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词汇比较——注意英汉语言中的“真假朋友”现象_英语相关论文
- 格式:rtf
- 大小:62.88 KB
- 文档页数:3
英汉翻译中的“假朋友”现象“假朋友”一词源自法语词语“Faux Amis”,现主要是指在语义结构上相似或相同,但含义却不相同的词或句子结构。
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都是高度发展的语言,都拥有极其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但由于两者分别隶属于两大语系(前者属于印欧语系,后者属于汉藏语系),因此它们在词类的用法和句子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构成了英汉、汉英翻译中的诸多难点。
其中一个难点是指那些在字面意义、语义结构上相似或相同,但含义却截然不同的词汇或句子结构。
这一现象在英文中被称为“False Friends”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正确鉴别“假朋友”现象至关重要,否则稍有不慎,便会上“假朋友”的当,造成翻译上的笑话。
一、词汇及习语中的“假朋友”现象由于词汇和短语是句子语篇结构的单位,因此理解词汇及习语中的“假朋友”现象是整体理解的关键。
但初学者对词汇及成语中的“假朋友”现象往往毫无意识,极易望文生义。
如: oil skin油布(并非油性皮肤);good seats好票(并非好的席位);fish-wife卖鱼女(并非雌性鱼);table knife餐刀(并非桌子上的刀);white day吉日(并非白色的天);smell a rat怀疑(并非嗅到了老鼠);red meat牛、羊肉(并非红色的肉);blue coat警察(并非蓝色上衣);red-cap搬运服务人员(并非红帽子);bull’s eye靶心(并非牛的眼睛);mad doctor精神病医生(并非发疯的医生);dogear书的折角(并非狗耳朵);familiar talk庸俗的交谈(并非熟悉的谈话);pull up one’s socks鼓起勇气(并非拉上袜子);husband like善于管理农活的(并非像丈夫的);cock-and-bull story无稽之谈(并非鸡和牛的故事);bite the thumbs at对…嗤之以鼻(并非咬大拇指);twice-told tale老掉牙的故事(并非讲过两次的故事);divorce lawyer办理离婚案件的律师(并非离婚的律师);yellow book黄皮书(法国政府报告书,黄色纸封面)(并非黄色书刊);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要认清此类的“假朋友”,一方面在于积累,另一方面要避免想当然,应从上下文语境中细细品味其真实含义。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各方面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篇1浅谈英汉文字差异对比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印欧语系,两种语言的文字个成体系、个具特征,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多不同之处。
两种语言无论是语言特点、书写形式,还是构词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主要进行英汉字词的差异性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汉字词差异性对比文字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础。
同母语学习一样,我们学习英语依然从字词着手,然后学句子乃至篇章。
在两种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把两种语言做比较。
比较是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我们可以对两种语言词汇有更深入的认识,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英语,还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汉语。
提到词汇,英语和汉语中有不同的表达。
在英语中,只有一词word,而在汉语中有两个关于词汇的名词:字和词。
那么这三个术语word、字、词之间有什么对应的关系?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英语中的词由字母构成,word与词对应。
汉语的词由汉字构成,现代汉语中的单字大约相当于词素(morphme),它们是汉语的基本语言单位。
本文就是针对英汉文字、字词进行分析。
一、英汉语文字差异英语是线性一维的,写读英文是编码、解码的过程。
字母从前往后,依次排序就构成词。
词与词之间需用一空格隔开,才能使其明了。
汉语是二维的(纸面上的最大维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
汉字是典型的方块字,每个字无论笔画多少,字本身的大小都不变,因此看起来紧凑美观[1]。
相对于英语的前后排序来说,汉字的上下左右,都可能存在,比较复杂,汉字字与字之间完全独立书写时无需其他符号分隔。
世界上的文字可大致分为三类:表形文字(图画文字)、表意文字(音意结合文字)、表音文字(拼音文字),表意文字是从表形文字发展起来的。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内容一、引言二、教材篇1.语言与文化2.综合语与分析语3.刚性与柔性4.形合与意合三、课堂篇四、疑惑篇五、结语英汉对比研究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1.语言与文化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趋势和必然。
英汉翻译中“伪友”现象探析“伪友”是一种语言现象。
在英汉翻译中,“伪友”现象会造成文化交流的误解,加宽文化间的沟壑。
本文对英汉翻译中的“伪友”现象进行了溯源与分析,提出了在英汉翻译中规避这一现象的策略。
一、“伪友”现象概述“伪友”是词汇学上的一个术语,源自法语的Faux ami。
因为有些语言,如英、法、德、西班牙、意大利等都是由拉丁语演变而来的,所以在这些语言中存在着大量拼写相似或相同的词,甚至有些词意也一样。
另外还有一些词却拼写相似或相同,但意义却完全不同。
“语言学家把法语与英语中这些词形相同或相近而在词义上存在差异的词称为伪友或“假朋友”(庄乐群,2000)。
“伪友”也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术语,用来描写原文和译文中形式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同,因而往往给翻译造成困难的词项(Shuttleworth&Cowie,2004)。
Mona Baker(2000)认为:False friends are words or expressions which have the same form in two or more languages but convey different meanings. 在英汉翻译中,“伪友”是指在两种语言中意义看似对等但却存在差别的词或词组,甚至还指在翻译中由于主观的“想当然”而造成的不该出现的误译或错译现象。
(陈福宇,2008)早期国外对“伪友”现象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历史和文化渊源相近的语言当中,因为它们单词结构相似和相通的地方很多,往往可以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翻译时就可据其词形特点推断出在另种语言中词形相近的单词的意思。
(施佳胜,2009)在我国,对“伪友”现象的研究多集中于对英汉词汇和句子甚或成语的对比,庄乐群(2000)曾对英法语间的“伪友”进行过系统的梳理。
徐澄(2007)曾对英汉语中的“伪友”现象及产生原因进行过论述。
毕继万(2009)曾从文化层次上对“伪友”现象进行过深度的对比剖析,提出了理解和翻译的方法等。
浅谈英汉词汇语义差别[摘要]词的语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语义差别较大,对比两种语言的词汇语义对英语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词汇语义对比对应差别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英汉词汇语义完全对应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认知和人类的思维结构也大致相同,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之间也必然有相似之处,不同语言之间必然存在着语义相符关系,即它们的意义在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符,所指意义也完全一样,不会引起歧义。
这主要包括一些专有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名称。
例:Asia 亚洲:hydrogen 氢;table 桌子;moon 月亮;vegetable 蔬菜;hover craft 气垫船;The U.S.State Department 美国国务院;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学这类词汇在语义是完全对应的,一般不会给理解和翻译带来困难。
二、英汉词汇语义假对应英汉语言中的一些词或词组从形式上看,它们相同或相象,但具体的涵义并不相同,即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两回事,这种情况被称为假对应。
1.如有些懂点英语的中国人在介绍自己的爱人时喜欢用lover一词,这使得英国人很吃惊,因为lover的涵义是情夫或情妇,而汉语中的爱人指的是丈夫(husband)或妻子(wife)。
2.如rest room并不是汉语中的休息室。
在美国英语中,rest room是剧院、大商店或大建筑物中的一间房子,里面设有厕所、盥洗设备等,供顾客、雇员等使用,这是厕所的委婉说法。
汉语中的休息室应译为英语中的lounge或lobby。
3.另如Labour Day 在我国指“五·一”国际劳动节,而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指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的劳动节。
4.Drug Store并不是汉语中的药店,而是小杂货店。
三、英汉词汇语义部分对应英汉词汇语义大部分属于部分对应,这种对应仅谈以下二种情况:1.汉语词汇语义>英语词汇语义即汉语中的一个概念相当于英语中的两个或更多概念。
试论翻译中的“假朋友”[摘要]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由此可见,翻译不仅是语言间的转换,而且是文化间的转换。
在英汉翻译实践中,如果忽视英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就会在翻译实践中产生大量的“看似相同,实则有别”的“假朋友”。
本文试从由“假朋友”导致的一些误译现象着手,分析总结了“假朋友”产生的几种情况,旨在提醒我们做翻译工作时,注意“假朋友”的识别,尽可能地避免误译,确保词语意义的准确传递。
[关键字] 翻译文化字面意义指称意义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血肉不可分的密切关系。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而每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特文化的部分和载体。
这就要求我们在换一个文本的语言信息时,必须传达其蕴含的文化意义。
如果忽视该指称意义在译语中地道的表达形式,盲目的字字对译,就会闹出不少笑话。
下面,笔者通过大量的不恰当的翻译实例,揭示翻译中常见的“假朋友”及其产生的几种情况。
一、字面意义机械对应产生的假朋友相同的指称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往往以不同的形式出现。
例如:口水(误)mouth water(正)saliva手机(误)hand phone(正)mobile phone早恋(误)early love(正)puppy love青春痘(误)youth spot(正)acne拳头产品(误)fist product(正)knockout product买一赠一(误)Buy one, present one.(正)Buy one, get one free.How are you? (误) 怎么是你?(正)你好吗?How old are you? (误) 怎么老是你?(正)你多大了?由上可见,为避免误译,确保指称意义的正确传达,在翻译前,必须“细观其意,熔铸新词”,准确理解原文的确切意义二、把字面意义等同于指称意义产生的“假朋友”“一种语言能说出的话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能相对精确地表达出来”。
对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对比模式的相关研究论文对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对比模式的相关研究论文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对比研究,描述他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
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文化对比模式研究只是英汉语言对比的一个方面。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总是由跨文化交际词汇表现出来。
在不同的语言中,跨文化交际词汇分为: 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部分相同的词汇;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的词汇;概念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任何联想意义的词汇。
由于目的语与母语的文化背景不同,会产生特定的文化意义或内涵。
跨文化交际词汇的文化内涵具有对应性、不完全对应性、零对应性三种模式。
1 英汉对应词汇词汇意义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表示概念的部分,这是词义的核心部分,在两种语言中是相同的,在双语字典中的解释是概念上的对应。
二是表示联想意义的部分,尤其是内涵意义,是词义的附加部分,这部分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在两种语言中是不完全一致的,而这不完全一致的部分在双语字典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反映。
所谓对应词汇,是指那些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相同概念的词汇,即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也基本相同的词汇。
如狡猾的“狐狸”、温驯的“绵羊”、凶残的“恶狼”、愚蠢的“驴子”、人云亦云的“鹦鹉”、生命力强的“小草”、生态环保的“绿色”、贪吃懒动的“猪”、漂亮傲慢的“孔雀”、邪恶不祥的“黑色”、共同崇拜的吉祥数字“3”和“8”、模糊夸张的数字“3”和“9”、委婉的“生老病死”、禁用的“污秽语”和“动物辱骂语”等,这些都是属于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基本对应的词汇。
2 英汉不完全对应词汇英汉不完全对应词汇指那些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概念意义对应而内涵意义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的词汇。
它们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的伴随意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内涵在涵盖面上呈现不等值性,其内涵意义表现出某种词汇信息上的增值或减损,即在一种语言中词汇所含的意项要大于或小于另一种语言中的对应词。
英汉网络语言对比分析研究的论文(五篇范文)第一篇:英汉网络语言对比分析研究的论文随着互联网传播媒介的信息数据的互动共享和互联网社交圈的广泛形成,互联网网络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网络语言。
从语言的类型分类来说,网络语言属于一种社会方言,和形式语言学不同,认知语言学与人们的认知能力、主观思想、社会观念、民族文化心理息息相关,所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英汉网络语言在民族属性和语言属性上的对比会更加鲜明。
傅轶飞编著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2013年6月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一书便是一本经典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对比研究英汉网络语言的专著。
该书有三个研究关键词:“英语网络语言”“汉语网络语言”和“认知语言学”。
前两个是研究对象,后一个是研究方法。
全书一共分为6章,层层递进地论述了英汉网络语言的定义和现状、网络语言的理论基础、英汉网络语言的词汇研究、英汉网络语言的语言特征研究、英汉网络语言的构词规律研究,以及认知上英汉网络语言的对比研究。
这对我国英汉双语语言教学以及英汉文化交流和传播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果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知识来对比当前英汉网络语言的发展状况的话,笔者认为必须抓住以下两个方面:一、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英汉网络语言共性在认知语言学中,不同民族的语言往往会因为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群体特性而产生不同,英汉网络语言也是如此,它们都是诞生于自身的文化土壤和交际情境,是互联网中网友约定俗成和互相认同的语言形式,因为其精炼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引申义而在网络中被广泛使用和传播。
英汉网络语言与其他语言相比,它的认知性更加显著,往往简单的词汇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系列的事件和背景,但从语言的表面形式是很难猜测到网络语言的正确意义的。
也就是说,英汉网络语言的社会认知性都较强,与互联网语言交际实践的环境、心理、文化、事件、使用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外,英汉网络语言都有用数字、字母、符号等替代原有字符,如汉语中的“粉丝”(现也指fans),英语中的“Iheartyou”中的“heart”指代“love”。
英汉词语意义对比分析报告一、引言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而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不同语言中的词语虽然可能存在相似之处,但由于语言的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差异,词语的意义也会存在差异。
本次报告旨在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语意义,探索其背后的文化和语境因素。
通过此次研究,希望能够加深对英汉文化差异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词语意义对比分析1. 生活词汇(1)友谊(Friendship)在英语中,友谊一词常指来自于共同的兴趣或目标而建立的友好关系。
而在汉语中,友谊更强调情感上的亲近和信任。
这种差异反映了英语文化注重实际利益和目标导向,而汉语文化则更看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2)家庭(Family)英语中的家庭一词通常指核心家庭,即父母与子女的组合。
而汉语中的家庭更加广义,可以包括三代人、亲戚、兄弟姐妹等。
这反映了英语文化对核心家庭的重视,而汉语文化更注重家族和亲情的概念。
2. 社会词汇(1)权力(Power)在英语中,权力通常指个人或组织对他人的控制或影响力。
而在汉语中,权力更加强调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这反映了英语文化中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成就的价值观,而汉语文化则注重整体利益和社会秩序。
(2)公义(Justice)英语中的公义通常指法律和道德的公正与合理。
而在汉语中,公义更加强调道德和伦理的原则。
这反映了英语文化中法律体系和法治的重要性,而汉语文化更注重道德与人情之间的平衡。
3. 文化词汇(1)自由(Freedom)英语中的自由强调个人行动和选择的自主性。
而在汉语中,自由更强调在合理的范围内不受束缚。
这反映了英语文化中追求个人独立和自主的价值观,而汉语文化更注重个人在集体中的责任和义务。
(2)文化(Culture)在英语中,文化一词通常指一定地域和社会群体内所共同持有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模式。
而在汉语中,文化更强调传统、历史和人文底蕴。
这体现了英语文化中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而汉语文化则更注重传统和历史的传承。
简要论述英汉词汇文化差异的原因引言通过这么多年的学习,英语和汉语有些地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有些地方却又有着千差万别,而这些千差万别的地方正是我们学习英语时不太能深入研究,只能学到皮毛的地方。
英汉两种语言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句子,例如:英语和汉语的最简单的基本构成都是“主—谓—(宾)”结构,除此之外还有定语、状语和补语。
而学过古文的人都会知道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句型。
我发现古汉语中的定语后置和英语中的定语从句或后置定语就有着很大的关联,它们都是作为修饰成分修饰句中的名词或句子。
而这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词汇。
词汇的文化差异是由于各方面造成的,这些我们都可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会的。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说到:“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词汇差异的造成与各国的文化差异有着紧密的关联。
我会从几个与我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所得出的结论切入,粗略地谈谈我对英汉词汇文化差异的见解。
关键字:英汉词汇文化差异(一)思维习惯不同所造成对词汇的文化差异理解偏差在英语中“bank”有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银行”。
第二个意思是:“河岸”。
因此,就有一个脑筋急转弯:“Why is the river rich?”答案是:Because the river has two banks.当时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出现这道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答案。
因为我根本没把这两个意思想到一起。
还有一些词或者词组的意思并不能从表面来理解,而我们看到这些英文单词或者词组第一反应就是从表面去理解它,以至于会闹出很多笑话。
例如:“black sheep”很多人都会说是“黑山羊”,而它的实际意义是“害群之马”的意思。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习惯于用一个确切的成语或者俗语来比喻确切的意思,而英语中则是用一种类似的事物来引申出想要表达的意思,具有些许隐晦意义。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礼貌用语在人际交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有效沟通,并展现个人的素养和文化背景。
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语言,在礼貌用语的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英汉礼貌用语进行对比研究,以揭示它们在形式、表达习惯和文化内涵方面的不同之处。
一、问候语在英语中,常见的问候语有“Hello”“Hi”“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
这些问候语比较简洁直接,使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种场合和关系。
例如,在朋友之间、同事之间、陌生人之间都可以使用。
而汉语的问候语则更加丰富多样,并且会根据时间、场合和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早上见面可以说“早上好”,中午可以说“中午好”,晚上则说“晚上好”。
此外,还有“吃了吗?”“最近怎么样?”“忙啥呢?”等问候方式,这些问候语不仅是简单的打招呼,还可能包含着对对方生活的关心。
在正式场合,汉语中常用“您好”来表示尊敬。
这种问候语比较庄重,适用于对长辈、上级或者初次见面的人。
二、感谢语英语中的感谢语通常是“Thank you”“Thanks”,表达比较直接和简洁。
在程度上的区分,可以加上“Thank you very much”“Thanks a lot”等来加强感谢的程度。
汉语中的感谢语则相对丰富一些。
比如“谢谢”“多谢”“感谢您”等。
而且,在表达感谢时,中国人可能会更加委婉和含蓄。
有时候会说“麻烦您了”“给您添麻烦了”等,这些表达方式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感谢”,但实际上也传达了感激之情。
此外,对于别人的帮助,中国人还可能会通过回赠礼物或者请客吃饭等方式来表达感谢,而不仅仅是通过语言。
三、道歉语英语中的道歉语常见的有“Sorry”“I'm sorry”,如果想要更加强调歉意,可以说“I'm terribly sorry”“I'm so sorry”。
在汉语中,“对不起”“抱歉”“不好意思”是常用的道歉语。
【关键字】论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中外文化差异论文[摘要]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语法、句式、语义系统之间的语系转换,它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语句差异、思维差异与文化内涵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对翻译造成一定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某种文化内涵。
于是深富特定民族情感、内涵深厚的一种语言就会成为译者极难克服的对手。
有学者把英汉语言与中西思维方式、民族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单向、双向或交叉对比研究,但“ 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
” [ 1 ]这始终是英汉互译困难的焦点所在。
因此,只有明晰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才能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
一、英汉语句差异(一)英汉词汇现象对比1 .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词化程度相当高,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点,就可以使译文简洁。
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补语” 的意思,“v . + adv” ,“v . + like” “v .+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
英语一个动词,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
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就简洁多了。
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
2 .词类差异“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 [ 3 ]。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表现力极强。
沈家煊认为,汉语在句法上遵循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
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 5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汉语往往借助动词,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层层铺开,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
从使用方法上来看,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
浅谈汉语与英语间相互词汇的借用现象及其对比分析的论文论文关键词:词汇借用语言借用语言接触论文摘要: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就会在语言间产生语言借用,最典型的是词汇间的借用。
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博大精深,随着这么多年的积累和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我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巨大。
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逐渐增强,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越来越多的受到汉语的影响。
随着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的日渐频繁的接触,英语与汉语间词汇的借用亦有增多的趋势。
本文从语源范围和类别、借入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对英语和汉语中各自的借词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围绕语源、数量及其对语言本身的影响等方面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和汉语中的英语借词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什么是借词借词是语言改变的自然过程,一种语言需要复制别的语言来增加字典里的新词,所以有了借词,就像一种“偷窃”。
借词就是一种复制(trask,1996)。
笔者通过前人的研究总结出:借词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当它们在接触的时候因为存在一种文化中另一种文化所没有的词汇或则为了更好的交流和融入另一种文化而产生的词汇,即为借词。
二、借词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汉英借词现在的发展(一)借词产生的背景thrughutitshistry,englishhasdadntratithanylanguages ,resultinginvaryingdegreesfhangeinthelanguage.英语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发展中,从汉语以及其他语言吸收了大量的词汇。
公元十一世纪,诺曼底人从法国北部入侵,征服了英格兰。
诺曼底统治者成为英国国王,致使当时的法语成为英国上层阶级的语言。
在长达几百年法国人的统治下,大量的法语词汇涌入英语,尤其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中。
例如:gvernent,rie,eney等。
当然也有反映社会生活方面的词汇,如:at,habit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时期借入的法语词汇在发音和拼写上已完全与英语同化了,而且不少词已成为表达社会生活各方面不可缺少的词语。
摘要英语与汉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其礼貌用语的使用差异。
本文从历史渊源、语用差别、中西礼貌原则和相同的礼貌用语所产生的语用差别等来展开论述,为了能主动地、自觉地排除文化干扰,避免文化冲突,求同存异,从而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英语;汉语;礼貌用语;礼貌原则;语用差异AbstractThe huge differenc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led to the use of polite language difference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historical origin, prag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the same courtesy expressions generated by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s to discuss, in order to be active, consciously eliminate cultural barriers, to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seek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so as to ensure the smoot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politeness; politeness principle; pragmatic difference.汉英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一、引言礼貌是文明的象征,礼貌是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
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礼貌用语协调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交际活动,是维系人际和谐的工具。
AbstractThis paper i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t use of polite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s an universal phenomenon, politeness exists in all kinds of cultures,which plays a vital role not only in maintaining friendly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but also in creating the harmonious atmosphere conversation. As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nd China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they use different ways to express their own polite words and deeds, and the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understan ding of polite language always affects the effective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m. What is more, it would causes unsuccessful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ite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will urge English learners to reduce the faults in using cross-cultural language, and will simultaneously achieve effective human communication through using appropriately polite expressions.Key Words:polit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comparative study; cultural differences中文摘要礼貌是人们在频繁的交往中彼此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
管窥英汉互译中的“伪朋友”王琼;李绍芳【摘要】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the reasons leading to the phe‐nomenon of “False Friends” are analyzed and some solutions are explored in order to avoid“False Friends” and improve the translation’s accuracy .Not only should a translator build solid foundations for the bilingual and bicultural knowledge ,but he also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ready for information researches and translating with high responsibility .By avoi‐ding “False Friends” ,translators can produce translations w hich ar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texts and in line with the expression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从译者的主体性出发,分析了“伪朋友”现象的成因,探析克服“伪朋友”和提高译文准确性的对策。
认为译者除了具备扎实的英汉语言文化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在翻译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查阅资料,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同时增强责任意识,尽量避免“伪朋友”现象的发生,使译文忠实原文并符合目的语行文习惯。
【期刊名称】《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100-103)【关键词】翻译;伪朋友;成因;对策;译者主体性【作者】王琼;李绍芳【作者单位】楚雄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楚雄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翻译是信息传递的桥梁,在文化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试论翻译中的“假朋友”[摘要]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由此可见,翻译不仅是语言间的转换,而且是文化间的转换。
在英汉翻译实践中,如果忽视英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就会在翻译实践中产生大量的“看似相同,实则有别”的“假朋友”。
本文试从由“假朋友”导致的一些误译现象着手,分析总结了“假朋友”产生的几种情况,旨在提醒我们做翻译工作时,注意“假朋友”的识别,尽可能地避免误译,确保词语意义的准确传递。
[关键字] 翻译文化字面意义指称意义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血肉不可分的密切关系。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而每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特文化的部分和载体。
这就要求我们在换一个文本的语言信息时,必须传达其蕴含的文化意义。
如果忽视该指称意义在译语中地道的表达形式,盲目的字字对译,就会闹出不少笑话。
下面,笔者通过大量的不恰当的翻译实例,揭示翻译中常见的“假朋友”及其产生的几种情况。
一、字面意义机械对应产生的假朋友相同的指称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往往以不同的形式出现。
例如:口水(误)mouth water(正)saliva手机(误)hand phone(正)mobile phone早恋(误)early love(正)puppy love青春痘(误)youth spot(正)acne拳头产品(误)fist product(正)knockout product买一赠一(误)Buy one, present one.(正)Buy one, get one free.How are you? (误) 怎么是你?(正)你好吗?How old are you? (误) 怎么老是你?(正)你多大了?由上可见,为避免误译,确保指称意义的正确传达,在翻译前,必须“细观其意,熔铸新词”,准确理解原文的确切意义二、把字面意义等同于指称意义产生的“假朋友”“一种语言能说出的话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能相对精确地表达出来”。
谈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的论文摘要:受不同文化、价值观等影响,英汉语言的礼貌用语也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使学生了解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礼貌用语差异跨文化意识1引言礼貌是各种文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礼貌用语。
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跨文化交际也日益频繁,了解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无疑可以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2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表现在不同场合,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的人会话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礼貌用语也有天壤之别。
下面主要从称呼语、称赞语、致谢、禁忌语与委婉语等方面来谈谈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
2.1称呼语不同的称呼语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取向、社会格局、人际关系等。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甲天下,一直遵循“上下有礼,长幼有序”称呼原则,称呼繁杂;而西方崇尚民主自由,称呼简单明了。
中国文化主张尊老讲辈分,各种称呼五花八门。
上辈直系亲属的称呼就有“舅舅”、“伯父”、“叔父”、“姨父”、“姑父”、“舅妈”、“姨妈”、“姑妈”等。
同辈中则有“堂哥”、“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在英语国家中,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念,亲属的称谓比较笼统且简单,上一辈中只有“unle”、“aunt”,在同辈中也只有一个“usin”。
晚辈和长辈之间、同辈之间都可以直呼对方的名字,甚至对父母也可直呼其名。
而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孩子不能直呼父母、长辈的大名,学生不可直接叫老师的名字,下属不能直接叫上司的名字。
否则,就会被视作缺少家教、没有教养、不守规矩等。
在社会交往中,汉语称呼语可用两种表达式来概括:“姓氏+官衔或职务/先生/女士//小姐/老”和“老/小、+姓氏”,如“张局长”、“王先生”、“郑老”、“老陈”等。
浅谈英汉词汇比较——注意英汉语言中的“真假朋友”现象_英语相关论文_英语论文_ 论文关键词:对应词复合词自由词组外来语论文摘要:本文就中国学生在阅读和翻
译外国作品时,常发现英语中有些成语和词组,在汉语里能找到相对应的词语和说法,在翻
译时可直接互相借用。
但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其表达
方式和修辞习惯有所不同,有的意思却迥然不同。
据此,特别要注意英汉语言中的“真假朋
友”现象。
在学习英语,特别是在阅读和翻译外国作品时,我们常常会发现,英语中有
些成语和词组,在汉语里能够找到相对应的词语(equivalent)和说法,它们的形式和意义十
分相似,有的甚至完全一致,因而可以互相借用。
如下述成语,英汉两种语言说法是一致
的 :tohaveathin(thick)skin ,脸皮薄 ( 厚 );tobeonlyskinandbones) ,瘦得皮包
骨;toplaywithfire,玩火—暗示一个人正做着会导致本身危险的事情;tothrowcoldwateron,
泼冷水—比喻打击别人的热情。
以上例子是以短语的形式出现,还有些是以句子的形式出现
的 :Wallshaveears. 隔墙有耳 ;Misfortunesnevercomesingly. 祸不单
行;Strikewhiletheironishot.趁热打铁。
这些成语(或谚语)无论在内容、形式或色彩上都相
符合,它们不但有相同字面意义和隐义,而且有相同或相似的形象比喻,翻译时,便可直接
互相借用。
当然,有时候并不要求用字或比喻完全一致,只要意义(或引申意义)相同,即使
词句不同,比喻相异,也可帮助我们理解原文意思。
例如:atone’swit’send,智穷计尽,
不知所措 ;titfortat ,针锋相对 ;byleapsandbounds 突飞猛进。
再如英语的
besixofoneandhalfadozenoftheoth-er ,六个对半打,很容易理解为“半斤八
两”;toburnthemidnightoil,点起午夜的灯油,也很容易理解为“开夜车”;英语的“Lockthestabledoorafterthehorseisstolen".马被偷后才锁上马厩门,不难理解为“亡羊
补牢”;再如 Loveme,lovemydog,很容易理解为“爱屋及乌”。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
强,汉语中有不少词语被译成英语,并广泛应用,很多已被列为正式的英语。
如流行于国外
的 Kungfu,Wushu 也逐渐被吸收进英语中;再如汉语中的“保全(丢)面子”,也被直译为“save(lose)one’sface";“走狗”译为“runningdog";“纸老虎”译为“papertiger"。
这
些词语外国人看起来不但深明其义,而且感到十分传神,所以已正式被英语所吸收。
阅读英
文时再碰到这些相应的词语,理解自然颇为容易,汉译时只要使之还原即可。
另一方面,汉
语里也有不少习语源于英语,并已为汉语吸收。
如“武装到牙齿”直译为“bearmedtotheteeth";
“夹着尾巴’,来自于英语“withthetailbetweenthelegs";“圆桌会议”源于脍炙人口的英
国民间故事《亚瑟王传奇》里的“round 一tableconference"。
故事中亚瑟王为了使手下的
骑士们地位一致,无尊卑之分,于是做了一张巨大的圆桌供开会使用。
后来,“圆桌会议”
就用来表示出席者人人平等的会议。
“火中取栗”源于外国一则关于猴子和猫的寓言中的“topullthechestnutoutoffire",现用来表示冒险帮别人摆脱困境,往往自己吃了苦头却一
无所获。
“打破记录”译自英语里的“tobreaktherecord",“战争贩子”则是“warmonger”
的直译。
看到这些英语词语,自然很容易想到它们对应的汉语说法。
虽然有时甚至不知道这
些汉语词语原是从外语中翻译过来的(即外来语)。
对这些词,平时注意收集比较,对学习英
语的确十分有益。
http://但是,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语
系,其表达方式和修辞习惯有所不同。
如英语中有不少词语,汉语中似乎有对应的说法,其
实看上去相似,意思却迥然不同。
因此,我们绝不能从汉语的角度去理解英语的意义,拿自
己熟悉的、表面相似的中文词句去套译英文中的词句,否则就会出现错误,甚至闹出笑话。
例如:英语成语“toeatone’swords",如果从汉语角度理解,很容易误解为“食言”。
可实
际上它的意思是“收回前言,认错道歉”。
Itwillmakeyouopenyoureyes.很容易误解为“它将使你大开眼界”,可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它将使你膛目吃惊”。
再如英语成语tokeepaneyeon
的意思是“照看”、“密切注视”,而不是汉语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英语成语topullone’
sleg 并非汉语中的“拖后腿”,而是“哄骗取笑别人”或“愚弄某人”;tositatone’,feet,
并不是“甸甸在某人脚下”,而是指“授业于某人”或“拜某人为师”;短语toraincatsanddogs
指“下倾盆大雨”,而Thecoupleareleadingacat 一and 一doglife.并不是说“这对夫妇现
在过着猫狗般的生活”,而是指“这对夫妇时常吵架”。
再如“Giveadogabadnameandhanghim",
有些人仅从汉语角度去理解,将它译成了汉语中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视乎倒也不错,
但它的实际含义是“一旦给人加个坏名声,他就永远洗刷不掉”,意指“谗言可畏”。
自由
词组中也有不少这种情况,若掉以轻心,望文生义,也会造成误解,闹出笑话。
如whitecoffee
并不是“白色咖啡”,而是指“加了牛奶的咖啡”;bluefilm 不是“蓝色影片”而是“黄色
影片”;secondself 不是“第二个自己”而是“心腹朋友”;anoutstandingcheque 不是“一
张特殊的(不平常的)支票”,而是“一张未兑现的支票”。
再如Heisabad(good)sailor,不
是说“他是个坏(好)水手”,而是说“他常晕船(或不晕船)”。
Heisabaddrunk 不是说“他是个很坏的酒鬼”,而是说“他是个不善于饮酒的人”。
复合词中也有易造成误解的现象。
例如:mad 一doctor 不是“疯医生”,而是“医治精神病的医生”,busy 一body 不是“忙人”,
而是指“爱管闲事的人”。
再如:red 一 handed 不是“红手的”而是含有“在犯罪现场的”
或“当场的”之意。
如Themurdererwascaughtred 一handed.意指“杀人凶手被当场捉住”。
有时,red 一handed 又有“沾满血腥的”之义,如Heisared 一handedman,解作“他是个双
手沾满血腥的人”。
由此可见,在学习英语和进行翻译时,既要看到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更要留心它们的不同之点。
平时要做到勤查词典,不要存疑,力戒望文生义和字对字的套译、
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