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母体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2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深入了解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掌握妊娠期母体各系统的适应性和功能性调整,为今后从事妇产科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妇产科实训中心四、实训内容1. 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变化(1)子宫:妊娠期间,子宫体逐渐增大,肌纤维肥大、变长、增生,容量增加约500倍。
妊娠末期,子宫多呈不同程度的右旋,子宫峡部不断伸展,至妊娠末期可达7~10cm。
子宫颈血管增多,宫颈肥大变软,内膜增厚,腺体增生,粘液分泌量增多,形成粘液塞,防止细菌进入宫腔。
(2)卵巢:妊娠期卵巢略增大,停止排卵。
一侧卵巢可见妊娠黄体,妊娠10周前产生雌激素及孕激素,以维持妊娠,10周后由胎盘取代。
(3)输卵管:妊娠期输卵管伸长,但肌层无明显增厚。
(4)阴道:妊娠时阴道黏膜着色、增厚、皱襞增多,结缔组织变松软,伸展性增加。
阴道分泌物增多成糊状。
2. 妊娠期母体循环及血液系统变化(1)血容量:循环血容量于妊娠6周起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约增加40%~45%,平均约增加1500ml,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
(2)血液成分: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出现血液稀释。
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血红蛋白值约为110g/L,血细胞比容降至0.31~0.34。
白细胞从妊娠7~8周开始轻度增加,至妊娠30周达高峰,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增多。
(3)凝血因子: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显著增加,纤溶系统活性降低,血沉加快。
3. 妊娠期母体内分泌系统变化(1)胎盘:胎盘是妊娠期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大量激素,如孕酮、雌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以维持妊娠。
(2)甲状腺: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3)肾上腺:妊娠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有助于维持妊娠。
4. 妊娠期母体其他系统变化(1)呼吸系统:妊娠期肺活量增加,以满足胎儿呼吸的需要。
(2)消化系统:妊娠期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胃内酸性内容物逆流至食管下部产生“烧心”感,容易出现上腹部饱胀感。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 14 /20 15 学年第二学期教案第一节妊娠生理定义:胚胎及胎儿在人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
该过程从卵子受精开始,终止于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娩出。
三、妊娠期母体的变化妊娠期,为适应胚胎及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胎盘产生的激素和神经内分泌的作用下,孕妇体内各系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了解母体的适应性变化,有利于做好孕期保健工作。
对于患有器质性疾病的孕妇,应及早发现并处理。
(一)生殖系统的变化1.子宫(1)宫体妊娠期间逐渐增大变软。
子宫由未孕时(7~8)cm×(4~5)cm×(2~3)cm增大到妊娠足月时35cm×25cm×22cm。
宫腔容量未孕时约5ml,到妊娠足月约为5000ml,增加约1000倍。
妊娠早期子宫呈球形或椭圆形,但不对称。
妊娠12周后,增大的子宫逐渐对称并超出盆腔,可于耻骨联合上方触及。
因有乙状结肠在盆腔左侧占据,故妊娠晚期的子宫呈不同程度的右旋。
子宫重量未孕时约70g,因子宫肌细胞肥大,使妊娠足月时重约1100g,增加近20倍。
自妊娠12~14周开始,子宫出现不规则无痛性收缩,称为Braxton Hicks收缩。
(2)子宫峡部为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部位。
未孕时长约1cm,妊娠10周明显变软。
妊娠12周以后,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
临产后可拉长至7~10cm,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称为子宫下段。
(3)宫颈妊娠后宫颈肥大、变软,呈紫蓝色。
宫颈管内腺体肥大,宫颈粘液分泌增多,形成粘液栓,防止细菌侵入宫腔。
近临产时,宫颈管变短并轻度扩张。
2.卵巢妊娠期卵巢略增大,排卵停止。
妊娠6~7周前,妊娠黄体分泌雌激素与孕激素。
妊娠10周后,黄体开始萎缩,其功能被胎盘取代。
3.输卵管妊娠期输卵管伸长,但肌层不增厚。
黏膜层上皮细胞变扁平,或呈蜕膜样改变。
4.阴道妊娠期黏膜充血水肿,变软呈紫蓝色。
皱襞增多,伸展性增加。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糊状。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的变化女性怀孕以后,随着胎儿在身体内逐渐长大,孕妈妈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以适应胎儿在妈妈体内的生长发育,同时为分娩做好准备。
其中以生殖系统的变化最为明显。
今天梳理关于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的变化,内容如下:一、子宫的变化。
子宫是孕育胚胎、胎儿的重要场所,在分娩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妊娠期变化最大的器官。
1.子宫增大:随着妊娠的进展,胎儿、胎盘及羊水的形成与发育,子宫体逐渐增大变软。
妊娠早期子宫略呈球形且不对称,受精卵着床部位的子宫壁明显突出,妊娠早期子宫的增大主要受内分泌激素(主要为雌激素)的影响;妊娠12周后,增大的子宫逐渐超出盆腔,在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妊娠晚期的子宫轻度右旋,妊娠中晚期的子宫增大因宫腔内的压力增加所致。
2.子宫的血管扩张、增粗,子宫血流量增加,以适应胎儿-胎盘循环的需要。
3.受精卵着床后,在孕激素、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腺体增大,腺上皮细胞内糖原增加,结缔组织细胞肥大,血管充血,此时子宫内膜称为蜕膜。
4.妊娠后宫体和宫颈间狭窄的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扩展成宫腔的一部分,临产后称为产道的一部分,称为子宫下段。
5.宫颈在激素作用下,充血、水肿,宫颈管内腺体增生、肥大,使宫颈逐渐变软,呈紫蓝色。
二、卵巢的变化。
妊娠期卵巢停止排卵,并在妊娠6-7周前产生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维持妊娠的继续。
妊娠10周后黄体开始萎缩。
三、输卵管的变化。
妊娠期时输卵管会伸长,黏膜层上皮细胞稍扁平,基质中可以见到蜕膜细胞。
四、阴道的变化。
妊娠期阴道的黏膜变软,水肿呈紫蓝色,又称为Chadwick征。
同时为了方便分娩时胎儿的通过,阴道壁的皱襞增多,肌肉细胞肥大,伸展性增加。
为了防止阴道内致病菌的生长,阴道上皮细胞的糖原含量增加,乳酸增多,使阴道的pH 降低。
五、外阴的变化。
为了方便分娩时胎儿通过,外阴在妊娠期会出现充血、皮肤增厚,大阴唇内血管增多,结缔组织松软,从而增加外阴的伸展性。
计划生育中级(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型题1.关于妊娠期母体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血容量从妊娠6周开始增加,至妊娠40周达高峰B.心脏排出量在分娩期达到高峰C.受激素水平影响孕期易出现牙龈出血或者牙齿松动D.若无高血压病史孕期血压无变化E.若妊娠期间出现尿糖考虑妊娠期糖尿病正确答案:C解析:循环血容量于妊娠6~8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妊娠期,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血液稀释。
心脏排出量对维持胎儿生长发育极其重要,心脏排出量自妊娠8~10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到高峰。
受大量雌激素影响,齿龈肥厚,易患齿龈炎至齿龈出血,牙齿易出现松动。
妊娠早期及中期血压偏低,妊娠晚期血压轻度升高;收缩压多无变化,舒张压因外周血管扩张,轻度降低使脉压稍增大。
知识模块:相关专业知识2.关于胎儿附属物说法错误的是A.胎盘B.胎脂C.胎膜D.脐带E.羊水正确答案:B解析:胎儿附属物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它们对维持胎儿宫内的生命及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知识模块:相关专业知识3.不符合前置胎盘临床表现的为A.阴道流血B.持续性下腹痛C.子宫无压痛D.胎头高浮E.胎心正常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相关专业知识4.下列不符合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是A.休克症状B.分娩过程中突然出现呛咳、呼吸困难C.短时间内即发生呼吸、循环功能衰竭D.休克的出现与失血量成正比E.晚期常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相关专业知识5.与子宫肌瘤临床表现无明显相关性的是A.痛经B.反复早期流产C.贫血D.尿频E.排便困难正确答案:A解析:子宫肌瘤可引起尿频、排便困难,贫血和反复早期流产,痛经一般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
知识模块:相关专业知识6.对症状严重的45岁子宫腺肌病患者,首选治疗措施是A.药物对症治疗B.假孕疗法C.高效孕激素治疗D.保留生育功能的保守治疗E.子宫切除术,保留双附件正确答案:E解析:子宫腺肌病药物治疗疗效不佳。
妊娠期母体变化一、生理变化(一)生殖系统子宫变化最大子宫体:随孕月逐渐增大变软,孕晚期呈右旋。
自妊娠14周出现不规则无痛性收缩,称Braxton Hicks收缩。
子宫变化宫体非孕时妊娠足月时容量5ml 5000ml(1000倍)大小7×5×3cm 35×22×25cm子宫峡部1cm 7~10cm子宫峡部:是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非孕时长约1cm,孕12周起逐步伸展拉长变薄,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形成子宫下段,临产时其长度可达7~10cm。
>>宫颈、阴道、会阴:组织变软,色素沉着,分泌物增多。
>>卵巢:不排卵,月经不来潮。
>>输卵管:妊娠期输卵管伸长。
(二)乳房乳房增大,乳头、乳晕着色,出现蒙氏结节。
(三)循环系统及血液系统1.心脏:心脏容量增加10%,负担加重。
膈肌抬高,心脏向左、上、前方移位,心脏位置改变,大血管扭曲(心尖可闻Ⅰ~Ⅱ级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率增快10~15次/分。
2.心排出量和血容量>>心排出量:妊娠10周开始增加,至32~34周达到高峰,临产后在第二产程显著增加。
>>血容量增加:孕32~34周达高峰,增加30~45%,平均增加1500ml。
>>妊娠合并心脏病,在妊娠32~34周、分娩期(尤其是第二产程)及产后3天之内,因心脏负荷较重,易发生心力衰竭。
3.静脉压:孕妇容易发生下肢及外阴静脉曲张和痔,孕妇若长时间处于仰卧位姿势,可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血压下降,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4.血液成分>>红细胞:妊娠生理性贫血。
>>白细胞增加: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增加。
>>凝血因子: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四)泌尿系统>>肾血浆流量(RPF)及肾小球滤过率(GFR)于妊娠早期均增加,孕妇仰卧位尿量增加,故夜尿量多于日尿量。
妇产科高频考点:妊娠期母体的各种变化妊娠期母体的各种变化是妇产科主治医师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妊娠期母体子宫的变化1.子宫体:妊娠早期子宫呈球形或椭圆形且不对称,受精卵着床部位的子宫壁明显突出。
妊娠12周以后,增大的子宫渐呈均匀对称并超出盆腔,妊娠晚期的子宫呈不同程度右旋。
子宫腔容量增加1000倍,足月时约5000ml.子宫重量增加20倍,足月时约1000g,主泌子宫各部的增长速度不一。
子宫底部于妊娠后期增长最快,子宫体部含肌纤维最多,子宫下段次之,子宫颈最少,以适应临产后子宫阵缩由子宫底部向下递减,促使胎儿娩出医学教|2.子宫峡部:位于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部位。
非孕时长约1cm,妊娠后变软,妊娠10周时子宫峡部明显变软。
妊娠12周以后,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扩展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可伸展至7~10cm.3.宫颈:于妊娠早期,宫颈充血及组织水肿,致使外观肥大、着色及变软。
宫颈管内腺体肥大,宫颈黏液分泌量增多,形成粘稠的黏液栓,有保护子宫腔免受外来感染侵袭的作用。
临产时,宫颈管变短并出现轻度扩张。
由于宫颈鳞柱状上皮交接部外移,宫颈表面出现糜烂面,称为假性糜烂。
妊娠期母体卵巢的变化略增大,停止排卵,一侧卵巢可见妊娠黄体。
妊娠黄体于妊娠10周前产生雌激素及孕激素,以维持妊娠的继续,在妊娠3~4个月时开始萎缩。
妊娠期母体阴道的变化黏膜变软,充血水肿呈紫蓝色。
皱襞增多,结缔组织变松软,伸展性增加。
阴道上皮细胞含糖原增加,乳酸含量增多,使阴道分泌物pH值降低,不利于一般致病菌生长,有利于防止感染。
妊娠期母体心脏的变化妊娠后期因膈肌升高,心脏向左、向上、向前移位。
心尖搏动左移1~2cm,心浊音界稍扩大。
心脏移位使大血管轻度扭曲,加之血流量增加、血流速度加快,在多数孕妇的心尖可听及Ⅰ~Ⅱ级柔和吹风样收缩杂音,产后逐渐消失。
心脏容量从妊娠早期至妊娠末期约增加10%,心率每min增加10~15次,以适应妊娠的需要。
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1.生殖系统子宫体逐渐增大变软,到足月时,容量增加约100O倍,重量增加约20倍。
随着妊娠时间的增长,子宫增大,子宫的形状和位置也发生改变。
妊娠期,子宫的血液供应增加。
子宫峡部变软,拉长变薄,形成子宫下段。
宫颈血管增多,组织水肿、着色和变软。
卵巢和输卵管位置有所改变,血管增加。
卵巢增大,输卵管变长、充血。
阴道变软,急剧扩张,血管增加,使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呈紫蓝色。
阴道PH值降低,不利于致病菌生长,有助于防止感染。
2 .乳房乳房增大、充血,乳头增大变黑,自觉发胀或刺痛,蒙氏结节形成。
3 .血液及循环系统血容量自妊娠6~8周开始增加,至32〜34周达高峰,平均约增加1500mL 血浆增加大于红细胞增加,出现血液稀释,Hb<100g∕L时,应考虑为贫血;若Hb<110g∕L,可诊断为生理性贫血。
妊娠期骨髓不断产生红细胞,为适应红细胞增加和胎儿生长及孕妇各器官生理变化的需要,容易缺铁,应在妊娠中、晚期开始补铁剂,以防血红蛋白值过分降低。
白细胞从妊娠7〜8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0周达高峰,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增多。
凝血因子增加,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由于血液稀释,血浆蛋白从妊娠早期开始下降,主要是白蛋白减少。
妊娠早期,周围血管阻力开始下降,约在妊娠30周时降至最低水平,故妊娠期动脉压有改变,一般收缩压维持稳定,而舒张压略有下降。
妊娠早期,心率有增加的现象。
从妊娠24周至足月时,每分钟增加10-12次。
上述变化,尤其是外周阻力的降低可使孕妇对血流的急剧改变的适应能力降低,因而使有心脏病的孕妇、产妇常由于不能胜任负担而发生心力衰竭。
另外,心脏随着子宫的增大被推向上方,以及心率加速和心搏量加大,使心脏的工作量加大,以致心肌有轻度肥大。
4 .呼吸系统呼吸器官在妊娠早期即有改变。
随着妊娠子宫的不断增大,横膈被向上推,横膈的活动受到限制。
但因胸廓增大,肺活量并不减少。
妊娠期间气体交换需要量增加,呼吸频率稍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