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学环境化学教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应重视环保教育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的也是唯一的家园,重视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热点,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趋高涨。
如果在初中学化学教学中与时俱进,加强对初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则能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一现状,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呢?下面浅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初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各章节的教学之中。
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比如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阶段主要应抓住以下几方面进行环保教育: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列举了1995年6月20日我国上海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
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教材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
在讲《水》一章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
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
分析赤潮、水华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危害,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加强环保意识教育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目前,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利用化学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有很直接、很现实的效应。
因此,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身为一位化学教师,更应注重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环境意识。
一、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三大难题之一。
目前,地球上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在不断恶化,各种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被水冲刷流失的肥沃土壤达250亿吨,被沙漠所吞没的土地约有600万公顷;全世界现有40多个国家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目前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失等等,所以全世界都在宣传保护环境,并制定了保护环境的各种措施,如规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每年的4月22日为“地球日”等等。
我国也是一个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表现在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迅速蔓延,正被迫走“边发展、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
这些问题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敲响了警钟。
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不仅使现时的人类深受其害,而且不可避免地殃及子孙后代。
面对上述问题,袖手旁观或因噎废食都是不可取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道德意识、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通过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有了环境意识,人们才会负责任地利用自然资源并避免威胁生存基础。
对学生进行环保和环境意识的教育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同情这些待解决的问题,应该向学生指出,为了保护生存空间,个人发展的要求应该和人类共同的利益相协调。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目前,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利用化学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有很直接、很现实的效应。
初中化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环境意识论文----49d114cc-6eab-
11ec-92bf-7cb59b590d7d
初中化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快,特别是我省环境综合治理的大力推进,环境保
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发达国家在治理污染之前已经走过
了一条弯路,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
经验教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努力做到节能减排,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
续发展道路。
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1、培养学
生环境意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我国的环境状况并不容乐观。
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
性影响。
1994年7月震惊中外的“淮河水污染事件”,1997年的黄河断流,1998年的长
江洪水,2021年2月“盐城水污染事件”,以及年年的沙尘暴等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
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闻。
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
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
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
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
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
远的大事情。
二、化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同物理、
生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
浅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摘要】初中化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是初中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初中化学教学应重视环保教育,环保教育从小抓起,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教育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人类的共同呼声。
初中化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是初中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初中化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内容不少,教师要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保有机结合起来。
1.1 在学习“空气”知识时,重点介绍“臭氧层空洞”。
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层含量虽然很少,却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它是人类与生物的“保护伞”。
目前主要由于致冷剂氟里昂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生氮的氧化物大量排入空气中破坏或损耗臭氧层,臭氧层已出现空洞,“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减弱了臭氧层对阳光中紫外线的阻挡作用,过量紫外线的辐射,不仅会使人类患皮肤癌和得白内障病人的大增,而且也会损害动植物的发育,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危害海洋生物生存,使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异。
为防止“臭氧层空洞”的进一步扩大,拯救臭氧层,减少使用或停止使用氟里昂致冷剂,用无污染的致冷剂代替氟里昂,限制氮的氧化物的排放。
1.2 在学习“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知识时,重点介绍“温室效应”。
大量含碳燃料的燃烧,加上森林大面积破坏,绿色植物减少,破坏了人与自然界及生态之间的固有平衡,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剩并不断增加,由于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含量过多,阻碍了地球上能量的扩散,因而形成了“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后果是: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气温变暖,水的蒸发过快,气温升高造成冰川熔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会被淹没,还将会改变全球地理气候分布,使得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加剧干旱及土地的沙漠化,各种极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摘要:保护环境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治理环境污染应当从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抓起。
化学教学应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工作。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教育环保意识绿色化学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环境问题。
尽管我国已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人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还很淡薄。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国家教委从1992年起就把环保教育写入到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同时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学科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初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关心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不但是历史赋予化学教学的重任,也是化学教师的神圣职责。
笔者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挖掘教材,提高教师自身环保认识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我认真研读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下册),深深地感受到该书将环境教育作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每个章节,并采用文字、图片、问题等多种形式呈现和传递环境教育信息。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不能脱离教材。
离开化学知识,漫天边际地进行环境教育,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化学教学效果。
通过化学教学,教师应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知识。
应深入浅出地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强化环保意识随着化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不断地在享受着化学带来的益处,但同时化学给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为此,美国最先提出了“绿色化学”的概念。
“绿色化学”是指设计没有或尽可能小的环境副作用。
它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思考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全球性课题。
这是当今社会赋予每一个化学教师的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都应行动起来,努力实现初中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的共赢。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教育原因措施在世界人口日益增长,生产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
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造成的。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初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使同学们不但学习了化学知识,而且真正懂得了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加之化学实验教学具有其他教学形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更能体现出一定的实践性和直观性,具有很好的说服力。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原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全球性课题。
这是当今社会赋予每一个化学教师的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因为环保问题已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非常严重的问题,环境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初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化学教学的要求化学与环境关系密切,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的结合点当然是最多的,相溶性也是最大的。
初中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时应当渗透环保教育,这既是社会的责任与历史的使命,也是本身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明确规定:“新课程的目标体现时代的要求,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它的一个显著亮点就是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从而为在初中教学中具体而有效地实施环保教育创造了条件。
(2)当今社会的要求在过去的一百年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科技迅猛发展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但是不容回避,我们的环境正在遭到严重的破坏。
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出现危机,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臭氧层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以及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放射性污染等一系列环境恶化问题,使人们饱受了恶果。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的思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不仅是推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初中生的现代公民素养的需要,而且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小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都应行动起来,努力实现初中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的共赢。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呢?近年来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深挖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适时,适当,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呢?例如第二章第一节《由多中物质组成的空气》中,涉及到了大气污染的问题,在教学进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告诉学生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等,同时,适当拓展,向学生介绍历史上因空气污染而引起的公害事件,例如1952年洛杉基光化学烟雾等,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
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
又如,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中,系统的介绍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和现状,告诉学生地球上水的总量很大,但可以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却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水污染的情况相当严重,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上流失的农药、化肥等;再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调查我们身边河流受污染的情况,让学生感觉到环境污染就在我们身边,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使学生树立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强烈意识。
二、开展社会调查,培养环保意识教师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同时还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调查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参与和实践过程中亲身感受和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保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除了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应在实际生活中和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教育渗透环境跟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
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为此,把环境保护教育渗透于化学教学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都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初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一、挖掘教材内容,树立学生环保意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最可靠的工具。
在教学中,立足课本,不断挖掘教材中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环境保护常识、环境保护前景等内容,有目的地、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1)、教材中《空气》一节内容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但我并没有停留在简单介绍空气成份的发现、研究和大气污染,而是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并设疑:“现代工业发达,烟窗林立,空气中哪些成分增加?”“这些成分的增加,将引起哪些后果?”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课文,依靠课本内容,展开讨论,共同得出结论:增加了co2,引起了温室效应。
通过讨论学生初步了解大气污染的一些成因,知道化学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观上重视环境问题。
(2)、教材中《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水在自然界的存在”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面积的3/4。
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的星球,难怪有人说把地球称为水球更合适一些。
”但在同一章节里“保护水资源”,特别编排这样一句话“有的科学家曾预言‘水,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
”这两段话分开来看,并没有什么特别,我们能否注意这样编排的用意呢?课文里前面介绍水资源如何丰富,后面马上提出水危机,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说明编排教材时已经是很重视环境、资源等问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论文(化学与环境污染论文)如何在化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化学是当今社会一门重要的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化学知识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化学教师应尽的职责。
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
”作为化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担当起提高全民环保素质的教育任务,从学生抓起,不失时机地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对此,我谈以下几点:一、在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把化学知识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学习“空气”时,让学生了解空气本来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适合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但近几百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污染改变了空气的组成成份,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生态环境。
在讲煤时,我让学生了解煤的组成,煤燃烧时会释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其中一氧化碳是剧毒物质,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使雨水变酸,形成酸雨。
在讲授水与氢时,让学生在认识水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水资源有限性的基础上,知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水质恶化,以致给人类造成灾难。
学习水的净化等知识时,向学生介绍硬水对人体健康、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使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方法和基本原理,学会处理硬水。
在二氧化碳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循环对生态系统的作用,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关系;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煤气中毒、吸烟危害健康与一氧化碳毒性的关系以及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
在介绍氮、磷、钾等化肥时,既介绍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积极作用,又要介绍其对农产品、土壤、水体造成的污染。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本文将就如何加强环保教学,提高中学生环保意识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将从环保的重要性、中学环保教育的现状,以及如何改进环保教学,提升学生环保意识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环保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所生活的地球,面临着诸多环境挑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短缺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从根源上改变对环境的态度,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激发他们爱护地球的积极性,并为他们将来参与环保行动,做出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学环保教育的现状然而,当前的中学环保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许多学校并未充分认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缺乏系统的环保课程设置。
其次,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再次,环保教育的内容与实际环境问题脱节,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三、如何改进环保教学针对以上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1. 完善环保教育课程体系:应当在中学课程中增加环保相关科目,如环境科学、环境伦理等。
这些科目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
2. 创新教学方式:环保教学不应只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应当结合实践活动进行。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项目,或者进行环境监测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
3. 结合实际环境问题教学:在教学中,应当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环境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环保与生活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爱护环境的热情。
4. 提高教师环保素质:教师是环保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环保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环保意识。
因此,应当提升教师们的环保素质,让他们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5. 开展绿色校园建设:通过创建绿色校园,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比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倡步行和自行车等。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保意识论文化学是一门与环境联系严密的自然科学,化学中涉及的知识点与环境问题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化学教学既要给学生传授根底的化学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其中环保意识的培养就是该课程的根本目标与责任。
通过化学的学习,要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那些环境问题能够用化学知识进展解释与应对,树立学生正确的环保意识,将环保观念入脑入心,在生活实践中做环保的使者。
1.环保问题的艰巨性环境问题是一项世界性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开展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给人类的生存与开展造成了宏大的威胁。
详细表现为:淡水资源枯竭、污染严重;森林、土壤破坏流失严重;大气污染、臭氧空洞,气温上升,气候极端化;能源枯竭,不可再生资源开发无度……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产业处于转型初期,正被迫走“边开展、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环境污染迅速蔓延。
为此,国家描绘了“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想蓝图。
但是环境保护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是要从人们的意识和观念作为突破口,让环保的理念入脑入心,内化为自觉的意识与行动。
2.化学与环保联系的严密性化学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其与资源、环境关系之严密性。
一是化学学科研究对象已经成为或者成为潜在的污染源,比方水污染、大气污染、工业排放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核污染等都是重要的污染源;二是很多的环境污染现象能够通过化学知识与原理进展解释和解决,如工业中的氧化物排放、臭氧层破坏等;三是化学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直接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在实验过程中不合理地使用和处理具有污染性的药剂,容易直接造成环境污染。
在化学教学中强调环境保护是必然要求。
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化学学科本身以及化学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1.立足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化学课堂是初中环保教育的最重要载体。
OCCUPATION62 2010 9 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三大污染。
防治污染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这一环境问题。
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已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
我国对环境的治理起步较晚,法制上还不十分健全,人民群众的环保观念也很淡簿,所以,加强环境意识和环保法制的教育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强调环境与化学教育的重要性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利用也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
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恶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深入浅出地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通过实验开展环保知识教育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
当学生在实验中制取一些有毒气体时,应强调注意对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化学药品用量尽量采用微量(只要达到实验效果明显即可)、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等。
实验完毕应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如制取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氯气等有毒气体时,对其尾气的处理可用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
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其污染环境的措施。
如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分解挥发,污染空气。
再如液溴贮藏时用水加封液面和用蜡封瓶口,溴水现配现用,防止溴蒸气逸散空中污染环境。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全民环保意识1.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类生态问题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
谈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突发事件不断增加,已影响到我国的可持性发展战略和社会的稳定。
不可再生资源遭到掠夺式开采,能源消耗几何级增长,环境污染程度大大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
中学化学是一门与环境最有关系的基础学科,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更应该在传授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把环境保护贯穿到化学课堂教学中去,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现状,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倡导绿色消费的新观念,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一、从目前的环境问题看加强环保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源源不断地产生了大量的工业“三废”,使得生态失衡、环境污染。
据有关资料记载:1952年12月5日至8日在英国伦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在日本,曾因含汞废水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转移、循环、累积而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由于全球温室效应,引起人体组织缺氧,导致头痛、神经麻痹,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我国的上海、兰州等工业城市上空已出现了浓重的化学烟雾;我国长江以北的地区已找不到一条未被污染的主要河流;我国的一些大工业城市近年来连降大量的“酸雨”……显然,环境的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
严峻的环境危机,使得加强环保教育成为我们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此可见,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
二、明确教育教学目标,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为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教师要制定好环境保护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
(1)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危害。
使学生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学会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会运用化学原理消除污染。
(2)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和社区资源,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加强中学环境化学教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论文
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促进社会各项生产事业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更为方便,由此也带来各种公害以及破坏自然环境的隐患.只有当人们,尤其是作为跨世纪劳动者的中学生普遍树立起环境意识之时,才能形成社会力量,来共同保护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1加强中学生环境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国广大农村这块净土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和劳动保护问题.“八五”期间报道,当时我国大气污染程度已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时期,每年的排尘量为2300万吨,年排放SO2量达14610万吨.到本世纪末,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将对大气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全民族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务必从中学教育抓起.
2结合化学教学对学生开展环境化学教育
2.1通过课堂教育把环境保护作为小公民自觉行动
环境化学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去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以及反应机制、积累和归宿等.由于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和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相适应的.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从课堂做起.当学生在做制取Cl2,NO2,H2S等有毒气体实验时,应强调学生注意对制取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化学药品用量的适当(尽量采用微量,只要达到实验效果明显即可)、以及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等.实验完毕,还应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2通过实验开展环境化学知识教育
中学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为社会造就合格的后备劳动者.中学化学教育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将起着启蒙作用,应很好地利用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多,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例如,制取溴苯实验过程中逸出的臭味是溴蒸气,它既污染了教室环境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是制取溴苯的装置不够严密,因此在反应过程中逸出的Br2通过长玻璃管时不可能完全被冷凝成液体,因而会从导管口逸出.要避免实验中Br2的逸出,就应设法改进实验装置,使整个涉及Br2的反应过程在一个密闭系统内进行,即将反应安排在“Y”形管内进行.在反应装置和HBr气体的吸收装置间串联一个洗气瓶,内装四氯化碳以吸收气体中的Br2.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认识
3.1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的《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内容、新能源、海洋、卫生保舰食品等方面内容,但应限于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范围之内”.可见,环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并应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上.要以地球化学知识为基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线索,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展示好的生态小环境和污染严重区的对比,简明介绍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3.2针对温室效应引导学生分析此类生态问题
运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引导分析“温室效应”,使他们了解到由于大气层CO2浓度逐年上升,太阳能辐射的一部分——地球红外辐射热不能透过大气层,因而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升温、冰川溶化,直接影响着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情况.以提高对控制“温室效应”等生态问题的认识.还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类必须控制战争和固体废物燃烧、大力发展森林等结论,以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3.3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3.4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节假日、夏令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他们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如何?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4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报道1993年全年生产和使用化学农药达25万吨,农村改革后,单纯依赖使用化学农药的单元从过去60万个生产队,扩大分散到亿万农户,直接接触农药的约有2~3亿人,每年全国因农药中毒伤亡人数超过10万人.由于缺乏生态、环境意识与农药常识,环境科学教育又未跟上,因而全国各地滥用剧毒化学农药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不仅危及亿万农民的生命安全,也祸及全社会几亿个普通家庭.通过学生向亲人、朋友及社会各界宣传环保知识,不仅可促进当地环保工作的开展,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而且还可推动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