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提高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推恩令;刺史制度;罢出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盐铁专卖政策;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和现固。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异同和对历史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难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材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教师提问:大家认识这几张图片吗?学生回答:汉武帝。
教师接着讲述: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和现固了大一统局面,这就是汉武帝。
我们今天就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设计意图:果用图片和学生示的影视人物图片导入,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同时也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二)、讲授新课一、“推恩令"的实施教师讲解:前面我们说了,汉武帝登上皇位时才16岁,大家看看这位年轻的皇帝首先遇到了什么难题呢?学生1:诸侯王势力强大问题学生2:诸侯王对抗朝廷,企图谋反教师讲解:大家说得对,汉武帝继位不久就遇到了王国问题。
汉景帝时,势力最大的是梁王,他是汉武帝的叔父,想继位当皇帝,汉武帝的祖母也非常喜欢梁王,也想让他来当皇帝。
不幸的是,公元前14年,得病去世。
梁国分裂,政局一片混乱,王国问题依然影响着汉王朝。
在这种情况下,刚刚继位的汉武帝该怎么办呢?大家赶快帮忙想想办法吧。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讲解:好了,同学们都想了许多方法,那么大家来看看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师指定事先已经做好准备的学生饰演情景剧。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程标准: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分析:本课隶属于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上承《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下启《东汉的兴衰》。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说和盐铁专卖。
三者互为表里,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尤其是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古代政治趋势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因此对本课汉武帝大一统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基础。
在此前提下,老师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对汉武帝大统一措施的学生,深化西汉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中央集权,并感悟其中的政治智慧了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刺史制度制度、盐铁、货币制度的史实,在大一统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2、领悟汉武帝推行各项政策中的政治智慧,学会评价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史实,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成小组,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演绎大一统措施的施行对历史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
感悟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作用,学习政治家的智慧。
教学重点: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各项措施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大一统措施,了解其历史背景、认识其历史作用,感悟其政治智慧。
教学过程:一、新课预习1、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下令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也可以获得土地,封为侯国,此后诸侯王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还建立了刺史制度,在地方设置13个州部,每州部派遣刺史一人,监视地方官员、豪强地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学立为正统思想。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通过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牵引、自主学习、阅读回答、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情境导入生成问题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汉高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的。
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推恩令”的实施自主阅读课本P57~58内容,完成第1题.1。
简述“推恩令"实施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刺史制度的内容、作用。
(1)背景:①西汉初,诸侯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乱;内容:①下诏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子弟作为侯国,封地与势力缩小;②削藩.作用:诸侯王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抗衡。
(2)13个州部各派刺史1人,既监视州部地方官,又监视豪强及其子弟,严禁其为非作歹,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知识模块二、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自主阅读课本P58~59内容,完成第2~3题。
2。
简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1)背景: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了“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②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基础巩固】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汉武帝推崇儒学,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课后活动习题提到的《汉代讲经图》,其中的“经”主要内容有()①《春秋》②《论语》③《易》④《书》⑤《诗》⑥《礼》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2.这一政策的出台,造就了汉武帝时期“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局面,从而有力抑制了豪强大贾,并为对匈奴作战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持。
相关政策是()A.盐铁官营 B.行推恩令 C.尊崇儒术 D.反击匈奴3.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世袭制4.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
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A.长安 B.成都 C.北京 D.开封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A.陈胜、吴广 B.卫青、霍去病 C.关羽、张飞 D.窦宪、窦固6.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我国历史上秦汉时期分别设立了什么官职履行上述职能()A.丞相、御史大夫 B.御史大夫、刺史 C.丞相、县令 D.太尉、刺史7.在中国历史上,下图所示人物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他统治的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他统治期间的史实有()①颁布“推恩令”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④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西汉建国之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则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兵出击匈奴。
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B.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匈奴内乱 D.汉武帝以前的皇帝软弱【能力提升】1.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识与能力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从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入手,结合相关史实,逐次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难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电视剧《汉武大帝》讲述了汉武帝X彻的统治历程。
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使汉武帝成为历史发展道路上一座罕见的高峰,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巨星。
他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汉武帝当政期间,西汉呈现怎样的局面?汉武帝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一、“推恩令”的实施1.推恩令(1)“推恩令”实施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灭亡之后,百废待兴,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学生思考回答: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接着教师展示X邦的图像以及P57“相关史事”,并提问:汉高祖X邦为了汉室江山永固,采取了什么措施?学生思考回答:X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
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教师继续展示西汉初年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并提问:从表中你可以得出哪些内容?学生回答: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2)“推恩令”实施的内容教师讲述:汉景帝时期听取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令”,发生了七国之乱,后平定了叛乱,但并未真正解决王国的问题。
教师提问:面对这样的严峻局势,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请同学们以历史老师的身份为大家讲解。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与技能1.列出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并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正确评价汉武帝,培养一分为二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2.通过参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汉武帝的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权力的呢?他所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一、导入新课利用《大汉天子》主题曲——守业更比创业难导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营,统一铸币等,并分析其影响。
2.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通过阅读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等活动,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通过画图的形式理解推恩令,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三、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推恩令”的实施、原因:西汉初,__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_”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还建立_刺史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无为而治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七十八第1题【单选题】在重视教育方面,两汉统治者都有非常举措,其中在洛阳建立多个皇家图书馆并扩大太学规模、在地方兴办郡国学的皇帝是:( )A、刘邦B、刘恒C、刘彻D、刘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设置“十三州部”C、颁布“推恩令”D、反击匈奴【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侧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君权的因素,汉武帝( )A、实行“削藩”B、推行分封制C、颁布“推恩令”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汉武帝即位初期,内有王国问题的困扰,外有匈奴的不断侵袭,汉武帝决定招贤纳士,加强皇权。
那么,持以下哪种观点最容易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A、“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万民”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D、“窃钩行珠,窃国者为诸侯”【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②西汉建立③秦始皇“焚书坑儒” 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主张以“柔术”治天下,统治期间被称作“光武中兴”的皇帝是( )A、刘邦B、刘彻C、刘恒D、刘秀【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汉武帝在位期间,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文化方面的主要措施是( )A、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B、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由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D、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权力【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初中第一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拔高训练八十一第1题【单选题】人们习惯用“秦皇汉武”来合称秦始皇和汉武帝这两位具有雄才伟略的皇帝。
他们( )A、都曾经对匈奴用兵B、都大规模修筑长城C、都对地方采取分封制D、都统一了货币与文字【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后,人们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所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指导思想主要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中央权力的因素,汉武帝( )A、实行“削藩”B、推行分封制C、颁布“推恩令”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皇帝不包括(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解析】:第5题【单选题】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 )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盐铁官营【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排斥异己C、平定叛乱D、发展经济【答案】:第7题【单选题】“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最大的作用是( )A、推行了新儒学教育B、促成了“文景之治”C、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自古有之,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建立了什么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子弟。
( )A、御史大夫B、刺史C、太尉D、县令【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董仲舒语),人君无法维持统一。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削弱诸侯国的势力C、大兴文字狱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解析】:第10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学说是()A. 道家B. 墨家C. 法家D. 儒家2.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A. 统一文字B. 统一度量衡C. 建立皇帝制度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实行“推恩令”C. 连年征战D. 开拓西域4.《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
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
其中的“核心价值”指()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佛教思想5.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
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A. 秦汉B. 西汉东汉C. 汉三国D. 三国西晋6.汉朝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史称()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7.汉朝的法律规定,商人禁止穿丝绸和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及其子孙当官,向他们加倍征税。
据以上材料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该政策有利于商业的发展B. 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 该政策导致更多人弃农经商D.该政策导致人们不再经商8.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
”“大风气”指的是()A. “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尊孔复古D. “打倒孔家店”9.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A. 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B. 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D. 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10.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想。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提高练习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 兼并六国,完成统一C. 巩固大一统D. 治理黄河2.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A. 汉高祖时候B. 汉文帝时候C. 汉景帝时候D. 汉武帝时候3.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A. 派张骞出使西域B. 设置“十三州部”C. 颁布“推恩令”D. 反击匈奴4.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是()①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②实行“推恩令”③盐铁权收归中央、统一货币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⑤设立军机处.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④⑤D. ①③④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A. 创立中央集权B. 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 稳固大一统局面D.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
”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A. 汉高祖B. 汉景帝C. 汉武帝D. 汉光武帝7.西汉在汉武帝在位时达到强盛,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①收回地方铸币权②盐铁官营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④奖励工商业。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8.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这一意见()①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②推动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③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二、材料分析题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
秦始皇与汉武帝是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史记·秦始皇本纪》(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2)材料二中的“偃”是指谁?“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材料三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摘自郭沫若语材料四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
——摘自何燕江《孔子》(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4)在汉武帝时期,采取了哪项措施使孔子“被放在一个神坛上”?(5)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长期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
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汉武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6)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是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
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新破六国。
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
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公元前 127 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
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回答,材料中“古封国制”源于哪一制度?材料一认为郡县制与“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相比,有什么主要的特征?(2)依据材料二中“汉皇帝”是历史上哪位皇帝?他下“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3)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中央机构具体包括哪些?材料中“书同文”当时官方统一使用的是什么文字?(4)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从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得西汉达到鼎盛.所以汉武帝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稳固大一统局面。
故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注意识记相关的知识点。
识记汉武帝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巩固大一统。
2.【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的五十多年里,西汉国力最为强盛。
他破格任用的人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的大一统逐渐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封建大一统的鼎盛局面。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的有关内容。
注意准确识记汉武帝大一统的有关内容。
3.【答案】C【解析】题干给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汉武帝采取的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措施是推恩令。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的实行,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解决了王国问题。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汉武帝大一统--推恩令。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汉武帝大一统--推恩令。
4.【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秦始皇的贡献,②实行“推恩令”、③盐铁权收归中央、统一货币、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采取的措施,⑤设立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的措施。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的有关内容。
注意准确识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出现了大一统局面:政治上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加强中央的经济权。
废止旧货币,由中央铸造五铢钱,在全国通行。
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
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通过这些措施,西汉王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西汉出现了强盛的局面。
故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注意识记相关的知识点。
【解析】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2年。
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故选C。
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汉武帝统治的知识。
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汉武帝统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7.【答案】B【解析】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奖励工商业不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据此可排除ACD三个选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汉武帝.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8.【答案】C【解析】从“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看,董仲舒主张独尊儒术,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儒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从思想文化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打击压抑了其他各派学说,不利于促进学术的繁荣,也不利于公平的选拔人才。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时期思想大一统的认识。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1、【答案】(1)分封制;废分封,立郡县。
(或实行郡县制)(2)主父偃;颁布“推恩令”。
(3)焚书坑儒。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秦始皇时派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长城(或筑长城,御匈奴);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6)①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②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准确地评价;③抓住主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进行评价(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和秦始皇建立郡县制的相关知识。
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以有诸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巩固了对周边的统治,但也导致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混战不休,导致社会混乱。
秦始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废除了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官吏是由朝廷直接任免。
据此可知第一问:分封制;第二问:废分封,立郡县。
(2)本题考查的是主父偃和推恩令的相关知识。
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削弱封国势力,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原来的王国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无力和中央抗衡,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王封国势力。
据此可知第一问:主父偃;第二问:颁布“推恩令”。
(3)本题考查的是焚书坑儒的相关知识。
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书籍被烧残”、“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维护统治,实行愚民政策,焚烧诗书,只是保留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思想。
这是对春秋战国以来独立思考的精神的一次沉重的打击。
据此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焚书坑儒。
(4)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西汉时期开始,孔子由一个有血有肉的思想家而逐步走上神坛,是和西汉的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有关;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对中华文明产生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