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与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47.40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高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种角度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浅析。
其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以通过讲解物理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实验、图表、模型等方式展现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分析物理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三,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集体中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思想,相互促进,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只有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思考摘要:通过对物理批判性思维的界定,从新课标的要求,对知识的掌握,对物理教学现状三方面分析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批判性思维渗透的必要性。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中物理;物理教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批判性思维培养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教育界受到高度重视,有关批判性思维研讨会层出不穷,并逐渐实现了制度化与课程化,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在高中和大学课程中都开设了有关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并将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个人成长与教育的核心目标。
物理学中有一个与批判性思维颇为近似的概念,即思维的批判性。
在物理教育中,对物理思维的批判性论述与探讨比批判性思维相对更为广泛。
物理思维的批判性主要表现为:有能力评价解题思路选择是否正确以及评价这种思路必然导致的结果:愿意检验已经得到的粗略结果,以及对归纳、分析和直觉的推理过程进行检验,善于找出和改正自己的错误,重新思考和计算,找出问题所在;不迷信教师和书本,有分析地接受教师所讲的一切,凡事都要经过大脑,然后再做出判断[1]。
在我国物理教育界中,批判性思维的用语一直没有被真正的定位。
笔者尝试从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智力技能这两方面来加以界定。
其中物理批判性思维智力技能是指善于严格估计、评价和分析物理实验与知识,能够察觉存在的谬误,不断反思,能精确检查思维过程并提供精确反馈,以及不断探索求新与优化的能力[2]。
物理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精神是指对物理事实和物理思维过程进行有意识评判的心理准备、意愿和个性倾向。
如寻求真理、思想开放、乐于计划、自信心、坚持性、自我纠正的愿望等等。
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明确写到:“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3],这正如本文中前面指出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精神;“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3],“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3]。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与策略作者:曹卫华来源:《成才之路》2009年第03期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善于对学习材料进行严密、全面的评估,即评估材料的真伪、论据的可信度、结论的正误、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的偏差,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等,同时能够精细地验证、反省、评价、矫正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
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实现新课程对高中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在习题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1. 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例题或习题进行质疑课本上的题目是许多专家经过仔细思考、斟酌再三编写的,虽然这些问题是从现实情境中提炼出来的,但有时会出现某些数据不符合客观现实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考查题目本身是否存在问题,即是否是个真问题、是否存在真实解、是否考虑到特殊情形、是否题目本身的描述含有不确定成分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题目。
例如,在平时做习题中同学面对的都是条件完备的问题,所给的条件都是有效的信息,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则不是如此。
有时信息很多,有时需挖掘,因此可以给一些结构不良的题目,不完备的问题,让学生去分析需要何种条件。
当然也可以通过评价性习题,来提高学生加强对过程的分析和评价,加强思维的深度,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加强对错题的评讲,挖掘错题的教学价值有意识地设置“陷阱”,引导学生进行错解辨析,养成他们审题耐心细致,解题认真严谨,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选择有隐含条件的题目,有意迎合学生的思维习惯,给出错误解法,或让学生产生错解,引导学生通过审视、剖析、发现错误的根源。
这种先让学生犯错,制造思维冲突,然后引导他们走出困境,通过辨析达到否定错误、肯定正确的活动,有助于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发展。
以暴露“错误”为线索,通过剖析、批判、纠正,达到了“知错、改错、防错”的目的。
高中物理课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摘要:批判性思维,是当下在信息化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技能,也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思维。
高中物理学科,是对生活现象与运动规律的总结,具有丰富的批判性教育内容。
基于此,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批评性思维培养的素材,简要论述高中物理课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式方法,以期促进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批判性思维;教学策略高中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物理学科知识,本就取之于实际的生活、生产,或对自然奇妙现象的疑惑、思考与质疑,最终运用科学,使问题得到解决,形成知识。
由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对一些有趣的生活或自然现象进行细致观察、思考与探索,利用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形成乐于思考和善于观察的习惯,进而让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品质得到培养。
一、营造批判环境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学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环境。
这是最为重要的前提。
(一)构建良性师生关系,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师道尊严”,让现如今的师生关系如同“上下级”,甚至是“权威与愚氓”。
不可否认,教师的威严形象,有助于课堂秩序的管理。
但过于威严,也会让学生变得附庸与服从,课堂思考是被动的,质疑批判更是没有的。
这样单方面的授课,不仅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还会让他们失去独立性与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由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要有意识的淡化“师道尊严”,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引导、鼓励、支持与关爱的教学态度,营造良性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活动,进而主动思考,主动质疑。
与此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心理安全感,就是对学生的独特想法给予支持,让他们可以“忌无肆弹”,对“权威”进行质疑,敢于思考不同的角度,感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高中物理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几条途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下面是几条培养高中物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途径:1.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实验和观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物理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
在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
2. 探究问题,发散思维物理学的发展是建立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课堂讨论,让学生通过探究、猜想、验证等方法,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和物理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有的人认为摩擦力越大摩擦加热越显著,但实际上情况是怎样的呢?3. 分析案例,评估证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发现物理规律,给学生提供一些物理案例,让他们分析案例中有关物理规律的证据,思考证据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因素,借此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例如:当一个物体从高空落下时,为什么会加速?4. 知识拓展,跨学科联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探究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展示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和研究。
5. 激发兴趣,发现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寻找问题并进行创新研究,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案例和问题,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以上是一些培养高中物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途径,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自信和有能力。
希望教师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不断进步和发展。
论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引言批判性思维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以来,逐渐引起各国教育人员的重视,在部分发达国家也已经成为评价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我国来说,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广大中小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不仅因为其在科研创新、科技进步领域将起到的巨大作用,更因为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教育方式使老师和学生骨子里有一种“听话的学生是好学生”的心态,很多老师甚至都不希望学生对课本知识提出疑问,因而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针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做出相应的改进。
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课程和众多科研创新的基础,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更需要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事实证明,一个民族缺乏与时俱进的具有批判性思维人才将无法继续维持该民族的活力,只会固步自封,技术创新、民族富强也就无从谈起。
一、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特点物理学是一门具有非常丰富的批判性教育内容的课程[1]。
作为一门从周围的物理现象上升归纳到理想条件下一般理论的课程,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并尝试归纳其规律,也需要学生尽量思维严谨并敢于否认既定结论,最终通过“大胆假设、小心论证”的过程,逐渐培养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是学生较容易提出疑问的一门课程,对于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说,这不仅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尽可能考虑到各种问题的完整的备课,同时也需要有一个全局的把握,不然仅仅一个问题讨论开了也会占用整节课的时间,对教学进度造成影响的同时也不利于其他知识的吸收。
此外,物理学对于有些初学者而言是比较枯燥的一门课程,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任课教师,如何提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深入思考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可以在每节课之前以一个经典案例或最近发生的时事作为切入点,结合实例探讨敢于批判迷信、批判权威、批判老师的批判精神。
二、批判性思维的含义批判性思维在我国的教学领域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标准,按照之前研究人员的观点,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主要包括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两个方面。
高中物理教学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及策略分析摘要:随着当前国际社会的全球化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融,信息化时代和我国新时期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都在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致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从而使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因此,本文从物理概念教学、物理规律教学、物理习题教学三个方面来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批判性思维;策略分析引言:8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理念,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学理论。
然而,在现阶段,我们还处在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初步探索阶段。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思维手段和认知手段,长期以来一直存在。
随着世界多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迅速发展,批判性思维在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中日益显现出来。
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物理学科的深度学习等,都清楚地表明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1、高中物理教学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当前,一些高中物理老师仍然存在着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如“死记硬背”、“脱离学生”和“远离生活”等,这些问题相当于强输硬灌。
与此相应的,还有部分学生对物理产生厌恶心理、不懂装懂、迎合老师、观看课件、不以为然等一系列问题。
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思维环节还停留在形式主义的层面,而且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较少,思维范围较窄,维度较单一。
在一些物理老师的课堂上,刷题练习、背诵公式、背诵规则仍然是主旋律。
在一些物理课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思考,不能积极地思考问题;大多数的老师在课堂上都是受到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被迫采取了“刷题”的教学策略。
深入研究后发现,许多高中高一、高二的物理课程都是针对高三学生的,他们的教学设计都是大同小异,课件展示也是五花八门,但由于缺乏深度和广度,所以高三学生的物理教学一直都是被动的。
物理学习中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还能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那么,如何在物理学习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呢?首先,要敢于质疑。
物理世界充满了各种现象和规律,我们在学习时不能一味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的讲解,而应该保持一颗好奇心,对所学的内容提出疑问。
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个定律在微观世界是否仍然适用?通过质疑,我们能够激发自己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其次,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物理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种解决方法和解释角度。
以电路问题为例,我们可以从电流、电压、电阻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
当我们遇到一个物理难题时,不要局限于一种思维模式,而是尝试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
比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可以从牛顿力学的角度,也可以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分析。
通过多角度的思考,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物理现象,发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自己的综合思维能力。
再者,注重实验与观察。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和观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思考。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不要轻易忽略,而是要深入探究原因。
比如,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可能会出现成像不清晰或者像的大小与理论不符的情况。
这时,我们就要思考是实验装置的问题,还是操作方法的不当,或者是理论本身存在局限性。
通过对实验的反思和改进,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另外,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在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听到不同的观点和想法,这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思维视野。
当我们对某个物理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时,要勇敢地表达出来,并通过理性的辩论来完善自己的观点。
物理学的思考方式发展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技巧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其思考方式和学习技巧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学的思考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本文将探讨物理学的思考方式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相应的学习技巧。
一、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能够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测量和分析,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合理的实验验证。
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技巧能够帮助我们从客观事实中找到问题的核心,培养我们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
二、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在物理学中,数学建模是解决问题和揭示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运用数学工具和公式,我们能够对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得出精确的结论。
在进行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将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技巧能够培养我们的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三、逻辑推理和实验设计逻辑推理和实验设计是物理学思考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逻辑推理帮助我们从前提出发,通过分析和推断得出结论。
在物理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理解和解释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
同时,实验设计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我们能够验证假设和理论,并从中获取新的知识。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进行控制和变量的设计。
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技巧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我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物理学的思考方式鼓励我们面对问题寻找答案和解决办法的批判性思维。
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刍议在高中物理课中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们的社会更加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物理课堂正是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方法和途径。
二、培养问题意识学生要想拥有批判性思维品质,首先需要受到培养问题意识的训练。
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关于物理问题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并且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问题本质,提升批判性思维水平。
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去掌握解题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在不断解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还能够逐渐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之一,学生只有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批判性思维的作用。
因此,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思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物理原理和规律。
因此,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设计各种实验,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分析数据并作出结论,大大提高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但是如何正确地处理和利用这些信息却并不容易。
因此,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在海量信息中寻找、筛选、判断相关信息,并且为依据问题与学习的实际需要,选用最优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七、结论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培养,如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等方面。
热点解读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思考■滕绍顶摘要:批判性思维是科学的、反思性的思维,是思维技能,是思维倾向,它与各种思维能力息息相关。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最佳方式,更是当代教育教学重要的培养目标。
而高中物理是由概念教学、规律探索与研究方法组合而成的学科,它包含非常丰富的批判性教育素材。
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以批判性思维的含义为依据,从物理学史、物理概念及规律、物理问题等内容,论述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旨在优化高中物理课堂,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高中物理;批判性思维;物理发展史;概念及规律;物理问题一、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及培养意义批判性思维是对观念、信息、事物的质疑,但却是通过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分析、思考与论证后的质疑,并在不断质疑中总结规律,追求真理的过程。
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学习与日常生活,还是今后的工作,批判性思维都是学生必需要掌握的技能,它可以在问题的解决中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与层级综合考量,对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升,也是一种促进。
特别是鱼龙混杂、真假混淆的信息化时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对他们将来的成长与成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教育重要的教育目标。
二、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勇气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批判性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此,教师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极为可行的方式,它可以让学生看到物理学科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地质疑与批判中完善,进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勇气,敢于质疑权威,挑战权威。
例如,在16世纪以前,人们认为重物下落是物体的自然属性,物体越重,这种倾向自然位置的倾向性也就越大,所以下落的速度也就越快。
现在看来,这种理念是错误的,但是由于当时人们认知有限,对“物体运动”的规律探索不足,亚里士多德的这种“运动理论”是当时绝对的权威,是圣贤之言,不可触犯。
但伽利略敢于质疑,敢于假设,敢于实验,这才有了耳熟能详的“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否定了当时的权威。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和策略
曹卫华
【期刊名称】《成才之路》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在物理过程中,善于对学习材料进行严密、全面的评估、即评估材料的真伪、论据的可信度、结论的正误、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的偏差,提出有有价值的科学总是等,同时能够精细地验证、反省、评价、矫正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
【总页数】2页(P103-104)
【作者】曹卫华
【作者单位】南通市小海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J], 贾金玲
2.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习惯的策略 [J], 张晓燕
3.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习惯的策略 [J], 张晓燕
4.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策略探究 [J], 李季
5.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习惯的策略 [J], 何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习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纵观物理学史,但凡有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都不盲目迷信权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敢于提出创新意见。
但当前一些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急于盲从,思考既不自由也不严谨,既不自主又不客观,缺乏求实认真的态度和质疑探索的精神,因而学习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大多数只是学会模仿,缺乏自主辨析和创新,导致“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从而产生对物理的恐惧心理。
但目前的物理教学并不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题海战术也遏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了很多“听话”的好学生。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试图通过习题课教学策略的改变,探索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的教学模式。
1 教学模式简易框图2 课堂实施例析1.1利用参考资料的错误培养学生敢于批判的自信【提出问题】如图1所示,一个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正离子,从A 点正对着圆心O 以速度v 射入半径为R 的绝缘圆筒中。
圆筒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
要使带电粒子与圆筒内壁碰撞多次后仍从A 点射出,求正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
(设粒子与圆筒内壁碰撞时无能量和电量损失,不计粒子的重力。
)【参考资料上的解答】由于离子与圆筒内壁碰撞时无能量损失和电量损失,每次碰撞后离子的速度方向都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并且离子运动的轨迹是对称的,如图2所示。
设粒子与圆筒内壁碰撞n 次(2≥n ),则每相邻两次碰撞点之间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2π/(n+1).由几何知识可知,离子运动的半径为 1tan +=n R r π提出问题 分析引导提出质疑 学生自主探究 给出错误解答 错误 正确小组讨论 建构新的认知 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与体会离子运动的周期为qB m T π2=,又r v m Bqv 2=, 所以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1tan 2+=n v R t ππ.【引导分析】如果绕边界圆一周后没有恰从A 空射出去,而是偏离A 空一定位置,带电粒子接下来怎么运动?第二圈内有无可能恰从A 空射出?如果可能又该怎样求解?学生小组讨论给出正确解法:设粒子与圆筒内壁碰撞n 次(),经过m 转回到A 点,则每相邻两次碰撞点之间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2πm/(n+1),由几何知识可知,离子运动的半径为:)432n 321(1tan 、、,、、==+=m n m R r π上述关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性问题探讨,学生经历了提出质疑、分析讨论、批判、修正的过程,感到非常新奇与自豪,既深化了对周期性的深刻体会,又建立起了自信。
物理习题解决中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根据问题解决理论,分析物理习题解决过程与批判性思维技能之间的联系,从物理习题的设计、物理习题的解答、物理习题的反思三个方面提出在习题解决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中指出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含物质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同时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应“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能够“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推理论证”,能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并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对于物理问题模型构建、解决物理问题所需要论证和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进行说明、批判、解释和修正,这些都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内容。
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倾向和批判性思维技能。
批判性思维倾向包含求真度、思想开放度、分析性、系统性、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而批判性思维技能包含解释、分析、评估、推理、说明和自我调节。
根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考查学生的五种能力向物理核心素养,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物理习题是物理情境指向物理问题的载体,教师习题教学和学生习题解答过程都是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和辨析,在分析中去评估、推理、质疑,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
这个过程是批判性思维深度参与的过程,也是形成学生辩证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
一、物理习题解决过程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联系将物理习题的解决过程看成问题解决的过程,根据问题解决中的信息加工理论可知,问题解决包括问题表征、确定问题的解决策略、运用算子和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
而物理习题的解决过程一般可分为:感知图文信息、梳理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谋划解题策略、生成解答过程和反思诊断拓展六个环节分为信息分析阶段、解题规划阶段、解题实施阶段、自我评价阶段四个阶段。
隰【焦点】学习策略
彩K
隰
2009.1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善于对学习材料进行严密、全面的评估,即评估材料的真伪、论据的可信度、结论的正误、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的偏差,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等,同时能够精细地验证、反省、评价、矫正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
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实现新课程对高中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在习题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1.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例题或习题进行质疑
课本上的题目是许多专家经过仔细思考、斟酌再三编写的,虽然这些问题是从现实情境中提炼出来的,但有时会出现某些数据不符合客观现实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考查题目本身
是否存在问题,即是否是个真问题、
是否存在真实解、是否考虑到特殊情形、是否题目本身的描述含有不确定成分等。
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要选择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题目。
例如,在平时做习题中同学面对的都是条件完备的问题,所给的条件都是有效的信息,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则不是如此。
有时信息很多,有时需挖掘,因此可以给一些结构不良的题目,不完备的问题,让学生去分析需要何种条件。
当然也可以通过评价性习题,来提高学生加强对过程的分析和评价,加强思维的深度,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加强对错题的评讲,挖掘错题的教学价值
有意识地设置“陷阱”,引导学生进行错解辨析,养成他们审题耐心细致,解题认真严谨,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选择有隐含条件的题目,有意迎合学生的思维习惯,给出错误解法,或让学生产生错解,引导学生通
过审视、
剖析、发现错误的根源。
这种先让学生犯错,制造思维冲突,然后引导他们走出困境,通过辨析达到否定错误、
肯定正确的活动,有助于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发展。
以暴露“错误”为线索,通过剖析、批判、纠正,达到了“知错、改错、防错”的目的。
通过对错题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掌握多种思维方法,使学生不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和迷惑,实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3.多途径思考问题,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
在习题课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提出新的变式,并引导学生质疑这一变式的真实性
和可能性。
例如,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又可以用图像法,计算法则可以从动力学、动量和能量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通过比较不同方法,评价其优劣,要求学生在解题后,再一次思考其物理过程。
从其他角度,比如守恒、极限、类比、等
效、
逆推、唯一性等方面进行质疑,可能会发现其中不科学、不符合事实的一面。
这样做就进一步加深了对物理本质的认识。
●曹卫华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与策略
既要为每名学生制定学期教学目标,又要按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每名学生设置学期内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并按照既定的目标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来实现预定
的学期目标。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可以将声乐教学从最初设置的目标到最终应实现的目标连成一条贯通、顺畅的通道,让学生始终能沿着正确的轨迹稳步前行,切实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教学目标的设立,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应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于不同特点、水平的同学设立不同层次的目标,使其符合每名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二是应体现出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目标的设置上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
能力,做到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三是应突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师范性特点,在目标的设置上既要做到有利于学生掌握声乐基本理论、提高演唱水平,又要做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歌唱教学能力;四是应体现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系统性要求,在目标的设置上要力求内容全面规范、进度安排合理,要明确提出应
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
应具备的歌唱技能等等。
二、“点评式”教学方法
所谓
“点评式”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声音特点、声音条件、声乐水平来布置具有美感与内涵、风格迥异的歌曲,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从识谱、分析作品、理解作品到演唱作品的全过程,然后让学生在定期举办的演唱观摩会上演唱(根据条件适时安排),学生当场进行相互评价,教师当场进行“点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演唱观摩会上,教师要在学生互相评价的基础上,认真对每位学生从声音技巧的掌握、作品的理解与情感表现、作品风格的把握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评价时,应对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特别是对学生在自我表现过
程中凸现出来的闪光点,应给予表扬。
让学生坚定创新的信念、鼓起创新的勇气,从而产生向新的学习目标努力的强烈愿望。
与此同时,应对缺点、不足给予纠正,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的某个环节以致细节上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去改正。
这
样,既让学生克服了缺点、
不足,又使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点评”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
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新的能力,鼓励和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及钢琴伴奏的能力。
三、“相互听课式”教学方法所谓“相互听课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每学期初应制订学生互相听课的计划,并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旁听别的同学上课。
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在于,教师应针对学生自身的水平、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语言,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实践。
通过学生相互听课,能让学生通过旁听别人上课,得到自己上课时无法得到的收获。
对学生来说,经常听课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有助于演唱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课堂上,当学生因发声方法不当而发出错误声音,教师进行纠正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发出优美的声音时,听课的学生便会受到启发,逐渐提高鉴别声音好坏与对错的能力,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
对教师而言,让学生相互听课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在一节课上可以使两个或多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同时受益,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学生相互听课,可按如下方式进行:在每学期开学初声乐课程表确定后,让学生根据课程安排自由选择旁听的对象与时间,
并按选定的时间旁听其他同学上课。
每次听课后,
学生在听课笔记上写出体会与收获;每学期末,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听课情况和听课笔记的撰写情况评出分数,并把它作为平时成绩计入学期总
成绩。
这里应该强调的是,
教师对学生的听课安排要因人而异进行适当地调整,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在声乐学习上存在的不足,有目的地选择听课对象,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听”有所得、“听”有所获。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2]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焦作市博爱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