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解题技巧专题:平行线中作辅助线的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3
全等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一、倍长中线法。
1. 作法。
- 当遇到三角形中线时,可将中线延长一倍,连接相应顶点,构造全等三角形。
- 例如,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
延长AD到E,使DE = AD,然后连接BE。
2. 原因。
- 因为BD = CD(AD是中线),∠BDE = ∠CDA(对顶角相等),DE = AD(所作辅助线),根据SAS(边角边)判定定理,可以证明△BDE≌△CDA。
-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将分散的线段和角集中到新构造的全等三角形中,从而便于解决问题,比如可以将AC边转化为BE边,进而在新的三角形△ABE中研究线段之间的关系。
二、截长补短法。
1. 截长法。
- 作法。
- 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已知的较短线段。
- 例如,在△ABC中,要证明AB = AC + CD(假设AC<AB)。
在AB上截取AE = AC,然后连接DE。
- 原因。
- 截取AE = AC后,我们可以通过证明△ADE≌△ADC(如果有合适的条件,如AD 是角平分线,则可以利用SAS判定),得到DE = CD。
这样就将AB = AC+CD的证明转化为证明BE = DE的问题,将问题简化。
2. 补短法。
- 作法。
- 延长较短的线段,使延长后的线段等于较长的线段。
- 例如,在上述△ABC中,延长AC到F,使CF = CD,然后连接DF。
- 原因。
- 延长AC到F使CF = CD后,如果能证明△ABD≌△AFD(根据具体题目中的条件,可能利用AAS、ASA等判定定理),就可以将AB = AC + CD的证明转化为证明AB = AF的问题,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把线段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化,从而达到解题目的。
三、作平行线法。
1. 作法。
-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某条边的平行线。
- 例如,在△ABC中,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要证明AD/AB = AE/AC。
过D作DF∥AC交BC于F。
2. 原因。
- 因为DF∥A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F = ∠A,∠AFD = ∠C,∠BDF = ∠B。
解题技巧专题:平行线中作辅助线的方法◆类型一含一个拐点的平行线问题【方法17】1.(天门中考)如图,将一块含有6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两条平行的直线a,b上,如果∠2=50°,那么∠1的度数为()A.10°B.20°C.30°D.40°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已知AB∥DE,∠ABC=70°,∠CDE=140°,则∠BCD的度数为()A.20°B.30°C.40°D.70°3.(金华中考)如图,已知AB∥CD,BC∥DE.若∠A=20°,∠C=120°,则∠AED的度数是________.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AB∥CD,∠A=120°,∠1=70°,则∠D的度数为________.5.小柯同学平时学习善于自己动手操作,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了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后,他又探索起来:如图,按虚线剪去长方形纸片的相邻两角,并使∠1=115°,AB⊥CB于B,那么∠2的度数是多少呢?请你帮他计算出来.◆类型二含多个拐点的平行线问题【方法17】6.如图,直线l1∥l2,∠A=125°,∠B=85°,则∠1+∠2=()A.30°B.35°C.36°D.40°第6题图第7题图7.如图,直线l1∥l2,∠α=∠β,∠1=40°,则∠2=________.8.如图,如果AB∥CD,则∠α,∠β,∠γ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第8题图9.★如图①,AB∥CD,EOF是直线AB,CD间的一条折线.(1)试说明:∠EOF=∠BEO+∠DFO;(2)如果将平行线间的1个拐点改为2个拐点,如图②,则∠BEO,∠EOP,∠OPF,∠PFC 之间会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解析1.A2.B解析:如图,过C作CF∥DE,∴∠CDE+∠DCF=180°.∵∠CDE=140°,∴∠DCF =40°.∵AB∥DE,∴CF∥AB,∴∠FCB=∠ABC=70°,∴∠BCD=70°-40°=30°.3.80° 4.50°5.解:过点B向左作BE∥AD.∵AD∥CF,∴AD∥BE∥CF,∴∠1+∠ABE=180°,∠2+∠CBE=180°,∴∠1+∠2+∠ABC=360°.∵∠1=115°,∠ABC=90°,∴∠2=360°-∠1-∠ABC=155°.6.A解析:如图,作AC∥l1,BD∥l2,∴∠1=∠3,∠2=∠4.∵l1∥l2,∴AC∥BD,∴∠CAB+∠ABD=180°,∴∠3+∠4=125°+85°-180°=30°,∴∠1+∠2=30°.7.140°解析:如图,延长AE交l2于点B.∵l1∥l2,∴∠3=∠1=40°.∵∠α=∠β,∴AB∥CD,∴∠2+∠3=180°,∴∠2=180°-∠3=180°-40°=140°.8.∠α+∠β-∠γ=180°解析:如图,过点E作EF∥AB,∴∠α+∠AEF=180°.∵AB∥CD,∴EF∥CD,∴∠FED=∠γ,∴∠AEF=∠β-∠FED=∠β-∠γ,∴∠α+∠β-∠γ=180°.9.解:(1)过点O作OM∥AB,如图①,∴∠1=∠BEO.∵AB∥CD,∴OM∥CD,∴∠2=∠DFO,∴∠1+∠2=∠BEO+∠DFO,即∠EOF=∠BEO+∠DFO.(2)∠EOP+∠PFC=∠BEO+∠OPF.理由如下:分别过点O,P作OM∥AB,PN∥CD,如图②.∵AB∥CD,∴OM∥PN∥AB∥CD,∴∠1=∠BEO,∠2=∠3,∠4=∠PFC,∴∠1+∠2+∠PFC=∠BEO+∠3+∠4,即∠EOP+∠PFC=∠BEO+∠OPF.。
阶段强化专题训练专题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常见应用技巧 类型一 证比例式技巧1 中间比代换法证比例式1.如图,已知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边AB ,AC ,BC 上的点,DE ∥BC ,EF ∥AB. (1)求证:BCDEAB AD =; (2)若AD:DB=3:5,求CF:CB 的值.技巧2 等积代换法证比例式2.如图,在△ABC 中,D 是AB 上一点,E 是△ABC 内一点,DE ∥BC ,过D 作AC 的平行线交CE 的延长线于F ,CF 与AB 交于P.求证:PBPAPF PE =.技巧3 等比代换法证比例式3.如图,在△ABC 中,DE ∥BC ,EF ∥CD ,求证:ADAFAB AD =.类型2 证线段相等技巧 4 等比过渡证线段相等(等比例过渡法)4.如图,在△ABC 中,∠ACB=90°,∠B >∠A ,点D 为边AB 的中点,DE ∥BC 交AC 于点E ,CF ∥BA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DE=EF ;(2)连结CD ,过点D 作DC 的垂线交CF 的延长线于点G ,求证:∠B=∠A+∠DGC .类型3 证比例和为1技巧5 同分母的中间比代换法5.如图,已知AC ∥FE ∥BD.求证:1=+BCBEAD AE专题二:证明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名师点金要找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已知角相等时,找两对对应角相等,若只能找到一对对应角相等,判断夹相等的角的两边是否对应成比例;(2)无法找到角相等时,判断三边是否对应成比例;(3)除此之外,也可考虑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方法1 利用边或角的关系判定两直角三角形相似1.下面关于直角三角形相似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B.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C.有一条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D.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相似2.如图,BC⊥AD,垂足为C,AD=6.4,CD=1.6,BC=9.3,CE=3.1.求证:△ABC∽△DEC.方法2 利用角判定两三角形相似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CE是外角平分线,点D在AC上,连接BD并延长,与CE 交于点 E. (1)求证:△ABD∽△CED; (2)若AB=6,AD=2CD,求BE的长.方法3 利用边角判定两三角形相似4.如图,AB=3AC,BD=3AE,又BD∥AC,点B,A,E在同一条直线上.求证:△ABD∽△CAE. 方法4 利用三边判定两三角形相似5.如图,AD是△ABC的高,E,F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DEF∽△ABC.专训三巧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名师点金:解题时,往往会遇到要证的问题与相似三角形联系不上或者说图中根本不存在相似三角形的情况,添加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是这类几何证明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常作的辅助线有以下几种:(1)由比例式作平行线;(2)有中点时,作中位线;(3)根据比例式,构造相似三角形.训练角度1 巧连线段的中点构造相似三角形1.如图,在△ABC中,E,F是边BC上的两个三等分点,D是AC的中点,BD分别交AE,AF于点P,Q,求BP:PQ:QD.训练角度 2 过顶点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2.如图,在△ABC中,AC=BC,F为底边AB 上一点,BF:AF=3:2,取CF的中点D,连接AD并延长交BC于点E,求BE:EC的值.3.如图,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点E.求证:AE:ED=2AF:FB.训练角度 3 过一边上的点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4.如图,在△ABC中,AB>AC,在边AB上取一点D,在AC上取一点E,使AD=AE,直线DE和BC的延长线交于点P.求证: BP:CP=BD:EC.训练角度 4 过一点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5.如图,在△ABC中,点M为AC边的中点,点E为AB上一点,且AE=41AB,连接EM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D.求证:BC=2CD. 作辅助线的方法一:作辅助线的方法二:作辅助线的方法三:作辅助线的方法四:全章整合提升密码专训一:证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技巧 名师点金证比例式或等积式,若遇问题中无平行线或相似三角形时,则需构造平行线或相似三角形,得到等比例线段;若比例式或等积式中的线段分布在两个三角形或不在两个三角形中,可尝试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或先将它们转化到两个三角形中再证两三角形相似,若在两个明显不相似的三角形中,可运用中间比代换.技巧1 构造平行线法1.如图,在△ABC 中,D 为AB 的中点,DF 交AC 于点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 求证:AE ·CF =BF ·EC.2.如图,已知△ABC 的边AB 上有一点D ,边BC 的延长线上有一点E ,且AD =CE ,DE 交AC 于点F ,试证明:AB ·DF =BC ·EF.技巧2 三点找三角形相似法3.如图,在▱ABCD 中,E 是AB 延长线上的一点,DE 交BC 于F. 求证:DC AE =CF AD.4.如图,在△ABC 中,∠BAC =90°,M 为BC 的中点,DM ⊥BC 交CA 的延长线于D ,交AB于E.求证:AM 2=MD ·ME.技巧3 构造相似三角形法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P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AP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求证:BP ·CP =BM ·CN.技巧4 等比过渡法6.如图,在△ABC 中,AB =AC ,DE ∥BC ,点F 在边AC 上,DF 与BE 相交于点G ,且∠EDF =∠ABE. 求证:(1)△DEF ∽△BDE ;(2)DG ·DF =DB ·EF.7.如图,CE 是Rt △ABC 斜边上的高,在EC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 ,连接AP ,作BG ⊥AP于点G ,交CE 于点D. 求证:CE 2=DE ·PE.技巧5 两次相似法8.如图,在Rt △ABC 中,AD 是斜边BC 上的高,∠ABC 的平分线BE 交AC 于E ,交AD 于F. 求证:BF BE =ABBC.9.如图,在▱ABCD 中,AM ⊥BC ,AN ⊥CD ,垂足分别为M ,N.求证:(1)△AMB ∽△AND ;(2)AM AB =MNAC.技巧6 等积代换法10.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D ,DE ⊥AB 于E ,DF ⊥AC 于F.求证:AE AF =ACAB.技巧7 等线段代换法11.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点P 是AD 上一点,CF ∥AB ,延长BP 交AC 于点E ,交CF 于点F ,求证:BP 2=PE ·PF.12.已知:如图,AD 平分∠BAC ,AD 的垂直平分线EP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P.求证:PD 2=PB ·PC.专训二 巧用“基本图形”探索相似条件 名师点金:几何图形大多数由基本图形复合而成,因此熟悉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图形,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识别相似三角形,从而顺利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相似三角形的四类结构图: 1.平行线型2.相交线型3.子母型4.旋转型训练角度1 平行线型1.如图,在△ABC 中,BE 平分∠ABC 交AC 于点E ,过点E 作ED ∥BC 交AB 于点D.(1)求证:AE ·BC =BD ·AC ; (2)如果S △ADE =3,S △BDE =2,DE =6,求BC 的长.训练角度2 相交线型2.如图,点D ,E 分别为△ABC 的边AC ,AB 上的点,BD ,CE 交于点O ,且EO BO =DOCO ,试问△ADE 与△ABC 相似吗?请说明理由.训练角度3 子母型3.如图,在△ABC 中,∠BAC =90°,AD ⊥BC 于点D ,E 为AC 的中点,ED 的延长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 AC =DFAF.训练角度4 旋转型 4.如图,已知∠DAB =∠EAC ,∠ADE =∠ABC.求证:(1)△ADE ∽△ABC ;(2)AD AE =BD CE.专训三 利用相似三角形巧证线段的数量和位置关系 名师点金:判断两线段之间的数量和位置关系是几何中的基本题型之一.由角的关系推出“平行或垂直”是判断位置关系的常用方法,由相似三角形推出“相等”是判断数量关系的常用方法.训练角度1 证明两线段的数量关系 类型1: 证明两线段的相等关系1.如图,已知在△ABC 中,DE ∥BC ,BE 与CD 交于点O ,直线AO 与BC 边交于点M ,与DE 交于点N. 求证:BM =MC.2.如图,一直线和△ABC 的边AB ,AC 分别交于点D ,E ,和B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且AE:CE =BF:CF. 求证:AD =DB.类型2 证明两线段的倍分关系3.如图,在△ABC 中,BD ⊥AC 于点D ,CE ⊥AB 于点E ,∠A =60°,求证:DE =12BC.4.如图,AM 为△ABC 的角平分线,D 为AB 的中点,CE ∥AB ,CE 交DM 的延长线于E. 求证:AC =2CE.训练角度2 证明两线段的位置关系 类型1:证明两线段平行 5.如图,已知点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AB 上一点,连接CD ,DE ⊥CD ,DE =CD ,连接CE ,AE.求证:AE ∥BC.6.在△ABC 中,D ,E ,F 分别为BC ,AB ,AC 上的点,EF ∥BC ,DF ∥AB ,连接CE 和AD ,分别交DF ,EF 于点N ,M.(1)如图①,若E 为AB 的中点,图中与MN 平行的直线有哪几条?请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②,若E 不为AB 的中点,写出与MN 平行的直线,并证明.类型2 证明两线垂直7.如图,在△ABC 中,D 是AB 上一点,且AC2=AB ·AD ,BC 2=BA ·BD ,求证:CD ⊥AB.8.如图,已知矩形ABCD ,AD =13AB ,点E ,F把AB 三等分,DF 交AC 于点G ,求证:EG ⊥DF.专训四巧用位似解三角形中的内接多边形问题名师点金位似图形是特殊位置的相似图形,它具有相似图形的所有性质,位似图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两个图形相似;(2)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3)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类型1 三角形的内接正三角形问题1.如图,用下面的方法可以画△AOB的内接等边三角形,阅读后证明相应问题.画法:①在△AOB内画等边三角形CDE,使点C在OA上,点D在OB上;②连接OE并延长,交AB于点E′,过点E′作E′C′∥EC,交OA于点C′,作E′D′∥ED,交OB于点D′;③连接C′D′,则△C′D′E′是△AOB的内接等边三角形.求证:△C′D′E′是等边三角形.类型2 三角形的内接矩形问题2.求作:内接于已知△ABC的矩形DEFG,使它的边EF在BC上,顶点D,G分别在AB,AC上,并且有DE∶EF=1∶2.类型 3 三角形的内接正形问题(方程思想)3.如图,△ABC 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mm ,高AD=80mm ,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QM 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P ,N 分别在AB,AC上,则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4.(1)如图①,在△ABC 中,点D ,E ,Q 分别在AB ,AC ,BC 上,且DE ∥BC ,AQ交DE 于点P.求证:DP:BQ=PE:QC.(2)在△ABC 中,∠BAC =90°,正方形DEFG 的四个顶点在△ABC 的边上,连接AG ,AF ,分别交DE 于M ,N 两点.①如图②,若AB=AC=1,直接写出MN的长;②如图③,求证:MN²=DM·EN.专训五: 图形的相似中的五种热门考点 名师点金:相似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重点考查内容之一,而对于成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位似图形等都是命题的热点.考点一: 比例线段及性质1.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成比例线段的是( )A. 2 cm ,4 cm ,4 cm ,8 cmB. 2 cm ,4 cm ,6 cm ,8 cmC. 1 cm ,2 cm ,3 cm ,4 cmD. 2.1 cm ,3.1 cm ,4.3 cm ,5.2 cm2.若a 2=b 3=c 4=d 7≠0,则a +b +c +d c =________.3.如图,乐器上的一根弦AB =80 cm ,两个端点A ,B 固定在乐器板面上,支撑点C 是靠近点B 的黄金分割点,则支撑点C 到端点A 的距离约为________.(5≈2.236,结果精确到0.01)考点二: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4.如图,若AB ∥CD ∥EF ,则下列结论中,与AD AF 相等的是( ) A.AB EF B.CD EF C.BO OE D.BC BE5.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BC =60°,以AC 为边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ACDE ,连接BE 交AC 于F ,若BF = 3 cm ,则EF =________.6.如图,在△ABC 中,AM ∶MD =4∶1,BD ∶DC =2∶3,求AE ∶EC 的值.考点三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7.已知△ABC ∽△DEF ,若△ABC 与△DEF 的相似比为3∶4,则△ABC 与△DEF 的面积之比为( ) A.4:3 B.3:4 C.16:9 D.9:168.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AD 上,且AE ∶ED =3∶1,CE 的延长线与BA 的延长线交于点F ,则S △AEF ∶S 四边形ABCE 为( ) A.3∶4 B.4∶3 C.7∶9 D.9∶79.若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之比为1∶4,周长之差为6,则这两个相似多边形的周长分别是________.10.如图,△ABC 是直角三角形,∠ACB =90°,CD ⊥AB 于D ,E 是AC 的中点,ED 的延长线与CB 的延长线交于点F.(1)求证:FD 2=FB ·FC ; (2)若FB =5,BC =4,求FD 的长.11.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D 是对角线,BE 平分∠DBC 交DC 于点E ,点F 是BC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F ,BE 的延长线交DF 于点M.(1)求证:BM ⊥DF ; (2)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求ME ·MB.考点四相似三角形的应用12.一天晚上,李明和张龙利用灯光下的影子长来测量一路灯的高度CD.如图,当李明走到点A处时,张龙测得李明直立时身高AM 与影子长AE正好相等;接着李明沿AC方向继续向前走,走到点B处时,李明直立时身高BN的影子恰好是线段AB,并测得AB=1.25 m,已知李明直立时的身高为1.75 m,求路灯的高度CD.(结果精确到0.1 m)13.某高中学校为高一新生设计的学生板凳的正面视图如图所示,其中BA=CD,BC=20 cm,BC,EF平行于地面AD且到地面AD的距离分别为40 cm,8 cm.为使板凳两腿底端A,D之间的距离为50 cm,那么横梁EF的长应为多少?(材质及其厚度等暂忽略不计)考点五图形的位似14.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以点A为位似中心,把正方形ABCD的各边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得正方形A′B′C′D′,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_.15.如图,在6×8的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O和△ABC的顶点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以O为位似中心,在网格图中作△A′B′C′和△ABC位似,且相似比为1∶2;(2)连接(1)中的AA′,求四边形AA′C′C 的周长.(结果保留根号)专训六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名师点金:本章主要内容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位似图形及其画法等,涉及考点、考法较多,是中考的高频考点.其主要考点可概括为:3个概念、2个性质、1个判定、2个应用、1个作图、1个技巧.考点一:3个概念概念1:成比例线段1.下列各组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的是( )A.3cm,6cm,7cm,9cmB.2cm,5cm,0.6dm,8cmC.3cm,9cm,1.8dm,6cmD.1cm,2cm,3cm,4cm2.有一块三角形的草地,它的一条边长为25m,在图纸上,这条边的长为5cm,其他两条边的长都为4cm,则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________m.概念2:相似多边形3.如图,已知∠1′=∠1,∠2′=∠2,∠3′=∠3,∠4′=∠4,∠D′=∠D,试判断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概念3:位似图形4.如图,在△ABC中,A,B两个顶点在x轴的上方,点C的坐标是(-1,0).以点C为位似中心,在x轴的下方作△ABC的位似图形,并把△ABC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记所得的像是△A′B′C.设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是(a,b),求点B的坐标.考点二: 2个性质性质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5.如图,在Rt△ABC中,∠A=90°,AB=8,AC=6.若动点D从点B出发,沿线段BA运动到点A为止,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设动点D运动的时间为x秒,AE的长为y.(1)求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x为何值时,△BDE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6.如图,已知D是BC边上的中点,且AD=AC,DE⊥BC,DE与BA相交于点E,EC 与AD相交于点F.(1)求证:△ABC∽△FCD;(2)若S△FCD=5,BC=10,求DE的长.考点三: 1个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7.如图,△A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D为斜边AB上一点,连接CD,DE⊥CD,DE=CD,连接AE,过C作CO⊥AB于O.求证:△ACE ∽△OCD.8.如图,在⊙O的内接△ABC中,∠ACB=90°,AC=2BC,过点C作AB的垂线l交⊙O 于另一点D,垂足为点E.设P是上异于点A,C的一个动点,射线AP交l于点F,连接PC 与PD,PD交AB于点G. (1)求证:△PAC∽△PDF; (2)若AB=5,弧AP=弧BP,求PD 的长.考点四: 2个应用应用1:测高的应用9.如图,在离某建筑物CE 4 m处有一棵树AB,在某时刻,1.2 m的竹竿FG垂直地面放置,影子GH长为2 m,此时树的影子有一部分落在地面上,还有一部分落在建筑物的墙上,墙上的影子CD高为2 m,那么这棵树的高度是多少?应用2:测宽的应用10.如图,一条小河的两岸有一段是平行的,在河的一岸每隔6 m有一棵树,在河的对岸每隔60 m有一根电线杆,在有树的一岸离岸边30 m处可看到对岸相邻的两根电线杆恰好被这岸的两棵树遮住,并且在这两棵树之间还有三棵树,求河的宽度.考点五: 1个作图——作一个图形的位似图形11.如图,在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长度)有一点O和△ABC.请以点O 为位似中心,把△ABC缩小为原来的一半(不改变方向),画出△ABC的位似图形.考点六: 1个技巧——证明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技巧12.如图,已知△ABC,∠BAC的平分线与∠DAC的平分线分别交BC及BC的延长线于点P,Q. (1)求∠PAQ的度数; (2)若点M为PQ的中点,求证:PM2=CM·BM.。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解题技巧专题目录:目录:【专题一】平行线中作辅助线的方法【专题一】平行线中作辅助线的方法【专题二】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思想方法【专题三】开方运算及无理数判断中的易错题【专题四】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面积【专题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变化规律【专题六】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题六】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题七】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专题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含字母系数的问题【专题一】平行线中作辅助线的方法——形成思维定式,快速解题◆类型一类型一 含一个拐点的平行线问题含一个拐点的平行线问题 1.(2017·南充中考)如图,直线a ∥b ,将一个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若∠1=58°,则∠2的度数为( ) A .30°B .32°C .42°D .58°第1题图 第2题图题图2.(2017·潍坊中考)如图,∠BCD =90°,AB ∥DE ,则∠α与∠β满足( ) A .∠α+∠β=180°B .∠β-∠α=90°C .∠β=3∠αD .∠α+∠β=90° 3.阅读下列解题过程,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如图①,已知AB ∥CD ,∠B =35°,∠D =32°,求∠BED 的度数.的度数. 解:过E 作EF ∥AB .∵AB ∥CD ,∴CD ∥EF .∵AB ∥EF ,∴∠1=∠B =35°35°..又∵CD ∥EF ,∴∠2=∠D =32°,∴∠BED =∠1+∠2=35°+32°=67°67°. . 如图②、如图②、图③,图③,图③,是明明设计的智力拼图玩具的一部分,是明明设计的智力拼图玩具的一部分,是明明设计的智力拼图玩具的一部分,现在明明遇到两个问现在明明遇到两个问题,请你帮他解决.题,请你帮他解决.(1)如图②,已知∠D =30°,∠ACD =65°,为了保证AB ∥DE ,∠A 应多大?应多大? (2)如图③,要使GP ∥HQ ,则∠G ,∠GFH ,∠H 之间有什么关系?之间有什么关系?◆类型二类型二 含多个拐点的平行线问题含多个拐点的平行线问题4.如图,已知AB ∥DE ,∠ABC =70°,∠CDE =140°,则∠BCD 的大小为( ) A .20°B .30°C .40°D .70°第4题图 第5题图题图5.如图,直线l 1∥l 2,∠α=∠β,∠1=40°,则∠2的度数为________. 6.如图,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B +∠D =180°;②AB ∥CD ;③BC ∥DE .请你以其中两个论断作为已知条件,请你以其中两个论断作为已知条件,填入“已知”栏中,填入“已知”栏中,以剩余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填入“结论”栏中,使之成为一道由已知可得到结论的题目,并解答该题.已知: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 解:解:7.如图①,AB ∥CD ,EOF 是直线AB ,CD 间的一条折线.间的一条折线. (1)试说明:∠EOF =∠BEO +∠DFO ;(2)如果将折一次改为折两次,如图②,则∠BEO ,∠EOP ,∠OPF ,∠PFC 之间会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专题二】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思想方法——明确解题思想,体会便捷渠道◆类型一方程思想类型一 方程思想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C=60°,OE把∠BOD分成两部分,且∠BOE∶∠EOD=1∶2,则∠AOE的度数为() A.180°B.160°C.140°D.120°题图第1题图第2题图2.(2017·无棣县期末)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OF平分∠COB,∠AOD∶∠EOD=4∶1,则∠AOF的度数为________.3.如图,已知FC∥AB∥DE,∠α∶∠D∶∠B=2∶3∶4.求∠α,∠D,∠B 的度数.的度数.4.(2017·启东市期末)如图,AD∥BC,BE平分∠ABC交AD于点E,BD平分∠EBC. (1)若∠DBC=30°,求∠A的度数;的度数;(2)若点F在线段AE上,且7∠DBC-2∠ABF=180°,请问图中是否存在与∠DFB相等的角?若存在,请写出这个角,并说明理由;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由.◆类型二分类讨论思想类型二 分类讨论思想5.若∠α与∠β的两边分别平行,∠α比∠β的3倍少36°,则∠α的度数是() A.18°B.126°C.18°或126°D.以上都不对.以上都不对6.(2017·玄武区期末)在直线MN上取一点P,过点P作射线P A、PB.若P A⊥PB,MPA A=40°,则∠NPB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当∠MP7.(2017·江干区一模)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①所示方式叠放,现将含45°角的三角尺ADE固定不动,将含30°角的三角尺ABC绕顶点A顺时针转动,使两块三角尺至少有一组边互相平行.如图②,当∠BAD=15°时,BC∥DE,则180°))其他所有可能符合条件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BAD(0°<∠BAD<180°8.如图,已知直线l1∥l2,直线l3交l1于C点,交l2于D点,P是线段CD 上的一个动点.当P在直线CD上运动时,请你探究∠1,∠2,∠3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第9题图题图第10题图。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如何巧妙应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证明题在初中数学中,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证明题是一个相对常见且重要的考点。
正确理解与灵活应用解题技巧对于解决这类题目非常关键。
本文将就如何巧妙应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证明题进行论述。
一、证明两直线平行的常用方法1.1 通过角度关系进行证明当两条直线之间存在特殊的角度关系时,可以通过分析角的性质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常见的角度关系有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同位角相等等。
例如,当两条直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分,且同位角相等时,可以得出两条直线平行。
1.2 利用等长线段进行证明若两条直线上存在等长线段(或者等长线段的比例关系),则可以通过分析等长线段的性质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例如,当两直线上的两对对应线段分别相等时,可以得出两条直线平行。
1.3 借助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对于已知两组平行线的情形,可以通过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如对应角相等、内错角互补等,来推导出待证的其他平行关系。
这种方法常用于证明线段平行或三角形平行边的情形。
二、证明两条直线相交的常用方法2.1 利用角的性质进行证明两条直线相交时,通过观察相交处形成的角,可以根据角的性质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
如垂直角相等、同位角等。
当两条直线上的某对同位角相等时,可以得出两条直线相交。
2.2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进行证明若两条直线之间的某条直线被切割成三个或多个角,可以通过分析这些角的性质,特别是它们的和是否为180度,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
2.3 利用迭代的思想进行证明当需要证明多条直线都相交于一个点时,可以运用迭代的思想。
即先证明某两条直线相交,然后再把第三条直线引入,利用已知的两条直线相交的性质推导出第三条直线也与它们相交于同一点。
三、巧用辅助线和构造在解决平行线与相交线的证明题时,巧妙运用辅助线和构造图形可以提供更多的线索与性质。
通过巧妙的构造,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几何关系,从而更容易得到证明的结果。
第3讲平行线辅助线一、知识回顾:在解决平行线的问题时,当无法直接得到角的关系或两条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通常借助辅助线来帮助解答,如何作辅助线需根据已知条件确定,辅助线的添加既可以产生新的条件,又能将题目中原有的条件联系在一起.一、加截线(连接两点或延长线段)1.如图,已知AB∥CD,∠ABF=∠DCE.∠BFE与∠FEC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第1题)【解析】:∠BFE=∠FEC.理由一:连接BC,如图①.∵AB∥CD,∴∠ABC=∠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ABF=∠DCE,∴∠ABC-∠ABF=∠BCD-∠DCE,即∠FBC=∠ECB.∴BF∥C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FE=∠FE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第1题)理由二:延长AB,CE相交于点G,如图②.∵AB∥CD,∴AG∥CD.∴∠DCE=∠G(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ABF=∠DCE,∴∠ABF=∠G.∴BF∥C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FE=∠FE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二、过“拐点”作平行线a.“”形图2.如图,AB∥CD,P为AB,CD之间的一点,已知∠1=32°,∠2=25°,求∠BPC的度数.(第2题)【解析】:方法一:过点P作射线PN∥AB,如图①.∵AB∥CD,∴PN∥CD.∴∠4=∠2=25°.∵PN∥AB,∴∠3=∠1=32°.∴∠BPC=∠3+∠4=57°.(第2题)方法二:过点P作射线PM∥AB,如图②.∵AB∥CD,∴PM∥CD.∴∠4=180°-∠2=180°-25°=155°.∵AB∥PM,∴∠3=180°-∠1=180°-32°=148°.∴∠BPC=360°-∠3-∠4=360°-148°-155°=57°. 方法三:连接BC,略。
等边三角形中如何巧作辅助线长沙市湘一芙蓉二中胡孟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后,发现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接受比较单一,不能很快找到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谈不上综合运用。
为了把初中几何中的几个重要的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很好的联系起来,提高同学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特意设计了本节习题课。
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本习题的延伸探究,进一步巩固等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理解,达到灵活应用。
2.在辅助线添加的探究中体会转化思想,构造能力,掌握添加平行线可以产生新的角度、线段长度等量关系,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3.在复习中温故知新,在例习题的变式中,体会数学的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感悟数学中变和不变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添加平行线构造全等解决等边三角形有关问题教学难点探究添加平行线构造全等解决等边三角形有关问题重难点突破讲练结合、合作探究、运用投影仪、几何画板演示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有助于理解技术手段学案、几何画板课件、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以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等边三角形中如何巧作辅助线。
出示ppt,这是八上教材93页第13题,我们来看这道题:八上教材93页第13题: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至E,使CE=CD,求证:DB=DE。
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证明什么?你找到解题思路了吗?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时,老师配合演示多媒体,强调已知和求证)。
学生分析思路后,师生一起小结:由此题可知,要证明两线段相等,当这两线段在同一三角形中时,我们会很自然想到用“等角对等边”来证。
老师板书,证明两线段相等的方法:①等角对等边二、变式提升老师把条件稍做改变,请同学们看到学案上的变式1,先审题(老师利用同学们审题的时间把变式1板书到黑板上):变式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上一点,延长BC至E,使CE=AD,求证:DB=DE。
高中立体几何辅助线技巧简述高中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空间中各种几何体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辅助线技巧是非常实用的工具。
通过巧妙地引入辅助线,可以简化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高中立体几何辅助线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一、平行线辅助线技巧在解决与平行线相关的立体几何问题时,可以尝试通过引入平行线辅助线来简化问题。
具体而言,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况:1. 使用平行线比例关系当需要求解立体几何体的长度比或面积比时,可以尝试通过引入平行线辅助线来构造相应的比例关系。
在求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时,可以通过连接对角线,将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面积比。
2. 使用平行线截线关系当需要求解立体几何体内部的长度或角度关系时,可以考虑通过引入平行线截线关系来简化问题。
在求解空间中两条直线的夹角时,可以通过引入一条与之平行的辅助线,从而将问题转化为求解两条平行线与辅助线的夹角,利用平行线夹角定理求解出所需的夹角值。
二、相似三角形辅助线技巧在解决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立体几何问题时,可以尝试通过引入相似三角形辅助线来简化问题。
具体而言,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况:1. 使用相似三角形比例关系当需要求解立体几何体的长度比或面积比时,可以尝试通过引入相似三角形辅助线来构造相应的比例关系。
在求解棱锥的体积或表面积比时,可以通过在棱锥中引入一条高线,构造出两个相似三角形,从而利用相似三角形的边比关系求解出所需的比例值。
2. 使用相似三角形角度关系当需要求解立体几何体内部的角度关系时,可以尝试通过引入相似三角形辅助线来简化问题。
在求解棱锥的顶角时,可以通过在棱锥中引入一条高线,构造出一个与之相似的三角形,从而将该问题转化为求解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度关系,进而得到所需的顶角值。
三、垂线辅助线技巧在解决与垂线相关的立体几何问题时,可以尝试通过引入垂线辅助线来简化问题。
平行线判定和性质以及四大模型汇总第一部分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l: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上图:若已知∠1=∠2,则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若已知∠1=∠3,则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若已知∠1+ ∠4= 180°,则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另有平行公理推论也能证明两直线平行: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第二部分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第三部分平行线的四大模型模型一“铅笔”模型点P在EF右侧,在AB、CD内部“铅笔”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PFC=3 60°;结论2:若∠P+∠AEP+∠PFC= 360°,则AB∥CD.模型二“猪蹄”模型(M模型)点P在EF左侧,在AB、CD内部“猪蹄”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CFP;结论2:若∠P=∠AEP+∠CFP,则AB∥CD.模型三“臭脚”模型点P在EF右侧,在AB、CD外部“臭脚”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CFP或∠P=∠CFP-∠AEP;结论2:若∠P=∠AEP-∠CFP或∠P=∠CFP-∠AEP,则AB∥CD.模型四“骨折”模型点P在EF左侧,在AB、CD外部“骨折”模型结论1:若AB∥CD,则∠P=∠CFP-∠AEP或∠P=∠AEP-∠CFP;结论2:若∠P=∠CFP-∠AEP或∠P=∠AEP-∠CFP,则AB∥CD.第四部分平行线的四大模型证明(1)已知AE // CF ,求证∠P +∠AEP +∠PFC = 360°.(2)已知∠P=∠AEP+∠CFP,求证AE∥CF.(3)已知AE∥CF,求证∠P=∠AEP-∠CFP.(4)已知∠P= ∠CFP -∠AEP,求证AE //CF.第五部分平行线的四大模型的应用案例1如图,a∥b,M、N分别在a、b上,P为两平行线间一点,那么∠l+∠2+∠3= .2如图,AB∥CD,且∠A=25°,∠C=45°,则∠E的度数是.3如图,已知AB∥DE,∠ABC=80°,∠CDE =140°,则∠BCD= .4如图,射线AC∥BD,∠A= 70°,∠B= 40°,则∠P= .5如图所示,AB ∥CD ,∠E =37°,∠C = 20°,则∠EAB 的度数为 .6 如图,AB ∥CD ,∠B =30°,∠O =∠C .则∠C = .7如图,已知AB ∥DE ,BF 、 DF 分别平分∠ABC 、∠CDE ,求∠C 、 ∠F 的关系.8如图,已知AB ∥DE ,∠FBC =n 1∠ABF ,∠FDC =n1∠FDE . (1)若n =2,直接写出∠C 、∠F 的关系 ; (2)若n =3,试探宄∠C 、∠F 的关系;(3)直接写出∠C 、∠F 的关系 (用含n 的等式表示).9如图,已知AB ∥CD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求证:∠E = 2 (∠A +∠C ) .10如图,己知AB∥DE,BF、DF分别平分∠ABC、∠CDE,求∠C、∠F的关系.11如图,∠3==∠1+∠2,求证:∠A+∠B+∠C+∠D= 180°.12如图,AB⊥BC,AE平分∠BAD交BC于E,AE⊥DE,∠l+∠2= 90°,M、N分别是BA、CD的延长线上的点,∠EAM和∠EDN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则∠F的度数为().A. 120°B. 135°C. 145°D. 150°133如图,直线AB∥CD,∠EF A= 30°,∠FGH= 90°,∠HMN=30°,∠CNP= 50°,则∠GHM= .14如图,直线AB∥CD,∠EFG =100°,∠FGH =140°,则∠AEF+ ∠CHG= .15 已知∠B =25°,∠BCD=45°,∠CDE =30°,∠E=l0°,求证:AB∥EF.16已知AB∥EF,求∠l-∠2+∠3+∠4的度数.17如图(l ),已知MA 1∥NA n ,探索∠A 1、∠A 2、…、∠A n ,∠B 1、∠B 2…∠B n -1之间的 关系.(2)如图(2),己知MA 1∥NA 4,探索∠A 1、∠A 2、∠A 3、∠A 4,∠B 1、∠B 2之间的关系. (3)如图(3),已知MA 1∥NA n ,探索∠A 1、∠A 2、…、∠A n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两直线AB ∥CD 平行,求∠1+∠2+∠3+∠4+∠5+∠6.18如图1,直线AB ∥CD ,P 是截线MN 上的一点,MN 与CD 、AB 分别交于E 、F . (1) 若∠EFB =55°,∠EDP = 30°,求∠MPD 的度数;(2) 当点P 在线段EF 上运动时,∠CPD 与∠ABP 的平分线交于Q ,问:DPBQ∠∠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请求出定值;若不是,说明其范围;(3) 当点P 在线段EF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CDP 与∠ABP 的平分线交于Q ,问DPBQ∠∠的值足否定值,请在图2中将图形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第六部分 平行线的四大模型实战演练1.如图,AB // CD // EF , EH ⊥CD 于H ,则∠BAC +∠ACE +∠CEH 等于( ).A . 180°B . 270°C . 360°D . 450° 2 若AB ∥CD ,∠CDF =32∠CDE ,∠ABF =32∠ABE ,则∠E :∠F =( ).A .2:1B .3:1C .4:3D .3:23.如图3,己知AE ∥BD ,∠1=130°,∠2=30°,则∠C = .4.如图,已知直线AB ∥CD ,∠C =115°,∠A = 25°,则∠E = .5. 6. 7.8.如阁所示,AB∥CD,∠l=l l0°,∠2=120°,则∠α= .9.如图所示,AB∥DF,∠D =116°,∠DCB=93°,则∠B= .10.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a上,a∥b.∠1=50°,∠2 =60°,则∠3的度数为 .11.如图,AB∥CD,EP⊥FP, 已知∠1=30°,∠2=20°.则∠F的度数为.9.如图,若AB∥CD,∠BEF=70°,求∠B+∠F+∠C的度数.10.已知,直线AB∥CD.(1)如图l,∠A、∠C、∠AEC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图2,∠AEF、∠EFC、∠FCD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3)如图3,∠A、∠E、∠F、∠G、∠H、∠O、∠C之间的关是.第七部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1.如图,直线AB∥EF,点C是直线AB上一点,点D是直线AB外一点,若∠BCD =95°,∠CDE=25°,则∠DEF的度数是()A.110°B.115°C.120°D.125°2.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图中所示位置摆放,保持两条斜边互相平行,则∠1=()A.30°B.25°C.20°D.15°3.如图,AE∥BF,∠1=110°,∠2=130°,求∠3的度数为()4.如图,∠B+∠C=180°,∠A=50°,∠D=40°,则∠AED=.5.如图,如果∠C=70°,∠B=135°,∠D=110°,那么∠1+∠2=6.如图,AB∥CD,求∠1+∠2+∠3+∠4=7.如图,AB∥CD,试找出∠B、∠C、∠BE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8.如图,三角形ABC中,点E为BC上一点(1)作图:过点E作EM∥AC交AB于M,过点E作EN∥AB交AC于N;(2)求∠A+∠B+∠C的度数,写出推理过程.9.如图,AB∥CD,BE平分∠ABF,DE平分∠CDF,∠BFD=120°,求∠BED.10.如图,AC∥BD.(1)作图,过点B作BM∥AP交AC于M;(2)求证:∠PBD﹣∠P AC=∠P.11.如图,AB∥CD,∠B=∠C,求证:BE∥CF.12.如图①,木杆EB与FC平行,木杆的两端B,C用一橡皮筋连接,现将图①中的橡皮筋拉成下列各图②③的形状,请问∠A、∠B、∠C之间的数量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专题训练(含参考答案与解析)说明:本套训练题包含以下7个专题解题技巧专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含字母系数的问题 考点综合专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学科内知识的综合 难点探究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变化规律 解题技巧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面积 解题技巧专题:平行线中作辅助线的方法 思想方法专题: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思想方法 解题技巧专题: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技巧专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含字母系数的问题——类比不同条件,体会异同◆类型一 已知解集求字母系数的值或取值范围1.(2017·毕节中考)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m -2x3≤-2的解集为x ≥4,则m 的值为( )A.14B.7C.-2D.22.(2017·金华中考)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x -1>3(x -2),x <m 的解集是x <5,则m 的取值范围是【易错11】( )A.m ≥5B.m >5C.m ≤5D.m <53.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x ≥-a -1①,-x ≥-b 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则a b 的值为 .4.若不等式组⎩⎪⎨⎪⎧2x -a <1,x -2b >3的解集为-1<x <1,求代数式(b -1)a +1的值.◆类型二 已知整数解的情况求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5.关于x 的不等式x -b >0恰有两个负整数解,则b 的取值范围是( ) A.-3<b <-2 B.-3<b ≤-2 C.-3≤b ≤-2 D.-3≤b <-26.对于任意实数m ,n ,定义一种新运算m ※n =mn -m -n +3,等式的右边是通常的加减和乘法运算,例如:3※5=3×5-3-5+3=10.请根据上述定义解决问题:若a <2※x <7,且解集中有两个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W.7.(2017·黄石中考)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5x +1>3(x -1)①,12x ≤8-32x +2a ②恰好有两个整数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类型三 已知不等式组有、无解求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8.若关于x 的不等式组⎩⎪⎨⎪⎧5-3x ≥0,x -m ≥0有实数解,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m ≤53B.m <53C.m >53D.m ≥539.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x -a ≥0,5-2x >1无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10.若关于x 的不等式组⎩⎪⎨⎪⎧x +1<a ①,3x +5>x -7②有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易错11】参考答案与解析1.D 2.A3.1 解析:由不等式②得x ≤b ,由数轴可得,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x ≤3,∴⎩⎪⎨⎪⎧-a -1=-2,b =3,解得⎩⎪⎨⎪⎧a =1,b =3,∴a b =13=1. 4.解:⎩⎪⎨⎪⎧2x -a <1①,x -2b >3②,解不等式①得x <a +12 .解不等式②得x >2b +3.根据题意得⎩⎪⎨⎪⎧a +12=1,2b +3=-1,解得⎩⎪⎨⎪⎧a =1,b =-2,则(b -1)a +1=(-3)2=9. 5.D6.4≤a <5 解析:根据题意得2※x =2x -2-x +3=x +1.∴a <x +1<7,即a -1<x <6.又∵解集中有两个整数解,∴3≤a -1<4,∴a 的取值范围为4≤a <5.7.解:解不等式①得x >-2,解不等式②得x ≤4+a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x ≤4+a .∵不等式组恰好有两个整数解,∴0≤4+a <1,解得-4≤a <-3.8.A 9.a ≥210.解:解不等式①得x <a -1.解不等式②得x >-6.∵不等式组有解,∴-6<a -1,∴a >-5.考点综合专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学科内知识的综合——综合运用,全面提升◆类型一 不等式(组)与平面直角坐标系1.(2017·江岸区模拟)已知点P (2a +1,1-a )在第一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2.(2017·贵港中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m -3,4-2m )不可能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已知点M (3a -9,1-a )在第三象限,且它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则a 的值是 W.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1,2a +3)在第一象限.(1)若点A 到x 轴的距离与到y 轴的距离相等,求a 的值; (2)若点A 到x 轴的距离小于到y 轴的距离,求a 的取值范围.◆类型二 不等式(组)与方程(组)的综合5.(2017·宜宾中考)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x -y =2m -1,x +3y =3的解满足x +y >0,则m 的取值范围是 W.6.(2017·南城县模拟)已知不等式组⎩⎪⎨⎪⎧x +1<2a ,x -b >1的解集是2<x <3,则关于x 的方程ax+b =0的解为 W.7.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x +2y =2m +1①,x -2y =4m -3②的解是一对正数.(1)试确定m 的取值范围;(2)化简|3m -1|+|m -2|.◆类型三 不等式(组)与新定义型问题的综合8.(2017·东胜区二模)我们定义⎪⎪⎪⎪⎪⎪a b c d =ad -bc ,例如⎪⎪⎪⎪⎪⎪2345=2×5-3×4=10-12=-2,则不等式组1<⎪⎪⎪⎪⎪⎪1x 34<3的解集是 W. 9.(2017·龙岩模拟)定义新运算“⊕”如下:当a >b 时,a ⊕b =ab +b ;当a <b 时,a ⊕b =ab -b .若3⊕(x +2)>0,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1<x <1或x <-2B.x <-2或1<x <2C.-2<x <1或x >1D.x <-2或x >210.(2017·杭州模拟)阅读以下材料:对于三个数a ,b ,c ,用M {a ,b ,c }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in{a ,b ,c }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例如:M {-1,2,3}=-1+2+33=43;min{-1,2,3}=-1;min{-1,2,a }=⎩⎪⎨⎪⎧a (a ≤-1),-1(a >-1).(1)填空:若min{2,2x +2,4-2x }=2,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2)如果M {2,x +1,2x }=min{2,x +1,2x },求x 的值.参考答案与解析1.C 2.A3.2 解析:由题意得⎩⎪⎨⎪⎧3a -9<0,1-a <0,解得1<a <3.∵横、纵坐标都是整数,∴a 必为整数,∴a =2.4.解:(1)∵点A 到x 轴的距离与到y 轴的距离相等,且点A 在第一象限,∴2a +3=1,解得a =-1.(2)∵点A 到x 轴的距离小于到y 轴的距离,点A 在第一象限,∴⎩⎪⎨⎪⎧2a +3>0,2a +3<1,解得-32<a <-1.5.m >-1 6.x =-127.解:(1)①+②,得2x =6m -2,x =3m -1.①-②得4y =-2m +4,则y =-12m +1.依题意有⎩⎪⎨⎪⎧3m -1>0,-12m +1>0,解得13<m <2.(2)由(1)知13<m <2,∴3m -1>0,m -2<0,∴|3m -1|+|m -2|=3m -1+[-(m -2)]=3m -1-m +2=2m +1.8.13<x <1 9.C 解析:当3>x +2,即x <1时,由题意得3(x +2)+x +2>0,解得x >-2,∴-2<x <1;当3<x +2,即x >1时,由题意得3(x +2)-(x +2)>0,解得x >-2,∴x >1.综上所述,x 的取值范围是-2<x <1或x >1,故选C.10.解:(1)0≤x ≤1 解析:由题意得⎩⎪⎨⎪⎧2x +2≥2,4-2x ≥2,解得0≤x ≤1.(2)方法一:M {2,x +1,2x }=2+x +1+2x3=x +1.当x ≥1时,则min{2,x +1,2x }=2,则x +1=2,∴x =1.当x <1时,则min{2,x +1,2x }=2x ,则x +1=2x ,∴x =1(舍去).∴x =1.方法二:∵M {2,x +1,2x }=2+x +1+2x3=x +1=min{2,x +1,2x },∴⎩⎪⎨⎪⎧2≥x +1,2x ≥x +1,∴⎩⎪⎨⎪⎧x ≤1,x ≥1,∴x =1.难点探究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变化规律——掌握不同规律,以不变应万变◆类型一 沿坐标轴方向运动的点的坐标规律探究1.如图,动点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6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2.(2017·阿坝州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 出发,沿着箭头所示方向,每次移动1个单位,依次得到点P 1(0,1),P 2(1,1),P 3(1,0),P 4(1,-1),P 5(2,-1),P 6(2,0),…,则点P 2017的坐标是________.◆类型二 绕原点呈“回”字形运动的点的坐标规律探究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如图,由里向外数第2个正方形开始,分别是由第1个正方形各顶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乘2,3,…得到的,请你观察图形,猜想由里向外第10个正方形四条边上的整点个数共有( )A .10个B .20个C .40个D .80个第3题图 第4题图4.(2017·温州中考)我们把1,1,2,3,5,8,13,21,…这组数称为斐波那契数列,为了进一步研究,依次以这列数为半径作90°圆弧P 1P 2︵,P 2P 3︵,P 3P 4︵,…得到斐波那契螺旋线,然后顺次连接P 1P 2,P 2P 3,P 3P 4,…得到螺旋折线(如图),已知点P 1(0,1),P 2(-1,0),P 3(0,-1),则该折线上的点P 9的坐标为( )A .(-6,24)B .(-6,25)C .(-5,24)D .(-5,25)◆类型三 图形变化中的点的坐标探究5.(2017·河南模拟)如图,点A(2,0),B(0,2),将扇形AOB沿x轴正方向做无滑动的滚动,在滚动过程中点O的对应点依次记为点O1,点O2,点O3…,则O10的坐标是()A.(16+4π,0) B.(14+4π,2)C.(14+3π,2) D.(12+3π,0)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三角形OAB变换成三角形OA1B1,第二次将三角形OA1B1变换成三角形OA2B2,第三次将三角形OA2B2变换成三角形OA3B3.已知A(1,3),A1(2,3),A2(4,3),A3(8,3),B(2,0),B1(4,0),B2(8,0),B3(16,0).(1)观察每次变换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按此变换规律再将三角形OA3B3变换成三角形OA4B4,则A4的坐标是__________,B4的坐标是__________;(2)若按(1)中找到的规律将三角形OAB进行了n次变换,得到三角形OA n B n,比较每次变换中三角形顶点坐标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推测点A n的坐标是__________,点B n的坐标是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1.(2016,0)解析:结合图象可知,当运动次数为偶数次时,P点运动到x轴上,且横坐标与运动次数相等.∵2016为偶数,∴运动2016次后,动点P的坐标是(2016,0).2.(672,1)解析:由已知得P7(2,1),P13(4,1),所以P6n+1(2n,1).因为2017÷6=336……1,所以P2017(336×2,1),即P2017(672,1).3.C解析:每个正方形四个顶点一定为整点,由里向外第n个正方形每条边上除顶点外的整点个数如下表所示:可见,第n个正方形每条边上除顶点外还有(n-1)个整点,四条边上除顶点外有4(n-1)个整点,加上4个顶点,共有4(n-1)+4=4n(个)整点.当n=10时,4n=4×10=40,即由里向外第10个正方形的四条边上共有40个整点.故选C.4.B解析:由题意,P5在P2的正上方,推出P9在P6的正上方,且到P6的距离为21+5=26,所以P9的坐标为(-6,25),故选B.5.C6.(1)(16,3)(32,0)(2)(2n,3)(2n+1,0)解析:(1)∵A1(2,3),A2(4,3),A3(8,3),∴A4的横坐标为24=16,纵坐标为3.故点A4的坐标为(16,3).又∵B1(4,0),B2(8,0),B3(16,0),∴B4的横坐标为25=32,纵坐标为0.故点B4的坐标为(32,0).(2)由A1(2,3),A2(4,3),A3(8,3),可以发现它们各点坐标的关系为横坐标是2n,纵坐标都是3.故点A n的坐标为(2n,0).由B1(4,0),B2(8,0),B3(16,0),可以发现它们各点坐标的关系为横坐标是2n+1,纵坐标都是0.故点B n的坐标为(2n+1,0).解题技巧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面积——代几结合,突破面积及点的存在性问题◆类型一直接利用面积公式求图形的面积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的面积是()A.2 B.4 C.8 D.6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1,5),B(-1,0),C(-4,3),则三角形ABC的面积为________.◆类型二利用分割法求图形的面积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4,0),B(3,4),C(0,2),则四边形ABCO的面积为________.4.观察下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回答以下问题:【方法14】(1)写出多边形ABCDEF各个顶点的坐标;(2)线段BC,CE的位置各有什么特点?(3)求多边形ABCDEF的面积.◆类型三利用补形法求图形的面积5.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恰好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方法14】(1)写出三角形ABC各顶点的坐标;(2)求出此三角形的面积.◆类型四与图形面积相关的点的存在性问题6.(2017·定州市期中)如图,A(-1,0),C(1,4),点B在x轴上,且AB=3.(1)求点B的坐标;(2)求三角形ABC的面积;(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A,B,P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0?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解析1.B 2.1523.11 解析:过点B 作BD ⊥x 轴于D .∵A (4,0),B (3,4),C (0,2),∴OC =2,BD =4,OD =3,OA =4,∴AD =OA -OD =1,则S 四边形ABCO =S 梯形OCBD +S 三角形ABD =12×(4+2)×3+12×1×4=9+2=11. 4.解:(1)A (-2,0),B (0,-3),C (3,-3),D (4,0),E (3,3),F (0,3).(2)线段BC 平行于x 轴(或线段BC 垂直于y 轴),线段CE 垂直于x 轴(或线段CE 平行于y 轴).(3)S多边形ABCDEF =S三角形ABF +S长方形BCEF +S三角形CDE =12×(3+3)×2+3×(3+3)+12×(3+3)×1=6+18+3=27.5.解:(1)A (3,3),B (-2,-2),C (4,-3).(2)如图,分别过点A ,B ,C 作坐标轴的平行线,交点分别为D ,E ,F .S 三角形ABC =S 正方形DECF-S 三角形BEC -S 三角形ADB -S 三角形AFC =6×6-12×6×1-12×5×5-12×6×1=352.6.解:(1)点B 在点A 的右边时,-1+3=2,点B 在点A 的左边时,-1-3=-4,所以点B 的坐标为(2,0)或(-4,0).(2)S 三角形ABC =12×3×4=6.(3)存在这样的点P .设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h ,则12×3h =10,解得h =203.点P 在y 轴正半轴时,P ⎝⎛⎭⎫0,203,点P 在y 轴负半轴时,P ⎝⎛⎭⎫0,-203,综上所述,点P 的坐标为⎝⎛⎭⎫0,203或⎝⎛⎭⎫0,-203.解题技巧专题:平行线中作辅助线的方法——形成思维定式,快速解题。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专题试题及答案全套类比归纳专题: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选择——学会选择最优的解法类型一:解未知数系数含1或-1的方程组1.(湘潭期末) 方程组x-1=0。
x+1=y的解是()A.x=1。
y=2B.x=1。
y=-2C.x=2。
y=1D.x=2。
y=-12.(冷水江期末) 方程组2x-y=2。
3x+y=5的解是________.3.解方程组:x-y=2。
x+2y=52x+y=3。
3x-5y=114.下面是老师在XXX的数学作业本上截取的部分内容:解方程组2x-y=3。
x+y=-12解:将方程①变形,得y=2x-3③,第一步把方程③代入方程①,得2x-(2x-3)=3,第二步整理,得3=3,第三步因为x可以取任意实数,所以原方程组有无数个解,第四步问题:1)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代入法”.XXX的解法正确吗?若不正确,错在哪一步?请你指出错误的原因,求出正确的解;2)请用不同于(1)中的方法解这个方程组.类型二:解同一未知数的系数含倍数关系的方程组5.解方程组:5x-6y=-1。
3x+2y=53x-4y=-18。
9x+5y=-3类型三:利用整体思想解方程组(或求与未知数相关的代数式的值)6.(邵阳县一模) 已知2x+3y=5。
x+2y=3。
则2016+x+y=________.【方法2】7.解方程组:3x+4y=2。
4x+3y=58.若方程组3x+y=1+3a。
x+3y=1-a的解满足x+y=2,求a的值.类型四:含字母系数的方程组的运用9.已知x=2。
mx+ny=8。
nx-my=12x+y=3。
4x+3y=5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则2m-n的值为()A.-2B.2C.4D.-42.某中学通过“废品回收”活动筹集钱款资助贫困中、小学生。
共资助23名学生,其中资助一名中学生的研究费用为a 元,资助一名小学生的研究费用为b元。
已知各年级学生筹款数额及用其恰好资助中、小学生人数的部分情况如下表:年级 | 筹款数额(元) | 资助贫困中学生人数(名) | 资助贫困小学生人数(名) |七年级 | 4000 | 2 | 4 |八年级 | 4200 | 3 | 3 |九年级 | 7400 |。
一.添辅助线有二种情况:1按定义添辅助线:如证明二直线垂直可延长使它们,相交后证交角为90°;证线段倍半关系可倍线段取中点或半线段加倍;证角的倍半关系也可类似添辅助线。
2按基本图形添辅助线:每个几何定理都有与它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基本图形,添辅助线往往是具有基本图形的性质而基本图形不完整时补完整基本图形,因此“添线”应该叫做“补图”!这样可防止乱添线,添辅助线也有规律可循。
举例如下:(1)平行线是个基本图形:当几何中出现平行线时添辅助线的关键是添与二条平行线都相交的等第三条直线(2)等腰三角形是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点发出的二条相等线段时往往要补完整等腰三角形。
出现角平分线与平行线组合时可延长平行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是个重要的基本图形:出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添底边上的中线;出现角平分线与垂线组合时可延长垂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基本图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出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往往添斜边上的中线。
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倍线段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则要添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得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
(5)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几何问题中出现多个中点时往往添加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进行证明当有中点没有中位线时则添中位线,当有中位线三角形不完整时则需补完整三角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倍线段有公共端点的线段带一个中点则可过这中点添倍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半线段的端点是某线段的中点,则可过带中点线段的端点添半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
(6)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轴对称形,中心对称形,旋转形与平移形等;如果出现两条相等线段或两个档相等角关于某一直线成轴对称就可以添加轴对称形全等三角形:或添对称轴,或将三角形沿对称轴翻转。
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组或两组相等线段位于一组对顶角两边且成一直线时可添加中心对称形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添加方法是将四个端点两两连结或过二端点添平行线(7)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有平行线型(带平行线的相似三角形),相交线型,旋转型;当出现相比线段重叠在一直线上时(中点可看成比为1)可添加平行线得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
初中数学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汇总作辅助线的基本方法一:中点、中位线,延长线,平行线。
如遇条件中有中点,中线、中位线等,那么过中点,延长中线或中位线作辅助线,使延长的某一段等于中线或中位线;另一种辅助线是过中点作已知边或线段的平行线,以达到应用某个定理或造成全等的目的。
二:垂线、分角线,翻转全等连。
如遇条件中,有垂线或角的平分线,可以把图形按轴对称的方法,并借助其他条件,而旋转180度,得到全等形,,这时辅助线的做法就会应运而生。
其对称轴往往是垂线或角的平分线。
三:边边若相等,旋转做实验。
如遇条件中有多边形的两边相等或两角相等,有时边角互相配合,然后把图形旋转一定的角度,就可以得到全等形,这时辅助线的做法仍会应运而生。
其对称中心,因题而异,有时没有中心。
故可分“有心”和“无心”旋转两种。
四:造角、平、相似,和、差、积、商见。
如遇条件中有多边形的两边相等或两角相等,欲证线段或角的和差积商,往往与相似形有关。
在制造两个三角形相似时,一般地,有两种方法:第一,造一个辅助角等于已知角;第二,是把三角形中的某一线段进行平移。
故作歌诀:“造角、平、相似,和差积商见。
”托列米定理和梅叶劳定理的证明辅助线分别是造角和平移的代表)五:两圆若相交,连心公共弦。
如果条件中出现两圆相交,那么辅助线往往是连心线或公共弦。
六:两圆相切、离,连心,公切线。
如条件中出现两圆相切(外切,内切),或相离(内含、夕卜离),那么,辅助线往往是连心线或内外公切线。
七:切线连直径,直角与半圆。
如果条件中出现圆的切线,那么辅助线是过切点的直径或半径使出现直角;相反,条件中是圆的直径,半径,那么辅助线是过直径(或半径)端点的切线。
即切线与直径互为辅助线。
如果条件中有直角三角形,那么作辅助线往往是斜边为直径作辅助圆,或半圆;相反,条件中有半圆,那么在直径上找圆周角一一直角为辅助线。
即直角与半圆互为辅助线。
八:弧、弦、弦心距;平行、等距、弦。
如遇弧,则弧上的弦是辅助线;如遇弦,则弦心距为辅助线。
浅谈初中平面几何常见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当今社会,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发挥着越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好数学尤为重要。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能真正展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学得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思维的能力在探索过程不断升华和发展。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相应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去启发和促进他们的求知和探索欲,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解题规律,使数学的学习更有时效性。
初中数学包括代数与平面几何两大部分。
代数部分的学习,一般都有公式可套,题型较为集中,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而平面几何是一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学科。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往往学生最为头痛的就是如何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几何图形去添加合适的辅助线,其实添加辅助线也是有规律可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包括例、习题)深入挖掘、提炼总结其思想实质,揭示归纳方法因素,以其更好地发挥思想方法的整体功效,从而提高解题技巧。
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一、过分点添平行线相似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由于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向重视学生能力方面快速倾斜,我们在学习相似形内容时,不仅需要掌握相似形的一些基本概念、性质和基本题形,还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相似形的基本知识进行补充、延伸、拓宽。
这里,笔者通过大量的习题研究证明一些线段成比例的题型中,发现了过分点添平行线的一种比较好的添线方法,现说明如下:在证明一些线段成比例的题型中,若图形中未出现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题型:A字型与X型,通常需要通过找一些分点添平行线去构造这些基本题型。
而且找分点还是有规律可循。
通常可把条件中出现的已知比例或分点的线段和结论中所要证明的线段所在的直线称为热线,把几条热线的交点称为热点。
那么过分点添平行线即可实际操作为过热点添热线的平行线。
解题技巧专题:平行线中作辅助线的方法◆类型一含一个拐点的平行线问题【方法17】1.(天门中考)如图,将一块含有6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两条平行的直线a,b上,如果∠2=50°,那么∠1的度数为()A.10°B.20°C.30°D.40°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已知AB∥DE,∠ABC=70°,∠CDE=140°,则∠BCD的度数为()A.20°B.30°C.40°D.70°3.(金华中考)如图,已知AB∥CD,BC∥DE.若∠A=20°,∠C=120°,则∠AED的度数是________.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AB∥CD,∠A=120°,∠1=70°,则∠D的度数为________.5.小柯同学平时学习善于自己动手操作,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了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后,他又探索起来:如图,按虚线剪去长方形纸片的相邻两角,并使∠1=115°,AB⊥CB于B,那么∠2的度数是多少呢?请你帮他计算出来.◆类型二含多个拐点的平行线问题【方法17】6.如图,直线l1∥l2,∠A=125°,∠B=85°,则∠1+∠2=()A.30°B.35°C.36°D.40°第6题图第7题图7.如图,直线l1∥l2,∠α=∠β,∠1=40°,则∠2=________.8.如图,如果AB∥CD,则∠α,∠β,∠γ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第8题图9.★如图①,AB∥CD,EOF是直线AB,CD间的一条折线.(1)试说明:∠EOF=∠BEO+∠DFO;(2)如果将平行线间的1个拐点改为2个拐点,如图②,则∠BEO,∠EOP,∠OPF,∠PFC 之间会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解析1.A2.B解析:如图,过C作CF∥DE,∴∠CDE+∠DCF=180°.∵∠CDE=140°,∴∠DCF =40°.∵AB∥DE,∴CF∥AB,∴∠FCB=∠ABC=70°,∴∠BCD=70°-40°=30°.3.80° 4.50°5.解:过点B向左作BE∥AD.∵AD∥CF,∴AD∥BE∥CF,∴∠1+∠ABE=180°,∠2+∠CBE=180°,∴∠1+∠2+∠ABC=360°.∵∠1=115°,∠ABC=90°,∴∠2=360°-∠1-∠ABC=155°.6.A解析:如图,作AC∥l1,BD∥l2,∴∠1=∠3,∠2=∠4.∵l1∥l2,∴AC∥BD,∴∠CAB+∠ABD=180°,∴∠3+∠4=125°+85°-180°=30°,∴∠1+∠2=30°.7.140°解析:如图,延长AE交l2于点B.∵l1∥l2,∴∠3=∠1=40°.∵∠α=∠β,∴AB∥CD,∴∠2+∠3=180°,∴∠2=180°-∠3=180°-40°=140°.8.∠α+∠β-∠γ=180°解析:如图,过点E作EF∥AB,∴∠α+∠AEF=180°.∵AB∥CD,∴EF∥CD,∴∠FED=∠γ,∴∠AEF=∠β-∠FED=∠β-∠γ,∴∠α+∠β-∠γ=180°.9.解:(1)过点O作OM∥AB,如图①,∴∠1=∠BEO.∵AB∥CD,∴OM∥CD,∴∠2=∠DFO,∴∠1+∠2=∠BEO+∠DFO,即∠EOF=∠BEO+∠DFO.(2)∠EOP+∠PFC=∠BEO+∠OPF.理由如下:分别过点O,P作OM∥AB,PN∥CD,如图②.∵AB∥CD,∴OM∥PN∥AB∥CD,∴∠1=∠BEO,∠2=∠3,∠4=∠PFC,∴∠1+∠2+∠PFC=∠BEO+∠3+∠4,即∠EOP+∠PFC=∠BEO+∠OPF.。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中的常用技巧一、直接用例1 如图1,在△ABC 中,AD 平分∠BAC ,按如下步骤作图:第一步,分别以点A ,D 为圆心,以大于12AD 的长为半径在AD 两侧作弧,交于两点M ,N ; 第二步,连接MN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第三步,连接DE ,DF .若BD=6,AF=4,CD=3,求BE 的长.解析:由作法可知,MN 是线段AD 的垂直平分线.∴AE=DE ,AF=DF.∴∠EAD=∠EDA.∵AD 平分∠BAC ,∴∠BAD=∠CAD.∴∠EDA=∠CAD.∴DE ∥AC.同理DF ∥AE.∴四边形AEDF 是菱形.∴AE=AF=4.∵DE ∥AC ,∴BD CD =BE AE ,即63=4BE ,解得BE=8. 二、连续用例2 如图2,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在AB ,AC ,BC 上,DE ∥BC ,EF ∥AB .若AB =8,BD =3,BF =4,则FC 的长为 .解析:由已知可得AD =AB -BD =5.ECB D AF 图2图1∵DE∥BC,∴BDAD=ECAE.∵EF∥AB,∴FCBF=ECAE.∴BDAD=FCBF,即35=4FC,解得FC=125.三、添加辅助线后再用例3 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中,DC∥AB,∠DAB=90°,AC⊥BC,AC=BC,∠ABC的平分线分别交AD,AC于点E,F,则BFEF的值是()A.2-1 B.2+2C.1+2D.2解析:过点F作FG⊥AB于点G.∵∠DAB=90°,∴AE∥FG.∴BFEF=BGAG.∵AC⊥BC,∴∠ACB=90°.又∵BE是∠ABC的平分线,∴FG=FC.∴Rt△BGF≌Rt△BCF.∴BG=BC.∵AC=BC,∴∠CBA=45°.∴AB=2BC.∴BFEF=BGAG=2BCBC BC-=121-=1+2.故选C.例4 如图4,BDDC=53,E为AD的中点,求BEEF的值.图3解析:过D作DG∥AC,则BDDC=BGGF=53,GEEF=DEAE=1.设EF=a,则GE=a,GF=2a,BG=103a,∴BEEF=103a aa=133.图4。
解题技巧专题:平行线中作辅助线的方法
——形成思维定式,快速解题
◆类型一含一个拐点的平行线问题
1.(2017·南充中考)如图,直线a∥b,将一个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若∠1=58°,则∠2的度数为()
A.30°B.32°C.42°D.58°
第1题图第2题图
2.(2017·潍坊中考)如图,∠BCD=90°,AB∥DE,则∠α与∠β满足()
A.∠α+∠β=180°B.∠β-∠α=90°
C.∠β=3∠αD.∠α+∠β=90°
3.阅读下列解题过程,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
如图①,已知AB∥CD,∠B=35°,∠D=32°,求∠BED的度数.
解:过E作EF∥AB.∵AB∥CD,∴CD∥EF.∵AB∥EF,∴∠1=∠B=35°.又∵CD∥EF,∴∠2=∠D=32°,∴∠BED=∠1+∠2=35°+32°=67°.
如图②、图③,是明明设计的智力拼图玩具的一部分,现在明明遇到两个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1)如图②,已知∠D=30°,∠ACD=65°,为了保证AB∥DE,∠A应多大?
(2)如图③,要使GP∥HQ,则∠G,∠GFH,∠H之间有什么关系?【方法4】
◆类型二含多个拐点的平行线问题
4.如图,已知AB∥DE,∠ABC=70°,∠CDE=140°,则∠BCD的大小为【方法4】() A.20°B.30°C.40°D.70°
第4题图第5题图
5.如图,直线l1∥l2,∠α=∠β,∠1=40°,则∠2的度数为________.
6.如图,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B+∠D=180°;②AB∥CD;③BC∥DE.请你以其中两个论断作为已知条件,填入“已知”栏中,以剩余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填入“结论”栏中,使之成为一道由已知可得到结论的题目,并解答该题.
已知: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
解:
7.如图①,AB∥CD,EOF是直线AB,CD间的一条折线.【方法4】
(1)试说明:∠EOF=∠BEO+∠DFO;
(2)如果将折一次改为折两次,如图②,则∠BEO,∠EOP,∠OPF,∠PFC之间会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2.B
3.解:(1)∠A=∠ACD-∠D=35°.
(2)过点F向右作FM∥PG.∵GP∥HQ,∴FM∥HQ,∴∠G+∠MFG=180°,∠H+∠MFH=180°,∴∠G+∠GFH+∠H=360°.
4.B解析:如图,过C向右作CM∥AB.∵AB∥DE,∴DE∥CM.∵∠ABC=70°,∠CDE =140°,∴∠BCM=70°,∠DCM=180°-140°=40°,∴∠BCD=∠BCM-∠DCM=70°-40°=30°.
5.140°解析:如图,延长AE交l2于点B.∵l1∥l2,∴∠3=∠1=40°.∵∠α=∠β,∴AB∥CD,∴∠2+∠3=180°,∴∠2=180°-∠3=180°-40°=140°.
6.解:①②③∵AB∥CD,∴∠B=∠C.又∵∠B+∠D=180°,∴∠C+∠D=180°,∴BC∥DE(答案不唯一).
7.解:(1)如图①,过O向左作OM∥AB,∴∠1=∠BEO.∵AB∥CD,∴OM∥CD,∴∠2=∠DFO,∴∠1+∠2=∠BEO+∠DFO,即∠EOF=∠BEO+∠DFO.
(2)∠EOP+∠PFC=∠BEO+∠OPF.理由如下:如图②,过O向左作OQ∥AB,过P 向右作PN∥CD.∵AB∥CD,∴OQ∥PN∥AB∥CD,∴∠1=∠BEO,∠2=∠3,∠4=∠PFC,∴∠1+∠2+∠PFC=∠BEO+∠3+∠4,∴∠EOP+∠PFC=∠BEO+∠O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