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合唱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39.08 KB
- 文档页数:9
班级大和唱策划书3篇篇一《班级大合唱策划书》一、活动主题“唱响青春,畅想未来”二、活动目的通过大合唱的形式,增强班级凝聚力,展现班级风采,同时提高同学们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活动时间[具体时间]四、活动地点[详细地点]五、参与人员全班同学六、活动安排1. 选曲选择一首积极向上、富有感染力的歌曲,如《我和我的祖国》《明天会更好》等。
2. 排练(1)安排排练时间和地点,确保同学们能够按时参加。
(2)邀请音乐老师或有经验的同学进行指导,提高演唱水平。
(3)分声部进行排练,注重和声的配合。
3. 服装和道具(1)根据歌曲风格和主题,选择统一的服装。
(2)准备一些与歌曲相关的道具,如国旗、鲜花等,增强演出效果。
4. 舞台布置(1)设计简洁大方的舞台背景,突出主题。
5. 活动宣传(1)制作宣传海报,张贴在班级和学校显眼位置。
(2)利用班级群、学校广播等渠道进行宣传,吸引更多观众。
6. 活动当天(1)提前到达演出场地,进行的排练和准备工作。
(2)按照节目顺序进行演出,注意舞台表现和演唱技巧。
(3)演出结束后,进行合影留念,感谢观众的支持。
七、注意事项1. 排练期间要注意保护嗓子,避免过度用嗓。
2. 遵守排练纪律,按时参加排练,不得无故缺席。
3. 注意服装和道具的保管,避免丢失或损坏。
4. 活动当天要注意安全,遵守演出场地的规定。
八、活动预算1. 服装费用:[X]元2. 道具费用:[X]元3. 宣传费用:[X]元4. 其他费用:[X]元总计:[X]元篇二《班级大合唱策划书》一、活动主题“唱响青春,共谱华章”二、活动目的通过大合唱的形式,增强班级凝聚力,展示班级风采,同时提高同学们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活动时间[具体时间]四、活动地点[详细地点]五、参与人员全班同学六、活动安排1. 前期准备(1)选定合唱曲目,可根据班级特点和同学们的兴趣进行选择。
(2)安排指挥和伴奏人员,可邀请有音乐特长的同学担任。
合唱教学设计合唱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合唱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唱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完整而充分地聆听乐曲,感受西方交响音乐的美,拓宽国际音乐文化视野,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作品、讲授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
知识与技能:能够充分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掌握乐曲的情绪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结合作曲家生平理解乐曲表达的精神内涵。
难点:学唱音乐主题,掌握乐曲背后的音乐史知识。
三、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为同学们展示电视剧的片段,并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在片段中听到的插曲叫什么名字呢?”学生自由回答。
(《欢乐颂》)2.教师介绍《欢乐颂》出自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这部交响曲被认为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高峰和总结,顺势导入本课。
(二)初步感知1.教师初次播放乐曲《欢乐颂》音频,并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师:《欢乐颂》是举世闻名的经典乐曲,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对《欢乐颂》的认识吗?西方的圣诞节和唱诗班都经常演唱;作者是贝多芬。
(学生根据已有的常识各抒己见即可。
)2.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贝多芬的成就及代表作品,随后师生共同总结。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被人们称为“乐圣”。
一生最重再现要的贡献在于他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乐、一部声乐套曲和一部歌剧,代表作品有《第三(英雄)交响曲》、《月光奏鸣曲》以及歌剧《费德里奥》等等。
)3.再次聆听歌曲,并请同学们思考乐曲选择什么音乐体裁来陈述乐思。
(交响乐)4.教师介绍交响曲的相关知识。
(交响曲是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创作而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结构宏大、内容深刻而富于戏剧性、写法复杂并且音色对比鲜明。
合唱队教案(五篇模版)第一篇:合唱队教案合唱队教案教学目标:学会歌唱的发音、状态、气息运用,使学生懂得在合唱集体里所发挥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嗓音在集体的合唱队中能协调和控制并达到统一的共性。
一、坐姿:凡是艺术就会涉及到技术、技巧,在谈论技巧之前,我们要强调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坐姿。
1.坐姿:坐着更容易体会气息——腰部像翅膀一样膨胀、扩张。
2.站姿:两脚张开,身体前倾,重心倾定,肩膀放开(不得上抬)。
二、发声技巧:发声三要素:呼吸是基础,打开喉咙是关键,共鸣是灵魂。
1.歌唱的呼吸:长、慢、连(1)人在睡眠时自然状态;(2)人在大笑时,肚子发酸时的状态;(3)抬钢琴,找气息的支点;歌唱呼吸时,横膈膜下沉,要求腹部力量:持续、紧张,有利于降喉头,扩大发声器官。
.如何加强横膈膜锻炼?(1)狗喘气(2)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快呼,快吸慢呼同一个音上唱五个母音“a、e、i、o、u”2、打开喉咙——把喉结放下来,让喉腔、咽腔、口咽腔、鼻咽腔统一。
如何打开喉咙?1.打哈欠的初始状态,不能打过了(半打哈欠或困时边打哈欠边讲话的状态)2.打开牙关,吸到凉气。
3.牙关打开,下巴找脖子、下巴靠胸4.找发声的支持点:锁骨中间(方法:呛、咳)练习:1.唱“u”母音(最难唱,唱准、唱长)。
2.尽量模仿嗓子宽的人,放松喉咙,绝不能撑。
3.不张大嘴,迫使里面打开;闭口,里面打开唱。
4.大笑或大哭,有利于打开喉咙(哭腔在歌唱中用的多)。
5.最大限度向后仰头,人为拉下喉结,延长咽腔。
发音时喉咙放松,尽量要深,声音要对,母音要正,不要任何枷锁。
二、面罩共鸣(用弱声)当获得面罩,就像在用利息歌唱,少用本钱歌唱,可唱一辈子。
这一词来自于西方假面舞会,如果获得,就像灯泡加上灯罩一样,声音会很集中且富有穿透力。
如何寻找面罩共鸣?1、面带微笑,找打哈欠时的最初提升眉头的状态。
防空暗音色。
若声音不够明亮,露出些牙齿。
2、用哼唱的感觉——哼哈唱法用打哈欠的状态哼鸣,用e、i母音3、不张大嘴,有利于找到面罩共鸣。
合唱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合唱教案《同一首歌》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和体验《祖国颂》、《同一首歌》等作品,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2、聆听混声合唱《祖国颂》、排练合唱《同一首歌》,初步体验合唱艺术的魅力,学习合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增进其理论上的认识。
3、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图示及对歌唱进行艺术处理的基本要领,并能在合唱《同一首歌》的实践表演中较熟练地运用歌唱的技巧进行声乐作品的再创造。
教学重点:排练合唱《同一首歌》,初步体验合唱艺术的魅力教学难点: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图示及对歌唱进行艺术处理的基本要领,并能在合唱《同一首歌》的实践表演中较熟练地运用歌唱的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播放混声合唱《歌唱祖国》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师:介绍合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在我国各民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劳动生产活动和民间日常生活中(如婚嫁、交际、节日、祭祀、民间歌舞等场合),普遍存在多声部合唱的民歌演唱。
二、欣赏合唱《祖国颂》教师介绍歌曲(创作年代、表现内容、歌曲结构)混声合唱《祖国颂》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为彩色宽银幕文献记录片《祖国颂》(初名为《1957年国庆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曲之一(另一首为《今夜到处有歌声》)。
影片在1958年元旦放映后,这首歌就随之广泛流传至今。
教师播放录音,深入分析、对比三个乐段,分段反复聆听,并提出问题与学生探究。
三、欣赏《同一首歌》简介歌曲:这是一首深情,真挚的歌曲。
在世纪之交,中央电视台用这首歌的歌名为主题,举办了《同一首歌》联欢会,使这首歌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四、学唱《同一首歌》1、强调正确的歌唱姿势:a、唱歌时要感情充沛,精神饱满,全身进入歌唱状态。
不要前倾后仰、左右摇晃,胸部要略为挺起,双肩微微向后,松弛、自然;站立唱时,双脚稍分开,亦可略向前后分开,重心要稳;坐着唱时,背不要仰靠在椅子上,腰杆要挺直,双脚平放,两腿不要交叉迭起。
b、眼要平视,脸部、颈部肌肉放松,下巴自然放下,不要向前突出,面部要根据歌曲内容而富有表情。
大合唱活动方案【三篇】【篇一】大合唱活动方案一、活动宗旨通过合唱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营造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艺术教育环境;展现校园文化风采,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达到“班班有歌声、人人都参与、校校有活动”,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普及和提高。
二、活动主题唱响和谐,共创美好未来。
三、活动内容1、以各学校学生为对象,开展全员参与的校园歌唱活动,讴歌祖国和中国共产党,赞美家乡,展现学生健康活泼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情趣和丰富快乐的校园生活。
2、全镇各小学“班班有歌声”校内合唱比赛。
3、中心小学合唱比赛。
四、活动时间地点安排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3月份,组织教师进行赛前培训。
第二阶段:4月中旬,各小学“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
第三阶段:4月下旬,中心小学合唱比赛。
五、活动要求1、各学校开展“班班有歌声”活动,于3月19日拟定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合唱活动领导小组,专人负责抓好此项工作;在3月24日前各校准备工作完成,营造“合唱活动”的良好氛围。
2、在开展“班班有歌声”的活动中,各校要坚持广泛参与、广泛发动的原则,做到统一要求和班级特色相结合,演唱的形式可采用领唱、朗诵、台上台下呼应等形式。
3、为确保活动期间的安全工作,学校要制定安全预案。
4、组委会将组织到各学校对活动的实施过程进行督导检查,包括活动方案、训练计划、校园氛围、活动图片、活动总结等。
六、实施步骤1、3月19日,成立合唱活动组委会,制定方案。
2、3月20日——3月24日,宣传发动,组织工作。
3、3月25日开始,组建合唱团后进入实质性的训练。
4、各学校组织“班班有歌声”活动,4月中旬学校合唱比赛。
5、4月下旬中心小学合唱比赛(4月23日以前)。
七、中心小学合唱比赛(一)赛场要求1、为保证比赛的有序进行,各参赛队须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比赛前由领队整队入场(提前半小时),按指定位置就坐。
2、各参赛队可以制作相关的宣传标语、标志等,营造比赛现场的良好氛围(只能在台下使用)。
《大合唱》教学设计-高中音乐教案第一章:合唱音乐的基本概念1.1 合唱的定义与分类1.2 合唱音乐的特点与魅力1.3 合唱与独唱、齐唱的区别第二章:合唱技巧与训练2.1 发声技巧2.1.1 呼吸控制2.1.2 声带放松2.1.3 音准与音色2.2 合唱排练与协作2.2.1 合唱队形与声部分配2.2.2 指挥与合唱队的沟通2.2.3 合唱作品的分析与处理第三章:经典合唱作品欣赏3.1 中外著名合唱作品简介3.1.1 中国著名合唱作品3.1.2 外国著名合唱作品3.2 合唱作品的演唱与欣赏3.2.1 录音欣赏3.2.2 现场演出观摩第四章:合唱与音乐素养4.1 合唱对音乐素养的培养4.1.1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4.1.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4.1.3 塑造个人品质与气质4.2 音乐素养在合唱中的体现4.2.1 音准、节奏、音色的把握4.2.2 情感表达与舞台表现力第五章:合唱比赛的筹备与表演5.1 合唱比赛的筹备工作5.1.1 选择合适的作品5.1.2 制定排练计划5.1.3 舞台设计与服装搭配5.2 合唱比赛中的表演技巧5.2.1 台上表现力5.2.2 舞台互动与队形变化5.2.3 合唱与观众的情感共鸣第六章:合唱指挥的基本技能6.1 指挥的手势与动作6.1.1 指挥的手型与挥拍6.1.2 手势与音乐节奏的关系6.1.3 指挥的情感表达6.2 指挥的视野与布局6.2.1 合唱队形的调整6.2.2 声部的协调与平衡6.2.3 舞台表演的整体规划第七章:合唱作品的创作与编排7.1 合唱作品的创作7.1.1 旋律创作7.1.2 和声编配7.1.3 节奏与速度的把握7.2 合唱作品的编排7.2.1 声部的分组与编排7.2.2 合唱与乐队的协作7.2.3 舞台动作与视觉效果的融合第八章:合唱教育的实践与探索8.1 合唱教育的重要性8.1.1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8.1.2 塑造团队协作精神8.1.3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8.2 合唱教育的实践探索8.2.1 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8.2.2 校际交流与比赛8.2.3 合唱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第九章:合唱音乐会的组织与演出9.1 合唱音乐会的筹备9.1.1 节目单的策划与制定9.1.2 舞台灯光与音响的准备9.1.3 演出服装饰与道具9.2 合唱音乐会的演出9.2.1 演出前的准备与调整9.2.2 舞台表现与情感传达9.2.3 演出后的总结与反思第十章:合唱音乐与人长的关联10.1 合唱音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10.1.1 培养自信心与勇气10.1.2 锻炼沟通协调能力10.1.3 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10.2 合唱音乐与社会文化的交融10.2.1 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2.2 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10.2.3 增强国民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合唱》教学设计,包括合唱音乐的基本概念、合唱技巧与训练、经典合唱作品欣赏、合唱与音乐素养、合唱比赛的筹备与表演、合唱指挥的基本技能、合唱作品的创作与编排、合唱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合唱音乐会的组织与演出以及合唱音乐与人长的关联等十个章节。
《大合唱》教学设计高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合唱的定义、特点以及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大合唱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参与合唱活动,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大合唱的定义与特点2. 大合唱的历史与发展3. 大合唱的形式与组织4. 大合唱的演唱技巧5. 大合唱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合唱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演唱技巧和欣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大合唱的演唱技巧和团队协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合唱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演唱技巧和欣赏方法。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合唱示范。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合唱心得和欣赏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经典大合唱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大合唱的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大合唱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发展。
3. 教学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合唱技巧讲解:讲解大合唱的演唱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等。
5. 示范与实践: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合唱示范,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
6.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合唱心得和欣赏感悟,分享给其他小组。
7.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合唱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大合唱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提问、讨论、演唱等环节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2. 总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合唱技巧的掌握、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欣赏水平的提高。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和进步。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高中生的音乐教材,提供大合唱相关的理论知识。
2.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等,用于播放大合唱作品。
大合唱教学实施方案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大合唱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
1. 选曲,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音域、音色和音乐素养等情况,选择适合的大合唱曲目进行教学。
2. 声乐训练,包括音准、声音的发声方法、音色的培养等。
3. 合唱排练,教师进行声部排练,指导学生掌握合唱技巧,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 音乐表现,教师指导学生在合唱过程中,通过音乐表达情感,注重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
1. 听音训练法,通过听范唱、听音练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音乐理解能力。
2.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唱、示范指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合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情感教学法,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四、教学流程。
1. 预习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大合唱曲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声乐训练,教师进行声乐训练,包括音准、发声方法等。
3. 合唱排练,教师进行声部排练,指导学生掌握合唱技巧。
4. 音乐表现,教师指导学生在合唱过程中,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表现力。
5. 合唱演出,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演出,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
1. 考试评价,通过课堂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形式,对学生的合唱技能和音乐表现能力进行评价。
2. 日常评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合唱表现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级和音乐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
2. 音响设备,提供音响设备,方便学生进行听音训练和合唱排练。
3. 曲谱,提供合适的合唱曲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排练。
七、教学环境。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通过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学内容:1. 《黄河大合唱》简介2. 歌曲各部分演唱技巧3. 歌曲整体排练与表演教学重点:1. 歌曲的音准、节奏和音乐表现2. 歌曲各部分演唱技巧的掌握3.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教学难点:1. 歌曲的音准和节奏掌握2.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魅力。
二、歌曲各部分演唱技巧1. 分组学习歌曲的各个乐段,讲解每个乐段的演唱技巧。
2. 对歌曲的音准、节奏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跟唱。
三、歌曲整体排练1. 按照声部进行分组练习,确保每个声部都能准确演唱。
2. 对歌曲的过渡、连接部分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整体结构。
3. 进行整体排练,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整体演唱效果。
四、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1. 对歌曲的情感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内涵。
2. 通过演唱练习,让学生体会歌曲的音乐表现力,提高音乐素养。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次合唱歌曲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合唱过程中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和音乐表现,给予评价。
2. 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教学资源:1. 《黄河大合唱》音乐作品2. 钢琴或电子琴3. 话筒4. 录音设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地点:合唱教室备注:1.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班级凝聚力。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包括音准、节奏、和声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 通过合唱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保持合唱的和谐统一。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用恰当的情感表达歌曲。
教学难点:1. 学生在合唱过程中保持音准和节奏的稳定性。
2.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正确运用气息和共鸣。
教学准备:1. 歌曲伴奏带2. 合唱谱3. 音乐教室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片段,引起学生兴趣。
2. 介绍歌曲背景和创作背景。
二、学唱歌曲1. 分解歌曲旋律,让学生逐句学唱。
2. 教授歌曲节奏,让学生跟随节奏演唱。
3.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合唱训练1. 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强调音准、节奏和和声的统一。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合唱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合唱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1. 复习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让学生跟随伴奏带演唱。
2. 指导学生纠正演唱中的不足。
二、合唱排练1.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排练,每组选取一名指挥。
2. 指导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强调合唱的和谐统一。
3.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三、课堂展示1. 学生进行合唱展示,教师进行点评。
2. 学生分享合唱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强调合唱活动的意义。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参与合唱活动,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收集学生课后练习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
3. 结合课堂展示和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班级大和唱策划书3篇篇一《班级大合唱策划书》一、活动主题“唱响青春,共筑和谐”二、活动目的通过班级大合唱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展示同学们的音乐才华和青春活力,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
三、活动主体[具体班级]全体同学四、活动时间[具体时间]五、活动地点[具体地点]六、活动准备1. 确定合唱曲目,并提前将乐谱分发给同学们。
2. 邀请音乐老师或有经验的同学担任指导,进行合唱排练。
3. 准备好演出服装和道具,确保整体形象统一、美观。
4. 安排好舞台布置、音响设备等相关事宜。
七、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介绍活动目的和意义。
2. 各班级依次上台进行合唱表演。
3. 中间穿插一些互动环节,如音乐知识问答、小游戏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4. 评选出最佳合唱奖、最佳表现奖等若干奖项,并进行颁奖仪式。
5. 活动结束,全体同学合影留念。
八、人员安排1. 指挥:[具体同学姓名]2. 领唱:[具体同学姓名]3. 伴奏:[具体同学姓名]4. 服装道具管理:[具体同学姓名]5. 舞台布置:[具体同学姓名]6. 音响设备调控:[具体同学姓名]九、预算安排1. 服装道具费用:[X]元2. 奖品费用:[X]元3. 其他费用:[X]元十、注意事项1. 排练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活动当天要提前到达场地,做好准备工作。
4. 活动结束后,要清理好场地,保持环境整洁。
篇二《班级大合唱策划书》一、活动主题“唱响青春,和谐班级”二、活动目的通过班级大合唱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和娱乐,展现同学们的青春风采。
三、活动主体[具体班级]全体同学四、活动时间[具体时间]五、活动地点[具体地点]六、活动准备1. 选曲:选择一首积极向上、富有感染力的歌曲作为合唱曲目。
2. 组织排练:安排合适的时间进行排练,确保同学们熟练掌握歌曲。
3. 指挥选拔:挑选一位有一定音乐素养和指挥能力的同学担任指挥。
人声大合唱:六年级音乐教案八。
在进行人声大合唱练习时,课堂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合唱在音乐演出中的作用。
特别是,教师可以向学生传达一个信念,那就是:只有通过齐心协力才能够传递出音乐中的感情。
通过这样的信念,教师可以发学生的合作精神。
让学生明确自己在人声大合唱中的责任,是很重要的一点。
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自己在整个合唱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教师还可以将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练习,这样有助于让每个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任务。
针对舞台上的演唱,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练习自己的唱法,或者配合其他同学进行练习。
而对于表演的动作和姿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动作和姿态,从而让他们更加自信地在舞台上演出。
在进行人声大合唱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辅导练习。
例如,可以进行唱调练习,或者进行一些动作训练。
在这些练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互动,从而达到更好的互动效果。
在人声大合唱中,教师还应该强调学生们的表演经验。
特别是,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表演,或者进行一些角色扮演练习。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他们的情感表达。
教师还可以在表演结束之后嘘寒问暖,并表扬孩子们在表演中的努力和表现。
通过这样的反馈,可以为孩子们打下良好的表演基础。
人声大合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乐活动,特别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
因此,教师应该非常关注他们的表演过程,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辅导。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从该音乐活动中收获更多,悦享音乐带来的快乐。
《大合唱》教学设计-高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合唱的定义、特点和表现形式,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大合唱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3. 引导学生参与到大合唱的排练和表演中,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合唱的定义与特点2. 大合唱的常见形式3. 大合唱的排练与表演技巧4. 国内外著名大合唱作品欣赏5. 团队协作在大合唱中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合唱的定义、特点和表现形式。
2. 示范法:播放国内外著名大合唱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到大合唱的排练和表演中,提高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大合唱的排练技巧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大合唱的相关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大合唱作品的音响设备。
3. 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大合唱排练。
4. 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大合唱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大合唱的定义、特点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大合唱的魅力。
3. 欣赏:播放国内外著名大合唱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4. 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到大合唱的排练中,指导学生掌握大合唱的排练技巧。
5. 讨论:分组讨论大合唱的排练技巧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分享心得体会。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了解一首著名大合唱作品的背景和特点,并进行欣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等,评估学生对大合唱的兴趣和热情。
2. 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学生对著名大合唱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评估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学生在大合唱排练和表演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团队协作精神:观察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合作等,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比赛或演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提高合唱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3. 通过参加比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1. 合唱技巧的掌握。
2.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合唱中声部协调的把握。
2. 比赛中情绪的调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合唱的定义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合唱的特点和优势。
二、合唱技巧训练1. 声音训练:教授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学生学会用腹部呼吸,提高声音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2. 发声训练:教授发声技巧,如共鸣、咬字等,提高声音的音色和表现力。
3. 声部协调训练:引导学生熟悉各声部的音域和特点,培养声部间的协调性。
三、曲目选择与排练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比赛要求,选择合适的曲目。
2. 学生分组进行排练,教师指导各声部的配合和表演。
3. 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四、比赛前的准备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增强自信心。
2. 学生熟悉比赛流程,了解比赛规则。
3.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比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五、比赛1. 学生按照比赛要求,进行精彩的合唱表演。
2. 教师在后台进行指挥,确保合唱的顺利进行。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比赛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合唱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通过比赛成绩,评价学生的合唱水平。
2. 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延伸:1. 定期组织合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3. 开展合唱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合唱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3.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如音准、节奏、呼吸等。
2. 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合唱的整体效果。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音乐教材。
2. 合唱曲谱、钢琴或电子琴。
3. 学生合唱队服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合唱的定义、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 播放一段优秀的合唱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唱基础知识讲解1. 讲解合唱的组成:合唱队、指挥、伴奏等。
2. 介绍合唱的特点:音色丰富、表现力强、团队协作等。
3. 讲解合唱的基本技巧:音准、节奏、呼吸、和声等。
(三)合唱实践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如:分组练习、集体练习等。
2.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呼吸、保持音准、把握节奏。
3. 引导学生进行和声练习,提高合唱的和谐度。
(四)合唱作品欣赏与演唱1. 播放不同风格、体裁的合唱作品,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
2. 教师讲解作品背景、创作手法及演唱技巧。
3. 学生分组演唱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合唱队形与服装展示1. 教师讲解合唱队形的排列原则及注意事项。
2. 学生进行合唱队形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展示合唱队服装,增强团队凝聚力。
(六)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合唱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自己的疑问。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3.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效?4. 学生的合唱技巧是否有所提高?5. 对今后合唱教学的改进建议。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欣赏优秀的合唱作品。
2. 学生在家练习合唱,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
3.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合唱作品,为合唱实践做好准备。
《大合唱》教学设计高中音乐教案第一章:合唱音乐的基本概念1.1 合唱的定义与特点解释合唱的概念,强调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演唱形式。
讨论合唱的特点,如和谐、协作、声音融合等。
1.2 合唱的种类与组织形式介绍各种合唱形式,如童声合唱、混声合唱、男声合唱等。
讨论合唱的组织与编排,包括声部的划分、声部的平衡等。
第二章:合唱技巧与训练方法2.1 合唱的发声技巧讲解合唱发声的基本原则,如呼吸控制、共鸣调整等。
介绍发声练习的方法,如声音放松、音阶练习等。
2.2 合唱的节奏与音准训练强调合唱中节奏与音准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在合唱中保持准确的节奏与音准。
介绍节奏与音准训练的方法,如拍子练习、和声练习等。
第三章:合唱作品的分析与演绎3.1 合唱作品的形式与结构分析合唱作品的基本形式,如二部曲式、三部曲式等。
讨论合唱作品的结构特点,如主题发展、和声进行等。
3.2 合唱作品的演绎技巧讲解如何正确演绎合唱作品,包括声音的力度、速度、情感表达等。
介绍演绎技巧的练习方法,如分段练习、整体演练等。
第四章:合唱指挥的基本技巧4.1 合唱指挥的作用与责任强调合唱指挥在合唱中的重要性,讨论指挥的责任与作用。
讨论指挥的基本要求,如音乐理解、沟通能力等。
4.2 合唱指挥的手势与技巧讲解合唱指挥的手势与动作,强调手势的清晰与准确性。
介绍指挥的技巧,如节奏控制、力度表达等。
第五章:合唱作品的排练与演出5.1 合唱排练的组织与管理讨论合唱排练的准备工作,如场地安排、乐谱准备等。
介绍排练的组织与管理方法,如时间安排、进度控制等。
5.2 合唱演出的准备与表演强调合唱演出的重要性,讨论演出的准备工作,如服装选择、舞台布置等。
介绍合唱演出的表演技巧,如台上表现、声音调整等。
第六章:合唱音乐的欣赏与评价6.1 合唱音乐的美学特征探讨合唱音乐的美学特征,如和谐性、层次性、表现力等。
分析合唱音乐如何传达情感和表达思想。
6.2 合唱作品的欣赏方法教授如何欣赏合唱作品,包括关注旋律、和声、节奏和文本等方面。
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音乐教育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音乐的学习和表演,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细胞,提高音乐素养,同时也可以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而大合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形式,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如何设计和实施一堂成功的大合唱课程,成为了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大合唱课程设计1. 选择合适的歌曲在设计大合唱课程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歌曲。
歌曲的选择应该考虑幼儿的音域和音色,以及歌词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价值观。
歌曲的旋律要简单明快,易于学唱,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规划课程内容大合唱课程的内容规划包括歌曲学唱、声乐训练和表演技巧的培养。
在课程安排上,可以分阶段进行:首先是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然后进行声乐训练,最后是合唱排练和表演。
3. 考虑音乐教学的多元化除了歌曲学唱和声乐训练,大合唱课程还可以引入一些音乐游戏和音乐活动,如打节拍、唱唱跳跳等,以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三、大合唱课程实施1. 师生互动在实施大合唱课程时,老师需要与幼儿进行积极的互动。
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同时也要鼓励幼儿参与到合唱中来,培养他们的表演意识和自信心。
2. 个性化指导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老师在实施大合唱课程时,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对于一些音乐素养较低的幼儿,老师可以采取小班教学的方式,进行重点辅导,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有所收获。
3. 表演与欣赏除了课堂上的学唱和排练,实施大合唱课程还可以组织学雷锋这样的音乐表演活动。
通过表演,幼儿可以将自己所学的歌曲进行展示,增强自己的表演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四、总结与回顾在幼儿园音乐大合唱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音乐素养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表达能力。
通过有趣的歌曲、多样化的课程设计和积极的实施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在音乐大合唱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大合唱》教学设计-高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合唱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感受大合唱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合唱的概念与特点2. 大合唱的组成与结构3. 大合唱的演唱技巧4. 大合唱的指挥与伴奏5. 大合唱作品的欣赏与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经典大合唱作品,激发学生对大合唱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大合唱的概念、特点、组成、结构等基本知识。
3. 示范: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大合唱演唱,展示大合唱的魅力。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大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分析:欣赏经典大合唱作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大合唱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合唱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2. 示范法:通过演唱示范,让学生感受大合唱的艺术魅力。
3. 实践法:分组练习大合唱,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欣赏法:欣赏经典大合唱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大合唱的相关问题,掌握基本知识。
3. 学生能分析大合唱作品的艺术特点,提升音乐素养。
4. 学生对大合唱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音乐教材相关章节2. 音响设备:播放大合唱作品的音响设备3. 视频资料:经典大合唱演唱视频4. 指挥棒、乐谱:用于指挥和演唱练习5. 辅助教具:图片、PPT等用于展示大合唱相关知识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合唱的概念、特点、组成、结构,以及演唱技巧和指挥与伴奏。
2. 教学难点:大合唱的演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的把握。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大合唱的概念与特点,讲解大合唱的组成与结构。
2. 第二课时:示范大合唱演唱,讲解大合唱的演唱技巧。
3. 第三课时:讲解大合唱的指挥与伴奏,进行分组练习。
《大合唱》教学设计高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合唱的定义、特点以及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大合唱的欣赏能力和参与大合唱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合唱的定义与特点:介绍大合唱的概念,分析其与其他声乐形式的区别,强调大合唱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2. 大合唱的历史背景:介绍大合唱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具有重要代表意义的合唱作品。
3. 大合唱的欣赏:分析经典大合唱作品的结构、旋律、和声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4. 大合唱的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到大合唱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大合唱的定义、特点、历史背景及欣赏。
难点:对大合唱作品结构和旋律的分析,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合唱的定义、特点、历史背景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欣赏经典大合唱作品,分析作品特点。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到大合唱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大合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大合唱的定义和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大合唱的定义、特点、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大合唱的魅力。
3. 作品欣赏:播放经典大合唱作品,分析作品结构、旋律、和声等方面。
4.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分组参与到大合唱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大合唱的基本知识,并积极参与到大合唱活动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实践活动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大合唱定义、特点、历史背景的掌握情况。
3.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活动环节,观察学生在合唱中的配合、协调能力,评价其团队协作精神。
优秀合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包括声音的发声和控制、节奏的把握、和声的协调等。
2. 能够理解并诠释合唱曲目的内涵和情感,通过声音表达出曲目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合唱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二、教学内容。
1. 合唱基本技巧的训练。
(1)声音的发声和控制,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发声和呼吸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
(2)节奏的把握,教师可以通过打拍子、练习节奏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合唱曲目的节奏感。
(3)和声的协调,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练唱、对位练唱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和声的协调和配合。
2. 合唱曲目的学习和表演。
(1)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声音特点的合唱曲目,如民歌、流行歌曲等。
(2)通过分段练习和整体排练,让学生逐步掌握合唱曲目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形式。
(3)组织合唱表演,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所学的合唱技能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合唱基本技巧的训练。
(1)声音的发声和控制。
a. 教师示范正确的发声和呼吸方法,让学生模仿练习。
b. 练习发声和呼吸的歌曲,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正确的发声和呼吸技巧。
(2)节奏的把握。
a. 教师教授基本的节拍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感。
b. 练习带有明显节奏感的歌曲,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节奏的魅力。
(3)和声的协调。
a. 教师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对位练唱,让学生掌握和声的协调和配合。
b. 练习不同声部的合唱曲目,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和声的美妙。
2. 合唱曲目的学习和表演。
(1)选择合适的合唱曲目。
a.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声音特点,选择适合的合唱曲目。
b. 向学生介绍曲目的背景和内涵,让学生理解曲目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2)分段练习和整体排练。
a. 教师分段教授合唱曲目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形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曲目的演唱要领。
b. 整体排练合唱曲目,让学生在整体排练中感受合唱的团队力量和集体荣誉感。
(3)组织合唱表演。
第二课堂教学设计
大合唱《长征组歌之到吴起镇》
第二课堂:大合唱
学习任务:《长征组歌之到吴起镇》
授课班级:合唱社团
授课教师:宋玉伟
课程
名称
大合唱授课教师宋玉伟
学习任
务
长征组歌之到吴起镇
授课
班级
合唱社团课时24h
1934年 8 月至 1935 年 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长征。
红军超乎寻常的
毅力,战胜了几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经历十个省、约二万五千里的征途。
终于到达目的地------------ 陕西省北部。
1965 年,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
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
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
秋选择其中的10 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 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
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 《长征组歌》。
学生
现状
学习任务描述喜欢音乐,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度,但是对简谱,部分学生还是掌握的不是很好,对声部的概念还有点迷糊不清,部分学生普通话不是很标准,总体来说学生的个人情况参差不齐。
学生接受工作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长征组歌的历史背景,熟悉本歌曲的简谱,能根据伴奏进行有感情的朗诵,并能根据音乐和指挥进行分声部合唱,达到应有的音乐效果。
长征组歌的历史背景
教学步骤课时的安排
集合队伍全体成员将就坐多媒体教室,由老师讲解到吴起镇的故事,人手一份带歌词的简谱。
静听原唱,领略原唱歌曲的美感。
并对照简谱初步学习歌曲的内容。
(附简谱歌词和原唱视频音乐)由老师分组给出评价。
评价表:
不准的情况进行及时纠正。
掌握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识谱后学生要自己根据简谱进行拼谱和歌唱。
4 人分组合唱由老师给出评价和纠正。
评价表:
由老师根据声部的特点进行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就是老师唱学生听,学生学唱老师的音准,老师纠正学生的音准不足。
并由老师进行评价。
评价表:
音乐。
不能错调。
(附原版伴奏音乐)由老师给出总体评价。
并在评价后及时纠正。
评价表:
2) 在合唱过程中外加快板动作,动作整齐。
3) 在指挥下集体训练。
老师要针对队伍的编排及不合理及时作出调整。
对合唱过程中出现的动作错误进行及时纠正。
针对指挥的表现提出建议和意见。
整体训练合格为止。
评价表:
成果汇演
1.请观赏嘉宾到场进行欣赏。
2.出演顺序(列队上台——指挥到位鞠躬打手势——音乐响起——朗诵——合唱——轮唱—
—二重唱——合唱——鞠躬谢幕)
3.由观众给出点评。
场外由老师给出点评。
由学员自己根据学习过程写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