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与建设项目总量前置审核
- 格式:ppt
- 大小:551.50 KB
- 文档页数:63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和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和管理工作,保护环境,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主要污染物指的是污染环境比重较大,对人体健康及环境造成较大损害的污染物。
第二章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第四条申请建设项目应提交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其中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排放路径、治理设施等信息。
第五条环保部门依法对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评估,并审核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六条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应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的特点、地理环境以及当地环境容量,确保环境质量不会出现恶化。
第七条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设置合理的排放限值。
第三章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第八条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应作为项目环评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求环评报告中明确列出排放总量指标及控制措施。
第九条建设项目批准后,应按照环评报告中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进行施工和运营。
第十条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确保建设项目按照排放总量指标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要定期向环保部门报送排放总量指标执行情况,并如实上报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
第十二条环保部门应建立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监测体系,对排放数据进行监测和统计,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公众。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三条对于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环保部门有权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对于故意伪造或提供虚假资料,以及隐瞒、篡改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的建设单位,环保部门有权吊销其环境审批和行政许可,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的有关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六条本办法解释权归环保部门所有。
总结:本办法的实施旨在规范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和管理工作,保护环境,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染、造纸等行业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产能)前置审核要求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1.30•【字号】中府办函[2013]24号•【施行日期】2013.01.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染、造纸等行业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产能)前置审核要求的通知(中府办函〔2013〕24号)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各有关单位:为落实我市“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家园”的战略部署,确保实现“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加快淘汰印染、造纸、涉重金属(铅、铬、镉、汞、砷)等重污染行业落后产能,根据《关于实行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核制度的通知》(中府办〔2010〕35号)和《中山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精神,现就我市印染、造纸等行业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主要污染物及重金属(铅、铬、镉、汞、砷)排放总量(产能)前置审核要求通知如下。
一、对于印染、造纸、电镀(仅限包含涉铬工序的企业)、其他涉重金属(铅、铬、镉、汞、砷)等行业新建扩建项目,其增加产能来源应通过淘汰本行业现有产能获得,环评技术评估单位应在组织专家组进行技术评估时确认项目替代产能不小于其增加产能。
二、对于全部电镀及生产废水日排放量大于30吨(含30吨)的印染、洗水、造纸、线路板、漂染、金属表面处理(主要是金属表面铝氧化、酸洗磷化)、其他涉重金属(铅、铬、镉、汞、砷)行业扩建、技术改造或搬迁项目,为促进行业减排,按如下要求执行。
(一)对于企业计划搬迁、扩建、企业整体技改三种情况,需撤销其原已审批的全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15%,由企业通过淘汰现有产能、实施清洁生产改造等措施实现。
(二)对于企业部分技改且不涉及扩建的情况,需撤销其涉及技改部分原已审批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15% 。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为规范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根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国办发〔2014〕23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一)本办法适用于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不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审核与管理。
主要污染物是指国家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十二五”期间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总氮和地方实施总量控制的特征污染物参照本办法执行。
(二)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
排放主要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下简称环评文件)审批前,须取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三)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应与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相挂钩,对未完成上一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地区或企业,暂停新增相关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
(四)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应包含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内容,明确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施规模、资源能源消耗情况、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管要求等,提出总量指标及替代削减方案,列出详细测算依据等,并附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的有关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的初审意见。
二、审核程序(一)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按照环评审批权限实行分级管理。
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
省级及地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由下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
与国家签订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的中央企业建设项目,中央企业须同时出具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的初审意见。
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4]197号为规范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根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国办发〔2014〕23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一)本办法适用于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不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审核与管理。
主要污染物是指国家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十二五”期间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总氮和地方实施总量控制的特征污染物参照本办法执行。
(二)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
排放主要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下简称环评文件)审批前,须取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三)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应与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相挂钩,对未完成上一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地区或企业,暂停新增相关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
(四)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应包含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内容,明确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施规模、资源能源消耗情况、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管要求等,提出总量指标及替代削减方案,列出详细测算依据等,并附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的有关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的初审意见。
二、审核程序(一)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按照环评审批权限实行分级管理。
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
省级及地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由下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多年来,我国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解决环境问题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由于产业结构和布局仍不尽合理,污染防治水平仍然较低,环境监管制度尚不完善等原因,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现就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一)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凡依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流域、区域开发和行业发展规划以及建设项目,必须严格履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并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要公开透明,充分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建立健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机制。
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即擅自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擅自作出重大变更、未经环境保护验收即擅自投产等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和人员的责任。
(二)继续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鼓励各地区实施特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对造纸、印染和化工行业实行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控制。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和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
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
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推进雨、污分流改造。
强化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
对电力行业实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继续加强燃煤电厂脱硫,全面推行燃煤电厂脱硝,新建燃煤机组应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设施。
对钢铁行业实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强化水泥、石化、煤化工等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
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
开展机动车船尾气氮氧化物治理。
提高重点行业环境准入和排放标准。
促进农业和农村污染减排,着力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各市、县、区环保局,各有关环评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把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性条件”的要求,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有关规定,我厅将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确认书确定为建设项目报省审批时的环境影响评价材料之一。
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总量控制确认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在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理解认识、核算方法及指标来源不统一等问题,如有的地方不核定分配现有企业的总量指标,有的地方不分配留足生活污染源总量指标,有的地方将电力SO2和非电SO2总量指标擅自转换等;还有的地方没有认识到总量指标分配确定工作的严肃性,擅自调整更改企业已分配的总量指标。
上述问题影响了总量控制工作的深入开展,影响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
为确保总量控制工作规范、有序、深入,现将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确认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确认的建设项目范围报省环保厅或环保部审批的所有建设项目均纳入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确认的范围(COD产生量低于10吨或SO2产生量低于50吨的建设项目,以及没有废水或SO2排放的新建项目,暂时不走确认程序,联审登记即可。
“十二五”期间如增加总量控制因子,再行细化确定)。
各市、县、区可参照执行。
二、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确认程序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确认书由项目业主单位负责填报和送审,环评单位协助填报。
县(市、区)环保局协助填报确认书中的第三、四、五、六项内容,并签署意见;同时提供当地总量分配清单。
设区市环保部门负责初审把关。
在环评编制阶段到环评文件报省环保厅受理前,送我厅总量控制处审核确认。
材料齐全的,原则上在1个工作日内签署确认意见;需进行现场核查的(对企业目前总量控制情况,或替代项目情况进行核定),原则上在现场核查后2个工作日内签署确认意见。
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工作的通知正文:---------------------------------------------------------------------------------------------------------------------------------------------------- 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工作的通知(湘环发〔2013〕1号)各市州环境保护局:为规范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工作,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新增量,确保完成我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范围的通知》(湘政发函[2012]182号)等文件要求,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以下简称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
现就由我厅审批的建设项目总量指标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1、全省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总量指标的审核与管理。
“十二五”期间,我省实施总量指标控制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铅、镉、砷、铬、汞。
2、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
排放主要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前,均需取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3、建设项目总量指标审核要与地区(企业)减排任务完成情况挂钩,未完成上一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或被实施区域限批的地区(企业),不予审批新增排放相应主要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总量指标。
4、建设项目总量指标按照环评审批权限实行分级管理。
各市州环保局应参照本通知规定,于2013年7月1日前制定本地区建设项目总量指标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总量指标管理制度。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0.14•【字号】中府[2008]142号•【施行日期】2008.10.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府〔2008〕142号)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有关单位:现将《中山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与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衔接(联系人:市环保局总工程师杜敏,电话:136****2120)。
中山市人民政府二○○八年十月十四日中山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为实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2007〕99号)精神,在《关于加强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府办〔2007〕32号)基础上,结合总量减排形势的发展变化,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计划目标(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污染物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调整存量,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落实责任分工,建立污染物减排的长效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治污减排工作,确保实现“十一五”期间我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全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别控制在3.0万吨和3.5万吨以内。
国资委办公厅、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4.10.19•【文号】国资厅发综合〔2014〕52号•【施行日期】2014.10.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国资厅发综合〔2014〕52号各中央企业: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发挥中央企业在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表率作用,确保完成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现就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严格落实环境政策,强化总量前置管理各中央企业要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均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各中央企业要加强总量指标前置管理工作,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前,均须按要求取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对未完成上一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的企业,不再审批新增相应污染物排放的项目。
严格落实《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东部地区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中部地区新建机组原则上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鼓励西部地区新建机组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
二、认真执行国家产业规划,全面调整能源结构各中央企业应认真执行国家和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制定本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专项规划,并纳入企业发展规划。
按国家要求加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加快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加大天然气、煤层气供应。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除热电联产外,禁止新建燃煤发电项目;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厂;耗煤项目要实行煤炭减量替代;现有多台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合计达到30万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则建设大容量燃煤机组。
石家庄市鹿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市鹿泉区2015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鹿泉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6.23•【字号】鹿政函〔2015〕14号•【施行日期】2015.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正文石家庄市鹿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市鹿泉区2015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鹿政函〔2015〕14号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有关部门:《石家庄市鹿泉区2015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安排部署,切实抓好落实。
石家庄市鹿泉区人民政府2015年6月23日石家庄市鹿泉区2015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为做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根据《鹿泉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鹿泉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鹿政函〔2011〕 33号)和《鹿泉市“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责任分解意见》(鹿政办函〔2012〕17)号要求,制定本计划。
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2015年全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0707.81吨、1173.13吨、5466.1吨、14501吨以内,比2014年分别削减0%、0%、2.4%、6.1%。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现状(一)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情况。
2014年,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情况如下:化学需氧量为10707.81吨,其中农业源8029.58吨;氨氮为1173.13吨,其中农业源307.96吨;二氧化硫为5600.51吨(不含鹿华热电);氮氧化物为15443吨(不含鹿华热电)。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行业。
全区主要排污行业有7个,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大的行业为化工、饮料制造、造纸及纸制品、养殖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大的行业为水泥、热电、热力生产和供应、造纸及纸制品业。
附件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为规范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根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国办发〔2014〕23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一)本办法适用于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不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审核与管理。
主要污染物是指国家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十二五”期间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总氮和地方实施总量控制的特征污染物参照本办法执行。
(二)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
排放主要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下简称环评文件)审批前,须取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3—(三)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应与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相挂钩,对未完成上一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地区或企业,暂停新增相关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
(四)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应包含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内容,明确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施规模、资源能源消耗情况、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管要求等,提出总量指标及替代削减方案,列出详细测算依据等,并附项目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的有关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的初审意见。
二、审核程序(一)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按照环评审批权限实行分级管理。
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
省级及地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由下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
与国家签订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的中央企业建设项目,中央企业须同时出具总量指标、替代削减方案的初审意见。
自治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为规范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根据《环境保护法》、环保部《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4】197号)、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暂行办法》(新政办发【2015】164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一)环境保护部、自治区环保厅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不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厂等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审核与管理,适用本办法。
各地、州、市、县环保局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审核与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主要污染物是指国家、自治区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物。
(二)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
排放主要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向具有审批权限的环保部门报送环评文件前,须取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要与排污许可管理、排污权交易管理有机结合。
(四)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应与总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相挂钩,对未完成上一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地区或企业,暂停其新增相关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总量指标审核,相应暂停其环评审批。
根据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限批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169号)及自治区有关规定,对实施区域限批、暂缓审批环评文件的建设项目,相应暂停该建设项目的总量指标审核。
(五)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应包含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内容,提出总量指标需求及来源方案,并列出详细测算依据及过程等。
项目所在地地州市环保局应当出具该项目总量指标及来源初审意见。
二、审核程序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按照环评审批权限实行分级管理。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的补充通知正文:----------------------------------------------------------------------------------------------------------------------------------------------------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的补充通知京环发〔2016〕24号各区环保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按照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14〕197号)要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需先行取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自2015年7月本市实施《关于转发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京环发〔2015〕19号)以来,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措施对控制排放新增污染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经研究,现就本市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和管理有关工作补充通知如下:一、关于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的建设项目。
除城镇(乡、村)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置厂)、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厂等建设项目外,按照法律法规要求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并纳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范围的建设项目,均需取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二、关于可替代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来源。
近三年来采取实际减排措施形成的减排量(即2013年以来形成的减排量,减去审批建设项目已经使用的减排量,剩余部分可用于2016年建设项目的可替代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以后各年往后滚动),其中减排措施包括减排核定的减排量以及《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北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通过改善环境质量形成的减排量。
涉及民生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重大建设项目也可预支拟采取减排措施的减排量,拟采取的减排措施需列入各区年度减排计划,且预支的减排量须在下一年度所在区的可替代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中进行核减。
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审核山西省环保厅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严格控制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污染减排目标,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审核与管理。
主要污染物是指国家和我省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十二五”期间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工业粉尘)。
第三条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前,需按规定取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一)属于环境统计工业源调查行业范围内(《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39个行业的企业)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前,由建设单位按本办法规定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核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二)其他行业的建设项目,由负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对主要污染物防治及总量控制措施提出要求,暂不需要核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第四条建设项目所需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需通过削减现有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予以置换。
需要置换的削减量,可通过本企业内部淘汰、关闭、搬迁改造或污染治理等减排措施取得;或通过排污权交易方式从其他污染源淘汰、关闭、搬迁改造或污染治理等措施削减量中予以置换。
第五条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与地区或企业减排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对未完成上一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的地区或企业,暂停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
第二章程序第六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含报告书、报告表和登记表)中应设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章节。
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以下简称“环评单位”)应按照总量控制相关政策规定,在对建设项目生产工艺及污染防治措施的先进性、资源能源消耗、产排污情况、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客观需求,给出明确的总量指标意见,并根据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分析,提出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区域置换限制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