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模考试卷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91.00 KB
- 文档页数:24
试卷主标题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题)1、酶是重要的生物催化剂,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胃蛋白酶随食糜进入小肠后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B .酶的活性与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密切关系C .刀豆中的脲酶能为尿素分解提供能量从而加快尿素分解速率D .DNA 聚合酶和RNA 聚合酶分别与DNA 和RNA 结合并完成相应的功能2、丙肝病毒是动物病毒,只能用动物细胞进行培养,原因是()A .丙肝病毒和动物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结构B .丙肝病毒利用动物细胞中的有机物产生ATPC .丙肝病毒和动物细胞能够互利共生D .丙肝病毒只能借助动物细胞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3、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动物细胞在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和中心体复制,复制后二者的数目都加倍B .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对维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C .正常男性体内细胞增殖过程中,一个细胞内不会同时存在两条Y 染色体和两条X 染色体D .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和数目都不同4、“ 格瓦斯” 是盛行于俄罗斯、乌克兰和其他东欧国家的一种含低度酒精、一定量的CO 2以及丰富有机酸物质的饮料。
它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共同发酵而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两种菌细胞呼吸都消耗O2 ,产生 CO2B .两种菌的细胞呼吸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 .两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都会导致培养液pH 下降D .两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NADPH 具有还原性5、下列关于作物育种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杂交育种除选育新品种之外,另一个结果是获得杂种优势B .诱变育种即是利用物理、化学因素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C .基因工程育种通过DNA 重组可定向改造生物体的遗传性状D .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的过程6、人体内肝脏、胃肠道和胰腺等内脏器官堆积脂肪过多导致的肥胖称为中心性肥胖(腹部和腰部肥胖),此类患者患糖尿病、心脏病风险及死亡率明显升高,而具有较大的臀围和大腿围患上述病及死亡风险明显降低。
重庆涪陵区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D.所有的免疫细胞都有识别能力参考答案:C2. 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水生植物组成一个水生生物种群。
B. 能够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 马尾松林地中的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参考答案:D3. 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下图所示,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选纯合的黑蛇和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oo、bbOO;F1表现型全部为花纹蛇B.图示表明控制黑色素与控制橘红色素生成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生物性状C.让F1相互交配所得的F2花纹蛇再相互交配,F3花纹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9 D.让F1花纹蛇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1/8参考答案:C4. 对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A. 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B. 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3:1,与分离定律相符C. F2出现四种基因型的个体D. F2出现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3:3:1参考答案:C5. 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如图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有________条,鱼类与贝类关系应该是________.图中未标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2)该湖泊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臭,在注入湖泊的四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并镜检水样中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①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②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的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③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④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根据以上结果分析,该湖泊的污染源中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________,发臭的原因是________.参考答案:(1). 6(2). 捕食和竞争(3). 分解者(4).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 ③①②④ (6). 藻类爆发(7).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分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动物。
2021年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加拿大诺贝尔奖获得者班廷在发现胰岛素初期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若干只生理状态相同的狗随机分成两组,甲组摘除胰腺,改造成糖尿病狗;乙组先结扎胰腺导管,待伤口恢复、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从中制备粗提取液。
随后,将粗提液注射到糖尿病狗的体内结果降低了这些狗的血糖水平。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胰岛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B. 胰岛素不是胰腺腺泡细胞产生的而是由胰岛A细胞产生C. 乙组待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是因为胰腺腺泡细胞能产生水解胰岛素的酶D. 可以给糖尿病狗饲喂乙组的粗提取液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2. 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 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B. 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C.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D.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3. 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用番茄、苹果等组织样液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B.蛋白质鉴定中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混合后再加入C.脂肪鉴定中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D.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有利于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的分离4. 科研人员研究肥胖与血糖调节的关系,他们给志愿者一次性口服足量的浓葡萄糖液,然后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浓度,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口服葡萄糖后,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效率要低于正常体重者B.由图可知,肥胖者体内的血糖调节只有激素调节C.图中血糖浓度下降与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有关D.肥胖者如果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可能使胰岛B细胞衰竭而罹患糖尿病5. 某同学利用某种大小相同的菠菜叶片,分组进行实验。
探究不同温度下,菠菜叶片重量的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数量变化),操作流程及记录结果如下图表(单位:mg):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同学所进行实验的变量为温度B.从上表信息可知,在260C-290C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增强C.280C时光合作用实际合成的有机物的量为5mg/hD.在260C-290C之间,随着温度升高,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6. 下列实验操作中,会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A.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再做不同保温处理,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用新配制的NaOH与CuSO4混合液,水浴加热可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糖D.用盐酸与酒精的混合液解离洋葱根尖,即可观察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7. 某蛋白质由4条肽链组成共含有109个肽键,则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个数及氨基酸数分别为()A.105、105、105B.110、110、110C.4、4、113D.1、1、1138. 番茄果实的红色(A)对黄色(a)为显性,两室(B)对一室(b)为显性,这2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2021届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属于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的是()A. Fe、Mn、Zn、MgB. Zn、Cu、Mn、KC. N、S、Cu、MoD. Zn、Cu、B、Mn2. 一马突然得病,并全身抽搐,兽医除对症下药外还要注射( )A. 食盐水B. 葡萄糖溶液C. 葡萄糖酸钙溶液D. 青霉素3. 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A. 蛋白质和DNAB.DNA和RNAC. 蛋白质和RNAD.DNA和脂质4. 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①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①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血液等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①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①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A. 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①5. 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虚线内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会影响兴奋的传递C. 在d、e点之间连接了灵敏电流计,刺激F点和G点都能使电流计发生相同的偏转D. 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无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6. 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无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因此植物正常生命活动是通过激素调节实现的B.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的结果,也受到环境的影响C.光、重力和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也具有调节作用D.环境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表现在植物的个体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及激素发生、分布,最终表现在器官和个体水平上7.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首先出现在分裂期的A. 前期B. 中期C. 后期D. 末期8. 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材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吸水能力逐渐减弱B.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紫色区域逐渐缩小,该区域颜色逐渐变深C.发生质壁分离后完全复原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最终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D.该实验不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材料,是由于该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9. 据研究分析,玉米植株中的DNA有84%在染色体上,14%是在叶绿体中,2%在线粒体中;玉米的染色体组成中DNA占36.7%,RNA占9.6%,蛋白质占48.9%。
2021年重庆市涪陵第二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如图所示甲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乙表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植物幼苗的生长状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B. Ⅰ、IV处的生长状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 生长素对Ⅰ、Ⅰ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Ⅰ、Ⅰ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D. 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2. 科学家在太空船上做实验处理如下图,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浓度:a>b>c=d,ⅠⅠⅠⅠ胚芽都出现生长现象B.生长素浓度:a=b=c=d,ⅠⅠⅠⅠ生长状况基本相同C.生长素浓度:a>c=b>d,Ⅰ生长最快D.生长素浓度:a>c=d>b,Ⅰ生长最快3. 将枪乌贼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外液)中来研究兴奋的传导。
图1中ⅠⅠⅠⅠ表示神经纤维膜上的位点,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刺激Ⅰ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B.兴奋传导到Ⅰ时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如图2所示C.若增加培养液中Na+的浓度,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会减小D.若将阻断Na+通道的麻醉剂放在Ⅰ处,电流计的测量结果不变4. 图表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强度的干扰和解除干扰后稳定性的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变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都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强C.a、b点生态系统丧失了抵抗力稳定性D.c点时只有恢复力稳定性5. 2020年春,一种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发的肺炎疫情引起全球关注,同时也考验了各国应对疫情的能力和责任担当。
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COVID-19是一种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B.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C.COVID-19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D.COVID-19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6. RNase P是一种核酸内切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2021年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依次是()A.核酸、蛋白质、糖类B.蛋白质、核酸、无机盐C.蛋白质、核酸、水D.蛋白质、核酸、蛋白质2.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重要的代谢活动,它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不同B.储存水果和蔬菜时,应适当地降低储存环境的温度、含氧量C.真核细胞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会因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烂根3. 一个A TP分子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和磷酸基团的数目分别是()A.1和3B.2和3C.2和2D.3和24.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与其大小、性质以及细胞膜的结构有关。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氧气分子进出细胞不消耗能量B.抗体以胞吐(外排)方式排出细胞C.协助(易化)扩散速率与载体无关D.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5. 科学家在太平洋深海热泉附近新发现两种微生物,现在想研究这两种微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来作为理论依据,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A. 蛋白质B.DNAC.RNAD. 核苷酸6. 下列有关细胞中,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A.磷脂分子B.蛋白质分子C.固醇分子D.脂肪分子7. 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高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
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
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由于藻类大量繁殖,该富营养化水体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B. 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 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D. 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8. 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元素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植物细胞内的糖类的元素组成相同C.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数目多于氧原子D.人体缺乏Mg2+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9. 李斯特氏菌是一种致死食源性细菌,当它侵入人体后,该菌的一种名为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使人患脑膜炎。
2021届重庆市涪陵第二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研究发现,DNA分子存在同一条DNA链上的胞嘧啶彼此结合形成的特殊结构,称为i-Motif结构。
该结构大多出现在原癌基因的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区域。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DNA解旋酶和限制酶参与i-Motif结构的形成过程B. 含有该结构的DNA氢键数量和碱基数量都发生变化C.DNA中出现i-Motif结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结果D.i-Motif结构会影响原癌基因的表达,细胞易癌变2.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A.EeFfGg×EeFfGgB.EeFfGg×eeFfGgC.eeffGg×EeFfGgD.eeffgg×EeFfGg3.某种鱼的鳞片有多种表现形式,现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F1中野生型鳞:单列鳞=1:1。
将F1中单列鳞鱼雌雄随机交配得F2,表现为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散鳞=6:3:2:1。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中无鳞鱼是杂合子,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类配子B.该鱼鳞片可能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C.F2单列鳞与无鳞个体中可能存在某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现象D.F2单列型鳞鱼中稳定遗传个体的概率为1/64.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B.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排出细胞C.抗体、激素等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D.环境中一切有害的物质都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5.某生物体内糖类的一些变化如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物是动物B.细胞内最重要的能源物质是糖原C.麦芽糖水解后的产物是葡萄糖、果糖D.对该生物来说,糖原是比脂肪更好的贮能物质6.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大肠杆菌既可对应细胞层次,又可对应个体层次B.细胞核和细胞器都有双层膜,是最小层次的生命系统C.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D.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7.下列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者第一阶段的场所相同B.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C.有氧呼吸只有第一、二阶段产生[H]D.有氧呼吸所产生的H2O,其O全部来自氧气8.下列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细胞器C、F都能产生水B. 细胞器B、F的化学成分中不含磷脂C. 植物细胞都含有C、E、FD. A、D及植物细胞的液泡都是单层膜结构9.乳酸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病人补充碱制剂或胰岛素,以降低血液中乳酸的含量、提高血液的pH。
2021年重庆市涪陵第二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某同学对格里菲思的实验进行了改良,将R型菌、S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 型菌的混合物分别接种到甲、乙、丙、丁四组相同的培养基上,在适宜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菌落的生长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若培养前在甲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得到的菌落类型与丁不同B. 甲、乙两组作为丁组的对照组,丙组培养基无菌落产生,可以不必设置C. 丁组的实验结果说明了R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S型菌的DNAD. 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培养基的成分、培养条件、以及培养时间等2. 关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正确叙述是()A.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B.都是通过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C.都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的D.是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3. 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Ⅰ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Ⅰ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他们每次都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
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基因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Ⅰ、Ⅰ桶小球总数可不等C. 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两对性状自由组合的过程D. 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4. 下列有关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B. 高温、过酸和过碱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C. 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D. 细胞内的酶可以来自食物,也可在细胞内合成5.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人体某细胞正在进行基因表达的过程,说明该细胞已发生分化B. 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导致细胞萎缩、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变小C. 若一个人长期闷闷不乐、精神压抑,其发生癌症的可能性会增加D. 某病原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引起的宿主细胞破裂死亡属于细胞凋亡6. 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说法不正确是()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都参与调节糖代谢B.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皮质醇等,参与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C.性激素具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生殖细胞的生成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等作用D.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都作用于垂体7. 最早被发现的细胞器是1769年科学家在草履虫细胞内观察到的颗粒样结构——刺丝泡。
2021届重庆市涪陵第二中学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①、①表示物质,①~①代表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B.图中的细胞①有的能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C.①是细胞毒性T细胞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①快速分泌①2. 下列不属于分泌蛋白的是A.抗体B.血红蛋白C.胰岛素D.胃蛋白酶3. 喜马拉雅兔初生时全身毛色是白色的,随着成长身体各个末端部分的毛呈黑色。
原因是机体深部温度较高导致合成黑色素相关的酶失去活性,身体末端的温度较低,合成黑色素相关的酶保持催化活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喜马拉雅兔的毛色受环境因素影响B. 较高温度通过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C. 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其活性对温度敏感D. 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喜马拉雅兔毛色不同4. 将室温笼养的若干小鼠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置于4①环境中,乙组置于35①环境中,放置1h。
结果发现甲、乙两组小鼠体温基本不变。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单位时间内,甲组小鼠的耗氧量大于乙组小鼠B.单位时间内,甲组小鼠的散热量小于乙组小鼠C.甲组小鼠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乙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5. 下列关于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和酶催化下分解都加快,其原理都是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B.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则检测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碘液C.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选择淀粉和淀粉酶作实验材料,或者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检测效果均可D.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顺序:淀粉+淀粉酶→置于相应水浴温度5 min→滴斐林试剂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6. 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7. 用某种酶进行下列三组实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实验可以证明该种酶活性最大时的条件是30①、pH=7B.三组实验能够证明酶具有专一性、温和性C.本实验研究的酶有麦芽糖酶和蔗糖酶D.pH=5或温度为20①条件下酶活性下降的原因相同8. 以下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人体中含A、C、T这3种碱基的核苷酸共有5种①只要把DNA单链中的T换成U就是RNA了①老鼠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RNA①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和A、G、C、T4种碱基①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A. 一项B. 两项C. 三项D. 四项9. 下列对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过敏反应的实质是过敏原再次与组织细胞特别是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B. 器官移植中,器官植入后发生的排斥反应是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所产生的反应C. 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发病时免疫系统成为抗原D. 自身免疫反应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自身成分成为抗原10. 松土是农作物栽培的传统耕作措施。
2021年涪陵区白涛街道山窝高级中学校高三生物二模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乙表示神经中枢,甲、丙未知。
神经元A、B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
现欲探究A是传出神经元还是传入神经元,某研究小组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入神经元B. 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C. 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入神经元D. 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2.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
在19世纪中期以前,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纪,桦尺蠖种群的S基因频率上升到95%以上。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19世纪时,种群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浅色型(s)桦尺蠖与环境色彩非常相近,不易被鸟类所食,其后代繁殖个体多,从而导致基因频率高B. 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树干变黑不会影响桦尺蠖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C. 上述事例说明,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的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的变异则逐渐积累D.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3.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具有催化、调节等功能B.酶都是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C.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D.酶可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来加快反应速率5.阳光通过三棱镜能显示七种颜色的连续光谱。
2020-2021学年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高三生物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盐碱地中的植物细胞能逆浓度吸收Na+而促进细胞吸水,该现象说明Na+参与()A.构成细胞内化合物B.维持正常的pHC.调节渗透压D.提供能量2. 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 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3. 模型建构是研究生物学问题常用的方法,模型X→A→Y中,A代表结构,X代表物质,Y代表A接受X 后的变化或产物。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 若A表示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的叶肉细胞,X表示H218O,则Y中含18O的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 若A表示垂体,Y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X只能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 若A表示B淋巴细胞,Y表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则X表示抗原D. 若A表示人的红细胞,X表示葡萄糖,则Y表示酒精和二氧化碳4. 烧伤、过敏等情况下,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会异常增高,此时不可能发生()A.血浆蛋白随液体渗出毛细血管B.细胞间隙液减少C.血浆渗透压下降D.淋巴液增多5. 下列属于基因工程技术培育的新品种是A. 耐寒的小黑麦B. 转基因抗虫棉C. 太空椒D. 试管牛6. 图中①~①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中通过内膜折叠的方式增大膜面积B.①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C.①若处于游离状态可合成血红蛋白等胞内蛋白D.由①可判断该细胞为动物细胞7. 如图表示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单位,关于它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物质是核糖核苷酸B.该物质含有C、H、O、N、P等元素C.该物质形成的大分子物质是RNA,它只分布在细胞质中D.在HIV病毒中能找到这种物质8. 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
重庆市涪陵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二次备考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倍镜下看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疏松不规则B.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过程,需要保持细胞生物活性C.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才能检测试管内梨汁中是否含还原糖D.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答案】C【解析】【分析】1、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取材→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2、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原理是:色素能够溶解到有机溶剂乙醇中,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的快,溶解度小的扩散的慢,因此可以把绿叶中的色素分离。
【详解】A.低倍镜下看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A错误;B.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过程的实验过程中,解离步骤已经将细胞杀死,故观察过程中不需要保持细胞生物活性,B错误;C.用斐林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时,需要在加入斐林试剂后并水浴加热才能检测到,C正确;D.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滤纸条上无色素带出现,D错误。
故选C。
2.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出甲状腺细胞的抗体,随着病情的发展,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称为桥本氏甲减。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免疫缺陷病B.桥本氏甲减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C.桥本氏甲减患者可能出现嗜睡、体温偏低的症状D.桥本氏甲减患者可通过口服甲状腺激素药物减轻症状【答案】A【解析】【分析】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
2021年重庆市涪陵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
研究人员在鲸落中发现了大量以鲸尸为食的动物还发现存在能利用硫化氢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为能量来源的硫化细菌。
近年来全球的鲸落数目正在不断减少。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鲸落形成后仍然存在群落演替现象B. 鲸落中的硫化细菌属于生产者C. 鲸落促进海洋上层有机物向中下层运输D. 流经鲸落的总能量是深海生产者同化的能量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关于人类活动、观念和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道德观念:其他生物不是为了人类的需要才生存的B. 立体农业: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C. 建立自然保护区:利用就地保护的原理,提高被保护生物的K值D. 生态农业:利用物质、能量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建立多层次综合生产体系3. (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高一第二学期期中)大量事实表明,孟德尔发现的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
据此作出的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A.基因在染色体上B.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C.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4. 研究人员对某二倍体动物(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数目进行了观察分析。
图1为其细胞分裂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是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与核DNA含量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它属于图2中类型c细胞B.若某细胞属于图2中的类型a,且取自睾丸,则该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C.若图2中类型b、c、d、e的细胞属于同一减数分裂,则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c、d、eD.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c5. 人胰岛B细胞能产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据此推测人胰岛B细胞中()A.有合成胰岛素的基因,也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且都表达B.有合成胰岛素的基因,但没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C.既有合成胰岛素的基因也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但进行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发生了变化6. 下图表示人体中吞噬细胞吞噬、清除衰老红细胞的过程,其中①~①是参与该过程的细胞结构。
2020-2021学年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二模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图表示蛋白质结构的一部分,图中甲、乙、丙、丁标出的是不同的化学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时,断裂的化学键是A. 甲B. 乙C. 丙D. 丁2. 液泡发达的植物(如黑藻、轮藻等)细胞中,细胞质成薄层沿着细胞膜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流动。
观察细胞质流动,可用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质的流动为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创造了条件B.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C.用高倍镜观察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时,细胞质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逆时针D.将实验室温度从室温逐渐降低,会发现叶绿体的运动逐渐减慢3. 下列关于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A+G)/(T+C)的不同C. 复制均在细胞核内进行D.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才开始复制4. 科研人员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烟草细胞培育转基因烟草,如图①①①为两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随机整合在染色体上的三种转基因烟草的体细胞示意图。
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株①自交后代中有一半个体散发红色荧光B.植株①的花粉细胞中都含有1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C.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有4条染色体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细胞来自植株①①①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可能含4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细胞来自植株①和①5. 油菜素内酯(BL)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含有(+)或者不含(--)1 nmol/LBL的琼脂培养基上,利用不同IAA浓度处理培养拟南芥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BL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具有调节生长发育作用的有机物B.实验结果说明适宜浓度的BL与IAA可协同促进侧根的形成C.由图可知,随着BL浓度的增大,拟南芥侧根形成率逐渐升高D.实验中,BL更利于侧根的形成,从而有助于拟南芥吸收水分6. 植物在白天“醒来”晚上“入睡”的现象与叶绿体活动有关,而叶绿体活动受TRXL2酶和2CP酶的共同影响。
重庆市涪陵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模考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栖类属于XY型性别决定方式B.生物的性别决定都取决于性染色体的组成C.在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与性别决定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一般是对雌雄异体的生物来说的,有的生物的性别决定是ZW型,有的是XY型。
ZW 型性别决定普遍存在于鳞翅目昆虫、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之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XY型性别决定是所有哺乳类动物、多数雌雄异株植物、昆虫、某些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
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XY型性别决定生物的伴性遗传类型有:X染色体隐性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Y染色体上的遗传。
【详解】A、某些两栖类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A错误;B、蜜蜂的性别决定取决于染色体数目,无性染色体,B错误;C、X非同源区段的基因,Y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基因不成对,C错误;D、对雌雄异体的生物来说,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是与性别决定有关,例如果蝇X染色体上决定眼色的基因,D正确。
故选D。
【点睛】对于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C.细胞质基质中的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D.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答案】C【详解】只有在高温下酶的结构被破坏失去活性不可恢复,而在低温下酶只是活性降低;A错误;根据酶的概念,酶可以是蛋白质,也可以是RNA;B错误;细胞质基质中可完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第一阶段,即有分解葡萄糖为丙酮酸的酶;C正确;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DNA,DNA复制和转录的时侯需要DNA的解旋酶。
D错误。
3.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会随着复制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
在生殖细胞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由RNA 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长。
端粒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端粒酶中的RNA能够催化染色体DNA的合成B.促进端粒酶的作用可抑制癌细胞增殖C.细胞凋亡与染色体DNA随复制次数增加而缩短有关D.人体生殖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也含端粒酶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可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从而导致细胞衰老和凋亡,而端粒酶中RNA能逆转录形成DNA,进而能延长缩短的端粒。
【详解】A、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长,即能催化染色体DNA 的合成,A错误;B、在生殖系细胞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长,使得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则抑制端粒酶的作用可使得癌细胞衰老,进而抑制癌细胞增殖,B错误;C、端粒学说认为人体细胞衰老的原因是染色体DNA会随着复制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C错误;D、根据题干分析,人体生殖系细胞和其他细胞含端粒酶基因,但因为基因选择性表达,在生殖系细胞中表达,D正确。
故选D。
【点睛】浸泡处理,所使用的生长素浸泡液浓度分别为100μmol/L、300μmol/L、500μmol/L,每组处理时间分别为1h、3h、5h、CK组培养液未加生长素,栽培45d后取样测定橄榄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的自变量有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及处理时间B.CK组没有用生长素处理,幼苗因缺乏生长素不生长C.实验结果表明幼苗地上部与根系对生长素反应不同D.根据上述指标无法确定橄榄幼苗移栽的最佳处理方法【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对植株地上部来说,浓度为100μmol/L和300μmol/L的IBA处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地上部鲜重呈先升后降趋势,而浓度为500μmol/L的IBA处理,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对地下部根系来说,浓度为100μmol/L和300μmol/L的IBA处理,地下部鲜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详解】A、据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有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及处理时间,A正确;B、CK组没有用外源生长素处理,但幼苗自身可以产生生长素,促进其地上部和根系生长,B错误;C、由图可知,对植株地上部来说,浓度为100μmol/L和300μmol/L的IBA处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地上部鲜重呈先升后降趋势,而浓度为500μmol/L的IBA处理,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对地下部根系来说,浓度为100μmol/L和300μmol/L的IBA处理,地下部鲜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说明橄榄幼苗地上部与根系对外源生长素反应不同,C正确;D、橄榄幼苗生长的各个指标对不同外源生长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存在不同反应,不同组合处理的幼苗生5.下图为养殖场某鱼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上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群的种群密度B.据图可知,该鱼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2C.鱼群中幼鱼生活于水体上层,成鱼生活于水体下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人工养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投入量与鱼群的增长呈正相关【答案】A【解析】【分析】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环境容纳量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
3、群落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详解】A、鱼通常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群的种群密度,A正确;B、从图中可知,从t5时间后,种群数量在K1附近波动,说明其K值为K1,B错误;C、鱼群中幼鱼和成鱼是同一个物种,其在空间的分布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D、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所以鱼群的增长随着投入的增加先不断增加,后保持不变,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错点是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是针对群落水平的特征,不是种群特征。
6.下图显示了细胞的部分质膜(细胞膜)及其周围物质,下列关于其中符号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可表示囊泡,包裹着大分子或颗粒从细胞内释放出来B.◆可表示信号分子,据图分析,该物质很可能不能穿过细胞膜C.Y 可表示糖蛋白,可将细胞膜一侧的信号传递到另一侧D.=可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主要成分,具有流动性【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囊泡在经过细胞膜会和细胞膜发生融合,因此不会出现在细胞外,A错误;B.图中可以看出◆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Y物质发生结合,因此该物质可表示信号分子,B正确;C.Y物质能与◆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进行信息的传递,C正确;D.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主要成分,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7.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
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XX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XY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即表示雄配子X b不育,而雌配子X b可育。
【详解】b b b株基因型为X B X b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X b Y,B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 B 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 b 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X 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且母本的X b是可育的,说明母本只提供了X B 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
故选C。
8.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①F1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F1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③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④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①②④B.②④⑤C.②③⑤D.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比例相关的题目,根据选项涉及的内容回忆相关的比例关系进行判断。
【详解】①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①错误;②F1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是1:1:1:1,②正确;③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③正确;④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④正确;⑤F1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1:2:2:4:1:2:2:1:1,⑤错误。
综上所述,A、B、C均错误,D正确。
故选D。
9.某湖泊中存在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该湖泊由于环境污染导致鱼类和浮游动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加剧了湖泊的污染,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环境污染导致鱼类死亡,鱼类腐烂后的尸体会加速环境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B.若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疯长,会使鱼类获得的能量增多,数量增加C.未受污染时,该湖泊中各生物的数量关系为鱼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D.鱼类每增加1kJ的能量,至少需要浮游植物提供100kJ的能量【答案】A【解析】(1)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越多,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详解】A、环境污染导致鱼类死亡,鱼类腐烂后的尸体会加速环境污染,这种调节方式会导致生态系统偏离稳态,属于正反馈调节,A正确;B、若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浮游生物疯长,最终使得鱼的数量减少,B错误;C、未受污染时生态系统各生物的数量关系为鱼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C错误;D、鱼类每增加1kJ的能量,至少需要浮游植物提供25kJ的能量,D错误。
故选A。
10.随着“蚂蚁森林”的推行和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阿拉善、通辽、鄂尔多斯等地已经种上梭梭树等树木,以前的沙漠,现在已是绿油油的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