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未来》 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30.28 KB
- 文档页数:6
《宇宙的未来》的精选教学教案第一章:宇宙的起源1.1 教学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学习宇宙的膨胀和宇宙背景辐射。
1.2 教学内容:宇宙的起源:介绍宇宙从何时开始,大爆炸理论的提出。
宇宙的膨胀:解释宇宙膨胀的概念,引用哈勃定律。
宇宙背景辐射:介绍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和意义。
1.3 教学活动:观看宇宙起源的科普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实验模拟宇宙膨胀。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加深对宇宙起源的理解。
第二章:恒星的诞生与死亡2.1 教学目标:了解恒星的诞生过程,学习恒星的生命周期。
探讨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形成。
2.2 教学内容:恒星的诞生:介绍恒星形成的条件,分子云和恒星胎的发育。
恒星的生命周期:学习恒星的稳定期、红巨星、白矮星等阶段。
超新星爆炸和黑洞:探讨恒星死亡时的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形成。
2.3 教学活动:观察恒星形成区域的图片,分析恒星的诞生过程。
学生角色扮演,模拟恒星的不同生命周期。
小组讨论,研究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形成过程。
第三章:星系和星系团3.1 教学目标:了解星系的定义和分类,学习星系团的概念。
探讨星系的红移和宇宙的膨胀。
3.2 教学内容:星系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星系的特征,螺旋星系、椭圆星系等类型。
星系团:探讨星系团的组成,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星系的红移和宇宙的膨胀:解释红移现象,学习宇宙膨胀的证据。
3.3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类型的星系图片,进行星系分类的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研究星系团的特点和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观察星系红移的图像,探讨宇宙膨胀的证据。
第四章:宇宙的大尺度结构4.1 教学目标: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学习宇宙的纤维结构和宇宙网。
探讨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宇宙的纤维结构:介绍宇宙中的纤维结构,包括星系团和超星系团。
宇宙网:探讨宇宙网的构成和暗物质的作用。
宇宙的膨胀:解释宇宙膨胀对大尺度结构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观察宇宙纤维结构的图像,了解其特征。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2、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3、感受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教学重点】提炼本文的要点,增强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探究本文的内涵,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预习1、作者简介:史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
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
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霍金的作品(1)《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2)《时间简史续篇》(3)《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4)《时空本性》(5)《果壳中的宇宙》2、写作背景《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
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本文是史蒂芬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
二、互动(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明确:本文讲的是宇宙的未来问题,预测了两种结局:或膨胀,或收缩。
2、文章较长,内容丰富,试根据提示理清文章思路结构。
科学家有信心预言未来一→科学预言,更可靠些巫师的预言模棱两可一→其预言不可靠、荒谬宗教的预言屡测屡败物理方程的方程具有混沌性一→不能预言人类的'未来制约大脑的方程具有混沌性宇宙的行为大尺度下简单不混沌一→可以预言宇宙的未来继续膨胀下去宇宙的未来有两种可能一→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收缩以至坍缩成一点(二)合作探究具体研讨1、归纳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的主要观点明确:(1)宇宙的膨胀和坍缩与宇宙的平均密度有关,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某个临界值,它就会永远膨胀。
《宇宙的未来》教案《宇宙的未来》教案4篇《宇宙的未来》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就作者所阐发的观点作广泛深入的研讨,以提高探究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像作者一样,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来审视数学文化,激发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目标启发学生具有宏观的文化视野,以科学精神励志,以人文精神向学,开辟出一个语文学习的新境界。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
难点:1.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就作者所阐发的观点作广泛深入的研讨,以提高探究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3.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屈指可数”“弹指一挥见”,手指在生活中的计数功能,直接催生了数学这门科学,丹齐克的《指印》为我们揭开了这二者的关系(板书课题)。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丹齐克(1884―1956),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学求学。
1910年去美国,入美国国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里兰大学讲授数学。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1)学生读课文,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2)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在当代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大全主要探讨了宇宙未来的两种命运: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一是收缩以至于坍缩成一个点。
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
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的未来作出科学的论断,这是科学家与巫师不同之处。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教案大全一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史蒂芬·霍金;2、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3、扣住文中的重要语句,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二)过程与方法1、粗读文本,筛选信息,提炼观点2、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带动全文的理解(三)情感与价值1、品读课文,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2、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
3、感受演讲语言的幽默生动带来的亲和力和轻松感。
二、教学重难点1、提炼文段的信息,培养概括能力。
2、探究本文的内涵,增强分析理解能力。
三、教学设想1、这是一篇长而难课文,且是略读课文,找切入点引导阅读2、引导学生提炼主要信息,把握作者观点,掌握课文内容。
3、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同学们,15日,“神八”与“天宫一号”第二次顺利对接,揭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的新纪元!探索宇宙,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已不是遥不可攀的事了。
今天,我们跟随当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一起走进茫茫宇宙来一次思想上的遨游与探索吧!《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板书课题)(二)、走近作者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释①,抓信息点。
教师补充。
在当今世界自然科学领域,能够和爱因斯坦比肩的人物恐怕应当首推史蒂芬?霍金了。
这不仅是因为他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更是因为他在人生、事业上的坚强的意志与品质。
他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宇宙学1977年,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共同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
他担任着剑桥大学最尊高的教授职务——卢卡逊数学教授。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精选5篇)《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与说明顺序2、合作探究掌握解说词的特点,明确其中议论与抒情的作用3、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真理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学习课文,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的精神,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人的胸怀到底有多么宽广呢?请让我们先来了解天空——宇宙的宽广。
今天我们学习卡尔萨根的科普名篇《宇宙的边疆》大家来看这个题目《宇宙的边疆》,很明显,文章的对象是宇宙,那么老师请问一下大家,宇宙有没有边疆?带着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从文中让我们来找出答案。
2、整体感知1) 作者介绍: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本文的作者是卡尔萨根,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
被称为“公众天文科学家”。
他引导了美国几代年轻人,探索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
他解说的电视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
同名科普书籍《宇宙》与电视片《宇宙》配套,八十多个国家出版,是历史上英语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
主要作品还有《伊甸园的飞龙》《宇宙联结》《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而本文正是作者对《宇宙》的解说词。
那什么是解说词呢?是一种配合图画或实物等的文字说明,使观众借助一定的文字介绍,获得深刻的认识。
经常出现在运动会、晚会等场合2)速读全文,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并思考文章的说明顺序宇宙(1-6)——星系(星系群、子星系)(7-9)——恒星(12-14)——太阳系(15-16)——地球(17、18)由大到小、先整体后局部星系星系(7-9) 离地球80亿光年本星系群(10) 离地球200亿万光年银河系(11) 离地球4万光年太阳系彗核离地球1光年由远到近3)下面大家思考一下文章为什么运用这样的说明顺序?1、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理解宇宙膨胀和暗物质的概念。
学习宇宙大爆炸理论和宇宙的未来预测。
2. 过程与方法:利用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研究宇宙的现象和规律。
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探讨宇宙的未来。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宇宙探索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宇宙膨胀和暗物质的概念。
宇宙大爆炸理论和宇宙的未来预测。
2. 教学难点:宇宙膨胀和暗物质的理解。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推理和证明。
对宇宙未来的预测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宇宙演化图示。
宇宙膨胀和暗物质的图像和视频。
宇宙大爆炸理论和宇宙未来的相关阅读材料。
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提供舒适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未来。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宇宙的未来”。
2. 教学内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介绍宇宙从大爆炸开始的演化过程,包括恒星、行星、星系的形成。
宇宙膨胀和暗物质:解释宇宙膨胀的概念,介绍暗物质的存在和作用。
宇宙大爆炸理论:阐述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证据和推理过程。
宇宙的未来预测:探讨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宇宙膨胀、星系演化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4.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宇宙图像和视频,讨论宇宙的现象和规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宇宙的未来预测。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阅读材料,加深对宇宙大爆炸理论和宇宙未来的理解。
要求学生绘制宇宙演化图示,巩固对宇宙演化过程的记忆。
2.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或者观测星空,增强对宇宙的直观认识。
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如宇宙模拟实验等。
六、教学评估1. 形成性评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宇宙的未来高三下册语文教案:宇宙的未来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突出问题。
2. 分析宇宙的未来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和挑战。
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
2. 掌握并分析宇宙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和挑战。
教学难点:1. 对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2. 探讨人类在宇宙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学生课本、教案、白板、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有关宇宙探索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提问:你们对宇宙的未来发展有什么了解和想法?Step 2 学习与讨论(20分钟)1. 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宇宙的未来》,并就课文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讨论问题,如:宇宙的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宇宙发展对人类有哪些影响和挑战?等。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记录学生们的观点和发言。
Step 3 分析与总结(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各组的讨论结果,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对人类的影响和挑战。
可以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辩论。
2. 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观点和发言,指导学生把握全局,形成对宇宙未来的综合分析和判断。
Step 4 拓展与延伸(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人类应该如何面对宇宙的未来?我们对宇宙的发展有什么责任和义务?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深入研究,可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个人写作或小组研究。
Step 5 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向学生提出一些反思问题,如:你对宇宙的未来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想法?你觉得本节课还有什么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Step 6 作业布置(2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进行对宇宙未来的探索和研究,撰写一篇关于宇宙未来发展的研究报告。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学说;(2)掌握宇宙的大爆炸理论和宇宙膨胀的概念;(3)了解黑洞和暗物质的概念及它们在宇宙中的作用;(4)探讨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宇宙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2)运用多媒体和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宇宙概念;(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3)提高学生对宇宙和人类未来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2)大爆炸理论和宇宙膨胀的概念;(3)黑洞和暗物质的概念及它们在宇宙中的作用;(4)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2)大爆炸理论和宇宙膨胀的概念;(3)黑洞和暗物质的概念及它们在宇宙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宇宙的相关知识;(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3)安排观察宇宙现象的实践活动。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和笔;(3)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宇宙现象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宇宙;(2)提出问题:“宇宙是如何起源的?它的未来又会怎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大爆炸理论和宇宙膨胀的概念;(2)介绍黑洞和暗物质的概念及它们在宇宙中的作用;(3)探讨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
4. 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观察宇宙现象,如星星、行星等;(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宇宙现象背后的原理;(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的意义。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宇宙的起源和组成。
2.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宇宙的演化过程。
3.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4. 提高学生对宇宙未来的预测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起源和组成: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组成结构。
2. 宇宙的演化过程:恒星的形成和演化、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宇宙的膨胀。
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地面观测、太空探测、理论研究。
4. 宇宙未来的预测:宇宙的热寂、宇宙的大撕裂、宇宙的大坍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宇宙的起源和组成、宇宙的演化过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宇宙未来的预测。
2. 教学难点: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演化过程、宇宙未来的预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宇宙的起源、组成、演化过程、探索历程和未来预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实例,如哈勃太空望远镜、嫦娥一号等。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宇宙未来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宇宙起源、组成、演化过程、探索历程和未来预测的课件。
2. 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宇宙探索视频资料。
3. 教学道具:准备宇宙模型、星系图等教学道具。
4. 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宇宙探索书籍、论文等资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动画,展示宇宙的壮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宇宙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思考。
2. 教学环节一:宇宙的起源和组成(15分钟)讲解宇宙大爆炸理论,介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通过课件和道具,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结构,如恒星、星系等。
3. 教学环节二:宇宙的演化过程(15分钟)讲解恒星的形成和演化、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宇宙的膨胀。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如何通过观测和探测来揭示宇宙的演化过程。
4. 教学环节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15分钟)讲解地面观测、太空探测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宇宙的未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和结构,掌握宇宙的基本知识。
2. 使学生了解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3. 提高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起源:介绍大爆炸理论,让学生了解宇宙从何处来。
2. 宇宙的结构:讲解星系、黑洞、暗物质等概念,让学生认识宇宙的层次结构。
3. 宇宙的未来:探讨宇宙的膨胀、暗能量、大撕裂等现象,预测宇宙的命运。
4.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介绍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宇宙探索历程,展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成果。
5. 宇宙与环保:阐述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宇宙的未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景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关于宇宙起源、结构和未来的多媒体课件。
2. 教学素材:收集有关宇宙探索的案例和资料。
3. 实验室设备:准备天文望远镜等观测设备,方便学生实地观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宇宙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和对宇宙未来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宇宙探索的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表现、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宇宙的起源:详细介绍大爆炸理论,让学生了解宇宙从何处来。
3. 讲解宇宙的结构:讲解星系、黑洞、暗物质等概念,让学生认识宇宙的层次结构。
4. 讲解宇宙的未来:探讨宇宙的膨胀、暗能量、大撕裂等现象,预测宇宙的命运。
5. 讲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介绍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宇宙探索历程,展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成果。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和组成,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了解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起源和组成2. 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3. 恒星的演化和大爆炸理论4. 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5.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宇宙的起源、组成、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2. 教学难点:宇宙的膨胀、暗物质、恒星演化和大爆炸理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3.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 教学环节一:宇宙的起源和组成a. 讲授宇宙的起源故事,如大爆炸理论。
b. 介绍宇宙的组成,如恒星、行星、星系等。
3. 教学环节二: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a. 讲解宇宙的膨胀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宇宙的不断扩张。
b. 介绍暗物质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神秘之处。
4. 教学环节三:恒星的演化和大爆炸理论a. 讲解恒星的演化过程,如生命周期、爆炸等。
b. 介绍大爆炸理论的证据和支持,如宇宙背景辐射等。
5. 教学环节四: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a. 分析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如宇宙膨胀加速、星系分布等。
b. 讨论宇宙的终结可能性,如“大撕裂”、“大冻结”等。
6. 教学环节五: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a. 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如地心说、日心说等。
b. 讲解现代宇宙探索技术,如望远镜、探测器等。
六、教学环节六:宇宙探索技术的进展1. 介绍射电望远镜、光学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等不同类型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探讨宇宙探测任务,如哈勃空间望远镜、卡西尼探测器、火星探测车等。
宇宙的未来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宇宙的未来教案教学设计1宇宙的未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概念、组成和发展历程;2. 探究科学技术对于宇宙探索和认知的贡献;3. 分析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二、教学重难点1. 宇宙的组成与发展历程;2. 科学技术的贡献;3. 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三、教学内容1. 宇宙的概念和组成1)宇宙的概念和定义;2)宇宙的组成和结构,包括星系、恒星、行星、行星卫星等。
2. 宇宙的发展历程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2)宇宙红移和背景辐射;3)黑洞与宇宙的结构。
3. 科学技术对于宇宙探索和认知的贡献1)望远镜、卫星、探测器的应用;2)新科技的出现和应用,如射电望远镜、重力波探测器等。
4. 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1)太空探索的目标和计划;2)人类对宇宙生命和外星文明的探寻与研究;3)宇宙垃圾和天体撞击的防范。
四、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教师出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分组探究宇宙的组成、起源和演化等问题,并结合科学技术对宇宙的认知进行讨论;2. 现场观察:学校可以安排集体观察月球、恒星、星云等宇宙天体,或者到天文馆等地方参观;3. 活动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手工制作太阳系、黑洞等模型,或者进行搜集、整理和制作宇宙知识科普海报等。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展示: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未来宇宙发展趋势和挑战,并进行展示和讨论;2. 小组研究报告:学生分组进行宇宙领域的研究和报告,教师根据报告内容和展示情况评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3. 考试评估:学期末评估可以进行宇宙领域的知识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六、教学资源1. 宇宙科普类图书、杂志;2. 宇宙相关的网络学习平台和网站(如中国天文学会官网等);3. 宇宙天体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4. 手工制作材料和实验器材。
七、教学前要做的准备1. 确定教学目标;2. 筛选和准备好教学资源;3. 编写教案、活动手册等教学辅助材料;4. 打印或准备好相关的考试试卷。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结构和演化过程。
了解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如恒星、行星、黑洞等。
学习宇宙的观测方法和手段,如望远镜、卫星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和语言描述宇宙现象。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宇宙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宇宙科学的重要性和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责任。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定义和分类宇宙的尺度和结构2. 宇宙的演化过程: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膨胀和演化宇宙的命运和归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演化过程。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宇宙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 实践活动:观察宇宙现象,如星星、行星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宇宙相关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宇宙的图像和数据。
2. 教学器材:准备望远镜、模型等宇宙相关的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宇宙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交流观点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宇宙知识。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宇宙的未来”。
2. 讲解:使用课件和教具,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演化过程。
重点讲解宇宙的命运和归宿,如大撕裂、大冻结等。
3. 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讨论题目:“宇宙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交流。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使用望远镜观察宇宙现象,如星星、行星等。
引导学生将观察结果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加深对宇宙的理解。
提醒学生关注宇宙科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宇宙的未来》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宇宙的未来》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1《宇宙的未来》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宇宙是一个神秘、广阔而又未知的领域,它涵盖了我们人类无法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在宇宙中探索,可以推动人类科技的进步,而更深层次的探索也可能揭示宇宙中的真相。
因此,在科学教育中,宇宙探索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
本文以《宇宙的未来》为例,进行课堂实录的教案教学设计。
基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前沿科技发展,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宇宙中的基本粒子和能量;宇宙中的物质、星系和宇宙背景辐射等。
同时,将介绍当前前沿的宇宙研究项目,如黑洞、暗物质和暗能量等。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历程,认识宇宙是由哪些基本粒子和能量构成的。
(2)理解天文学中的基本概念,如星系、宇宙膨胀、黑洞等,掌握相关物理公式。
(3)掌握近年来宇宙探索中的发现,如暗物质、暗能量等。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思考、探索宇宙问题,并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了解宇宙探索的意义,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宇宙的成因和演化历程;(2)天文学中的基本概念,如星系、宇宙膨胀、黑洞等。
2. 教学难点:(1)宇宙中的物质、星系和宇宙背景辐射等;(2)暗物质、暗能量等前沿科技的介绍和相关研究。
三、教学方法1. 展示法通过宇宙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感受宇宙的奇妙之处,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 情景模拟法模拟宇宙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宇宙的形成和结构。
3. 互动探究法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讨论、探究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积累知识、发现问题。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宇宙的形成和演化1.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2. 宇宙的演化历程3. 宇宙中的基本粒子和能量第二节:天文学基本概念1. 星系及其分类2. 星的结构和演化3. 恒星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节:宇宙的物质和背景辐射1. 宇宙的物质组成2.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探测3. 宇宙中恒星和星际物质的演化第四节:前沿科技1. 黑洞的研究和发现2. 暗物质的研究进展3. 暗能量对宇宙演化的影响五、教学流程第一节1、导入:介绍宇宙的概念,引出本节内容。
《宇宙的未来》的教学教案第一章:宇宙的起源1.1 学习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1.2 教学内容: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膨胀。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1.4.2 讲解宇宙的起源: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1.4.3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恒星的诞生与死亡2.1 学习目标:了解恒星的诞生过程和生命周期。
2.2 教学内容:恒星的诞生、恒星的生命周期、超新星爆炸。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恒星的形成过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恒星的好奇心。
2.4.2 讲解恒星的诞生:介绍恒星的诞生过程和生命周期。
2.4.3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恒星的生命周期,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黑洞和暗物质3.1 学习目标:了解黑洞的性质和暗物质的存在。
3.2 教学内容:黑洞的概念、黑洞的性质、暗物质的存在。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黑洞和暗物质的图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3.4.2 讲解黑洞:介绍黑洞的概念和性质。
3.4.3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黑洞和暗物质的存在,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宇宙的膨胀4.1 学习目标:了解宇宙膨胀的原因和后果。
4.2 教学内容:宇宙膨胀的原因、宇宙膨胀的后果、宇宙背景辐射。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
4.4 教学步骤:4.4.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宇宙膨胀的图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4.4.2 讲解宇宙膨胀的原因:介绍宇宙膨胀的原因。
4.4.3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宇宙膨胀的后果,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五章:宇宙的未来5.1 学习目标:了解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
5.2 教学内容: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宇宙的终结。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
《宇宙的未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2)掌握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3)推测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讨宇宙的奥秘;(2)运用科学思维,对宇宙的未来进行合理推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组成和结构(1)星系、恒星、行星、黑洞等基本概念;(2)宇宙的层次结构,如星系团、超星系团、宇宙网等。
2.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1)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2)宇宙的膨胀现象;(3)恒星的形成和演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宇宙的组成和结构;(2)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教学难点:(1)宇宙的层次结构;(2)大爆炸理论的推理和证据。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宇宙现象,如星星、行星等;2. 分析法:分析宇宙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3. 推理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探讨宇宙的起源和未来;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宇宙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宇宙模型、星空图、多媒体课件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3. 教学资源: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对宇宙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想象?”;(2)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未来发展。
2. 新课导入:(1)介绍宇宙的组成和结构,如星系、恒星、行星等;(2)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如大爆炸理论、恒星的形成和演化。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宇宙的层次结构,如星系团、超星系团、宇宙网等;(2)阐述大爆炸理论的推理和证据,如宇宙的膨胀现象、光谱分析等。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宇宙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2)学生动手制作宇宙模型,加深对宇宙结构的理解。
(2)强调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
《宇宙的未来》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宇宙的未来》。
(2)了解宇宙的起源、发展以及未来的可能性。
(3)掌握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术语,如“大爆炸理论”、“黑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3)树立正确的宇宙观,认识到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责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宇宙的未来》的主要内容。
(2)宇宙的起源、发展以及未来的可能性。
(3)文中涉及的科学术语和概念。
2. 教学难点:(1)黑洞、暗物质等宇宙现象的原理和特点。
(2)大爆炸理论的证据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宇宙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宇宙的未来》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要求学生划记文中涉及的科学术语和概念。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宇宙的起源、发展以及未来的可能性。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
(2)通过举例、动画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宇宙现象。
5. 练习与拓展:(1)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了解宇宙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分享课外了解到的宇宙知识,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宇宙的未来》。
《宇宙的未来》的教学教案第一章:宇宙的起源与结构1.1 宇宙的起源: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包括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存在。
1.2 宇宙的结构:探讨星系、星云、黑洞等天体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1.3 宇宙的层次结构:介绍宇宙的四个层次,包括宇宙、星系团、星系和恒星。
1.4 宇宙的观测技术:介绍现代天文学的观测手段,如望远镜和探测器的作用。
第二章:恒星的诞生与死亡2.1 恒星的诞生:解释恒星形成的物理过程,包括分子云的坍缩和核聚变。
2.2 恒星的生命周期:介绍恒星从诞生到死亡的各个阶段,如主序星、红巨星和白矮星。
2.3 恒星的死亡:探讨恒星爆炸(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形成过程。
2.4 恒星remnants:介绍恒星死亡后留下的遗迹,如行星状星云和中子星。
第三章:宇宙的膨胀与暗能量3.1 宇宙的膨胀:解释宇宙膨胀的观测现象和理论依据,如哈勃定律。
3.2 暗能量的概念:介绍暗能量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它对宇宙膨胀的影响。
3.3 暗能量的探测:探讨暗能量的探测方法和研究成果,如宇宙背景辐射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3.4 暗能量的宇宙学意义:讨论暗能量对宇宙未来演化的影响,如宇宙的大撕裂。
第四章:宇宙的未来预测4.1 宇宙的未来情景:介绍宇宙的两种主要演化情景,即“大撕裂”和“大坍缩”。
4.2 宇宙的终结:探讨宇宙可能面临的终结方式,如“热寂”和“大坍缩”。
4.3 人类文明的未来:讨论宇宙的未来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如宇宙探索和星际旅行。
4.4 宇宙学的研究意义:强调宇宙学对人类理解宇宙和自身起源的重要性。
第五章:宇宙的未来与哲学思考5.1 宇宙的终极意义:探讨宇宙存在的意义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5.2 宇宙与人类的关系:分析宇宙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影响,如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
5.3 宇宙的未来与人生观:引导思考宇宙的未来对个人生活和价值观的影响。
5.4 宇宙学与宗教信仰:比较宇宙学与宗教信仰的不同观点,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冲突。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使学生能够描述和解释宇宙的演化过程。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宇宙的起源和结构宇宙的演化过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三、教学难点宇宙的演化过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技术四、教学准备宇宙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宇宙模型或宇宙图谱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宇宙是什么?”、“宇宙的起源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介绍宇宙的起源,如大爆炸理论。
解释宇宙的结构,如星系、恒星、行星等。
第二部分:宇宙的演化过程描述宇宙从大爆炸到现在的演化过程,如宇宙膨胀、星系形成等。
解释宇宙中的黑洞、暗物质等现象。
第三部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如古代的天文学、现代的航天技术等。
展示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成果,如宇宙飞船的发射、太空站的建立等。
3. 课堂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宇宙的起源、演化过程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和挑战。
展示分享:让学生选择一种宇宙探索的方式或技术,进行展示分享,并解释其原理和作用。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宇宙的起源、演化过程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探索的意义和价值,并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资料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过程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宇宙探索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2)掌握宇宙膨胀、黑洞、暗物质等基本概念;(3)推测宇宙未来的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宇宙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2)运用科学推理和想象,探讨宇宙的未知领域;(3)学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取和处理宇宙信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关注人类和地球的未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2)宇宙膨胀、黑洞、暗物质等基本概念;(3)宇宙未来的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1)宇宙的演化过程;(2)黑洞和暗物质的本质;(3)宇宙未来的预测方法。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宇宙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宇宙的未知领域;4. 科技辅助: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天文望远镜、宇宙模拟软件等,增强学生对宇宙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掌握宇宙的相关知识,搜集相关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预习宇宙相关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3. 教学器材:天文望远镜、宇宙模拟软件、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宇宙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2)简要介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课堂讲解:(1)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如大爆炸理论;(2)介绍宇宙膨胀、黑洞、暗物质等基本概念;(3)探讨宇宙未来的发展趋势,如宇宙大坍缩、多宇宙理论等。
3. 案例分析:(1)分析典型的宇宙现象,如星系碰撞、黑洞吞噬星体等;(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推理和想象,探讨宇宙的未知领域。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宇宙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各自的观点;(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3)全班交流,总结宇宙未来的可能发展趋势。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宇宙的未来》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宇宙的未来》是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讲演录。
这篇讲演,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教预言,再过渡到对宇宙未来的讨论。
主要探讨了宇宙未来的两种命运: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一是收缩以至于坍缩成一个点。
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
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的未来作出科学的论断,这是科学家与巫师不同之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感受语言的幽默生动带来的亲和力和轻松感。
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辨能力和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
感受演讲语言的幽默生动带来的亲和力和轻松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提炼文段的信息,培养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探究本文的内涵,增强分析理解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霍金,你注定是个天才,可上帝却吝啬的没有给你健全的双腿,你那瘦弱的身躯里饱含着过人的智慧和胆识,轮椅束缚住你的身体,你是痛苦的;
但你的精神和思想却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你的思维在光华下迸射出的目光如炬,穿越时光,穿越历史,直刺宇宙深处,谁能有你那开阔的视野和不羁的思想啊!
你是快乐的,痛并快乐着。
【设计意图】霍金,注定与众不同,从作者入手,更能吸引学生兴趣。
二、介绍作者及演讲稿特点
1.作者简介: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2019年3月14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1963年,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
2019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岁。
霍金逝世后,引发全球各界悼念。
2.演讲特点:
(1)生动的导引
这篇科技论文是演讲辞,具有演讲的特点。
预言宇宙的未来,虽然是一个严肃的科学话题。
但如果就事论事,很容易枯燥乏味。
演讲需要激起听众的兴趣。
演讲者从古代的巫术和近代的宗教预言谈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深化了讲演的主题──在与巫术的对比中,更显出了科学的求实精神。
(2)严谨的推理
作为一篇科学演讲,其最终目的是让人信服。
本文严谨的推理,增强了说服力。
宇宙虽然复杂,但它在大尺度上又是可以描述的。
宇宙的密度是决定其命运的关键,然而,确定这一点非常不易。
演讲者从可见物质谈到暗物质,从成熟的理论谈到科学假说,把问题讲得透彻明白。
没有作出一个明确的预言,也说明了演讲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3)幽默的语言
演讲是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单向的,如果不注意演讲的语言艺术,就达不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这篇演讲语言幽默,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使所论述的问题更易于为听众接受。
如,文中有一段话说:“我比其他的末日预言者更占便宜。
即使宇宙将要坍缩,我可以满怀信心地预言,它至少在一百亿年内不会停止膨胀。
我预料那时自己不会留在世上被证明是错的。
”以揭示自己“自私”的心理表示幽默,同时传达出重要的信息:宇宙“至少在一百亿年内不会停止膨胀”。
【设计意图】学习科普文章,了解作者和演讲稿的特点,以便更好理解文章。
三、朗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
多次自读,逐层领悟,逐个落实学习重点。
【设计意图】霍金的文章可以大声诵读,感受科学的魅力。
四、研读赏析
本文是史蒂芬·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
这篇演讲,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教的预言,然后过渡到自己对宇宙未来的预
言,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作者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未来作出了两种预测,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
是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
“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
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而时间就会在大挤压处终结。
”可“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所以两种结果都有可能。
1.结合注释,通读全文,总体感知。
读后能用一句话简要地说出本文讲了什么。
本文讲的是宇宙的未来问题,预测了两种结局:或膨胀,或收缩。
2.给课文分段,明确作者讲了几层意思,并提炼出要点。
提炼要点的方法是:或者摘录文中的语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组织。
要点依次为:
①科学家有信心预言未来。
②巫师的预言模棱两可,宗教的预言屡测屡败。
③物理方程、制约大脑的方程具有混沌性,因此我们不能预言人类;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却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④宇宙的未来有两种可能,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
是膨胀还是坍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
⑤宇宙现在的密度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点上,所以两种可能都会发生。
3.作者在第8段中为什么说“即使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为什么第10段又说“尽管我们知道制约人类行为的方程,但在实际上我们不能预言它”?
“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同样,“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沌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
4.为什么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却“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因为前者是混沌的,不确定的;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5.作者对宇宙的未来的预言与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有何不同?
前者是有科学根据的,是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进行的科学推测,科学预言;而后者是没有科学根据可言的。
——其实,从上面的题目就可知道,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本就是无法预言的,因为方程是混沌的,所以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的预言注定就是荒唐的。
6.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关键是要弄清宇宙的什么问题?
“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其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
”
7.作者认为宇宙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会有两种可能:“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
”
8.这篇讲演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讲演是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又是单向度的,如果不注意讲演的语言艺术,就达不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这篇讲演,除了推理严谨外,语言幽默也是其突出的特点。
幽默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更具有亲和力,使所阐发的事理更容易为听众接受。
如,谈到轮赌盘的旋转具有混沌性质,作者说即使是物理学家也不能计算出它“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这就生动地说明了什么是混沌现象;如,文章最后一句话:“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兼有讽刺与幽默,对宇宙未来命运的判断采取了审慎态度。
【设计意图】教师先带着问题讲解,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
然后采用师生共同研读法,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讨论,相互争议,最后教师明确。
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五、全文小结
在当今世界的自然科学领域,能够和爱因斯坦比肩的人物恐怕应当首推史蒂芬·霍金了,他不但做出了辉煌的科学成就,其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仰望灿烂的星空,我们会肃然起敬,感谢霍金让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宇宙。
【设计意图】在文章最后学生对《宇宙的未来》的主题有了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