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第14课《音乐之声》课件(33张PPT)(共33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33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声》评课稿一、前言《音乐之声》是鲁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以一位少年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为主线,通过描写他追随音乐的过程,展现了音乐对人们情感的引发和传递的力量。
本课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触发学生的思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文素养。
本文将对《音乐之声》一课进行评课,分析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期帮助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利用这篇课文。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音乐对人们情感的引发和传递的力量;•熟悉音乐的元素和表现手法;•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启发学生思考音乐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梳理《音乐之声》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少年的音乐成长经历,呈现了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激情与力量。
课文通过描写主人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展示了音乐对他情感的激发和疗愈的作用。
通过主人公参加音乐比赛、与音乐结缘的经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促使学生思考音乐艺术对自身和社会的价值。
2.重点词汇和句型•重点词汇:音乐、歌声、节奏、旋律等;•重点句型:音乐如春天的阳光,温暖了我的心房。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感染力的音乐,营造音乐的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引起学生的思考。
2.段落解读教师在课堂上对《音乐之声》的每个段落进行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帮助学生理解主人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以及音乐对他的影响。
3.课文朗读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朗读来感受课文的情绪和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活动,选择一首具有感染力的音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意识。
《音乐之声》课件课堂教学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音乐之声》这本教材的第三章“和声的魅力”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和声的定义与分类、和声的功能、和声进行的基本原则、以及和声在乐曲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声的基本概念,掌握和声的分类及功能。
2. 学会分析乐曲中的和声进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唱实践感受和声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和声进行的原则及其在乐曲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声的分类、功能及合唱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合唱谱。
学具:笔记本、合唱谱、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音乐之声》电影中的经典合唱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和声的魅力。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和声的定义、分类及功能,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和声进行的基本原则。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一首经典合唱曲目的和声进行,讲解和声在乐曲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定曲目的和声进行,教师指导并解答疑问。
5. 合唱实践(20分钟)分组进行合唱实践,感受和声的魅力,教师现场指导并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和声的定义、分类及功能2. 和声进行的基本原则3. 合唱曲目和声分析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的和声进行,并简述和声在歌曲中的作用。
答案示例:歌曲《青花瓷》中,和声起到了丰富旋律、增强氛围的作用。
2. 课后拓展:了解和声在其他音乐形式(如爵士乐、古典音乐等)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和声进行的原则及其在乐曲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和声的分类、功能及合唱实践。
3.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安排。
4.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
一、和声进行的原则及其在乐曲中的应用和声进行的原则包括:和声功能的进行、和声节奏的处理、和声色彩的搭配等。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把握《音乐之声》的剧情,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底色。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二、资料助读多媒体展示:电影文学剧本的特点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
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
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
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三、整体感知,了解剧情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断,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3、提问:本文写了哪些画面?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艘艘对玛丽亚的议论。
第14课《音乐之声》教学设计(鲁教版初三下)doc初中语文[学习目标]1.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品味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
2.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感受课文中人物唱词所表达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资料下载]1.作者介绍勒曼,美国剧作家。
2.时代背景«音乐之声»是依照百老汇一出上演四年而盛况不衰的歌舞剧改编的。
该片获第38届奥斯卡最正确影片等5项奖,。
该剧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小孩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3.名家品评«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是我国观众专门熟悉的影片,至今仍在世界各国上映,经久不衰。
«音乐之声»既是一部优美动人的音乐故事片,又是一部反法西斯的爱国主义赞歌。
两位要紧演员朱莉•安德鲁斯和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的表演真实感人,富有魅力,为影片增加异彩。
安德鲁斯的表演独树一帜,以乐观明朗的风格塑造了一位迷人的家庭教师形象,杰出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童心未泯和充沛的青春活力,动作奔放,歌喉动人,举止富于舞蹈美。
普卢默那么风度潇洒,英俊果敢,他集军人气质与男子汉的气概于一身,使许多影迷为之倾倒。
影片中自然景色优美,积雪的山峰、如镜的湖面、肃穆的教堂、宁静的村庄,与精妙的歌曲相映成辉,寓意深长。
[整体感知]1.语知归类①生字注音峥嵘zhēng róng 鳞次栉比zhì涟漪lían yī站立zhù顶礼膜拜mó弥撒mísa②词语积存峥嵘:高峻,突出。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涟漪:细小的波浪。
站立:长时刻地站着。
顶礼膜拜:形容十分真诚地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