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代下的语文教学要加强阅读能力培养
- 格式:docx
- 大小:27.53 KB
- 文档页数:2
顺应时代下的语文教学要加强阅读能力培养
吉林省前郭县哈拉毛都镇蒙古族中心小学131104
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不是口号,而是真的来临了。
顺应时代下的语文教学要加强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
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那么,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合理安排阅读教学计划。
对于小学生阅读教学来讲,可以从学生的课文开始练习阅读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不仅可以熟悉字词还可训练阅读能力,增加语感。
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举行各种活动或比赛,如故事会、成语故事等。
教
师设置合理的阅读计划,引导学生养成正确阅读习惯,首先可以让学生先理解一句话,慢慢
理解一段,最后可以理解整篇文章,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
要注意教学方法,阅读计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用科
学的授课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之一是选择学生喜欢的阅
读素材,让学生自动加入阅读行列中。
现在有很多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这些材料不仅有教
育意义,而且配图色彩鲜艳,故事内容丰富,教师可以选择有意义的童话故事让学生自己阅读,阅读后在课堂中向同学讲解,学生像讲故事一样放松心理,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很多童话故事通过学生描述故事情节可以更好地理解,如《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广为流传的童话故事,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
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注意选择具有教育意
义且广泛流传的,选择适合学生阅读能力水平的,选择让学生可以接受的。
3.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
可以大胆创新,展现自己的优势。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对课文故事进行延伸,让学生自
由想象。
例如学到《凡卡》的课文时,教师让学生进行延伸,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爷爷
在收到凡卡的信之后作何反应。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感受处在当时贫困社会的痛苦与无奈,小
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挖掘下展现更丰富的人生感触。
4.阅读后要勤于思考。
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让学生养成记录的习惯
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摘抄下来,加深了故事记忆,还可以学习别
人写作用的好词好句,把这些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包括在
阅读后要勤于思考,形成阅读思维,更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
二、指导阅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有了合理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阅读。
但指导阅读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从实质上培养小
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1.要加强学生词句训练。
阅读只有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
真情实感。
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
因此,引导学
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词语训
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
理解文章结合起来。
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
一些基本句子
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
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
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
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
2.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
重要一环。
学生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1)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
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
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
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
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
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
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3.培养学生广泛阅读。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
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
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
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
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