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渭水四赋赏析
- 格式:pdf
- 大小:498.68 KB
- 文档页数:6
司马相如《上林赋》原文|译文|赏析《上林赋》此赋先写子虚、乌有二人之论不确来引出天子上林之事,再依次夸饰天子上林苑中的水势、水产、草木、走兽、台观、树木、猿类之胜等。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上林赋》原文两汉:司马相如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
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
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
今齐列为东藩,而外私肃慎,捐国逾限,越海而田,其于义固未可也。
且二君之论,不务明君臣之义,正诸侯之礼,徒事争于游戏之乐,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胜,荒淫相越,此不可以扬名发誉,而适足以贬君自损也。
“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
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经乎桂林之中,过乎泱漭之野。
汩乎混流,顺阿而下,赴隘狭之口,触穹石,激堆埼,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滭弗宓汩,逼侧泌瀄。
横流逆折,转腾潎冽,滂濞沆溉。
穹隆云桡,宛潬胶戾。
逾波趋浥,涖涖下濑。
批岩冲拥,奔扬滞沛。
临坻注壑,瀺灂霣坠,沈沈隐隐,砰磅訇礚,潏潏淈淈,湁潗鼎沸。
驰波跳沫,汩濦漂疾。
悠远长怀,寂漻无声,肆乎永归。
然后灏溔潢漾,安翔徐回,翯乎滈滈,东注太湖,衍溢陂池。
于是乎鲛龙赤螭,??渐离,鰅鰫鳍鮀,禺禺魼鳎,揵鳍掉尾,振鳞奋翼,潜处乎深岩,鱼鳖讙声,万物众伙。
明月珠子,的砾江靡。
蜀石黄碝,水玉磊砢,磷磷烂烂,采色澔汗,藂积乎其中。
鸿鹔鹄鸨,鴐鹅属玉,交精旋目,烦鹜庸渠,箴疵?卢,群浮乎其上,泛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唼喋菁藻,咀嚼菱藕。
“于是乎崇山矗矗,巃嵷崔巍,深林巨木,崭岩参嵳,九嵕嶻嶭。
南山峨峨,岩陁甗崎,摧崣崛崎。
振溪通谷,蹇产沟渎,谽呀豁閕。
阜陵别岛,崴磈葨廆,丘虚堀礨,隐辚郁垒,登降施靡,陂池貏豸,沇溶淫鬻,散涣夷陆,亭皋千里,靡不被筑。
渭水古诗词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仙李白北观渭河,感慨道: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唐代的张籍《登咸阳北寺楼》诗曰:
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去深。
岑参的《登总持阁》诗曰:
晴开万景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元代王冕《渭河道中》曰:
平地连沧海,孤城带渭河。
行人俱汉语,舟子半吴歌。
野草惊秋短,鲂鱼出水多。
清人朱集义有诗赞美道: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
江上太公何处去,烟波依旧汉时秋。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赏析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赏析导语:《阿房宫赋》是唐代著名诗人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
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辞赋精选,欢迎大家参考!《阿房宫赋》原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广东版教材为“乎”)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也做“东西”)。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
明星荧(yíng)荧(yíng),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lù)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广东版教材无“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cī),多于周身之帛(bó)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ōu)哑(yā),多于市人之言语。
故国东来渭水流赏析题目一、题目背景这首诗的题目“故国东来渭水流”来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是一首离别的悲歌,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离别的痛苦。
二、诗人简介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历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他的诗歌风格淡雅,情感真挚,以山水田园诗为主,也有部分边塞诗。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是韦应物在离开故国,前往他乡时所写。
诗人在离开家乡的途中,看到渭水向东流去,心生感慨,回想起故国的亲人和风景,心中充满了离别的痛苦和眷恋之情。
四、诗句赏析“故国东来渭水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
诗人通过描写渭水向东流去,暗示自己的离别之情如同渭水一样,源源不断,难以割舍。
五、诗人的情感表达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离别的痛苦。
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情感抒发,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歌之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真挚情感。
六、故国的象征意义在这首诗中,故国象征着诗人的故乡、亲情和过去的回忆。
诗人通过描写故国,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同时,故国也象征着诗人的根和传统文化,是他的精神寄托和信仰之源。
七、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眷恋。
诗人通过描写离别的痛苦和眷恋之情,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热爱和不舍之情。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人生的感慨,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
八、结论《赋得古原草送别》是韦应物的一首经典之作,其中“故国东来渭水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离别的痛苦。
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情感抒发,将真挚的情感融入诗歌之中,使读者感受到他的真挚情感和对故国的热爱。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人生的离别和眷恋之情,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文原文+译文汇总文言文01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2013年1月第29卷第1期唐都学刊Tangdu JournalJan.2013Vol.29No.1【汉唐研究】收稿日期:2012-09-13基金项目: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文理专项(11wl08)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刘宁(1971—),女,陕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唐代渭水四赋赏析刘宁(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西安710065)摘要:据清代陈元龙撰修的《御定历代赋汇》收唐代文人4篇有关渭水的赋作,分别是白居易的《泛渭赋》、卫次公的《渭水贯都赋》、刘珣的《渭水象天河赋》、独孤授的《泾渭合流赋》。
这四篇赋以不同的视角展示了唐代文人对这条河流的情感与非同寻常的认识。
《泛渭赋》体现了青年时代的白居易极高的政治热情与有为追求;《渭水贯都赋》体现了人们祈盼盛世永驻的美好愿望;《渭水象天河赋》表现了人们对清明政治的渴望;《泾渭合流赋》则更多强调的是个人与他人的“和”、个人与群体的“和”、个人与社会的“和”,反对“独清”。
关键词:唐代;渭水赋;赏析中图分类号:I22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300(2013)01-0034-06Appreciation of Four Odes to Weihe River in the Tang DynastyLIU Ning(Chang ’an History and Culture Research Center ,Xi ’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 ’an 710065,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4odes to Weihe River composed by scholars in the Tang Dynasty based on Yu Ding Li Dai Fu Hui by Chen Yuan -long in the Qing Dynasty.They are Bai Ju -yi ’s Fan Wei Fu ,Wei Ci -gong ’s Wei Shui Guan Du Fu ,Liu Xun ’s Wei Shui Xiang Tian He Fu ,and Duhu Shou ’s Jing Wei He Liu Fu .These four odes have displayed the scholars ’affection and cognition for this river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Fan Wei Fu represents Bai Ju -yi ’s great passion for politics and ambitious pursuit ;Wei Shui Guan Du Fu embodies people ’s good wishes for everlasting prosperity ;Wei Shui Xiang Tian He Fu displays people ’s desire for clear politics ;and Jing Wei He Liu Fu emphasizes more on the harmony of individuals with others ,with collectiveness and with the society in opposition to individual integrity.Key words :Tang Dynasty ;odes to Weihe River ;appreciation 渭水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全长787公里,流域包括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总面积134766平方公里。
王维《渭川田家》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王维《渭川田家》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本诗是一首田园诗。
诗人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初夏傍晚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生活的闲逸自得。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渭川田家》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渭川田家》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的作品。
此诗描写的是初夏傍晚农村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一系列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平静闲适、悠闲可爱的生活。
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也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反映,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全诗语言朴素,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体现出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文解释】夕阳照着村落,深深的巷子里牛羊已经回来。
老人惦念着牧童,拄着拐杖在柴门前等候。
野鸡在鸣叫,田里麦苗已经吐穗,蚕开始休眠吐丝,桑叶已经稀少农夫们扛着锄头归来,相遇时亲切地聊起了天。
多么羡慕这悠闲的农家生活啊,不由得怅然吟唱起《式微》。
【词语解释】墟落:村落。
穷巷:深巷。
野老:村野老人。
倚杖:靠着拐杖。
荆扉:柴门。
雉:野鸡。
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荷:扛着。
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
式微:用《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语,有归隐田园之意。
句解: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夕阳映照着安静村庄,深巷里归来成群牛羊。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老人惦念着放牧小儿,倚着杖棍在门口眺望。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麦苗开花野鸡啾啾啼,春蚕休眠桑叶已采光。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田夫们扛着锄头回家,相见时依依说短道长。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我多么羡慕农家安闲,不由得把《式微》歌吟唱。
【评点】本诗是一首田园诗。
诗人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初夏傍晚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生活的闲逸自得。
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也是诗人闲适心境的反映。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令王安石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的作品,首句歌颂了“历遍穷通”的伊尹和吕尚,展示了一代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感情。
B.“若使当时身不遇”词人为伊尹和姜子牙感到庆幸,也为没有被知遇的英雄而惋惜。
C.下阕首写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遇合”就会“风虎云龙”,使国家兴盛。
D.本诗用典贴切,借用历史中二位“英雄”,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2)某位评论家说:“二翁合也,均本诗之□□也”,这两个字是本词的词眼。
你知道词眼是什么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花犯·苔梅①王沂孙②古婵娟③,苍鬟素屬,盈盈瞰流水。
断魂十里。
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
故山岁晚谁堪寄。
琅玕④聊自倚。
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
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
罗浮梦⑤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
又唤取、玉奴⑥归去,余香空翠被。
注:①范成大《梅谱》云:“古梅……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
”②王沂孙,宋末元初词人。
本词当作于德佑二年三月宋奉表降元、临安失守后。
③婵娟:形态美好。
④琅玕:翠竹。
⑤罗浮句:罗浮梦,梅花梦。
半蟾,弯月。
幺风,状如凤凰而小,故称幺凤。
⑥玉奴:南朝齐东昏侯妃潘氏小字玉儿,齐亡后义不受辱而死。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描写苔梅苍古清奇的美好形态,苔须如发衬其素色雪容,流水清澈映其盈盈清姿。
B.词人暮年遭家国丧乱,见苔须飘零更觉孤寂,不禁忆起寒浪孤舟,身披绿蓑寻梅的情景。
C.“云卧”表梅之高洁,“蓝衣”写苔丝的形状,“护春憔悴”的悲吟中透露出感伤的心境。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从宏大处开篇,充分展示皇宫的景象。
“寒”“阑”二字暗示了春色将尽的凋零和作者内心略带凄凉之感。
B.颔联以景寓情,蕴藉深沉,“金阙”“玉阶”其辞藻富丽堂皇,写出了一派升平之景,反映了诗人渴望中兴之心境。
C.颈联着力渲染了上朝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繁华的上朝盛况。
“迎”“拂”二字生动形象,描写细腻。
D.本诗以“早朝”为中心,对“早”与“朝”的关系处理得当,既巧妙结合春景,又写出了宫廷气象和上朝的威仪庄严。
(2)诗的尾联落笔不凡,感情复杂深刻。
请结合全诗分析其表现的情感和手法并作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②正关情。
长年③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①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以少傅致仕。
永和,隶属于江西吉安。
杜甫《秦州杂诗⼆⼗⾸》赏析及翻译《秦州杂诗⼆⼗⾸》年代: 唐作者: 杜甫满⽬悲⽣事,因⼈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落鱼龙夜,⼭空鸟⿏秋。
西征问烽⽕,⼼折此淹留。
秦州⼭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门古,丹青野殿空。
⽉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情极,愁时独向东。
州图领同⾕,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胡舞⽩蹄斜。
年少临洮⼦,西来亦⾃夸。
⿎⾓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
万⽅声⼀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骕骦。
哀鸣思战⽃,迥⽴向苍苍。
城上胡笳奏,⼭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微。
⼠苦形骸⿊,旌疏鸟兽稀。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莽莽万重⼭,孤城⼭⾕间。
⽆风云出塞,不夜⽉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去⼏许,宛马⾄今来。
⼀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尽,羌笛暮吹哀。
今⽇明⼈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云⽓接昆仑,涔涔塞⾬繁。
羌童看渭⽔,使客向河源。
烟⽕军中幕,⽜⽺岭上村。
所居秋草净,正闭⼩蓬门。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黄鹄翅垂⾬,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北,汉将独征西。
不意书⽣⽿,临衰厌⿎鼙。
⼭头南郭寺,⽔号北流泉。
⽼树空庭得,清渠⼀⾢传。
秋花危⽯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世,溪风为飒然。
传道东柯⾕,深藏数⼗家。
对门藤盖⽡,映⽵⽔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
船⼈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万古仇池⽳,潜通⼩有天。
神鱼⼈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九泉。
何时⼀茅屋,送⽼⽩云边。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
塞门风落⽊,客舍⾬连⼭。
阮籍⾏多兴,庞公隐不还。
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斑。
东柯好崖⾕,不与众峰群。
落⽇邀双鸟,晴天养⽚云。
野⼈矜险绝,⽔⽵会平分。
采药吾将⽼,⼉童未遣闻。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渭水秋歌简介
《渭水秋歌》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诗歌描写了作者在秋季来到陕西渭水河畔,感受到了秋天的深沉和凄美,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感慨。
全诗分为七段,首段以“天净沙秋空”的景象烘托出秋天的清凉和深邃;次段以“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景色展现了秋雨过后的沉静和澄明;第三、四段描绘了田野里的秋收景象和季节的变化;第五段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赞美;第六段“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则表达了人们对四季变化的喜爱和享受;最后一段则以“寄言博采众芳,只愿学诗人”表示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渭水秋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明的艺术形象,成为了唐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篇之一,流传至今备受赞誉。
- 1 -。
《寒窑赋》诵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
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
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
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
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
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
1. 字音准确- 文中一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如“跖”(zhí),“瞽”(gǔ),“馐”(xi ū)等。
准确的字音是诵读好这篇文章的基础。
渭河诗词文化浅析9【内容提要】渭河水文化历史悠久,绚丽灿烂,博大精深。
纵古观今,无数文人墨客留下许多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诗词,吟颂渭河之势、之风、之俗,形成了渭河诗词文化。
本文阐述了渭河诗词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从农业、经济、交通等六个方面作了初步探讨,并阐述了构建人水和谐等一些启示。
【关键词】渭河文化诗词渭河水文化历史悠久,绚丽灿烂,博大精深。
纵古观今,无数文人墨客留下许多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诗词,吟颂渭河之势、之风、之俗,形成了渭河诗词文化-构成渭河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初步进行了研究,供探讨交流。
1 造就渭河诗词文化的历史背景渭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渭河发源了我们民族各种元典文化。
神农氏生于渭河的姜水,黄帝与炎帝促成华夏族的形成。
后稷教民嫁穑,把历史推进农业文明时代。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渭河流域有3000多年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早在约4000多年前,我国第一个王朝--夏,就在渭河流域立国建都。
西安自西周、秦汉乃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长达千年。
唐长安城因渭、泾、灞、浐等河流环绕而享有"八水绕长安"美誉。
历史上的渭河一直是一条水量丰沛、冲淤平衡、水环境良好的"生态型"河流,曾有"一泓清波、鸟欢鱼跃、百舸争流"的优美景象。
渭河流域山清水秀,水运繁荣,美丽富饶,人水和谐。
渭河的诗词文化起于周秦,兴盛于汉唐。
现存的文献典籍和历代诗词歌赋中,对于渭河及其两岸生产生活的记载很多,大都令人神往。
《诗经》描绘过这里良好的生态和纯朴的民风,《尚书》记载了这里的政治文明,《周易》流动着渭水的灵光,《周礼》则贯之以数千年礼仪之邦。
作为十三朝都城的古长安是文人名士常常聚集的地方,关于渭河的诗作颇多。
2 渭河诗词文化的研究类型渭河诗词文化内容涉及流域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主要有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哲学等方面。
渭河的诗句渭河是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许多文人墨客以渭河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句,这些诗句描绘了渭河的风景、历史和人文,展现了人们对于渭河的深情厚意。
以下是一些与渭河相关的诗句的介绍:1.《宋祁集·秋夜将晚》:渭水雁帮岸,萧关蝉断山。
此际惟深秋,能知两地寒。
这是北宋文学家宋祁创作的诗句,描述了渭河岸边的景色,感叹着渭河流经的两地的寒冷。
2.《渭城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诗句,描绘了渭河秋天的景色,以及鸟雁在渭河上翔飞的情景。
3.《登高》:自古帝王州,凭高望渭州。
汉家一犬戍,它日十鸭游。
这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创作的诗句,表达了对渭州城的向往之情,以及对历史的回望。
4.《秋登西峰》:西望固如镜,东流浑似银。
白云生翠埒,清渭动蓝茵。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诗句,描绘了从渭峰俯瞰渭河的景色,以及渭河清澈的水质。
5.《冬日渭河晓行》:渭河临洛阳,极目望天堂。
白日照长空,马上惊铁羊。
这是唐代诗人杨凌创作的诗句,描绘了冬天清晨在渭河边骑马观赏日出的情景。
6.《渭水田园杂兴十绝,赋泥犁花开》:渭水泥犁越,春风草木欢。
田园万顷绿,村舍千家欢。
这是元代诗人万震云创作的诗句,表达了渭河周边田园风光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7.《渭城》: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诗句,描绘了渭城春雨初霁时的景色,以及对渭城的离别之情。
8.《渭川田园杂兴十绝,和农夫》:渭川天地交,黄屋拾青草。
小儿饮酸奶,老者带真后。
这是元代诗人丘丹创作的诗句,以一种幽默而亲切的方式,描绘了渭河附近田园生活的平和与快乐。
渭河的诗句记录了渭河流经的城市、山川、田园和人民生活的点滴,表达了人们对于渭河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这些诗句丰富了渭河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欣赏渭河美景的窗口。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的诗意及赏析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这首怀乡之作写于天宝八载(749)南京出塞途中。
作者在西行经过渭州时看见东流的渭水因而思念起自己的故乡长安,于是有感而作此诗。
原文:《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唐代:岑参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注释:渭州:陇右道有渭州,在今甘肃陇西县西南。
渭水:源出渭州鸟鼠山,东流至陕西境入黄河。
秦川:今陕西中部地区,此处指长安。
雍州:唐初改隋之京兆郡为雍州,治所在长安。
唐代开元元年,复改雍州为京兆府。
此处借指长安。
凭:请求。
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高冠别业。
诗意:长长的渭水东流不休,什么时候能流到雍州?请带上我的两行热泪,向着遥远的故乡奔流!赏析:这首诗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乡,而触发这种感情的缘由则是“见渭水”。
全诗通过写渭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的一开始就以“渭水东流去”点出题目“见渭水”;而“东流”又暗含诗人“西行”之意。
因渭水东流,经过自己的家乡秦川一带,对于远离家乡的诗人来说,自然要触动对家乡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时到雍州”。
这句不直写自己思乡,而是通过流水来写,不直说自己何时归故乡,而说渭水“何时到雍州”,语意极委婉。
而且,这里不用直陈语气,却用反问语气,与白居易《亿江南》词中“何时更重游”,与韦庄《浣溪沙》词中“几时携手入长安”等等诗句一样,都表现出一种痴情的期待和盼望,从而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
通过这种委婉深沉的含蓄的语气把“思秦川”的“思”传达出来。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两句承接上文,以自己的所为写“思”。
诗人本不能返回故乡,却将两行热泪洒向河水,让河水带回故乡。
寄去的是热泪,寄托的却是深情。
如果说“渭水东流去”的“流”,仅仅是水流,是诗人之所见,是触起乡思的一个外界因素,那么,“寄向故园流”的“流”就不只是水流,它所流去的已不只是河从而是诗人的一片深情,因而就已不只是所“见”,而是所“思”了。
黑龙饮渭赋赏析
《黑龙饮渭赋》是一篇优美的赋文,它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黑龙在渭河中饮水的景象。
以下是对这篇赋文的赏析:
首先,这篇赋文的意象十分生动。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黑龙在渭河中饮水的场景展现得栩栩如生,仿佛读者也能看到那壮观的景象。
同时,赋文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向往。
其次,这篇赋文的用词精准。
作者在描述黑龙时,用到了许多华丽的辞藻,如“金鳞闪烁”、“玉爪矫健”等,这些词语既展现了黑龙的美丽和力量,也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叹和敬仰。
同时,赋文的音韵也很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这篇赋文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还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只有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自然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黑龙饮渭赋》是一篇优美的赋文,它以生动的语言、精准的用词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渭水的诗句
【实用版】
目录
1.渭水的诗句概述
2.渭水的历史渊源
3.渭水的文化意义
4.渭水的诗句代表作
5.结束语
正文
【渭水的诗句概述】
渭水,这条流淌在华夏大地上的古老河流,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自古以来,渭水便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都以渭水为背景和题材,描绘了它的秀丽景色和独特韵味。
【渭水的历史渊源】
渭水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流经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四省区,最后汇入黄河。
作为黄河的支流,渭水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早在《诗经》时期,渭水便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古人对渭水的赞美,既是对大自然的敬仰,也是对家乡故土的眷恋。
【渭水的文化意义】
渭水不仅是地理上的一条河流,更是文化上的一种象征。
它见证了两岸的历史变迁,孕育了丰富的民间传说和诗词歌赋。
许多文人墨客在渭水之滨游赏山水,抒发豪情壮志,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渭水的诗句代表作】
渭水的诗句代表作当属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黄河为背景,通过渭水的汇入黄河,展现了诗人壮志豪情,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风貌。
此外,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也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结束语】
渭水的诗句,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文化传统的传承。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出自唐代的《君子有所思行》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伊皋运元化,卫霍输筋力。
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不散东海金,何争西飞匿。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译文及注释】译文紫阁山峰和终南山相连,遥远天边的颜色青翠鲜明。
凭崖远望,可以看到咸阳城,城里宫阙众多,似乎能与北极相接。
城内的南北大街交错纵横,好像画里画的那样;繁华的街市像弓弦那样笔直。
渭河的水清澈明净,奔流不息。
朝廷的礼乐典章制度非常完善,只有高官重臣的衣冠才会光色鲜亮。
祁连山边经常有战争发生,汉朝的军威浩荡,声播西域。
有像伊尹和皋陶这样的良相贤臣辅佐,又有像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武将为朝廷出战效力,所以才有今日昌盛的局面。
宫内歌舞升平,欢乐未歇。
月圆月缺,如今我也已经老去了。
日头正旺时都没有尽情散发自己的光彩,又何必在夕阳西下时去争那些许的光辉呢?不要为人生的短暂而悲叹、恻怆以致泪水沾满衣襟。
注释①紫阁:终南山峰名。
②终南:山名。
秦岭主峰之一。
在陕西西安南。
一称南山,即狭义的秦岭。
③天倪:天际,天边。
④九衢(qú):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
⑤文物:文采物色。
指礼乐典章制度。
⑥翕赩(xī xì):光色盛貌。
⑦绝域:极远之地。
⑧伊皋:伊尹和皋陶。
伊尹,商代名相。
皋陶,舜之大臣,掌刑狱之事。
后二人常并称,喻指良相贤臣。
⑨元化:造化,天地。
⑩卫霍: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
他们皆以武功著称,后世并称“卫霍”。
歌钟:伴唱的编钟。
中昃(zè):日过午而渐西斜。
牛山悲:亦作“牛山叹”。
《晏子春秋·谏上十七》:“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后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赏析】《君子有所思行》,《杂曲歌辞》旧题。
在这首诗里,李白抒发了自己不得重用的无奈和愤懑,以及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