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康复评定(平衡与协调)
康复评定(平衡与协调)
格式:pptx
大小:1.44 MB
文档页数:71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71
下载本文档
合集下载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体位或姿势变化时,中枢神经系统将三种感 觉信息进行整合,从中选择出那些提供准确定 位信息的感觉输入,放弃错误的感觉输入,从 而判断人体重心的准确位置和支持面情况。
(3)运动控制(协同运动模式)
中枢神经系统在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整 合后下达运动指令,运动系统以不同的协同 运动模式控制姿势变化,将身体重心调整回 到原来的范围内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平衡反应的内容:
迈步反应: 检查体位:被检查者取站立位,检查者握住其
双上肢。 检查方法:向左、右、前、后推动被检查者。 反应:为了维持平衡,被检查者的脚相应地向
侧方或前方、后方迈出一步,头和躯干出现调 整。
倾斜反应、坐位反应均在出生后7~8个月出现,终生存在。 迈步反应在出生后15~18个月出现,终生存在。
多样性
协调跨关节活动
产生有用行 为
100ms
150ms左 右
动态平衡
感觉系统
判断身体位置
运动协调
身体运动的选择
比较、选择﹠结合 感觉
选择﹠调整肌肉收缩的模 式
视觉系统 前庭系统 体感系统
环境作用
踝部肌 腿部肌 躯体肌
肉
肉
肉
产生身体运动
4、评定目的
确定是否存在平衡障碍 确定障碍的水平或程度 寻找和确定平衡障碍的发生原因 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监测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疗效 跌倒风险的预测 特殊职业选拔需要
物
移动的人与 物黑暗
前庭觉 重力与空间 移动不平整基底移 非正常运动
位置
动目标或在黑暗中 环境
与平衡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特征
牵张反射
中 枢 脊髓
兴奋条件 外界刺激
反应
局限并固定 模式
在姿势控制中 作用
调节肌张力
引起反应所需 时间
40ms
运动系统
不随意运动
随意运动
脑干皮质下
脑干皮质
外界刺激
自身外界
协同下肢躯干肌,较 固定,可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
支持面和环境稳定—躯体感觉输入 支持面被破坏—视觉输入 支持面和视觉均被破坏—前庭系统输入 如果两个感觉系统同时出现问题,平衡控制将受到
影响。
与平衡有关的感觉作用
种类 感觉对象 躯体觉 支撑基底
正常起作用情况 阻碍起作用 情况
固定平整
不平整或移 动基底
视 觉 周围的人与 静止的人与物
当外力干扰过大,使身体的摇动进一步增加, 重心超出其稳定极限(LOS),髋调节机制不 能应答平衡的变化时,人体启动跨步调节机制 ,自动地向用力方向快速跨出或跳跃一步,来 重新建立身体重心支撑点,为身体重新确定稳 定站立的支持面,避免摔倒。
跨步及跳跃反应 保护性伸展反应
正常人:
平衡干扰小,站立支持面适宜—踝关节动作模式 干扰大,支持面小—髋关节动作模式 重心偏移过远,达稳定极限—跨步模式+平衡反应
②髋调节机制(hip strategies):
正常人站立在较小的支持面上时(小于双足面 积) ,受到一个较大的外界干扰时,稳定性 明显降低,身体前后摆动幅度增大。为了减 少身体摆动使重心重新回到双足的范围内, 人体通过髋关节的屈伸活动来调整身体重心 和保持平衡。
③跨步调节机制(stepping strategies)
平衡反应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通常在出生6个月时形成俯 卧位平衡反应,7 ~ 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9 ~ 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12 ~ 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
平衡反应的内容:
倾斜反应: 检查体位:患者于平衡板或体操球上仰卧位、俯 卧位、坐位、膝手卧位或站立位。 检查方法:平衡板倾斜或体操球移动造成重心改 变。 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平衡板翘起的一侧 躯干向上弯曲,同侧上下肢伸展、外展;对侧肢 体(平衡板下斜侧)出现保护性伸展反应。
5.评定内容:
①静止状态下:在不同体位时均能保持平 衡,睁、闭眼时能维持姿势稳定,在一定 时间内能对外界变化做出必要的姿势调整 反应。
②运动状态下:能精确地完成运动,并能 完成不同速度的运动(包括加速和减速) ,运动后能回到初始位置,或保持新的体 位平衡。如在不同体位下伸手取物。
5.评定内容:
当身体的平衡因躯体感觉受到干扰或破坏时,视觉 系统通过颈部肌肉收缩使头保持向上直立位和保持 水平视线来使身体保持或恢复到原来的直立位,从 而获得新的平衡。
如果去除或阻断视觉输入如闭眼或戴眼罩,姿势的 稳定性将较睁眼站立时显著下降。这也是视觉障碍 者或老年人平衡能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躯体感觉:
3.人体平衡的维持机制
为了保持平衡,人体重心(center of gravity, COG)必须垂直地落在支撑面(base of support)的范围内。
一般认为,保持人体平衡需要三个环节的参 与: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而前 庭系统、视觉调节系统、身体本体感觉系统、 大脑平衡反射调节、小脑共济协调系统以及 肌群的力量在人体平衡功能的维持上都起到 了重要作用。
2.平衡反应及其形成规律
平衡反应使人体不论在卧位、坐位、站立位均能保持稳定的 状态或姿势,是一种自主反应,受大脑皮层控制,属于高级 水平的发育性反应。
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平衡训练,可以使平衡功能得到改善或恢 复。例如体操、技巧等项目的运动员,或舞蹈杂技演员的平 衡能力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各种原因引起平衡能力受损后, 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可以提高或改善平衡能力。
2.平衡反应及其形成规律
平衡反应是人体维持特定的姿势和运动的基本 条件,是人体为恢复被破坏的平衡做出的保护 性反应。
平衡反应是指当平衡状态改变时,机体恢复原 有平衡或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 运动时间。
反应时间是指从平衡状态的改变到出现可见运 动的时间;
运动时间是指从出现可见运动到动作完成、建 立新平衡的时间。
支持面:指人在各种体位下所依靠的表面, 即接触面。支持面的大小、稳定性和质地均 影响身体平衡。
稳定极限(LOS):指人站立时身体能够倾 斜的最大角度。在此范围内,COG能安全移 动而无需借助挪动脚步或外部支持来防止跌 倒。
正常前后LOS为12.5°,左右LOS为16°。
平衡功能正常时,能够
当平衡发生变化时,人体通过三种调节机制 或姿势性协同运动模式来应变,包括踝调节 机制、髋调节机制及跨步动作机制。
①踝调节机制(ankle strategies):
是指人体站在一个比较坚固和较大的支持面 上, 受到一个较小的外界干扰(如较小的推力) 时,身体重心以踝关节为轴进行前后转动或 摆动(类似钟摆运动),以调整重心,保持 身体的稳定性。
1.定义与分类
平衡也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 立姿势及维持人体重心(COG)在支持面上 方的能力。
姿势(posture)是指躯体的一种非强制性、无 意识状态下的自然状态。从人体力学方面来 说,是指身体各个器官,尤其是骨骼、肌肉 以及神经系统互相关连所构成的一种姿态。
1.定义与分类
单腿直立检查法:要求受检者单腿直立,观察其睁、闭 眼情况下维持平衡的时间长短,最长维持时间为30秒;
强化Romberg检查法:要求受检者两足一前一后、足尖 接足跟直立,观察其睁、闭眼时身体的摇摆,最长维持 时间为60秒。
(1)观察法:
③跨步反应:受试者取站立位,检查者向左、右 、前、后方向推动受试者身体。 阳性反应:脚快速向侧方、前方、后方跨出一 步,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 阴性反应:不能为维持平衡而快速跨出一步, 头部和躯干不出现调整。
与支撑面相接触的皮肤触、压觉感受器向大脑 皮质传递有关体重的分布情况和身体重心的位 置;
分布于肌肉、关节及肌腱等处的本体感受器( 螺旋状感觉神经末梢)收集随支持面而变化的 信息(如面积、硬度、稳定性以及表面平整度 等而出现的有关身体各部位的空间定位和运动 方向),经深感觉传导通路向上传递。
正常人站立在固定的支撑面上时,足底皮 肤的触、压觉和踝关节的本体感觉输入起 主导作用;
③动态支撑面内:当支撑面发生移动时能保持 平衡。例如,在行使的汽车或火车中行走。
④姿势反射:当身体处在不同体位时,由于受 到外力(如推力或拉力)而发生移动,机体建 立新平衡的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6.评定方法:
包括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两个方面。主观评 定以观察和量表为主, 客观评定主要是指平 衡测试仪评定。
保持体位 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 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
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衡的分类
(1)静态平衡:指的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 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例如坐或站等姿势时 保持稳定的状态。
(2)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①自动态平 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例如 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 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②他动 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 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1)感觉输入
人体站立时身体所的处置与地球引力及周围 环境的关系通过视觉、躯体感觉、前庭觉的 传入而被感知。适当的感觉输入,特别是躯 体、前庭和视觉信息对平衡的维持和调节具 有前馈(feed forward)和反馈(feedback)的作 用。
视觉系统:
在视环境静止不动的情况下视觉系统能准确感受环 境中物体的运动以及眼睛和头部的视空间定位。
康复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共同学习
一、平衡功能评定
定义:平衡( balance, equilibrium )是指物 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大小相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即 牛顿第一定律)。
平衡是人体所处在的一种姿势状态,能在运 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的调整并维持姿势 的能力,是人体保持体位,完成起居动作和 步行等日常生活活动的基本保证。
当足底皮肤和下肢本体感觉输入完全消失 时,人体失去感受支持面情况的能力,姿 势的稳定性立刻受到严重影响,此时,闭 目站立时身体倾斜、摇晃,并容易跌倒, Romberg征(+)。
前庭系统:
头部的旋转刺激了前庭系统中两个感受器。 其一为三个半规管内的壶腹嵴(运动位置感
受器),能感受头部在三维空间中的旋转运 动的角加(减)速度变化而引起的刺激。 其二为前庭迷路内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感 受静止时的地心引力和直线加(减)速度的 变化引起的刺激。通过头的调整反应改变颈 部肌肉张力来保持头的直立位置。
临床观察(observation) 采用量表评定(scale) 实验室评定
平衡测试系统 (Balance evaluation system, BES )
(1)观察法:
①坐位平衡:在静止状态下能否保持平衡,如睁、闭眼坐 ②站立位反应:
Romberg征,双足并拢直立,观察在睁、闭眼时身体摇 摆的情况,又称为“闭目直立检查法”。
自发姿势反应:
受检者取中立位站立,他人用轻或中等强度的 力量在其胸骨或骨盆处向后推,然后再在背部 (两肩胛骨之间)或骨盆处用力向前推,分别 观察在不同方向的推力下受检者身体平衡有无 丧失(即能否站住不倒),分正常、良好、一 般、差、不能5级。
平衡反应的内容:
(姿势固定)坐位反应:患者呈坐位、膝手 卧位、跪位或站立位,通过外力(检查者推 患者的躯干或将上肢向一侧牵拉)或随意运 动来改变重心与支持面的关系。
反应:推患者时,头、躯干向受力侧屈曲, 受力侧上下肢伸展、外展;对侧可见保护性 伸展反应。牵拉上肢时,被牵拉肢体的对侧 出现上述平衡反应,即躯干侧弯,上下肢伸 展、外展。
在躯体感觉和视觉系统正常的情况下,前庭 冲动在控制人体重心位置上的作用很小。
只有当躯体感觉和视觉信息输入均不存在( 被阻断)或输入不准确而发生冲突时,前庭 系统的感觉输入在维持平衡的过程中才变得 至关重要。
(2)中枢整合
三种感觉信息在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 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层等多级平衡觉神 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产生运动的方 案。
适应症和禁忌症
①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②耳鼻喉科疾病:各种眩晕症 ③骨科疾病或损伤:骨折及骨关节疾患、截肢、关节
置换、影响姿势与姿势控制的颈部与背部损伤以及各 种运动损伤、肌肉疾患及外周神经损伤等。 ④其他人群:如老年人,运动员、飞行员及宇航员。 ⑤严重心、肺疾病、下肢骨折未愈合等不适合进行平 衡评定。
文档推荐
最新文档
宝宝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PowerPoint2010 快捷键
客户投诉处理与危机预防制度【精选文档】
江苏省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高中政治必修二说课稿: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机械原理》(机械类)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增值税计算公式方法
养殖污染环保表态发言材料
人教英语八年级上册单词表
陈俊武时代楷模颁奖典礼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