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 格式:pdf
- 大小:418.64 KB
- 文档页数:15
湖北省武汉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阅卷人
一、阅读(共55分)
得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当数字生命照进现实
①“只要云端不关机,我女儿就在。
”近段时间,在全球大模型浪潮下,“Al复活”产业悄悄萌芽。
有人在视频里再次听见逝者的声音,有人通过虚拟影像与逝者“对话”……当数字生命照进现实,Al能否成为合适的寄托思念的工具?
②从技术角度看,“Al复活”属于当前大热的生成式Al,本质上是利用图像、语音、视频、文字等多个领域中已经成熟的技术去生成个人形象、声音、知识库、思维方式、语言风格等,再逐步将这些不同内容“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数字产品。
根据需求,“Al复活”也衍生出多个细分领域。
有的通过生成合成类Al技术再现相关人物的真实形象、声音,再由专业心理咨询导师“换上”这个形象与亲属进行沟通,实现心理疗愈;有的基于相关Al技术合成数字照片,并生成简单动作和表情,模拟逝者声音与亲属进行实时交流和对话;在技术更为成熟的条件下,数字照片还能以3D全息舱呈现,以立体形象与亲属互动。
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亲人的离世都是一件需要很长时间去慢慢接受的事情。
“Al复活”的出现,以“音容宛在”的方式,让缅怀这件事,有了更为具象的途径。
虽是生存在云端的数字生命,却让很多人减轻了伤痛,获得了实在的慰藉,其承载的感情远比一般的技术场景复杂多了。
④应当注意的是,“Al复活”的出现,并不是为了让人们沉湎于数字世界里的相聚而忽视现实生活。
有心理学家认为,哀伤有相对固定的过程,其中对亲人已逝的“承认”是很重要的一步,“Al复活”的片段可能使亲属丧失现实感,无法完成哀悼,并造成心理上的二次创伤。
⑤今后,随着Al技术的发展,人类是否会选择以数字生命的形态长存,仍是一个太过遥远的话题。
不过,就目前来看,“Al复活”这项技术已出现了不少叫人糟心的乱象。
比如,Al技术在人文关怀领域的巨大前景,让一些商家唤到了商机。
一些人未经亲属同意,擅自“复活”公众人物,有消费逝者之嫌,更是在揭亲属伤疤,从而引发矛盾。
除了道德和伦理方面的争议,技术进步所伴随的法律风险也无法回避——侵犯肖像权、隐私数据保护、Al诈骗,等等。
⑥当数宇生命照进现实,本质上当然是一种个体选择,但作为一种新的商业形式,还是要和传统的文化习俗相调适。
因此这项技术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技术发展的快速性和风险的不确定性。
很多监管部门基于自己的监管职能去出台部门规章,这样可能缺乏统筹协调的机制和视角。
如何让监管也前进一步呢?这就需要让产业得到全面发展,比较稳妥可行的方法是始终划定技术发展的红线和底线,始终要求技术的发展不能突破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权益保护的底线。
⑦“Al复活”的更复杂之处在于伦理层面,这相当于一种对文化传统中生死观的技术逼视。
“固知一死生
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数字技术再先进,照片和声音再逼真,但逝者已逝,这是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必须接受的事实。
(基于命题需要有所删改)1.下列对“AI复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AI复活”能利用影音、文字等技术生成新的内容,进而拼接成完整的数字产品。
B.“AI复活”可根据需求,由专业心理咨询师直接与亲属进行沟通,实现心理疗愈。
C.“AI复活”能利用AI技术合成数字照片,并模拟逝者的声音与亲属进行实时交流。
D.“AI复活”还可以借助成熟的技术以3D全息舱呈现,以立体形象与亲属进行互动。
2.“AI复活”在当前有哪些隐患和问题?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AI复活”以“音容宛在”的形式为家属缓解了伤痛。
B.“AI复活”会使亲属因丧失现实感导致创伤次数增加。
C.“AI复活”因商家图利而消费逝者,引起亲属的反感。
D.“AI复活”技术有可能侵犯逝者的肖像权或者隐私权。
3.“AI复活”作为一种新的商业形式如何才能与文化习俗相调适?请结合⑥⑦段内容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过年仍热爱
①过年这几天,请问大部分的孩子在做些什么呢?
②看电视、玩游戏、放花炮、胡吃海喝。
之外呢?没有了……
③当然也有些孩子不一样。
嘉嘉在画画,这是他最喜欢的事。
大年三十那天画了一整天,连央视春晚都不想出来看。
女儿枯子的同学“杨博士”,自从看了电影《流浪地球》后,他把二十万字的小说原著啃完了,正在读一系列科幻书籍,现在开口闭口就是物理量子等专业术语。
强强在鸡窝里呆了一天,他先是观看一只鸡下蛋,然后又观看一只鸭子下蛋。
对城里长大的他来说,舅爷爷家的鸡窝真是世界上最有趣的地方。
④我们家的枯子小姐,则在跟芭蕾死磕。
而她死磕的这些做派,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大年三十那天下午,桔子去爸爸家,本来准备在那里陪爸爸看春节晚会,结果到了傍晚,想起这一天只顾跟姐姐玩,还没有跳舞,爸爸那边没有舞蹈鞋也没有把杆,音乐也不齐,坚持要回来。
她是七点过几分回到我家的,立马开练,到春节晚会开始,刚好结束这天的练习量。
⑤大年初一,桔子起床后,发现我在烤火桌旁看书,吃了点早餐就开始跳舞。
她也不管那天是什么日子,要我帮她压脚背,把我训得像个孙子。
她嫌我应付,不给力,大声说:“你压啊!用力压啊!你早上没吃饭啊!把屁股坐上去!坐上去我受得了!”
⑥我当时心想:好你个小丫头,大年初一就跟我横,我倒是要让你长长记性。
手里暗自使劲,那家伙
应该是感觉到了疼痛,但硬是没吭声,紧咬着牙关,忍着。
等到我一放手,她又开始嚷起来:“喂,你这个妈妈怎么就松手了啊!我都没喊痛,你就不能多坚持一会吗?”
⑦这是大年初一的上午。
到了下午,她干了一些别的事情,然后跑到我面前跟我说:“妈妈我跟你商量一个事情,我猜你肯定不会同意。
”“你说什么事?”“我还想跳舞,想借你的手机放音乐。
”你们说大年初一这理由我能拒绝吗当然不能。
于是,那天,桔子跳了两次舞。
⑧从放寒假到现在,桔子每天都练习芭蕾。
没有人逼迫她,纯属自愿。
这是很多成年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但是她才刚刚八岁。
⑨热爱是什么?热爱就是上面这些八岁孩子呈现出来的状态。
热爱是由心生发。
热爱是一条美妙的河,尽管很多地方干涸得近乎荒漠,它只流过少数人的村庄。
热爱是内心的饥渴。
你很饿,只有在做那件事情的时候你才感到饱足。
就算所有的人阻拦你,破坏你,毁灭你,你还是想要义无反顾地去做。
热爱是那个人那件事的手里仿佛有糖,总是在吸引着你靠近。
就算明知前途微茫,也不能带来任何现实的好处,你就是要靠近。
这是一种本能。
⑩一个成人热爱什么,有时连这个成人自己都未必知道。
如果这个成人,未曾受过如何养护热爱的训练,如果他已经养成矫饰和藏匿的习性,他是不可能发现隐藏在心里的那眼泉的。
如果他连自己也发现不了,他不太可能去发现孩子的泉。
就算他能侥幸发现,他的惯性不是去挖掘,而是谋杀它。
⑪而一个孩子热爱什么,那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⑫枯子从来不曾隐藏,她对芭蕾的热爱。
洗澡的时候,她喜欢一边开着喷头淋水,一边用手指在玻璃门上写字。
有一天她告诉我,她反反复复写的是:枯子爱芭蕾。
年前我们去爬秀峰山,在山顶上歇息,她拿起一根棍子在地上写字。
写的还是:枯子爱芭蕾。
正月初六凌晨,我们一起观看洛桑国际芭蕾比赛直播,看到最后她说:“妈妈,中国竟然没有一个女芭蕾舞演员进入决赛,我要努力,我要成为进入决赛的那个。
”
⑬如果我的眼睛没瞎,耳朵没聋,我内心的“雷达”还醒着,就会接收到很多这样的信息。
桔子用她的方式,源源不断地告诉我,告诉世界,告诉她自己,她热爱什么,要去哪里。
⑭我小时候,也是一个很早就明白自己去向的孩子。
记得十来岁的时候,有一天傍晚我感觉我从里到外被一个声音唤醒:我要当一个作家。
村里的每个人都说我是疯子。
我爹用耳光告诉我不可能。
我娘烧掉了我很多课外书。
但是,他们终究不能阻挡我对文字的靠近。
⑮我后来的所有时日,都是对那个瞬间的回应。
我很庆幸,那年我听到了那个声音。
同时也庆幸,那年我的爹娘他们的无力和无为。
⑯因为社会竞争的加剧,因为不少父母的普遍焦虑,如今的孩子,很多都生存在父母过度的欲望、权利和控制下。
他们比我们要面临更严苛的挑战。
我们的成长功课是在空白的纸上画图,他们的成长功课是要先消化和抹去父母画的图,再画上自己想要的图——很显然,这比前者要难得多。
很多孩子,终其一生都会在父母的版图里跋涉,只有心力过人的孩子,才能越过父母的干扰,自由地搭建自己的城邦。
⑰为什么我说过年这几天是发现孩子的好机会呢?因为过年,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开始放松,一般
不要求他们继续做作业和弹琴练舞。
孩子们可以完全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这段撤去了成人世界管制的自由时间,就像河水退去,露出真相的卵石。
⑱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
发现他们的特质,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点亮前行路上的那盏灯,是为人父母最需要技术含量的事情。
(原文/汤馨敏,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4.读①~③段,第③段中的“有些孩子不一样”的“不一样”是指什么。
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④~⑧段,作者为什么认为桔子对待芭蕾“死磕的这些做派,简直令人不可思议”?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第⑨段,说说“热爱”对人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⑭~⑱段,说说作者告诫那些为人父母者需要做哪些有“技术含量”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水浒传》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再说宋江与同诸将离了杭州,望京师进发,只见浪子燕青,私自来劝主人卢俊义道:“忆自幼随侍主人,蒙思感德,一言难尽。
今既大事已毕,欲同主人纳还原受官诰,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
未知主人意下若何”卢俊义道:“自从梁山泊归顺宋朝已来,北破辽兵,南征方腊,勤劳不易,边塞苦楚,弟兄殒折,幸存我一家二人性命。
正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你如何却寻这等没结果?”燕青笑道:“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结果,只恐主人此去,定无结果。
”若燕青,可谓知进退存亡之机矣。
有诗为证:咯地攻城志已酬,陈辞欲伴赤松游。
时人苦把功名恋,只怕功名不到头。
卢俊义道:“燕青,我不曾存半点异心,朝廷如何负我?”燕青道:“主人岂不闻韩信立下十大功劳,只落得未央宫里斩首;彭越醯为肉酱;英布弓弦药酒?主公你可寻思,祸到临头难走!”卢俊义道:“我闻韩信三齐擅自称王,教陈豨造反;彭越杀身亡家,大梁不朝高祖;英布九江受任,要谋汉帝江山。
以此汉高帝诈游云梦,令吕后斩之。
我虽不曾受这般重爵,亦不曾有此等罪过。
”燕青道:“既然主公不听小乙之言,只怕悔
之晚矣!小乙本待去辞宋先锋,他是个义重的人,必不肯放,只此辞别主公。
”卢俊义道:“你辞我,待要那里去?”燕青道:“也只在主公前后。
”卢俊义笑道:“原来也只恁地。
看你到哪里!”燕青纳头拜了八拜,当夜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竟不知投何处去了。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根据选段内容,概括燕青的性格特点,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送蔡侍御赴上都①
[唐]刘长卿
迟迟立驷马,久客恋潇湘。
明日谁同路,新年独到乡。
孤烟向驿远,积雪去关长。
秦地看春色,南枝②不可忘。
【注释】①上都:指长安。
②南枝: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某发”句。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迟迟”“恋”表明蔡侍御在即将赴任前对家乡充满留恋。
B.领联中“谁同路”“独到乡”说明蔡侍御离开后作者感到非常孤独。
C.颈联中“向驿远”“去关长”可见蔡侍御前往长安的路途非常遥远。
D.尾联中“看春色”“不可忘”是提醒蔡侍御不要沉迷于长安的繁华。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
诩说绣与刘表连和。
太祖①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
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
”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
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
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哀本初②,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
”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
天下,其宜从一也。
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
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
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
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
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节选自《三国志·贾诩传》)【注释】①太祖:指曹操。
②本初:袁绍的字。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诩阴.结绣阴:暗地里B.并与诩书.结援书:写信
C.绣欲许.之许:允许D.迁.冀州牧迁:升迁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A.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B.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C.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D.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1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绣占据南阳时,派人将贾诩招揽于麾下,贾诩劝说张绣与刘表结为盟军
B.张绣不听劝告追击曹军,结果大败,贾诩却劝张绣赶紧收拾人马再去追击。
C.贾诩要张绣拒绝袁绍,因为袁绍心胸狭窄,不可能把张绣当成自己的兄弟。
D.贾诩认为曹操势力单薄,急需扩充实力,张绣若率部归降,必得曹操重用。
14.将文言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人
二、表达(共65分)
得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①路名,不仅是城市的环境要素,也是城市的文化标识。
云南昆明的“金碧路”,既蕴藏金马碧鸡的当地典故,也合乎金碧交辉的天像奇观;走进江苏南京的“乌衣巷”,会让人想起“乌衣巷口夕阳斜”的名句;穿行于武汉的“首义路”,武昌首义的历史风雨恍惚间重现眼前……这些风格迥异的路名,植根于深厚的文化,穿越了漫长的历史,展现着一个城市独待的气质和魅力。
②不只是有着历史文化韵味的道路,一些听起来有些“土味”的路名,同样生长于城市的发展脉络之中。
在不少城市里,都有以“村”“庄”命名的道路,保留着农耕时代难以磨灭的;一些城市的道路名字
还有“塘”“湾”等字样,了这里曾经是清浅水塘或回转河流;有的以“厂”“店”“市”等为名,仍看得见工商业活动的;而屡屡可见的“航天”“科技”“高新”等字样,则是时代发展的。
人行走在这样的街道上,就如唱针划过唱盘,演绎出一段城市空间中“光阴的故事”。
③一个城市的路名,不仅是独待的“文化遗产”【A】更是新鲜的“活的传统”【B】可以说【C】于社会生活,路名是坐标、是方位【D】于文化建设,路名是记忆、是传承。
城市的路名,是导航上纵横交错的回家之路,也是心灵中源远流长的归乡之路。
不仅能带着我们回到亮着灯光、飘着饭香的小家,也能带着我们回到历史之河、传统之脉的家园。
路名串联起空间与时间,对接着历史与生活,为城市精神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底色。
④上海许多路名来自全国各地地名,甚至方位、区域也暗合,形成空间的对位;湖北武汉的“司门口”“户部巷”“粮道街”等,保留下制度和职权的称谓,也留下了历史和文化的底蕴;陕西西安“未央路”,往西有“阿房路”“凤城路”,往东有“开元路”“贞观路”,串起秦汉唐。
路名可以新造,文化难以复制,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找到创新的命名思路,才能让路名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15.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识.B.典.故(diǎn)
C.天像.D.恍惚.(hū)
16.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烙印见证缩影折射B.烙印折射见证缩影
C.缩影见证烙印折射D.缩影折射见证烙印
17.下列序号处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个城市的路名,不仅是独特的“文化遗产”【A】更是新鲜的“活的传统”【B】可以说【C】于社会生活,路名是坐标、是方位【D】于文化建设,路名是记忆、是传承。
A.,B.。
C.,D.,
18.下列画线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些风格迥异的路名,植根于深厚的文化,穿越了漫长的历史,展现着一个城市独特的气质和魅力。
B.人行走在这样的街道上,就如唱针划过唱盘,演绎出一段城市空间中“光阴的故事”
C.路名串联起空间与时间,对接着历史与生活,为城市精神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底色。
D.路名可以新造,文化难以复制,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找到创新的命名思路,才能让路名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19.将下面的句子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城市道路的命名,关键在于如何体现出历史传承、生活接续,呈现出当地的文化特性。
A.第②段结尾B.第③段开头C.第③段结尾D.第④段开头
阅卷人
三、作文(50分)
得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风滚草是高原上一种很奇特的植物。
在水源充裕的地方,它们肆意生长,枝繁叶茂,遍布山野。
但如果遇到干旱,它们便顽强地挣脱根部,把枯叶蜷缩成球,把种子裹藏其中,随风飘到各处。
一旦寻找到合适的土壤,他们很快就能将种子释放出来,重新扎根生长。
主动改变自己,才能在困境中找到新的出路。
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3.①始终划定技术发展的红线和底线,始终要求技术的发展不能突破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权益保护的底线;②“Al复活”相当于一种对文化传统中生死观的技术逼视,要让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必须接受“逝者已逝”的事实。
【解析】【点评】(1)(2)这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大意。
选择题注意在文章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AI复活”与文化习俗相调适的方法即可。
1.B:错误。
第二段:有的通过生成合成类Al技术再现相关人物的真实形象、声音,再由专业心理咨询导师“换上”这个形象与亲属进行沟通,实现心理疗愈。
所以不能说“由专业心理咨询师直接与亲属进行沟通,实现心理疗愈”。
故答案为:B
2.A:错误。
“AI复活”以“音容宛在”的形式为家属缓解了伤痛。
这是“AI复活”的意义,不是隐患。
故答案为:A
3.在材料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即可。
⑥这就需要让产业得到全面发展,比较稳妥可行的方法是始终划定技术发展的红线和底线,始终要求技术的发展不能突破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权益保护的底线。
即始终划定技术发展的红线和底线,始终要求技术的发展不能突破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权益保护的底线。
⑦“Al复活”的更复杂之处在于伦理层面,这相当于一种对文化传统中生死观的技术逼视。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数字技术再先进,照片和声音再逼真,但逝者已逝,这是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必须接受的事实。
即“Al复活”相当于一种对文化传统中生死观的技术逼视,要让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必须接受“逝者已逝”的事实。
故答案为:①始终划定技术发展的红线和底线,始终要求技术的发展不能突破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权益保护的底线;②“Al复活”相当于一种对文化传统中生死观的技术逼视,要让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必须接受“逝者已逝”的事实。
【答案】4.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5.桔子的自律和忍耐力,远远超出了年龄特征。
6.滋润心灵;满足渴求;使人变得执着(勇敢);让人不计较得失。
7.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要干扰和控制孩子的成长);发现孩子的特质,给予他更多的帮助。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根据题目要求,通读①~③段,抓住段落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段落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有些孩子“不一样”的点即可。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根据题目要求,通读④~⑧段,抓住段落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段落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桔子对待芭蕾“死磕的这些做派,简直令人不可思议”的具体表现即可。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根据题目要求,通读⑨段,抓住段落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段落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热爱”对人的积极影响即可。
(4)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根据题目要求,通读⑭~⑱段,抓住段落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段落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为人父母者需要做的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即可。
4.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即可。
第二段:看电视、玩游戏、放花炮、胡吃海喝。
之外呢?没有了……
第三段:当然也有些孩子不一样。
嘉嘉在画画,这是他最喜欢的事。
......强强在鸡窝里呆了一天,他先是观看一只鸡下蛋,然后又观看一只鸭子下蛋。
对城里长大的他来说,舅爷爷家的鸡窝真是世界上最有趣的地方。
即孩子们做的事情都是他们喜欢的,他们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故答案为: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5.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即可。
第四段:结果到了傍晚,想起这一天只顾跟姐姐玩,还没有跳舞,爸爸那边没有舞蹈鞋也没有把杆,音乐也不齐,坚持要回来。
她是七点过几分回到我家的,立马开练,到春节晚会开始,刚好结束这天的练习量。
第八段:从放寒假到现在,桔子每天都练习芭蕾。
没有人逼迫她,纯属自愿。
这是很多成年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但是她才刚刚八岁。
即桔子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但是她却非常自律,即使没有大人监督也能完成每天的任务,根本不像一个八岁的孩子能做出来的事情。
写桔子的自律和忍耐力,远远超出了年龄特征。
故答案为:桔子的自律和忍耐力,远远超出了年龄特征。
6.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即可。
第九段:热爱是由心生发。
热爱是一条美妙的河,尽管很多地方干涸得近乎荒漠,它只流过少数人的村庄。
即热爱能滋润心灵。
第九段:热爱是内心的饥渴。
你很饿,只有在做那件事情的时候你才感到饱足。
即热爱满足渴求。
第九段:就算所有的人阻拦你,破坏你,毁灭你,你还是想要义无反顾地去做。
即热爱使人变得执着。
第九段:热爱是那个人那件事的手里仿佛有糖,总是在吸引着你靠近。
就算明知前途微茫,也不能带来任何现实的好处,你就是要靠近。
这是一种本能。
即热爱让人不计较得失。
故答案为:滋润心灵;满足渴求;使人变得执着(勇敢);让人不计较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