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用止痛药的观察与体会.doc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2
癌症疼痛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体会疼痛是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如不有效控制,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成功的疼痛控制需要医护人员正确的评估,制定符合个体化要求的疼痛计划以帮助患者减轻或解除疼痛,将疼痛对患者造成的身心伤害降至最低。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癌症疼痛控制的相关知识,促进癌症疼痛护理向专业化发展。
1 癌症疼痛的特征晚期癌症疼痛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躯体、心理、社会和精神因素。
癌症疼痛多为逐渐加剧,是多种机制共促的疼痛,且时间长。
疼痛使患者精神更加恐惧和焦虑,有的疼痛剧烈,吗啡类药物难以控制。
了解癌症疼痛的特征,提示护理人员在癌症疼痛评估和处理上要体现与患者个体需求相符合的整体化、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使患者得到理想的疼痛控制。
2 癌症疼痛的评估包括疼痛对患者危害的程度,疼痛的部位,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疼痛的性质,发生疼痛的持续时间,缓解疼痛的方法,疼痛减轻或加重的因素。
疼痛是肿瘤本身、肿瘤治疗还是其他因素引起。
疼痛是目前的症状,还是治疗后副作用。
既往患者是否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
患者是否知道疼痛控制的相关知识。
3 常用的给药途径(1)口服给药;(2)直肠给药;(3)经皮给药;(4)静脉给药;(5)舌下含化;(6)硬膜外椎管给药;(7)避免使用肌肉注射,因肌肉注射既给患者带来疼痛且吸收不可靠;(8)自控给药(PCA)。
4 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4.1 便秘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100%。
应用阿片类止痛剂可抑制肠蠕动并使肠道腺体分泌减少。
如患者液体入量不足,活动减少,饮食中缺乏纤维素则会使便秘加重。
对应用麻醉止痛药物的患者应每天记录排便情况,用药中应配合使用缓泻剂,做好对便秘的预防很重要,增加饮食中纤维素的摄入量。
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适量的粗粮。
每日清晨用温开水冲服适量的蜂蜜对便秘也有一定帮助。
严重便秘者可服用番泻叶,必要时给予灌肠。
浅谈癌症患者疼痛的合理用药癌痛治疗应根据“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进行,实现按阶梯给药、无创给药、按时给药和给药剂量个体化。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严重地影响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多数晚期癌症患者来说,他们惧怕的不只是死亡,而是难以忍受的疼痛折磨。
然而,在临床治疗中,癌症疼痛未得到足够止痛治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医务人员方面分析,主要障碍有三:一为医师受麻醉镇痛药“依赖性恐惧”心理束缚;二为不合理的处方习惯;三为药师对阿片类药物使用管理认识不足,管制太严。
为了促进癌症患者治疗的合理用药,故对我院门诊癌痛病人麻醉药品处方进行分析,供临床应用参考一、资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12月三个月癌痛病人在我院使用麻醉药品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12人使用麻醉药品止痛,处方56张,所用药品为哌替啶(杜冷丁)注射液有8人,处方有42张;有4人使用磷酸可待因片,处方有10张;有2人使用美施康定(吗啡缓释片),处方有4张。
值得注意的是,有2个癌痛患者直到死亡,一直使用哌替啶注射液,也没有换用其他止痛药。
三、讨论我院临床医师长期习惯使用哌替啶针剂给癌痛患者缓解慢性疼痛属于不合理用药。
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中,对癌性疼痛的治疗不推荐使用的药物第一个就是哌替啶。
理由是:(1)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强度仅为吗啡的1/10~1/8。
(2)哌替啶镇痛持续时间短,仅为吗啡的1/2~2/3。
(3)哌替啶的代谢物为去甲哌替啶,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
(4)哌替啶口服生物利用度差,要达到镇痛效果,口服须增加剂量,即而去甲哌替啶的量成倍增加。
(5)因哌替啶注射给药本身会导致疼痛。
所以应让医师用阿片类的缓释或控释口服制剂如吗啡取代注射用哌替啶针剂。
四、癌痛治疗,应遵循“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癌痛治疗,尤其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的方向问题。
为帮助患者坚持完成完整的放化疗,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20世纪80年代,WHO提出“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提倡按阶梯给药、无创给药、按时给药和给药剂量个体化。
癌痛病人对使用止痛药治疗态度的研究进展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a t t i t u d e s o f pa t i e n t sw i t h c a n c e r p a i n t oa n a l g e s i c s u s a ge 周 琳,彭幼清,俞海萍Z h o uL i n ,P e n g Y o u q i n g ,Y uH a i p i n g(A f f i l i a t e dE a s tH o s p i t a l o fT o n g j i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h a i 200120C h i n a )摘要:介绍了癌痛控制障碍的概念及概念框架㊁癌痛病人对止痛药使用态度的测评工具,对目前国内外癌痛病人对使用止痛药物治疗的态度进行综述,认为结合癌痛病人文化背景的止痛药治疗的有效健康教育方案的建立并落实是目前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科研亟待解决的问题㊂关键词:癌性疼痛;止痛药;态度;综述中图分类号:R 473.7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96493.2014.30.002 文章编号:10096493(2014)10C 371504 1999年P o r t e n o y 和L e s a ge 在‘柳叶刀“报道,疼痛是癌症病人主要且非常普遍的临床症状,若不能得到足够的控制,将对病人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1]㊂F e r r e i r a 等[2]报道,疼痛会大大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㊂癌症疼痛来自于癌症本身㊁癌症治疗或非癌症状况,但主要直接源于癌症本身,无论是正在进行抗癌治疗的癌症病人㊁根治疗法后的癌症病人,还是终末期的癌症病人都经历过疼痛的困扰[3,4]㊂其中,73%的癌症病人经历过中度到重度的疼痛强度[4]㊂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已推出有效控制疼痛的指南,如被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进行定时㊁定量㊁个体化㊁按阶梯用药,但癌症疼痛依然控制不佳[5,6]㊂C h e n 等[7]M e t a 分析的研究报道,如能正确实施现有的疼痛管理指南,可以使70%~90%癌症病人的疼痛得到有效的控制㊂然而,由于止痛药物使用不足而导致癌痛控制不佳的发生率可达43%[8],这表明这些癌症病人癌痛治疗不足㊂癌痛病人对止痛药治疗的态度直接影响镇痛及疼痛管理的效果,从而影响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㊂现对目前国内外癌痛病人对使用止痛药物治疗的态度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应对因止痛药物使用障碍而导致的癌痛治疗不足以及找出有效控制癌痛的临床对策提供参考依据㊂1 癌痛控制障碍的概念及概念框架W a r d 等[9]在1993年较先提出癌痛控制障碍 的概念,即为一切影响癌痛管理不足的因素,并首次提出了 与病人相关的癌痛控制障碍 这个短语㊂癌痛管理不足是由多方面障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主要分为3个方面:医疗体制㊁医务人员和病人[10]㊂近年来,对癌痛管理障碍项目的研究广泛,表明癌症疼痛管理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癌症病人对疼痛和止痛药物错误的观念和认识以及消极的态度[11],病人不愿及时和正确地报告疼痛以及对使用止痛药的顾虑是最显著的表现[1214]㊂因此,与病人相关的障碍是癌痛控制障碍的主要因素㊂此外,与病人相关的癌痛控制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止痛药使用的障碍㊂而在所有止痛药物中,阿片类药物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止痛药[10,15]㊂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相关研究着眼于癌痛病人对阿片类止痛药物使用的态度,并有了一些研究成果㊂1998年,有专家应用压力应对模式研究建立了癌痛控制障碍的概念框架,该概念框架指导了一系列与病人相关的癌痛控制障碍的研究[16]㊂该框架揭示了癌痛病人的信念(对使用止痛药的态度)㊁应对(使用止痛药)和病人生活质量之间的关联,明确提出癌痛病人的信念驱动其应对,即病人对使用止痛药治疗的态度障碍越高,止痛药使用越不足㊂研究证实止痛药使用与疼痛强度呈负相关,与病人生活质量的损害也呈负相关[16]㊂这已经被众多国外量性研究者用来作为他们研究的概念框架并开展相关量性研究㊂2 癌痛病人对止痛药使用态度的测评工具癌痛病人对使用止痛药的认知障碍取决于病人对止痛药治疗的知识缺乏㊂这是国外众多研究者进行大量系统调查得出的结果,而这也源于癌痛控制障碍问卷(b a r r i e r s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B Q )的研发㊂1993年,W a r d 等[9]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最初的癌痛控制障碍问卷,该问卷共有8个维度27个条目,有着较好的测量学特征㊂它的信度和效度最初在270例病人中得以验证,其内部一致性信度C r o n b a c h s a l p h a 系数为0.89,重测信度系数为0.90㊂8个维度分别为担心成瘾㊁担心耐药㊁担心副反应㊁宿命论观点㊁相信 好病人 不会抱怨疼痛㊁担心分散医生治疗癌症的注意力㊁害怕注射以及担心疼痛意味着疾病恶化㊂在这8个维度中,有3个维度与使用止痛药有关,分别是对止痛药成瘾性㊁耐药性和副反应的担忧和顾虑㊂国内外大部分研究证明,这3个维度的分值相对最高㊂随着研究的进展,2002年G u n n a r s d o t t i r 等[11]经过研究提出,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㊁疼痛管理的变化以及来自病人的反馈,对原量表进行了修订,建立了癌痛控制障碍问卷I I (b a r r i e r s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Ⅱ,B QⅡ)㊂在此过程中,两个过时的维度被替代,即害怕注射和担心疼痛意味着疾病恶化被替代为担心止痛药物㊃5173㊃护理研究2014年10月第28卷第10期下旬版(总第482期)会损害免疫系统以及担心止痛药会削弱监测疾病症状的能力㊂经过2次调查性研究,该量表的信效度被重新测定,其内部一致性信度C r o n b a c h s a l p h a系数为0.89[11]㊂此后,B Q和B Q I I被全世界研究者广泛应用,被翻译成各种语言或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对癌痛病人的疼痛治疗障碍进行各项调查性研究㊂1995年L i n首先将B Q翻译并修订形成中文版癌痛控制障碍问卷(b a r r i e r s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t a i w a n f o r m,B Q T),首次运用于台北5家教学医院的肿瘤科病房,其内部一致性信度C r o n b a c h a l p h a系数为0.78[16]㊂该问卷在2001年被修订[17],其中1个维度被删除但新增2个新的维度,而在担忧副反应的维度里加入了4个新项目㊂2005年陆宇晗等[18]也将B Q 翻译成中文,用于调查研究癌痛病人对疼痛治疗的顾虑㊂经预调查验证测定,其内部一致性信度C r o n-b a c h s a l p h a系数为0.81㊂3国外癌痛病人对使用止痛药态度的调查国外研究者对癌痛病人使用止痛药态度的研究较为系统和全面㊂各国研究者将B Q和B Q I I翻译成各种语言并适当修订,形成了除了英语外的其他多种版本,用于不同国家的癌痛病人对止痛药使用态度的调查研究㊂3.1 北美洲癌痛病人对使用止痛药的态度美国W a r d等[19]的研究团队是癌痛控制障碍研究的先驱者㊂1993年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率先建立癌痛控制障碍问卷,对美国6个肿瘤科门诊270例癌症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病人对止痛药成瘾性的顾虑为最显著的障碍因素[9]㊂1998年他们又应用压力应对模式验证了一个概念框架来指导日后的一系列量性研究,为这些研究提供理论基础[19]㊂2002年G u n-n a r s d o t t i r等[11]修订了原版的B Q,制定了全新版的B Q I I,并进行了2次调查研究验证问卷的信效度,并得出止痛药使用足量病人的障碍分值低于止痛药使用不足病人的障碍分值㊂这符合先前概念框架中指出的障碍分值与止痛药使用呈负相关㊂此外,该研究也对美国的各项相关研究与波多黎各等的类似研究进行了比较,显示美国癌痛病人的障碍分值相对较低[11]㊂3.2 澳洲癌痛病人对使用止痛药的态度Y a t e s 等[20]在4所澳大利亚医院里招募了114例癌症病人,调查这些病人对癌痛管理态度方面的障碍㊂研究者发现,对疼痛和疼痛治疗的消极态度普遍存在㊂很多病人表达了对使用止痛药的顾虑,其中对止痛药成瘾性的顾虑最为显著㊂这与之后P o t t e r等[21]的研究以及先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㊂3.3欧洲癌痛病人对使用止痛药的态度 G u n n a r s-d o t t i r等[11]在2002年更新修订了新版的B Q I I㊂2008年G u n n a r s d o t t i r及其研究团队在冰岛进行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性研究,旨在描述全国群众对癌痛管理的态度[22]㊂该研究与其他各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研究人群不仅是癌症病人也包括其他非癌症人群㊂该研究使用冰岛版的癌痛控制障碍问卷(I ce l a n-d i c b a r r i e r s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I I),其信效度被验证,显示结果较好㊂将该研究结果与作者先前在美国进行的研究做了比较,发现障碍分值比美国的研究结果高,其中宿命论观点分值最高[11]㊂由于研究人群范围较大,该研究还进行了人口学特征与癌痛障碍因素之间关系的比较,发现学历高的研究人群比学历低的研究人群癌痛控制障碍分值低,这与先前其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㊂其次,该研究并没有发现性别和年龄对癌痛障碍因素之间有任何关系,这与其他的研究结果不一致㊂在L i n等[16]的研究中发现,女性比男性在止痛药的耐药性方面的障碍分值更高㊂G u n n a r s d o t t i r等[23]早在2005年的研究中就发现其他研究都能证明障碍分值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宿命论观点方面尤为明显,但只有在冰岛版的癌痛控制障碍问卷的调查结果中找不到任何关系㊂B a g c i v a n等[24]首次将B Q I I修订制成土耳其版本(T u r k i s hb a r r i e r s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I I),通过该研究验证新版本B Q I I的信效度,并首次用于调查分析土耳其病人中与病人相关的癌痛管理障碍㊂该研究结果得出担心成瘾是土耳其病人的主要顾虑㊂该测量工具增加开放式问题,为病人能表达其余超过问卷中描述的障碍,该研究考虑了问卷调查的局限性,使研究结果更具可信性㊂J a c o b s e n等[25]在其研究中陈述,尽管有效的指南已被制定,但癌痛治疗效果依然不理想㊂他们认为病人对使用止痛药的障碍,尤其对使用阿片类药物的障碍是癌痛治疗不佳的主要原因㊂在这个研究中介绍了疼痛的多维理论㊂他们提炼了影响病人感知和疼痛汇报的3个维度,分别为认知因素㊁感官因素和情感因素㊂病人对疼痛和止痛药的态度属于认知因素㊂该研究使用翻译而成的立陶宛版的B Q I I(L i t h u a n i a n b a r r i e r s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I I)在立陶宛癌痛病人中进行调查性研究,得出病人最大的顾虑是使用止痛药对生理和心理的副反应㊂因此在护理立陶宛癌痛病人时应格外关注病人对止痛药副反应的担忧,加强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㊂R e i d等[26]运用扎根理论进行质性研究,旨在探索影响癌痛病人第一次服用阿片类止痛药的想法和顾虑㊂数据分析采用持续比较的方法,结果显示有4个各不相同却又互相联系的方面影响病人决定是否开始服用阿片类止痛药㊂这4个方面分别为对死亡的预感㊁吗啡是万不得已的手段㊁医务人员的作用㊁别无选择只能服用㊂与其他量性研究相比,质性研究确实发现了更多的病人对使用止痛药的态度㊂这种差异就是质性研究不被既定的条目或分类制约的结果㊂3.4亚洲癌痛病人对使用止痛药的态度 Q a d i r e[27]首次将B Q I I翻译成阿拉伯语并聘请一位语言专家㊃6173㊃C H I N E S E N U R S I N G R E S E A R C H O c t o b e r,2014V o l.28N o.10C进行回译验证,确保准确性㊂该问卷被运用于调查50例癌痛病人,结果显示病人对止痛药成瘾性的担忧最大,其障碍分值与先前冰岛㊁土耳其㊁立陶宛㊁美国㊁澳大利亚等研究结果基本接近[11,20,22,24,25]㊂这些研究包含不同国家的住院或门诊癌痛病人,从其研究结果的相似性可以推论得出,癌痛病人对使用止痛药的障碍普遍较高,并且对于止痛药成瘾性和副反应的担忧最为显著㊂这些都足以说明癌痛病人对止痛药治疗的错误观念和知识缺乏㊂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对于提高癌痛治疗效果非常重要㊂Y u n等[28]对8家医院655例癌痛病人用B Q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病人最为顾虑的是疼痛意味着疾病的进展,因此大量病人不愿汇报疼痛和使用止痛药物㊂将该研究与美国的相关研究相比,其结果基本一致,只有疾病进展这一维度明显高于美国[19]㊂这也是源于病人对使用止痛药的错误观念㊂T j u i n等[14]在新加坡开展了一项描述性量性研究,旨在描述在癌痛管理中与病人相关的阿片类药物有效自行管理的障碍㊂修订过的台湾版B Q被使用于收集数据㊂研究结果显示,与病人有关的3大障碍分别为对止痛药成瘾性的担忧㊁宿命论观点和对疾病进展的担忧㊂但在该研究中收集数据采用面对面访问的方式,这会由于访问者的偏倚而影响研究结果的有效性㊂量性的调查性研究应该尽量避免这类研究方法,以降低各类偏倚的发生㊂4国内癌痛病人对使用止痛药的态度调查相对国外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除了L i n的团队之外,中国大陆地区此类研究较为浅显,并且研究量也较为欠缺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止痛药止痛效果的信心不足,对止痛药成瘾性㊁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的错误认识和担忧㊂而与国外研究结果不同之处为对使用止痛药的经济担忧[2933],这与各国医疗制度的差异有关㊂台湾版B Q被L i n等翻译修订后被广泛用于调查研究中国台湾地区等地的癌痛病人对止痛药使用障碍的因素,验证其信效度较好[16,17]㊂C h o u等[12]提示造成癌痛管理无效的主要原因是病人对使用止痛药的迟疑和顾虑㊂然而他们发现在临床实践中并没有一个简短的㊁能快速评估病人对使用止痛药的信念和态度的调查问卷㊂基于B Q和B Q T他们建立了简短版的台湾版B Q,并且验证了问卷的信效度,结果显示其信效度较好㊂问卷结果显示对止痛药耐药性和副反应的担忧是癌痛控制的主要障碍因素,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㊂该研究可帮助临床护士建立有效的癌痛管理制度㊂2005年陆宇晗等[18]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将B Q 翻译成中文版,采用交谈和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得出所有癌痛病人对癌痛治疗存在各种顾虑,对止痛药成瘾和耐药存在担忧,这与其他研究基本相似,但与美国W a r d等[9]之前的研究相比,病人的障碍分值明显高,说明中国癌痛病人对癌痛治疗的顾虑普遍存在且顾虑较深,也提示临床癌痛护理有待进一步提高㊂国内其他研究均是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㊂通过调查问卷,相关研究发现病人恐惧止痛药成瘾㊁对止痛药存在误解并且对疼痛治疗的顾虑是造成癌痛病人使用止痛药依从性下降的主要障碍因素[30,33]㊂止痛药的成瘾性是癌痛病人不愿服用止痛药的主要原因㊂楚蔚琳等[32]对癌痛病人不遵医嘱服用止痛药的原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癌痛病人担心止痛药成瘾㊁担心止痛药副反应及欲减轻经济负担为主要原因㊂郁秋华等[29]对某医院肿瘤科未服用吗啡病人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影响病人使用吗啡的主要因素是病人对吗啡成瘾性的担忧,其次为对吗啡耐药性的顾虑,继而是对吗啡不良反应的担心㊂因此,研究者提出实施癌痛知识教育,带领病人走出理解误区,并加强用药指导㊂药物不良反应是癌痛病人在经过止痛治疗后生活质量仍然不能提高从而不愿接受止痛药物的主要原因㊂因此,针对调查结果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非常必要,切实提高癌痛病人的生活质量㊂而杨师俊等[34]的一项调查性研究发现,在使用吗啡类药物治疗的病人中,对止痛药不良反应的感受为主要问题,占96.3%㊂如恶心㊁呕吐等不良反应会使病人的用药依从性下降,虽然疼痛得以控制,但其生活质量未能明显提高㊂国内邱旋英等[35]通过对100例癌痛病人进行疼痛问卷调查发现,癌痛病人因缺乏癌痛相关知识对癌痛治疗㊁用药存在错误观念并对其存在顾虑,其中对止痛药的不良反应顾虑最大㊂该研究提出,护士应当重视病人的主诉,更新护理观念,加强止痛药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㊂5癌痛病人对止痛药治疗的态度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国内外癌痛病人对止痛药使用的态度受文化因素的影响㊂C h e n等[7]在其研究中报道,亚洲人对癌痛管理的感知障碍明显高于西方国家的病人㊂对疾病进展的担忧㊁药物耐药性的担忧和宿命论观点是亚洲癌症病人较强烈的障碍㊂而在一项对美籍华人的调查中发现,美籍华人病人与中国台湾地区病人的调查结果相近,而与美籍白人病人的差距较大[36]㊂美籍华人主要担忧用药成瘾㊁耐药及用药时间,而美籍白人则主要担忧疼痛意味着疾病恶化㊁药物副反应及药物成瘾[36]㊂I m等[13]称亚洲文化基于孔子儒家思想,这样的文化影响使病人易于压抑自己真实的情感㊂他们运用了主题分析的质性研究方法探索亚裔美籍癌症病人的疼痛经历㊂该研究发现,由于亚洲人固有的对癌症的看法使他们对使用止痛药持有消极的态度,他们宁可忍受疼痛折磨也不愿意积极的治疗[13]㊂该研究得出3个方面的结果反映他们的疼痛经历,分别为疼痛是一个自然的过程㊁照例生活㊁思想超越肉体㊂这与亚洲人宁可忍痛也不愿使用止痛药的态度一致[13]㊂疼痛作为人的一种体验,这些研究结果不可能从量性的调查性㊃7173㊃护理研究2014年10月第28卷第10期下旬版(总第482期)研究中得出,但却能为确定病人对使用止痛药的态度提供依据㊂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疼痛已成为第五大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6]㊂卫生部推出的疼痛控制指南未能使癌痛控制达到最佳[5,6]㊂癌痛管理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止痛药使用的不足,在多方面障碍因素中,病人相关的障碍因素最为主要[8]㊂病人对使用止痛药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而他们的行为会影响癌痛管理,进而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9]㊂在全球范围内,经翻译修订而成的各类版本的B Q被各国用于对癌痛病人进行描述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癌痛病人对止痛药成瘾性㊁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的担心普遍存在㊂这些结果均反映出病人对使用止痛药的消极态度及病人对相关健康知识的缺乏㊂研究表明,不同国家的癌痛病人接受止痛药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其态度受其文化背景的影响㊂因此,结合癌痛病人文化背景的止痛药治疗的有效健康教育方案的建立并落实是目前护理临床实践和护理科研亟待解决的问题㊂而目前国内外就该临床问题进行质性研究的报道鲜见,就该问题进行深入的现象学研究亦具有临床指导价值㊂参考文献:[1] P o r t e n o y R K,L e s a g eP.M a n a g e m e n t o f c a n c e r p a i n[J].T h eL a n-c e t,1999,353(9165):16951700.[2] F e r r e i r aK,K i m u r aM,T e i x e i r aM J,e t a l.I m p a c t o f c a n c e r r e l a t-e d s y m p t o ms y n e r g i s m s o nh e a l t h r e l a t e d q u a l i t y of l i f e a n d p e r-f o r m a n c e s t a t u s[J].JP a i nS y m p t o m M a n ag e,2008,35(6):604616.[3]v a nd e nB e u k e n v a nE v e r d i n g e nM,d eR i j k e J M,K e s s e l sA G,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 o f p a i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c a n c e r: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o f t h e p a s t40y e a r s[J].A n nO n c o l,2007,18(9):14371449.[4] M a r c u sD A.T h e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 c a n c e r p a i n[J].C u r r P a i nH e a d-a c h eR e p,2011,15(4):231234.[5]朱丽霞,高凤莉.癌痛控制的状况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26228.[6] C o h e nE,B o t t iM,H a n n aB,e t a l.P a i nb e l i e f sa n d p a i n m a n a g e-m e n t o f o n c o l o g yp a t i e n t s[J].C a n c e rN u r s,2008,31(2):E1E2.[7] C h e nC,T a n g S,C h e nC.M e t a a n a l y s i s o f c u l t u r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w e s t e r na n d A s i a n p a t i e n t s[J].P a l l i a t M e d,2011,26(3):206221.[8] D e a n d r e aS,M o n t a n a r iM,M o j aL,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 o f u n d e r t r e a t-m e n t i n c a n c e r p a i n.Ar e v i e wo f p u b l i s h e d l i t e r a t u r e[J].A n nO n-c o l,2008,19(12):19851991.[9] W a r dS,G o l d b e r g N,M i l l e r M c C a u l e y V,e t a l.P a t i e n t r e l a t e db a r r i e r s t o m a n a g e m e n to fc a n c e r p a i n[J].P a i n,1993,52(3):319324.[10] M a l t o n iM.O p i o i d s,p a i n,a n d f e a r[J].A n nO n c o l,2008,19(1):57.[11] G u n n a r s d o t t i r S,D o n o v a n H S,S e r l i nR C,e t a l.P a t i e n t r e l a t e db a r r i e r s t o p a i nm a n a g e m e n t:T h e b a r r i e r s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I I(B QI I)[J].P a i n,2002,99(3):385396.[12] C h o uP,R a uKM,L i nC.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p s y c h o m e t r i c t e s t i n go f as h o r tv e r s i o no f t h eB a r r i e r s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T a i w a nf o r mf o r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J].I n tJ N u r sS t u d,2011,48(9):10711079.[13]I m E,L i uY,K i m Y H,e t a l.A s i a nA m e r i c a n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p a i ne x p e r i e n c e[J].C a n c e rN u r s,2008,31(3):E17E23.[14] T j u i nT,P e g g y C L S,C h i e nL H,e t a l.P a t i e n t r e l a t e d b a r r i e r s t oe f f e c t i v eu s e o f s e l f a d m i n i s t e r e d o p i o i d s i n c a n c e r p a i nm a n a g e-m e n t[J].S i n g a p o r eN u r s J,2007,34(2):2336.[15]W a l l a c eL S,K e e n u m A J,A b d u r R a q e e b O,e ta l.T e r m i n o l o g ym a t t e r s:P a t i e n t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O p i o i d s a n d N a r c o t i c s [J].P a i nP r a c t,2013,13(2):104108.[16] L i nC,W a r dS.P a t i e n t r e l a t e db a r r i e r s t oc a n c e r p a i n m a n a g e-m e n t i nT a i w a n[J].C a n c e rN u r s,1995,18(1):1622. [17] L i nC.C o n g r u i t y o f c a n c e r p a i n p e r c e p t i o n sb e t w e e nT a i w a n e s ep a t i e n t s a n d f a m i l y c a r e g i v e r s: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o p a t i e n t s c o n c e r n sa b o u t r e p o r t i n gp a i na n du s i n g a n a l g e s i c s[J].JP a i nS y m p t o mM a n a g e,2001,21(1):1826.[18]陆宇晗,马双莲.癌症疼痛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0):882884.[19]W a r dS,C a r l s o n D a k e sK,H u g h e sS H,e t a l.T h eI m p a c to n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o f p a t i e n t r e l a t e db a r r i e r st o p a i n m a n a g e m e n t[J].R e sN u r sH e a l t h,1998,21(5):405413.[20]Y a t e sP M,E d w a r d s H E,N a s h R E,e ta l.B a r r i e r st oe f f e c t i v ec a n c e r p a i n m a n a g e m e n t:A s u r v e y o fh o s p i t a l i z e dc a n c e r p a-t i e n t s i nA u s t r a l i a[J].JP a i nS y m p t o m M a n a g e,2002,23(5): 393405.[21] P o t t e rV T,W i s e m a nC E,D u n nS M,e t a l.P a t i e n t b a r r i e r s t o o p t i-m a l c a n c e r p a i n c o n t r o l[J].P s y c h o o n o c o l o g y,2003,12(2):153160.[22] G u n n a r s d o t t i r S,W a r dS,S e r l i nR C.A t t i t u d i n a l b a r r i e r s t o c a n c-e r p a i n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h e I c e l a n d i c p o p u l a t i o n[J].C a n c e rN u r s,2008,31(2):95102.[23] G u n n a r s d o t t i r S,S e r l i nR C,W a r dS.P a t i e n t r e l a t e db a r r i e r s t op a i nm a n a g e m e n t:T h e I c e l a n d i cB a r r i e r s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Ⅱ[J].J P a i nS y m p t o m M a n a g e,2005,29(3):273285. [24] B a g c i v a nG,T o s u nN,K o m u r c uS,e t a l.A n a l y s i so f p a t i e n t r e-l a t e db a r r i e r s i n c a n c e r p a i nm a n a g e m e n t i nT u r k i s h p a t i e n t s[J].JP a i nS y m p t o m M a n a g e,2009,38(5):727737. [25]J a c o b s e nG,S a m s a n a v i c i e n e J,L i u a b a r s k i e n eZ,e t a l.B a r r i e r s t op a i n m a n a g e m e n ta m o n g L i t h u a n i a n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J].P a i nP r a c t,2010,10(2):145157.[26] R e i dC M,G o o b e r m a n H i l lR,H a n k sGW.O p i o i da n a l g e s i c s f o rc a n c e r p a i n:S y m p t o m c o n t r o l f o rt h e l i v i n g o rc o m f o r t f o rt h ed y i n g?A q u a l i t a t i v es t u d y t o i n ve s t i g a t e t h ef a c t o r s i n f l u e n c i n gt h e d e c i s i o n t oa c c e p t m o r p h i n ef o r p a i nc a u s e db y c a n c e r[J].A n nO n c o l,2008,19(1):4448.[27] Q a d i r eM.P a t i e n t r e l a t e d b a r r i e r s t o c a n c e r p a i nm a n a g e m e n t i nJ o r d a n[J].JP e d i a t r H e m a t o lO n c o l,2012,34(S u p p l e m e n t1): S28S34.[28] Y u nY H,H e oD S,L e e I G,e t a l.M u l t i c e n t e r s t u d y o f p a i n a n d i t sm a n a g e m e n t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d v a n n c e dc a n c e r i n K o r e a[J].J P a i nS y m p t o m M a n a g e,2003,25(5):430437. [29]郁秋华,傅帅湘.癌性疼痛患者应用吗啡的影响因素及分析[J].上海护理,2011,11(3):1113.[30]余虹春,陈玉娣.癌症疼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517.[31]韦燕,陈彦帆,张芸,等.200例癌症患者自身因素对癌痛治疗影响的调查分析[J].肿瘤预防和治疗,2012,25(1):3134. [32]楚蔚琳,王笑荷,戴凝.癌痛患者不遵医嘱服用止痛药物原因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114115. [33]钟金霞,陈小琼,李雁玲,等.影响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5):2022.[34]杨师俊,韦燕,林月双,等.癌痛患者对吗啡止痛治疗的感受及健康教育对策[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0,2(4):320321. [35]邱旋英,李晓晖,张德葵.癌痛控制障碍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4A):867869.[36] E d r i n g t o n J,S u nA,W o n g C,e t a l.B a r r i e r s t o p a i n m a n a g e m e n ti na c o mm u n i t y s a m p l e o f C h i n e s eA m e r i c a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c a n c e r[J].JP a i nS y m p t o m M a n a g e,2009,37(4):665675.作者简介周琳,护师,硕士研究生,单位:200120,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彭幼清(通讯作者)㊁俞海萍单位:200120,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㊂(收稿日期:20140105;修回日期:20141008)(本文编辑赵宏霞)㊃8173㊃C H I N E S E N U R S I N G R E S E A R C H O c t o b e r,2014V o l.28N o.10C。
晚期癌症患者使用止痛药所致便秘的护理体会护理体会: 管理晚期癌症患者使用止痛药所致的便秘我是一名在癌症科护理工作的护士,经常面对晚期癌症患者使用止痛药所引起的便秘问题。
通过与患者的亲密接触和积极参与他们的护理,我积累了一些有关护理这些患者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便秘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止痛药如阿片类药物常常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疼痛,但同时也会引起便秘。
这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并及时处理这个问题。
其次,我发现积极的沟通和倾听对于减轻患者便秘问题的痛苦非常重要。
我尽可能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和友好的关系,以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与我交流。
当患者向我述说他们的不适时,我会耐心倾听并给予关注,这有助于他们感到被关心和关注。
同时,我积极引导患者提供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例如便秘的程度、出现的时间以及与便秘相关的其他症状。
这些信息有助于我判断便秘问题的严重程度并随后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第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我会结合多种方法来管理便秘问题。
首先,我会与医生合作,调整患者的止痛药剂量和类型,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
其次,我会鼓励患者增加饮水量并采取高纤维饮食,以促进肠道蠕动和便秘的通畅。
此外,我还会建议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或理疗,以刺激肠道蠕动。
如果这些方法无效,我会与医生一起讨论使用轻微的泻剂,如结肠复性剂或软便剂。
此外,我还会关注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癌症患者往往面临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这可能会加重他们的便秘问题。
因此,我会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与患者建立起情感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相关帮助。
有时,我也会推荐患者接受心理咨询或支持性治疗,以帮助他们处理身体和心理上的困境。
最后,我发现教育患者和他们的家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会向患者介绍便秘的原因、管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并且,我会告诉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如何监测和记录便秘情况,以便及时向医生报告。
晚期癌症患者使用止痛药所致便秘的护理体会护理体会:晚期癌症患者使用止痛药所致便秘一、前言由于癌症患者的持续疼痛给其带来极大的身心困扰,控制癌痛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止痛药物则是常用的疼痛管理手段。
然而,很多癌症患者在使用止痛药后常伴随着便秘的问题,这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作为一名临床护士,我在护理晚期癌症患者使用止痛药所致便秘时积累了一些护理体会,现在与大家分享如下。
二、便秘的原因止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感知。
然而,止痛药物对肠道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它会对肠蠕动产生抑制作用,导致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延长,出现便秘症状。
便秘的发生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饮食不合理、体力活动不足、心理压力过大等。
此外,晚期癌症患者常伴随着疼痛、压迫性症状等,也会使其排便困难,增加便秘的发生率。
三、便秘的护理观察与评估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及时观察和评估患者的排便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 观察排便情况:核实患者最近一次排便的时间和情况,了解排便的次数和特点。
2. 腹部触诊:对患者腹部进行触诊,以判断是否存在肠梗阻和腹部肿块等。
3. 便秘症状:观察患者是否有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排便时间延长、腹痛等便秘相关的症状。
四、便秘的护理干预针对晚期癌症患者使用止痛药所致便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按摩、运动和药物等方面。
1.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对于缓解便秘有很大的帮助。
护士应该指导患者饮食的调理,增加膳食中的纤维,包括新鲜水果、蔬菜、全麦面包等,有助于增加粪便的体积和润滑度。
同时,要减少食用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奶类、肉类等。
2. 肠道按摩通过肠道按摩可以提高肠道蠕动,促进粪便的排出。
护士应该向患者指导如何进行肠道按摩,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意愿进行相应的操作。
3. 体力活动加强患者的体力活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护士可以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如散步、做家务等。
鼻咽癌患者放疗中应用止痛药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引起的疼痛应用止痛药疗效和护理。
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本科98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放疗期间的疼痛程度及满意度。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适当运用止痛药,并采取相应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鼻咽癌患者放疗止痛药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072-02Nursing Research Application painkillers during Radiotherapy【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analgesics for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during radiotherapy treatment effect. Methods for July 2012, December 2013, 98 case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adiotherapy to participate in the work of the author hospital patients for the study, the parity of their number into the order of radiotherapy treatment group (50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8 patients), comparing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ain and satisfaction during radiotherapy. The results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degree of pa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reatment group patient satisfaction higher (P<0.05). Conclusion During Radiotherapy, appropriate use of analgesics ca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egree of pain patients and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are, help cure the disease.【Keywords】 NPC patients radiotherapy painkillers nursing effect鼻咽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患病部位特殊难以通过手术根治,但对放射线敏感[1]。
美沙酮治疗癌症疼痛54例临床观察美沙酮片是天津中央制药厂恢复生产的强效镇痛药,经国家卫生部药政局批准,由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负责组织美沙酮扩大临床验证工作。
自1999年3月至5月,上海地区五家医院,包括上海瑞金医院、上海市市北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上海杨浦区肿瘤防治研究、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应用美沙酮治疗癌症引起的疼痛54例,观得疗效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l、病例入选标准:癌症引起的疼痛患者,年龄16岁~81岁,体重38公斤~85公斤,男女不限,癌痛强度为中、重度,心、肝、肾功能化验无严重异常。
2、排除标准:①4小时内用过镇痛药。
②12小时内口服过缓释镇痛药。
③72小时内用过芬太尼透皮贴剂。
④有明显呼吸抑制、呼吸道阻塞、缺氧。
⑤有明显心、肝、肾功能障碍。
⑥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⑦对镇痛药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
54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为58.24±10.28岁。
其中大肠癌患者11例,肺癌患者19例,胃癌患者4例,胰腺癌患者4例,乳腺癌患者5例,转移性骨肿瘤1例,肝癌患者3例,胆囊癌患者1例,多发性骨髓癌l例,股骨巨细胞癌1例,睾丸癌l例,食道癌2例,耳癌1例。
54例患者疼痛强度均为中、重度,其中骨关节疼痛1l例、四肢疼痛13例、内脏疼痛16例、头颈部疼痛2例、胸背部疼痛12例。
二、用药方法根据患者治疗前疼痛的强度,起始剂量为每次口服5~10mg,每天2~4次,观察用药后疼痛的情况,每次调整剂量在前一次剂量的50%范围以内,达到患者24小时不痛或基本不痛,然后以达到治疗效果的后二天剂量除以4,用此剂量作为每次剂量,每12小时给药一次。
三、观察标准:1、治疗有效剂量:达到疼痛明显缓解或完全缓解的剂量(每日二次给药)2、疼痛强度(Pain intensity,PI):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数字等级量标准十分法,根据疼痛程度患者自己确定,0为无痛、10为剧烈疼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
癌症晚期患者止痛药物的应用及护理【关键词】癌症患者;晚期止痛癌症晚期,特别是当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且逐渐加重时,患者常失去生存的希望,严重影响患者情绪及休息。
为了做好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针对疼痛控制及护理作如下探讨。
1 癌痛程度的正确评估相信患者的主诉,同时笔者在协助医生根据体征来证实患者所诉疼痛的程度时,必须要全面细致了解病史,耐心倾听患者陈述的病史,最好能从其家属中得以证实。
疼痛能否得到有效而满意的控制,取决于对疼痛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估。
癌痛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
性质多为钝痛、胀痛、轻痛、牵扯痛、针刺样甚至刀割样疼痛,发作频率可为持续性、间断性。
但由于疼痛程度没有明确的客观指标,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之患者对疼痛的经历、个人耐受性、精神状态和注意力存在差异,所以对同一疼痛程度的表示也不一致。
目前临床上常用以下三种分级方法帮助估计疼痛程度。
根据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疼痛数学分级法和疼痛目测相似分级法。
癌痛程度可分为五级:无痛、轻度痛、中度痛、强烈痛、剧痛。
癌痛程度的测定对了解患者是否达到止痛和对新应用的止痛药物的鉴定有重要意义。
2 癌痛时的治疗癌症疼痛史要通过系统的正确的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
“WHO”癌症患者三级梯止痛法。
所谓三级梯止痛法就是在对癌症的性质和原因做出正确的评估后,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原因适当选择相应的镇痛剂,一是按“阶梯”用药,指在止痛药选用过程中应由弱到强,逐渐增加。
第一步用非鸦片类药物(如阿斯匹林),第二步用常规非鸦片类药物不能止痛时,应加入弱鸦片类药物(如可待因等),第三步当以复合用药仍不能解除疼痛时,对中度到剧烈疼痛使用强鸦片类药物(如吗啡、杜冷丁)。
二是“按时给药,指止痛药物应有规律地“按时”给予,而不是“必要时”才给。
一种止痛药物先经测定到达能控制患者疼痛为止,即由小剂量应在前一剂量的药液消失前给予,这样就可以连续不断地解除疼痛。
同时为了减轻药物对身体的依赖和耐药性,笔者在使用止痛药物过程中尽可能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镇痛药物,尽可能综合应用辅助药物加强镇痛效果,当患者疼痛减轻后药物剂量可逐渐调整,用药间隔也可适当延长。
镇痛药在癌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人对痛疼的感觉与生惧来,没有痛觉的“无痛症”患者生存艰难,大多夭折。
因此,“对疼痛的感觉”是与血压、脉搏、呼吸、体温一样重要的生命体征,也有人称为第五大生命体征。
癌痛患者的疼痛经常是痛不堪言,特别是彻骨的酷痛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暴发痛,往往有种炼狱般的体验,甚至超过了患者对死亡的恐惧。
长时间的疼痛也会引起患者生理功能紊乱。
出现心率快、血压高、厌食、失眠等,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精神抑郁或焦虑,更有甚者因忍受不住剧烈的疼痛而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为了让人们重视疼痛,国际疼痛学会于2004年10月11日宣布每年12月第2周的第1天为“世界疼痛日”。
当年的主题是“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也作出决定:世界疼痛日所在的一周为“中国疼痛周”。
根据引起癌症患者疼痛的原因,疼痛大致分为四类:①直接由癌症引起的疼痛;②与癌症相关疼痛;③与癌症治疗相关疼痛;④与癌症无关的疼痛。
总之,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对疼痛的治疗都应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
其中镇痛药的应用要做到规范化、合理化。
首先从无创性,低危性方法开始,对早期患者治疗目的是疼痛充分缓解,患者能耐受抗癌必需的治疗,对晚期患者目的是充分缓解疼痛,改善基本生活质量并达到相对无痛苦的死亡。
疼痛药物应用应遵循WHO推广的“三阶梯疗法”,这样可使90%左右的疼痛患者得到有效缓解。
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癌症疼痛三阶梯药物指南”推荐的第一阶梯药物为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药物为阿司匹林、芬必得、消炎痛栓等,用于可以忍受不影响生活、睡眠的轻度疼痛。
第二阶梯药物为弱阿片类药物,主要药物为可待因-曲马多等,用于疼痛持续存在,影响到生活、睡眠的中度疼痛。
第三阶梯药物为强弱阿片类药物,首选药物为吗啡,另外还有芬太尼-羟考酮等,用于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
另外,根据疼痛的特点可给以辅助药物,如解痉类药可协助用于针刺样疼痛,精神治疗类药用于合并焦虑、呕吐的疼痛,皮质激素类药可协助用于神经受压及颅内高压所致的疼痛。
癌痛镇痛药物治疗观察及药学监护癌痛是癌症患者必经历的症状,对于镇痛药物的使用也一直都控制癌痛重要方法,规范化使用镇痛药物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缓解癌痛症状的,但是对于各种药物特点和规范化使用情况需要一个长期稳定药学监护。
标签:癌痛镇痛;药物治疗;药学监护癌痛是指的是癌症患者因为病情恶化导致的疼痛问题,常见的有慢性疼痛,根据有关数据估计,全球每年都有一千余万的癌症病发,在疾病初期和中期一般会有30%左右患者能够感到疼痛,在疾病的进展期就会有将近75%患者经历不同程度上的癌痛,有24%左右患者是严重癌痛。
在患者病发期间这种疼痛如不能得到根治就会导致患者自信心,意志和失去生活勇气,导致非常严重后果。
一、癌痛镇痛药物治疗观察方式:癌痛治疗按照目前医学水平已经有一定提高,但是还存在很多障碍性问题,导致患者癌痛不能受到很好控制。
一般会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就是医护人员偏重于对于抗癌治疗,对于癌痛治疗不是很重视,另一个原因就是药物供应和管理方面会不设当地方,比如政策法规限制性作用,第三就是患者和家属缺乏对于癌痛质量正确性认识。
癌痛治疗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癌痛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过程,需要采取综合型治疗方法才可以,第一是对于病因病根治疗,比如癌性肿块侵犯神经,骨转移可以给以手术治疗,这样可以接触癌痛;第二就是镇痛药物控制方法,一般镇痛药物是大多数癌痛患者常用方法,特别是对于晚期患者是主要治疗方式;第三就是非药物性治疗,癌痛是一种主管心理感受,严重程度主要是影响到患者身心状态,可以给予患者一定心理疏导,是治疗癌痛主要方式。
二、要对于镇痛药物进行规范化应用和药学监护:1、一般来说首先可以选用无创途径给患者药物,比如可以使用口服方法,方便,安全经济,是最常见癌痛镇痛药物。
另外还有就是透皮贴和直肠栓等,活着可以进行输液治疗。
2、按照阶梯给药物,镇痛药物选择应该根据癌症程度进行不同程度镇痛药物,也就是说轻度癌痛可以选用非甾体抗炎药,中度可以选用弱阿片类药物,重度时候可以选用强阿片类药物进行不同阶段癌痛治疗。
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药的应用和护理发表时间:2013-05-02T14:58:11.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吴桂兰[导读] 癌性疼痛是由于恶性肿瘤破坏患者的机体组织,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的疼痛。
吴桂兰(福建省泉州市解放军第一八零医院肿瘤血液内科 362000)【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097-02【摘要】总结53例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药的应用的护理体会,分别从口服止痛药物的给药原则和护理措施2个方面进行阐述,认为正确使用药物能有效控制疼痛,对癌性疼痛患者精心护理,是减轻疼痛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癌疼痛止痛药品护理癌性疼痛是由于恶性肿瘤破坏患者的机体组织,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的疼痛。
有时病人对痛的恐惧胜过对死的威胁。
据资料统计,我国现有癌症患者200多万,癌性疼痛发生率为62%,30%重度疼痛,30%中度疼痛,40%轻度疼痛,约四分之一新诊断恶性肿瘤的患者、四分之一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及四分之二晚期肿瘤患者合并疼痛[1]。
有效控制疼痛,对癌性疼痛患者精心护理,是减轻疼痛的重要措施。
本科2011年3月至2011-10对53例癌症患者使用口服止痛药物及疼痛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24-83岁,平均53.5岁;其中肺癌17例,食管癌14例,肝癌10例,乳腺癌8例,骨肉瘤3例,直肠癌1例。
53例患者癌痛症状都得以有效缓解,均能较理智地面对所患疾病,并能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口服止痛药物的给药原则2.1按阶梯给药口服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按顺序提高。
WHO推荐的癌症疼痛药物治疗的“三阶梯疗法”:第一阶梯是非阿片类镇痛药:用于轻度癌性疼痛患者,主要药物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可酌情应用辅助药物。
第二阶梯是弱阿片类镇痛药:用于当非阿片类镇痛药不能满意止痛时或中度癌性疼痛患者,主要药物有可待因、曲马多,一般建议与第一阶梯药物合用,因为两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第一阶梯药物主要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第二阶梯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二者合用可增强镇痛效果。
癌症病人止痛的用药观察与体会
张继明;朱巧英
【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
【年(卷),期】2001(004)001
【摘要】@@ 癌痛是晚期癌症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不少癌症病人可以坦然面对死亡,但无法忍受痛苦的折磨.癌痛又会从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多方面破坏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了提高癌痛病人的用药质量,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癌痛,我们就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肺癌病人,在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同时,对药物止痛进行了观察,获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张继明;朱巧英
【作者单位】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嘉兴,314000;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嘉
兴,3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癌症病人止痛用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J], 潘木善;张超;张毅民
2.192例晚期癌症病人美施康定止痛临床观察 [J], 茹鲜·吾斯曼;平荣
3.自控止痛泵应用于晚期癌症病人镇痛的观察与分析 [J], 郑婵如;吴少银;吴燕丹
4.60例癌症病人止痛用药调查分析 [J], 牛春莲;任爱敏;靳宝霞
5.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的体会 [J], 马汉成;季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癌症病人用止痛药的观察与体会-
晚期癌症病人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不少癌症病人可以坦然面对死亡,但无法忍受痛苦的折磨。
癌痛又会从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多方面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
为了提高癌痛病人的生活质量,克服癌痛信心,我们就我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癌痛病人,在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同时,按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为指导原则对癌痛病人进行药物止痛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方法及结果结果36例癌症疼痛患者均得到基本控制。
阶梯换药天数最短7天,最长60天,平均34天。
3体会3.2加强心理医护,消除患者恐惧心理,病人的恐惧心理主要来自对鸦片类药物成瘾性的恐惧和疼痛的恐惧。
用药前必须说明用药目的,消除恐惧心理,而不是精神上的享受,打破因怕“成瘾”而按需给药的错误观念。
因此,在病人不疼时也要按时给药,这样待下次疼痛来临时,药物浓度已达到了有效浓度水平,从而使病人不感到疼痛。
从本组病例中可知,只要按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为指导原则实施方案给药,很少产生精神依赖性和躯体依赖性。
疼痛对癌症病人而言是一个敏感“生命体征”,他们对疼痛的关注程度远胜于血压和脉膊,但是又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对癌痛可以完全控制认识不够,有些患者错误地以为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不愿如实报告疼痛,或者担心因此而分散治疗癌症的注意力。
所以医护理人员必须仔细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包括部位、性质,是持续性疼痛还是间歇性疼痛,以及减轻或加重因素),并在病历中予以记载。
癌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尤以抑郁多见[3]。
对此严密观察患者的精神
状态和心理反应,有助于发现需要特殊心理支持的患者,作出相应的处理,防止自杀意念的产生。
同时要让病人了解更多的知识,使他们在疼痛得不到理想控制时愿意向医护人员报告情况,并耐心听取他们的倾诉和要求,引导患者发泄痛苦方法,消除患者不满情绪,改善医患关系,克服病人心理障碍。
3.3注意用药过程监护对应用止痛药物的患者应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反应,使患者获得最佳的疗效,而发生不良反应最少,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要如实告诉病人,以免加重其精神负担。
同时要认识到鸦片类药物在反复使用后往往产生耐受性,即对药物的敏感度降低[4] ,因此,医护人员不能因此而断定患者对药物“成瘾”。
对伴有抑郁症的患者,可加用抗抑郁药治疗,以提高止痛药物的治疗效果。
[2]范淑俐,李虹,孙桂君.美施康定对晚期癌症止痛疗效观察[J].实用肿瘤学杂志,1996,10(4):76
[3]赵东江,李胜婷.晚期癌痛的心理镇痛研究[J].肿瘤临床与康复,19 97,4(1):84
[4] 贾晓琳蒋秋明. 硫酸吗啡控释片直肠给药控制晚期癌症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杂志,2006, 8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