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创新题分类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中考物理新情景考题分类例析中考物理新情景考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好题型,试题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试题的背景材料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了帮助同学们尽快适应这种题型,笔者从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中精选几题,并作解答与评注,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题例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刹车之后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
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
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叫制动距离。
(如图1所示)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摩擦。
刹车后,由于,汽车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车轮会发热,这是用的方法来增加车轮的内能。
(2)利用上表数据,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3)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4)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雨雪天气里注意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设置了“雨雪路滑,减速慢行”的警示牌,请简要说明这句话的物理道理。
解答:(1)滚动惯性做功。
(2)0.6~0.7s。
(3)汽车的行驶速度。
(4)雨雪天,道路较滑,汽车所受的摩擦力较小,在车速相同的情况下,汽车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变长,汽车较难停下来,为保证行车安全,要减速行驶。
简评:此题以交通为情景,侧重考查了惯性、摩擦和交通规则等方面知识,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做题的同时对提高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联系科技成果的情景题例220XX年9月,我国成功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1)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出,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是怎样产生的?(2)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距地面1.2m高处,反冲发动机向地面喷火,飞船进一步减速,最后落地,请写出这一过程中包含的两条力学知识。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一辑):第22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16•娄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在常温下就能发生轻核的裂变B.太阳的能量来自大量的氖核的裂变C.核电站内的核反应堆是可控制的铀核裂变D.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资源2.(2016•河源)关于能源、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理想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B.核能的利用会造成放射性污染,所以应该关闭核电站C.能量是守恒的,不会发生能源危机D.化石能源、水能、核能,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这类能源称为不可再生能源3.(2016•扬州)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炭 B.太阳能C.石油 D.核能4.(2016•十堰)在学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后,同学们对有关能源问题进行了讨论,他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B.因为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所以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丹江口水电站是将机械能转化电能D.核能、太阳能等是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新能源5.(2016•巴中)关于能源、电磁波与信息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石油属于可再生资源B.开发核能和核废料不需要特殊处理C.卫星导航系统主要靠超声波来传递信息D.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6.(2016•郴州)各种能源的利用,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以下能源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天然气B.太阳能C.风能 D.电能7.(2016•益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能是一次能源B.风能是可再生能源C.我国的煤炭取之不尽,用之也无污染D.能量是守恒的,故不会有能源危机8.(2016•盐城)我市地处沿海,能源丰富.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太阳能B.潮汐能C.风能 D.石油9.(2016•广东)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风能 B.天然气C.核能 D.石油10.(2016•德州)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它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能、风能、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B.光纤通讯主要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C.超导体材料可以应用于任何电器并使其效率提高D.大亚湾核电站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11.(2016•成都)关于核电站、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人类己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聚变发电B.核电站的核废枓可以直接堆放在露天垃圾场C.所有能量转化和转移过程,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D.水能,风能和太阳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一辑)第22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16•娄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在常温下就能发生轻核的裂变B.太阳的能量来自大量的氖核的裂变C.核电站内的核反应堆是可控制的铀核裂变D.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资源【分析】(1)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氢核的聚变;(2)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大量的氢核聚变;(3)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可控制的铀核裂变;(4)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中源源不断的获得.【解答】解:A、为了使得核聚变,必要条件是应该加热至几百万温度以上,故A错误;B、太阳的能量来自大量的氘核的聚变,故B错误;C、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可控制的铀核裂变,故C正确;D、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都是短期无法再生的,所以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故选C.【点评】该题考查了核能、太阳能的知识及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的判断,是一道综合题.2.(2016•河源)关于能源、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理想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B.核能的利用会造成放射性污染,所以应该关闭核电站C.能量是守恒的,不会发生能源危机D.化石能源、水能、核能,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这类能源称为不可再生能源【分析】(1)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环境,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2)核电站的建设与运行若有疏漏会造成环境污染,其主要危害在于核燃料和核废料都具有放射性,但不应该关闭;(3)能量是守恒的,但由于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所以无节制的消耗能源会造成能源危机;(4)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水能可以从自然界不断地得到,所以属于可再生能源;【解答】解:A、可再生能源足够清洁、无污染环境,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是未来理想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故A正确.B、核电站的建设与运行若有疏漏会造成环境污染,核废料具有放射性,但不应该关闭,应该合理的利用,故B错误;C、由于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所以无节制的消耗能源会造成能源危机,故C错误;D、化石能源、核能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水能可以从自然界不断地得到,属于可再生能源,所以D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考查了能源的分类、开发和利用的知识,知道能源的转化具有方向性,并有节约能源和环保的意识是解决该题的关键.3.(2016•扬州)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炭 B.太阳能C.石油 D.核能【分析】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解答】解:煤炭、石油、核能都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只有太阳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是可再生能源.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特点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4.(2016•十堰)在学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后,同学们对有关能源问题进行了讨论,他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B.因为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所以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丹江口水电站是将机械能转化电能D.核能、太阳能等是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新能源【分析】(1)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称之为不可再生能源;(2)能量在转移、转化过程中总是守恒的,但是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在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使能源从便于利用的变成不便于利用的,所以说能量虽守恒但还是要节约能源;(3)水电站主要是将水中蕴含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4)核能、太阳能开发潜力巨大,最终有可能成为石油、天然气等的替代能源.【解答】解:A、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化石能源,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消耗后不可能再生,属不可再生能源,所以A正确;B、能量虽守恒,但可以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还是要节约能源,故B错误;C、水电站主要是将水中蕴含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D、核能、太阳能开发潜力巨大,最终有可能成为石油、天然气等的替代能源,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能源的分类、转化、新能源的开发以及节能的知识,是一道基础题,学生易于解答.5.(2016•巴中)关于能源、电磁波与信息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石油属于可再生资源B.开发核能和核废料不需要特殊处理C.卫星导航系统主要靠超声波来传递信息D.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分析】(1)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连续利用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2)核电站的核废料由于仍具有放射性,必须进行专门处理;(3)卫星导航系统是依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4)手机就是靠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解答】解: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和核能在地球的储量是有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B、核电站的核废料由于仍具有放射性,必须进行专门处理,故B错误;C、卫星导航系统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故C错误;D、手机既可以发射电磁波,也可以接收电磁波,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能源、电磁波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内容的考查,比较简单.6.(2016•郴州)各种能源的利用,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以下能源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天然气B.太阳能C.风能 D.电能【分析】从能源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叫一次能源;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解答】解:天然气、风、太阳能等是直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是一次能源,故ABC错误;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电能都是通过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而来的,是二次能源.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特点,明确直接和间接得到的能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较简单.7.(2016•益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能是一次能源B.风能是可再生能源C.我国的煤炭取之不尽,用之也无污染D.能量是守恒的,故不会有能源危机【分析】(1)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而未经加工转换的能源,例如化石燃料、太阳能、水能、生物燃料;二次能源:由一次性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而来的能源:煤气、氢能、电能、汽油、沼气;(2)由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要求来看,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称之为不可再生能源;(3)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据此进行分析;(4)自然界中能量是守恒的,但消耗的能源产生的能量不能充分利用,以其它能量的形式损失掉,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解答】解:A、电能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得,是由其他能源转化来的,属于二次能源,故A错误;B、风能可以从大自然中源源不断的获得,属于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C、煤炭是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大气污染,故C错误;D、能量在使用中发生转化和转移,总量是不会变化的,能量的转移与转化具有方向性,有些能源在使用后,不能再重新获得,会发生危机,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比较广,包含了不同的知识点,但都属于较简单的基础知识,是我们应该注意了解和积累的.8.(2016•盐城)我市地处沿海,能源丰富.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太阳能B.潮汐能C.风能 D.石油【分析】不可再生能源是指短时间之内无法再生的资源,它的总量是有限的,所以要避免过度开采.常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解答】解:现在人们可以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来实现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保护,例如使用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等,故A、B、C不符合题意;煤炭、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可再生能源特点的了解情况,要知道常见的可再生资源9.(2016•广东)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风能 B.天然气C.核能 D.石油【分析】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连续利用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解答】解:A、风能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故A符合题意;B、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不符合题意;C、核能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不符合题意;D、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2016•德州)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它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能、风能、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B.光纤通讯主要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C.超导体材料可以应用于任何电器并使其效率提高D.大亚湾核电站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分析】(1)像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源、核能等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2)光纤通讯主要利用激光信号传递信息;(3)超导体是零电阻,所有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电器设备都不能用超导材料制作;(4)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但是又有区别,对于核裂变是可控的;【解答】解:A、太阳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B、光纤通讯主要利用激光信号传递信息,故B错误;C、“超导材料”由于没有电阻,不能用于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电器,例如电饭锅、电水壶等,故C错误;D、由于裂变是可控的,所以大亚湾核电站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超导、电磁波、能源的分类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内容的考查,比较简单.11.(2016•成都)关于核电站、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人类己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聚变发电B.核电站的核废枓可以直接堆放在露天垃圾场C.所有能量转化和转移过程,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D.水能,风能和太阳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分析】(1)核电站的原理是通过核裂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2)核燃料和核废料都具有放射性,核废枓要做防辐射处理;(3)能量守恒定律:是各种能量形式互相转换是有方向和条件限制的,能量互相转换时其量值不变,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4)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解答】解:A、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来释放能量的,不是利用核聚变,故A错误;B、核废料具有放射性,会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不直接堆放在露天垃圾场,要做防辐射处理,故B错误;C、所有能量的转化和转化过程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D、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中获得或可重复利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和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核能的利用、核废料的处理问题、能量守恒定律以及能源分类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性强,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知识的积累.。
中考创新题型的设计特点与趋势研究中考是初中阶段教与学结果的终端显示,它对教学质量有着调控、导向和激励功能。
中考物理创新试题的设计对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转变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各地中考物理的命题在面向全体学生、严格落实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为了有效落实物理《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进一步推进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中考物理创新试题的命题加强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查。
各地中考在重视学生“双基”考查的同时,更突出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数理推理能力的检测,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各地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物理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综观近几年全国中考试卷,物理创新题型的命题设计不断地呈现出新特点。
因此,科学的把握和认识中考物理创新题型的设计特点,对于推进当前物理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中考物理的解题策略与方法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中考创新题型的设计特点1.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双基”,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加强物理课程改革,各地中考的物理命题都在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基础上,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切实降低试题的难度,试题选题贴近教材,增大试题的覆盖面,努力为素质教育创设一个良好的改革氛围。
各地中考都十分注意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物理学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培养最基本的物理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各地的中考物理试题的命题都严格以物理教学大纲和物理《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把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考查的重点,一般“双基”命题的比例控制在全卷的65%~70%左右。
从内容的分布上看,主要涉及力学、声学、热学、光学、电学和能量等,各部分的比例大致为力学和声学35%,热学12%,光学10%,电学37%,能量6%,其中电学和力学是考查的重点。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一辑):第6章质量与密度一.选择题(共19小题)1.(2016•咸宁)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A.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B.用液体氢作为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C.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D.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最中倒塌的“墙壁”2.(2016•德州)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石块的质量是46.8gB.石块的体积是18cm3C.石块的密度是2.6×103kg/m3D.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3.(2016•河源)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把密度作为选材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下面那项是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A.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B.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C.用铝合金作为制作飞机的材料D.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4.(2016•烟台)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A.ρb>ρ水>ρa B.ρb>ρa>ρ水C.ρ水>ρa>ρb D.ρa>ρ水>ρb5.(2016•济宁)一间15m2的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A.一支粉笔 B.一瓶矿泉水C.一名中学生D.一辆轿车6.(2016•临沂)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C.甲的密度比乙的大 D.乙的密度为1.25×103kg/m37.(2016•滨州)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B.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8.(2016•广东)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质的密度比水大B.体积为5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5gC.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30cm3D.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9.(2016•扬州)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A.50mm3B.50cm3C.50dm3D.50m310.(2016•邵阳)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这种液体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液体的体积V/cm310 30 50A.3.0×103kg/m3 10g B.1.7×103kg/m3 10gC.1.4×103kg/m3 20g D.1.0×103kg/m3 20g11.(2016•菏泽)李师傅开着一辆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随着水不断的被洒出,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A.车厢内水的质量B.车对路面的压强C.车厢内水的密度D.路面给车的摩擦阻力12.(2016•无锡)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调节横梁平衡时,只调节了平衡螺母C.称量时,左盘放置待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D.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确定天平已平衡13.(2016•邵阳)小军同学使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的位置在分度盘的中线偏左.此时他应该()A.将游码向右移动,至横梁再次平衡B.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至横梁再次平衡C.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至横梁再次平衡D.将右盘砝码再减少一些14.(2016•武汉)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金属块的质量为39.4gB.金属块的体积为5LC.金属块的密度为7.8×103kg/m3D.金属块的密度为7.88g/cm315.(2016•菏泽)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名初中生的质量是50kgB.一名普通初中生的身高是216cmC.中学生通常情况下的步行速度可达5m/sD.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16.(2016•黄冈)下列数据不符合实际的是()A.某中学生的质量约45kgB.某中学生的身高约1.65mC.某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1m/sD.某中学生的百米赛跑成绩约6s17.(2016•河北)下列估侧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袋早餐奶的质量约为50gB.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3mC.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30℃D.人平静时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9s18.(2016•岳阳)关于某中学生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质量50kg B.正常体温42℃C.步行速度5m/s D.身高1.65cm19.(2016•镇江)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支2B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B.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6.5℃C.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0.7mmD.中学生跑完800m所用的时间约为1min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一辑)第6章质量与密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9小题)1.(2016•咸宁)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A.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B.用液体氢作为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C.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D.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最中倒塌的“墙壁”【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①钨做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比较高,在高温下钨不容易熔化.②从燃料的热值的角度分析解答.③塑料、橡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广泛应用于电路的绝缘部分.④相同体积时,物质的密度越小,质量越小.【解答】解:A、钨丝做灯丝是利用钨丝的熔点比较高的性质,不符合题意;B、用液体氢作为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是利用单位质量该燃料放出的热量多,与密度无关,不符合题意;C、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利用了塑料绝缘性强的特点,可以保证用电安全,不符合题意;D、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最中倒塌的“墙壁”是因为塑料泡沫的密度比较小,相同体积时,质量小,对人的伤害小.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生活中认真观察,要对观察到的问题多提为什么,这些为什么能巩固所学内容,又能解决问题.2.(2016•德州)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石块的质量是46.8gB.石块的体积是18cm3C.石块的密度是2.6×103kg/m3D.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分析】(1)天平的分度值为0.2g,天平的读数为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2)量筒的分度值为1cm3,石块的体积等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根据ρ=求出石块的密度:【解答】解:A、图甲中石块的质量m=20g+20g+5g+1.8g=46.8g,故A正确;B、图乙中水的体积为20cm3,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38cm3,石块的体积V=38cm3﹣20cm3=18cm3,故B正确;C、石块的密度ρ===2.6g/cm3=2.6×103kg/m3,故C正确;D、若先测石块的体积,石块从量筒中取出会带着水,使的质量测量值偏大,则测量的密度值偏大,故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天平和量筒的读数以及密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3.(2016•河源)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把密度作为选材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下面那项是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A.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B.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C.用铝合金作为制作飞机的材料D.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①钨做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比较高,在高温下钨不容易熔化.②塑料、橡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广泛应用于电路的绝缘部分.③相同体积时,物质的密度越小,质量越小.④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解答】解:A、钨丝做灯丝是利用钨丝的熔点比较高的性质,不符合题意;B、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利用了塑料绝缘性强的特点,可以保证用电安全,不符合题意;C、铝合金的密度比较小,在相同体积时,质量比较小,重力比较小,易于飞机起飞,符合题意;D、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迅速转移,就可能损害发动机,因此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把这些热迅速吸收,使发动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生活中认真观察,要对观察到的问题多提为什么,这些为什么能巩固所学内容,又能解决问题.4.(2016•烟台)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A.ρb>ρ水>ρa B.ρb>ρa>ρ水C.ρ水>ρa>ρb D.ρa>ρ水>ρb【分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1)在横轴上取体积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2)在纵轴上取质量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体积,体积大的密度小.【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V a=V b时,m a>m b,所以ρa>ρb;ρa===2×103kg/m3>ρ水;ρb===0.5×103kg/m3<ρ水.故选D.【点评】比较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我们可以采取相同体积,比较质量;或相同质量,比较体积.5.(2016•济宁)一间15m2的卧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A.一支粉笔 B.一瓶矿泉水C.一名中学生D.一辆轿车【分析】估测出卧室的高,然后计算出卧室内空气的体积,根据公式m=ρV求出空气的质量;然后和选项中各物体的质量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卧室的高约是3m,则卧室内空气的体积V=15m2×3m×3m=45m3;根据可得,空气的质量:m=ρV=1.29kg/m3×45m3=58.05kg;A、一支粉笔的质量大约是4g=0.004kg,远小58.05kg,故A不符合题意;B、一瓶矿泉水的质量大约是0.5kg,远小58.05kg,故B不符合题意;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与空气的质量比较接近.故C符合题意;D、一辆轿车的质量在1000kg左右,远大于空气的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单位换算和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物体质量的估测,所以一定要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多积累经验.6.(2016•临沂)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B.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C.甲的密度比乙的大 D.乙的密度为1.25×103kg/m3【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解答】解:图象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A、由图可知,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小,乙的质量大.故A错误;B、由图可知,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小,甲的体积大.故B错误;C、由图可知,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小,甲的体积大,根据ρ=可知,甲的密度比乙的小.故C错误;D、乙的密度为ρ===1.25g/cm3=1.25×103kg/m3.故D正确.故选D.【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7.(2016•滨州)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B.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分析】由图可知,三种物质体积相同时的质量关系,根据ρ=比较甲、乙、丙的密度关系;然后从图象中读出乙的一组质量和体积值求出其密度,然后与水的密度相比较确定答案.【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体积相等时,它们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m丙,由ρ=可知,ρ甲>ρ乙>ρ丙,故CD错误;当m乙=10g时,V乙=10cm3,则ρ乙===1.0g/cm3=ρ水,所以,ρ丙<ρ水,故A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密度的计算,密度大小的比较可采用相同体积来比较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或相同质量比较体积、体积小的密度大.8.(2016•广东)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质的密度比水大B.体积为5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5gC.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30cm3D.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解答】解:图象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A、由图可知,乙物质的密度ρ乙==0.8g/cm3<ρ水,故A错误;B、由图可知,体积为5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40g,故B错误;C、由图可知,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20cm3,故C错误;D、由图可知,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9.(2016•扬州)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A.50mm3B.50cm3C.50dm3D.50m3【分析】先估测出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V=求出人的体积.【解答】解: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人的密度ρ≈ρ水=1.0×103kg/m3,由ρ=可得,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V===0.05m3=50dm3=5×104cm3=5×107mm3.只有C正确,ABD都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体积的计算,较准确的估测人的质量和密度,并能熟练应用密度的变形公式,属于基础题目.10.(2016•邵阳)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液体的体积V/cm310 30 50A.3.0×103kg/m3 10g B.1.7×103kg/m3 10gC.1.4×103kg/m3 20g D.1.0×103kg/m3 20g【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液体体积为1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30g;当液体体积为3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50g;据此根据密度公式列方程求出量杯的质量和液体的密度.【解答】解: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液体体积V1=1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1=30g;当液体体积V2=3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2=50g;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则:m总1=m1+m杯,30g=ρV1+m杯,﹣﹣﹣①m总2=m2+m杯,50g=ρV2+m杯,﹣﹣﹣②②﹣①得:ρV2﹣ρV1=50g﹣30g=20g,ρ(V2﹣V1)=20g,ρ(30cm3﹣10cm3)=20g,解得ρ=1g/cm3=1.0×103kg/m3 ,代入①得:30g=1g/cm3×10cm3+m杯,解得:m杯=20g.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能从表格中得出质量和体积、会熟练应用密度公式计算是本题的关键.11.(2016•菏泽)李师傅开着一辆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随着水不断的被洒出,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A.车厢内水的质量B.车对路面的压强C.车厢内水的密度D.路面给车的摩擦阻力【分析】(1)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车的质量会逐渐减小;(2)洒水车对地面的压强与洒水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物质的多少无关;(4)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解答】解:A、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随着水不断的被洒出,车厢内水的质量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B、洒水车的质量变小、即重力变小,对地面的压力减小,车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不变,所以洒水车对路面的压强逐渐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C、在洒水的过程中,水是质量虽然减少,但物质种类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故C符合题意;D、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质量变小,对地面的压力变小,车轮所受路面的摩擦力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比较多的,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密度的特性、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力学的一个综合题,要结合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是中考的热点.12.(2016•无锡)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调节横梁平衡时,只调节了平衡螺母C.称量时,左盘放置待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D.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确定天平已平衡【分析】托盘天平的使用,包括以下步骤:放置;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放物体;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横梁恢复平衡;读数.通过托盘天平的使用规则结合选择项中的物理情景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故A正确.B、调节平衡螺母前,应先将游码移至零刻线处,测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应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调节横梁平衡.故B错误.C、称量物体时,要将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在右盘里加减砝码移动游码.故C正确.D、横梁平衡的标志有两个: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者指针偏离分度盘中线的幅度相等.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综合了托盘天平使用中的放置、调节、放置物体、加减砝码等各方面的内容.题目的难度不大,综合性较强.13.(2016•邵阳)小军同学使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的位置在分度盘的中线偏左.此时他应该()A.将游码向右移动,至横梁再次平衡B.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至横梁再次平衡C.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至横梁再次平衡D.将右盘砝码再减少一些【分析】天平的使用包括两大步,即天平的调节和物体的称量,平衡螺母是在调节过程中来调节横梁平衡的,而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解答】解:使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指针的位置在分度盘的中线偏左,说明左边重,如果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仍偏左,则应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而此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要解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天平的使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用规则、注意事项等,都要考虑到.14.(2016•武汉)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金属块的质量为39.4gB.金属块的体积为5LC.金属块的密度为7.8×103kg/m3D.金属块的密度为7.88g/cm3【分析】物体的质量应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所对的刻度值;金属块的体积应等于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减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得出金属块的密度.【解答】解:(1)由图甲知,物体的质量m=20g+10g+5g+4g=39g;故A错误;(2)由图乙知,水的体积为25ml,由图丙知,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为30ml;则金属块的体积为:V=30ml﹣25ml=5ml=5cm3=5ml,故B错误;(3)金属块的密度:ρ===7.8g/cm3=7.8×103kg/m3.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主要考查了天平读数及量筒的读数和密度的计算,都属于基础性的知识.15.(2016•菏泽)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名初中生的质量是50kgB.一名普通初中生的身高是216cmC.中学生通常情况下的步行速度可达5m/sD.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一名初中生的质量是50kg左右,符合实际;B、一名普通初中生的身高是身高是216cm=2.16m,太高了,不符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5m/s太快了.不符合实际;D、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7℃,39℃发烧了,不符合实际.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中物理量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16.(2016•黄冈)下列数据不符合实际的是()A.某中学生的质量约45kgB.某中学生的身高约1.65mC.某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1m/sD.某中学生的百米赛跑成绩约6s【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作出合理的估计,然后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解答】解:A、中学生的质量约是45kg左右,故A符合实际;B、正常成年人的身高在1.60m~1.80m左右,王明的身高约1.65m,故B符合实际;C、人步行的速度约是1m/s左右,故C符合实际;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3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D.【点评】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17.(2016•河北)下列估侧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袋早餐奶的质量约为50gB.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3mC.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30℃D.人平静时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9s【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需要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作出合理的估计,然后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解答】解:A、小袋牛奶的体积100mL左右,大袋牛奶的体积可达到250mL,约为200ml,根据m=ρV=1g/cm3×200cm3=200g,故A不符合实际;B、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3m,故B符合实际;C、普通绿色蔬菜保鲜要求温度较低,适宜温度约为4℃,30℃属高温,蔬菜容易变质,故C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1min呼吸次数在20次左右,所以呼吸一次的时间在3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估测质量、长度、温度等是物理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和基本要求,平时应多观察、多思考、多训练、多积累.18.(2016•岳阳)关于某中学生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质量50kg B.正常体温42℃C.步行速度5m/s D.身高1.65cm【分析】根据对实际情况的掌握进行合理的估算,然后分析答题.【解答】解:A、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kg~80kg,故A符合实际;B、人的正常体温是37℃,故B不符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人正常的身高在1.65m~2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点评】本题是一道估算题,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物理量是数据有助于解该类习题,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19.(2016•镇江)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支2B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B.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6.5℃C.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0.7mmD.中学生跑完800m所用的时间约为1min【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A、一块橡皮的质量在8g左右,一支2B铅笔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8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5℃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符合实际;C、头发丝的直径在75μm左右,试卷纸的厚度略大于75μm,在100μm=0.1m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跑完800m的时间一般在3min20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中考物理专题课外创新实验题类型1电磁学实验1. 我们实验使用的干电池往往认为它是一个理想电源,而实际上,干电池也有电阻,我们把它称为内阻.所以当我们连接好甲电路图时,实际上相当于乙图情形.小明用一节旧干电池做实验,用连接好的甲图电路做实验时发现,在闭合开关后,当定值电阻是5 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 V;将定值电阻由 5 Ω更换为12 Ω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0.2 V.该干电池的内阻r=______.当电路中开关断开时,电压表示数U V=________;一节干电池实际使用时对外输出的电压并非是恒定1.5 V,而是变化的,试猜想是干电池的________变化引起的.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新旧电池混用,请你猜测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题图2.学校实验室有一根长略大于60 cm的均匀电阻丝,小明等同学打算探究这根电阻丝不同长度的电阻与对应长度的关系.已知这根电阻丝总电阻约6 Ω.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示意图,电源电压3 V,电阻丝拉直固定在木板上的a、b两点,P为鳄鱼夹.完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第2题图甲(1)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选填序号).A. 电流表(0~60 mA)B. 电流表(0~0.6 A)C. 电流表(0~3.0 A)(2) 正确连接电路,断开开关,鳄鱼夹P夹接在电阻丝上靠近b端某位置,用刻度尺测鳄鱼夹与a端间电阻丝长度L,闭合开关,读取电流表示数I;断开开关,将鳄鱼夹P向a端移动约10 cm,重复前面的操作.6次测得的电阻丝长度L和对应电流表示数I如下表所示.(3)计算接入电路电阻丝的电阻R,并填在上表中.请补填根据第2次测量算出的电阻丝电阻R2=____Ω.(4)请在图乙的坐标系中,制定纵横坐标的标度,把上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画出图像.第2题图乙(5)根据你画出的图像,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得到结论:在误差范围内,电阻丝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类型2力学实验3.小聪将一根橡皮筋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其右端来“探究两个分力与合力的关系”.第3题图甲(1)实验中使用的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其分度值为________N.(2)小聪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一起沿相同方向作用于橡皮筋上拉到A点,此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3.0 N、F2=4.0 N;小聪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筋也拉到A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7.0 N,如图乙所示.F的作用效果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即F 为F1和F2的合力,这种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小聪在实验中突发奇想,将两弹簧测力计相互垂直作用在橡皮筋上拉到B点,记下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3=3.0 N、F4=4.0 N;然后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筋也拉到B 点,如图丙所示,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N.根据你对合力与分力的理解,判断F′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F3、F4的合力.第3题图4. 电风扇是夏天必备的乘凉工具,小明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大小与风扇的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和扇叶倾斜角度有关系.为此他制作了几个不同的小风扇,用转速为300转/分的电动机分别带动,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图所示).下表为记录的实验数据.第4题图(1)实验中纸片被吹起的角度越大,则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越________.(2)表格中的序号1和3的两次实验,小明想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表格中的序号1和2的两次实验数据,小明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靠,除了每组实验重复多做几次外,请你再给出一点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张强想探究小球滚上斜面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斜面倾角、小球质量的关系.他将两个斜面AO与OB对接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的实验:第5题图a. 将质量为5 g的小球从斜面AO的某一高度h处静止释放,经O点滚上斜面OB,小球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b. 改变斜面OB的倾角θ,重复上述实验;c. 换用质量为7 g的小球重复上述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均记录在下表中:(1)每次实验都将小球从斜面AO的同一高度h处静止释放,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实验1、2、3(或4、5、6),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_______有关.(3)比较实验_______(选择序号),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小球质量无关.(4)如果斜面没有摩擦,小球能滚上斜面OB的最大高度是________cm.本实验中小球未能达到这个高度,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是小球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______.【拓展】请你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倾角越大,小球上升的高度越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李亮同学在探究“机械能及其转化”实验时,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第6题图(1)如图甲,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度为h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此过程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如果小球在斜面顶端时重力势能为mgh,在斜面底端时重力势能为零,动能为12m v2.且h=0.2 m,g=10 N/kg,则小球滑到光滑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下列图像中,可以表示物体动能与速度关系的是______.(2)如图乙所示,小球沿光滑斜面AB 由A 点静止自由滑下后进入光滑水平桌面BC ,已知小球经过B 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小球从C 点水平抛出后落在水平地面E 点,地面上D 点在C 点正下方,已知CD 竖直高度为1.25 m ,θ=30°,g =10 N/kg ,若要使DE 间的距离大于2 m ,则斜面AB 的长度至少为______m .(已知物体由静止自由下落时运动的路程s =12at 2,a=10 m/s 2)答案与解析1. 2 Ω 1.4 V 内阻 电池内阻分压发生变化,从而使电池供电电压不是恒定的【解析】由电路图可知,开关闭合时,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设电池电压是U ,内阻为r .当定值电阻为R =5 Ω时,电压表示数是U R =1 V ,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得: U =U R +Ir =U R +U R R ×r ,即:U =1 V +1 V5 Ω×r ①;当定值电阻为R ′=12 Ω时,由题意知电压表示数是U R ′=1 V +0.2 V =1.2 V ,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得: U =U R ′+I ′r =U R ′+U R ′R ′×r ,即:U =1.2 V +1.2 V12 Ω×r ②.由①②解得:U =1.4 V ,r =2 Ω;开关断开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压表示数U V =U =1.4 V ;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内阻要发生变化,电池内阻的分压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池对外供电电压不是恒定1.5 V ,而是变化的. 2. (1)C (3)5.0 (4)如答图所示 (5)可以第2题答图3. (1)0.4 (2)等效替代法 (3)5 是【解析】(1)弹簧测力计的刻度一大格是2 N ,一大格有五小格,所以分度值是0.4 N ;(2)F 的作用效果与F 1、F 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可以用F 代替F 1、F 2,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3)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4 N ,指针指在4~6 N 中间,所以示数是5 N ;F ′的作用效果与F 3、F 4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即F ′是F 3、F 4的合力.4. (1)大 (2)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大小与扇叶倾斜角度的关系 (3)在扇叶的倾斜角度和长度一定时,扇叶越宽,扇叶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就越大 (4)再改变扇叶的宽度或扇叶的倾斜角度进行多次实验5. (1)控制小球滚上斜面OB 时的速度相同(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2)(斜面)倾角(θ) (3)1、4(或2、5或3、6) (4)10 内能 【拓展】在小球上升的高度相同时,倾角越大,小球滑动的距离就越小,克服摩擦力做功就越少,所以当小球从同一高度释放时,倾角越大,小球上升高度越大6. (1)2 C (2)1.6【解析】(1)因为质量为m 的小球从高度为h 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 ,此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所以mgh =12mv 2,将h =0.2 m ,g =10 N/kg 代入求解得v =2 m/s ;根据动能公式E k =12mv 2可知,当质量一定时,动能和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所以图像为C ;(2)如题图乙所示,小球沿长度为l 的光滑斜面AB 由静止自由滑下,则此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得mgh =12mv 2,所以mgl sin θ=12mv 2B =12mv 2C ,v 2C =2gl sin θ,又因为小球从C 点开始做平抛运动,据s =v c t ,h =12at 2,所以h ′=12at 2=12a s 2v 2C =s 24l sin θ,已知h ′=1.25 m ,θ=30°,s =2 m 代入上式,可得l =1.6 m ,所以斜面AB 的长度至少为1.6 m.。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二辑):第3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福州)初春的清晨常常有雾,雾的形成是()A.凝固B.升华C.液化D.熔化2.(2016•黄石)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B.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以下,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低温极限3.(2016•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B.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C.樟脑丸越放越小D.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白霜”4.(2016•泰安)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室内的水蒸气发生了()A.凝固B.凝华C.汽化D.液化5.(2016•攀枝花)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6.(2016•烟台)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7.(2016•呼和浩特)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地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8.(2016•哈尔滨)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9.(2016•西宁)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10.(2016•临夏州)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療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1.(2016•贺州)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早晨的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淸晨小草上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冬天瓦片上的霜,这是凝固现象12.(2016•遂宁)夏季的清晨,站在涪江边会看到江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如图所示,这些“白雾”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汽化C.升华D.凝华13.(2016•宿迁)关于所示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A.草叶上的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山峰间的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树枝上的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D.冬天冰冻衣服晾干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14.(2016•凉山州)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梨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梨上全是水珠,则出现的现象可能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15.(2016•菏泽)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冰雪熔化了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16.(2016•淄博)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7.(2016•广元)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包含的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B.湿裤子晾干C.冬天窗户玻璃上有冰花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18.(2016•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了霜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19.(2016•桂林)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汽化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清晨树叶上的露珠C.灯丝用久了变细D.路面上的水被太阳晒干20.(2016•乌鲁木齐)放在燃气灶上的一锅水在加热时质量变少.加热过程中水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二辑)第3章物态的变化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福州)初春的清晨常常有雾,雾的形成是()A.凝固B.升华C.液化D.熔化【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雾的形成,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解答】解: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的判断能力.2.(2016•黄石)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B.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以下,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低温极限【分析】(1)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2)汽油变成汽油蒸汽属于汽化现象;(3)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4)自然界的最低温度是﹣273.15℃.【解答】解:A、水蒸气液化为同温度的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故A正确;B、液态的汽油变成汽油蒸汽属于汽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此选项错误,故B错误;C、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这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D、物体的温度最低能降低到﹣273.15℃,故D错误.故选A.【点评】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什么物态变化.3.(2016•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B.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C.樟脑丸越放越小D.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白霜”【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是由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 错误;B、机飞过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B、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C错误;D、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白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4.(2016•泰安)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室内的水蒸气发生了()A.凝固B.凝华C.汽化D.液化【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解答】解: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后,眼镜的温度很低,而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镜片模糊.故选D.【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学生对液化过程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5.(2016•攀枝花)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分析】液化现象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物态变化.【解答】解: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故C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判断物态变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接着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是什么物态变化.6.(2016•烟台)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分析】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但沸腾时温度不再改变,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沸腾和沸腾条件的应用,应用好水沸腾后温度不变是关键.7.(2016•呼和浩特)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地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分析】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解答】解:夏天在教室内洒一些水会觉得凉快些,这是因为水会发生蒸发,蒸发过程中吸热,导致气温降低,所以感觉凉爽.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蒸发吸热的知识,让我们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也就说明了物理是要应用于生活的理念.8.(2016•哈尔滨)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湿衣服晾干,是衣服中的水变为水蒸气,属于汽化中的蒸发,故A正确;B、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B正确;C、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珠,故C错误;D、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物态变化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各个物态变化特点是解题关键.9.(2016•西宁)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分析】根据题意要寻找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从而减慢了水分蒸发的原因,就要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这三个方面去考虑,那么减慢水分的蒸发可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本题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解答】解: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错误.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减慢水分的蒸发采取的措施,要寻找减慢水分的蒸发的原因,必须知道减慢水分蒸发的方法有哪些,从而对症下药.10.(2016•临夏州)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療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的雾气是什么状态,然后知道这种状态的物质从哪来的.雾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变来的.【解答】解:雨后的山上总有很多的水蒸气,但是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的.山顶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故选D.【点评】本题中不要误以为雾气是水蒸气.生活中看到的白气、白雾都是液态的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气,它的形成过程都是液化.如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烧开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成的水蒸气离开壶嘴后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冰棍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11.(2016•贺州)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早晨的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淸晨小草上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冬天瓦片上的霜,这是凝固现象【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选项错误;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选项错误;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选项正确;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12.(2016•遂宁)夏季的清晨,站在涪江边会看到江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如图所示,这些“白雾”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汽化C.升华D.凝华【分析】液化使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淡淡的白雾是液态的小水珠.【解答】解:淡淡的白雾是液化现象,因为河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故选A.【点评】对于常见的物理现象,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可以对比记忆,例如雨、雪、雾、雹等的形成过程.13.(2016•宿迁)关于所示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A.草叶上的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B.山峰间的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树枝上的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D.冬天冰冻衣服晾干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草叶上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此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B、山峰间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C、树枝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D、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吸收热量升华成为水蒸气.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4.(2016•凉山州)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梨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梨上全是水珠,则出现的现象可能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分析】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解答】解: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刚从室外拿进来的冻梨的温度非常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非常低的冻梨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滴附着在冻梨表面上.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液化具体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的应用.15.(2016•菏泽)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冰雪熔化了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升华现象,不合题意;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凝华现象,不合题意;C、冰雪熔化了,是从固态变为液态,属熔化现象,不合题意;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16.(2016•淄博)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错误;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D、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17.(2016•广元)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包含的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B.湿裤子晾干C.冬天窗户玻璃上有冰花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分析】(1)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2)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解答】解:A、“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B、湿裤子晾干,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C、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的了解情况,是中考中最基本的考查内容,属于识记性内容.18.(2016•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了霜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的生成物是气态的,是由液态形成的,据此进行判断.【解答】解:A、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不符合题意;B、水变干了,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中的蒸发过程.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不符合题意;D、水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态变化现象,是一道基础题.判断是哪种物态变化时,关键是看物质原来是什么状态,最后变成了什么状态.19.(2016•桂林)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汽化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清晨树叶上的露珠C.灯丝用久了变细D.路面上的水被太阳晒干【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符合题意;C、灯丝变细,是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不符合题意;D、水被晒干,由液态汽化成为气态.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什么物态变化.20.(2016•乌鲁木齐)放在燃气灶上的一锅水在加热时质量变少.加热过程中水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解答】解:。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一辑):第9章压强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烟台)图中的实验中不能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是()A.B.C.D.2.(2016•广州)如图1所示,静止时U型管两液面相平,下列选项包含图2中所有合理情形的是()A.乙、丁B.甲、丙C.乙、丙D.甲、丁3.(2016•威海)海上舰艇护航编队在距离较近时一般采用“前后”形式,而不采用“并排”形式,如图中与其原理相同的是()A.用吸管吸材料B.盆景水位保持一定高度C.壶嘴与壶身高度相同D.向两纸间吹气4.(2016•菏泽)2016年4月20日下午,甘肃酒泉瓜州县渊泉小学正在举行运动会,塑胶运动场上突然刮起龙卷风,将一名小学生卷起,如图所示.龙卷风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人、动物或物体等“吸起”卷入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的原因是()A.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B.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大于外部的压强C.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D.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5.(2016•株洲)一辆轿车在水平平直公路上高速行驶,如图所示()A.轿车上表面空气流速小压强大B.轿车上表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小C.轿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D.轿车行驶过快,可能飞离地面6.(2016•东营)当火车驶过时,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火车保持一定的距离,也非常危险,以下现象不能用解释此现象的规律解释的是()A.风沿着窗外的墙面吹过时,窗口悬挂的窗帘会飘向窗外B.用吸管吧饮料吸进嘴里C.大风会把不牢固的屋顶掀翻D.护航编队各船只多采用前后行驶而非并排行驶7.(2016•盐城)下列实验中,说明“流速对流体压强有影响”的是()A.从瓶中吸饮料B.吹气时纸条向上飘C.纸和水不会下落D.吸气时乒乓球紧贴漏斗8.(2016•南昌)大气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实例中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A.船闸 B.轮船 C.水泵 D.飞机9.(2016•福州)下列主要利用大气压原理工作的是()A.船闸 B.密度计C.轮船 D.气压计10.(2016•衢州)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中,小柯认为:“实验中纸片不掉落完全是因为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而与大气压无关”.下列能帮助小柯改变这种想法的实猃是()A.如图甲,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紙片都不掉落B.如图乙,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C.如图丙,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D.如图丁,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11.(2016•邵阳)关于气体压强方面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B.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C.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也会降低D.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12.(2016•长沙)如图小实验或生活现象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A.纸片托住水B.橡皮膜外凸C.U形管中液面相平 D.手指夹住铅笔两端13.(2016•青岛)历史上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A.托里拆利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焦耳14.(2016•临沂)下列与压强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船闸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实现船只通航B.学生用吸管“吸”早餐奶与大气压无关C.托里拆利实验最先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D.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小15.(2016•内江)如图所示,帕斯卡曾经用一个装满水的密闭木桶,在桶盖上插了一根细长的管子,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加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这个实验说明了()A.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B.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C.液体压强与管子粗细有关D.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有关16.(2016•郴州)如图所示,薄壁容器的底面积为S,在容器中装入某种液体,液体的重力为G,密度为ρ,深度为h,那么,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A.G/S和G B.ρgh和G C.G/S和ρghS D.ρgh和ρghS17.(2016•南充)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则甲、乙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关系以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和F乙的关系,正确的是()A.ρ甲=ρ乙,F甲<F乙 B.ρ甲>ρ乙,F甲=F乙C.ρ甲<ρ乙,F甲>F乙D.ρ甲>ρ乙,F甲>F乙18.(2016•扬州)如图所示的装置可能是用来研究()A.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B.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C.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D.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19.(2016•达州)如图所示,轻质细绳将物体A,B通过两个定滑轮分别连在同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其中G A=10N,G B=100N,B是边长为20cm的正方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C.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为100ND.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为2.25×103Pa20.(2016•十堰)如图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之比为2:1,底面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质量m A:m B和对地面的压强p A:p B分别为()A.m A:m B=2:1,p A:p B=2:1 B.m A:m B=1:1,p A:p B=2:1C.m A:m B=1:1,p A:p B=1:1 D.m A:m B=2:1,p A:p B=1:1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一辑)第9章压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烟台)图中的实验中不能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是()A.B.C.D.【分析】利用以下两点知识分析解答:(1)流体的压强特点是:流速越大,压强越小.(2)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解答】解:A、将一个乒乓球对着漏斗的细管处,对准漏斗细管口用力向下吹气,因为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乒乓球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乒乓球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压力差,所以乒乓球紧贴在漏斗上.能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B、用吸管吸饮料时,嘴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压入嘴中,利用了大气压,不能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C、将一纸条放在嘴边,用力从纸条上方吹气,因为纸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纸条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纸条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压力差,所以纸条就飘起来.能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D、把吸管一端放进水里,从另一端用力水平吹气时,直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直管中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从竖管中涌出.能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观察物理现象,以及对实验结论的归纳总结能力,要求多观察,多思考。
中考物理创新题分类例析(6)山东省沂源四中(256104)任会常本文刊登在《中学生物理报》初中版2003年2月20日第一版五、数理结合类创新题综观近年来各地市的中考物理试题可以看出,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题目逐年增多,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列方程组解答复杂的力学、电学问题;用不等式解答动态平衡问题;比例式、函数及图象的应用题;三角函数、几何关系的应用等等,均已在各地市中考题中出现过。
重在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1(2002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题)如图1所示,R 1=100Ω的电阻和滑动变阻器R 2串联,A 、B 接到电压为6V 的电路中。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到a 点,变阻器a 点左侧电阻为Ra ,Ra=31R 2。
将量程为0.6A 的电流表或量程为3V 的电压表接到电路中c 处,电表的指针恰好指示满量程。
(l)接在c 处的是__ 表⑵保持原电路不变,如果将c 处的电表换成另一块电表,那么此刻电表的示数是多少? ⑶换成另一块电表后,若移动滑片P 到某一点,使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是0.8W ,通过R 1的电流可能是多少?分析:本题是一道电学综合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欧姆定律和电功率。
需要运用数学中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
因此解答第⑶小题的关键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l)设电路中的总电流为I ,由欧姆定律得:A R R R U I AB 6.01061<'+='+= 电路中的总电流小于0.6A ,显见接在c 处的电表一定是电压表。
⑵c 处为电压表时,示数为3V ,R 1+Ra=R 2-Ra ,又因Ra=31R 2, 解得R 2=30Ω,Ra=10Ω。
c 处接电流表后, 电流 A A Ra R U I 3.0101061=+=+= ⑶当滑片P 滑到某点b 时,设流过R 1的电流为I ,则有P b =(U-IR 1)I=0.8W,代入数值整理得:10I 2-6I+0.8=0 据aac b b I 242-±-=得 图12A A I 20261028.0104)6(62±=⨯⨯⨯--±= A A I A A I 2.020264.0202621=-==+=∴; 故,通过R 1的电流为0.4A 或0.2A 。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一辑):第8章运动和力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淮安)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给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B.汽车轮胎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C.缝衣针的表面做得很光滑D.为了移动重物,在它下面垫上圆柱形钢管2.(2016•衢州)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涉及到不少科学知识,自行车的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A.增大压力 B.增大摩擦力C.减小压力 D.减小摩擦3.(2016•福州)第一个通过理想实现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亚里士多德C.牛顿 D.帕斯卡4.(2016•郴州)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运动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在太空中的宇航员没有惯性D.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5.(2016•孝感)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常用传送带运送工件,如图所示,工件与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关于工件受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件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B.工件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C.工件所受到的重力与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与传送带对工件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6.(2016•湖北)用5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现改用1O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仍在这一水平桌面上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A.大于5N,小于ION B.10NC.5N D.无法判断7.(2016•杭州)如图所示,第一次甲单独用50N的力推墙,第二次甲推墙的力不变,乙用30N的力向左推甲,前后两次,人均未运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两幅图中,墙壁都受到50N的推力B.乙受到地面3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C.第二次推时,甲受到地面2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D.第二次推时,墙壁受到80N的推力8.(2016•无锡)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9.(2016•扬州)运动鞋的鞋底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主要是为了()A.增大摩擦 B.轻便省力 C.增大压强 D.节省材料10.(2016•菏泽)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A.给自行车轴加润滑油B.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C.轴承间安装钢柱D.气垫船底和水面间的空气垫11.(2016•荆门)下列做法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气垫船利用压缩空气使船体与水面脱离接触B.给门轴上的合页加润滑剂C.刹车时用力捏自行车的手闸D.自行车的前后都安装在滚动轴承上12.(2016•内江)以下设计或操作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汽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B.坐车时要求系上安全带C.钢轨铺设在枕木上D.在机器转轴上加润滑油13.(2016•宜昌)汽车停放在水平路面上,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A.汽车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对汽车的引力B.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C.汽车受到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D.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14.(2016•扬州)小华静止站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他对地面的压力和他所受到的重力二力平衡B.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二力平衡C.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D.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15.(2016•重庆)某中学的同学们发明的“超市购物秒结算”系统,在2016年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一等奖,如图所示就是安装了这种系统的购物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购物车受到的总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人推着购物车前行时,人相对于货物架是静止的C.购物车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车中的某个商品惯性变大了D.商品从货物架放入购物车的过程中,商品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16.(2016•连云港)一个文具袋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文具袋受到的重力和文具袋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文具袋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文具袋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文具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桌子对文具袋的支持力和文具袋对桌子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17.(2016•自贡)如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个木块,甲木块用一根细绳拴在左边固定的竖直板上,现在用力把木块乙从右端匀速地抽出来,所用的力F=15N,则甲、乙两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是()A.甲为零,乙受向右的15N的力B.甲和乙都受向右15N的力C.甲和乙都受向左15N的力D.甲和乙都是15N,甲受向右的力,乙受向左的力18.(2016•临夏州)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30N,按住一重G=10N的木块在竖直墙壁上,当木块沿竖直方向匀速下滑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A.40N B.30N C.20N D.10N19.(2016•内江)贴在竖直墙面上的塑料吸盘挂钩(塑料吸盘挂钩重力不计),当挂上适当的重物后,也不会脱落的原因是()A.大气压力大于重力B.大气压力与重力平衡C.塑料吸盘挂钩所受的静摩擦力等于所挂重物的重力D.塑料吸盘挂钩所受的静摩擦力大于所挂重物的重力20.(2016•邵阳)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只能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C.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一辑)第8章运动和力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淮安)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给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B.汽车轮胎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C.缝衣针的表面做得很光滑D.为了移动重物,在它下面垫上圆柱形钢管【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解答】解:A、给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B、汽车轮胎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 符合题意;C、缝衣针的表面做得很光滑,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C不合题意;D、为了移动重物,在它下面垫上圆柱形钢管,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在考查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并学会应用,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2.(2016•衢州)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涉及到不少科学知识,自行车的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A.增大压力 B.增大摩擦力C.减小压力 D.减小摩擦【分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解答】解:自行车的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增大摩擦的方法,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3.(2016•福州)第一个通过理想实现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亚里士多德C.牛顿 D.帕斯卡【分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第一次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解答】解: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正确;B、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C、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不是第一个根据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科学家,故C错误;D、帕斯卡发现了帕斯卡原理,在液体压强的研究中做出了贡献,故D错误.故选A.【点评】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和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牢固掌握,这是小高考经常考查的内容.4.(2016•郴州)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运动一定受到力的作用C.在太空中的宇航员没有惯性D.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道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解答】解:A、受到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可能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错误.B、物体运动可能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力时,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B 错误.C、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宇航员有质量,所以有惯性,所以C错误.D、在粗糙水平面静止的物体,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所以不受摩擦力,所以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理解,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和摩擦力产生条件.5.(2016•孝感)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常用传送带运送工件,如图所示,工件与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关于工件受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件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B.工件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C.工件所受到的重力与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与传送带对工件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分析】(1)首先对工件进行受力分析,因为工件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所以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是相对静止的,则没有摩擦力的作用,工件只受重力和传送带的支持力的作用.(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主要区别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物体是两个,而平衡力的作用物体只有一个.【解答】解:AB、因为工件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所以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工件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AB错误;C、工件所受到的重力与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的方向都是向下的,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它们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D、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与传送带对工件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即压力作用在传送带上,支持力作用在工件上),故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 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受力分析的判断和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分析,是一道综合题.6.(2016•湖北)用5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现改用1O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仍在这一水平桌面上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A.大于5N,小于ION B.10NC.5N D.无法判断【分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求出滑动摩擦力大小.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解答】解: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是5N,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为5N;当改用10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仍在这一桌面上运动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则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5N不变,故C正确.故选C.【点评】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跟物体进行加速、减速、匀速都没有关系,跟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无关.7.(2016•杭州)如图所示,第一次甲单独用50N的力推墙,第二次甲推墙的力不变,乙用30N的力向左推甲,前后两次,人均未运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两幅图中,墙壁都受到50N的推力B.乙受到地面3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C.第二次推时,甲受到地面2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D.第二次推时,墙壁受到80N的推力【分析】(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2)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3)一对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解答】解:在两次推墙的过程中,甲、乙二人均未运动,所以两次甲、乙二人均受到平衡力作用,甲、乙受力分析如下:第一次甲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甲受力的示意图,如下图:第二次甲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甲受力的示意图,如下图:第二次乙对甲的推力与甲对乙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乙受力的示意图,如下图:AD、第一次墙受到的推力为50N,第二次墙受到的推力为甲、乙两人推力之和为80N,故A错误,D 正确;B、乙在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据受力分析可知,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30N,方向向左,故B正确;C、根据受力分析可知,第二次推时,甲受到地面5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故C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对人进行受力分析以及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应用;①平衡力的成立条件:同物、同线、等值、反向;②相互作用力的成立条件:异物、同线、等值、反向.8.(2016•无锡)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分析】(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不易吹开,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分析其实质.【解答】解:A、被风吹开是因为门的滑动摩擦力很小,很容易克服摩擦将门吹开;故A错误;B、门没被吹开,说明此时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风吹门的力等于摩擦力,故B错误;CD、塞入硬纸片后,使门与门框之间的压力增大,因此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掌握增大摩擦力和较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9.(2016•扬州)运动鞋的鞋底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主要是为了()A.增大摩擦 B.轻便省力 C.增大压强 D.节省材料【分析】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少摩擦力的方法有:一是减小压力;二是减小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三是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四是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等).【解答】解:运动鞋的鞋底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主要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故选A.【点评】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利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解释生活中有关问题,学以致用.10.(2016•菏泽)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A.给自行车轴加润滑油B.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C.轴承间安装钢柱D.气垫船底和水面间的空气垫【分析】(1)增大摩擦的办法有: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2)减小摩擦的办法有: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为滚动,④使接触面脱离接触.【解答】解:A、给自行车轴加润滑油使接触面更光滑一些,以减小摩擦力,不合题意;B、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符合题意;C、轴承间安装钢柱是将滑动摩擦变成了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了摩擦力,不合题意;D、气垫船利用气体将船和水面分离,是使接触面脱离,减小船和水之间的摩擦力.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11.(2016•荆门)下列做法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气垫船利用压缩空气使船体与水面脱离接触B.给门轴上的合页加润滑剂C.刹车时用力捏自行车的手闸D.自行车的前后都安装在滚动轴承上【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解答】解:A、气垫船利用压缩空气使船体与水面脱离接触,是使接触面脱离减小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B、给门轴上的合页加润滑剂,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B不合题意;C、刹车时用力捏自行车的手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C符合题意;D、自行车的前后都安装在滚动轴承上,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12.(2016•内江)以下设计或操作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汽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B.坐车时要求系上安全带C.钢轨铺设在枕木上D.在机器转轴上加润滑油【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2)惯性是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对于有害的惯性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3)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4)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解答】解:A、汽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符合题意;B、汽车刹车时,人具有惯性,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向车窗冲去,故为了防止这种现象,人要系安全带,与摩擦力无关.故B不合题意;C、钢轨铺设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与摩擦力无关;故C不合题意;D、在机器转轴上加润滑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和惯性,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压强、摩擦力和惯性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尽可能的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去试着解释.13.(2016•宜昌)汽车停放在水平路面上,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A.汽车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对汽车的引力B.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C.汽车受到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D.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分析】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据此可逐一判断.【解答】解:A、汽车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对汽车的引力,方向相互垂直,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汽车受到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C.【点评】熟知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逐一进行判断,是解答的关键.14.(2016•扬州)小华静止站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他对地面的压力和他所受到的重力二力平衡B.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二力平衡C.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D.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分析】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相互作用力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解答】解:A、他对地面的压力和他所受到的重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且方向相同,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二力不平衡.故A错误;B、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作用在不同一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二力不平衡.故B错误;C、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所以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D、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所以是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逐一进行分析.15.(2016•重庆)某中学的同学们发明的“超市购物秒结算”系统,在2016年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一等奖,如图所示就是安装了这种系统的购物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购物车受到的总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人推着购物车前行时,人相对于货物架是静止的C.购物车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车中的某个商品惯性变大了D.商品从货物架放入购物车的过程中,商品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分析】(1)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3)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含运动速度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解答】解:A、购物车受到的总重力和支持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B、人推着购物车前行时,人相对于货物架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错误;C、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购物车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车中的某个商品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C错误;D、商品从货物架放入购物车的过程中,商品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故选D.。
2024中考物理三轮冲刺压轴题专项突破-创新性题型一、讲方法创新题型主要包括三类:一、阅读理解类创新题;二、联系生活实际类创新题;三、设计、计算类创新题。
做这些创新题的时候一定要放平心态,不能慌,然后认真阅读题面的含义,将其尽量转换为学过的物理模型,若是题目较长,可以将其中的关键信息和重要条件勾画出来,方便后期条件分析,还有就是不要忽视题面中的图形、图表所提供的信息,要充分挖掘它们所包含的信息。
最后在阅读理解类创新题中,我们要先看问题,能直接回答的就直接填写答案,不能直接回答的我们需要带着问题去阅读短文,这样做题会非常高效。
二、学思路铺垫 白炽灯泡白炽灯泡的灯丝是由金属钨制作的,其灯丝发光时温度可达左右.为防止灯丝在高温下氧化,在制作灯泡时要抽真空,在制作大功率灯泡时,还要把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氦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灯所替代.( 1 )由于钨的较高,所以用钨制作灯丝.( 2 )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氦等,主要是为了.( 3 )白炽灯泡逐渐退出市场,是由于.【答案】 (1)熔点(2)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3)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解析】 (1)由题意知灯丝发光时温度可达左右,由于钨的熔点较高,所以用钨制作灯丝.故答案为:熔点.(2)由题意知:把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氦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故答案为: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3)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灯所替代.故答案为: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①发光温度较高,需要熔点也较高②灯泡冲入氦气的原因③白炽灯退出市场原因铺垫阅读短文,然后回答文后问题手工制茶,指尖上的传承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沙以北有一条贯穿了个乡镇的“百里茶廊”,年清明节,小天在几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的带领下,到“百里茶廊”的某茶厂体验手工制茶,小天把手工制茶的部分工序记录如下:萎凋:将采摘回来的茶叶摊晾于无直射阳光的通风干燥处,鲜叶水分降到左右.杀青:将萎凋以后的茶叶放入电炒锅内,把电炒锅调至高温档,用收快速翻炒,去除青叶味,蒸发一部分水分.摇青:把茶叶置于摇青器具中,通过摇动,茶叶与茶叶摩擦,造成叶细胞损伤,促进茶叶氧化,诱发香气,形成茶所特有的清香.揉捻:手工揉捻,让茶叶细胞壁破碎,并揉成卷曲的样子,使其成线成条,从而使茶汁在冲泡时易溶于茶汤,提高浸出率.烘焙:使揉捻成条的茶叶放入电炒锅内用手翻炒,蒸发叶内多余水分,定型、产香.复焙:打开电炒锅的低温档用手慢速翻炒,再次蒸发茶叶内多余的水分.( 1 )平整的茶叶被揉捻卷曲成线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 )在制茶的过程中可以闻到茶叶的清香,说明分子在做运动.( 3 )从文中找出加快茶叶水分蒸发的工序,并指出其加快蒸发的方法.工序:;加快蒸发的方法:.【答案】 (1)形状(2)无规则(3)萎凋、杀青、烘焙、复焙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解析】 (1)平整的茶叶被揉捻卷曲成线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答案为:形状.(2)在制茶的过程中可以闻到茶叶的清香,是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左无规则运动;.故答案为:无规则.(3)加快茶叶水分蒸发的工序有:①萎凋:将采摘回来的茶叶摊晾于无直射阳光的通风干燥处,鲜叶水分降到左右,此过程通过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来加快蒸发;②杀青:将萎凋以后的茶叶放入电炒锅内,把电炒锅调至高温档,用收快速翻炒,去除青叶味,蒸发一部分水分,此过程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来加快蒸发;③烘焙:使揉捻成条的茶叶放入电炒锅内用手翻炒,蒸发叶内多余水分,定型、产香,此过程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来加快蒸发;④复焙:打开电炒锅的低温档用手慢速翻炒,再次蒸发茶叶内多余的水分,此过程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来加快蒸发.故答案为:萎凋、杀青、烘焙、复焙;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①通过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增大液体表面积来加快蒸发②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蒸发③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蒸发④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蒸发⑤直接回答⑥直接回答⑦带着问题阅读短文压轴题可调节式眼镜人的眼睛看清物体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实现的,晶状体相当于全自动变焦镜头.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弱.通过这样的调节,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均能在视网膜上成像.若晶状体调节能力变弱,就会出现看不清远处物体或近处物体的情况,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有人发明了一种能矫正视力的可调节式眼镜,如图1所示,这种眼镜的镜片中含有一种特殊液体.图2是可调节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镜架上有表示移出和加入液体含量的标尺;移动标尺上的滑块可以定量改变镜片中的液体含量,从而改变镜片的形状;镜片中液体含量的改变量可以用滑块在标尺上的位置表示.滑块位于标尺上刻度线处,表示眼镜的初始状态,此时,镜片的形状是扁平的,如图2甲所示.当滑块位于标尺上、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镜片中加入一些液体、加满液体,图2乙是镜片中加满液体的示意图.当滑块位于标尺上、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移出全部液体,图2丙是镜片中移出全部液体的示意图.为探究可调节式眼镜的矫正效果,首先要确定以下程序和标准:选定同一棵树作为观察对象,选定远、中、近三个观察位置,用表示观察位置到树的距离,如图3甲所示;用表示看到的树的清晰度,清晰程度分为清晰、不清晰、模糊三个等级,如图3乙所示.小京和小贝视力不同,没有佩戴眼镜时,小京在近处看树“清晰”,在远处看树“不清晰”;小贝在远处看树“清晰”,但在近处看树“不清晰”.小京和小贝佩戴眼镜后,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①调节镜片中的液体处于初始状态.②选择不同观察位置,观察树,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③改变镜片中液体的含量,重复步骤②.小京和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部分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表一小京的实验结果记录表表二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近清晰清晰清晰近不清晰清晰清晰中清晰清晰中清晰远清晰不清晰模糊远清晰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两位同学对可调节式眼镜有了新的认识.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1 )调节眼睛晶状体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看清()A.不同亮度的物体B.不同颜色的物体C.不同距离的物体D.不同大小的物体( 2 )为了使小京在远、中、近处看树都“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A.加满液体 B.加入一些液体 C.移出一些液体 D.移出全部液体( 3 )为了使小贝在近处看树“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A.加满液体B.加入一些液体C.移出一些液体D.移出全部液体【答案】 (1)C(2)C(3)AB【解析】 (1)通过阅读第一段便可得到答案.故选C.(2)由于小京可以看不清远处物体说明小京是近视眼,所以需要带凹透镜故可移出一部分液体,结合表格可知只能选C.故选C.(3)可知小贝为远视眼,所以需要凸透镜,故加入液体,结合表格可知加满也可以.故选AB.三、提能力1 .中国科技馆有一个“会发电的衣服”的展台,在展台中可以做模拟“发电纤维发电”的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踩动踏步机踏板,带动压电薄膜振动,使得一些与压电薄膜相连的小灯发光;增大踩动踏板的频率,压电薄膜振动得更剧烈,发光小灯的数量增加.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压电薄膜振动时可以产生电压B.小灯发光说明振动的压电薄膜中产生了电流C.发光小灯的数量与踩动踏板的频率有关D.增大踩动踏板的频率,压电薄膜发电的总功率变小【答案】 ABC【解析】 A选项:“踩动踏步机踏板,带动压电薄膜振动,使得一些与压电薄膜相连的小灯发光”说明灯两端有电压,故A正确;B选项:小灯发光说明压电薄膜和小灯之间形成了通路,有电流通过,故B正确;C选项:“增大踩动踏板的频率,压电薄膜振动得更剧烈,发光小灯的数量增加”,故C 正确;D选项:增大踩动踏板的频率,发光小灯的数量增加,说明电路总功率变大,故D错误;故选ABC.2 .如图所示,世界上第一架打印无人驾驶飞机﹣﹣“”,机身质量仅为,翼展,它的主体部分是把尼龙熔化后再凝固的方式层层打印出来的.被用来协助破冰舰在南极破冰,它从破冰舰的甲板上起飞,船上工作人员通过笔记本电脑对其进行远程控制,并接收通过机载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为这艘破冰舰探索最佳前行路径,它结束任务后自动在水上降落.为人们探索南极海域带来极大的便利.请找出一个与以上情景有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示例:物理信息:笔记本电脑进行远程控制;物理知识:利用了电磁波.作答:物理信息:;物理知识:.【答案】通过机载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析】此题中“通过机载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即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工作的;再如,飞机加速升空时所受力的情况怎样,其原因是:此时飞机受到的升力大于自身的重力等.故答案为:通过机载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 .红灯停,绿灯行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人所共知的,能否将红绿灯的作用互换一下呢?我们平时见到的太阳光是白光,它是由红、橙、绿、蓝、靛、紫等色光组成的,白光叫复色光,各种颜色的光叫单色光.单色光的颜色是由频率决定的,红光频率最低,波长最长;紫光频率最高,波长最短,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微粒以及尘埃微粒等障碍物.当光照射到这些微小的障碍物上,障碍物会将光波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将穿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光散射的强度与光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在相同条件下,红、橙光穿过的能量多,蓝、绿光被散射出去的能量多,早晚我们看见太阳时,见到的主要是太阳光中穿透厚厚大气层的红光、橙光,所以朝阳、落日是红色的,晴朗的天空,见到的主要是阳光中被大气散射的蓝、绿光,所以天空呈蓝色.正因为红光在空气中散射最弱,穿透能力强,可以传到较远的地方,使车辆和行人在远处就能发现,及早做好准备,所以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信号.雾天行车,车上要开黄色警示灯,也是这个道理.可见红绿灯的作用是不能互换的.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 )请你概括指出光散射遵循的规律.( 2 )试着运用上文提到的知识解释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答案】 (1)光散射的强度与光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2)我们能够看到大海是因为海水反射的光的进入我们的眼睛,射向水面的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较纯净的海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解析】 (1)根据文中的关键字句可知光散射遵循的规律:光散射的强度与光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故答案为:光散射的强度与光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2)故答案为:我们能够看到大海是因为海水反射的光的进入我们的眼睛,射向水面的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较纯净的海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4 .阅读《洛阳桥》回答问题.洛阳桥被誉为“福建桥梁状元”的洛阳桥坐落于福建泉州洛阳江上.又名“万安桥”,如图所示.洛阳桥始建于北宋年,工程历时七年,桥原长多米,宽约米,有桥墩座,扶栏个,石狮个,石亭座,石塔座,规模宏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桥由当时的郡守蔡襄主持兴建.洛阳桥的桥址位于江海汇合处,水深流急,建造桥基十分困难,桥基随时可能陷落塌陷、甚至被冲入海.洛阳桥的建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影响深远.像近代桥梁的“筏形基础”在国外尚不足百年;“浮运架梁法”至今还很通行;“种蛎固基法”将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堪称绝妙.关键性的工程分为几个阶段:首先在江中沿桥址中线,向江中抛填石料,形成一条横跨过江的矮石堤.石堤宽约为米,而长度达余米.然后,匠师们利用洛阳江里盛产牡蛎这一自然条件,在矮石堤上散置蛎房.由于牡蛎繁殖力强,石堤里外间隙,成片成丛、密集繁生,两三年时间,就将原本松散的石堤胶结成一牢固整体.同时,石堤经受浪潮往复冲击,逐渐密实,底层石料嵌入流沙,使整条石堤变得格外稳固.这样筑成的桥墩底盘,用作桥基,即现代桥梁工程中的所谓“筏形基础”,既增大了基础的面积,又增强了基础的整体性,能有效防止不均匀沉降.在“筏形基础”上,再用巨型条石,齿牙交错,互相叠压,逐层垒砌,筑成桥墩,墩的上下游两头,俱作尖形,以分水势.墩基间亦置大量牡蛎胶粘,潮汐来去,不能冲动.两墩间净孔,约在一丈五六尺.沿岸开采的石梁,预先放在浮排上,等到两邻近桥墩完成后,即趁涨潮之时,驶入两桥墩间,待潮退,浮排下降,石梁即可落在石墩上,全桥石梁余条,每条约二三十吨重,皆“激浪涨舟,浮运架梁”而成.洛阳桥的建成,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历经地震、飓风、水患和战争,洛阳桥经受了几百年的考验,依然屹立,堪称我国古代桥梁史上的伟大创举.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经勘测发现某地块承载能力比较薄弱,如果要在该地块建筑一座高塔,容易发生局部沉降或坍塌.为了避免发生局部沉降和坍塌问题,请你借鉴洛阳桥成功建桥的经验,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并写出你的理由.( 2 )如图所示为洛阳桥船型桥墩的示意图,水流在桥墩前一分为二,沿柱面两侧流动.①请写出洛阳桥桥墩被设计成船型的优点.②请你展开想象,就洛阳桥船型桥墩的设计理念,举例说明还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答案】 (1)构建一个底面积较大的底盘,将石料和水泥混合进行整体灌注,这样增大了基础的面积,又增强了基础的整体性,能够有效防止不均匀沉降(2)①减小阻力②汽车、飞机、潜艇、高铁的牵引机车等流线型结构【解析】 (1)可以借鉴洛阳桥的“筏形基础”,用钢筋将所有独立基础连接起来,并浇注水泥,使所有基础形成一个整体,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使用“筏形基础”增大了受力面积,根据可知,在同等受力情况下,可以减小基底压强.另一方面,由钢筋水泥浇筑成的基础,也能增强基础的整体性,可有效避免不均匀沉降.故答案为:构建一个底面积较大的底盘,将石料和水泥混合进行整体灌注,这样增大了基础的面积,又增强了基础的整体性,能够有效防止不均匀沉降.(2)①船型桥墩有助于减小桥墩上游迎水面受到的水流的冲击作用,还能大大降低桥墩对水流的阻力,从而减小水流对桥墩的冲刷.故答案为:减小阻力.②汽车、飞机、潜艇、高铁的牵引机车等,都做成流线型来减小阻力.5 .防冻冷却液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利用防冻冷却液在散热器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发动机多余内能带走,使发动机能以正常工作温度运转.防冻冷却液主要由水和不易汽化、密度比水小的某种防冻剂(简称原液)混合而成,原液含量(防冻剂占防冻冷却液体积的比例)越高,防冻冷却液的比热容越小,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和沸点与原液含量的关系图像见图和图所示.选用时,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应低于环境最低温度以下,而沸点一般要高于发动机最高工作温度以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若用水代替防冻冷却液,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停车时间比较长,会因水结冰容易导致散热器管道胀裂,为什么?因为当水结冰时,,所以把散热器管道胀裂.( 2 )设某品牌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为,所在地区最低温度为,应选用何种较合适比例的防冻冷却液(选填“”、“”、“”或“”),简述选用理由:.( 3 )现有原液含量为的防冻冷却液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汽化会减少,与原来相比,防冻冷却液的哪些物理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变化?(示例:体积变小)①,②,③,④,⑤.【答案】 (1)体积变大(2)原液含量的防冻液凝固点低于,沸点高于;另外除了满足凝固点和沸点的条件外,的比热容大,冷却效果好(3)密度变小比热容变小沸点升高凝固点升高质量变小【解析】 (1)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减小,根据知,体积变大.故答案为:体积变大.(2)某地最低气温为,防冻冷却凝固点应低于环境最低温度以下,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以下;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为,沸点一般要高于发动机最高工作温度以上,则混合液的沸点约为以上;由于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另外除了满足凝固点和沸点的条件外,的比热容大,冷却效果好.所以选择的防冻液较为合适.故答案为:;原液含量的防冻液凝固点低于,沸点高于;另外除了满足凝固点和沸点的条件外,的比热容大,冷却效果好.(3)现有原液含量为的防冻冷却液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汽化防冻液中的水会减少,防冻液的体积减小,质量减小,与原来相比,防冻液的原液含量增大,密度变小,比热容减小,由图可知,防冻液的凝固点升高,由图可知,防冻液的沸点升高.故答案为:密度变小;比热容变小;沸点升高;凝固点升高;质量变小.6 .小王同学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设计了一个可以测量金属滑片旋转角度的电路.如图所示,把电阻丝弯成半圆形(电阻丝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为圆心,为一能够绕圆心转动的金属滑片,与接触良好.如图所示,为电流表(可选择:量程为、内阻或:量程为、内阻);为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保护电阻,理想电源电压不变,电流表可看成一个能显示通过自身电流大小的定值电阻.选择合适的电流表,把、两个接线柱分别与、相接,为了从电流表上直接读出的旋转角度.请完成以下内容:( 1 )连接好电路后,将转到端,闭合开关,再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示数为最大刻度值,此时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处标注的读数是度.则电流表应选择(选填“”或“”)( 2 )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把转到端,电流表的示数为,此时电流表指针所指的位置处标注的读数是度,则电流表最大刻度的一半处应标注的读数是度;电流表刻度值为处,应标注的读数是度.( 3 )在完成其它标注后,小王同学发现表盘新的刻度值不均匀,为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用理想电压表设计了如下四个改进的电路,其中可行的两个是.A. B.C. D.【答案】 (1)(2)(3)AB【解析】 (1)把、两个接线柱分别与、相接,将转到端时,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示数为最大刻度值,若电流表选择,则电路中的最大电流,由可得,电路中的最小总电阻:,不符合题意,所以,电流表应选择.故答案为:.(2)把、两个接线柱分别与、相接,将转到端时,由电流表的量程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此时电路的最小总电阻即、电流表和的总电阻:,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把转到端时,电路中的电流,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阻丝的阻值:,电流表最大刻度的一半处,电路中的电流,电路中的总电阻:,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则电流表最大刻度的一半处应标注的读数是;标注的读数是度时,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电流表刻度值.故答案为:;.(3)A.电阻丝全部接入电路中,整个电路的总电阻不变,电路中的电流不变,由可知,与成正比,与的长度成正比,长度与角度成正比,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与角度成正比,故A符合题意;B.电阻丝全部接入电路中,整个电路的总电阻不变,电路中的电流不变,由可知,与成正比,与的长度成正比,长度与角度成正比,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与角度成正比,故B符合题意;C.由可知,与不成正比,则与的长度不成正比,故C不符合题意;D.由可知,与不成正比,则与的长度不成正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7 .给两块等大、正对、靠近的平行金属板加上电压,两板之间就有了电场.带电离子在电场中受到力的作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可能发生变化.( 1 ) 甲图中两板间电压为,若一个质量为,电荷量为的负离子,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从负极板向正极板运动,忽略重力的影响,到达正极板时的速度与质量、电荷量和电压的关系数据如表一.则带电离子到达正极板时速度的平方.表一:次数( 2 ) 在其他条件一定时,若第二次实验中的带电粒子以不同的速度沿着乙图中的两板中线方向入射到电场中,带电离子就会发生偏转,离开电场时偏移距离与入射初速度的关系数据如表二.则偏移距离.将数据的表格形式变成公式形式,运用了法.表二:。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一辑):第1章机械运动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16•连云港)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与运动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ab段B.bc段 C.cd段 D.de段2.(2016•潍坊)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3.(2016•济宁)甲、乙两人进行100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A.同时到B.甲先到C.乙先到D.不能确定4.(2016•泸州)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C.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D.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5.(2016•盐城)体育考试中,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小丽50m跑的过程,得到下列张照片,其中表示她加速起跑阶段的是()A.B.C.D.6.(2016•益阳)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你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D.人正常眨一次眼睛所用时间约为10s7.(2016•泰安)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 B.上升的电梯C.商场内的收银员D.货架上的商品8.(2016•泰州)“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删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山B.船C.地面 D.河岸9.(2016•长沙)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以为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D.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10.(2016•郴州)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站台 B.甲车 C.乙车 D.自己11.(2016•邵阳)“五一”劳动节,小华一家自驾游新宁崀山.在小车行驶过程中,小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小车的车厢B.对面驶来的小车C.路旁的小树D.沿途的建筑物12.(2016•淮安)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A.地球 B.月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13.(2016•杭州)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14.(2016•武汉)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A.身高约为160dmB.100m短路成绩约为6sC.步行速度约为1m/s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15.(2016•广州)历史上把如图示意的长度定为1英寸,1英寸约为()A.2.5km B.2.5m C.2.5dm D.2.5cm16.(2016•郴州)同学们估测教室里讲台的高度,结果正确的是()A.80m B.80dm C.80cm D.80mm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16•连云港)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与运动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ab段B.bc段 C.cd段 D.de段【分析】比较汽车运动的快慢可以从两个角度,一是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二是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据此判断.【解答】解:读图可知,ab与bc段、cd段相比,通过相同的路程,ab段所用时间最短,因此,ab段速度更大;cd段与de段相比,相同时间内,de段通过的距离最短,所以速度更慢.综上所述,在图中的四段运动过程中,ab段的平均速度最大.故选A.【点评】本题既要明确平均速度的比较方法,即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同时更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比较.2.(2016•潍坊)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分析】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车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A 错误;B、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甲===2m/s;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B正确;C、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所以,如果两车反向运动,则5s可能相遇;如果两车同向运动,则两车不能相遇.故C错误;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3.(2016•济宁)甲、乙两人进行100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A.同时到B.甲先到C.乙先到D.不能确定【分析】设甲的百米成绩为t,知道甲每次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则甲在时间t内跑100m、乙跑90m,可求出二人的速度;若让甲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10m,乙仍在原起点处与甲同时起跑,因速度不变,可分别求出二人所用时间,然后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设甲用的时间为t,则速度为v1=,乙的速度v2==,第2次比赛时,s1′=100m+10m=110m,s2′=100m,因为速度不变,所以甲用的时间:t1′===t,乙用的时间:t2′===t,因为t<t,即t1′<t2′,因此还是甲先到达终点.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明确甲跑100m所用时间和乙跑90m所用时间相同,然后可求出二人速度,这也是此题的突破点,再比较第2次比赛时二人所用的时间就可以了.4.(2016•泸州)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C.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D.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分析】由位移图象直接兔子和乌龟出发的时刻与位置.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分析兔子和乌龟的运动情况.当两个动物的位移相等时,说明到达同一位置.根据v=比较速度大小.【解答】解:A、由图读出,兔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兔子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2﹣t3时间内静止不动,t3时刻以后又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兔子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是t4,t4乌龟跑完全程用时间t5,兔子先到达终点.故B错误.C、兔子在t2﹣t3时间内静止不动,乌龟比兔子跑的快.故C错误.D、根据v=可判断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位移图象问题,关键要理解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纵坐标实质表示物体的位置.5.(2016•盐城)体育考试中,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小丽50m跑的过程,得到下列张照片,其中表示她加速起跑阶段的是()A.B.C.D.【分析】加速运动是指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据此对照各图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她在加速起跑阶段,速度越来越大,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对照各图可知,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速度和物体运动,关键是理解加速运动的含义,并掌握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6.(2016•益阳)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你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D.人正常眨一次眼睛所用时间约为10s【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 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B、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1dm左右,指甲的宽度在1cm=0.1d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正常人眨一次眼的时间不到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A.【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7.(2016•泰安)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 B.上升的电梯C.商场内的收银员D.货架上的商品【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相对地面、商场内的收银员、货架上的商品的位置均发生变化,则乘客相对它们来说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乘客相对上升电梯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则乘客相对上升的电梯是静止的,故B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8.(2016•泰州)“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删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山B.船C.地面 D.河岸【分析】首先判断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选择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不变的物体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选择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的物体是参照物.【解答】解:“看山恰似走来迎”,被研究的物体是山在运动,山和船或山与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人为参照物,不可能以山、地面及河岸为参照物.故选:B.【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9.(2016•长沙)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以为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D.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A、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司机与汽车的位置没有变化,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故A错误;A、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汽车与高架桥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变化,以高架桥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故B错误;C、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北运动,故C错误;D、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桥上路灯与司机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直接考查参照物的概念以及对运动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属于基础题目.10.(2016•郴州)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站台 B.甲车 C.乙车 D.自己【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行驶的乙车自己乘坐的甲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坐在静止的甲车中的人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乙车,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运动状态确定参照物,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判断相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方法即可正确解题.11.(2016•邵阳)“五一”劳动节,小华一家自驾游新宁崀山.在小车行驶过程中,小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小车的车厢B.对面驶来的小车C.路旁的小树D.沿途的建筑物【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A、小华相对于小车的车厢,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符合题意;B、小华小明相对于对面驶来的小车,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C、小华相对于公路两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D、小华相对于沿途的建筑物,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一样.12.(2016•淮安)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A.地球 B.月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分析】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神舟九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后,若认为“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选择“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静止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13.(2016•杭州)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A、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静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故A错误;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也向东行驶且速度更快时,西子号上的乘客可以看到和谐号向东行驶,故B正确;C、若西子号静止,和谐号向西行驶,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但题目中“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C错误;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且西子号较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不可能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D错误.故选B.【点评】(1)参照物的选择,作为参照物的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如果选定为参照物,就假定为不动的物体.(2)由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14.(2016•武汉)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A.身高约为160dmB.100m短路成绩约为6sC.步行速度约为1m/s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cm=16.8dm左右.此数据不合理;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不可能是6s.此数据不合理;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m/s左右.此数据不合理;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此数据不合理.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15.(2016•广州)历史上把如图示意的长度定为1英寸,1英寸约为()A.2.5km B.2.5m C.2.5dm D.2.5cm【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由图知,大拇指第一节骨骼的长度为1英寸,其长度与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差不多,而一元硬币的直径在2.5cm 左右,所以1英寸约为2.5cm=0.25dm=0.025m=2.5×10﹣5km.故选D.【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16.(2016•郴州)同学们估测教室里讲台的高度,结果正确的是()A.80m B.80dm C.80cm D.80mm【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讲台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800mm左右.故选C.【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一辑):第3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连云港)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一种升华现象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2.(2016•德州)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冬季中华大地的北国风光,图中与“雪”的形成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冰冻的衣服变干B.深秋大雾弥漫C.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D.铁水浇铸成零件3.(2016•河北)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B.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4.(2016•岳阳)“月落乌啼霜满天”的“霜”的形成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凝固 C.凝华 D.液化5.(2016•泰安)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2016•重庆)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A.厨房蒸笼旁的“白汽”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7.(2016•湖北)襄阳是一座美丽的山水园林古城,四季变化分明.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护城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B.青草上形成的“露珠”C.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D.羊祜山上形成的白雾8.(2016•临沂)四季分明的临沂城宜商宜居.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珠晶莹C.秋天,白雾弥漫D.冬天,霜满枝头9.(2016•巴中)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固现象 D.凝华现象10.(2016•孝感)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吸热C.寒冷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11.(2016•杭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12.(2016•武汉)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13.(2016•郴州)今年4月份,我市各地陆续下起了冰雹,范围广,颗粒大,在近几十年来十分罕见.冰雹落到地上,不久就“不见了”,这个物态变化过程是()A.熔化 B.液化 C.凝固 D.升华14.(2016•潍坊)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冬天冰冻的衣服在室外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B.壶中的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的“白气”为水蒸气C.夏天看到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冰棒溶化后蒸发的水蒸气D.深秋的早晨草叶上会出现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固而形成的15.(2016•广州)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A.杯中液态氮放热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6.(2016•长沙)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低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7.(2016•台州)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18.(2016•菏泽)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冰雪熔化了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19.(2016•福州)初春的清晨常常有雾,雾的形成是()A.凝固 B.升华 C.液化 D.熔化20.(2016•泰安)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室内的水蒸气发生了()A.凝固 B.凝华 C.汽化 D.液化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一辑)第3章物态的变化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连云港)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一种升华现象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A、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 错误;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三种物质三种状态之间六种物态变化,都是基础性的,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2.(2016•德州)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冬季中华大地的北国风光,图中与“雪”的形成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冰冻的衣服变干B.深秋大雾弥漫C.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D.铁水浇铸成零件【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A、冰冻的衣服变干,冰由固体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过程,不符合题意;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C、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D、铁水浇铸成零件,铁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判断物态变化,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热学知识考查的热点内容.3.(2016•河北)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B.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分析】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解答】解: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A、洒在地上的水不见了,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不符合题意;B、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是在冷库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在冻肉表面,使总重量变大.符合题意;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由固态熔化成为水.不符合题意;D、樟脑丸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4.(2016•岳阳)“月落乌啼霜满天”的“霜”的形成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凝固 C.凝华 D.液化【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条件是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条件是放热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条件是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条件是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条件是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条件是放热.霜是由水蒸气放热凝华成的小冰晶.【解答】解: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于物态变化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各物态变化是解题关键.5.(2016•泰安)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①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在内表面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③深秋,树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④初春,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②③.故选C.【点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分析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根据定义进行判断.6.(2016•重庆)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A.厨房蒸笼旁的“白汽”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A、厨房蒸笼旁的“白汽”,是蒸笼内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7.(2016•湖北)襄阳是一座美丽的山水园林古城,四季变化分明.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护城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B.青草上形成的“露珠”C.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D.羊祜山上形成的白雾【分析】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冰花”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冰晶,是凝华.【解答】解: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青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不符合题意;C、严冬,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符合题意;D、白雾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中凝华现象,我们只要掌握住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就能正确判断.8.(2016•临沂)四季分明的临沂城宜商宜居.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珠晶莹C.秋天,白雾弥漫D.冬天,霜满枝头【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解答】解:A、春天,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不合题意.B、夏天,露珠晶莹,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合题意.C、秋天,白雾弥漫,雾是液态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不合题意.D、冬天,霜满枝头,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三种物质三种状态之间六种物态变化,都是基础性的,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9.(2016•巴中)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固现象 D.凝华现象【分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北方冬季,房顶出现的霜、树枝上出现的雾凇,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选D.【点评】由生活现象判断物态变化这类题目,一定要搞清物体先后都是以什么状态出现,然后结合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来判断物态变化过程,结合题意认真分析,不可盲目判断.10.(2016•孝感)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吸热C.寒冷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B、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此过程吸收热量.此选项正确;C、“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气流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干冰极易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为气态,同时吸收大量的热.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弄清物态的相变过程,根据选项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进行判断分析.11.(2016•杭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需要吸热.故A错误;B、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C、冰棍是固体,吃在嘴里变成液体是熔化,熔化吸热.故C正确;D、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2.(2016•武汉)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解答】解:A、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故A错误;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吸热,故B错误;C、由于从冰箱取出的一瓶水,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故C正确;D、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液化知识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液化的条件有没有发生变化.13.(2016•郴州)今年4月份,我市各地陆续下起了冰雹,范围广,颗粒大,在近几十年来十分罕见.冰雹落到地上,不久就“不见了”,这个物态变化过程是()A.熔化 B.液化 C.凝固 D.升华【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解答】解:冰雹落到地面上一会儿就变成水,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掌握熔化、凝固、汽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情况很重要.14.(2016•潍坊)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冬天冰冻的衣服在室外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B.壶中的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的“白气”为水蒸气C.夏天看到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冰棒溶化后蒸发的水蒸气D.深秋的早晨草叶上会出现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固而形成的【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冬天的衣服上的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发生升华现象,故A正确;B、壶中的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夏天空气温度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故C错误;D、深秋的早晨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就是我们常见到的霜,这是物质的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15.(2016•广州)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A.杯中液态氮放热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分析】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是吸热过程;②物质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③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放出热量.【解答】解:A、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常温下立即沸腾,此时会吸收热量.此选项错误;BC、液态氮的沸点为﹣196℃,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气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D、液态氮沸腾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奶浆和杯子的温度极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杯子,在其表面凝华形成霜.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吸放热情况,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难度不大.16.(2016•长沙)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低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从人体吸收热量,使人体温度降低,故AB错误;CD、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7.(2016•台州)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是放热的;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解答】解:镜子上结雾,指的是镜子上出现的小水珠,它是由浴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使镜面模糊不清;为了避免水蒸气的液化,防雾镜在背面装有电热丝,浴后的化妆、剃须、整发和装扮自己的仪容时,只要接通其电路,提高镜面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高的镜面,不能放热液化,所以能避免发生结雾现象,故B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以及使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8.(2016•菏泽)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冰雪熔化了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升华现象,不合题意;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凝华现象,不合题意;C、冰雪熔化了,是从固态变为液态,属熔化现象,不合题意;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19.(2016•福州)初春的清晨常常有雾,雾的形成是()A.凝固 B.升华 C.液化 D.熔化【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雾的形成,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解答】解: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的判断能力.20.(2016•泰安)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室内的水蒸气发生了()A.凝固 B.凝华 C.汽化 D.液化【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解答】解: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后,眼镜的温度很低,而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镜片模糊.故选D.【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学生对液化过程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
第三部分全国视野创新题型推荐题型一创新实验1.(2019河北)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上.如图所示为质量分布均匀但形状不规则带有小孔的薄木板,请用细棉线、刻度尺、笔和铁架台来确定它的重心.第1题图(1)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即为薄木板的重心;(3)实验中没有利用到的物理知识:________.(填写序号)①二力平衡的条件②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③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成正比2.(2020内江)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中,以钩码作为被测物体,每个钩码的质量m均为50 g.实验步骤如下:第2题图A. 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调零,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B. 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C. 逐渐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测出相应钩码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钩码数/个 1 2 3 4 5质量m/kg 0.05 0.10 0.15 0.20 0.25重力G/N 0.49 0.97 1.47 1.97 2.45请你在乙图坐标纸上,用描点法作出G-m图像.并根据图像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________.3. (2020河北改编)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和生产中使用斜面的好处是可以省力,如:________.那么斜面的省力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使用斜面的省力情况可以通过比较沿斜面拉力F与物体重力G的比值大小来判定,比值越小,越省力)第3题图小明做了如下猜想:猜想1:与斜面的表面材料有关;猜想2: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猜想3: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有关.小明为验证上述猜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所用的物块材料及其表面粗糙程度相同,在沿斜面拉力的作用下,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相关的记录如下表.实验序号 1 2 3 4 5 6斜面倾角θθθθθ1(θ1>θ) θ2(θ2>θ1) 斜面的表面材料木板毛巾木板木板木板木板物块重G/N 2.0 2.0 4.0 6.0 2.0 2.0 沿斜面拉力F/N 1.35 1.52 2.70 4.05 1.52 1.70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对比实验________中的数据可知,使用斜面省力的情况与斜面的表面材料有关;(2)通过对比实验1、5、6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验证猜想3,小明做了实验________(填写实验序号),分析实验数据后,小明认为这几次实验省力情况相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2020嘉兴)降落伞是让人或物体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的一种工具,广泛用于应急救生、空投物资等.某STEM项目学习小组同学对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了兴趣,并开展了以下探究.【实验器材】①纱布、棉布、防水布;②小沙包若干;③剪刀、刻度尺、透明胶带、绳子、天平.【提出问题】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第4题图【建立假设】假设一: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材料有关;假设二: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面积有关;假设三: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和重物的总质量有关.【收集证据】如图,将沙包挂在降落伞上,并使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实验时,同学们发现实验器材中缺少一种测量工具________,完善实验器材后继续实验,获得以下数据.组别伞面材料伞面面积(cm2)伞和重物的总质量(g)降落时间(s)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1 纱布 1 200 100 8.6 8.5 8.7 8.62 棉布 1 200 100 9.3 9.5 9.4 9.43 防水布 1 200 130 10.7 10.8 10.9 10.84 防水布 1 500 130 13.1 13.4 13.4 13.35 / / / /【得出结论】分析上述数据,发现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思考讨论】进一步分析发现,针对建立的假设,所收集的证据并不完整,请你在表格中的组别5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5. (2020郴州)小明为了研究弹簧枪能射多远(水平射程x),准备了一把可调节弹簧压缩量的弹簧枪和三种大小一样、质量不同的弹珠,并提出如下猜想:第5题图猜想A:弹珠水平射程与弹簧压缩量有关猜想B:弹珠水平射程与弹珠质量m有关猜想C:弹珠水平射程与发射点距离地面高度h有关小明先后调整弹簧的压缩量和发射点距离地面的高度.选用不同质量的弹珠,分别进行实验,实验中弹珠均水平射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序号弹簧压缩量/cm弹珠质量m/g弹簧枪离地面高度h/m水平射程x/m1 2 2 0.45 1.342 4 2 0.45 2.683 6 2 0.45 4.024 4 4 0.45 1.905 46 0.45 0.506 4 4 1.00 2.847 4 4 1.50 3.48(1)比较实验序号1、2、3三次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___,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弹簧压缩量越大,水平射程越远;(2)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三次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B,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三次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___,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发射点离地面越高,水平射程越远.6.(2020衢州)为探究影响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因素,小科利用铜片、锌片作电极的水果电池(图甲)和电压传感器(精密电压测量仪)等器材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第6题图实验组别水果种类电极插入深度/cm电极之间距离/cm测得电压/V1 哈密瓜 1.0 2.0 0.8862 哈密瓜 1.0 4.0 0.8853 哈密瓜 1.0 6.0 0.8864 苹果 1.0 2.0 1.0095 苹果 1.5 2.0 1.0116 苹果 2.0 2.0 1.010 (1)为探究电极之间距离对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影响,应选用实验________(填组别)进行对比.(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干电池与水果电池原理类似,其结构如图乙.若要改变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根据本实验的结论,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二设计性实验1. (2020山西改编)为了保障学生安全,交警在育才中学学校门前的街道,设置了限速30 km/h 的警示牌.有家长反映,经常有车辆超速.在没有安装测速仪的情况下,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测量校门前行驶车辆的平均速度是否超速.(1)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2.(2020天津)“停课不停学”期间,小明在“云课堂”中学习了密度计的相关知识后,想用家中可用器材(如图所示),测出一枚新鲜鸡蛋的密度.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请你帮他设计一个测量鸡蛋密度的实验方案.要求:第2题图(1)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及所需测量的物理量;(2)写出鸡蛋密度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3.(2019山西改编)六一儿童节,小明的爷爷特制了三个大小不同、外观镀有相同颜色的实心金属球,并在球上刻有对晚辈祝福的话,要分别送给小明和他的两个妹妹.爷爷对小明说,三个小球中两个材质相同的送给妹妹,另一个材质不同的送给小明,要小明自己想办法找出.请你设计实验,帮助小明找出这个小球.(1)实验器材:电子秤、自制溢水杯、水、小杯.(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4. (2020益阳)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阻R x的阻值,其中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0的阻值已知,S为单刀双掷开关.第4题图(1)扼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指出物理量的名称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2)R x的表达式R x=________(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及相应的符号表示).5. (2020泰安)现有如下实验器材:待测电源(电压大约在16 V~18 V之间)、一个实验室用的量程为0~15 V的电压表、一个开关、三个定值电阻(分别为R1=1 kΩ、R2=10 Ω、R3=20 Ω)、导线若干.请你利用实验器材,并从三个电阻中选择两个电阻,设计实验测量出电源电压值,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选择的两个电阻是________和________.(2)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实验测量过程中不拆接电路).(3)测量步骤及所需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源电压值的表达式(用已知物理量字母和测量物理量字母表示)U0=______________.6. (2019天津)现有一个电压约为36 V的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一个量程为0~1 A的电流表,三个阻值已知的电阻R1(20 Ω)、R2(30 Ω)、R3(10 kΩ),开关和导线若干.请合理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比较精确地测出约为10 Ω的未知电阻R x的阻值.要求:(1)画出实验电路图;(2)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3)写出待测电阻R x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7.物理兴趣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测一个已知额定电压为3.8 V 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老师提供的器材如下:电源电压恒为 6 V;一块电压表(量程0~3 V,分度值0.1 V;量程0~15 V,分度值0.5 V);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0( R0的阻值小于该灯泡的电阻);三个开关及若干导线.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帮助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较精确地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要求:(电路不可重组)(1)在虚线框内画出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2)根据你设计的电路,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需测量的物理量;(3)写出灯泡额定功率P额的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答案:题型一创新实验1. 几何中心(1)①用细棉线系住小孔将不规则的薄木板悬挂起来,当木板静止时,用笔和刻度尺在木板上画出重力的作用线AB;②用细棉线系住另一小孔利用同样的方法再画出另一重力作用线CD(2)AB、CD的交点(3)③【解析】形状规则且质悬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1)①用细棉线系住小孔将不规则的薄木板悬挂起来,当木板静止时,用笔和刻度尺在木板上画出重力的作用线AB;②利用同样的方法再画出另一重力作用线CD;(2) AB、CD的交点就是薄木板的重心;(3)木板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木板受到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因此重心一定在所画的线上,而两条线的交点就是重心的位置.综上所述,本实验没有用到的物理知识是③.2. 等于如答图所示正比第2题答图3. 盘山公路(答案合理即可)(1)1、2(2)斜面倾斜程度越小,越省力(3)1、3、4拉力F 与物体重力G的比值相等【解析】盘山公路可以看成生产、生活中的斜面,可以省力.(1)探究斜面省力的情况与斜面的表面材料是否有关,需控制斜面的倾角、物块重力相同,改变斜面的表面材料,所以应对比实验1、2中的数据;(2)实验1、5、6中的数据,斜面的表面材料、物块重力相同,而斜面的倾角不同,且倾角越大越费力,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斜面倾斜程度越小,越省力;(3)为验证猜想3,需控制斜面表面材料相同、倾角相同,改变物体的重力,所以小明做了实验1、3、4,分析三次实验数据后发现,拉力F与物体重力G的比值相等,所以小明认为这几次实验省力情况相同.4. 【收集证据】秒表【得出结论】伞面材料、伞面面积【思考讨论】如下表所示(合理即可)组别伞面材料伞面面积(cm2)伞和重物的总质量(g)降落时间(s)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5 纱布 1 200 120 / / / /5. (1)A(2)2、4、5弹珠质量越大,水平射程越近(或弹珠质量越大,水平射程越短)(3)4、6、7 C【解析】(1)比较实验1、2、3,在弹珠的质量和弹簧枪离地面的高度一定时,弹簧压缩程度越大,弹珠水平射程越远,可验证猜想A;(2)要验证猜想B,即验证“弹珠水平射程与弹珠的质量有关”时,应控制弹簧压缩量和弹簧枪距地面的高度一定,改变弹珠的质量;由2、4、5的实验数据可得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弹珠的质量越大,弹珠水平射程越近;(3)要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即猜想C时,要控制弹簧压缩量和弹珠的质量相同,改变弹簧枪距地面的高度,所以可比较表中序号为4、6、7的实验数据.6. (1)1、2、3(2)电极材料不变时,水果电池的电压大小与水果种类有关,与电极插入深度和电极之间的距离无关(3)改变化学填充剂的成分【解析】(1)由实验数据表格可知,在探究影响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因素时,猜测电池电压可能与水果种类、电极插入深度、电极之间距离有关时,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在探究电极之间距离对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影响时,应控制水果种类和电极插入深度相同,而电极之间的距离应不同,在6组实验中,第1、2、3三组实验,满足上述条件,所以选用1、2、3组实验进行对比;(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电极材料不变时,水果电池的电压大小与水果种类有关,与电极插入深度和电极之间的距离无关;(3)若要改变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应改变化学填充剂的成分.题型二 设计性实验1. (2)①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A 、B 两点,用刻度尺测量出来两点之间的路程s ;②让一名同学站在A 点,另一名同学站在B 点;③汽车车头行驶至A 点时,A 点处的同学举手示意,同时B 点处同学用停表开始计时;汽车车头行驶至B 点时,B 点处同学停止计时,记录汽车从A 点到B 点行驶的时间t ;④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v =s t . (3)若v >30 km/h 则超速,若v ≤30 km/h 则不超速.2. (1)①用刻度尺测出塑料管的长度为l 0;②将装有适量食盐的塑料管竖直漂浮在水中,测出塑料管露出液面的长度为l 1;③将鸡蛋放入水中,向水中加食盐并搅拌均匀使鸡蛋悬浮,再测出塑料管露出液面的长度为l 2.(2)ρ鸡蛋=l 0-l 1l 0-l 2 ρ水 【解析】(1)实验步骤为:①用刻度尺测出塑料管的长度为l 0;②将装有适量食盐的塑料管竖直漂浮在水中,测出塑料管露出液面的长度为l 1;③将鸡蛋放入水中,向水中加食盐使鸡蛋悬浮,再测出塑料管露出液面的长度为l 2.(2)设塑料管的横截面积为S ,塑料管始终漂浮,则G =F 浮=ρ水gS (l 0-l 1)=ρ盐水gS (l 0-l 2),盐水的密度为ρ盐水=l 0-l 1l 0-l 2ρ水,鸡蛋悬浮,则ρ鸡蛋=ρ盐水=l 0-l 1l 0-l 2ρ水. 3. (2)①用电子秤分别测出小球、空小杯的质量,分别记作m 1、m 2;②在溢水杯中装满水,让小球浸没,将溢出的水收集到小杯中,用电子秤测出小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记作m 3;③则小球的密度ρ1=m 1ρ水m 3-m 2;④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出另外两个球的密度ρ2、ρ3. (3)比较ρ1、ρ2、ρ3,其中密度不同的小球就是送给小明的.4. (1)a.开关S 与a 端接触,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 0 ;b.开关S 与b 接触,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 x (2)I 0R 0I x【解析】当开关S 与a 端接触,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 0,可得电源电压为I 0R 0,开关S 与b 接触,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 x ,根据I =U R 可得,R x =I 0R 0I x. 5. (1)R 2 R 3 (2)如答图所示 (3)闭合开关S ,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 1 (4)R 2+R 3R 2U 1(或U 1+R 3R 2U 1)第5题答图【解析】(1)若选用R 1和R 2两个电阻串联,尽管在其中一个电阻上的电压也不超过15 V ,但是指针偏转角度较小,不容易读数,因此选用R 2、R 3两个电阻串联最合适;(2)根据题意,设计的电路图如答图所示;(3)闭合开关S ,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 1;(4)电源电压值的表达式为:U 0=R 2+R 3R 2U 1或U 1+R 3R 2U 16. (1)如答图所示 (2)实验步骤: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②只闭合开关S 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 1;③只闭合开关S 2,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 2 (3)R x =I 1I 2(R 1+R 2)-R 2第6题答图7. (1)如答图所示 (2)①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大阻值处;闭合开关S 1、S 2,断开开关 S 3,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2 V ;②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 位置不动,开关S 1仍闭合,断开开关S 2,闭合开关S 3,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U 0 (3)P 额=3.8 V×U 0R 0第7题答图【解析】(1)为能根据定值电阻的电流得知灯泡的电流,应将定值电阻、灯泡串联,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因为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 V ,且要求较精确地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压表量程应选0~3 V ,利用串联电路电压规律间接测量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的电压,利用开关的闭合使电压表分别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及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两端的总电压,如答图所示;(2)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需要测出小灯泡额定电压下的电流,所以要先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8 V .按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大阻值处;闭合开关 S 1、 S 2,断开开关S 3,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2.2 V ,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6 V -2.2 V =3.8 V ,小灯泡正常发光.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 位置不动,开关 S 1仍闭合,断开开关S 2,闭合开关 S 3,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0,即此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3)由分析可以得出电路的电流I 额=U 0R 0,所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 额=U 额I 额=3.8 V×U 0R 0.。
初中物理新题型总结大全标题:初中物理新题型总结大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这门学科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近年来,初中物理的新题型层出不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这些新题型进行详实的总结和解析。
一、实验题型的创新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实验题型通常较为单一,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步骤和结果的理解。
然而,新题型中的实验题型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考察。
例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这样的题目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情景题型的引入新题型中还引入了一种新的题型——情景题型。
这种题型通常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
比如,可能会出现“如果一个足球从10米高的地方落下,它落地时的速度会是多少?”这样的问题。
这种题型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开放性题型的设计开放性题型是新题型中的一大亮点。
这种题型没有固定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例如,“如果你是一个科学家,你会如何利用物理学的知识来解决能源危机的问题?”这种题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四、跨学科题型的融合新题型中还有一种跨学科题型,即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设计题目。
例如,可能会出现“请用物理学的知识解释生物学中的光合作用过程。
”这样的问题。
这种题型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看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图形题型的应用图形题型是一种新的题型形式,通过图形来呈现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来解决问题。
这种题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初中物理的新题型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它们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中考物理创新题分类解析(3)三、联系实际类创新题在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卷中,有不少联系实际的试题。
这类试题以工农业生产、高新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要求考生将试题展示的实际情景转化为物理情景,然后运用相应的物理知识解答。
此类联系实际的试题,一是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能检验出学生素质的高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下面仅对“与电器应用的联系”、“与交通工具的联系”和“与现实生活联系”等三类试题作一解析。
1、与电器应用的联系例1、(20XX 年济南市中考题)某种家用电熨斗为适应不同衣料的熨烫,设计了调节温度的旋钮式多档开关。
其电路简图如3(甲)所示。
两电阻丝阻值R 1=R 2=121Ω。
旋转多档开关的旋钮可以改变l 、2、3、4四个接线点之间的连接情况,从而使电熨斗被加热到所需温度。
图3(乙)给出了四个接线点之间的一种有效连接方式。
(l)请画出其他的有效连接方式,并由此分析说明该电熨斗共有几个调温档位。
(2)计算该电熨斗正常使用时的最小功率和最大功率。
分析:图3是常用的“家庭用电熨斗”的一种电路,通过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3 图4四个接线点的有效连接方式共有六种,如图4所示。
图①中两电阻丝串联,电阻最大,功率最小,为低温档;图②③④中只有R 2连在电路中,图⑤中只有R 1连在电路中,因为R 1=R 2,所以上述四种连接是等效的,为同一档,即中温档;图⑥中两个电阻丝并联,电阻最小,功率最大,为高温档。
综上分析可知,该电熨斗共有3个调温档位。
在低温档时,两电阻丝串联,电熨斗的功率最小。
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R=R 1+R 2=121Ω+121Ω=242Ω电路中的电流A A R U I 1110242220===消耗的功率为W W UI P 2001110220=⨯== 在高温档时,两电阻丝并联,电熨斗的功率最大。
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 '=R 1/2=121Ω/2=60.5Ω;电路中的电流A A R U I 11405.60220=='='消耗的功率为W W I U P 8001140220=⨯=''=' 故,该电熨斗共有3个调温档,最小功率为200W ,最大功率为800W 。
专题九创新题型推荐一、设计性实验1.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上.如图所示为质量分布均匀但形状不规则带有小孔的薄木板,请用细棉线、刻度尺、笔和铁架台来确定它的重心.第1题图(1)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即为薄木板的重心;(3)实验中没有利用到的物理知识:________.(填写序号)①二力平衡的条件②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③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成正比2.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已有的猜想和理由分别是:猜想一: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理由是:拖动教室中较重的讲台比较轻的课桌感觉费力;猜想二: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理由是:穿上鞋底有花纹的鞋走路时不容易滑倒;(1)请你自己提出一个不同于以上的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验证该猜想,需要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为了保障学生安全,交警在育才中学校门前的街道,设置了限速30 km/h的标志牌.有家长反映,经常有车辆超速.在没有安装测速仪的情况下,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测量校门前行驶车辆的平均速度是否超速.(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网上传说,坦桑尼亚一个名叫姆佩巴的学生急于上课,将热牛奶放进了冰箱,令他惊奇的是,这杯热牛奶比同时放入冰箱中的冷牛奶先结冰.有网友跟帖:热水也比冷水结冰快.后来,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姆佩巴效应”.你认为传说中的“姆佩巴效应”是真的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这个说法是否正确.(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5. 据说某电子秤可测液体体积,小明进行以下两个实验,验证这种说法是否真实.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实验一:质量为50.0 g的水,该秤显示的体积为50.0 mL.第5题图实验二:质量为50.0 g的油,该秤显示的体积也为50.0 mL.结合水、油的密度,小明发现该秤可以测出水的体积,不能测出油的体积.小明猜想:该电子秤不能测出密度不等于水的液体的体积.利用该电子秤和某种液体(ρ液≠ρ水且ρ液未知),设计实验验证小明猜想是否正确(若需要,可补充器材).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小明猜想是否正确的依据.二、开放性试题1.小明将一张卡片对折后,如图放在桌面上,对着卡片与桌面之间吹气,卡片下方的气体压强________,卡片被压在了桌面上.该现象说明了流体压强与________有关,请列举一个该原理的实际应用:________________.第1题图2. WiFi上网是当今广泛使用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现在人们更流行在WiFi环境下用微信语音聊天,它传递信息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它的传播速度慢了3 600倍.请你想象一个生活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3. 为了测定风速大小,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装置中探头、金属杆和滑动变阻器滑片P相连,可上下移动.该装置利用了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________的原理.现要求:当风吹过探头时,风速越大,电压表的示数越大,请对该装置提出一条合理改进措施____________.第3题图4. 在通常情况下,许多物质的密度、沸点、凝固点、比热容等都是稳定不变的.这些稳定不变的物理量既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也是自然界平衡与和谐的本质反映.假如这些物理量发生改变,我们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就会发生变化.请仿照示例,就任一物理量发生改变,提出两个相关的物理问题,并做出合理的猜想.【示例】问题:如果水的密度变小,轮船的吃水深度将如何变化?猜想:轮船的吃水深度将增加.(1)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天小强在五楼的阳台上玩玻璃弹珠,一不小心有两个同样大小的弹珠掉下楼,小强急忙下去寻找.来到楼下后发现撞在水泥地面上的那个弹珠已经破碎,但是另一个落在沙地上的弹珠却完好无损.(1)请根据上述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你写出两个合理的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你还有其他猜想,这些猜想有没有本质的联系,可不可以归结到一个物理因素上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惑,在以后的学习中去继续探索和发现.6. 有两块边长均为4 cm的无色透明的正方体“玻璃”.一块是普通玻璃(密度为2.5×103 kg/m3);另一块是“有机玻璃”(密度为1.18×103kg/m3).请你选用所需器材,设计一种方案,在不损坏“玻璃”的原则下区分它们.实验器材:托盘天平、海绵、细线、大烧杯、刻度尺、浓盐水(密度为1.3×103 kg/m3).请将所选器材、操作方法、现象及结论填入下表(方案不能与示例相同).专题九 全国视野 创新题型-解析一、设计性实验1. 几何中心 (1)用细棉线系住小孔将不规则的薄木板悬挂起来,当木板静止时,用笔和刻度尺在木板上画出重力的作用线AB ;利用同样的方法再画出另一重力作用线CD (2)AB 、CD 的交点 (3)③2. (1)滑动摩擦力大小与运动速度有关 汽车运动速度大时不容易刹车,所以可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有关(合理即可)(2)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木块运动的速度分别为v 、2v ,记下两次运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 1、F 2 若F 1=F 2,则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运动速度无关;反之则有关3. (1)停表、皮尺(2)①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A 、B 两点,用皮尺测出两点之间的路程s ;②让一名同学站在A 点,另一名同学站在B 点;③汽车车头行驶至A 点时,A 点处的同学举手示意,同时B 点处的同学用停表开始计时;汽车车头行驶至B 点时,B 点处同学停止计时,记录汽车从A点到B 点行驶的时间t ;④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v =s t. (3)若v >30 km/h 则超速,若v ≤30 km/h 则不超速.(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4. (1)两个相同的杯子、热水、冷水、冰柜、钟表(2)①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入适量的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②将两杯水同时放入同一冰柜中进行冷冻;③每隔适当时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情况(3)若热水先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真的;若冷水先结冰或同时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假的.(开放性试题,答安合理即可)5. 实验步骤:①取一量筒,向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某种液体(ρ液≠ρ水),读出量筒的示数V 1;②将该电子秤放在水平台上,其上放一烧杯,按“清零”键调零;③将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烧杯中,使电子秤显示液体体积,记下其示数V 2;④读出量筒中剩余液体的体积V 3. 判断依据:比较V 2和V 1-V 3大小关系,若V 2=V 1-V 3,则小明猜想错误;若V 2≠V 1-V 3,则小明猜想正确.二、开放性试题1. 小 流速 飞机的机翼2. 电磁波用手机打电话时,不能及时听到对方的声音3. 小将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4. 问题:如果水的沸点降低了,将水烧开的时间会如何变化?猜想:将水烧开的时间会变短.问题:如果水的比热容减小了,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温差将如何变化?猜想: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温差将变小.问题:如果天然气的热值变大了,家庭每月用气量会如何变化?猜想:家庭每月用气量会减少.问题:如果铁的密度减小了,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将如何变化?猜想: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将减小.(任选两点即可)5. (1)物体从高处落到地面上,受到冲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2)①与下落高度有关②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探究的问题是:物体从高处落到地面上,受到冲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2)①如果把弹珠放到不同高度,都下落到水泥地上,破碎程度不同,可能冲击力与下落高度有关、②水泥地比沙地要硬一些,玻璃弹珠落到水泥地上破碎,冲击力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6. 所选器材:大烧杯、浓盐水、细线操作方法:用细线拴住两块“玻璃”,分别将其缓慢放入盛有适量盐水的烧杯中现象:一块漂浮,一块下沉结论:下沉的玻璃是普通玻璃。
2008年中考物理创新题解读2008年中考物理考试题目中出现了一些新题型,吸引了很多考生与家长的关注。
这些新题型包括:总体综合题、实践探究题、小朋友应用题、研究发展题等。
下面将对2008年中考物理考试中的这些新题型加以解读。
一、总体综合题。
总体综合题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物理概念、实验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框架。
这些新题型对考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检测,是提高考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机会。
二、实践探究题。
实践探究题要求考生运用物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比较等方法体现出相关物理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
这类题型对考生理解物理知识的能力、实践分析能力进行了检测,考生在解答实践探究的题目时,可以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更加全面地将物理知识融入到实际问题之中去。
三、小朋友应用题。
小朋友应用题要求考生结合小朋友的实际经历,来回答物理问题。
这一题型要求考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加以观察和分析,以此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研究发展题。
研究发展题要求考生运用物理概念和实验规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框架,或者进行实验、实验操作,最后形成可验证的结论、猜想、正确的结论等。
这类题型对考生提出、实施实验问题,分析结果、进行阐释、验证正确性的能力进行了考查,考生可以运用物理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更好地发现、探索、利用自然之美。
从上面可以看出,2008年中考物理考试中出现的新题型,很好地利用了多种物理概念和实践规律,让考生能够更加完备地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引导考生全面掌握物理知识,培养考生的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
此外,这些新题型也让考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更好地发挥其学习物理的能力,进而更好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2008年中考物理考试中精心设计的新题型,既能考查考生对物理知识的熟练掌握,又能考查其对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促进考生获得物理知识,掌握物理思维。
中考物理创新题分类例析(4)三、联系实际类创新题2、与交通工具联系例3(2002年扬州市中考题)自行车是一种简便无污染的交通工具,看一看它的构造(如图1)想一想你的使用过程,请提出两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力、热、声、光、电均可以,不需解答):如: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会有花纹?问题① _;问题② _.分析:自行车是一种轻便、常用的交通工具,有关自行车的物理问题特别多,同学们一开囗就能提出几个来。
例如:车胎为什么要打气?自行车铃为何会发声?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着的自行车,不再蹬车后,为什么自行车仍能运动?晚上汽车车灯照在自行车尾部,为什么自行车尾灯会亮?……例4(2002南宁市中考题)图2是某汽车上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
R 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是杠杆的一端,从油量表(由电流表改装而成)指针所指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油箱内油面的高度,当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滑片上移时A.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油箱油面降低B.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油箱油面升高C.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油箱油面降低D.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油箱油面升高分析:测定油箱内油面的高度,其原理是一个电学问题,由图可知,当油箱油面下降时,浮标下降,电路中的电阻增大,因此电路中的电流减小,电流表(油量表)的读数减小。
显而易见,A 为正确答案。
3、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例5(2002年福州市中考题)2002年6月6日《海峡都市报》刊登了《货车超限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报道了“104国道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以上,但才使用5年就大修,现已伤痕累累……”(如图3所示)。
有些运输单位和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利益,让汽车成倍的超载是损坏路面的直接原因。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汽车严重超载加快路面损环的原因(只需答出一种合理的原因即可)。
分析:有些运输单位和个体运输业主,经常驾驶汽车成倍超载行驶,车轮对路面的压力成倍增大,致使路面严重损坏,给国家财产造成了损失。
我们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会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汽车成倍超载,对地面压力成倍增加,路面的形变加大,容易引起路面断裂。
中考物理创新题分类例析(7)
山东省沂源四中(256104)任会常
本文刊登在《中学生物理报》初中版2003年3月1日第一版
六、跨学科类创新题
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少地市的中考已采用理综(文综)试卷,试卷中的少数题目是跨学科的,需要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理化生(政史地)知识解答。
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学科内与学科间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1(2002年温州市中考题)请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全球由于燃料燃烧(含运输工具排气)每年排放一氧化碳3.0×106t ,二氧化硫1.5×106t ,氮氧化物
5.0×105t 。
材料二:用汽油的车辆效率是23%,加满一次油可行驶600km ;电动车辆效率是70%,在通常情况下充一次电约需6h ,可行驶100km 。
材料三:考虑煤的燃烧效率,燃烧1kg 煤所产生的能量同2 kwh 的电能相当。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1)电动汽车具有噪音小、行驶平稳、冬天容易起动等许多优点,但是目前普遍使用的
还是燃油汽车,请分析原因。
(2)很多工厂选择电作能源,因为使用电能的显著优点是 。
(3)某工厂一年要耗电6×105 kwh ,如果用含碳80%的煤作燃烧,一年会释放 kg 的二氧化碳
解析:这是一道涉及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的综合题。
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由材料二可知,用汽油的车辆效率虽然低,但燃油汽车补充能量快,可行驶的路程远;电动汽车虽然优点很多,但是电动汽车补充能量慢,可行驶路程短。
所以目前普遍使用的还是燃油汽车。
(2)使用电能的显著优点是污染少。
(3)由材料三可知,耗电6×105kwh ,相当于燃烧(1/2×6×105kg=)3×105kg 煤。
由于煤的含碳量为80%,因此,3×105kg 煤含碳为3×105×80%kg=2.4×105kg 。
设这些煤完全燃烧放出的二氧化碳为x kg ,则有:
C + O 2 =====CO 2
12 44
2.4×105 x
即 x 4410
4.2125=⨯ kg kg x 55
108.812
104.244⨯=⨯⨯=∴ 故,该工厂一年共释放8.8×105kg 的二氧化碳。
例2、(2002年 淄博市中考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