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力学——肌腱损伤修复
- 格式:ppt
- 大小:578.00 KB
- 文档页数:21
手部肌腱损伤康复一、概述肌腱是连接骨骼肌和骨的致密结构组织,它由胶原纤维、腱内膜、腱外膜、腱旁组织构成。
肌腱外包绕滑膜鞘。
(一)肌腱滑动结构:手部肌腱正常滑动及发挥正常功能的重要结构有:腱周组织、滑膜鞘、纤维鞘管和肌腱支持带等组织。
肌腱所在部位不同,滑动结构也不同。
1、腱周组织腱周组织是一种网状疏松的结缔组织,它既将肌腱与周围的骨膜或筋膜等组织牢固连接,又将肌腱与其它组织隔开,便于肌腱在这些硬韧组织上滑动。
指伸腕伸肌腱除腕背部有一段位于腕背支持带和滑膜鞘内之外,其余部位肌腱均包有腱周组织。
指屈腕屈肌腱在前臂掌侧、腕桡侧和尺侧滑囊近端、手掌内中指及部分人环指在手掌部的一段指屈肌腱均包有腱周组织,腱周组织中有营养肌腱的血管。
2、滑膜鞘指屈肌腱在手指纤维鞘管和腕管内均被有滑膜鞘。
指伸肌腱在腕背支持带部分被有滑膜。
肌腱滑膜鞘分脏层和壁层,脏层覆盖肌腱,形成腱外膜。
脏层又分出纤维膜进入肌腱,将肌腱分为若干束,形成间隔,称为腱内膜。
壁层构成纤维鞘管的衬里。
脏壁两层滑膜在纤维鞘的远近端反褶呈盲囊状,中空为滑膜腔,腔内有滑液,利于肌腱在其间滑动。
3、纤维鞘管手指屈肌腱的滑膜鞘外包绕一层硬韧的纤维鞘,其背侧附着在指骨掌面,故又称为骨纤维鞘管,它是手指滑膜鞘的支持结构,包绕着屈肌腱和滑膜鞘。
纤维鞘管壁厚薄不一致,由多个环状和交叉韧带组成,形成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物力学特性的滑车系统。
纤维鞘管在手指屈曲时起肌腱滑车作用,以增加屈肌腱的力量,使肌腱能有效地发挥功能。
由于鞘管区内肌腱修复较困难,且术后容易形成粘连,预后常不理想,故此区被称为“无人区”或“禁区”。
4、腕支持带腕掌侧支持带或腕横韧带,覆盖腕骨,构成腕管。
腕管内有拇长屈肌腱、指深浅屈肌腱共9条肌腱及正中神经。
腕管的作用与指屈肌腱鞘相同,能改变肌腱力的方向,起滑车作用。
腕背侧支持带或腕背横韧带,由前臂深筋膜在腕背部增厚而成,下覆有滑膜鞘。
它将腕背侧肌腱、滑膜鞘分隔成6个纤维鞘管,每个鞘管内有不同的肌腱通过。
肌腱修复的分期损伤的肌腱在修复过程中要经过四个时期。
了解分期,对治疗肌腱断裂有指导意义。
(一)支架形成期肌腱损伤后1周内,在损伤的肌腱周围会出现半透明、呈胶冻状的物质。
它包绕了损伤肌腱断端,形成一个修复的盖膜,所以这个修复愈合时期叫做支架形成期。
(二)结缔组织形成期损伤后1-2周,肌腱周围的胶冻样物质被增生的结缔组织所代替,使损伤肌腱的断端之间及其周围被结缔组织所填充而形成最原始的连结。
这时,结缔组织增生是主要的,所以称此期为结缔组织形成期。
(三)胶原纤维形成期损伤后3周左右,胶原纤维增生,代替了结缔组织,使新生的组织成分和结构接近于正常人的肌腱组织,至此肌腱的修复过程业已完成,修复后的肌腱也比较牢固。
这个阶段以胶原纤维的增生为主,所以此期称做胶原纤维形成期。
(四)水肿吸收期损伤后3-6周,损伤肌腱周围组织的炎性渗出物被吸收,损伤肌腱完全修复。
此期以炎症消退、肿胀消除为主,所以此期称做水肿吸收期。
明确损伤肌腱的修复过程,对于肌腱损伤的治疗是很重要的。
因为肌腱损伤以后的制动休息时间、功能锻练量和强度、锻练时的活动范围大小以及各个时期采取的不同治疗措施等,都与肌腱修复过程中的组织演变有着密切关系。
所以,对肌腱修复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如果能心中有数,就可以克服治疗过程中的盲目性。
如果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动静结合并适时恰当地安排功能锻炼,则对增进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后果有实际意义。
三、作业疗法作业疗法在肌腱损伤的康复中的目的及作用包括:①促进肌腱愈合。
②减少粘连。
③预防关节僵硬。
④恢复肌腱滑动。
(一)指屈肌腱的康复1.康复早期手术后1-3周为制动期。
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局部需固定3周左右,其间必须避免被修复肌腱张力的增加以保护缝合的肌腱得以愈合。
在此期间一般都有肌腱周围粘连形成,造成肌腱活动度减小或丧失,使手指及腕部活动受限。
因此,在此期间既要制动休息又要防止肌腱粘连带来的不利影响。
对于指屈肌腱手术修复后的患者,需用腕背侧动力型夹板或石膏托将其固定在适当位置,即将手放在夹板中,使腕关节屈曲40°,M P关节屈曲70°,可主动屈曲至90°,限制背伸;IP关节可以完全屈曲,但背伸限制于0°。
肌腱缝合方法及生物力学研究返回首页在线咨询一、肌腱缝合方法1.Bunnell缝合法:用带双针的肌腱缝线进行缝合。
从肌腱的一侧向远端斜行穿过肌腱中心在对侧出针,将缝线抽至一半处后,再从对侧斜行进针穿回。
按此法再作2次,使缝针从肌腱断端出来。
另一根缝针先平行穿过肌腱至对侧,再按前述方法从近端向远端、从一侧向另一侧斜行缝合4次,最后也从肌腱断端出针。
肌腱的另一半则从断端进针,按相反方向缝合,最后在远离断端处打结。
经此法修复的肌腱缝接处抗张力强度较大,但易造成肌腱缝接处绞窄,对局部血液循环影响较大,不利于肌腱愈合。
2.:Kessler缝合法:从肌腱断面垂直进针至远离断面约1 cm处穿出后横行穿过肌腱至对侧,再垂直进针从断面出针。
按同样方法缝合肌腱另一半,最后在肌腱断端打结。
此法缝合的肌腱缝接处抗拉力较强,是目前较常应用的方法之一。
自Kessler(1973)报道后有很多改良方法。
如用两根缝线分别从远离断面处进针、出针,使两线结均打在断端外、在肌腱两断端间加上一圈间断缝合等。
Barrnakian等人的改良最具新意。
他们先在肌腱两端各做一小切口,用带圈缝线从一侧小切口进针、肌腱断端中心出针,再从另一肌腱断端中心进针、该侧的另一小切口出针,然后再作Kessler缝合,但需注意将Kessler-缝合横行的缝线穿过套圈内,最后收紧套圈缝线使用于Kessler缝合的缝线承受套圈缝合缝线的力量,肌腱断端因此紧密靠拢。
他们通过力学测试发现,该方法使缝合处出现裂缝所需的力量比普通Kessler-缝合法增加l倍。
认为可用于肌腱修复后控制下的早期主动活动。
3.编织缝合:可用于肌腱转位或肌腱移植时的缝合。
在接受肌腱中心做一纵向切口,将转位肌腱从此切口中穿过,并在此用缝线将两肌腱缝合,再远离此孔约0.5 cm处,与前孔平面呈90~刺另一孔,将转位肌腱从此孔抽出并缝合,最后将转位肌腱末端包埋于接受肌腱内。
本法缝合处有很强的抗张力,且肌腱表面较光滑,粘连较轻。
肌腱损伤康复训练方法肌腱损伤康复训练方法肌腱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但肌腱损伤康复训练方式却各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损伤严重程度以及损伤部位。
一般来说,肌腱损伤的恢复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恢复阶段,中期恢复阶段和晚期恢复阶段。
一、初期恢复阶段1. 静脉负荷:这是给予受伤肌腱的最初支持措施。
目标是减少肌肉紧张、运动受限和酸痛感,主要措施是利用护带或绑带帮助肌腱,以及改变受伤肌腱在日常活动中的使用方式。
2. 拉伸训练:施加针对性拉伸对肌腱损伤的康复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应当采取适当的拉伸训练,以减少损伤和酸痛感,并增强肌肉的伸展性。
3. 冷敷:在初期恢复阶段,受伤的肌腱会经历炎症和肿胀,因此冷敷在缓解症状及减轻炎症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可以减少肌腱受伤后的痛楚。
二、中期恢复阶段1. 力量训练:在中期恢复阶段,肌腱损伤的恢复就要开始力量训练,这是用来强化肌腱结构的最有效方式,而这也是恢复肌腱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以及强化肌肉和肌腱完好连接的基础。
2. 抗阻训练:当肌腱强度得到改善后,训练者可以开始进行抗阻训练,以增强力量和灵活性,这样可以让肌腱更好地承受负荷,预防损伤的发生。
3. 电刺激:电刺激是一种通过刺激受伤肌腱的一种治疗方法,这可以帮助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增强肌肉组织的收缩和伸展能力,同时也能降低痛楚。
三、晚期恢复阶段1. 均衡训练:在晚期恢复阶段,肌腱应当已经完全恢复,所以建议训练者进行一些回弹、拉伸、下拉等均衡训练,以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
2. 疗程训练:在恢复的最后阶段,肌腱使用者可以开始疗程训练,这种训练一般是以轻柔舒展的方式来完成训练,以维持肌腱的伸展性和可动性,使肌腱保持更佳的状态。
总之,肌腱损伤康复训练方法是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定制的,这取决于患者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损伤部位。
肌腱缝合方法及生物力学研究返回首页在线咨询一、肌腱缝合方法1.Bunnell缝合法:用带双针的肌腱缝线进行缝合。
从肌腱的一侧向远端斜行穿过肌腱中心在对侧出针,将缝线抽至一半处后,再从对侧斜行进针穿回。
按此法再作2次,使缝针从肌腱断端出来。
另一根缝针先平行穿过肌腱至对侧,再按前述方法从近端向远端、从一侧向另一侧斜行缝合4次,最后也从肌腱断端出针。
肌腱的另一半则从断端进针,按相反方向缝合,最后在远离断端处打结。
经此法修复的肌腱缝接处抗张力强度较大,但易造成肌腱缝接处绞窄,对局部血液循环影响较大,不利于肌腱愈合。
2.:Kessler缝合法:从肌腱断面垂直进针至远离断面约1 cm处穿出后横行穿过肌腱至对侧,再垂直进针从断面出针。
按同样方法缝合肌腱另一半,最后在肌腱断端打结。
此法缝合的肌腱缝接处抗拉力较强,是目前较常应用的方法之一。
自Kessler(1973)报道后有很多改良方法。
如用两根缝线分别从远离断面处进针、出针,使两线结均打在断端外、在肌腱两断端间加上一圈间断缝合等。
Barrnakian等人的改良最具新意。
他们先在肌腱两端各做一小切口,用带圈缝线从一侧小切口进针、肌腱断端中心出针,再从另一肌腱断端中心进针、该侧的另一小切口出针,然后再作Kessler缝合,但需注意将Kessler-缝合横行的缝线穿过套圈内,最后收紧套圈缝线使用于Kessler缝合的缝线承受套圈缝合缝线的力量,肌腱断端因此紧密靠拢。
他们通过力学测试发现,该方法使缝合处出现裂缝所需的力量比普通Kessler-缝合法增加l倍。
认为可用于肌腱修复后控制下的早期主动活动。
3.编织缝合:可用于肌腱转位或肌腱移植时的缝合。
在接受肌腱中心做一纵向切口,将转位肌腱从此切口中穿过,并在此用缝线将两肌腱缝合,再远离此孔约0.5 cm处,与前孔平面呈90~刺另一孔,将转位肌腱从此孔抽出并缝合,最后将转位肌腱末端包埋于接受肌腱内。
本法缝合处有很强的抗张力,且肌腱表面较光滑,粘连较轻。
肌腱的生物学特性及缺损后修复材料的性能评价李秀芬;王洪东;李立【摘要】目的:探讨肌腱的生物学特性及肌腱缺损修复材料的性能.方法: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5/2009)和Medline database(1985/2009),纳入主题内容与肌腱生物学特性和肌腱缺损修复材料联系紧密的文章;排除Meta 分析、与主题无关的文章及重复性研究.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收集和质量评价,共纳入29篇文章,其中中文文献16篇,英文文献13篇.从肌腱的生物学特性及肌腱缺损修复材料的性能进行总结.结果:肌腱的营养主要由肌腱当中的血管通过血液供给,肌腱在重复性载荷下会发生疲劳,但和其他工程材料不同之处在于肌腱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肌腱的生物力学特性与胶原纤维密切相关,应力应变曲线与胶原纤维基本相同,表现出明显的黏弹性体特性--滞后、蠕变和应力松弛.当前对肌腱缺损的修复材料主要有自体肌腱、同种异体肌腱、异种肌腱、人工肌腱替代物及组织工程化人工肌腱.结论:虽然肌腱缺损的修复材料较多,但是均具有其优缺点,目前仍未找到一种最理想的修复方法.目前对肌健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将制造出理想的肌腱替代品.【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0(014)003【总页数】4页(P525-528)【关键词】修复材料;肌腱;生物学;生物材料【作者】李秀芬;王洪东;李立【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体育系,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35;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河北省秦皇岛市,066003;石家庄学院体育系,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 引言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
肌腹主要由肌纤维(即肌细胞)组成,色红而柔软。
肌腱主要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色白、强韧而无收缩功能,位于肌腹的两端,其抗张强度为肌肉的112~233倍[1]。
肌键弹性小、血管少、代谢低,根据包被组织的不同,肌腱可分为有滑膜和无滑膜肌腱。
应力在肌腱愈合中的作用郭文;王继宏;温树正;许鹏成【摘要】背景:肌腱在体内作为承受机械负荷的组织,具有独特的生物力学特点,对其施加不同的应力时会改变它的结构和生物学反应,因此,适当的应力刺激对肌腱生长及愈合是必要的。
目的:全面了解损伤肌腱的愈合过程及生物力学属性,明确应力在肌腱愈合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计算机PubMed数据库1967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录的应力对于肌腱愈合影响的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从微观和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应力在损伤肌腱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应力在肌腱愈合中的作用相关文献59篇。
肌腱是对应力敏感的组织,对其施加不同的应力时会改变它的结构和生物学反应。
适当的应力刺激对肌腱生长及愈合是必要的。
如何在最低(引起异化作用)和最高应力负荷(会引起微创)之间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是临床肌腱损伤愈合的难题。
目前绝大多数肌腱损伤区域是以胶原为主要成分的纤维瘢痕组织愈合,肌腱损伤的治疗仍然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BACKGROUND:As mechanical load-bearing tissues, tendons have unique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Mechanical loading is necessary in tendon development, and the tendon can alter its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behaviors in response to the various mechanical loading conditions. OBJECTIVE: To fuly understand the healing process and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damaged tendon so as to know the researching progress in the role of stress in the tendon healing process. METHODS: An electronic search of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and PubMed databases was done for colection of reviews and papers addressing stress effects on tendon healing, and then we analyzedthe role of stress in the healing process of tendon from the micro and macro levels. RESULTS AND CONCLUSION:Totaly 59 relevant articles were enroled. Tendon is sensitive to stress, and it can change its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reaction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stress loadings. Proper stress stimulus to the tendon is necessary to the tendon development and healing. How to achieve a good balance between the lowest (resulting in alienation effect) and the highest stress loadings (resulting in minimaly invasive injury) during the clinical tendon healing is a chalenge. At present the treatment of tendon injuries is stil a huge chalenge to clinicians, and the vast majority of tendon injuries belong to tissue healing.【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5(000)029【总页数】6页(P4715-4720)【关键词】组织构建;组织工程;应力;肌腱;肌腱细胞;肌腱损伤;肌腱愈合;肌腱粘连;生化特性;生物力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者】郭文;王继宏;温树正;许鹏成【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二科,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30;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二科,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30;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二科,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30;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二科,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 引言 Introduction肌腱由平行排列的致密胶原蛋白纤维束构成,是柔软的连接组织,在骨骼肌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通过传导来自骨与肌肉之间的力量促使关节活动或维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