳治疗期;对高热、临床症状明显者,应拍胸片,查血气.(二)药物治疗 1.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oseltamivir 达菲):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有抑制作用,儿童慎用.从美国最近的猪流感病毒感染者中分离出的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是敏感的,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2.抗生素.(三)中医辨证治疗1.毒袭肺卫; 2.毒犯肺胃;3.毒壅气营.七防护高危人群从事养猪业者;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养猪、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接触猪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讲文明,爱护公共卫生.加强院感控制隔离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并为其佩戴外科口罩;普通医务人员要加强手卫生,严格七步洗手;发热门诊和感染科等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还应佩戴外科口罩,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口罩; 发热门诊和感染科等重点部门应当加强室内通风.八、防疫洗消加强环境消毒和污染物消毒;感染控制科定期巡查指导各科室洗消工作;常用消毒液对甲型H1N1病毒均有效,如: 75%酒精5min、10 g/L 高锰酸钾3min、1 ml/L碘酊5min、0.5%碘伏、5%来苏尔5min、0.2%过氧乙酸等.九转诊程序普通科室一旦发现疑似病例,按如下程序操作:请发热门诊会诊;发热门诊医师决定是否请专家组会诊;如需会诊,则报告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效果评价评估成都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
方法在6个监测点选择3~11岁、12~17岁学生,18~60岁、﹥60岁社区居民,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方法测定甲流抗体。
结果监测对象HI抗体阳转率为71.46%,HI抗体达保护性水平比例为75.86%,免后GMT为72.32 ,GMT增长倍数为23.78倍。
3~11岁、﹥60岁组HI抗体阳转分别为59.52%、58.06%;H I抗体达保护性水平比例为64.29%、60.54%;免后GMT分别为39.66、42.07;GMT 增长倍数分别为10.99、25.24倍。
结论各年龄组疫苗免疫效果存在差异。
3~11岁、﹥60岁组免疫效果较其他2组差。
2009-03由墨西哥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甲流)席卷全球,接种疫苗成为预防甲流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1]。
2009-11/2010-03,成都市对医务人员、公安武警、交通服务人员、中小学生、教职员工等重点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甲流疫苗)90余万剂次。
为评价成都市该次甲流疫苗的免疫效果,于2009年底至2010-03开展甲流疫苗免疫效果监测。
1 对象与方法1.1 监测对象与分组成都市20个区(市)县按经济、地理分为3个圈层,每个圈层选取2个区(市)县开展监测,在金牛、武侯、龙泉驿、郫县、大邑、彭州6个区(市)县设监测点6个。
每个监测点,按知情同意原则在甲流疫苗接种人员中选取无接种禁忌症的学生、社区居民进行监测。
监测对象分组:学生分为3~11岁、12~17岁2个年龄组,社区居民分为18~60岁、﹥60岁2个年龄组。
1.2 疫苗与接种方法该次成都市接种甲流疫苗来源北京科兴、上海生研所、华兰生物3个厂家。
在3~11岁、12~17岁、18~60岁3个年龄组监测对象使用的疫苗为北京科兴、华兰生物疫苗。
﹥60岁年龄组监测对象使用的疫苗为上海生研所、华兰生物疫苗。
监测疫苗:北京科兴疫苗,批号2009104901、2009104803;华兰生物疫苗,批号200911A142;上海生研所疫苗,批号200909014。
・8・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进展农光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1)[中图分类号]R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8X(2010)01-0008-04TheProgressinResearch011hlfluellzaA(H1N1)NONGGuang—min(AffiliatedFirstHospitalofGuangxiMedicalUnwersity,GuangxiNanning530021,China)目前甲型HlNl流感进入全球大流行阶段。
WHO和各国卫生医疗、防御及科研机构正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物力对这一新发传染病进行积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涉及疾病的防控、流行趋势预测、病毒变异及耐药的监测、危重症病人的诊治等多方面。
现将一些进展简述如下。
1新型H1N1甲型流感势态背景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和基因重配,一般每隔10一13年发生一次大变异,引起大流行。
WHO早在1997年即开始提醒新一轮全球流感大流行,12年后一种新型H1Nl甲型流感出现在北美洲,人类对此新型病毒没有免疫力,普遍易感,病毒不断扩散。
2009年6月11日,WHO在两个月内将全球大流行预警级别提升到6级。
但该行为仅反映新型H1Nl病毒传播的范围,而不是该病毒引发疾病的严重程度。
除了墨西哥的病例,一般都病情轻微,尽管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但WHO快速大流行病评估协作组估计…这次流感流行将弱于1918年流感大流行,与1957年流感相仿。
但南半球的经验显示,此病毒可能会对卫生机构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并可能导致重症和死亡,防止病毒扩散已经不太可能,目前疾病的防控转向以监测诊治蕈症患者为主。
2新型H1N1甲型流感病毒及其变异此次源于北美的新型甲型HlNl流感病毒是一种含有人一猪一禽3种流感病毒的重配病毒,新病毒株为8个流感基因片段的重组,其中6个片段(PB2、PBI、PA、HA、NP、NS)来自禽、猪和人流感病毒三重重组的猪流感病毒,另两个片段(NA、M)起源于欧亚地区的猪流感病毒。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写在课前的话流行性感冒是一种不断变异的病毒导致的不变的疾病,是一种无国界的疾病,一种传染性非常强、传播速度非常快的疾病,流感所引起来的并发症非常严重,死亡率相当高。
近来出现的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也是属于流感样疾病,在本节课中我们讲以流感为主线,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为副线,讲授其基础知识、诊疗及预防技能。
流感的临床特点,就是呼吸道症状比较轻,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较重,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病毒常发生抗原变异,引起反复的流行。
一、病原学流感病毒为RNA病毒,它两种的膜,一种是血凝素H,还有一种神经氨酸酶N,这两种是致病的主要因素。
流感病毒是不耐热的,对乙醚等消毒剂比较敏感。
甲型流感病毒主要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鸟、禽等等。
动物流感病毒与人的流感病毒由共同的抗原组成。
根据流感的特点来看,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而且死亡率很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在病原学上是否能解释这一情况?流感分为甲乙丙类和若干的亚型,目前常见的是甲型流感。
以后还要提到禽流感和不明原因的肺炎、禽流感,实际解决甲型流感的一种亚型,即大组变异。
一般,它分为H和N两种亚型,而N和H都发生了变异,叫大组变异。
还有亚型变异,也就是H发生了大变异,N不变异,或者发生小变异,就是亚型变异。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变种,即变株的变异,H和N均发生小的变异。
一般说来,甲型流感容易发生大组变异,乙型流感容易发生中等度的变异,丙型流感变异不是太多。
链接一——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中的一类,单股负链RNA,球型、直径80—120nm ,按其流感病毒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抗原性不同,目前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
感染人的血清型主要是H5N1, H7N7, H9N2, 其中以H5N1引起的临床症状重,对人危害大。
禽流感病毒对热、乙醚、氯仿、丙酮等敏感,常用消毒剂如福尔马林、过氧乙酸等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