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史记曹相国世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86 KB
- 文档页数:5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
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
将攻爰戚及亢父,先登,迁为五大夫。
其后,从公攻秦军,遂至咸阳,灭秦。
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
汉王封参为建成侯。
从至汉中,迁为将军。
从还定三秦,击诸侯,及项羽败,还至荥阳,凡二岁。
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
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大破之,生得魏王豹。
取平阳,尽定魏地……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者。
项籍已死,天下定,高帝以参为齐相国。
以高祖六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
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号曰平阳侯。
参之相齐,天下初定,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
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
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
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
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盖之,府中无事。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至朝时,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联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
”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
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
卒,谥懿侯。
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B.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C.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D.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或功臣时,把符节剖分为二,帝王与诸侯各执一半,以示信用。
B.食邑,即采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黄老,黄帝和老子的并称,后世道家奉为始祖;亦为黄帝、老子之学合称,是华夏道教之渊薮。
D.约束,将丝缠绕成一束谓之“约”,缠绕好的丝谓之“束”,引申为束缚、限制;文中指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参深受信任。
汉高祖做沛公开始起事时,曹参以近侍随从的身份跟随高祖;萧何临终前,萧何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虚心好学。
任齐相国时,他把老人和读书人都召来,询问安抚百姓的办法;听说盖公精研黄老学说,诚心相邀,求教治国方略。
C.曹参善于识人。
他宽容属下的小过;选用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为丞相属官,斥退苛求言语文字细微末节、一味追求声誉的官吏。
D.曹参文武兼能。
秦时他做狱掾,是县里有名望的官吏;为齐国丞相九年,齐国安定;他英勇善战,双方交战中经常率先登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
(2)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14.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曹参为西汉王朝建立作出的卓越贡献。
10.C
11.B
12.D
13.(1)见到盖公后,盖公对曹参说,治理国家的办法贵在清静无为,让百姓们自行安定。
以此类推,详细而具体地讲述了这方面的道理。
(2)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
曹参施行他那清静无为的做法,百姓因而安宁不乱。
14.①参加了推翻秦王朝的战争;②参加了平定三秦、扫荡诸侯、击败项羽的战争;
③参加了平定魏国之乱、活捉魏王的战争。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且高帝与萧何”句意不完整,他们做了什么没有表述,不能断句,应是“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排除BD;
“陛下垂拱”与“参等守职”都是主谓短语,结构一致。
要从中间断开,可以排除A。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
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表述错误,采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他英勇善战,双方交战中经常率先登城”文本依据不充分,按诸原文“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滑从。
将攻爱戚及亢父,先登,迁为五大夫”,其率先登城也只有在“将攻爱戚及亢父”这一次战斗,远非“经常”如此。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既,已经,以后;治道,治理国家的办法;清静,清静无为;具,详细而具体。
第二句中,守,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失,改变;载,施行;宁一,安宁统一,此处引申为安定不乱。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从公攻秦军,遂至咸阳,灭秦”可知,他参加了推翻秦王朝的战争;
从“从还定三秦,击诸侯,及项羽败,还至荥阳”可知,他参加了平定三秦、扫荡诸侯、击败项羽的战争;
从“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大破之,生得魏王豹。
取平阳,尽定魏地”可知,他参加了平定魏国之乱、活捉魏王的战争。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平阳侯曹参,沛县人。
秦朝时曹参做沛县的狱掾,萧何做主吏,他们在县里已是有名望的官吏了。
汉高祖做沛公开始起事时,曹参以近侍随从的身份跟随高祖。
将要率军进击攻打爰戚和亢父时,曹参最先登上城楼,沛公将曹参官职升为五大夫。
从那儿以后,曹参跟随沛公攻打秦朝的军队,随即到达咸阳,灭亡了秦朝。
项羽到了关中,封刘邦为汉王。
汉王封曹参为建成侯。
曹参跟随汉王到了关中,升为将军。
又跟随汉王回军平定三秦,扫荡诸侯,到项羽战败,回到荣阳,前后总共两年时间。
高祖二年(前205),任命曹参代理左丞相,领兵进驻关中。
魏王豹反叛,曹参以代理左丞相的身份分别与韩信率军向东攻打魏国的军队,大败魏国军队,活捉了魏王豹。
夺取了平阳,全部平定魏地……曹参与汉王共同打败了项羽,而曹参留下来平定齐国尚未降服的地方。
项籍已死,天下平定,高帝任命曹参为齐国相国。
高祖六年时,分封列侯的爵位,朝廷与诸侯剖符为凭,使被分封者的爵位世代相传而不断绝。
朝廷把平阳的一万零六百三十户封给曹参作为食邑,封号叫平阳侯。
曹参做齐国丞相时,当时天下刚刚平定,曹参把老年人、读书人都召来,询问安抚百姓的办法,但齐国原有的那些读书人数以百计,众说纷纭,曹参不知如何决定。
他又听说胶西有位盖公,精研黄老学说,就派人带着厚礼把他请来。
见到盖公后,盖公对曹参说,治理国家的办法贵在清
静无为,让百姓们自行安定。
以此类推,详细而具体地讲述了这方面的道理。
曹参于是让出自己办公的正厅,让盖公住在里面。
此后,曹参治理国家的要领就是采用黄老的学说,所以他当齐国丞相九年,齐国安定,人们大大地称赞他是贤明的丞相。
曹参起初卑贱的时候,跟萧何关系很好;等到各自做了将军、相国,便有了隔阂。
到萧何临终时,萧何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做事情没有任何变更,一概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
曹参从各郡和诸侯国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立即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
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末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
曹参见别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平安无事。
汉惠帝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难道看不起我吗?”到上朝时,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惠帝说:“您好像不如萧何。
”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
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惠帝说:“好。
您休息休息吧!”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有三年时间。
他死了以后,被谥为懿侯。
百姓们歌颂曹参的事迹说:“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
曹参施行他那清静无为的做法,百姓因而安宁不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