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下的“内保外贷”新世界
- 格式:doc
- 大小:49.76 KB
- 文档页数:7
“内保外贷”利弊分析及外贷提前归还最佳日测算随着国家对外汇管理从过去的严厉监管到近几年来的逐渐放宽政策,境内企业的融资渠道日益拓宽,有单位开始涉及“内保外贷”的跨境融资业务,尤其是日常业务经营中涉及外币的企业,如进出口企业。
“内保外贷”在操作上分为“境内担保”和“境外放贷”二个步骤。
即:第一步,“内保”。
内保是指境内银行为境内企业的境外的关联方开具担保函或备付信用证给境外放贷银行的行为。
第二步,“外贷”。
外贷是指境外银行收到境内银行开具的担保函或备付信用证后放款的行为。
其中“外贷”又可以分为“外贷”和“直贷”二种。
1、放贷给境内企业在“境外关联方”,这种情形即狭义上的“内保外贷”。
通常会涉及到四个单位,分别是“境内银行”、“境外银行”、“境内企业”、和“境外企业”。
2、直接放贷给境内企业,这种情形又被称为“内保直贷”。
一般只涉及到三个单位,分别是“境内银行”、“境外银行”、“境内企业”。
无论是“内保外贷”还是“内保直贷”,境外融资绕不开“汇率”和“利率”,也给从事该融资业务的单位带来了挑战,如何合理利用汇率差和利率差,扬长避短既赚取利益又规避风险这不仅要靠专业的水平也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准确的分析比较。
首先,内保外贷可以为涉及业务的各个单位带来利益,因此才有共同参与的意愿。
1、于银行而言的利益主要有:1.1在国家银根紧缩、同业间存款大战之时,开具保函的境内银行可以获得一笔长期稳定的人民币存款或可以分毫不花冻结企业授信余额。
1.2可以提前收到一笔可观的开具保函或备付信用证的费用。
1.3境外贷款汇入境内使用时,可以为境内银行带来一笔大额的国际业务结算量。
2、于企业而言的利益主要有:2.1利率差无疑是最吸引企业眼球的。
境外放贷一般利率都是以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进利率)为基准上下浮动来计算的,通常会比国内的市场利率低很多。
如目前国内人民币一年期基准流贷利率为4.35%,放款到企业一般在6%,而国际市场的LIBOR(2017年8月10日) 12个月利率日元的是0.112%,欧元的是-0.19714%,美元1.72789%。
外保内贷◆产品概念银行依照境外代理行开立的融资性保函或备用信誉证,向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融资。
即之外资企业提供的有效和可同意的担保为前提,以银行境外代理行信誉为中介,以备用信誉证或保函为载体,帮忙外资企业在中国取得授信上的支持和便利。
◆申请条件借款人(境内企业)应符合以下大体条件:1.资信状况良好,具有充沛的反担保能力;2.具有我行行核定的授信额度或出具全额保证金;3.符合融资类保函申请人的大体条件;4.情愿为借款人融资向天津银行提供无条件且不可撤消的反担保;5.符合国家关于境内机构涉外担保的有关规定;6.已在外汇局办理境外投资外汇记录手续;7.借款人不得为亏损企业;8.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财务治理制度。
◆受理条件1.银行境外代理行通过对境外公司进行调查、评估,并了解境内企业融资、经营情形后,开出合格的担保保函或备用信誉证。
2.外保内贷的授信主体只能是外商投资企业,即中外合伙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3.外保内贷的授信额度之外商投资企业的投注差为限,即外保内贷的最大授信额度=经批准的总投资额度-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
4.外保内贷在业务发生时仅须向外管局报备,在授信到期日需要履约时,才需要向外管局申请核准该笔授信业务的外债额度。
5.外保内贷即外汇担保项下人民币贷款,是由境外金融机构或境内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信誉保证(含备用信誉证)由,我行向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发放的人民币贷款。
◆风险操纵1.外保内贷授信主体只能是外商投资企业;2.授信额度之外商投资企业的投注差为限;3.在业务发生时须向外管局报备,在授信到期日需要履约时向外管局申请核准该笔授信业务的外债额度。
◆业务优势1.知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需求;2.企业有真实贸易背景支持,融资较为便利;3.无需提供额外担保、操作便利,被普遍认定为低风险业务。
◆案例某香港公司在境内有一注册子公司A,因有项目需要人民币资金,该公司向境外银行申请开立保函(或备用信誉证)给银行,银行收到保函进行审核通事后,为境内企业提供人民币授信,并依照A企业情形及其保函内容进行授信安排,为A企业进行资金支持。
内保外贷操作流程内保外贷操作流程一、内保外贷定义“内保外贷”,是指境内银行在预先获准的对外担保额度内,为境内企业在境外注册的全资附属企业或参股企业(下称“境外投资企业”)提供担保,由境外银行给境外投资企业发放相应贷款。
境外为贸易型企业的,其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10%;境外为非贸易型企业的,其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15%,贷款用途主要包括: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股本贷款、贸易融资等。
二、操作流程注:申请人指境内母公司;借款人指境外子公司或投资参股公司;担保人指境内银行;受益人指境外银行(1)、向商务部申请在境外设立子公司或参股公司并向外管局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手续。
申请人所取得的相关资料:1.境外投资企业在境外的注册证书、商务登记证;2.商务部的境外投资批准证书;3.外管局关于公司境外投资外汇来源审查意见的批复和境外投资外汇登记证。
(2)、借款人在受益人处开立帐户提供资料。
境外借款人需要向受益人提供的资料:1.商业登记证;2.注册证书;3.公司章程;4.境内申请人即母公司的营业执照、验资报告、其股东身份证明文件等) 。
(3)、申请人向担保人申请开立融资性保函或备用信用证。
申请人向担保人提供资料清单如下:1.开立对外保函/备用信用证申请书/申请人承诺书;2.开立对外保函/备用信用证协议;3.保证金入帐凭条或不同担保方式下抵押、担保合同;4.经审计的境内企业与境外投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5.境外投资企业在境外的注册证书、商务登记证;6.商务部的境外投资批准证书;7.外管局关于公司境外投资外汇来源审查意见的批复和境外投资外汇登记;8.与受益人签定的贷款(融资)合同意向书。
(4)、担保人为申请人向其总行申请内保外贷额度。
担保人向其总行申请占用对外担保余额指标需要提交的资料《关于为XXX(境外投资企业)开立XXX(担保方式)融资性对外担保的请示》(5)、总行批复同意占用对外担保余额指标。
商道境外融资必看:境内外利差环境下的外保内贷业务机会来源:《中国外汇》2015年第16期8月15日出版作者:朱玉庚中信银行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境内融资成本高于境外,所以中国企业通过跨境融资获得境外低成本资金的需求较为旺盛,银行推出的“内保外贷”、“内保外债”等产品在市场上受到热捧。
然而近期市场风向出现了变化,向商业银行咨询外保内贷业务的境内企业日渐增多。
顾名思义,外保内贷指的是“担保人注册地在境外,债务人和债权人注册地均在境内的跨境担保”。
简而言之,是在境外银行(或企业)提供担保的前提下,境内银行向境内企业提供贷款或授信额度。
外保内贷从提供跨境担保的主体身份来划分,可有以下两种形式:形式一:企业担保下的外保内贷业务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对公司上市的标准要求较高,所以一些有条件的中资企业选择在香港、美国等地上市。
如联想集团、神州数码集团的母公司均是香港上市公司,而集团的境内子公司像联想(北京)公司、神州数码(中国)公司的身份,便是外商投资企业了。
这些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大多在国内,有境内融资需求。
虽然境外上市母公司的实力较强,但境内子公司众多,每家子公司资质又各有不同,其中一些轻资产的子公司,较难获得银行授信。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外保内贷,由其母公司与境内银行签署《保证合同》,境内子公司就可按规定通过自身的投注差及一倍净资产规模,获得银行融资。
这种外保内贷业务模式,有效盘活了企业的境外资产,实现了境内公司的融资。
形式二:银行担保下的外保内贷业务目前除上述知名企业的境外上市公司外,境内银行较难接受一般境外企业提供的法人担保。
因此,外保内贷更为常见的做法是:境内企业凭一家境外银行开具的融资性保函或备用信用证,向境内商业银行申请本外币贷款或有约束力的授信额度,即银行担保下的外保内贷业务。
对于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而言,凭境外银行的保函或备用信用证为境内企业提供融资的业务,属于低风险业务。
但多年来,由于政策限制,仅外商投资企业能够向商业银行申请办理外保内贷业务,因此这类业务的市场规模相对有限。
内保外贷中的资产转移隐忧在目前形势下,部分企业仍可能会利用内保外贷的通道转移境内资产。
比如以境外平台公司为借款主体,以境内资产作为抵押,向境内银行申请内保外贷,继而在债务违约的情况下,通过境内担保行对外履约,从而将境内反担保资产转移至境外近日,因一�P内保外贷业务逾期,乐视在境内作为抵押的资产,被银行依法申请冻结。
随着该事件发酵,内保外贷业务渐为人知。
事实上,近两年中资企业在境外的一些大手笔投资,其资金重要来源亦是内保外贷。
内保外贷是指:境内总公司出面担保向境内银行申请开立担保函;境内银行对境外银行出具保函;境外银行凭收到的保函向境内总公司下属境外企业发放贷款;贷款既可以是外币也可以是本币,既可以用于境内也可以用于境外。
对在国际市场上信用评级低或仍没有企业信用评级的企业来说,内保外贷是一种简便快捷、低成本的融资工具。
同时,内保外贷也给境内银行带来保函费。
而境外银行可得到一笔低风险信贷资产。
可谓实现“三赢”。
内保外贷是受到企业和境内银行欢迎的一种融资方式。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内保外贷因顺应了近年来外汇监管由“控流入、扩流出”向“控流出、扩流入”的转变,而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政策支持。
比如,2017年1月23日,央行下发特急文件《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的内保外贷按20%纳入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计算”,进一步放宽了境内企业从境外获得融资的限制,以往内保外贷需按全额计算。
但这一政策的有效性及在跨境资本流动中能否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当下看来,企业非法向境外转移资产的隐忧犹在。
“9号文”新政初衷“9号文”是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框架文件,具有重大意义。
众所周知,中国并未完全开放资本项目,资本跨境流动受到各种限制,例如,居民购买美元要受到每年不超过5万美元的额度限制;非居民只有在经过资格审核,才能按规定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在兑换成人民币之后,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于中国的证券市场。
浅析内保外贷业务中的风险及其防控措施作者:杨雪萍来源:《财讯》2019年第15期摘要:2018年,国家外汇管理局频频通报外汇违规案例,前11个月合计开出2.46亿元罚单。
在每次通报的银行外汇违规案例中,“内保外贷”均“榜上有名”。
因违规办理“内保外贷”而遭到处罚的银行不仅数量众多、覆盖甚广,而且大多被处以巨额罚没款。
本文从内保外贷业务的产品本质出发,分析了其发展演化过程及主要风险特征,并提出银行端的风险防控措施。
关键词:内保外贷;跨境资本;套利;风险防控一、产品本质与政策变迁回归本源,内保外贷其实是跨境担保项下的一个业务品种,在我国,现行管理跨境担保的纲领性框架叫做《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根据《规定》给出的定义,内保外贷是指担保人注册地在境内、债务人和债权人注册地均在境外的跨境担保。
具体来说,内保外贷业务,是指境内担保行根据境内企业(申请人)申请,以境外企业(借款人)为被担保人向境外融资行(受益人)开出融资性保函或备用信用证(统称保函),境外融资行据此向境外企业提供融资的业务。
催生内保外贷的客观因素有两点,一是我国在资本项目下实行外汇管理,资金出境需要经过外管局等相关部门的审批或备案,同时还要获得当地银行的外汇额度,如果某个环节未能打通则无法实现资金的跨境流动;二是境外资金成本较低,与境内资金存在明显存贷利差,对“走出去”企业而言,直接撬动境外资本显然更有利于海外拓展和全球运营。
然而要获得境外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支持,单凭企业境外分支机构的资质通常是不够的,只有加持境内银行的信用作担保,才能“引得源头活水来”。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情高涨,也正因为外向经济发展的需要,外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内保外贷的监管予以“松绑”。
2014年外管局出台的29号文取消了内保外贷的审批环节,便利了业务的开展。
2017年1月,外管局发布3号文,允许内保外贷项下主债务资金以外债和直接投资等方式调入境内使用,从而突破了29号文有关内保外贷资金不得回流的政策限制。
跨境金融妙答精选——外保内贷和内保外贷的区别和操作模式展开全文作为一名融资租赁的前线业务人员,如果你只熟练于跑业务和串客户,把客户的脚脖子当鸭脖子嘬,把尽调报告写成后宫妃子求临幸的细腻情感美文,与时俱进的关注各类财经新闻和监管政策,那你还没搞清楚上帝给你的这张牌是什么;高级的租赁业务人员在酒桌上谈笑风生,讨论的是国际汇率的走势,巴黎银行欧元贷款的价格,几十BP的精准套利空间,这年代,还有比玩外汇更高冷的职业吗?此类业务的出现,给了整个融资租赁行业一次突飞猛进的机会,高质量高规格的跨境通道类业务给了行业创新发展的黄金机遇,通过引进低成本境外资金扶持境内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不谋而合;这个高规格通道,打通了境内外资金的使用限制,且夹杂着10倍杠杆的高端属性,其自然禀赋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是风月楼里的头牌,让各类金融机构充满觊觎之心,唏嘘不已。
言归正传,此类业务或多或少牵扯到外债,先大概介绍下外债的概念,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的〔2013〕19号《外债登记管理办法》,外债可大致理解为境内主体对境外举借的债务,包括外国政府贷款、国际商业贷款、境外企业或自然人贷款、境内对外开立的远期信用证等各种形式。
由于国内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外债规模的管理也是有严格的计算方法,防止境外低成本资金或短期套利者对国内经济及人民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想想当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有近期谣传的外资做空股市,其实根本是无稽之谈。
下面大俗话讲解开始。
外保内贷:即境外担保境内贷款,主要适用于境外有钱想境内用的情况。
比如A企业境外有一笔资金1亿,可把资金质押在境内银行(开立NRA账户、保证金存款等形式),形成存单质押,再由境内银行放款到A企业境内使用,实现间接的资金跨境。
存单利息与贷款利率差额大概2-3%左右,还是比较实惠的。
且这种业务不计外债,除非发生违约才记。
内保外贷:即境内担保境外贷款,主要适用于境外主体资信较差,无法境外融资的情况,比如央企去海外修光伏电站,通过央企提供担保来实现境外项目公司融资。
内保外贷与外保内贷1/ 什么是内保外贷内保外贷是指由企业内部的总公司给银行担保,银行在外部给企业解决贷款问题。
担保形式为:在额度内,由境内的银行开出保函或备用信用证为境内企业的境外公司提供融资担保,无须逐笔审批,和以往的融资型担保相比,大大缩短了业务流程。
摘自百度百科!内保外贷是指由企业内部的总公司给银行担保,银行在外部给企业解决贷款问题。
担保形式为:在额度内,由境内的银行开出保函或备用信用证为境内企业的境外公司提供融资担保,无须逐笔审批,和以往的融资型担保相比,大大缩短了业务流程。
一是“内保”,二是“外贷”。
“内保”就境内企业是向境内分行申请开立担保函,由境内分行出具融资性担保函给离岸中心;“外贷”即由离岸中心凭收到的保函向境外企业发放贷款。
假设国内的公司,A公司在海外一个子公司是B公司,因为自身经营,比如参与国际间的贸易竞争需要贸易融资额度或者企业周转需要流动资金贷款,急需要银行的授信支持,但是因为B公司在海外成立时间较短,或者海外银行对B公司有“规模”的要求,在短时间内得到海外授信的难度比较大。
而A公司跟某银行境内分行合作情况良好,且有授信的支持。
在这样背景下,通过某银行的“内保外贷”业务就可以解决。
由境内企业向某银行境内分行申请开立融资性担保函,然后由某境内分行出具该担保函给离岸中心,由离岸中心提供授信给海外公司,解决了客户的需求。
2 / 什么是外保内贷外保内贷参考:比如香港离岸公司在境内有一个境内子公司,因为有个项目需要人民币的贷款,但是这个公司在香港有大量外币存款,由于各种原因就是有钱进不来,怎么办?一个国外公司在中国急需一笔资金,他在海外有大量存款,但是在中国审批需要一定时间,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银行设计了外保内贷这样的业务为企业解决遇到的问题。
境外企业将境外资金或者授信额办理相关手续(如存入银行离岸中心)之后,由银行离岸中心出具担保函给境内分行,而分行接收到这个担保函,就可以为境内企业提供人民币授信。
外保内贷新解来源:《中国外汇》2015年第16期作者:朱玉庚中信银行银行应在有效识别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和科学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稳健地开展外保内贷业务。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境内融资成本高于境外,所以中国企业通过跨境融资获得境外低成本资金的需求较为旺盛,银行推出的“内保外贷”、“内保外债”等产品在市场上受到热捧。
然而近期市场风向出现了变化,向商业银行咨询外保内贷业务的境内企业日渐增多。
外保内贷两种形式顾名思义,外保内贷指的是“担保人注册地在境外,债务人和债权人注册地均在境内的跨境担保”。
简而言之,是在境外银行(或企业)提供担保的前提下,境内银行向境内企业提供贷款或授信额度。
外保内贷从提供跨境担保的主体身份来划分,可有以下两种形式:形式一:企业担保下的外保内贷业务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对公司上市的标准要求较高,所以一些有条件的中资企业选择在香港、美国等地上市。
如联想集团、神州数码集团的母公司均是香港上市公司,而集团的境内子公司像联想(北京)公司、神州数码(中国)公司的身份,便是外商投资企业了。
这些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大多在国内,有境内融资需求。
虽然境外上市母公司的实力较强,但境内子公司众多,每家子公司资质又各有不同,其中一些轻资产的子公司,较难获得银行授信。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外保内贷,由其母公司与境内银行签署《保证合同》,境内子公司就可按规定通过自身的投注差及一倍净资产规模,获得银行融资。
这种外保内贷业务模式,有效盘活了企业的境外资产,实现了境内公司的融资。
形式二:银行担保下的外保内贷业务目前除上述知名企业的境外上市公司外,境内银行较难接受一般境外企业提供的法人担保。
因此,外保内贷更为常见的做法是:境内企业凭一家境外银行开具的融资性保函或备用信用证,向境内商业银行申请本外币贷款或有约束力的授信额度,即银行担保下的外保内贷业务。
对于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而言,凭境外银行的保函或备用信用证为境内企业提供融资的业务,属于低风险业务。
内保外债VS内保外贷——你真的懂吗?01内保外债业务是指境内企业(即债务人)向银行申请开立融资性借款保函,由境外银行提供融资,境外银行放款后,汇入境内企业用于日常生产经营所需,因而又叫做内保直贷。
简单地说,内保外债业务属于担保人、债务人在境内,债权人在境外的跨境担保。
内保外债由银行开立融资性保函和境外银行贷款给境内企业两部分组成,该业务的授信主体即保函业务申请人同时又是境外融资的债务人。
2017年以来,为积极响应监管机构拓流入政策导向,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在不占用银行贷款规模的前提下开立表外保函,利用境外低成本融资资金,降低融资成本,有效增加外债流入量、结售汇量、保函业务量和中收。
02内保外贷业务是指境内企业通过向境内银行申请开立保函或备用信用证为境外银行向境外企业发放融资提供担保。
利用境内人民币定期存单收益或理财产品收益与境外美元融资成本利息差;利用人民币预期升值趋势,赚取美元与人民币的汇差。
总结:内保外贷与内保外债的最大区别在于,内保外债资金汇入境内企业使用,内保外贷资金由境外企业使用。
二、基本业务特点及风险点01内保外债1适用客户适合达到银行授信要求且有人民币融资需求或外币使用需求的企业,希望拓宽一条替代境内人民币额度紧,价格高的情况下的境外融资渠道。
业务并不限于贸易企业,外币放款后可以直接使用或归还他行外币贷款,也可以结汇人民币用于企业合理的日常经营范围的支出以及归还他行人民币贷款,最终按合同约定的方式购汇还本付息至境外银行。
2操作流程3案例某市属的国有企业为当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旗下拥有一家上市公司,资产质量较好,营业利润率较高,货币资金充裕,营业收入稳定增长,为银行战略客户,重点营销对象,经调查了解,企业对资金成本要求较高,某行便以融资成本较低、不受规模限制等优势为该企业制定了内保外债业务服务方案,融资利率仅为3.35%,锁汇后的成本为5%左右,低于其他融资渠道成本。
4风险点业务能够盈利,关键在于利差和汇差无。
内保外贷合同范本甲方(担保人):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联系电话:乙方(被担保人):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联系电话:鉴于乙方拟在境外(具体国家/地区)进行[具体业务或项目],为保证乙方在境外的债务履行,甲方同意为乙方提供内保外贷担保。
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一、担保范围甲方担保的范围包括乙方在境外的[具体债务类型,如贷款本金、利息、违约金等]。
二、担保方式甲方以[具体担保方式,如保函、保证等]为乙方提供担保。
三、担保期限担保期限自[起始日期]起至[结束日期]止。
四、甲方的权利和义务1.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供与境外业务或项目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2. 甲方有权对乙方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
3. 如乙方未能按时履行境外债务,甲方应按照约定承担担保责任。
五、乙方的权利和义务1.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
2. 乙方应按时履行境外债务,确保甲方担保责任的解除。
3. 乙方应承担因自身原因导致甲方承担担保责任而产生的一切费用和损失。
六、违约责任1. 若甲方未按照本合同约定履行担保责任,应向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2. 若乙方未按照本合同要求提供资料和信息,或未按时履行境外债务,应向甲方承担违约责任。
七、争议解决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仲裁机构或法院]解决。
八、其他条款1. [其他双方约定的条款]2. [其他双方约定的条款]甲方(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字):日期:乙方(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字):日期:。
外保内贷业务与风险分析外保内贷是境内、外企业获得融资的方式,它对于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此分析外保内贷正反两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标签:外保内贷;融资;风险1 外保内贷概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现实中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往往受到资金短缺的限制而影响企业的生存。
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扩宽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是当务之急。
企业上市可以获得资金,然而由于企业上市门槛极高,限制过多,耗费周期较长等原因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完全没有机会走进证券市场的大门。
鉴于此,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的通知,此规定一出立即引发强烈反响。
它对于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中资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起到重要作用。
其中外保内贷业务的相关规定突破了以往关于利用外资担保的诸多限制,与此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也获得了良好的保障。
但是,外保内贷的风险防范也不得不引起重视。
外保内贷是指担保人注册地在境外、债务人和债权人注册地均在境内的跨境担保。
《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对之前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很大改革,取消了繁琐的行政审批和一定的额度限制,改为事后登记制度。
这对于外保内贷业务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大提高了外保内贷业务开展速度与效率。
当发生外保内贷时,境内的债务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出申请,金融机构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报送相关数据。
在报送数据时需提供金融机构的营业执照、银监局的相关批复和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一期的审计报告和企业财务报表等资料。
发生担保履约情形时由境内企业(债务人)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办理外债签约登记。
2 外保内贷益处外保内贷业务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对于金融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创造出一个多赢的局面。
一方面,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起到缓解作用,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研发资金投入和提升创新能力。
面纱下的“内保外贷”新世界2014-10-31周密金融免费的金融信息发布平台“密金融”!风靡融资租赁界的“内保外贷”模式可能将面临来自外管局的压力。
外管局可能正在担心,这一模式会导致较大规模的跨境资金流动冲击,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因此,外债管理政策或将调整,监管将加强。
政策风向有变?可能的调整根据国家外管局发布的外债登记管理操作指引,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对外借款,应根据外商投资租赁公司提供的上年度经审计的报表,计算出上年度末风险资产总额(A),再计算净资产的10倍(B),然后将(B-A)作为新年度期间该公司可新借外债余额的最高限额。
借用外债形成的资产全部计算为风险资产。
据相关人士透露,在计算新年度可新借外债余额的最高限额时,未来或将由净资产的10倍大幅压缩。
而且,政策还可能规定,融资租赁公司通过内保外贷模式融的外资禁止用于售后回租业务。
监管部门的考虑对于监管政策可能存在的调整,融资租赁业内人士早有猜测和预料。
外管局对于融资租赁内保外贷模式的风险已经注意很久。
今年国家外管局上海市分局一位工作人员的文章指出,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内保外贷模式对热钱涌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建议适当调减租赁公司的外债规模。
比如,可以考虑将原先按照风险资产倒算外债规模的作法,变为明确其借用外债规模与其注册资本或净资产的一个比例,且要求注册资本须全部到位;不得利用外债资金从事售后回租及购买租赁资产等业务;此外还包括按照资金的实际需要借入外债或者要求用于一年期以上租赁项目的只能借入中长期外债,实施期限匹配,但允许中长期外债按余额管理等。
事实上,国内一些银行已经对于外资融资租赁公司主导的内保外贷模式比较谨慎。
一家银行的内部文件中显示,与传统的内保外贷业务相比,该业务模式涉及的当事人比较多,操作环节繁杂,相应的法律关系复杂。
该银行要求参与的融资租赁公司必须符合“成立时间超过3年,实缴资本人民币3亿元”等硬性指标,同时原则上要求须缴存不低于保函项下融资租赁总金额10%的保证金,用于弥补汇率、利率以及其他可能的风险。
同时,该文件强调“对售后回租项目,须监控租赁公司直接将款项划付给保函申请人(境内用款企业/承租人),同时还需监控售后回租款项的使用符合申报和审批的用途。
”低成本的海外融资操作模式通常来说,融资租赁公司借入外债的模式主要有几种:一是融资租赁公司直接向境外关联公司或母公司举借外债,通常此类公司在境外有实体经济背景,且境外境内均有从事制造业的实体公司;二是境内公司在境外设立经营平台公司,境外公司在境外上市或通过发债筹集资金后,再贷给境内公司。
但是这两种模式的门槛相对都比较高,毕竟在境外有关联公司或者母公司,而且二者都有实业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比较少,在境外上市或者发债也并不容易。
正因如此,更多的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利用境内银行对中资企业的授信,为外资融资租赁公司举借外债提供人民币或外币的对外担保,也就是所谓的“内保外贷”。
具体来说,境外金融机构以境内银行开出的融资性保函为担保条件,向境内注册的外资租赁公司发放外债贷款,租赁公司再与境内用款客户办理租赁融资/售后回租业务。
这一模式的市场机会在于,借用外资租赁公司的外债额度,从境外融资为境内用款客户获得低成本资金。
兴起的原因 外资租赁公司 境内银行授信 融资性保函 售后回租境外金融机构境内用款客户 举借 外债 融资租赁 借入外债的模式 融资租赁公司 境外关联公司 母公司 境内公司经营平台公司上市 经营平台公司 通过发债筹集资金后 境内境外 举借外债贷款给这种模式从去年以来颇受欢迎。
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发达国家在经济危机后一直保持了相对较低的利率水平,而国内的信贷政策则一直相对较紧,因此就给国内外的资金套利提供了空间。
同时,实践操作层面上看,由于人民币的对外担保不纳入担保余额指标控制,加上存在对境内企业的授信,境内银行通常愿意开具保函。
而随着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的监管权下放,成立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变得更加容易,各地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因此,也就提供了更多的海外借债平台。
“一夜长大”的融资租赁国内的融资租赁公司到底有多少家?即便是资深的业内人士恐怕也会被问住。
按照一位融资租赁协会人士的说法,“参加一个行业会议,上半年遇到的和下半年遇到的人都千差万别,都在蜂拥而入。
”《2013年中国融资租赁蓝皮书》显示,2013年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突破2万亿大关,达21000亿元,比2012年底增加5500亿元,增幅达35.5%。
就是在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里,转让融资租赁“壳公司”的买卖却悄然兴起。
一边是新的融资租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而另一边是“公司资源”的频频出让,以几百万的价格将公司转手他人,看似矛盾的“一买一卖”背后有何故事?“壳资源”的买卖行业里转让融资租赁公司已经不算新闻,有干不下去的,也有专门注册公司去卖的,墙外等着进来的人多得是。
这些所谓的“壳公司”内资外资的都有,相对来说,外资的更多。
因为审批权限下放,融资租赁公司的成立比以前容易了,同时,也有不少人在搞不清楚什么是融资租赁的情况下就随大流了,他们以为搭上了融资租赁就是搭上了金融,但其实并非如此。
这些人着急进来后发现,根本无法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因为如果按照融资租赁公司1比10的杠杆放大,一个注册资金50亿元的设备融资租赁公司,做到500亿元的规模至少从业人员需要几百上千人,这很难实现。
没项目、没人,也拿不到银行的钱,这些公司就面临不得不转让的局面。
10倍杠杆变身热钱渠道那么,究竟谁在买“壳”?一类是确实想要进入融资租赁行业,想要踏实去干的人,只是受限于没有那么多注册资本;另一类是瞄准了融资租赁行业的外汇额度的人,尤其是外资的融资租赁公司。
目前来说,后者的概率远远大于前者。
根据相关规定,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相等或未明确投资总额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按照“投注差”管理原则借用外债。
同时,外商投资性控股公司的外债规模按以下原则管理: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万美元的,其短期外债余额与中长期外债累计发生额之和不得超过已缴付注册资本的4倍;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美元的,其短期外债余额与中长期外债累计发生额之和不得超过已缴付注册资本的6倍。
其中,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对外借款,则根据租赁公司提供的上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计算出上年度末风险资产总额(A),再计算净资产的10倍(B),并将(B-A)作为新年度中该公司可新借外债余额的最高限额。
因此,融资租赁公司高达1比10 的杠杆才是吸引买家的真正原因。
比如一个注册资金5亿元的公司,通过杠杆,就能做到50亿元,而借助融资租赁的合规业务,境外的钱就流到了境内,也就是俗称的内保外贷。
此类业务首先由境内银行向境外银行(或者其他出资机构)出具保函,为境外银行给融资租赁公司贷款提供担保;然后由境外银行向融资租赁公司发放贷款;最后融资租赁公司获得资金后通过售后回租的方式给融资企业资金。
通常情况下,在境内银行给境外银行的贷款出具保函的背后,融资企业也会给境内银行提供担保。
这种通过融资租赁公司外债额度优势,将资金从境外引到境内,再以售后回租的方式给融资企业的作法,虽然与此前的“转口贸易”同样起到“渠道”的作用,但却并不是虚假交易,而是完全真实的业务,也就是租赁资产必须由承租人同时也是出租人先出售给融资租赁公司,形成真实租赁行为。
但恰恰是这个完全真实有效的交易,以及融资租赁公司1比10的杠杆力量,让“壳公司”成为热钱套利的渠道。
这也与外资壳公司频频被转让的现象相印证。
套利空间将缩小融资租赁公司 境内银行 授信 出具保函 售后回租境外银行融资企业提供担保 资金 发放贷款 提供担保与贸易融资不同,外资融资租赁公司的内保外贷模式的参与方都是国内比较有实力的大型国企,而且有真实的贸易背景,要想成为热钱的通道并不容易。
由于市场情况发生变化,跟今年年初相比,内保外贷模式的净利差空间也在缩小,从过去的2%以上收缩到现在的1%左右。
随着海外人民币利率上升,借人民币跨境优势已经不再。
不过,美元借款依然相当有吸引力,日前在上海自贸区内刚刚完成一笔一年期3亿美元内保外贷,利率成本为2.6%,加上通道费、利息税综合成本等不超过4%,低于国内短期融资水平,不过要适当考虑汇率风险。
融资租赁未来向哪走?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融资租赁市场。
李克强总理曾表示,“金融租赁是一块新高地,国家要培育这个行业发展起来。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也在商务部报送的融资租赁发展情况报告上批示,融资租赁业“大有可为”。
然而现实是,现在的融资租赁公司尽管数量和规模增速显著,但在盘活固定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满足企业技术改造的需要、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反,现在一提到融资租赁,很多人想到的立刻就是“金融”两个字,但其实,融资租赁的业务性质,就是代承租人采购、代厂商销售、代承租人贷款、代银行放款、代银行管理资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融资租赁不是银行贷款,也不是金融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租赁法(草案)〉(二次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也明确提出:融资租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金融性质,但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以及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有很大不同,与接受公众存款的商业银行相比更是具有性质上的重大区别。
虽然融资租赁和银行融资两者都会涉及到信贷决策和财务风险,但租赁公司更多的是以销售和服务为导向,运用其专业知识,在供应商和购买人之间“构建了一座桥梁”。
因此,融资租赁业当前最重要的是对融资租赁理念和理解的正确运用,从“金融租贷”转回至“为中小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