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翼型,失速,升力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325.00 KB
- 文档页数:7
机翼升力计算公式机翼升力计算公式动力三角翼 2009-06-18 02:00 阅读463 评论0字号:大大中中小小机翼升力计算公式机翼升力计算公式升力L=1/2 *空气密度*速度的平方*机翼面积*机翼升力系数(N)机翼升力系数曲线如下注解:在小迎角时曲线斜率是常数。
在标识的1位置是抖振点,2位置是自动上仰点, 3位置是反横操纵和方向发散点,4位置是失速点。
对称机翼在0角时升力系数=0(由图)非对称一在机身水平时升力系数大于0,因此机身水平时也有升力滑翔比与升阻比升阻比是飞机飞行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升力与阻力的比值,跟飞行速度成曲线关系,一般升阻比最大的一点对应的速度就是飞机的有利速度和有利迎角。
滑翔比是飞机下降单位距离所飞行的距离,滑翔比越大,飞机在离地面相同高度飞的距离越远,这是飞机固有的特性,一般不发生变化。
如果有两台飞行器,有着完全相同的气动外形,一台大量采用不锈钢材料的,另一台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那么碳纤维材料的滑翔比肯定优于不锈钢材料的。
这个在SU-27和歼11-B身上就能体现出来,歼11-B应该拥有更大的滑翔比。
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静态拉力估算)你的飞行器完成了,需要的拉力与发动机都计算好了,但螺旋桨需要多大规格呢?下面我们就列一个估算公式解决这个问题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直径(米)×螺距(米)×浆宽度(米)×转速²(转/秒)×1大气压力(1标准大气压)×经验系数(0.25)=拉力(公斤)或者直径(厘米)×螺距(厘米)×浆宽度(厘米)×转速²(转/秒)×1大气压力(1标准大气压)×经验系数(0.00025)=拉力(克)前提是通用比例的浆,精度较好,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如果高原地区,要考虑大气压力的降低,如西藏,压力在0.6-0.7。
1000米以下基本可以取1。
叶片的空气动力学基础鹏芃在风力机基础知识一节中介绍过叶片的升力与阻力基本知识,本节将进一步介绍相关理论知识。
在风力础知识一节中已作介绍的不再重复,仅介绍有关内容的提高部分。
常用叶片的翼型下面是一幅常见翼型的几何参数图,该翼型的中弧线是一条向上弯曲的弧线,称这种翼型为不对称翼型弯度翼型。
当弯度等于0时,中弧线与弦线重合,称这种翼型为对称翼型,下图为一个对称翼型。
下图是一个性能较好的低阻翼型,是带弯度翼型,在水平轴风力机中应用较多。
带弯度翼型的升力与失速下面为一个低阻翼型的气流动力图,翼型弦线与气流方向的夹角(攻角)为α,正常运行时气流附着翼面流过,靠近翼型上方的气流速度比下面的气流速度快,根据流体力学的伯努利原理,翼型受到一个上力Fl,当然翼型也会受到气流的阻力Fd。
这是正常的工作状态,有较大的升力且阻力很小。
但翼型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产生大的升力。
如果α大到一定程度,气体将不再附着翼型表面流过,在翼型上方气流会发生分离,翼型前缘后方会产生涡致阻力急剧上升升力下降,这种情况称为失速。
见下图翼型什么时候开始失速,下面是这种翼型的升力系数与阻力系数随攻角的变化曲线参考图,图中绿色的力曲线、棕色的是阻力曲线。
在曲线中可看出,攻角α在11度以下时升力随α增大而增大,当攻角α大度时进入失速状态,升力骤然下降,阻力大幅上升,在α等于45度时升力与阻力基本相等。
翼型开始失攻角α的值称为失速角。
大多数有弯度的薄翼型与该曲线所示特性相近。
在曲线图中看出翼型在攻角为0时依然有升力,这是因使攻角为0,翼型上方气流速度仍比下方快,故有升力,当攻角为一负值时,升力才为0,此时的攻角称升攻角或绝对零攻角。
翼型在失速前阻力是很小的,在近似计算中可忽略不计。
当攻角为0时,有弯度的翼型的压力中心在翼型的中部,随着攻角的增加(不大于失速角)压力中心向动到1/4弦长位置。
对称翼型的升力与失速对称翼型的升力与阻力等气动特性与有弯度翼型类似,但对称翼型在攻角为零时升力为零,因为此时翼面与下面气流速度相同。
翼载荷与失速速度、起飞速度的大致推算1、翼载荷与失速速度实际失速速度会随载荷的变化而改变。
1g失速速度(VS1g)和FAR失速速度(VSFAR),是指通过在翼型、机翼水平、起落架型态、飞机重量和重心位置一定的情况下经试飞得到,并作为该机型计算各种保护速度的标准。
它们在相应机型中都用VS来表示。
1g失速速度(VS1g)和FAR失速速度(VSFAR)分别是在载荷因子为1和小于1的条件下测得,也就是说实际飞行只有不但要严格满足测试此失速速度机体型态、重心位置、重量等要求,而且还必须严格保持平飞才不至于在此速度失速。
实际飞行状态和载荷因子、高度的改变会影响失速速度值。
* 载荷因子和平飞失速速度的关系:根据升力公式推得机动飞行失速速度V机动和同机型的平飞失速速度VS的关系为:V机动= √nyVSny:机翼载荷因子结论:不同飞行状态下的失速速度是平飞失速速度的√ny倍。
即飞机水平转弯或盘旋时,坡度增加、机翼载荷因子增加、对应实际飞行状态下的失速速度增加。
下表列出了盘旋转弯坡度、机翼载荷因子和平飞失速速度的对应关系转弯坡度0度15度25度30度40度45 度53度60度翼载荷因子 1 1.04 1 1 1.16 1.3 1.41 1.69 2平飞失速速度VS盘旋失速速度1VS 1.02VS 1.04VS 1.1VS 1.VS 1.2VS 1.3VS 1.4VS从上图看出,不同坡度导致不同翼载因子,又导致产生不同的失速速度。
为实际使用方便,为防止飞机机动失速,一般规定飞行中飞机的最小机动(选择)速度VLS,是目前情况下平飞失速速度VS的某一倍数。
如VLS=1.3VS意味着以此VLS速度飞行,当坡度达到50度时飞机开始接近失速。
2、翼载荷与起飞速度经过推导,最终公式为(海拔为0的情况下):V = √(10X翼载荷) 其中,翼载荷单位为千克/平方米,速度单位为米/秒,用10做参数时,可以认为是失速速度。
V = √(12.3X翼载荷) 其中,翼载荷单位为千克/平方米,速度单位为米/秒,用12.3做参数时,可以认为是起飞速度。
1叶片产生升力的原因及失速原理
在二维低速流场中,气体的压力与速度存在下列关系,伯努利公式Po=P+PV。
/2
式中Po一为总压P为静压,PV/2动压叶片产生升力的原因是叶片上下翼面的形状不同,上翼面较突出而使得流过上翼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因而压力较低,下翼面较平缓而使得流过下翼面的空气流速较慢,故而压力较高,升力由此而产生。
失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边界层的分离。
所谓边界层是指气体绕翼面流动时,由于粘滞性的作用,在翼面附近一定范围内的气层其流速将小于主流区的流速,我们把这层流速小于主流区流速的气层称为边界层。
边界层分离是在翼面由突出变成平缓之后产生的,此时边界层内部的流动是减速扩压,在靠近壁面处的流体由于要克服相当大的摩擦阻力而消耗掉的动能较多,在这种双重的阻滞作用下,靠近壁面附近的流体的速度很快减小以至于停止前进,在正压强梯度的作用下,壁面附近的流体作逆向运行。
构成了倒流,因而形成了边界层的分离现象,分离使边界层急剧增厚,并形成一个旋涡区,气体的一部分机械能将在涡流运动中由于摩擦面不可逆转地变成流体的内能,造成很大的总压损失.
由于气流发生分离,流动失去翼型效应,与未分离时情况相比,翼型上侧气流速度下降,因而压力上升,上下表面压力差减小,因而升力下,降,叶片失速。
叶片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叶片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导语:本文将从叶片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深入探讨其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实际应用。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全面分析,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叶片在空气中产生升力和阻力的机理,并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些知识。
一、升力和阻力的基本概念升力和阻力是涉及到物体在流体中运动的基本力学特性。
在航空工程中,叶片是发动机、风力发电机以及其他旋转机械中的重要构件,其升力和阻力性能直接影响着设备的效率和稳定性。
1. 升力:叶片在空气中运动时,由于形状和角度的改变,周围流体对其产生了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力,即升力。
升力决定了叶片的承载能力和推进效率。
2. 阻力:与升力相对,阻力是叶片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碍力,它可以视为对于运动方向的相反力。
阻力的大小与叶片的形状、表面状况以及运动速度等因素有关。
二、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的计算与曲线为了更好地评估叶片的性能,我们需要引入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这两个维度的指标。
通过归一化处理,我们可以将叶片的升力和阻力与流体速度、密度等因素消除,将其转化为与叶片本身特性相关的无量纲数值。
1. 升力系数(Cl):升力系数是升力与流体动压乘积及叶片平面积的比值,即Cl = L / (0.5 * ρ * V^2 * A)。
其中L为升力力值,ρ为流体密度,V为叶片运动速度,A为叶片平面积。
2. 阻力系数(Cd):阻力系数是阻力与流体动压乘积及叶片平面积的比值,即Cd = D / (0.5 * ρ * V^2 * A)。
其中D为阻力力值。
根据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叶片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曲线。
通过绘制这样的曲线,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叶片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三、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的特征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的形状和特征对叶片的设计和性能评估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的特征:1. 攻角:攻角是指流体入射方向与叶片上法线之间的夹角。
1、雷诺数Re=pvb/μ(空气密度p-kg/m^3;标准状态下为1.226,与气流相对速度v-m/s,翼型弦长b-m,黏度μ=0.0000178):雷诺数的大小决定该翼型所做机翼的性能,如边界层是湍流边界层还是层流边界层,普通翼型的极限雷诺数(边界层从层流变为湍流)大约是50000,雷诺数还决定了机翼的与来流迎角(攻角)范围,在不失速的情况下,同一翼型,同一表面粗糙程度,同展弦比,同平面形状的机翼,雷诺数越大,则不失速攻角的范围越大,《《重点!通过观察风洞实验所得曲线,在雷诺数大于50000的情况下,两翼型雷诺数相差几万但升力系数曲线基本重合,也就是说,模友在选择翼型时在雷诺数大于50000时,计算出最大雷诺数(v 取最大值),然后直接用最大雷诺数的那个翼型数据计算即可,不同的是雷诺数大的助力系数要小一些,由此结论还能得出雷诺数大于50000时,翼型升力性能与速度的改变和翼型弦长的大小关系微小,在航模上可忽略。
》》2、升力计算:Y=1/2V^2pSCl(升力Y-单位N,气流相对速度V-m/s,空气密度P-kg/^3;,S翼面积-m^2,Cl-翼型的升力系数)改公式计算的是翼型理想升力,即在展弦比为无穷大时,不受翼尖涡流影响时的升力,升力系数代翼型数据,设计航模时应该对其进行修改,后面会讲到。
3、阻力计算:D=1/2V^2PSCd(阻力D-单位N,Cd-阻力系数,其它与升力计算相同)实际情况下机翼的阻力为翼型理想阻力+涡流诱导阻力,该公式计算的是翼型理想阻力,阻力系数代翼型数据。
4、涡流诱导阻力:D=1/2V^2PSCdi,(D为诱导阻力,Cdi为诱导阻力系数——Cdi=Cl^2/3.142A,展弦比A后面再详细介绍,Cdi计算公式中升力系数用翼型数据),非圆形或梯形机翼须乘以修正系数(1.05-1.1)圆形或梯形部分越多修正系数越小。
5、展弦比:A=L^2/S(L翼展,S翼面积,计算比值时L与S用同一单位,L厘米则S 用cm^2)展弦比大则不失速迎角范围小,小则反之,因为小展弦比时翼尖涡流大产生抑制边界层与机翼分力的作用力大。
..飞机机翼升力的计算公式中C是升力系数,S是机翼的面积。
v是飞机的速度。
ρ是大气密度。
那么各个数据的单位是什么?Y=1/2ρCSv²等式两边的单位肯定相同的。
但是我要说,这个公式中各个量采用什么单位都是无所谓的,因为里面含有一个C(升力系数)的量,这个量的单位会随着别的量选用的单位而变化,来保证等式两边的单位是统一的。
等式两边的单位肯定相同的。
例如,各个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制,即等式左边升力Y单位选用N,等式右边ρ选用kg/m³,S选用m²,V选用m/s。
那么C的单位就应该是n·s/kg(C绝对不是没有单位的,这点楼上两位说错了),这样才能保证左边运算结果的单位是N。
这个单位很奇怪,而且这个单位并没有什么物理意义,只是为了平衡等式两边的单位。
上面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而公式采用哪一套单位制都可以。
事实上,飞机领域都是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他们采用的单位并不是国际单位制,而是英制单位,长度单位是英寸、英尺、英里等,面积单位可能就是平方英尺等,重量单位是磅,速度单位是英里/小时,等等。
而采用这一套单位,升力系数C 的单位又不同了,还是要平衡两边的单位。
而对于这个公式,我们没有必要追求他到底用什么单位,只要知道这个数量关系就可以了。
而如果你要应用这个公式的话,也是有难度的,因为C这个系数并不像普通公式里的系数一样固定不变,它是随着机翼迎角、机翼形状等因素而变化的,其值也应该由实验测量得出,而不能计算得出。
所以,除非做很严谨的科学研究,应用此公式的现实意义并不大。
Y=1/2ρCSv²C 没有单位.S m²V m/sρ kg/m³(标准状况为:1.297kg/m³);.。
对于升⼒系数有⼀个⾮常明确的极限值。
如果迎⾓太⼤或是弯度增加太多的话,流线就会被破坏并且流动从机翼上分离。
分离剧烈地改变了上下表⾯的压⼒差,升⼒被⼤幅度降低,机翼处于失速状态。
那么,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飞机升⼒与失速基本知识,欢迎⼤家阅读浏览。
升⼒的来源 在机翼上,压⼒最⾼的点也就是所谓的驻点,在驻点处是空⽓与前缘相遇的地⽅。
空⽓相对于机翼的速度减⼩到零,由伯努利定理知道这是压⼒最⼤的点。
上翼⾯和下翼⾯的空⽓必须从这个点由静⽌加速离开。
在⼀个迎⾓为零、完全对称的机翼上,从驻点开始,流经上下边⾯的⽓流速度是相同的,所以上下边⾯的压⼒变化也是完全相同的。
这和在狭长截⾯的⽂⽒管中的流动是相似的,在流速达到最⼤的点,其压⼒达到最低。
在这个最低压⼒点之后,两个表⾯的流速同时降低。
空⽓最终必定要回到主来流当中,压⼒也恢复正常。
由于上下表⾯的`速度和压⼒特性是相同的,所以这种状态的机翼不会产⽣升⼒。
如果对称机翼相对来流旋转了⼀个迎⾓,驻点就会稍稍向前缘的下表⾯移动,并且流经上下表⾯的空⽓流动情况也发⽣了改变,流经上表⾯的空⽓被迫夺⾛了⼀段距离,在上下表⾯,空⽓仍然有⼀个从驻点加速离开的过程,但是下表⾯的最⾼速度要⼩于表⾯的最⾼速度。
在某些集合迎⾓为⽗的位置上,上下表⾯的平均压⼒是可能相等的,因此有弯度翼型存在⼀个零升迎⾓,这是翼型的⽓动⼒零点。
尽管在这个迎⾓下没有产⽣升⼒,但由于翼型弯度的存在,上下⾯的流动特征是不⼀样的。
因此,尽管上下表⾯没有平均压⼒差,在翼表⾯上却会产⽣不平衡并导致俯仰⼒矩的产⽣,这个⼒矩在飞⾏器配平中⾮常重要。
升⼒系数有⼀个⾮常明确的极限值。
如果迎⾓太⼤或是弯度增加太多的话,流线就会被破坏并且流动从机翼上分离。
分离剧烈地改变了上下表⾯的压⼒差,升⼒被⼤幅度降低,机翼处于失速状态。
⽓流分离在⼩范围内是⼀种普遍现象。
在上表⾯,流动可能在后缘前某个地⽅就分离了,⽓流在上下表⾯都可能分离,但是有可能再附着。
机翼升力计算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咱来聊聊机翼升力计算公式这回事儿。
你有没有想过,飞机那么大个儿,咋就能在天上飞起来呢?这可多亏了机翼产生的升力。
那这升力咋算出来的呢?这就得提到机翼升力计算公式啦。
咱们先得搞清楚几个关键的概念。
比如说,空气的流速、机翼的形状和面积,这些可都对升力大小有着重要影响。
机翼的形状一般都是上凸下平的,就像一个弯弯的月牙。
当飞机向前飞的时候,空气在机翼上方和下方流动的速度可不一样。
上方的空气流速快,下方的流速慢。
这就好比在一条窄路上和一条宽路上跑步,窄路上的人跑起来就显得快些。
而升力的大小呢,和空气流速的差、机翼的面积等等都有关系。
具体的计算公式是:升力 = 1/2 ×空气密度 ×流速差的平方 ×机翼面积 ×升力系数。
这里面每一项都有它的讲究。
空气密度会随着高度和温度变化。
在高空中,空气稀薄,密度就小;天气冷的时候,密度也会有点不一样。
流速差就更关键啦。
就像我之前说的,机翼的形状决定了上下方流速的差别。
机翼面积也好理解,越大的机翼,理论上能产生的升力也就越大。
还有那个升力系数,这可有点复杂,它和机翼的形状、表面的光滑程度等等都有关。
给您说个我自己的经历吧。
有一次我坐飞机出差,坐在靠窗的位置。
起飞的时候,我看着窗外的机翼,就在想这小小的机翼到底是怎么产生那么大的升力把整个飞机托起来的呢?我盯着机翼看了好久,脑子里一直在琢磨着这些关于升力的知识。
回到咱们的机翼升力计算公式,要想准确算出升力,就得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而且测量和计算都得特别精确。
哪怕一点点的误差,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工程师们可费了不少心思。
他们要通过风洞实验,不断地调整机翼的设计,找到最优的形状和参数,以确保飞机能安全、稳定地飞行。
比如说,新型飞机的研发过程中,设计师们就得根据这个公式反复计算和测试。
有时候,为了提高一点点的升力,可能就得对机翼的形状做细微的调整,或者改变一些材料,让表面更光滑,减少空气阻力。
叶片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如何理解叶片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1. 介绍叶片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叶片的升力系数 (Cl) 和阻力系数 (Cd) 是描述叶片性能的重要参数。
在气动中,叶片的升力系数代表了叶片在运动的时候所产生的升力大小,而阻力系数则代表了叶片在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2. 对叶片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的解释通过对叶片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叶片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性能表现。
曲线的斜率和峰值点可以告诉我们叶片的最佳运动状态,以及在不同速度下叶片的性能表现。
3. 升力系数与阻力系数的关系叶片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在不同的飞行条件下,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的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叶片的几何形状、绕流状态等。
4. 如何利用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工程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叶片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进行分析,来指导飞行器设计和飞行控制。
根据曲线的特点,我们可以优化叶片设计,提高飞行器的性能。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叶片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我认为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气流速度、叶片的形状和材料等。
只有全面地理解和分析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优化叶片设计,提高飞行器的性能。
总结回顾通过对叶片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飞行器的设计和优化。
在工程实践中,对这些曲线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全面地了解叶片的性能表现,才能更好地提高飞行器的性能。
叶片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是描述叶片性能的重要工具。
通过深入理解和分析这些曲线,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飞行器的设计和优化,从而提高飞行器的性能和效率。
在实际工程中,叶片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可以为飞行器设计和飞行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
我们可以根据曲线的特点来优化叶片的设计。
通过对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叶片在不同速度下的表现,从而调整叶片的几何形状和材料,以提高叶片的升力性能和降低阻力。
对叶片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的分析可以为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飞行力学综合作业飞机飞行性能计算飞行力学是研究飞行器在空气中运动和受力的科学,是飞行器设计和飞行性能评估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对飞机的飞行性能进行计算和分析。
飞行性能主要包括飞机的升力、阻力、推力和重力等因素。
下面我们以一种常见的民用客机为例,对其飞行性能进行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飞机的升力。
升力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由于机翼产生的上升力,可以通过公式计算:L=1/2*ρ*V^2*S*CL其中L为升力,ρ为空气密度,V为飞机的速度,S为机翼的参考面积,CL为升力系数。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飞机的阻力。
阻力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由于空气阻力产生的力,可以通过公式计算:D=1/2*ρ*V^2*S*CD其中D为阻力,CD为阻力系数。
在计算阻力时,我们还需要考虑飞机的气动效率。
气动效率可以通过升阻比来计算:L/D=CL/CD其中L/D为升阻比。
推力是驱动飞机前进的力,可以通过飞机的引擎推力来提供。
推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推力系数和空气密度等参数计算得到。
最后,我们需要计算飞机的重力。
重力是飞机受到的重力作用,可以通过飞机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来计算。
通过以上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飞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各项性能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设计优化飞机结构、提高飞行性能、保证飞行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飞机的飞行性能计算外,还需要对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进行综合评价。
稳定性主要包括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静态稳定性可通过计算飞机的静定稳定导数来评估,动态稳定性则需要进行飞行仿真和试飞实验进行评估。
操纵性主要包括操纵操纵性和操纵时的飞行品质,可以通过计算飞机的操纵性导数和进行操纵器的飞行试验来评估。
综上所述,飞行力学综合作业主要包括飞机的飞行性能计算、稳定性和操纵性评估等内容。
通过这些计算和评估,可以为飞机设计和飞行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有关飞行力学的深入研究,还可以涉及飞机的气动力学、飞行控制等领域,这将是一项有挑战性且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工作。
naca0012 升力系数(原创版)目录1.升力系数的定义与计算2.升力系数的重要性3.影响升力系数的因素4.升力系数的实际应用正文1.升力系数的定义与计算升力系数(Lift Coefficient)是一种用于描述飞行器产生升力的能力的无量纲参数。
它是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得出的,计算公式为:升力系数 = 升力 / (0.5 * 空气密度 * 速度^2 * 翼展面积)。
升力系数可以反映飞行器在特定条件下产生升力的大小,是飞行器设计和性能分析的重要参数。
2.升力系数的重要性升力系数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它直接影响飞行器的飞行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于飞行器设计者来说,合理调整升力系数,可以优化飞行器的气动性能,提高燃油效率,降低飞行噪音,提升飞行舒适度等。
此外,升力系数还可以用于飞行器的飞行模拟和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
3.影响升力系数的因素升力系数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翼型:翼型是影响升力系数最主要的因素。
不同的翼型在产生升力方面有显著差异,如椭圆翼、矩形翼、梯形翼等。
(2)迎角:飞行器的迎角(即飞行器机身与飞行方向的夹角)对升力系数也有很大影响。
在特定范围内,迎角增加,升力系数随之增大;但超过临界迎角后,升力系数会急剧下降,导致失速。
(3)空气密度:空气密度是影响升力系数的环境因素。
空气密度越大,升力系数越大。
反之,空气密度越小,升力系数越小。
(4)速度:飞行速度对升力系数的影响也很明显。
速度越快,升力系数越大;速度越慢,升力系数越小。
4.升力系数的实际应用升力系数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飞行器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根据飞行器的用途和性能要求,合理选择翼型、迎角等参数,以达到理想的升力系数。
在飞行器飞行过程中,飞行员需要根据飞行条件和任务需求,调整迎角等参数,以保持合适的升力系数,确保飞行器的稳定飞行。
此外,升力系数还用于飞行模拟、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和飞行性能分析等方面。
飞机发动机升力计算公式飞机发动机升力计算公式是飞机设计和工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它用于计算飞机发动机产生的升力,从而确定飞机的起飞和飞行性能。
本文将介绍飞机发动机升力计算公式的原理和应用。
飞机发动机升力计算公式的原理是基于伯努利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根据伯努利定律,流体在速度增加的情况下,压力会降低。
飞机发动机通过喷射高速气流来产生推力,这个喷射气流在发动机后方形成了一个高速气流区域。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个高速气流会对发动机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即升力。
飞机发动机升力计算公式可以用以下方式表示:L = ρ * A * V^2 * CL其中,L代表升力,ρ代表空气密度,A代表发动机喷气口的面积,V代表飞机相对于空气的速度,CL代表升力系数。
在实际应用中,飞机发动机升力计算公式可以用来确定飞机的起飞速度、爬升速度和巡航速度等重要参数。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升力与空气密度、喷气口面积、飞机速度和升力系数都有关。
当飞机起飞时,需要产生足够的升力以克服重力,因此需要较大的喷气口面积和较高的速度。
在飞机巡航时,需要保持稳定的升力以维持飞机的平衡,因此需要调整升力系数。
飞机发动机升力计算公式的应用不仅局限于飞机设计和工程中,还可以用于飞机性能测试和飞行模拟等领域。
通过计算发动机产生的升力,我们可以评估飞机的性能,优化飞行参数,提高飞机的效率和安全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飞机发动机升力计算公式只是一个理论模型,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流湍流、飞机结构和气动力的变化等。
因此,在使用该公式进行飞机设计和工程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飞机发动机升力计算公式是飞机设计和工程中的重要工具,它基于伯努利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用于计算飞机发动机产生的升力。
通过应用该公式,我们可以确定飞机的起飞和飞行性能,优化飞行参数,提高飞机的效率和安全性。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和分析,以确保飞机设计和工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叶片计算公式叶片计算公式通常是通过速度系数法进行计算。
这个方法基于两个基本假设:首先,叶片上的流体速度是均匀的;其次,叶片在运动时与流体之间没有相对滑移。
此外,叶片计算还基于一些理想假设,包括:叶片为平面形状、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流体速度为理想流以及叶片具有无损耗的旋转。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可以使用速度系数法来计算叶片的长度、宽度、弦长等参数。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叶片末端的绝对流速,这可以通过流体力学的基本公式来计算。
根据速度三角形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到绝对流速的计算公式:V2=V1+Vr,其中V2为绝对流速,V1为流体入口的相对速度,Vr为旋转速度。
一般来说,V1可以通过测量或估算得到,而Vr通常由转轴的角速度来决定。
接下来,我们可以计算叶片在进口和出口处的相对流速。
考虑到叶片的运动,我们可以假设出口的相对流速为0。
通过速度三角形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到相对入口流速的计算公式:V1r=Vr-Vt,其中Vt为切向速度。
切向速度可以通过角速度和叶片半径的乘积来求得。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相对流速计算叶片的进出口角度。
假设叶片的进口角为β1,出口角为β2,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计算:tan(β1) =V1t / V1,tan(β2) = 0,其中V1t为切向速度,V1为流体入口的相对速度。
根据叶片进出口角度,我们可以计算叶片的进出口宽度。
假设叶片的进口宽度为b1,出口宽度为b2,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b1 = c1 *tan(β1),b2 = c2 * tan(β2),其中c1和c2分别为叶片进出口宽度与进出口流速的比值。
最后,根据叶片的进出口宽度,我们可以计算叶片的弦长。
假设叶片的进口弦长为l1,出口弦长为l2,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l1 = b1 / cos(β1),l2 = b2 / cos(β2)。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使用速度系数法来计算叶片的长度、宽度、弦长等参数。
当然,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考虑叶片的材料、结构等因素,以及其他相关的流体动力学问题。
叶片的空气动力学基础在风力机基础知识一节中介绍过叶片的升力与阻力基本知识,本节将进一步介绍相关理论知识。
在风力机基础知识一节中已作介绍的不再重复,仅介绍有关内容的提高部分。
常用叶片的翼型由于平板叶片攻角略大就易产生气流分离,阻力增大;平板的强度也很低,所以正式的叶片截面都是流线型的,即使有一定厚度阻力也很小。
图1是一幅常见翼型的几何参数图,该翼型的中弧线是一条向上弯曲的弧线,称这种翼型为不对称翼型或带弯度翼型,比较典型的带弯度翼型为美国的NACA4412。
图1--翼型的几何参数当弯度等于0时,中弧线与弦线重合,称这种翼型为对称翼型,图2是一个对称翼型,比较典型的对称翼型为美国的NACA0012。
图2--对称翼型的几何参数图3是一个性能较好的适合风力机的低阻翼型,是带弯度翼型,在水平轴风力机中应用较多。
图3--带弯度的低阻翼型翼型的升力原理有关翼型的升力原理解释有多种,归纳起来主要依据是基于牛顿定律的气流偏转产生反作用力与基于伯努利原理的气流速度不同产生压差两个原理,我们结合这两个原理对翼型的升力作通俗的解释。
带弯度翼型在攻角为0度时的升力与阻力图4是一个带弯度翼型在攻角为0度时的流线图与压强分布图,左图是该翼型的流线图,由于翼型上下面不对称,气流在上下面的流动状态也不同。
翼型上表面是凸起的,通道截面减小,气流的流速会加快,另一个原因是凸起的表面使翼型后面的气压有所减小,前后的压差使得气流速度加快,特别是翼型上表面前端流速较快。
翼型下表面较平,多数气流基本是平稳流过,由于由于上表面前端高速气流产生低压的吸引,翼型前端气流都向上表面流去,造成靠下表面的气流通道加宽,导致靠近下表面的气流速度有所下降。
这样流过上表面的气流速度要比下表面快,根据伯努利原理,流速快的地方压力比流速慢的地方压力小,也就是说翼型下方压力大于上方,压力差使翼型获得一个向上的力Fl,所以说带弯度翼型在攻角为0度时也会有升力。
图4--翼型在攻角为0度时的流线图与压强分布图图4右图是该翼型的压力分布图,图中翼型上部分浅绿色区域内的绿色箭头线是上表面的压力分布,箭头线的长短与方向表示该点的压力值大小与方向,当压力与周围气压相同时值为0,比周围气压低是负值,比周围气压高是正值。
叶片的空气动力学基础
鹏芃
在风力机基础知识一节中介绍过叶片的升力与阻力基本知识,本节将进一步介绍相关理论知识。
在风力础知识一节中已作介绍的不再重复,仅介绍有关内容的提高部分。
常用叶片的翼型
下面是一幅常见翼型的几何参数图,该翼型的中弧线是一条向上弯曲的弧线,称这种翼型为不对称翼型弯度翼型。
当弯度等于0时,中弧线与弦线重合,称这种翼型为对称翼型,下图为一个对称翼型。
下图是一个性能较好的低阻翼型,是带弯度翼型,在水平轴风力机中应用较多。
带弯度翼型的升力与失速
下面为一个低阻翼型的气流动力图,翼型弦线与气流方向的夹角(攻角)为α,正常运行时气流附着翼面流过,靠近翼型上方的气流速度比下面的气流速度快,根据流体力学的伯努利原理,翼型受到一个上力Fl,当然翼型也会受到气流的阻力Fd。
这是正常的工作状态,有较大的升力且阻力很小。
但翼型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产生大的升力。
如果α大到一定程度,气体将不再附着翼型表面流过,在翼型上方气流会发生分离,翼型前缘后方会产生涡致阻力急剧上升升力下降,这种情况称为失速。
见下图
翼型什么时候开始失速,下面是这种翼型的升力系数与阻力系数随攻角的变化曲线参考图,图中绿色的力曲线、棕色的是阻力曲线。
在曲线中可看出,攻角α在11度以下时升力随α增大而增大,当攻角α大
度时进入失速状态,升力骤然下降,阻力大幅上升,在α等于45度时升力与阻力基本相等。
翼型开始失攻角α的值称为失速角。
大多数有弯度的薄翼型与该曲线所示特性相近。
在曲线图中看出翼型在攻角为0时依然有升力,这是因使攻角为0,翼型上方气流速度仍比下方快,故有升力,当攻角为一负值时,升力才为0,此时的攻角称升攻角或绝对零攻角。
翼型在失速前阻力是很小的,在近似计算中可忽略不计。
当攻角为0时,有弯度的翼型的压力中心在翼型的中部,随着攻角的增加(不大于失速角)压力中心向动到1/4弦长位置。
对称翼型的升力与失速
对称翼型的升力与阻力等气动特性与有弯度翼型类似,但对称翼型在攻角为零时升力为零,因为此时翼面与下面气流速度相同。
下面是对称翼型的升力系数与阻力系数随攻角的变化曲线参考图,图中绿色的力曲线、棕色的是阻力曲线。
在升力型垂直轴风力机中较多使用对称翼型。
对称翼型的压力中心在不失速时在1/4弦长位置,不随攻角变化而移动。
比较有弯度的薄翼与对称翼型两个曲线图,两曲线相似,可近似认为在对称翼型中升力曲线经过0点,翼型弯度增加升力曲线向左方移动。
同时也近似认为在翼型失速前升力曲线的斜率是个常数,其值为0.1/度或5.73/弧度。
以上这些曲线都是在理想状态下的曲线,也就是翼型的雷诺数较大时的曲线。
雷诺数小时最大升力系数小、失速攻角会减小、阻力系数也会增大。
叶片升力的计算示例
知道一个叶片的升力曲线,知道气体的流速与叶片的攻角就可以算出该叶片受到的升力,根据空气动力型在不失速状态下的升力计算公式如下:
Fl=0.5*ρ*Cl*v*v*c*l
式中Fl 是升力,单位是N(牛顿)
ρ是空气密度,在低海拔、常温下约为1.23kg/m3
Cl是升力系数
v是气体的流速,单位是m/s
c是翼型弦长,单位是m
l是叶片长度,单位是m
计算示例1:有一个低阻型叶片,长度为8m,宽度(弦长)为1m,空气流动速度是20m/s,攻角为8其升力:
根据低阻型叶片曲线当攻角为8度时Cl为1.2,
Fl=0.5*ρ*Cl*v*v*c*l
Fl=0.5*1.23*1.2*20*20*1*8=2361.6
计算出升力为2361.6牛顿
计算示例2:有一个叶片为对称翼型,长度为8m,宽度(弦长)为1m,空气流动速度是25m/s,攻角度,求其升力:
对于对称翼型可根据攻角直接算出升力系数
Cl=10*0.1=1.0
Fl=0.5*ρ*Cl*v*v*c*l
Fl=0.5*1.23*1.0*25*25*1*8=3075
计算出升力为3075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