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x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整合高频突破 专题一 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 1.
- 格式:ppt
- 大小:7.03 MB
- 文档页数:54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认识区域.................................................................................................................... - 1 - 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 - 1 - 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 5 - 第三节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8 - 第二章区域发展.................................................................................................................. - 11 - 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 11 - 第二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 14 - 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16 - 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 20 - 第三章区域合作.................................................................................................................. - 24 - 第一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24 - 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28 - 第三节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 34 - 第四节“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 - 40 -第一章认识区域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一、区域的特征1.含义: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专题01 地理选择题的信息拆解目录一、高考试题情境来源要素和设计要素二、试题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三、最新模考题组练一、高考试题情境来源要素及设计要素地理高考试题情境的来源要素和设计要素从高考地理情境命题的角度看看解题思路,主要是了解不同情境试题的特点以及能辨析出题者组织表达的地理情境信息,根据情境任务进行信息的对应。
(一)试题来源特点从近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情境来源的途径多样,主题性质反映出以生产情境、生活情境和学术情境为主的情境类型,时空分布反映出当代的各种现实问题。
试题情境主要基于真实生活中的社会生产活动及其知识应用,以及科学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体现了试题情境来源的应用性和科学性。
结合来源的途径来看,同一组试题的情境主题可能同时反映和联系着几种情境类型。
例如广东卷第1-2,7-8组题考察学术情境+生产情境;第3-4,5-6组题考察学术情境+生活情境。
【案例1】(2023广东卷1-2题)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
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
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A .大幅增加B .保持不变C .略有增加D .有所减少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 )A .公路网更完善B .车流量更大C .人口更为稠密D .河网更密集【解读】该题以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对河流南北两岸的通勤时间为情境主题,主题性质反映的是地理学相关的学术理论,说明此试题情境的类型属于学术情境,试题情境的来源是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的变化与通勤时间。
而此试题的情境任务正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该学术情境,通过对比图示南北岸通勤时间的差异及变化,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专题13 三类灾难区域的综合治理一、考情深度解读1.考点分布2.命题趋向1. 以区域地图或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要紧灾难分布区及形成缘故、危害和治理措施。
2. 大江大河治理仍旧是命题的热点问题。
二、主干知识整合一、水土流失的治理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三、河流的综合整治三、重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水土流失问题关于水土流失应把握以下问题:1. 水土流失类型:水蚀:流水腐蚀作用,分布普遍,以东部季风区最显著;风蚀:风力腐蚀作用,在洪涝半洪涝区分布较多,要紧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洪涝风沙区;冻融腐蚀:冰川腐蚀作用,我国青藏高原较集中。
2. 成因分析: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 治理措施:从工程、技术、生物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1)写出该地貌类型名称,并描述该图中部、东北部和西南部的地貌特点。
(2)简述该地貌的形成缘故。
(3)该地貌类型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试分析其缘故(4)从治标与治本两方面提出对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
【解析】该题要紧考查我国典型的水土流失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该题以等高线形状表现黄土地貌的特点,要求考生从等高线形状特点判定黄土地貌特点,即塬面表现为等高线稀少,说明地势平坦,而沟壑区域等高线密集,从图中能够看出,在西南部沟壑纵横,而东北部为大型冲沟,假如能从图中等高线形状准确判定该区域为黄土高原,则(2)(3)(4)题的答案就能够依照教材组织答案。
【答案】(1)黄土地貌。
中部地表平坦;东北部有大型冲沟,坡陡沟深,两侧还有小沟;西南部沟壑纵横,有河流向西南流出。
(2)黄土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一样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沉积形成的。
(3)水土流失。
自然缘故: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地表缺少植被爱护,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故水土流失严峻;人为缘故: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几次农牧经营方式的变更,致使原有的植被遭到严峻破坏,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更趋恶化。
热点聚焦2 沙尘暴热点链接截止2023年3月30日我国已出现6次较强沙尘天气,较常年同期偏多1次,比2022年偏多4次。
2023年首次沙尘天气过程发生在1月12日,较常年平均(2月14日)偏早33天。
其中,3月19日至23日沙尘过程达强沙尘暴级别,是今年以来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过程,影响波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超过485万平方公里,最远“抵达”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北部等地。
这些热点为考查天气系统、沙尘天气形成及影响提供了素材,关注环境变化,树立环境意识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指向。
1.沙尘暴的形成条件——自然因素(1)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2)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3)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
人为因素: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2.沙尘暴带来的危害:环境污染;生产、生活受影响;生命财产损失;影响交通安全;危害人体健康;土地退化。
3.沙尘暴产生的有利影响(1)一定程度上使其经过地方的土壤更肥沃:沙尘暴在长途跋涉中会携带沿途的“特产”——包含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土壤,一路上不断施肥。
(2)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富含营养物质的沙尘暴给沿途海洋生物带去了佳肴。
例如澳大利亚的赤色沙尘暴中携带大量铁质,飘浮到南极附近海洋成为浮游生物的可口食物,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
海底淤泥中大约四成的营养物质来自沙尘暴的沉积。
(3)减缓温室效应:浮游生物的繁殖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温室效应。
(4)有效减缓酸雨影响:沙尘暴还能减缓酸雨的影响,因为它携带着丰富的碱性离子,能有效中和沿途的酸性土壤和酸雨。
(5)带来风能资源(但也可能损害风电设备)4.沙尘暴的防治(1)加强环境保护法治建设: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减少不合理人类活动。
其次部分技能三基础练2024·山东烟台模拟)幼苗在森林中的生长发育确定了种群的自然更新和群落动态的维持,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幼苗存活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旱季降水的削减会抑制幼苗的生长甚至造成幼苗死亡。
2010年哀牢山地区旱季降水量少且持续时间长,图为哀牢山24.32°N,101.01°E)2005—2011年不同树种幼苗死亡率的年际变更图,据此完成1~3题。
1.为探讨哀牢山不同年份旱季土壤水分条件对植株幼苗死亡率的影响,应选择 A )A.2—3月B.5—6月C.8—9月D.10—11月2.下列与旱季植物幼苗死亡率相关性最小的因素是 C )A.土壤含水率B.旱季降水日数C.旱季日照时长D.植株储水实力3.若将来该地区干旱频度和强度增加,可能导致 B )A.大花八角、多果新木姜子丰富度减小,黄心树丰富度增加B.多花山矾、黄心树丰富度减小,大花八角丰富度增加C.多果新木姜子、黄心树丰富度减小,鸭公树丰富度增加D.鸭公树、黄心树丰富度减小,多花山矾丰富度增加【解析】第1题,依据经纬度推断哀牢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影响,干湿季分明,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5月至10月为雨季。
但由于旱季初期11、12月)土壤储存水较多,因此探讨旱季土壤水分含量对幼苗死亡率的影响,应选择在2—3月,选A。
第2题,依据所学学问,土壤含水率越高、植株储水实力越强、植物抗旱实力越好,幼苗死亡率越低,因此土壤含水率和植株储水实力与旱季植物幼苗死亡率相关性较大,A、D 错误;旱季降水日数越多,越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幼苗死亡率越低,因此旱季降水日数与旱季植物幼苗死亡率相关性较大,B错误;旱季日照时长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小,因此旱季日照时长与旱季植物幼苗死亡率相关性最小,C正确。
第3题,由图可知,2010年大花八角死亡率最低,说明大花八角的抗旱实力强,幼苗死亡率低,而多花山矾、黄心树的抗旱实力弱,幼苗死亡率高,因此若将来该地区干旱频度和强度增加,将导致多花山矾、黄心树丰富度减小,大花八角丰富度增加,B正确。
高三地理高考备考计划三篇读书应该”志存高远”,方能持之以恒。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
”凡勤于读书者,都是志存高远者。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三地理高考备考计划三篇。
高三地理高考备考计划120xx年云南省高考为新课标的第x届,为了更好迎接本届高考,我们以新课标为指导,根据近几年新课标试卷的命题特点,制定了本届高三的复习备考计划。
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为他们20xx高考地理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
以下为具体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1、复习中国地理(xx年7月-xx年9月)2、第一轮复习(xx年10月-xx年3月)完成必修1、2、33、第二轮复习(xx年3月-5月)专题复习4、第三轮复习(xx年5月-6月)综合模拟训练、查缺补漏具体内容:1、一轮复习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学科基础能力过关。
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熟记规律原理的内容,并体验其形成过程。
基本过程:理清概念-掌握法则-熟记基本原理-变式训练。
这块教学内容较难,教学时应从易至难递进,不能在难度上一步到位;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特别对区位因素的分析,老师可以对每一类型的区位因素构建模式,学生先记忆强化模式,再结合似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同时注重回答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总之,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关训练。
要明确学生掌握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训练目标,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
复习时间安排具体如下:20xx.7.1--20xx.9.30复习中国地理20xx.10.1--20xx.111地图,等值线和地球20xx.11.1--20xx.12.1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0xx.12.1--20xx.12.10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差异20xx.12.10--20xx.12.20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20xx.12.20--20xx.1.1人口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20xx.1.1--20xx.1.10城市空间结构变化20xx.1.10--20xx.2.10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20xx.2.20--20xx.3.1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20xx.3.1--20xx.3.5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地理信息技术20xx.3.5--20xx.3.15旅游地理和自然灾害2、二轮复习目标: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实现综合能力突破。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高三地理二轮专题是可以帮助学生从基础知识到深入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课程,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我们提供了一份完整的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精选课题课题1:地球表面构造与地质演化1.1球表面构造1.1.1壳构造1.1.2地构造1.2质演化1.2.1造运动1.2.2山活动课题2:地质调查与实践2.1质调查方法2.1.1质调查仪器2.1.2质调查技术2.2际操作2.2.1质勘查2.2.2质抽样课题3:风、水、土的变化与利用3.1的变化3.1.2的变化规律3.2的变化3.2.1的分布3.2.2的循环3.3的变化3.3.1壤种类3.3.2漠化及其预防3.4用风、水、土资源应用3.4.1水措施3.4.2地利用3.4.3资源的有效利用课题4: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 4.1域发展4.1.1域经济发展4.1.2域城乡发展4.2境保护4.2.1境污染及其预防4.2.2态平衡与环境保护课题5: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5.1球变化5.1.1候变化5.2持续发展5.2.1能减排5.2.2源合理利用以上就是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的完整目录,结合当前的学习特点,学生们可以根据各个课题,深入掌握和巩固地理知识,让自己在高考中取得佳绩。
这里主要介绍了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的基本内容以及目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讨论一下各个课题的内容。
首先,课题1中涉及地球表面构造和地质演化的内容,学生们可以通过掌握地壳构造、陆地构造和构造运动、火山活动等知识来加深对地质现象的理解。
其次,课题2涉及地质调查与实践,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地质调查方法,包括地质调查仪器和地质调查技术,进行地质勘查、地质抽样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下面,课题3中研究风、水、土的变化及利用,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大气环流、风的变化规律、水的分布及循环、土壤种类、沙漠化及其预防以及节水措施、土地利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改善人类的生活。
专题集训(二)一、选择题(共16小题)(2024·湖南张家界)某地理探讨团队在山西北部某地的林地中部开拓了一片试验区种植新疆杨幼树,以探讨新疆杨幼树的受霜冻状况。
探讨结果显示,试验区内不同位置新疆杨幼树的冻害程度差异显著,晚霜造成新疆杨幼树树干底部距地面约2厘米处产生大小不等的韧皮部坏死斑,且不同朝向的坏死斑比例相差很大。
下图示意试验区内新疆杨幼树位置及受晚霜影响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1.试验区东部的新疆杨幼树冻害状况重于西部,主要缘由是东部( A )A.上午光照弱B.下午光照弱C.上午光照强D.下午光照强2.为削减晚霜对新疆杨幼树的冻害,最合理的措施是( A )A.底部堆土B.地膜覆盖C.放火作烟D.定期浇灌【解析】第1题,霜冻多在夜间发生,因地面猛烈辐射降温所致,而一天中日出前后温度降到最低,霜冻最严峻;而在上午时段,东部新疆杨幼树受到东侧林地阻挡作用较强,造成光照减弱程度高于西部,致使试验区东部新疆杨幼树林地气温更低,低温时间更长,造成冻害更为严峻,A正确。
第2题,晚霜主要发生在凹地冷空气聚集的地方,而在树干底部堆土,能有效阻挡冷空气在树干底部聚集,从而减轻晚霜冻害,A正确;在林地覆盖地膜的成本太大,不具有可行性,B错误;放火作烟会造成肯定的空气污染,且在林地放火的平安隐患大,C错误;山西北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匮乏,定期浇灌林地不具有可行性,D错误。
(2024·辽宁沈阳)黄山山高谷深,植被茂密,东近大海,北临长江,被称为“云雾之乡”。
该地区近地面的水汽凝聚可形成雾;当云顶高度低于山顶时,可形成壮丽的云海;当黄山的相对湿度接近饱和,地面缓慢升温,可见缕缕轻雾转化为云海。
下图为黄山2004—2016年各月出现云海的累计次数。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黄山多雾的根本缘由是( A )A.地形B.植被C.位置D.气候4.欣赏黄山轻雾转化为云海景观的最佳时机是( B )A.冬半年02时前后B.冬半年08时前后C.夏半年05时前后D.夏半年20时前后【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当地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位置上东近大海、北临长江,水汽蒸发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空气湿度大,以上三个因素都使黄山地区空气中有水汽,但并不满意形成雾的必备条件(降温,水汽凝聚),B、C、D错误;黄山海拔高,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受地形抬升,渐渐冷却而形成雾,A正确。
命题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貌真题再研· 明技法典例2 (2023·全国乙卷)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
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A )A.板块挤压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D.岩浆持续侵入(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A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C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命题解读】该题组以新西兰南岛上山脉变化为情景材料,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能力,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
【思维点拨】核心知识· 精归纳1.外力作用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分析流水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除此以外在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缺少植被保护且多暴雨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很典型;风力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
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1)侵蚀地貌扇)三角洲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堆积地貌风挟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堆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挟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上的冰碛丘陵等3.外力地貌的应用(1)根据沙丘特征判定风向(2)根据不同地貌的颗粒特征判定风向(3)根据河流地貌判断河水流向(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在河流弯曲处,由于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流平直处,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0·辽宁营口·模拟预测)图为2020年11月底拍摄的长江入海口附近某公园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图示小树枝叶产生疏密差异的原因是()A.水分多少B.热量高低C.风力大小D.光照强弱2.图中砾石滩是()A.人为堆积B.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D.潮水堆积3.砾石的作用主要是()A.保护植被B.保护岸线C.美化环境D.保持水土(2022·山东·模拟预测)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区,旱、雨季分明。
岛屿西部石灰岩广布,与岛上其他地区相比,这里旱季更显干旱,部分地区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如下图)。
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A.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5.与岛上热带稀树草原形成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有()①雨影效应②焚风效应③热岛效应④岩溶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21·陕西渭滨·一模)近日,某网友在乘飞机跨越秦岭时的一张航拍图冲上微博热搜。
据图文材料答下题。
6.下述网友对秦岭及附近区域的描述错误的是()A.“壮观的南北分界线”B.“秋天时,一侧郁郁葱葱一侧落叶纷飞”C.“我们关中平原属于半干旱地区”D.“秦岭主峰太白山属于断块山,险峻陡峭,快来旅游吧”7.秦岭对暖湿气流北上,干冷空气南下都有阻挡作用。
图中秦岭两侧“泾渭分明”,一侧“云腾雾绕”,一侧“万里无云”。
根据所学大气性质等知识推测,有丰富云层的一侧更有可能是()A.北方B.南方C.东方D.无法判断(2021·江苏江苏·高三零模)生物土壤结皮在维持荒漠地表稳定性、调节水分和养分循环过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生态功能。
齿肋赤藓往往附着在生物土壤结皮上,一旦水分充足就会快速从休眠中的黑色复苏成嫩绿色,成为“荒漠中的绿毯”。
(2)其他因素:政策、文化、环境等。
地租水平市中心处地租最高,沿交通线向外地租逐渐下降,在道路交会处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中心,随后向外又继续下降。
(2)其他因素四、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1.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1)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2)空间差异(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图表特征】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
从城市化表现的三个方面看,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有以下几种类型。
图1 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图2 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3 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判读方法】1.读图名,明确图像内容如图1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2.读纵、横坐标,明确图像含义如图1纵坐标为城市化水平,横坐标为江苏、贵州两省,其图像含义为两省的城市化水平比较。
图2纵坐标分别代表就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横坐标代表年份,其图像含义为安徽省不同年份的就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3.读图例,明确各图例的含义4.读数值,判断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从柱状图、折线图中的数值判断城市化水平高低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一般小于30%,中期阶段介于30%~70%之间,后期阶段一般大于70%。
如图1的城市人口比重,2010年江苏省为60%左右,贵州省为35%左右,大致为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5.读变化幅度,判断城市化速度快慢根据柱状图变幅大小判断城市化速度快慢。
如图1中江苏省1990~2000年城市化速度快于2000~2010年。
2024年高考地理:全国新高考卷自然地理部分真题解析(含全国新高考I卷、II卷)
一、真题解析概述
本文档旨在深入解析2024年全国新高考地理试卷(含全国新高考I卷、II卷)的自然地理部分,帮助广大考生准确理解真题考查的意图,掌握自然地理核心知识,提升解题能力。
二、真题解析
全国新高考I卷
1. 选择题部分
{content}
2. 非选择题部分
{content}
全国新高考II卷
1. 选择题部分
{content}
2. 非选择题部分
{content}
三、真题解析重点知识点归纳
1. 自然地理基本概念
{content}
2. 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content}
3.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与地域分异规律{content}
4. 自然地理环境变化及人地关系{content}
四、备考建议
1. 强化基础知识学习
{content}
2. 提升解题技巧
{content}
3. 注重实践与应用
{content}
五、总结
2024年全国新高考地理试卷的自然地理部分真题解析完毕,通过对真题的深入剖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地理知识,为高考地理考试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