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有十字架的变革与无十字架的变革
- 格式:pdf
- 大小:145.47 KB
- 文档页数:2
赵晓有十字架的变革与无十字架的变
革
…中国到处是澡堂。
教堂与澡堂的对比,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中国的市场
经济主要是下半身驱动的,是人的自私,欲望,贪婪这些东西在驱使中国的市
场经济前行。
…
什么是"有十字架的变革"?"有十字架的变革"指的是以基督信仰作为核心理念或者受到基督信仰的影响,特别是有博爱精神与契约精神融入传统文化,进
而引发一系列重大变革的变革。
"无十字架的变革"则是缺乏基督信仰影响的变革。
显然,无十字架的变革比比皆是,中国几千年的变革都是无十字架的变革,世界各地所发生的大部分变革也都是无十字架的变革。
所有这些"无十字架变革"的共同特点就是,普遍没有导引出现代文明,既缺乏市场经济这样的伟大经济变革,更没有现代政府治理变革所导致的长治久安。
而"有十字架的变革"则带
来了全新的经济与全新的社会及政治变革,带来了现代文明。
…这样的生命的变革会给中国带来什么?这个话题可以讲很长。
但我这里仅指出两点对于中国有特别有好处的地方,其对于中国的现代性转换来说可以说
是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的。
第一,是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是现代规则文明的基础。
无论是市场经济文
明还是现代政治文明,其本质上是规则文明。
比如马英九当选了,陈水扁就应
该祝贺他,你必须尊重规则,而不能搞暗杀。
市场经济中的赢亏也是这样,你
必须承认契约最高,而不能为谋利不择手段(一个反例就是哇哈哈的宗庆后,只以利益为依归,缺乏商人信条)。
对规则的尊重来自契约精神,而基督信仰的文化恰是以《圣经》旧约和新约为基础的文化,上帝和人立约进而让契约变得具
有神圣性,是希伯来-基督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这种契约精神。
比如,几千年儒家学说讲的其实是服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更多要求是下面的服从上面的,是单方面的义务,但没有讲有什么权利,所以这不是契约,而是秩序,是礼制。
第二,是博爱精神。
在基督信仰之前,人类的爱往往都是狭隘的,中国人是所谓的"等差之爱",即视所爱对象与自身关系的远近来施爱,古希腊是"优爱",即爱优秀者(身体健壮的人、美女以及美好的智慧),但对弱势群体则不能施之以同等的爱。
现在社会所谓的宽容和谐,实际主要来自于基督信仰的影响。
基督所倡导的博爱精神超越了人的差别,他让人爱所有的人,包括仇人,同时倡导无条件地爱,也就是说不是这个人对你好、可爱你才爱他,他对你不好你也要爱他。
这就带来彻底的博爱精神,进而塑造宽容和谐的文化。
中国要建设和谐社会,比爱自己更多的博爱精神的倡扬是关键。
以上两种精神如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会极大地改变中国的国民性,改变国人的传统人格。
总结中国历史上人格类型,多的是三种。
一曰"顺民",即逆来顺从、麻木不仁;二曰"暴民",逼急了老子跟你干,逼上梁山,滥杀无辜。
三曰"逸民",不关心世事,骑青牛出函谷关,自善其身。
中国历史上所最缺者公民,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变最需要者也是公民。
公民既不做"顺民",更不做"暴民",也不做"逸民"。
他有爱心,有理性,尊重规则,以善胜恶,致力于用爱心和理性,建设性地推进社会的更新与进步。
公民社会的基础就是有契约精神和博爱精神的基督徒群体或受到基督信仰影响的现代知识分子。
…我们看到,几千年的中国不缺乏盛世,所缺乏的是持续的发展、和平的变革,而中国当前正在经历的"有十字架的变革"有望让中国第一次跳出历史上的周期律(复兴与震荡的周期)。
阅读全文:"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