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第三章重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三章复式记账(1)资产类和成本类(不包括“累计折旧”,“坏账准备”等负资产类账户)①资产类账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②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余额一般在贷方。
对于资产类中的“坏账准备”“累计折旧”“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负资产类账户也是此结构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③费用类账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
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注意:成本类中的“制造费用”也是借增贷减,期末无余额,其借方发生额合计转入“生产成本”中。
④收入类账户: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
期末结转以后无余额。
总结1、:资产类(成本类)账户借增贷减,余额借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增借减,余额贷方费用类借增贷减,一般无余额收入收益类贷增借减,一般无余额总结2:账户借方登记:资产增加;成本费用增加;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收入收益减少;账户贷方登记:资产减少;成本费用减少;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收入收益增加;试算平衡法:(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2)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同:(1)二者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相同(2)登账的原始依据相同异:(1)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3)作用不同平行登记法:是指根据同一会计凭证一方面登记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登记该总分类账户所属有关明细分类账户。
要点:(1)同依据登记(2)同方向登记(3)同金额登记(4)同期间登记(一)平行登记要求(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1.借加,贷减,余额在增加方即借方。
2.计算公式: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二)负债类账户的结构1.贷加,借减,余在贷。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知识点总结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意义(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为了满足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要求,符合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和外部信息需要,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再次总结:会计对象分类会计要素分类会计科目(二)会计科目的意义(了解)①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②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③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
④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总结记忆:会计科目为会计核算的七大方法提供了基础。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一)按会计科目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子目)三级科目(细目)螺纹钢钢材角钢原材料镀锌钢板钢板普通钢板(二)按会计科目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会计科目表编号名称编号名称一、资产类二、负债类1001 库存现金2001 短期借款1002 银行存款2201 应付票据1012 其他货币资金2202 应付账款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2203 预收账款1121 应收票据2211 应付职工薪酬1122 应收账款2221 应交税费1123 预付账款2231 应付利息1131 应收股利2232 应付股利1132 应收利息2241 其他应付款1221 其他应收款2501 长期借款1231 坏账准备2502 应付债券1401 材料采购2701 长期应付款1402 在途物资2711 专项应付款1403 原材料2801 预计负债1404 材料成本差异2901 预计所得税负债1405 库存商品三、所有者权益类1406 发出商品4001 实收资本1407 商品进销差价4002 资本公积1408 委托加工物资4101 盈余公积1471 存货跌价准备4103 本年利润1501 持有至到期投资4104 利润分配150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四、成本类值准备150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001 生产成本1511 长期股权投资5101 制造费用5201 劳务成本1512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1521 投资性房地产5301 研发支出1531 长期应收款五、损益类1601 固定资产6001 主营业务收入1602 累计折旧6050 其他业务收入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10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604 在建工程6111 投资收益1605 工程物资6301 营业外收入1606 固定资产清理6401 主营业务成本1701 无形资产6402 其他业务成本1702 累计摊销6403 营业税金及附加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601 销售费用1711 商誉6602 管理费用1801 长期待摊费用6603 财务费用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6701 资产减值损失1901 待处理财产损益6711 营业外支出6801 所得税费用690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将会计科目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共同类、成本类、损益等六类,但共同类科目只在某些特殊业务中使用,工商业企业的一般涉及不到,因此,本教材以大纲为依据,将常见的会计科目划分为五类。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第一节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1.定义: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2.意义:(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4)会计科目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方便。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1.按照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统驭关系不同进行分类①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②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作用,明细分类科目对总分类科目起补充和说明作用2.按照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进行分类①资产类科目: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②负债类科目: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③共同类科目:可能具有资产性质,也可能具有负债性质的科目,如:衍生工具、套期工具④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⑤成本类科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⑥损益类科目:收入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费用类: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常用会计科目见教材“会计科目参照表”全国教材29页。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1.合法性原则。
注意:(1)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法规中规定的会计科目,设置本企业适用的会计科目。
(2)对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财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报表的前提下,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2.相关性原则。
企业必须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本企业会计信息的需要,考虑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设置本企业适用的会计科目。
3.实用性原则。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在符合合法性原则的前提下适应企业自身的特点,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应用举例】会计证【判断】企业只能使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不得自行增减或合并( )【答案】:错【解析】:企业应在合法性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多选】下列属于成本类科目的是( )A生产成本 B主营业务成本 C 制造费用 D销售费用答案:AC 解析:BD属于损益类科目【单选】下列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是( )。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一节会计科目A会计科目的概念与分类(一)解释:会计科目丰源彩钢厂为提高生产能力贷款600万元购进一条生产线,另外用银行存款30万元购入生产屏幕的物料,新招劳务工人200人,月薪3000元/人。
会计要对此进行核算,只运用会计要素可以吗?生产线和物料都是资产,银行贷款和工人工资都是负债,如果只运用六大会计要素对该业务进行核算,那么将很难清晰地反映资产或负债内部的明细情况,为此必须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地细分,这些最细小的单位,我们称之为会计科目。
对啊网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务会计培训在线视频,会计习题等配套免费资料,会计基础,财经法规,电算化三科全。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信息的基础。
而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总之,会计科目、会计要素、会计对象的关系如图3-1所示。
图3-1会计对象、要素、科目关系图例如:存放在保险柜里的现金——库存现金存放在库房备用的生产材料——原材料向银行借入的长期贷款——长期借款销售主营商品的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行政部门缴纳的电话费——管理费用……(二)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在我国,国家统一规定的科目的数量达到上百个,这些科目分别代表不同的会计要素内容,在账务处理上,也分别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
于是为了更方便的区别和调用每一个会计科目,有必要对所有会计科目进行归类。
会计科目可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即所属会计要素)、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具体如表3-1所示。
表3-1 会计科目的分类A会计科目的设置(一)如何设置会计科目?会计就微观上看是一个组织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从宏观上来看也是一个国家对其经济的管理工作。
会计科目的设置首先得满足国家管理的需要,要保证提供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站在国家角度来上来指导会计科目的设置,第一原则——合法性原则。
在满足了国家需要的前提下,会计科目的设置还必须得满足组织单位自身的需要,一是内部管理和对外报告要求必须满足,要能够提供各方均需要的会计信息。
《基础会计》全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总论重点与难点通过总论的阐述,使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发展及特点、属性,进而掌握会计和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对象、基本职能、任务、作用和目标,会计核算的方法与会计学的分支等会计基本理论的有关内容。
重点掌握会计对象、会计基本职能及会计方法等问题。
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经济资源耗费的过程。
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一定是先有投入(耗费),后有产出(收入)。
记录生产过程的耗费与收入,并加以比较,才能判断是否有经济效益,继续生产是否有意义。
收入大于耗费,经济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
记录耗费与收入的活动即为会计的基本活动。
在人类历史上,会计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奴隶社会繁盛时期称为会计的萌芽阶段或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其特点:一是产生了会计的萌芽,二是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记录。
从奴隶社会的繁盛时期到15世纪末称为古代会计时期,其特点: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及其与私有制的结合,造成了私人财富的积累,进而导致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二是单式簿记应运而生。
会计的涵义。
一直以来对会计涵义的界定主要有两大观点:一是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在企业或其他组织范围内,旨在反映和控制企业或组织的各种经济活动,而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程序、方法和技术所组成,由会计人员加以管理,用以处理经济数据、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经济信息的有机整体。
二是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它继承了会计管理工具论的合理内核,吸收了最新的管理科学思想,从而成为在当前国内外会计学界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
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具有两大基本职能,即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
2017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考点及例题:会计等式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第一节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是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产权关系和基本财务状况)资产和权益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即资产不能离开权益而存在,权益也不能离开资产而存在;没有无权益的资产,也没有无资产的权益。
权益代表资产的来源,而资产则是权益的存在形态,二者实际上是企业资本这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或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因此二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必然相等的关系。
即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同等数额的权益;反之,亦然。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从任何一个时点来看,资产与权益之间永远保持着这种数量上的平衡关系。
资产=权益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实际上反映了企业资金的相对静止状态,故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会计的基本等式,也是复式记账法、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二、收入-费用=利润(特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与相应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收入减去费用,经过调整后,才等于利润。
第二会计等式,动态会计等式。
三、全部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第三会计等式【例题·单选题】下列属于静态会计等式的是( )。
A.收入-费用=利润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D.资产=负债+所有者者权益+(收入-费用)『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属于静态会计等式。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会计等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表明了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期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与债权人、所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B.“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动态地反映经营成果与相应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说明了企业经营成果对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所产生的影响,体现了会计六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D.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并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正确答案』BD『答案解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表明了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与债权人、所有者之间的静态关系,体现了会计三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章账户与复式记账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与方法。
学习本章要求理解复式记账的特点着重掌握复式记账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
账户和复式记账式是会计核算特有的方法是《基础会计学》的核心内容。
通过上一章和本章的学习要能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账户和复式记账从而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章重点与难点 1、会计科目 2、会计等式 3、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4、复式记账原理5、借贷记账法本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科目是。
A账户的名称 B账簿的名称 C报表项目的名称 D会计要素的名称2账户结构一般分为。
A左右两方 B上下两部分 C发生额、余额两部分D前后两部分 3账户的贷方反映的是。
A费用的增加 B所有者权益的减少C收入的增加 D负债的减少 4收益类账户的结构与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
A完全一致 B相反 C基本相同 D无关 5账户余额一般与在同一方向。
A增加额B减少额 C借方发生额 D贷方发生额 6下列错误中能够通过试算平衡查找的有。
A重记经济业务 B漏记经济业务 C借贷方向相反 D借贷金额不等7登记总账与所属明细账的原则是。
A根据总账记明细账 B根据明细账记总账C根据凭证分别登记 D先记总账后记明细账 8收入类账户期末结账后应是。
A贷方余额 B借方余额 C没有余额 D借方或贷方余额 9“应收账款”账户初期余额为5 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为6 000元贷方发生额为4 000元则期末余额为。
A借方5 000 B贷方3 000 C借方7 000 D贷方2 00010在借贷记账中账户的哪一方记增加数哪一方记减少数取决于。
A账户的结构B账户的作用 C账户的用途 D账户的类型11下列经济业务发生使资产和权益项目同时增加的是。
A生产产品领用材料B以现金发放工资 C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金 D收到购货单位预付款并存入银行12下列科目中属于债权类科目的是。
A应收账款 B营业费用 C预收账款D盈余公积 13下列经济业务发生不会导致会计等式两边总额发生变化的有。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资料《会计基础》要点概括考情分析经典讲解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第一节会计等式(一)第一个会计等式:资产=权益1.权益代表资产的来源,而资产则是权益的存在形态,二者实际上是企业资本这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或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2.二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必然相等的关系。
即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同等数额的权益;反之,亦然。
3.没有无权益的资产,也没有无资产的权益。
(备注:权益包括归属于投资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负债。
)①.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例1.甲公司2012年3月向丙公司赊销原材料一批,金额为12000元,不考虑相关税费。
借:原材料 12000贷:应付账款 12000例2.2013年4月甲公司收到投资者张三100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100000贷:实收资本 100000资产的增加在借方,减少在贷方,期末有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的增加在贷方,减少在借方,期末有余额一般在贷方。
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在贷方,减少在借方,期末有余额一定在贷方。
②.资产方等额有增有减,权益不变。
例3. 乙公司2012年3月出纳开具现金支票从银行领取现金23000元,备发工资。
借:库存现金 23000贷:银行存款 23000例4.乙公司2012年4月出纳将现金14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14000贷:库存现金 14000③.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例5.乙公司2012年7月用银行存款归还4月份购买原材料的欠款11008。
借:应付账款 11008贷:银行存款 11008例6.甲公司股东张三,因移民至加拿大;决定退出本公司全部股份。
根据公司股东会的决定,同意张三退股,并且全部股份1200000元全部通过银行存款支付。
借:实收资本-张三 1200000贷:银行存款 1200000④.权益方等额有增有减,资产不变。
例7.甲公司2012年1月向乙公司购买原材料一批,金额为12000元。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1、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
(1)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的前提。
(2)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对会计期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❶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其间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成连续、相同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❷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❸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在货币计量前提下,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 1 -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运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2、会计记账基础所谓会计记账基础——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对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所采用的原则。
上述会计期间的划分便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在会计实务中,有很多会计交易或事项发生的会计期间与相关货币收支的会计期间并不完全一致,有些货币收支与以前会计期间有相关,而有些货币收支与以后的会计期间相关。
2016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第一章总论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初级会计第三章重点知识总结一、支付结算概述。
1. 支付结算的概念。
- 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银行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
- 原因:这是为了规范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资金往来,保障交易的安全和高效。
在现代经济中,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频繁,需要一种统一的、规范的资金结算方式来确保资金的准确转移。
2. 支付结算的原则。
- 恪守信用,履约付款。
这一原则要求结算当事人必须依法承担义务和行使权利,严格遵守信用,履行付款义务。
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交易的基础,如果当事人不遵守信用,就会破坏整个市场的交易秩序。
- 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
这是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除法律规定外,银行不代任何单位和个人查询、冻结、扣划存款人账户内存款。
存款人对自己账户内的资金享有自主支配权。
- 银行不垫款。
银行在办理结算过程中,只负责将结算款项从付款单位账户划转到收款单位账户,不承担垫付任何款项的责任。
这是为了防止银行信用的过度扩张,保障银行资金的安全。
3. 支付结算的工具。
- 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
汇票又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票据是一种重要的支付结算工具,具有要式性、无因性、文义性等特点。
- 银行卡:按是否具有透支功能分为信用卡和借记卡。
银行卡方便快捷,广泛应用于日常消费、转账汇款等业务。
- 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汇兑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结算方式;托收承付是根据购销合同由收款人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人收取款项,由付款人向银行承认付款的结算方式;委托收款是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
二、银行结算账户。
1. 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和种类。
- 概念:银行结算账户是指银行为存款人开立的办理资金收付结算的活期存款账户。
- 种类:- 按存款人不同分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是指存款人以单位名称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包括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
2015年全国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第三章章节练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总分类会计科目一般按( )进行设置。
A.企业管理的需要B.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C.会计核算的需要D.经济业务的种类不同2.“营业外支出”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属于( )类科目。
A.资产B.负债C.成本D.损益3.下列会计科目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是( )。
A.营业外收人B.生产成本C.应收账款D.利润分配4.下列项目中,与“制造费用”属于同一类科目的是( )。
A.固定资产B.其他业务成本C.生产成本D.主营业务成本5.“研发支出”科目按所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属于( )类科目。
A.资产B.负债C.所有者权益D.成本6.下列关于会计科目设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合法性原则就是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B.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应遵循合理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合法性原则C.单位在不违背国家统一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增加、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D.设置会计科目是为了分类反映单位的经济信息,便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有关决策7.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这一点符合( )原则。
A.实用性B.合法性C.谨慎性D.相关性8.下列关于会计科目设置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B.应当符合单位自身特点C.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D.应当满足相关各方的信息需求9.下列各项中,属于总分类会计科目的是( )。
A.应交增值税B.应付账款C.专利权D.专用设备10.账户是根据( )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A.会计对象B.会计信息C.会计科目D.会计要素11.各账户之间最本质的差别在于( )。
A.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B.结构不同C.记账符号不同D.经济用途不同12.账户的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 )。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第一节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反映各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它是制定各项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从实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基本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一)会计恒等式:资产=权益企业创始之初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债权人借入资金两部分,分别归属于所有者(投资者)和债权人。
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
企业创始之初,资产=权益,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或: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提示】该等式是会计等式中最通用和最一般的形式,所以通常称为“会计基本等式”(或:第一等式)。
资产与权益实际上是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的结果,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在同一时点上所表现的不同形式。
资产表明的是资源在企业存在、分布的形态,而权益则表明了资源取得和形成的渠道。
资产与权益是相互依存的,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就必然有与之对应数量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量的权益,同时就有与之对应数量的资产。
因此,有多少数额的资产必然有其等量的权益,即在任何情况下企业的资产总是等于权益。
资产与权益在任何一个时点都必然保持恒等的关系。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1、对“资产=权益”等式的影响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权益”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变动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1)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即:等式两边同增,增加金额相等,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2)资产方等额有增有减,权益不变即:资产方项目之间的此增彼减,但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都不会发生变化,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3)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即:等式两边同减,减少金额相等,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4)权益方等额有增有减,资产不变即:等式右边不同项目之间的此增彼减,但权益总额和资产总额都不会发生变化,不破坏会计基本等式。
见教材例题。
2、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影响特别注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也称为会计恒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有九类情况:即:第一类:资产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例3.1】第二类:负债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例3.2】第三类: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例3.3】第四类: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增加【例3.4】第五类: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减少【例3.5】第六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增加【例3.6】第七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减少【例3.7】第八类:负债要素增加,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例3.8】第九类:负债要素减少,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例3.9】小结: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然引起会计等式的一方或双方有关项目相互联系地发生等量变化,即当涉及会计等式的一方时,有关项目的数额发生相反方向等额变动;而当涉及会计等式的两方时,有关项目的数额必然会发生相同方向的等额变动,但始终不会打破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二、收入-费用=利润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即表现为利润。
用公式表示:“收入-费用=利润”(又称第二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又称第三会计等式)注意: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也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第二节复式记账一、复式记账法所谓记账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
记账方法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1、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是指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记录的记账方法。
一般只单方面反映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和应收、应付账款等债权债务的业务,而与此相联系的另一方面却不予反映。
单式记账法没有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之间也未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2、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被世界各国公认为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
它具有以下特点:(1)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可以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2)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之间形成了完整的对应关系。
(3)可以通过试算平衡的方法,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3、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复式记账法是以会计恒等式为依据建立的一种记账方法。
我国过去曾采用的复式记账法主要有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信息的的一种记账方法。
是复式记账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在13世纪创始于意大利。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
注意:“借”、“贷”二字已失去了最初债权债务的含义,转为纯粹的记账符号。
(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以此表示账户的增减变化,“借”、“贷”其实就是“左”、“右”的代名词。
但其中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即取决于账户的性质】。
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提示:余额的方向与记录增加的方向一致】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在借贷记账法下,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是相同的。
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提示:余额的方向与记录增加的方向一致】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3、成本类账户的结构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一致。
借方记录成本的增加额,贷方记录成本的减少额,期末如有余额,应在借方。
4、损益类账户的结构(1)收入类账户的结构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的结构相似,增加额计入贷方,减少额记在借方,平时的余额在贷方,但期末要将全部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所以期末通常无余额。
(2)费用类账户的结构费用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增加的金额计入借方,减少的金额计入贷方,但期末要将余额转入“本年利润”,所以期末通常无余额。
方向规律总结:(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见教材例题【例3.1】至【例3.9】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有借必有贷”是指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在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借方的同时,还必须同时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借贷必相等”是指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记在账户借方的金额和记在账户贷方的金额必须相等。
总结: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借”表示资产的增加与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贷”表示资产的减少与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企业发生的任何交易或事项,在登记到一个(或几个)账户借方的同时,必然要同时登记到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借方账户的金额与记入贷方账户的金额相等。
(五)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1.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采用借贷记账法,要求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所登记的账户会形成应借、应贷的关系,将账户之间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
存在着对应关系的会计科目,称作对应账户。
例如,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5000元,由于现金增加,应记入“库存现金”账户借方;银行存款减少,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贷方。
在该项经济业务中,“库存现金”科目与“银行存款”科目形成对应关系,“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互为对应科目。
2.会计分录(1)会计分录的概念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提示】会计分录包括三个要素:①一组对应的记账符号:借方和贷方;②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科目名称;③借贷双方的相等金额。
即:记账方向、对应账户名称、金额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2)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第一,分析经济业务事项涉及的账户。
第二,确定涉及哪些会计科目,是增加还是减少;第三,确定哪个(或哪些)会计科目记借方,记入哪个(或哪些)会计科目记贷方;第四,编制会计分录,并检查是否符合记账规则。
见教材例题。
(3)会计分录的分类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是指只涉及一个科目借方和另一个科目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是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科目所组成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可以分为:“一借多贷”、“多借一贷”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实际上是由几个简单会计分录合并组成的,因而必要时可以将其分解为若干个简单会计分录。
注意:一般不宜把两项或两项以上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复合会计分录。
见教材【例3.10】---【例3.12】(六)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1、试算平衡的含义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2、试算平衡的分类试算平衡有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其试算平衡公式为: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2)余额试算平衡法就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会计科目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试算平衡与期末余额试算平衡。
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注意:试算平衡通常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试算平衡表进行的。
见教材【例3.13】必须指出的是,在编制试算平衡表时,经过试算后,如果借贷双方金额不相等,可以肯定账户记录或计算有错误,应查明原因,予以更正。
但是,如果借贷金额平衡,并不能肯定记账绝对没有错误。
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