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病行学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9.92 MB
- 文档页数:117
素材归纳不易,仅供学习参考
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考试大纲
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考试大纲已经顺利公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下,请广大临床执业医师考生参考:
五、社区公共卫生1.传染病的预
防与控制
(1)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策略与措施
(2)计划免疫:计划免疫的定义及疫苗的效果评价
2.慢性非传染性
疾病的预防与管
理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疾病的管理概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的
原则,慢性病自我管理
环境卫生
(1)环境卫生的概念
(2)环境污染及其来源
(文档梳理仅供参考学习,记得收藏) (文档梳理仅供参考学习,记得收藏) (文档梳理仅供参考学习,记得收藏) (文档梳理仅供参考学习,记得收藏) (文档梳理仅供参考学习,记得收藏) (文档梳理仅供参考学习,记得收藏) (文档梳理仅供参考学习,记得收藏) (文档梳理仅供参考学习,记得收藏) (文档梳理仅供参考学习,记得收藏) (文档梳理仅供参考学习,记得收藏)。
流行病学(绪论)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按研究设计类型分类,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试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3、流行病学认识疾病的途径是: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病因与疾病的分布)1、病因:与疾病发生和流行有关因素的总和。
一般认为,那些能使人群的发病概率升高的一切因素都是病因。
2、疾病发生的三要素(病因三要素):致病因子、宿主、环境。
3、共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果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
例如:甲肝的发病率与生食毛蚶的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4、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一般程序是:从统计学关联(相关)到因果关联。
(相关不等于因果,因果也不一定相关)。
5、衡量疾病危险度的指标是:发病率。
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 同期暴露人口×K一般为1年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6、较短时间内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是:罹患率。
罹患率=观察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K7、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指标是:患病率(又称现患率)。
患病率=某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现(新+旧)患病例数/ 同期平均人口×K8、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
续发率=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 接触原发病例的易感者人数×K9、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10、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人群、地区、时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家庭)、地区分布(国家间、国内、城乡、局部地区)、时间分布(流行、爆发、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11、横断面分析(属描述性研究)是指:对同一时期不同年龄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
12、易感人口增加,导致麻疹流行: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13、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流感流行: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预防医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不要忽视)1、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内容: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特点:⒈工作对象:个体和群体⒉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⒊研究重点: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⒋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和更大的效益⒌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2、健康(health):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是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它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个人资源。
健康的组成:身体,心理(又包括智力,情绪,精神),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健康决定因素(四大类)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卫生服务3、健康生态学模型记住五层及五层内容4、三级预防: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如果疾病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又称为根本性预防。
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又称为临床前期预防(或症候前期),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又称为临床预防,这一级预防主要是借助各种临床治疗方法,对患三级预防某些病者,及时治疗,防止恶化使疾病早日康复,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第二章流行病学概论1、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包含四层意思: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时人群2)流行病学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3)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流行病学研究的三个阶段4)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流行病学中的人群特征与分布尊敬的读者们,本文将探讨流行病学中的人群特征与分布。
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影响的学科,通过研究人群特征以及疾病分布,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传染病的流行。
下面将从人群特征和疾病分布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人群特征在流行病学中,人群特征是指对某种疾病易感性和暴露风险具有影响的因素。
人群特征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例如:1. 年龄: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疾病的易感性是有差异的。
例如,老年人和婴儿对于呼吸道感染病毒更易感。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的患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可以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2. 性别:在某些疾病中,性别也会对患病率产生影响。
例如,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要远高于男性。
通过研究性别差异,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3. 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高、交通便利的城市往往更容易出现传染病的暴发。
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频繁,易造成疾病的传播。
因此,与农村地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更需要关注个人卫生和防护。
二、疾病分布人群特征对流行病学研究至关重要,同时,疾病分布也是流行病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通过分析疾病在人群中的空间分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传播的规律和趋势。
1. 地理分布:疾病在地理上的分布有其独特规律。
例如,热带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更容易出现疟疾等热带疾病。
研究地理分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区域的传染病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2. 时间分布:疾病在时间上的分布也反映出其传播的情况。
通过分析疾病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可以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及早采取措施。
3. 人群分布:不同人群的疾病分布也是研究的重点。
例如,职业性疾病在特定人群中更容易出现。
通过了解不同人群的疾病分布,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来减少疾病的风险。
总结:流行病学中的人群特征和分布是研究疾病流行的重要方面。
通过研究人群特征以及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
一、疾病的地区分布疾病的发生经常受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
所以研究疾病地区分布常可对研究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等提供重要线索。
形成疾病地区分布差异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地理、气候条件、物理、化学、生物环境、人群的风俗习惯和卫生水平等因素,均可影响疾病的地区分布。
地区的划分因不同的研究目的与疾病特点而异。
在世界范围内,可按国家、洲划分;在一个国家内可按该国的行政区划分;如我国可按省、地区、县、乡等划分,也可按自然环境划分,如按山区、平原、湖泊、气候、土壤中某些化学元素含量等自然环境特征划分。
研究疾病分布时,可应用标点地图、疾病地区分布图和疾病传播蔓延图等。
(一)疾病在国家间和国家内的分布疾病在世界各国的分布不同,其发病率、死亡率等常有很大差别。
例如黄热病的分布与埃及伊蚊的分布一致,主要流行于南美洲和非洲。
胃癌死亡率以日本、智利等国家较高,澳大利亚、美国较低。
乳腺癌在北美、北欧最多,东欧次之,亚洲和非洲较少。
有些肿瘤高、低发区之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差悬殊。
疾病在同一国家内的分布也有差别。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处温热气候带,多种民族,许多疾病的分布差别很大。
例如鼻咽癌主要分布于华南,广东省为高发区,也是世界鼻咽癌的高发区。
食管癌以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发病率最高。
大骨节病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省、市、自治区。
碘缺乏病以内陆地区多见,这些地区的土壤、水和食物中含碘量较低。
至目前为止,许多疾病的地区分布尚缺乏满意的解释。
(二)疾病的城乡分布城市人口多,居住密度大,交通拥挤,流动人口量大,人们的交往频繁,因此,呼吸道传染病容易传播。
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等病经常在大、中城市流行。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城市肺癌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均高于农村。
城市工业发达,空气污染严重,因此,除吸烟因素外,空气污染很可能是导致城市肺癌高发的因素之一。
农村人口密度低,卫生条件相对较差,肠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感染率比城市居民高。
流行病学分析疾病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一、引言疾病的分布情况是流行病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等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流行规律,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本文将以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疾病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二、地区差异对疾病分布的影响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对疾病的分布情况有着各自的影响。
首先,地理位置的差异能够影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速度。
例如,对于某些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传播更加广泛和频繁。
其次,气候差异也会对疾病的分布产生影响。
一些适宜细菌、病毒繁殖的疾病,在潮湿和温暖的气候条件下更容易爆发和传播。
再次,生态环境与疾病的密切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
比如,一些寄生虫疾病通常与水质、卫生条件等有关,而病毒性疾病则与动物宿主的存在有关。
三、疾病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举例1. 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在疟疾的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是全球疟疾的高发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疟原虫的繁殖。
相比之下,欧洲和北美洲的疟疾病例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的气候较为寒冷,不利于疟原虫的传播。
2. 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蚊子叮咬。
登革热在疫区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地区差异。
亚洲是登革热的高发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
这一地区的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和大量蚊虫的存在,使得登革病毒传播得更为广泛和迅速。
与之相比,北美地区的登革热病例较为稀少。
这主要是因为北美地区的气候相对较冷,蚊虫的数量和活动力较低。
3. 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分布情况也与地区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印度、中国、俄罗斯和南非等国家是结核病高风险的地区,而北美和欧洲则是低风险地区。
这与这些地区的卫生条件、医疗水平以及人口拥挤程度有关。
四、疾病分布情况的变化原因地区疾病分布情况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流行病学实习实验一 疾病的分布[教学目标]掌握疾病分布的定义,熟悉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掌握疾病频率测量常用指 标的定义、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掌握疾病流行强度的定义及描述流行强度的常 用术语; 掌握疾病分布的描述。
熟悉影响地区分布的因素、 研究地区分布的意义。
[基本实验理论]发病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发生的频率。
罹患率:发病率的特殊应用形式,通常用于较小范围人群短期波动期间疾病频率 的测量。
患病率:某一特定时刻人群中某病的现患病例占总人口的比重或百分比。
感染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 占的比例。
死亡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因某病)的死亡频率。
病死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某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危险性。
生存率:在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 5年)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疾病在时间、地区和人群中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对疾病分布的 综合描述,往往可能获得有关病因线索和流行因素的丰富信息。
[授课学时]4学时实验二 现况调查[教学目标]掌握现况研究的原理;掌握现况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相关频率、指标的计 算。
[基本实验理论]现况研究指在特定时间(或在较短的时期内)收集特定范围人群某一时点信 息的现况调查。
收集的信息包括疾病状况、 健康评价、 与疾病和健康有关的因素。
现况研究的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法,样本含量的估算。
调查表的内容与结构,调查问题的设计。
现况研究的数据分析、分析的内容。
现况研究的偏倚及防止。
[授课学时]4学时实验三 筛检方法评价[教学目标]掌握筛检的原理、意义、应用条件、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熟 悉筛检方法和阳性标准的确立原则。
[基本实验理论]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它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 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
筛检试验不是诊断试验,仅是一种初步检查,对筛检试 验阳性者或可疑阳性者, 必须进行进一步确诊, 以便对确诊病人采取必要的措施。
流行病学的起源和发展流行病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传播和控制的科学,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最早提出了流行病的概念,并开始观察和研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规律。
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行病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对人类的健康和公共卫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流行病学的起源和发展,并展示其在疾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一、流行病学的起源流行病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epi”(在…之上)和“demos”(人民),意为“在人民之中”。
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4世纪提出了流行病的概念,并运用其观察和研究的结论来指导医学实践。
他认为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是由可见和不可见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这种理论成为了流行病学的基础。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流行病学的概念和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19世纪,法国医生路易斯•巴斯德提出了现代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包括疾病的传播模式、病原体的来源、宿主的易感性以及环境因素等。
这些原则为后来的流行病学家提供了指导,并使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
二、流行病学的发展流行病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和实证性流行病学。
1. 描述性流行病学描述性流行病学主要侧重于对疾病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在这一阶段,流行病学家主要通过收集人群中的疾病数据来了解疾病的分布和流行趋势。
这种方法为控制和预防疾病提供了基础,为后续的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分析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旨在探索疾病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对人群中的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进行研究,流行病学家可以评估这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对吸烟与肺癌的研究,流行病学家发现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从而推动了控烟政策的实施。
3. 实证性流行病学实证性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最新发展阶段,其主要目标是探索疾病发生的机制和病因。
通过对遗传、生物学、环境和社会等因素的综合研究,流行病学家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并提出更精准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第七节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与疾病频率分布与分析一、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一、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Ø常规工作记录Ø各种统计报表Ø现场调查资料或实验研究资料二、健康相关数据的测量指标+发生数(发病数):新发病例数,指疾病、伤害、死亡发生的频数,即被研究人群在研究期间从健康转为疾病的例数,从无伤害转变为伤害的例数,从存活转变为死亡的例数。
+现患数(患病数):患者总数,只观察人群中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患某种疾病或处于某种状态的总人数。
如果疾病发生数和病程不变现患数=发生数X病程二、健康相关数据的测量指标n发病率(incidence rate,morbidity)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病率可用作描述疾病的分布,它能反映疾病发生的频率。
通过比较某病不同人群的发病率可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
二、健康相关数据的测量指标n罹患率(attack rate)也是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
但观察期限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如传染病、食物中毒及职业中毒等爆发。
二、健康相关数据的测量指标n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患有某病者( 包括新和旧病例) 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n分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两种n患病率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发病率和病程。
n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前提:发病率和病程长期保持稳定)n通常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如冠心病、肺结核等,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费用的投人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健康相关数据的测量指标n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n也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