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准与法规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12
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食品及农畜产等各个门类,并贯穿食品及农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
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动态发展性的特点。
动态发展性包括产生、实施、反馈与更新三个阶段。
一条主线:食品法律法规-----食品标准------市场准入-------认证管理第一章基本知识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谐社会的稳定,政府和国家形象,尤其是国际形象。
以食品标准为准绳和以食品法律法规为支撑是提升现代食品工业的一项战略举措。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1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2有效实施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与卫生管理监督 3 确保食品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 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法规与标准概论一法规与标准的概述(一)相关概念1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结果所做的统一规定、指南或特性文件,该文件经过协商一致制定并经公认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共同效益为目的)标准的意义:标准是社会共同意识的体现,是进行社会调查、建立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工具,标准是把双刃剑,还受到经济制度的制约,是一定经济要求的体现,同时标准作为社会文化现象,也有继承性,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2法规:由权利机构通过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法律,条例,基准等)。
3 技术法规:为强制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相应加工和生产方法的、包括可适用的行政管理规定在内的文件。
(二)标准与法规的功能:1促进技术创新 2实现规模化,系统化和专业化 3 保证产品质量安全4 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信息5降低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对象1法规的研究对象:就是法律和法规(即法规的产生、规定要求、实施以及变化的规律等)。
2 食品法规研究对象:是专门研究与食品法律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第七节安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一、无公害食品标准(一)无公害食品标准概述200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2002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配合发布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2003年5月14日,农业部专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具体工作。
该《办法》称: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无公害产品包装上必须有无公害标志。
无公害食品允许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添加剂、激素、转基因技术,但要严格按照各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执行截至2006年底,现行使用的标准有273项. 产品质量标准127项产地环境标准20项,生产管理技术规范106项加工技术规程10项认证管理技术规范12项。
目前我国无公害食品国家标准有9项:GB l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 l8406.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 l8406.3—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品安全要求》GB 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T 18407.1—2001《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3—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5—2003《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乳与乳制品产地环境要求》。
食品标准与法规知识科普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科普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政府机构和监管措施。
一、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基本概念食品标准是指为了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根据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的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卫生、营养等方面的要求。
食品法规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管理和监督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保障公众健康,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
二、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分类1. 质量标准:主要涉及食品的外观、气味、口感、色泽、纯度等方面的要求,如食用油的酸价、蛋白质含量等。
2. 安全标准:主要涉及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限量、微生物指标等,如农药残留限量、重金属含量等。
3. 卫生标准:主要涉及食品的卫生条件、加工工艺、包装材料等,如食品生产车间的洁净度要求、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指标等。
4. 营养标准:主要涉及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要求,如维生素含量、膳食纤维含量等。
三、食品标准与法规的重要性1. 保障公众健康: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控制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公众健康。
2. 维护市场秩序: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执行,可以规范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
3. 促进产业发展: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可以推动食品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统一和协调,有利于国际间的食品贸易和合作,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政府机构和监管措施1. 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管理食品标准的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如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3. 抽检和监测机构:负责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抽检和监测的机构,如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食品标准与法规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3.课程编码:4.学时:60学时5.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检测技术专业等。
(二)课程性质《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生产、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它是研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法治管理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与质量管理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食品法规的发展历史、现状,使学生懂法守法,为将来从业打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依据通过对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行业的广泛调研,根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性质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本课程及本课程相关内容。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第一,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第三,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第四,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第五,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第六,强调国际意识的培训。
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课程目标按照2020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针对该专业的对应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之上编写的。
4.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课程通过项目任务驱动开展教学。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理论辅助实践。
课时安排上要求重实践、轻理论,把过程学习贯穿到整个目标的实现中,整体理念是重过程考核、轻最终考核。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描述食品安全法各条款的组成,理解食品企业安全控制岗位的工作过程;会根据企业的需要制定安全管理办法,能熟练根据国家标准或职能部门要求为企业制定合理的安全控制系统和制度;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具有善于和食品加工企业工作人员沟通和与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养成食品安全重于一切的意识。
一.1、名词解释:食品法律法规,~制定、~实施、~遵守(食品守法)、~适用、~效力范围答:食品法律法规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加强食品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为目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法规的总和/制定是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认可、修改、补充或废止规范性食品相关法律文件的活动/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食品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
包括食品法律法规的遵守和食品法律法规的适用两种方式/遵守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恪守食品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依法办事。
又称食品守法/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行使国家权力,将食品法律法规创造性地运用到具体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专门活动/效力范围指食品法律法规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包括食品法律法规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三个方面2、简述我国食品法规发展历程。
答:(1)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清凉饮食物管理暂行办法》(1953)(2)第二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食品卫生法(试行)》(1982)(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食品卫生法》(1995)(4)第四阶段(21世纪初至今)/《食品安全法》(2009)3、我国食品法律法规的制定依据有哪些?答:法律依据:《宪法》/思想依据: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自然科学依据:食品科学工作的客观规律/物质依据:社会经济条件/政策依据:食品政策4、食品法律法规的适用原则包括哪些内容?答: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同位阶法具有同等效力 /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 /不溯及既往原则5、食品法律法规的效力范围有哪些?答:时间效力是指食品法律法规何时生效、何时失效,以及对食品法律法规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和事件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空间效力是指食品法律法规生效的地域范围,即食品法律法规在哪些地方具有约束力/对人的效力是指食品法律法规对哪些人具有约束力6、什么是国际标准分类法ICS?它是如何进行分类标识的?答:国际标准分类法即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for Standard,ICS。
1.标准与法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不同点标准规范1 调整的重点是人与自然规律的关系调整重点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2 利益相关方之间平等协商或协调的产物,须经权力机构批准具有阶级性,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3 本身不具有强制性,所带强制性是法律授予具国家机器的强制力4 有特定的产生(制定)程序编写原则和格式多数是非政府机构制定政府机构制定颁发2.简述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相互关系。
⑴法规与标准的相同之处:①法规和标准都是现代社会和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统一规定,具有一般性,对任何人都适用,同样情况下应同样对待。
②公开性,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公开透明。
③明确性和严肃性,法规和标准都由权威机关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都用严谨的文字进行表述。
④权威性,法规和标准都在调控社会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享有威望,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普遍的遵守。
⑤约束性和强制性,要求社会各组织和个人服从法规和标准的规定,作为行为的准则。
⑥稳定性,法规和标准都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允许擅自改变和轻易修改。
⑵法规与标准的不同之处①法规在一切领域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具有基础性和本源性的特点。
标准必需有“法律依据”,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在内容上绝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和冲突。
②法律、法规涉及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调整一切政治、经济、社会、民事、刑事等法律关系,而标准主要涉及技术层面。
③法规一般较为宏观和原则,标准则较为微观和具体。
④法规较为稳定,标准则经常随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补充修改。
⑤标准比较注意民主性,强调多方参与、协商一致,尽可能照顾多方利益。
⑥标准的强制力源于法规的赋予,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对推荐性标准企业有选择执行或不执行的权利。
⑦标准和法规都是规范性文件,但标准在形式上有文字的,也有实物的。
3.什么是标准和标准化?标准与标准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⑴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保障食品安全需要依靠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和标准两个方面分析食品安全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法律法规1. 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安全监督等环节的法律责任和制度。
依据食品安全法,我国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2.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管理办法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管理办法是指导和推动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法规。
该办法对建立食品追溯体系的任务、责任分工、技术标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保障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有效运行。
3.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是对食品安全监管活动进行管理和规范的法规。
该条例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加强了对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食品的安全。
二、标准1. 食品安全相关标准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包括食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等。
这些标准是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对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了规范和指导,确保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是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了食品安全管理的要求、方法和程序,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3. 食品安全技术标准食品安全技术标准是对食品加工、生产、贮藏、运输等环节中的技术要求进行规范的标准。
这些标准涵盖了食品加工过程的温度控制、微生物指标、防腐剂使用等方面的要求,保证了食品安全的技术条件。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保障食品生产与销售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支持。
只有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权益,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章食品标准与法规概论1、食品法律法规定义食品法律法规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加强食品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为目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法规的总和。
2、《食品安全法》的作用及意义。
作用:该法是一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法律文本,体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成果;该法的颁布实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是维护公众健康安全利益的重要举措,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该法体现了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综合治理的食品安全工作指导思想,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进一步确立了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确保监管环节无缝衔接;该法借鉴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赋予了卫生行政部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信息发布,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召回等制度,统一食品安全标准;该法从法律上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许可证制度、检验制度,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的监管,完善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机制,强化监管责任,加大处罚力度,严格赔偿责任。
该法为系统有序地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意义:《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食品产业的一件大事,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全方位构筑食品安全法律屏障,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进入了新阶段,为我国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3、标准的概念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的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4、世贸组织的五大职能:⑴管理职能:世贸组织负责对各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监督和管理,定期评审,以保证其合法性。
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保障。
食品标准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标准,这是强制执行的标准,涵盖了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物质的限量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特定人群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食品标签和说明书的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等多个方面。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和合规性。
食品法规则是指针对食品行业制定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
这些法规规定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体制、部门职责、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进出口食品的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旨在通过法律手段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总的来说,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们共同构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石。
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食品标准和法规,可以有效地减少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1.1 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食品法律,制定了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包括食品生产、加工、流通、使用、监督等方面的规定。
1.1.1 食品生产者责任食品生产者要确保生产的食品安全,包括合理选择原料、采取适当的加工技术、确保产品质量等。
1.1.2 食品经营者责任食品经营者要确保销售的食品安全,包括对食品进行质量检测、保证食品符合安全标准、确保食品存储、运输和销售环节的卫生与安全。
1.1.3 食品监测与风险评估食品监测是对食品安全进行定期、随机的检测,评估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
1.1.4 食品安全追溯制度食品安全追溯制度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确保食品流通环节可追溯。
1.1.5 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是食品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向公众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包括发布食品召回通告、食品检查结果等。
1.2 食品添加剂管理法规食品添加剂管理法规是针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识、检测等方面的管理法律法规。
1.3 食品药品监管法规食品药品监管法规是涉及到药品的食品法规,包括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国家对食品的安全要求进行规定的标准,包括食品质量、安全指标等。
1.5 食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食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食品企业建立的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食品生产过程的管理、质量控制、内外部审核等。
二、食品安全法律名词注释2.1 食品生产者指食品生产、加工及包装企业,以及个人食品生产者。
2.2 食品经营者指食品批发、零售、餐饮等企业,以及个人食品经营者。
2.3 食品监测指对食品进行定期、随机的检测,评估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2.4 食品安全追溯制度指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的能够追溯食品流通环节的体系,以便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追溯。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也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之一。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食品安全,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文将就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1.《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我国的食品安全基本法规。
该法规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主要规定了食品的安全标准、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规定,强制规定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农药、兽药的使用,对于食品的检测和检验也有规范。
该法规的落实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指在我国颁布的食品行业标准,是针对不同的食品制品制定的安全性标准。
在这些标准中,包括了食品成分、添加剂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规定,覆盖了绝大多数的食品产品。
该标准具有强制性,符合该标准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3.《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是对于《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方案的具体解释,对于食品生产流通、营养强化、婴幼儿食品等方面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该法规的出台,为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食品安全标准1.重金属限量标准重金属是指密度在5克/厘米以上、原子量在40以上的金属元素。
由于生产和环境污染等原因,会导致食品中含有过量的重金属,影响人体健康。
我国针对食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制定了相应的限量标准,比如铅、汞、镉、铬等元素的含量限制。
2.食品添加剂标准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加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包括了色素、香精等。
针对食品添加剂,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规定了其使用范围、含量限制和审批要求等。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生产企业必须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添加剂的使用。
3.农药残留标准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植物保护剂,在生产过程中会引入食品中。
为了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规定了不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含量限制,确保了食品中农药残留不超标。
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的差异与协调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各国在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也需要进行协调与合作,以便满足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者需求以及保障全球食品安全。
一、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的差异1.地域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往往受到地域差异的影响。
例如,某些国家和地区特别关注某种食品或特定的食品添加剂。
这导致了在某些国家或地区,特定的食品可能会受到更严格的监管,而在其他地方却相对松散。
2.文化与习俗差异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对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的要求也存在差异。
例如,一些国家或地区对动物禽畜的饲养和屠宰有着特定的要求,以符合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
这也会导致他们对食品安全的标准和法规有所调整。
3.技术水平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监测技术和设备水平也存在差异,这会影响他们制定和执行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的能力和效果。
一些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监测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和技术,因此他们的标准和法规往往更为严格。
二、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的协调与合作1.国际组织的作用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农业组织(FAO)等起着重要的协调和合作作用。
他们通过制定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推动各国共同合作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之间的食品安全标准差异,并促进了全球食品安全的提升。
2.经济联盟中的合作一些国家通过经济联盟的形式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的协调与合作。
例如,欧洲联盟的成员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和法规,旨在建立一个统一的市场,并确保成员国之间的食品贸易畅通。
3.信息共享与经验交流各国之间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也是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享监测结果、科研成果、法规制定经验等,各国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水平,并逐步减少标准与法规的差异。
三、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措施1.国际标准对接各国可以参照国际标准,在制定和执行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时尽量进行对接,以实现标准的协调与一致。
食品标准与法规(第三版)食品标准与法规(第三版)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人口增长和食品需求增加,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维护公众健康和确保食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1.2 目的和范围本的目的是对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详细介绍,包括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食品包装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本适用于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监管机构人员等。
第二章:食品安全标准2.1 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标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据。
本节将详细介绍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原理、标准分类以及标准的执行与监管机制。
2.2 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标准本节将介绍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标准,包括塑料容器、金属容器、玻璃容器等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要求及检测方法。
2.3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本节将介绍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包括农药残留的危害、限量标准的制定原则、检测方法以及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与害虫防治的关系等内容。
第三章: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3.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本节将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进行解释,并将食品添加剂分为色素、香料、防腐剂、甜味剂等不同类别进行介绍。
3.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本节将介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包括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使用范围和限量规定等。
3.3 常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本节将详细介绍常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包括色素类、香料类、防腐剂类、甜味剂类等各类食品添加剂的规定要求。
第四章:食品包装要求4.1 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本节将介绍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原则,包括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评估、包装材料的性能要求以及包装材料的适用范围。
4.2 食品包装标识要求本节将介绍食品包装标识的要求,包括包装标签的内容要求、字体和颜色要求、标签位置要求等。
4.3 食品包装印刷要求本节将介绍食品包装印刷的要求,包括包装印刷品质要求、食品包装字体大小要求、包装印刷样式要求等。
第五章:其他相关标准与法规5.1 食品质量标准本节将介绍食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包括食品质量指标的分类、食品质量检测方法等。
食品标准与法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标准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掌握食品法规的制定、实施和监管。
3. 熟悉我国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基本框架。
4. 能够分析食品安全事件,提出合理的食品安全建议。
二、教学内容1. 食品标准的含义与分类食品标准的定义食品标准的分类食品标准的作用2. 食品法规的制定与实施食品法规的制定过程食品法规的实施机制食品法规的监管体系3. 我国食品标准与法规概述我国食品标准体系我国食品法规框架我国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演变4.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品牌奶粉事件案例二:某地豆芽中毒事件案例三:某餐馆食品安全事故5. 食品安全建议与措施加强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素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食品安全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食品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互动教学法: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网络、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食品安全案例素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食品安全事件分析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提出的食品安全建议。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食品标准与法规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内容6. 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国际食品标准概述(如Codex标准)国际食品法规协调(如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我国与国际食品标准的接轨与差异7. 食品添加剂管理与规范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食品添加剂的审批与监管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与标准限制8. 食品标签管理与规范食品标签的定义与作用食品标签的基本要求与内容食品标签的监管与违规处理9.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策略食品安全风险沟通与信息发布10. 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如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如HACCP)企业内部控制与质量保证八、教学方法6. 讲授法:介绍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的背景、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的差异与协调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国对于食品安全的标准和法规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严格。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在全球化的今天,食品安全标准的协调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的差异以及如何进行协调。
一、食品安全标准的差异1. 不同国家的标准体系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立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这主要取决于国情、文化习俗、经济发展水平和法律体系等因素。
例如,美国以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为基础制定标准,而欧盟则更加注重食品工艺流程和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标准。
这些不同的标准体系导致了食品安全标准的差异。
2. 不同食品类别的差异食品安全标准也会根据不同食品类别的特点而有所差异。
例如,对于肉类和水产品而言,重金属、兽药和抗生素残留等问题是关注的重点,而对于农产品而言,农药残留和转基因成分可能是更为紧迫的问题。
这些差异使得食品安全标准需要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
二、食品安全法规的差异1. 国内外法律法规体系的区别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相对完善,覆盖了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的方方面面,而有些国家和地区对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还比较薄弱。
这种差异导致了食品安全法规的实施程度和监管力度的差异。
2. 法规执行的差异即使是存在相似的食品安全法规,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存在差异。
这包括监督检查的频率、手段和力度等方面。
由于监管资源和技术能力的不同,一些国家和地区难以做到全面监督,导致了执行中的差异。
三、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的协调为了更好地保障全球食品安全,各国和国际组织已经开始加强合作,推动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的协调。
1. 国际标准的制定国际标准组织和国际食品安全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如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ISO 22000)、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等,旨在达到全球食品安全的一致性和互认性。
.食品标准与法规1制定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目的2标准与法规的功能3技术法规的特点4、法律法规的分类原则5、主要的食品法律主要食品法规6、食品法律法规的实施8、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9、《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从什么时候起施行?目的是什么?法律责任包括?适用范围?10、食品安全法基本内容11世界卫生组织12世界卫生组织的任务1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14、粮农组织的主要职能:15、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法典16、《食品法典》的成就17、国际标准化组织简介18、世界贸易组织与卫生检疫措施协定(SPS)和技术性贸易协定(TBT)19、国际语部分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法律法规基本原则20、标准的定义21、标准化定义22、标准化的基本原理23、标准化活动的基本原则根据标准制定的主体分类25、标准体系与标准体系表制定标准的原则27、论述题: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与实行企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性:28、食品基础标准29、食品安全标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原则31、概述绿色食品标准33食品生产企业制定和实行企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性3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什么时候起施行?目的是什么?法律责任包括?适用范围?1、制定食品标准与法规的目的: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工业一切领域(生产、销售、运输、储藏、新产品开发等)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是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实施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与卫生的管理与监督,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食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2、标准与法规的功能1)获得最佳秩序标准是以科学性和先进性为基础,是一个归纳与提炼的优化过程,由于其为最佳秩序,才使人们无须强制而自愿遵守。
2)实现生产规模化、系统化和专业化标准的制定减少了产品种类,使得产品品种呈系列化,促进了专业化生产,实现了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3)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依据标准进行检验,产品的质量安全就能得到可靠的保障。
标准还是生产需求的正确反映,只有将消费者的功能转化为标准中的质量特性,再通过执行标准将质量安全特性转化为产品的固有特性,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4)促进技术创新标准使一项科研成果(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能迅速得以推广和应用。
5)确保产品的兼容性标准确保了产品与产品之间、产品与部件之间的兼容与匹配,使消费者能享用更多的可用产品。
6)减少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借助标准,可以表示出产品所满足的最低要求,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产品的质量,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7)降低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标准是降低生产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有.效手段。
3、技术法规的特点:1)强制性技术法规是由立法机构、政府部门或其授权的其他机构制定的并强制执行的法律法规或其他形式的文件。
2)约束范围广技术法规既可以规定产品特性,还可以对适用于产品的相关过程或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进行约束。
3)表现形式多样技术法规是有法律约束力的强制性技术文件的总称,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国家法律、政府法令、部门规章、条例、指令以及其他强制性文件。
4)对贸易的影响大由于技术法规的强制性、广泛适用性,在一定时期的延续性,技术法规对市场贸易的影响最大。
5)壁垒作用隐蔽性强有时,技术法规对贸易的壁垒作用不象标准那样直截了当,但其壁垒作用更为深远,受其影响的往往不止是一种产品,甚至是一个企业或多个行业。
4、法律法规的分类原则1)综合性法律法规2)各种单项法律法规3)食品标准与管理办法5、主要的食品法律《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标准化法》、《计量法》、《商标法》、《专利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物防疫法》、《农业法》等。
7、主要食品法规1)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例》2)国务院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0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200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l一2010年)的通知(2006)。
3)部门规章第102号令《食品标识管理规定》2007.8.27第98号令《食品召回管理规定》2007.8.27第94号令《计量基准管理办法》2007.6.64)部委规范性文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检验机构管理规范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1]372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保健食品有关注册检验机构遴选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保化[2011]138号)5)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城乡集市贸易食品卫生管理规定》《上海市生食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上海市集体用餐配送监督管理办法》《上海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8、食品法律法规的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食品法律规范在社会实际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是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它不仅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而且还包括社会团体和公民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
即把法律规范中设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转化为人们的具体行为和活动8、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做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
通常也叫学理解释,一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做出的学术性和常识性的解释。
9、《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从什么时候起施行?目的是什么?法律责任包括?适用范围?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10、食品安全法基本内容1、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
对现行监管体制进行了调整,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总体的协调和指导,2、实行卫生部门总体协调职责;卫生部门来承担食品安全总体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标准制定、信息公布等,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3、实行食品安全分段监管职责:进一步明确了分工,农业部、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对农产品安全、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但在质量安全标准、信息发布有卫生部的统一协调。
4、食品安全由国家制定统一国家标准的原则;今后我国只有一套食品安全标准,除此之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
5、明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检测制;这是我国首次明确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是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的基础性工程,意味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将深入到食品内在的安全因素,由被动的、亡羊补牢、事后处理的旧思路转变为主动的、源头治理、预防为主的新思路。
6、更加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安全法》强调了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没有经过许可的,不可以作为添加剂来添加。
同时又进一步规定,食品添加剂应该在技术上确有必要,而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只要技术上不是确有必要就不得添加。
7、“问题食品”要召回;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8、强调领导负总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违背法定职责的时候,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包括追究领导人的责任。
虽然这只是一个法条,但是力度很大,强调了地方领导一把手的责任。
这种问责机制将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发挥积极作用。
9、民事赔偿要优先,损一罚十;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食品安全法》重申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各种罚金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宗旨在于维护受损害的弱势群体的利益,体现以人为本和向弱势群体倾斜的理念。
10、连带责任: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总之,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安全法体现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综合治理的食品安全工作指导思想。
11、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现有194个会员国。
1946年国际卫生大会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1948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成立。
于是每年的4月7日也就成为全球性的“世界卫生日”。
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世卫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进公共卫生、疾病医疗和有关事项的教学与训练;推动确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
12、世界卫生组织的任务:1.指导和协调国际卫生工作。
2.根据各国政府的申请,协助加强国家的卫生事业,提供技术援助。
3.主持国际性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业务。
4.促进防治和消灭流行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
5.促进防治事故及改善营养、居住、计划生育和精神卫生。
6、促进从事增进人民健康的科学和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
7.提出国际卫生公约、规划、协定。
8.促进并指导生物医学研究工作。
9.促进医学教育和培训工作。
10.制定有关疾病、死因及公共卫生实施方面的国际名称。
11.制定诊断方法的国际规范的标准。
12.制定并发展食品卫生、生物制品、药品的国际标准。
13.协助在各国人民中开展卫生宣传。
1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是联合国最早的专门机构之一。
其宗旨是提高人民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标准,改进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改善农村和农民的经济状况,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
1946年12月14日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
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
14、粮农组织的主要职能:1)搜集、整理、分析和传播世界粮农生产和贸易信息;2)向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动员国际社会进行投资,并执行国际的农业发展项目;3)向成员国提供粮农政策和计划的咨询服务;4)讨论国际粮农领域的重大问题,制定有关国际行为准则和法规,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磋商和合作。
15、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法典1961年11月,粮农组织(FAO)和世卫组织(WHO)、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洲食品法典》理事会的进行了讨论并产生了一个国际食品标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