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8.68 KB
- 文档页数:5
《论语·学而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白鹤小学陈诚兴教材分析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一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学生对第一章内容深入了解的同时为今后深入学习《论语》有一定的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多种方式朗读《论语·学而篇》中的第一则,做到熟读。
2.领悟关于人生和学习的道理的同时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诵读中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诵读,使学生了解本课内容,并在生活中践行,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和人生观,让学生想学、乐学、活学活用。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教学方法1.诵读法。
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诵读,营造融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氛围,在读中了解语录,熟读成诵。
2.自学法。
有目的地让学生自学,提高40分钟课堂的教育教学实效性。
3.点拨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文本的同时,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论语·学而篇》中的第一则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答导入,激发兴趣。
1.问答导入:师:同学们,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能帮帮老师吗?生:能师: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那好(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1)猴子每分钟能掰一个玉米,在果园里,一只猴子5分钟能掰几个玉米? (答案:没掰到一个)(2)世界上什么东西比天更高? (答案:心比天高)(3)世界上除了火车什么车最长? (答案:塞车)(4)牙医靠什么吃饭? (答案:嘴巴)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同学们,看大屏幕。
2.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教学内容: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初读课文,正音。
论语教案幼儿园学而篇这是论语教案幼儿园学而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论语教案幼儿园学而篇第1部分学而篇作者: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教案幼儿园学而篇第2部分人、修身的一些观点,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宋代学者朱熹曾说,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再读《论语》,以定其根本。
我们已经读了《大学》、《中庸》,现在开始,我们来读《论语》(板书)。
论语教案幼儿园学而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论语》幼儿园学而篇的第一、二章。
详细内容如下: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论语》学而篇中提到的学习方法、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
2.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中的词句,如“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等。
2. 教学重点:把握《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如孝弟、尊敬他人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论语教材。
2. 学具:论语学习笔记、彩色笔、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论语学习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论语学而篇的第一、二章,分析重点词汇和句子。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孝弟、尊敬他人等道德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论语原文,并分享学习心得。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论语》中的道德观念。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学而篇2. 内容:a.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人际关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 道德品质:孝弟、尊敬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论语学而篇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弟、尊敬他人的短文。
a. 关心父母的生活,帮助父母做家务;b. 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同学;c. 遵守学校纪律,尊敬他人;d. 乐于助人,关爱身边的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论语》学而篇的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论语学而篇教案5则范文第一篇:论语学而篇教案《论语》学而第一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1——1.4 教学要求:1、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哲学观;2、把握《论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学习要点:1、孔子的思想主张;2、《论语》的思想内涵;3、学习孔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课时:1教学过程:一、孔子介绍二、经典诵读1.出示原文内容:1.1子曰(1):“学(2)而时习(3)之(4),不(5)亦说(6)乎?有朋(7)自远方来,不亦乐(8)乎(9)?人不知(10),而不愠(11),不亦君子(12)乎?”1.2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1.3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1.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2.教读词句。
3.听读音像材料。
4.三最法诵读原文。
三、经典故事四、经典哲理1.教师简述孔子本章思想内涵。
2.初知大意。
1.1【译文】孔子说:“认真地学并按时练习,这不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共同切磋学问),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如果自已的才能不被别人所了解,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行的君子吗?”【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1.2【译文】有子说:“一个人如果能践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而喜好触犯上级的,这种人很少。
不愿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的,这样的人从来没有。
领导者治国就是要抓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就是仁的根本啊!”【评析】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
《论语》学而第一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1——1、4教学要求:1、了解孔子的生平与哲学观;2、把握《论语》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手法。
学习要点:1、孔子的思想主张;2、《论语》的思想内涵;3、学习孔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课时:1教学过程:一、孔子介绍二、经典诵读1、出示原文内容:1、1子曰(1):“学(2)而时习(3)之(4),不(5)亦说(6)乎?有朋(7)自远方来,不亦乐(8)乎(9)?人不知(10),而不愠(11),不亦君子(12)乎?”1、2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1、3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1、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2、教读词句。
3、听读音像材料。
4、三最法诵读原文。
三、经典故事四、经典哲理1、教师简述孔子本章思想内涵。
2、初知大意。
1、1【译文】孔子说:“认真地学并按时练习,这不就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不?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共同切磋学问),不也就是很快乐的事情不?如果自已的才能不被别人所了解,我也不恼怒,不也就是一个有德行的君子不?”【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就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1、2【译文】有子说:“一个人如果能践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而喜好触犯上级的,这种人很少。
不愿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的,这样的人从来没有。
领导者治国就就是要抓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就就是仁的根本啊!”【评析】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她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就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
论语·学而一、重点难点1.重点:加强人格修养的主要观点。
2.难点:简朴的语言蕴含深刻的哲理。
二、背景材料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哲学上,他提倡中庸之道;在政治上,提倡“仁”和“礼”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他首倡私人讲学,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
他的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学方法(如“举一反三”、“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和教学态度如“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孔子曾在鲁国任司寇(掌管司法),55岁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但都没有得到重用。
68岁回国从事著述和讲学工作。
他教授弟子三千,有名字可考者七十余人。
他整理了《易》、《书》、《诗》、《礼》、《乐》和《春秋》六经,为保存和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文明史上也产生过广泛的积极影响,是著名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诸侯因忙于战争,奴隶主贵族趋于没落,生活上贪图享受,不但无法顾及学校,而且进取精神和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官学开始衰落,从而使私学得以兴办。
孔子积极创办私学,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有教无类”,收弟子三千,并在长期的政治、教学活动中发表大量见解,形成孔子的思想主体。
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加以整理成文,就成了《论语》。
2.《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全书20篇,以记言为主,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编辑而成。
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和文艺等方面的思想,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是后代研究儒家思想的一部主要著作。
《论语》的部分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语言简洁精炼,含义丰富深刻,概括力强,具有格言、警句的特色。
《学而》是《论语》中的第一篇,孔子语录就选自其中。
三、作品串讲论语·学而[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1]本篇选自杨伯峻注译《论语》,中华书局1980年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论语》学而篇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涉及的主要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学而篇的核心思想。
2. 孔子关于仁、礼、孝、悌等道德规范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学而篇中的一些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2. 如何将《论语》中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论语》学而篇的文本、相关背景资料、PPT课件。
2. 学生准备:《论语》学而篇的文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论语》及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引导学生关注《论语》学而篇的主题。
二、新课导入1. 朗读学而篇,让学生初步了解篇章内容。
2. 讨论学而篇的主题思想。
三、讲解重点1. 解释学而篇中的关键句子,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2. 分析孔子关于仁、礼、孝、悌等道德规范的理解和应用。
四、课堂讨论1. 讨论学而篇中关于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
2. 分析孔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学而篇中的关键句子和道德规范。
2. 引导学生思考孔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二、新课导入1. 讲解学而篇中的“吾日三省吾身”的思想。
2. 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
三、课堂讨论1. 讨论如何将“吾日三省吾身”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用于现代生活。
2. 分析学而篇中关于人际关系的观点。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学而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论语》中的思想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学生对学而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思维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思辨能力和对孔子思想的深入理解。
小学语文课堂教案:古文诵读《论语》中的“学而篇”一、引言《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其中的“学而篇”是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重要篇章。
本教案以小学语文课堂为背景,针对《学而篇》进行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学而篇》的基本内容,理解文言文的特点;2. 学习运用注释和翻译等辅助工具,解读古文;3.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4. 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论语·学而篇》;2. 音频或视频资源:《学而篇》的朗读音频或视频资料;3. 教学辅助工具:注释和翻译的教学材料、笔记本、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以“学生的学习困惑”为情境,引入《学而篇》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2. 导入铺垫播放《学而篇》的朗读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古人的语调和韵律,为后续的课堂学习做铺垫。
3. 预习导引在讲解之前,向学生提供《学而篇》的版本,鼓励学生预习课文并在课前做好必要的标记和注释。
4. 课文讲解- 第一段:首先,引导学生朗读第一段,并解读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时习”和“不亦说乎”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探讨“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重要性”之间的关系。
- 第二段:引导学生朗读第二段,并解读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解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两个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待人接物”的道理。
- 第三段:引导学生朗读第三段,并解读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解释“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段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其他段落:按序讲解其他段落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学而篇》的整体思想。
5. 文本理解让学生分组讨论《学而篇》中的习语和成语,并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论语教案幼儿园学而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幼儿园学而篇,主要围绕教材第一、二章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第一章以“学而时习之”为主题,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与方法;第二章以“孝悌”为主题,阐述家庭伦理道德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论语》学而篇第一章、第二章的核心观点,学会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提高家庭伦理素养。
3. 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言文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学而篇第一章、第二章的核心观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论语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家庭伦理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1)学而时习之:讲解本章的含义,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与方法,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例题讲解:选取两个典型例题,分别针对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4. 随堂练习:设计两个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论语》学而篇2. 板书内容:(1)学而时习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成果(2)孝悌:尊重长辈、关爱他人、家庭伦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学而时习之”在学习中的应用。
(2)谈谈你对“孝悌”的理解,结合实际生活举例。
2. 答案:(1)示例:学习英语时,我们要经常复习所学单词,才能牢记不忘。
(2)示例: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关爱兄弟姐妹,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论语》其他篇章,深入了解儒家文化,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直观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启发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文章《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独具特色的《学而篇》对于中国传统教育和人生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学而篇》中的言语平实简练,意境深远,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学而篇》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帮助学生有更好成长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而篇》的基本内涵,掌握语言表达的核心要义。
2.理解《学而篇》的思想精髓,透彻把握其中的理念。
3.培养学生对于知识和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意识。
4.引导学生树立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活中获得更多收获和成果。
二、教学流程1.以经典为引,探究道理老师将学生带领进入“学而篇”的学习世界,唤起学生对于经典的期待和好奇心。
通过慷慨激昂的描述和详尽的诠释,鼓励学生主动去研究、思考、分析、解读《学而篇》所表达的意义和内涵。
2.深入阅读,细致分析将《学而篇》逐章逐节进行系统讲授,讲解其内涵和思想,分析其教义和哲学思想。
学生应该注意对于内核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且探索出相应的智慧和方法。
3.教育启示,人生经验通过学习《学而篇》,诱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和特点,并在人生道路上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以《学而篇》所体现的人生哲学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重要问题,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引和助力。
三、教学方法1.通过讲述和解读《学而篇》,引导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独特魅力和思想精髓,逐渐成为他们学习和认识经典的重要基础,进而认识到自身的成长需求和发展空间。
2.针对《学而篇》中的优秀表达和语言技巧,引导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培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加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3.逐步加强对《学而篇》的思想学习,将其具体化,理论化,在实际应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例如,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借鉴《学而篇》中的思想理念和方法,从而走向成功之路。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教学和作业等形式,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估。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论语》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其中的十二章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对人们的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下面就针对七年级语文教学中《论语》十二章这一部分内容,制定一份教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
第一章: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不可以已。
——《论语·学而》教学目标:1. 了解《学而篇》的主要内容,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
2. 培养学生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3.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1. 《学而篇》的主要内容。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学而时习之”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 学习主体:学生课前阅读《学而篇》,教师重点讲解其中的经典语录,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活动设计: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学而时习之”的含义,展示各自的理解。
4. 总结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方法和态度。
第二章:为政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教学目标:1. 了解《为政篇》的主要内容,明白做人做事需要以德为先。
2.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为政理念。
3. 帮助学生理解“北辰”比喻的含义,激发学生的激情和自信。
教学重点:1. 《为政篇》中关于为政以德的观点。
2. “北辰”比喻的内涵。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为政以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有关正直廉洁的名人事迹,引发学生对“为政以德”话题的讨论。
2. 学习主体:学生课前阅读《为政篇》,教师重点讲解其中反映的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3. 活动设计:设计“北辰”比喻创意绘画活动,让学生用画笔表达对这个比喻的理解。
论语十二章教案第一章:学而篇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作者和起源;2.理解“学而不思则罔”和“温故而知新”的含义;3.学习中国古代智慧与道德观念;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1.《论语》的背景和作者:《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记录;2.《学而》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学而不思则罔”和“温故而知新”两个主题。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并引发学生对于学习和道德的思考。
2.学习主体(30分钟):a.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学而不思则罔”和“温故而知新”主题进行讨论,并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提出自己的见解。
b.学生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进行现场讨论和互动。
c.教师讲解(5分钟):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教师对“学而不思则罔”和“温故而知新”进行深入解释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重要性。
3.学以致用(25分钟):a.个人思考(10分钟):学生们个人思考《学而篇》的主题和教育意义,并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b.小组分享(10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分享给小组成员,并进行互动和探讨。
c.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思考和分享进行总结,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二章:为政篇教学目标:1.理解《为政》一章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思想;2.掌握古代政治哲学和道德观念;3.培养学生正确的为人处世和治理国家的观念。
教学内容:1.《为政》一章的背景和主旨;2.重点理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两个理念。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对于学习的理念,在学习的基础上如何运用于政治领域。
2.学习主体(30分钟):a.教师讲解(10分钟):以孔子对于为政的思考为引导,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进行解释和深入探讨。
论语学而篇教学设计1. 引言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学设计是一项关键工作,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本文将以《论语·学而篇》为基础,探讨一种针对该篇章的教学设计方案。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论语·学而篇》,使学生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主要理论观点。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并作出合理判断。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他们对伦理道德的思考和价值观的建构。
3.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围绕《论语·学而篇》展开,包括以下内容:3.1 孔子的背景及其影响3.2 《论语·学而篇》的概述3.3 学而、非礼勿视、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者等核心理论观点的解析3.4 学而篇中的经典案例及其含义4. 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案例分析法结合《论语·学而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理解和归纳孔子的教育思想。
4.2 讨论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4.3 影像展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论语·学而篇》相关的视觉材料,增加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和理解。
5. 教学流程5.1 导入利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对《论语·学而篇》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5.2 课堂讲解以讲解的形式介绍孔子的背景及其影响,概述《论语·学而篇》的主要内容。
5.3 细节解析分析学而、非礼勿视、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者等核心理论观点,重点解释其中的内涵和意义。
5.4 经典案例分享呈现学而篇中的经典案例,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深层含义。
5.5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学生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与组员一起探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5.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拓展。
6. 教学评价与反馈6.1 课堂表现在课堂上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根据评价标准给予个性化的反馈。
《论语》教案:提高语文素养的精品教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儒家思想,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论语》简介及学而篇第一教学重点:了解《论语》的背景、作者,学习《学而》篇第一章。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
2. 第二课时:《论语》学而篇第二、三章教学重点:学习《学而》篇第二章、第三章,理解其中的儒家思想。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儒家思想的应用。
3. 第三课时:《论语》八佾舞篇第四、五章教学重点:学习《八佾舞》篇第四章、第五章,分析其中的道德观念。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道德观念的解读。
4. 第四课时:《论语》里仁篇第六、七章教学重点:学习《里仁》篇第六章、第七章,理解仁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仁的概念和作用的深入理解。
5. 第五课时:《论语》公冶长篇第八、九章教学重点:学习《公冶长》篇第八章、第九章,分析其中的教育观念。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教育观念的解读。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论语》原著2.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六、第六课时:《论语》雍也篇第十、十一章教学重点:学习《雍也》篇第十章、第十一章,理解孔子对人物的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孔子评价方法的深入理解。
七、第七课时:《论语》述而篇第十二、十三章教学重点:学习《述而》篇第十二章、第十三章,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语•学而篇教学设计《论语•学而篇》节选之一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2、熟读《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前两则,并能做到当堂成诵;3、初步了解孔子对学习、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
二、学习重点难点熟读并背诵《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前两则三、学习准备:课件四、学习时间:一课时五、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2500多年前,在我国山东省,诞生了一位我国最伟大的教师。
这位教师勤奋学习,博学多能,一生致力于教育,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他的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甚至影响了全世界。
美国曾经出版一本《名人年鉴手册》,其中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他被排在第一位。
这位伟大的教师就是孔子。
(出示孔子像)孔子一生有弟子3000人,其中特别优秀的有72人。
孔子用他自己的言行给了他的弟子们深远的影响。
孔子去世后,他的这些弟子将他和弟子们的言行整理编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论语》(板书:《论语》,提醒注意“论”的读音),这本书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本书,学习其中的部分内容。
(板书:二则)(二)学习第一则1、讲述故事:一天,孔子正在家里读书,他时而大声朗诵,时而低头思考,时而为书中的内容拍案叫好。
读着读着,孔子感觉到一种快乐的情绪在自己的心中慢慢荡漾开来,于是他取出一札竹简,在其中一片上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件出示这个句子)放下毛笔,他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
“是我的朋友们来看我了吗?”他一阵欣喜,又拿起笔,在竹简上写下另一行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课件出示这个句子)“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管来的是谁,我都可以把我读书的心得、体会告诉他,他也可以和我谈谈他最近的收获,这不也是人生的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孔子静静地等待着,沉浸在一片幸福之中。
可是,马蹄声并没有停下来。
孔子叹了叹气,默默地在第三片竹简上写下又一行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课件出示这个句子)他想,我日积月累地做学问,可是有谁能够理解我呢?哪怕没有一个人理解我,我都要宽厚待人,不恼怒,不怨恨,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君子啊!2、(出示完整的第一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则论语。
论语学而篇教案教案标题:论语《学而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的思想。
2. 理解《学而篇》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观点。
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学而篇》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2. 分析《学而篇》中的经典语录,并探讨其深层含义。
3. 掌握《学而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1. 理解《学而篇》中的经典语录的深层含义。
2. 运用《学而篇》中的观点和思想分析现实问题。
教学准备:1. 课文《学而篇》的文本材料。
2. 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
3. 学生的教材和笔记。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的思想。
2. 引导学生思考:“你对《论语》有什么了解?你认为它的重要性是什么?”讲解(15分钟)1. 分段讲解《学而篇》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
2. 解释《学而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并引导学生记笔记。
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对《学而篇》中的经典语录的理解和感悟。
2. 每个小组选择一条经典语录,展示并解释其深层含义。
3. 引导学生就经典语录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讨论其应用和意义。
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学而篇》中的哪些观点对你的成长和发展有启示?”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3. 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和见解。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讨论成果。
2. 强调《学而篇》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3.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研究《论语》。
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阅读《学而篇》的其他章节,并选择一条经典语录进行解读和思考。
2.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探讨《学而篇》中的某个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讨论、拓展和总结等环节,全面引导学生理解《学而篇》的主题和核心观点,并提供了思考和讨论的机会。
幼儿园论语学而篇教案第二课时教案标题:幼儿园论语学而篇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论语学而篇,培养幼儿的品德修养,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论语学而篇中的主要内容。
2. 掌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并能正确运用。
3. 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论语学而篇的故事书或图片。
2. 幼儿园论语学而篇教材和活动手册。
3. 相关的图片、卡片或教具,用于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与幼儿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论语?”2. 引导幼儿回忆相关的故事情节和经典语句。
二、新知讲解(10分钟)1. 准备一本论语学而篇的故事书或图片,向幼儿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重点讲解并解释故事中的经典语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3. 利用图片或卡片展示经典语句,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
三、情感体验(15分钟)1. 让幼儿围绕故事中的情节进行讨论,引导他们表达对故事中人物行为的感受和评价。
2.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3. 引导幼儿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的类似行为,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四、语言表达(15分钟)1. 给幼儿提供一些与论语学而篇相关的问题,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于经典语句的理解和感悟。
3.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情节,或是编写类似的故事情节。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制作论语学而篇的绘本,让幼儿进行插画和书写。
2. 分组进行小组竞赛,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填写相关的知识点。
3. 鼓励幼儿在家与家长分享所学的知识和经验。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总结并分享自己的收获。
2.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所学的道德品质和语言表达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论语学而篇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论语》学而第一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把握《论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学习要点:
1、孔子的思想主张;
2、《论语》的思想内涵;
3、学习孔子的语言、行文、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孔子介绍
二、经典诵读
1.出示原文内容: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4),不(5)亦说(6)乎有朋(7)自远方来,不亦乐(8)乎(9)人不知(10),而不愠(11),不亦君子(12)乎”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
子曰:(1),鲜(2)矣仁。
”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2.教读词句。
3.听读音像材料。
4.三最法诵读原文。
三、经典故事
四、经典哲理
1.教师简述孔子本章思想内涵。
2.初知大意。
【译文】孔子说:“认真地学并按时练习,这不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共同切磋学问),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如果自已的才能不被别人所了解,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行的君子吗”
【评析】宋代着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译文】有子说:“一个人如果能践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而喜好触犯上级的,这种人很少。
不愿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的,这样的人从来没有。
领导者治国就是要抓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美德,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
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
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是仁的根本,对于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
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
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
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
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
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
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
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
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
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及时的温习了呢”
5、【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
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
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
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
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
“尽己之谓忠”。
“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
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
“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
汉代以后逐渐将“忠”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
“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
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
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五、经典背诵学生背诵,小组检查,教师抽背。
六、经典应用说说学习体会,教师总结。